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岭南盆景精神

岭南盆景精神

发布时间: 2023-01-17 21:36:15

盆景艺术的历史及现状

盆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源于中国的农耕文化,汲取了中国人文文化的营养,迎合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下,它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庭院;能摆案头赏心,可置屋角悦目。室外、街头,广场、公园,人们喜闻乐见,给人以温馨的心情,优雅的心境。盆景制作凝结着人类追求自然,追求艺术的创作观念,独具特色。

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的。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期(距今7000余年)遗址中发现绘有盆栽植物的陶片,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盆景起源最早的证据。在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中(距今1700余年)有盆栽花卉的画面,画面是一个圆盆,盆中栽着6支红花,盆下配有方板几架,形成植物盆钵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造型,与现代的盆景极为相似,有人认为这就是盆景的前身。至于盆景起源的确切时间,有待今后更多的出土文物加以证实。

对盆景形成的朝代,一致认为形成在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墓的甬道东壁上,有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所绘这一盆景和现代盆景非常近似。可见当时盆景已成为观赏珍品,作宫苑御用。同时受到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兴起的影响,应用写意山水画理的“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手法,使用山石与植物相互组“景”,则简单的“盆栽”而发展成具有意境的“盆景”。另外,在故宫博物馆内保存一幅唐代画家阎立本绘的《职贡》图,图中有这样一个画面:在进贡的行列中,有一个手托浅盆,盆中立着造型优美的山石,这和现代山水盆景十分相似;在进贡的行列中,还有人手托山石和肩扛山石的。这些画面足以证实在唐代盆景已经形成了。

今天,盆景艺术又重绽光彩,恢复了昔日的辉煌,且风格各异,流派纷呈。

中国古代的盆景与各地的气候、文化、资源相结合,形成了扬派、苏派、岭南派、川派、海派这五大门派。每一个门派都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和相应的艺术与自然和谐的气息。扬派即扬州、泰州一带盆景风格,以层次分明、平稳严整见长;苏派即苏州、常熟为代表,以老干蟠枝、清秀古雅见长;岭南派即广州、佛山为代表,以刚劲挺拔、飘逸豪放见长;川派即四川盆景,以传统不露“做手”的蟠扎技艺见长;海派即上海风格,以明快、流畅、新奇为特色,历史虽短,却能博采众家之长,自成一体。五大流派只是择其要而述之,不免挂一而漏万,故后来又续有增补,如加上徽派,称之为盆景六大流派;如再加广西、福建、浙江、北京,称之为十大流派。这一切都表明了今天我国的盆景艺术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② 哪种盆景放家里,寓意好又易成活

寓意好且好养活的盆景,我给您推荐以下几种:

松树盆景,真柏盆景,黄杨盆景,罗汉松盆景,石榴盆景,栀子盆景,朴树盆景,对节白蜡盆景,榕树盆景,杜鹃盆景。

松树盆景

从古至今,人们对松树的赞美很多,例如长寿,因为它可以多年保持着绿色,且长年没有任何凋零,这也有万古长青的意思,所以用来寓意长寿,是非常适合的;还有它的生活特性,不怕寒风凛凛、不是娇艳烈日,无论是什么环境中都可以保持着原样,所以人们也用它象征着顽强、正直等精神;岁寒三友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其中松树代表的是坚贞不屈。种一盆松树在家中,除了有不错的装点作用,同时还可以彰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更是寓意着长寿,除了祝福老人长寿外,还象征着企业的长久发展等

罗汉松盆景


罗汉松的寓意很好,预示着万年长青,事业顺利,平安吉祥等等,这无疑是人们最渴望拥有的。在广东地区民间流传“家有罗汉松,世世不受穷”的说法。所以喜欢罗汉松的朋友们可以选择一盆罗汉松盆景至于自己的书房之中,或阳台之上,给自己带来灵动的气息和不倦的斗志。

石榴盆景


石榴被人们列为盆景“十八学士”之一。石榴花果并丽,火红可爱,又甘甜可口,被人们喻为繁荣、昌盛、和睦、团结、吉庆、团圆的佳兆,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吉祥之果。 石榴籽粒丰满,也象征多子多孙,谓之“榴开百子” 。宋代人还用石榴果裂开时内部的种子数量,来占卜预知科考上榜的人数,久而久之,“榴实登科”一词流传开来,寓意金榜题名。

