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如皋盆景大师

如皋盆景大师

发布时间: 2025-07-27 10:09:25

① 南通与苏州近吗 南通在哪儿 南通的习俗 地理位置 ……介绍一下

比较近。

江苏省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南与上海、苏州隔江相望,西与泰州市接壤,北与盐城市接壤,南通除狼山低丘群外,都为海拔五、六米以下的平原,平均海拔为四米左右。

在中国的版图上,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和长江三角洲洲头的城市只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另一个就是与其一衣带水、处于长江北岸的南通。南通“据江海之会、扼南北之喉”,隔江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及苏南地区相望,北接广袤的苏北大平原,通过铁路与欧亚大陆桥相连;

从长江口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六省及云、贵、陕、豫等地。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建成以后,已使南通进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南通面临海外和内陆两大经济辐射扇面,素有“江海明珠”、“扬子第一窗口”之美誉。

② 如皋有哪些景点


说到如皋,水绘园就不得不提到水绘园,它位于古城的东北角。这是明清时期城里人的隐居之地,他们带着心爱的妃子董小宛冒险穿越边境。毛江和董小宛的爱情故事,因为才子佳人的经典流行元素,数百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
记得小时候乘凉,老讲故事的人讲他们的笑话,中间还有第三个人物。——顺治皇帝:据说这位大哥拿刀示爱,逼着董小宛被召入宫。然而这个女人总是担心自己胆子大,最终抑郁而死。结果多情的皇帝深受伤害,去五台山出家了。然而现实版和传说中的大相径庭。毛江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他才华横溢,但屡试不爽。他感受到了明末潮帮的侵蚀,于是加入了当时进步的文人集团,以求挽救时局。当时诗人诗酒齐唱,自然名人风流,请了一些词曲俱佳的名妓。
作为秦淮八美之一的董小宛,在这样的前提下,有机会见到儿子几次。只是到了这一步,故事就不精彩了。两人相识后,董小宛终于摆脱青楼,在江南士林掌门钱一千,董的妹妹的冒险下,回到了水绘园。如果只到了这一步,那就是通常的大团圆结局了。然而,命运又一次给了他们当头一棒:随着清军入关南下,一家老小匆匆离开是必然的。好在董小宛被顺治吸引,招入京中。离开乱世后,我回到如皋的这个园子里隐居,我想:毛与董——的爱情,现在应该用爱字了。
——是前所未有的。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大环境。入关后,清朝虽然武力平定全国,但江浙很多文人如冒然越界,并不认同这个政权,而是充当了前朝遗民的角色。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康熙上台多年后,开设博学精言课程,意在拉拢南方士人,放下对朝廷的反对。
新疆探险也在申请名单上,但他拒绝去,表现出不屈不挠的正直。好在有董小宛这样温柔的女人在身边,在这个国亡后压抑幽闭的日子里还有一抹亮色,可以一起弹琴,一起画画,一起谈诗。这份爱的存在对灵魂是多么大的解脱。水上花园游客很少,看起来像个私家花园。捧着水,穿过波涛汹涌的波坡,走向古城墙。几个花园一水之隔,有的爬上去就能望出去,还挺有联系的。因为深院没有高墙,那些田地和房屋就在眼前,有那么一点点城市和乡村的精神,是一种很高的隐居状态。
当花园如此安静,当你走在路上,你会觉得你摸过的某块石头,见过的某簇花,已经覆盖了这一对度蜜月的人的爱情片段。岁月无声,三百多年匆匆而过;然而草木不是无情的,交心的人的一颦一笑,都应该留在记忆里。在花园里拐到底,就到了水明楼和洗碗池。水明楼是后人为纪念毛一家而在水会院旧址上修建的一组亭台楼阁,因杜甫诗四看山吐月,夜来水明楼而得名。在楼西壶池的西面,像一艘原本停泊在池上的小船,如今已成为这个公园的标志性画面。楼内陈列着毛笔江的传记,其中一幅作品《影梅庵忆语》回忆了他与董小宛的爱情生活。
也许真的是一个很漂亮的女孩,但是董小宛只过了九年就和他走了。所以毛必江在书中声称,这九年他享受了人生的所有福报。他尖锐而真诚的话语穿越了时空,
另一方面,东水关是内城河与杨桐运河连接处的一座塔(如果我没弄错的话)。因为如皋的古城墙早已不见了,剩下的东水关孤零零地矗立在内城口。它看起来并不光鲜,但它的姿态还在。估计水关已经寂寞很久了,也不是这个街区的家。现在,很少有人会来这里。但是,时光倒流几年,在我们过去严重依赖水路运输的时代,这里船只来来往往,沿岸一定有大量的商店、餐馆和戏楼。那种情况应该是很吵的。在东水关里面,沿着内城河走一段,过了戴宇大桥,还有一座桥,迎春桥,——。
