小老树盆景
⑴ 做盆景用的树都比较矮小,是怎么栽培的
盆景中的矮小树木多是通过人工干涉的方式来栽培的,人们在栽培这些盆景时会通过肥水控制,植株修剪以及人为矮化还有药物控制等多种手段来控制树木的生成,并且在栽培的过程中还会不断的修剪,经过长时间的栽培管理以后才能得到矮小而且漂亮的盆景。
加入铝线栽培
铝线是人们栽培盆景树木时经常会用到的一种辅助工具,人们会在树木长到一定高度以后用铝线对它进行缠绕,然后让它自然弯曲使整个树木的枝干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其中"Z"形和“S”形最为常见,人们通过这种方法把植株降低以后也能抑制树木主干的生长,会让它一直保持比较矮小的状态。
⑵ 如何制作马尾松盆景
生长多年、植株矮小、遒劲苍老的马尾松小老树可用于制作盆景 。春季新芽萌动前挖掘,采挖时最好能带土球或就地将根部蘸上泥浆,并套上塑料袋,保持运输途中根部湿润。上盆前先对树桩进行修剪整形,剪去多余的枝、干、根,以减少水分蒸发,并在剪口处涂抹蜡或赤霉素眼药膏等,防止伤口感染。先栽种在较大的瓦盆内养坯,土壤以排水透气性良好、不含有太多养分的沙土为佳,栽后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处养护。如果天气晴朗,应适当遮光,特别要避免中午的强光直射,并向枝干、叶面喷水。也可用青苔将主枝干包裹起来,以保持湿润,但盆土不要积水,以防烂根。成活后的马尾松要经过一两年的养护,生长繁茂后方可造型,否则树桩易死亡。 冬季休眠期至春季萌芽前,马尾松树液流动缓慢,是造型最理想的时期。常见的有直干式、斜干式、双干式、悬崖式、临水式、树石式等,无论何种形式,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又有较高的艺术性,达到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造型方法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岭南常用蓄枝截干的方法,使枝与干、主枝与侧枝、侧枝与细枝过渡自然;而江浙地区则以吊扎为主,辅以修剪,造型过程中逐步剪去多余的枝干,保留的枝干通过吊扎方法调整生长方向和位置、形态。也可把一些枝条剥皮后涂上石硫合剂,加工成神枝,但不宜多用,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制作好的盆景可在春季萌芽前移入紫砂盆等观赏盆中。根据需要进行提根,使盆景悬根露爪,以增加盆景的古老韵味。 马尾松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贫瘠和干旱,怕积水,要求通风良好。施肥不要过多,每年秋季施一次腐熟的饼肥即可满足生长需求。马尾松在北方地区需移至冷室内越冬;南方则可在室外避风向阳处越冬。每两三年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盆土要求疏松透气,具良好的排水性,可用沙土掺1/3的腐叶土混匀后使用。 马尾松的整形在冬季休眠期进行,剪去影响树形的小枝,并调整其他枝条的位置,使其分布合理。每年四五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摘芽,以控制植株过度生长,保持盆景美观。马尾松盆景最大的不足是针叶较长,与古朴的桩景不甚协调。除控制水肥抑制其生长外,还可将针叶剪短,但剪口处易发黄变色。
⑶ 仿真盆景黑松怎么制作
1
(一)生长习性
阳性树种,喜光,耐寒冷,不耐水涝,不耐寒耐干旱、瘠薄及盐碱土。适生于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区域,喜微酸性砂质壤土,最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含有腐殖质的砂质土壤处生长。因其耐海雾,抗海风,也可在海滩盐土地方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生长慢,寿命长。黑松一年四季长青,抗病虫能力强,是荒山绿化,道路行道绿化首选树种。2