栀子盆景


栀子花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素雅,被誉为盆景“十八学士”之一。其花语是“永恒的爱一生守侯和喜悦”。杜甫的诗歌《栀子》中描述:“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这首诗以栀子拟人,赞美了栀子高贵的品格。在古代栀子花是真诚清白高洁的象征。其寓意的永恒之爱也感染家人和睦、相亲相爱。

朴树盆景


朴树又名相思树,是岭南盆景常见的一种杂木树种,它的特性生长速度快、发芽率强、成型时间相对短、耐修剪、造型较易,树皮嶙峋古朴……综合种种优点,吸引到很多盆景玩家都喜爱这一树种。

对节白蜡盆景

对节白蜡是当今世界仅存的木樨白蜡名贵树种,是世界景点、盆景、根雕家族的极品,被誉为“活化石”或“盆景之王”。寓意“庄重肃穆,刚劲坚毅”,对节白蜡盆景寓意吉祥。对节白蜡向来有“风水神树”之称,将由对节白蜡造艺而成的盆景放置在家里,可以给家人带来好运,让家人平平安安。

榕树盆景

榕树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寓意荣华富贵之意。因而是祝寿的最佳礼品。同时:榕树是纯洁爱情的象征,记载了人间的情感历程。古时人们喜欢绑红丝带在枝条上寄托对远方爱人思念。

杜鹃盆景


杜鹃花在春、夏开花,花朵繁密,花色丰富。花期长,开放时节热烈奔放,鲜艳夺目,如火如荼,是深受中国人民热爱的名花之一。

③ 如何弘扬岭南文化

一是理顺广州千年历史发展脉络,重建广州博物馆,把广州人文历史,特别是岭南文化的产生、发展、升华,以及弘扬理出一个历史脉络来,打响岭南文化牌,提升岭南人文精神,全面打造岭南人文CBD,让岭南文化植根世人心间,以此一方面全面广州人的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让世人全面认识岭南文化,了解广州人文。

二是全面整合、包装岭南文化。其一以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为核心包装古代广州;其二以十香园为核心全面整合、包装岭南书画艺术;其三是以黄埔古港和十三行为核心,打造以对外贸易为特征的粤商文化;其四是以广彩、广锈、彩扎、岭南盆景等岭南民间工艺,以及以醒狮、乞巧文化等岭南民俗文化为核心,全面包装、整合岭南民间、民俗文化;其五是以邓世昌的故居、大元帅府旧址、黄埔军校、中共三大旧址、劳动一大旧址等革命遗迹打造中国革命文化;其六是电视观光塔、星海音乐厅等为核心打造现代化文化中心。

三是以岭南人文精神特征提升广州文化精神,编辑岭南文化汇编,并把其中精神编成教材作为大中小学校的乡土教材。

四是以岭南为广州、乃至广东的文化标签进行包装、整合,羊城、穗城作为广州的别称未尝不可,但从文化精神上应该把“岭南”作为标签更为恰当。

④ 盆景艺术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盆景艺术五大流派是哪五个流派

盆景是艺术美的创造,同山水画和山水园林有着相似之处,很重视写意和抒情。虽然师法造化,以自然为蓝本,但又不仅仅是单纯地摹拟自然景物。在创作上常常采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达到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审美效果。

盆景不同于盆栽的道理就在于此:盆栽仅仅是一种栽培方式,在盆钵中栽植树木花草.未经艺术加工。而盆景则是栽培技术与造型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的造型风格。同时,盆景中的树木山石必须与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衬托,才能构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艺术。

盆景艺术在历史的沿革过程中,形成树木盆景 和山水盆景两大类。树木盆景以木本植物工为主要 素材,是活的生命体,其制作技术较为复杂,大致 有挖掘、种植、整形、攀扎、修剪、上盆、养护等 步骤。艺术上则要求具有老干虬枝,清奇古雅,生 机勃勃,意韵深远的效果。山水盆景则以山石、水、 土为主要材料,为无生命物质,其制作技术要求侧 重于艺术境界,不论是层峦叠蟑,还是波光岛影, 应能表现出山河的锦绣壮丽。

盆景起源于中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是富有自然情趣的东方艺术精品之一,也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园林艺术之一。中华文明古国,历来就爱好自然的本性,盆景的本质就是自然风貌与自然精神的再现。