此桥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石拱桥。平原上没有山,原本的平坦少了很多棱角。好在因为桥梁的出现,可以弥补造型的不足。迎春桥无疑有这样的效果。在一幅以线条为主的视觉画面中,我突然看到一个半圆横跨在河面上,周围的环境顿时变得生动起来。走到桥上,两边护栏上有石头,每块石头上都刻着愿天常生善人,愿人常行善事的字样。据说这是当年城里的某个人所作,历经岁月风雨,字迹依然清晰。从这些刻字也能看出如皋的民风。迎春桥东西两端是古城的石板街东街。
是一条街,其实只有两米左右宽,两边是苏北常见的小瓦房。在这样的老城区,很容易捕捉到一些生活的场景,因为邻居们都习惯在街上选菜、洗洗晒晒,一边聊着闲情逸致,一边拉着家常。东街迎春桥往南一点就是如皋东西向主干道中山路,路南是城市改造后硕果累累。或许,骑车人的担心不无道理。我不禁想起迎春桥上的那句话:愿人常行善事。面对拆迁的冲动,请拯救这一小片家园!定慧寺定慧寺,位于如皋古城东南角,始建于隋朝十一年(公元591年)。
它是一座千年古刹,建筑风格独特,大门朝北。惠建立于隋十一年。据唐代道士写的《续高僧传》记载,隋十一年十一月,晋王(即后来的隋)在扬州金城殿设千僧会,佛教天台宗实际创始人大师应邀到扬州传授菩萨戒律,并在如皋建寺,取名定慧寺,同时建七级宝塔。定慧寺占地约16亩,平面布局呈回字形,殿在外,殿在内。布局整齐,气势宏伟,现存定慧寺主体建筑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山门上的定慧寺四个金色大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门前石狮一对,门上有门簪,底下有鼓石。
大门为九檩斗通硬山楼,入户门为天王殿,对着腹中一尊佛像,满是天真与微笑。两边一副对联张嘴就笑,笑就笑,笑就笑;大肚子能容纳你,什么都能包容。弥勒佛的后座是一尊韦陀佛,坐着站着。殿内东西两侧各有四尊天王像,一个持剑,一个持琵琶,一个持伞,一个捉龙捉兽。慧思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雄伟壮丽。正殿为砖木结构,角楼环环相扣,四檐四角挂铜铃。一个2米高的锡葫芦放在山脊的中间,两端各有一个转党法轮。山脊上有一只接吻兽。殿高十余米,为九歇式。前廊有五间宽室,四间深室,六根梁。A
东侧有祖堂、观音寺、唐寅、方丈室、关帝殿、云水台、九华堂等。西侧有华严楼、念佛楼、斋堂、讲堂、廖芳等。这就形成了一种楼捧庙的格局。门票:10元/人花卉世界和盆景艺术花卉世界是一个花卉市场,但其面积之大,分类之细,确实配得上世界的称号。
首先,入口是盆栽的区域。采光温室隔成立面,各有经营特色,如君子兰园、牡丹园、陶园等。再往里是一大片露天场所,被道路分割成一块块,密密麻麻地长着小树苗,想必是用来买卖树苗的。如皋盆景起源于宋代。055-79000云:江苏是中国盆景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如有500年历史的苏式古柏桩秦汉遗存,明代杨式盆景安伞,如皋宋代大型盆景六朝柏等。在古拙都是苍白质朴的,有意味深长的魅力,让人驻足凝视,流连忘返。六朝柏,俗称六朝松,其实是一种古柏,八百多年来一直用于观赏树叶,在汝城水绘园玉香寺前。
宋代有三盆柏树,每盆都有鹿角,距今900多年。被如皋人民公园珍藏。如皋树桩盆景留白要求高,常见的有松、柏、榆、梅、榉木、柏、黄杨木、雪中六等。造型手法多以棕丝扎结,讲究细扎细剪。掌法相当精巧,将躯干绑成左右弯曲的S形,俗称一弯半、二弯半,少数为三弯半。树顶扎成半圆形、圆形或扇形,前倾称为刘海式或如意式。枝短交错,错落有致,错落有致,大有疏而不透的境界。如皋盆景的陈设独特有趣。
除了两盆成对摆放的卧狮式外,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唐是中国唯一。根据5、7、9的不同奇数组合成厅。比如陈设五个壶,中间是文树,两边两个半弯或一个半弯的武树相互搭配。七盆陈设时,在五盆的基础上,每边增加一盆和一个半弧形。整个厅堂景观充满情趣。文淑显得孤傲,两边两弯半似王子,如宫女,如客人;一个半弯像女人挥舞着五颜六色的袖子翩翩起舞,像嫦娥奔月。文淑是根据画家倪云林的绘画构思制作的,其造型独特。
除刘海外,躯干前有1-3个小上衣,称抱子或以带朝庭,层次分明,意境分明。兀术由两个半弯和一个半弯组成,被称为文战五漂。根据弓背角度、左右倾斜角度、云片长度的不同,绘制出各种人物的神韵。一弯半在一弯半的交界处有一个弯,使躯干形成后弓。第一弯处,弓背向上的云片称为阳片,为逆风,负片为顺风。阴长,象征一个人的手臂,阳短,是一个人的另一条手臂。盆顶还是刘海,要做足底按摩。二弯半表现出比一弯半略小的风力,树桩重心在下侧,树干倾斜度不大,其意境比一弯半更庄重豪华。
比如盆景,就像无言的诗,立体画,都有缩成一条龙、以小见大的特点。如皋盆景讲究云头、雨脚、美腰、刘海顶、鸡爪根,有风、雨、雪、露四大意境。有句话说:如皋盆景的特点是左倾右倾,顶正,株干,古朴,典雅,色彩丰富