(二)取材与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黑松多用种子育苗繁殖,发芽率高,可达85%,苗期生长旺盛。种子在10月中、下旬采收球果,曝晒脱粒,风选净种,袋藏过冬。春播宜早,苗圃地以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为好,结合整地,施足基肥,并进行土壤消毒。播前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小时,再用60℃温水浸泡一昼夜(自然冷却)
,捞出后摊放温暖处,每天淋水1~2次,一星期后即可播种。
4月中、下旬开始发芽出土,10天即可出齐,当年苗木可高达10~15厘米。盆栽可选用2~3年生粗壮的树苗,再进行加工造型。
山野采掘:在山野黑松林地,选取天然飞子下种,生长矮小而粗壮黑松野生苗,尤以石隙间生长的小老树树桩最好。
采掘后,先进行露地培育,待根系发育良好,枝叶生长茂盛时,再上盆造型。
黑松树苗的培育,为适合制作盆景材料的需要,宜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较瘠薄处栽培,控制其水分和养分,使其主根粗短,而侧根的须根发达,茎干矮小而屈曲,枝叶密集丛生,姿态优美,苍古潇洒,为良好的盆景素材。3
(三)上盆过程
选盆:黑松一般宜用紫砂陶盆;大型盆景可用白矾石、大理石等凿石盆;小型盆景也可选用釉陶盆。除了悬崖式宜用深千筒盆或中深的方形、圆形的盆外,其余各种树形均宜选用较浅的盆钵,形状则随树形而定。
用土:黑松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深厚,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土或微酸性土为宜。
盆栽最好用山土或腐叶土,掺拌30%砂土为培养土。
栽种:黑松上盆时期以3月份萌芽之前为好,秋季亦可栽植。起挖黑松树苗,宜带宿土泥球,以利于成活。但对于向下伸展的直根可剪短一些,以便上盆。栽种方法可参照五针松的栽种。4
(四)整姿技术
加工:黑松的整姿加工以攀扎为主,修剪为辅。攀扎可用金属丝,亦可用棕丝。
培养黑松盆景,如采用幼树苗为材料,以2~3年生的健壮苗木为佳,将主干作一定的弯曲加工,剪去多余的枝条,再将保留的侧枝攀扎成平伸或下垂状,以后逐年进行加工,3~5年即可成型。
山野采掘的黑松树桩,养胚后一年即可上盆加工。有些树桩主干较粗大,与侧枝不协调,可作适当的切削加工,劈掉一部分。还可根据造型需要,保留一部分枯枝干,以显示苍古姿态。
黑松的整姿加工宜在12月至翌年3月进行,这时处于休眠期,树液流动缓慢,修剪整形,无松脂外溢之虞,对树木生长影响不大。在生长期整形,只可攀扎,而不宜修剪。
树形:黑松盆景可制作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和悬崖式,也适宜制作附石盆景和挂壁盆景。黑松具有典型松树形态特征,其造型要求可参照五针松的造型,但黑松针叶粗硬而较长,不一定剪扎成片状,可通过摘芽方法来控制其枝叶生长。5
(五)养护管理
放置场所:黑松适生于阳光充足、湿润通风的环境,但小型盆景在盛夏高温时,不宜强光曝晒。
冬季可置于室外,最好连盆埋进向阳背风的地里,仅将枝干露出土面。如放在室内越冬,则室内温度不宜太高,并须在清明前出房。
浇水:黑松喜干燥,浇水不可过多,宜干透再浇,但经
常在叶面上喷水,对生长有利。春、夏季适当扣水,可使新枝低矮,针叶短小。
施肥:黑松不喜肥,每年春季生长旺盛期可施2次稀薄腐熟的饼肥水,秋季再施一次经过发酵的饼屑即可。
修剪:黑松的修剪以摘芽为主,每年3~4月间新芽伸长,但尚未抽生针叶时进行。
一般摘掉每根顶芽长的12左右,如B不需要增长枝条的盆景,可将顶芽全部摘去。此外,对于影响树木姿态美观的枝叶,可在冬季休眠期剪除。
翻盆:黑松的翻盆,可每隔3~5年进行一次,时期以2~3月间为宜,秋后亦可。