盆景是大自然景物的缩影,是集园林栽培、文学、绘画等艺术,互相结合,溶为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盆艺者运用创作技巧,合理的布局,再各种深浅长宽不同,行状大小各异,色彩质地有别的盆央中,培育出经过一定艺术造型的树木花草,或经艺术加工的各种山石,使之构成一幅摹仿大自然的景色,并超越山野原状的理想立体画面。这门造型艺术称之为盆景。

盆景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珍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它是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的结晶,也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素材,经过园艺师的构思设计,造型加工,精心护养而成。把它布置于飓尺盆中,“缩地千里”、“缩龙成寸”,可以展现大自然无限风光,所以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随着时间和季节的变化,它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姿态、色彩和意境。

从某种概念来讲,盆景也是美学、文学和科学的综合体。盆景的制作要给人以美的欣赏,古雅秀美,神韵生动,耐人寻味;盆景造型构思,有诗情画意,有高低层次,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反映出较高的文采水平;盆景的主要造型材料为植物,具有生命的特征及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制作它必须掌握园艺科学的知识和进行长期的艺术加工以及养护管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它的生存和优美姿态。盆景这项科学艺术,在植物栽培加工技术上要求很高,小小盆盎,一撮之土,盈尺之树,要它生长良好,已非易事,而多年老桩,能技干虬曲,提根露爪,叶茂花盛,更为难得。故盆景确是“高等艺术”,有生命的“艺雕”。

中国盆景主要分为五大流派和两大类:
五大流派为:五大流派:岭南派、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闽派、桂派、京派、香港、台湾、鲁新派。

两大类为: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这两大类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随着盆景艺术的不断创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丰富,我国盆景的新类别也在逐步产生。现在可分为下列七大类:

第一类,树木盆景:以树木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鸟兽等作陪衬,通过攀扎、修剪、整形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旷野巨木或葱茂的森林景象者,统称为树木盆景。由于树木盆景的材料常从山野旷地采掘而来,所以树木盆景习惯上又称为树桩盆景。

第二类,山水盆景:以各种山石为主题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为范本,经过精选和切截、雕凿、拼接等技术加工,布置于浅口盆中,展现悬崖绝壁、险峰丘壑、翠峦碧涧等各种山水景象者,统称为山水盆景,又称山石盆景。

第三类,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为材料,通过加工、布局,采用山石隔开水土的方法,在浅口盆中表现自然界那种水面、旱地、树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种景观盆景。

第四类,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为主要材料,经过一定的修饰加工,适当配置山石和点缀配件,在盆中表现自然界优美的花草景色的,称为花草盆景。

第五类,微型盆景:一般树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长不超过10厘米的这些盆景,称为微型盆景。

第六类,挂壁盆景:挂壁盆景是将一般盆景与贝雕、挂屏等工艺品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形式。挂壁盆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山石为主体,称为山水挂壁盆景;另一类以花木为主体,称为花木挂壁盆景。

第七类,异型盆景:异型盆景是指将植物种在特殊的器皿里,并作精心养护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种别有情趣的盆景。

⑤ 中国盆景的流派及造型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盆景流派较多。就传统的五大流派而言又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北派包括长江流域的川派、扬派、苏派、海派(后三派过去统称江南派)等。
海派盆景

上海的盆景艺术,已有400余年历史。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种勇于革新创造、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上海盆景广泛吸取了国内各主要流派的优点,同时还借鉴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创立了以师法自然、苍古如画的海派盆景。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强调主题性、层次性和多变性,在制作过程中力求体现山林野趣,重视自然界古树的形态和树种的个性,因势利导,随物赋形,按照国画理论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备。虽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样,讲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数量较多,没有固定规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疏密相间,聚散自由,以欣欣向荣为首要目标。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径,扎剪并重,不用棕丝而用金属丝缠绕枝干进行弯曲造型,而后细修细剪,以保持优美形态,刚柔相济,流畅自然。

海派盆景选用的树种非常丰富,落叶、常绿、花果各类应有尽有,现在已达140余种,其中以常绿的松、柏和色姿并丽的花果类为主,近几年还从国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进一些树种,使海派树桩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上海境内没有大山,但对山水盆景却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海派山水盆景有两大类型:其一是用硬质山石表现近景,盆内奇峰峻峭,林木葱茏;其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软质石材,细致雕琢出山纹石理,种上小树小草,以表现深远的意境。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山水盆景,就其总的风格而言,都比较辽阔,无疑是地域环境在盆景艺术家心灵上刻下的印记,体现出冲积平原的地域特色。