③ 如皋的介绍

如皋概况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 ,北纬 32°00′—32°30′、东经120°20′—120°50′。南临长江,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市、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区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576.47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面99平方千米。

如皋长江岸线全长48千米,可直接利用长江深水岸线 18.6 千米。境内通扬运河、如海运河、如泰运河、焦港河4条一级河道纵横全境,总长158.52千米。

历史沿革

《尚书·禹贡》记载:上古时,如皋属扬州之域;商周时称海阳。周初名发阳,春秋属吴,吴亡归越,战国时属楚,秦时归九江郡,汉属海陵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前置如皋县,隋时并入扬州宁海县。唐太和五年(831年)置如皋场。南唐保大十年(952 年)升为如皋县,隶属泰州。后历代沿袭县制,宋时为中下县,元时升为上等县。明清仍隶属泰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划归通州直隶州。民国时为一等县,与湖南邵阳同被列为全国最大县。民国29年(1940年)8月,新四军东进至如皋西乡,在卢港建立如皋县政府。10月,县政府随军继续东进至如皋东乡接管如皋县政府。民国30年(1941年)3月,在如皋西乡成立如西县政府。至此,原如皋县以通扬运河为界划分为2个县,如西县隶属苏中第三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县隶属苏中第四行政区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新四军收复如皋城,如西县复名如皋县,原设于如皋东乡的如皋县更名为如东县。同年12月1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于如皋城成立。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5月12日,苏皖边区第一行政专员公署改称苏北泰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如皋属其管辖。5月29日,如皋被核定为一等县。1950年1月,如皋县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专员公署,1952年上升为特等县。1983年由南通市管辖。1991年6月1日撤县设立如皋市。