翻盆时剔除旧土12左右,剪去枯B根、烂根,剪短部分长根,最好同时进行枝叶的修剪。
病虫害防治:黑松的病害主要有叶锈病、落针病、曲枝病和松瘤病等。常见的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红蜘蛛和松梢螟等。
松针锈病乃松瘤病可喷洒65%可湿性福美铁或福美锌的300倍液,进行防治;落针病可喷洒波美0.5度石硫合剂。
松梢螟及红蜘蛛等虫害可用50%杀螟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⑷ 黑松盆景有什么好处,怎么养
首先,黑松喜阳光充足和空气流通的环境,耐寒冷和干旱。黑松耐贫版瘠,不喜欢大肥,秋季为权松芽生长和枝干增粗的季节,可施几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液,使其生长健壮。黑松的萌发力不是那么强,因此不宜过多修剪。黑松的针叶较长,为了使其变短,除在春季新叶生长时控制水肥外,日本盆景届还创造了"短叶法",其内容包括切嫩枝、疏芽、摘老叶,具体操作如下:在7月至8月将当年生长的新枝全部剪去,由于植物有自我恢复伤残,寻找平衡的能力,第二轮新芽在8月至9月又会在枝头生长,可在9月至10月将多余的芽疏掉,仅留枝条两侧或水平方向的两个芽。以后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抑制了新芽、新叶的生长,11月至12月剪除剩余的老叶,于是植株就剩下第二轮生长的短针叶了,此时为黑松盆景的最佳观赏期。
⑸ 盆栽的小老树种地下还可以长大吗
可以。盆景肢念仔的小老树栽在地下也可以长大高陪,只不过造型就没了。小老树有做盆景历汪的,有做绿化树的,有的能长成参天大树。
⑹ 老树的所有小诗【“小老树”是怎样做成的】
“小老树”又称“小老头树”,是我们济南盆景界同仁用近30年的时间摸索出来的一种树木形态,以小巧老辣见长,被广泛应用于微型盆景和山水盆景,颇受全国盆景界追捧。现将“小老树”的培养及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供读者朋友们探讨。
一、向大自然学习扦插苗培养“小老树”
1985年,在梁玉庆大师的倡导下,我开始走上小苗扦插培养“小老树”之路。在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山水盆景的配树问题,选用了小叶冬青、六月雪、爬地蜈蚣等,随后又引进了米叶冬青、对节白蜡、火棘、真柏等叶片比较小的植物材料。
当时以梁玉庆、刘洪僧、李登福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对盆景认识有了一定的见解,提出到名山大川去学习,到泰山去观摩。他们带领协会的年轻人登上泰山之巅,观赏大自然绚丽多姿的美丽景色,领略作为五岳之尊的泰山的雄伟气象。五大夫松,枝、干呈360。回旋、急转直下,悬崖峭壁上的古松咬定青山不放松和远山之郁郁苍苍的松林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大家大饱眼福;岱庙围墙上的古柏根干裸露、神枝冲天,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巨大的银杏树虽历千年而挺拔雄伟;古槐、汉柏老态龙钟、舍利飞扬,彰显老敬如着齐鲁大地的文化底蕴和风韵(如图1)。
近30年来,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探讨、分析和摸索,我们最终下决心利用岭南截干蓄枝法下功夫培养“小老树”。把握好在修剪造型上枝条丰满、节间紧凑的要求,主要面向微型盆景、山水盆景用树,培养制作直干小树和多干丛林式小树。
二、对大自然树木造就法的感悟
“小老树”从小苗抓起,先从基础培养,初期一年修剪一次。随着日积月累,小树剪口愈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用途,经过不断地修剪来逐渐完善树的形态。初期的小树没有老化程度。由于树种的差异,如对节白蜡,它的生理特征是皮层光滑呈灰白色,培养几年后也不会出现变化,看上去总是有些嫩气,这就是品种的特性。怎样对它进行改造呢?只好去观察大自然当中的古树自然形成的过程,并加以分析。