岭南派盆景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这里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水充沛,草木滋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盆景艺术繁荣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岭南盆景艺术起步较晚,但也有数百年历史。

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创作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取于画本,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干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岭南派盆景多用石湾陶盆和陶瓷配件,并讲究景盆与几架配置,题名托意,体现了“一树二石三几架”的一树效果,成为我国盆景艺术流派中的后起之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以棕丝蟠扎为主,剪扎结合,其山水盆景以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险,以“起、承、转、合、落、结、走”的造型组合为基本法则,在气势上构成了高、悬、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观。

就目前情况看,川派盆景中的川西和川东盆景,虽然在某些具体制作手法和景观造型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的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是一致的。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川派树桩盆景一般选用金弹子、六月雪、罗汉松、银杏、紫薇、贴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鹃等;山水盆景以砂片石、钟乳石、云母石、砂积石、龟纹石,以及新开发的品种为制作石材。

有2500年建城历史的苏州,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于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

苏派盆景以树木盆景为主,古雅质朴,老而弥健,气韵生动,情景相融,耐人寻味。苏派盆景摆脱传统的造型手法,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对主要树种,如榆、雀梅、三角枫等,均采用棕丝把枝片修成中间略为垂斜的两弯半“S”形片子,然后用剪刀将枝片修成椭圆形,中间略隆起呈弧状,犹如天上的云朵。对石榴、黄杨、松、柏类等慢生及常绿树种,在保持其自然形态的前提下,蟠扎其部分枝条,或弯曲、稀疏,使其枝叶分布均匀、高低有致。其修剪也以保持形态美观、自然为原则,只剪除或摘除部分“冒尖”的嫩梢,成为苏派盆景的主要特色。在蟠扎过程中,苏派盆景力求顺乎自然,避免矫揉造作。另外,结“顶”自然,也是苏派盆景的独到之处。

苏派盆景造型特点:注重自然,型随桩变,成型求速。摆脱了过去成型期长、手续繁琐、呆板的传统造型的束缚。

苏派盆景,同时讲究景(桩、石)、盆和几架的多样化与统一性,特别在厅堂陈列布置,景、盆、架要与厅堂结构协调,显示“景”、“境”相称而得体。

苏派盆景

扬派盆景

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又统称苏北派。

扬派盆景经历代盆景老艺人锤炼,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长之枝能有三弯(简称一寸三弯或寸枝三弯),将枝叶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叶叶俱平而仰,如同漂浮在蓝空中极薄的“云片”,形成“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地方特色,得到发展,并在以扬州、泰州为中心的地域广泛流传,形成流派,并被列为中国树木(桩)盆景五大流派之一。

扬派的山石盆景以平远式为主,蕴涵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江南情致。扬派树桩盆景的常用树种有:松、柏、榆、黄杨及五针松、罗汉松、六月雪、银杏、碧桃、石榴、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砂积石、芦管石等。

⑥ 广州有哪些岭南特色文化

岭南传统建筑、岭南特色食品、岭南特色风俗、传统的文化艺术,从粤语、粤剧、广东音乐、广东曲艺、岭南书法、岭南画派、岭南诗歌、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