行政区划

如皋市辖如城、城北、城南3个街道和东陈、丁堰、白蒲、下原、九华、石庄、吴窑、江安、搬经、磨头、长江11个镇。城北街道与如皋开发区、城南街道与如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城街道与如皋工业园区实行“以区带街、区街合一”管理机制,长江镇与如皋港区实行“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全市有村(社区)347个,其中,社区181个、村166个。

风土人情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受吴语影响较大,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均有渊源。如皋方言小片含当前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泰兴市和东台市南部及张家港市段山地区,总面积约 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 500万人,以如城话为代表。如城及周围地区语言为如城话。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韵味,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交界,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语言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南境永安沙一带成陆仅数十年,移民来自18个省区,其后代虽使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间每有差异,称为圩田话。

如皋居民以汉族为主,民风淳厚质朴,民俗与扬州相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饮食、服饰、住行、婚姻、生育、寿诞、丧葬、节庆、祭祀等方面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皋岁时习俗有立夏早餐吃煮蛋、中午吃甜菜、儿童称体重,端午节吃粽子、儿童戴百索和香袋,中元节烧经祭祖、“斋孤”,中秋节吃月饼、藕饼、鸭子等,尤以春节前后祭祀活动为多,且伴有诸多禁忌。婚丧习俗有新娘子结婚当月内不能到亲友、邻居家串门,丧事中“烧冥屋”、演“僮子戏”等。寿辰习俗中的贺百岁最为隆重,主家要烧制“百岁碗”赠与亲友和乡邻。民间有做“青苗会”,演“僮子戏”,唱“仪兴调”(越剧)、“下河调”(扬剧)、“七字段”,春节期间演荡湖船、踩高跷、扯扯腰、打花鼓、舞龙灯、唱道情等节目的习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民俗亦发生很大变化,传统节日中一些不健康旧习俗被摒弃,有些节日被赋予积极健康内容,同时还逐步形成了一些新风俗。

名胜古迹

1)水绘园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皋古城东北隅,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由水绘园及水明楼古建筑群、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匿峰庐)、中国如派盆景园(古澹园)、逸园、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景点组成。

水绘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明末才子冒辟疆曾偕“秦淮八艳”董小宛栖隐于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构筑有寒碧堂、壹默斋、因树楼、湘中阁、悬霤山房、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枕烟亭、妙隐香林、古城墙、烟波玉亭、碧落庐、悬霤峰、洗钵池、小三吾溪、鹤屿等佳景10余处,园中波烟淼淼,隐映如绘,宛若一幅幽静清雅、意韵空灵的山水画,时为海内名园。园中积水弥漫,倒影如画,冒董浪漫的爱情故事、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使水绘园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博之大成的游览胜地,被誉为“中国第一情侣文化园”。

百寿碑

4)中华长寿文化谷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主城区南郊“中国最美乡村”如城街道顾庄社区,总面积约3000公顷,是集生态旅游、商务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旅游景区,涵盖顾庄生态园核心景区、苏通生态观光园、国际园艺城、钱长村200公顷草坪基地、东方盆景园、胡安定故里、百代兰花园、上海保来蝴蝶兰园、顾庄龙盛游乐城等众多景点。园区自然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为主城区天然氧吧、城市一叶绿肺,是广大游客和市民休闲养生之地。

5)法宝禅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白蒲镇,始建于唐大和四年(830年),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建,香火鼎盛。清代书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为寺院题写藏经楼匾额。流传日本入唐高僧圆仁,南宋抗金英雄岳飞、丞相文天祥,清都察院左都御史沈岐、诗人袁枚等都有游览、唱咏法宝寺记载。法宝禅寺建筑布局独特,酷似“象”形,古人曾留下“访僧象鼻湾,路指虎溪是” “一湾成象鼻,法宝久闻名”等诗句。寺内放生池鱼、虾、龟、鳖等自由游弋,池塘四周月季、牡丹、芍药争相绽放,池中央建有照心亭,亭边曲桥连岸,是游人香客夏日乘凉消暑好去处。放生池东的万安桥,是白蒲镇古桥万安桥缩影。