(一)自然界的树木靠天生存,雨水多的年头它生长旺盛,遇到干旱天气它就要死亡。一般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树木最为多见(如图2)。尤其在一棵树上反映出来的,有死的一部分,也有活着的,生死团抱在一起,展现出大自然中生命的顽强和一种天然的神韵。
(二)樵夫上山劈柴对树木的损伤,比如:用斧头劈,用力对枝条扭劈或扒皮等,还有自然灾害、病虫害造成树枝死亡、伤残,经过愈合伤口、多年的风雨雷电破坏等,使生存下来的古老树木历尽沧桑,这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之处。
以上分析,不论“天然造就法”与“人为劈柴法”还是广东的“锤击法”等,总是要想方设法完善它的树型、树姿和树的老化程度。经过很长时间的“造就”,培养出“小老头”树,让人们去观赏和品鉴。只有不断向大自然讨教学习,借鉴和再现大自然对树木的“天然造就法”,进而转变为盆景创作的技法,才能将盆景制作好。
三、定向培养与技法上的运用
在“小老树”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定向培养。比如:微型盆景用树,一般从根部到分枝点不超过5cm-7cm,树木变化万千,但无论怎样变化,还是怎样的树型,总之整体的平均高度在13cm-15cm,粗度在2cm-3cm,这种比例有一定稿猜的表现力,能去掉微型盆景的“苗气”和“嫩气”。
直干树的培养可以走捷径。在扦插苗时选用直的,生根后直接上盆。培养一本多干式,扦插苗成活后上盆,将基部的芽点上端剪去,也可以将枝条横向栽植,把枝条直接埋在土面上,一年后接地的枝条出现生根、连根,也很有趣味。用扦插苗培养微型、小型盆景,它的变化万千,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形态(如图3)。
怎样解决小树不老的问题?像对节白蜡、小叶冬青、米叶冬青、榔榆、爬地蜈蚣、火棘等,利用它们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长到一定的粗度,在冬季修剪完后,运用“大自然造就法”,借鉴古树、老树的苍老之态,合理化、艺术化地运用技法,加快制作培养过程,才能把微、小侍启型盆景升华到“小老头”树的老辣之姿(如图4)。
运用技法:
(一)树干加工,仿受病虫害而出现的孔洞。可以用雕刻机在比较呆板的基干接点部雕刻出下大上小的不规则三角形,深度为干的1/3至1/2即可,切忌选在正面。同时,在干和根部四周选比较突出的部分进行多点蹭皮。随着蹭一下皮层,这样干和根部愈合后是连在一起的(如图5)。
(二)对底部的枝条,撕裂出的部位所出现的疤痕,它的形状是上大下小,一般有逗号的形状。用雕刻机从上向下雕,一定要根据树干的比例来掌握,过大失去比例,过小经过愈合后会出现合并。这种做法主要是向下部撕裂的效果。随着木质的腐朽,皮层的愈合会产生妙不可言的艺术效果(如图6)。
(三)表现自然古树干的扭曲法。根据树干与枝的走向,有方向性地扭曲姿态,但树干又表现不出来,这就要依据整体的变化方向,对树干从底部到枝干部进行皮层划痕,要有深有浅,轻重一定要掌握好,且不要急于求成。
(四)比较呆板的枝干,空白比较大的地方,可以用直刀剥皮法。自然界出现的物体撞击的疤痕,形态不一,多数表现为中间大两头小,处理这种疤痕时只需将木质露出来即可(如图7)。
(五)刷皮变色法。要轻,但也不是一次完成,且根、干、枝都要处理。
(六)岭南的锤击法。要根据树的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处理。这种办法一定要在根干接合部锤击,但根部裸露不好的尽量不用。
以上加工方法,要灵活运用,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四、为山水盆景培养专用“小老树”的技巧