6)长江药用植物园

国家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五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占地面积约333公顷,总投资约26亿元。一期工程综合性药用植物园,占地200公顷,于2011年10月开园,以种植具药用价值或保健功能中草药为重点,汇纳如皋长寿之乡、花木之乡文化底蕴,集休闲农业、生态餐饮、长江流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园内主要景点有:以水景广场空间为序幕、兼具如皋传统建筑韵味和现代江南园林建筑气息的主入口,以盆景艺术中“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营造技法而形成水中岛的山水文化广场,水质优良、物产丰富的长生湖,依水而建的度假木屋区及金银花药草主题园、芳香药用植物园等。

7)金岛生态园

国家AAA级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位于长青沙生态旅游度假区。总面积约133公顷,总投资5亿元。园区处于长青沙岛东风滩,汲扬子江精华,彰显“长江文化、长绿文化、长寿文化”三大特色。园内河道纵横,林园棋布,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充满绿色与生机,纯净、祥和而美丽。掩映于绿树碧水之间的生态星级酒店、健身会所、商务会所、体检中心、休闲中心、迷你乐园等设施,让游客在清新的天然氧吧中享受素质教育、文化互通、健身康疗、休闲娱乐等服务。

8)内外城河风光带

国家 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城区内。内外两河环城而绕,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河古名玉带河,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 年)。外城河亦名濠河,开凿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内外城河沿线有春秋遗址射雉亭、明代高桥迎春桥、千年古刹定慧禅寺、名人辈出的集贤里、冠甲江淮的灵威观、纪念宋代名人范仲淹的范公苑等历史文化景点10余处。内外城河上架有形状各异桥梁29座,承载着许多美妙传说和故事。双环河两岸白石护栏蜿蜒若龙,沿线树木葱郁、百花争艳。 “水环城,城包水”奇特景观成就古城如皋独具魅力的风光带。

9)红十四军公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城街道福寿东路。占地17.4公顷,由红十四军纪念馆、红军历史教育拓展训练基地、市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三部分组成,是弘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重要基地。主体建筑红十四军纪念馆,被列为国家级革命纪念设施、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由序厅、江海曙光、长夜惊雷、斩木举义、军旗如画、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碧血丹心、野火春风、尾厅10个部分组成,以1300余幅图片、近4万字说明文字、600余件实物资料,再现土地革命时期江苏境内唯一中央序列红军武装 —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

信息来源:当地政府官网《如皋年鉴(2019)》

④ 中国盆景流派的八大派

苏州、扬州、岭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岭南盆景:苍劲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苏州盆景:清秀古雅
扬州盆景:严整庄重
安徽盆景:古朴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畅
浙江盆景:雄伟挺秀 造型特点:圆片式
传统造型:“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垂风式、垂枝式、劈干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粗扎细剪
常用树种:松、柏、雀梅、榔榆、黄杨、三角枫、石榴、鸟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鹃,
流传地域:苏州
特点:娇媚。缺点:树形变 化不大,形态娇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龙盘(雀梅,树龄400余年)
醉卧(雀梅)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游龙弯” ,云片式(一至三层的称“台式”,三层以上的称“巧云式” ),疙瘩式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艺术特点:严整而富有变化,清秀而不失壮观。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万觐棠
流传地域:以扬州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
扬州盆景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为宫苑装饰、观赏的珍品,作为东南第一大都会的扬州,也受到京都影响流传盆景;宋代苏轼任扬州太守时,曾亲自制作盆景;明代,扬州盆景形成地方风格;清代,扬州盐商为迎合帝王南游,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明代形成的盆景风格,经不断提高,形成了流派。
黄杨盆景《巧云》、《腾云》、《行云》、《凌云》、《碧云》等荣获一等奖,实现五连冠 造型特点:要求“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
传统造型:以“两弯半”(或“三弯半”)为主要特色。两弯半”又称“狮式”盆景,相传为明代画家所创,造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必须构成三弯九片一顶(三弯半),意态如狮。但“三弯半”的造型难度太大,很不容易达到标准,以后逐渐简化为“两弯半”。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树种: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传地域:南通、如皋 造型特点: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讲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点:铁丝蟠扎,扎剪并重
常用树种:松柏类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荣庆、汪蠡鼎、胡运骅
流传地域:上海 造型特点:薄片结扎,层次分明。擅长直干或三五株栽于一盆,以表现莽莽丛林的特殊艺术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技法特点:金棕并用,扎剪并重(针叶树以扎为主,阔叶树以剪为主)
常用树种:松柏类(五针松)为主
代表人物:潘仲连,胡乐国
流传地域:杭州、温州两地为中心 造型特点:徽派盆景风格独特,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技法受扬、苏、沪诸派影响,以古傲苍劲、奇峭多姿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干”、“合栽”为造型基调
传统造型:规则类主要有“游龙式”(多见于梅桩)、“扭旋式”、“三台式”、“屏风式”、“疙瘩式”
技法特点:粗扎粗剪(棕皮树筋缠绕)
常用树种:以梅桩最为著名,称为“徽梅”。黄山松,桧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钟铃
流传地域: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 造型特点: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多悬根处理。山石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传统造型:规则类为主
技法特点:棕丝蟠扎,讲究身法
常用树种: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传地域: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样,根据“树姿近画”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类,后来经过模仿老树的姿态和变化,不断总结出了表现这种姿态和变化的技法规律,通过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造和完善,最后归纳为10种身法和3式、5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在他的专著《盆景桩头幡扎技艺》一书中写道:“若以规律类平技式桩头论,成都和川西地区的主干弯曲、校视下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长期被积雪压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态,雪融化后,树梢直立,枝桠由垂转手或略带倾斜状。故尔平枝式规律类型桩头,枝盘渐至盘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盘基部下倾、盘略下斜而平整。“在艺术形式上,它以严谨的格律作为基本的结构原则,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诗’。”(唐春来:《规律类树桩美的探索》,载《成都盆景研究》) 风格特点
1)雄伟苍劲,古朴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干截断,长侧枝,当侧枝长到主干小一点又截去,这样不断去致下部粗壮);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传统造型:大树型,高干型
常用树种:九里香、福建茶、朴树、榆、雀梅、榕、黄杨、罗汉松、五针松、杜鹃、水栀子、梅、银杏等
流传地域:广州
传统的广东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龙弯”式,树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横出,作五托或七托,树顶扁平,称“古树”,又叫“将军树”,这种盆景很费功夫、时间,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岭南派盆景艺术风格的真正形成,则是本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 这时的广东盆景分作三个流派:一是以盆景艺术家孔泰初为首的一派,树形苍劲浑厚,树冠秀茂稠密,构图严谨,表现旷野古木的风姿;二是以广州三元宫道士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将要枯死的树桩作材料,经过精心培育,从某一部分长出新芽,以潇洒流畅为贵;三是以广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云霄,技托虽少而不觉空虚,含蓄简括,高雅自然,很有点郑板桥“冗繁削尽留清瘦”,“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意 。

热点内容
宅前荷花 发布:2025-07-27 17:48:56 浏览:949
花卉丁香 发布:2025-07-27 17:30:23 浏览:590
情人节打小三视频 发布:2025-07-27 17:30:21 浏览:739
花语荟品牌 发布:2025-07-27 17:23:07 浏览:542
朽木山水盆景 发布:2025-07-27 17:19:01 浏览:901
沙漫花艺 发布:2025-07-27 17:14:12 浏览:417
西餐食用花卉 发布:2025-07-27 17:10:52 浏览:469
过了七夕节 发布:2025-07-27 17:10:45 浏览:7
名贵兰花高清图片 发布:2025-07-27 17:09:13 浏览:186
玫瑰包属性 发布:2025-07-27 17:04:36 浏览: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