(一)扦插苗上盆时,一定要用手把根部捏紧,培土后将根部轻微地扭转一下,为今后放养促成它的根部抱团:否则将会出现“高梁茬”根的形态,这种根部剪小后没有毛细根,成活率低,很难用到山石上(如图8)。
(二)山水盆景的峭壁用树,一般要定向培养。也有紧贴石壁生长的直干树,它在峭壁里生长出来就会自然向上挺拔,看上去很有力量。像这种造型的树一定要重点培养。一般培养这种树并不难,但是要用心去专门培养(如图9)。
在瓦盆边开一个口,这样培养的好处就是瓦盆切口切面的厚度与山石挖空的厚度基本相同,便于“上山”使用时不用作大的调整。
(三)两山之间或山峰的后侧用树,在视觉上是表现山峰顶上的单棵或丛林效果,有隐蔽性。但石头的切口位置所在的地势不一样,有的在山峰的上边,洞口朝上可以栽种直干小树:有的山峰出 现峭壁,洞口朝向一侧,这就得用直角小树(如图10)。
(四)其它。尤其在山凹里出现的高干树,有的出现在一侧或从背后扭转到前面的专用树等等,都要注意它的树干部分比栽到盆子里面的树要长,而它的着土面,也就是根部进洞穴的位置,要有一个直角。以上特定的树品种要多,才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如图11)。
杂木类的修剪方法:
(一)培养阶段
1扦插上盆
春季2-3月份剪取母本枝条(一年生或当年生嫩枝条),长度5cm,插入洗干净的黄沙中,深度2,5cm,株行距3cm,置半荫半阳且通风良好之处,每天喷水2-3次。发芽成活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成活率可达90%以上。6-7月份取出小苗(要保持根系完整),用4寸小瓦盆栽植。这时上盆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它关系到成型后上微型盆的成活率及成功率。栽入盆中时先放一半土再将小苗放入,根系要舒展,再放一些土,用手指按住基部,另一只手拿住苗木基部旋转,不可超过180°,再加土压实后浇水。此法可避免乱根及根系分布不均匀。
2换盆定植
来年春季2-3月份,根据造型的需要,在原桩基的形态上,要因材取势。如果要作悬崖桩景,则在第一年栽苗时就应将苗根倾斜于盆的~侧,主干则反方向倾斜于另一侧,注意做好标记。来年换大盆,将盆的边缘做一缺口,不可太大,要根据树干的粗度决定。栽时将土球倾斜树干卧在缺口上,将一主枝悬垂于盆口之下。在换盆时盆土下部耍适量施一些基肥以利生长,年内干基直径可生长到1.5cm左右。
3培养定型
第三年修剪枝条时要注意原定位的各种造型的形式和枝条的位置。有的枝条角度不好,可用金属丝蟠扎校正。剪除多余枝条,注意枝条的分布及采光面。修剪后发芽点很多,4-5月份一定要摘掉又生发的无用芽,如此摘多次。不然,有些旺条长到一定的粗度,剪掉后就会留下一个大伤口,还会影响其余枝条的正常生长。
4枝条过渡
第四个春天,小桩的干基直径已达2cm-2.5cm,树型的骨架已基本成型,为了更加完善树的结构,在修剪和管理方面要更加精心。尤其在摘取多余小芽时,要更加细致。若用手指不方便,可用竹签拨掉。
5回缩成型
第五年换微型盆景盆。春天发芽之前将小桩从盆中取出,清理根土,把根部和枝条粗剪一遍,细心观察后定枝和根的长短。再细心修剪(如图12),这样,一棵较完整或理想的微型树桩就呈现在了你的面前。再将之栽入适宜的微型盆中。
上盆之后,将其置于半荫的沙盘中,每天喷2-3次水,等上部枝条发芽,下部盆底孔发出根后,到6-7月份把小桩从盆景中提出。这时根系已形成团状结构,再栽入瓦盆中细养小枝,并且找出有缺点的枝条重点培养,同时控制其余部分生长。等到形态及比例完美之后再上微型盆景盆(如图13)。
(二)特点
1快速成型,比例协调,自基部到小枝之间的过渡合理,根基粗壮有力。
2形态多样,按构思意图,因材施艺,自然清新。
3在微型组合盆景中效果很佳,单盆欣赏又具大树形态。
(三)微型盆景的日常管理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因地制宜。最好建一个80cm高的平台,上面预制一个5cm厚的边框,做透水的底孔。然后填上细沙,把微型盆景置于沙面上。春季一天要喷三次水,一个月后盆底孔生根于沙内。因微型盆面积太小不宜施肥,此时可将肥料施于沙内,供根系吸收,要少施勤施。在夏日管理中,因气温高,一定要保持沙面的湿度。微型树桩盆景可根据生长情况1-2年换一次盆土。
⑺ 小老树形成的鸡爪枝该怎样修剪,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干走苍,枝走曲,叶走新。是说做盆景的桩材的干要嶙峋苍老,枝要曲折富于灵动,叶是新萌的嫩叶才好。这是盆景带给人美感的三个主要方面。这一期我们撇开别的不谈,主要单纯的谈枝,枝的盘扎,枝的修剪。
这里为了简便,只拿其中的一支作示范进行说明。如上图,枝经过第一次修剪后,截口以下的芽点,会萌发抽枝。为了突出枝托脉络,将靠近干的1,2枝去掉,留二级枝截口下抽出的3枝。(如图所示)然后对3枝进行短截,截口以下留3个芽点,最靠近截口的芽点应位于枝的下方,其余的两个芽点位于枝的两侧。芽点如图中绿点所示。第三次对萌发出的枝条进行修剪,如上图所示,芽点留存要求与上同。(注意,不符合要求的多余的芽可抹去)以后逐年如上短截修剪,逐渐形成“鸡爪枝”。一般盆景枝级在3~4级枝之间。后的枝级可以回缩剪去。以上为修剪造型,下面再说说蟠扎结合修剪的造型。
⑻ 罗汉松桩头盆景的植物学知识
为罗汉松科常绿乔木,树皮暗灰色,鳞片状开裂;主干挺直,枝条平展而密生。叶螺旋状互生,条状披针形,两面中肋隆起,表面浓绿色,背面黄绿色,有时具白粉。 4~5月开花。种子核果状,卵圆形,熟时呈紫红色,似头状,种托似袈裟,全形如披袈裟的罗汉,故名“罗汉松”。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包括香港一带。 1.小叶罗汉松(var.maki Endl.) ,又称雀舌松。呈灌木状,叶短而密生,多着生于小枝顶端,背面有白粉。
2.短叶罗汉松(f.condonsutus Makino) ,叶较短小。 江、浙有栽培,盆栽最佳。
3.狭叶罗汉松(var.angustifolius Bl.) ,叶条状而细 长,先端渐窄成长尖头,基部楔形。 通常采用播种及扦插法繁殖。扦插分春插和秋插二种,春插在3月上中旬,选取健壮的一年生枝条,长8~12厘米,去掉中部以下的叶片,插深4~6厘米,插穗切口须带踵,插后苗床需搭荫棚,经常浇水及喷叶面水,保持土壤湿润。在精心管理下,约90天左右即可生根。秋插于7~8月间进行,以半木质化的嫩枝为插穗,余同春插,入冬须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寒。苗木移植以春季3月最适宜,应多带宿土或土球。
播种繁殖于8月下旬采种,除去种托,随采随播,或阴干沙藏,至次年2~3月春播。条播行距15厘米,播后覆土约厚2厘米,上盖稻草,出苗后,搭棚遮荫。春播苗9月停止施肥,秋播要注意冬季防寒措施,当年不施肥。幼苗通常留床一年,然后移植培养大苗。 江南山区有野生罗汉松的分布,可寻找山沟、岩缝中生长的小老树,植株矮小,枝干婆娑,苍古矫健,姿态优美者采掘之,先进行露地培养,待根系发育良好、新枝叶茂盛时,再移植盆中,进行加工造型,即可成为刚柔兼蓄、绝佳盆景珍品。
⑼ 生长不良的无花果小老树,如何让其焕发生机
看见眼前的这盆无花果树,我就想起了它的前半生。它本是一棵别人弃之不要的"无用"小老树,是在无花果苗圃中由于管理不善,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的生长不良亏燃盯,经过好几年都没有出圃,主家把它刨出扔在了一边不要了,我看到其树形还不错,根系也很好,就把它拿回来弄成了一个盆景,历经5–6年的时间,它已成长为一棵既可赏又可食的有用之材。旺盛的主干
好了,这就是我救活一棵"无用"无花果树的大体过程。我有好生之德,这棵无花果树的确也有"报恩"之意,没有让我的功夫白费,到如今来看,还算是对得起我,也有不少的果子提供给我们吃了,而且每年还可提供2次,夏天一次,秋天一次,不错,我会好好对待你的,有用的无花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