⑦ 岭南文化的文化构成

近现代岭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响较深。广义的岭南文化本来就包括香港地区在内,只是由于历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们的岭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据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所以,广东与香港在文化上较容易达到融洽,形成同构。因而,关于岭南文化的现代性审视离不开对香港的认识。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实”的广东人心目中成为一种高位文化。与此同时,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经济的特点、注重享受的特点等也深深影响着广东。
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与岭南文化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租赁形式入据澳门,在西方政治与法制文化的影响下,澳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与特点,即开放多元,中西合璧。即便如此,澳门文化仍然植根于中华,岭南文化的特色长期在澳门得到保留和发挥,并占据着主体地位。同时,由于澳门长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宗教艺术、价值观念等,通过澳门传入广东,继而扩散到内地,使岭南文化“得风气之先”,又“开风气之先”,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16世纪中叶以后的岭南文化与澳门文化是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关系问题是16世纪以来中西交通、人类文明进程的个案研究典型,值得学术界重视。澳门不仅是中国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据点和策源地,而且是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和桥梁,而文化精英们在澳门的活动,又大大提升了澳门的文化品格,催化澳门爱国进步文化的成长。澳门与岭南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再次得到体现。
广东作为中国国最大的侨乡,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受华侨文化反哺的现象很多,如潮汕善堂,就是华侨文化反哺的结果。他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华人是个特殊的群体,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华侨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于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对于华侨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同化。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中华文化仍然是华侨的母体文化,是华侨的根。另一方面,华侨留居海外之后,与当地文化“通婚”,吸收当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要建设华侨文化,就是要研究华侨文化这种兼容中西文化的特质,找到它的内核,丰富和发展岭南文化。 岭南建筑及其装饰是中国建筑之林中一枝奇葩,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建筑匠师的辛勤劳动,充分利用了南国的自然资源,结合南国人民的生活特点,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国建筑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风貌展现在南国大地上。它主要分为广府建筑,潮汕地区建筑以及客家建筑。
岭南建筑的特点,通常表现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热、遮阳、通风的特点;建筑物顶部常做成多层斜坡顶;外立面颜色以深灰色、浅色为主;以及方形柱的运用。岭南建筑的布局、装饰的格调十分自由和自然。由于气候温和,人们活动空间向外推移,因而,露台、敞廊、敞厅等开放性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们从封闭的室内环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岭南建筑装饰空间的自由、流畅、开敞的特点。如北京路的骑楼,就有岭南建筑的特点。 详见词条: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岭南园林作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造园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岭南山水秀丽,层峦叠翠,又濒临沧海,环境风物别具特色。岭南人追求自然化、艺术化园居生活,这孕育了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
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园林主要植根于民间,没有北方皇家园林的常规祖制,也不具江南文人园林的严谨章法,园景构图根据生活内容的需要适当处置,随机应变,各种设施求实重效,顺从人意。岭南古代的园林匠师,综合了多元文化类别,把北方的、江南的、外国的园林艺术贪图其意,变更其形灵活吸收,挥洒自如,使园景布局显得较为随意,不拘一格。
岭南园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积淀的文化,前者可归结为海岸文化和热带文化,后者可归结为远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乐文化和商业文化,开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贬谪文化和务实文化。由自然而上升为文化的方面,如建筑的高活动面和高柱础与水涝和湿气的关系、缓屋面和台风的关系、宽檐廊与多雨的关系、高墙冷巷与高温的关系、龙形、鱼形、水草、龟、蛇、芭蕉主题与装饰的关系、塑鼓石与海蕉的关系、崖瀑潭局与自然山水的关系等等,可资利用则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则千方百计通过设计回避或化害为利。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岭南园林的开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现于南越国皇家园林对中原园林文化的全盘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园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与江南和北方两地迥然之别,另外,陈济棠公馆和谢维立的立园那样的西欧式园林建筑、龙岩中山公园的俄罗斯园林建筑、草暖公园和云台公园的西洋规划布局,以及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满洲窗都是开放和兼容的表现。 详见词条: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府音乐被称为“广府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以岭南三杰为代表,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使之朝着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改造国魂”。 广东的戏曲剧种有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采茶戏、雷剧、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等,以粤剧、潮剧、广东汉剧三种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观众最多。
音乐:广东音乐、广东汉乐、潮州音乐、客家山歌 广东民间工艺品品种繁多,历代艺人继承了岭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艺术,不断进取,力求创新,使得有我国南方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绣)、增城榄雕、潮汕木雕,潮汕陶瓷,潮汕剪纸,潮汕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汕抽纱、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金漆木雕、玉雕和牙雕
金漆木雕是木雕艺术的一种形式,它以木雕为基础,髹之以金,自明代开始逐渐形成定式。明初的木雕多为平面雕饰,至万历年间始向单层镂通发展。清代是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鼎盛时期,不少达官贵人对“金碧辉煌”情有独钟,于是,所营建的祠堂和豪宅,无不以金漆木雕装饰。现存的金漆木雕代表作最早的有开元寺的大殿龛桌和圆雕贴金千佛塔;较完整的建筑有晚清时期的潮汕“已略黄公祠”等。潮汕金漆木雕多以樟木或杉木为基本原料,加以生漆和金箔。雕刻形式有浮雕、立体雕和通雕等。
玉雕以玉石为工料。广州玉雕借鉴北方的技艺,融入南方线条流畅、造型细腻的风格而成。广州玉雕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继承宋代巧色玉的传统,创造“留色”特技,显出原玉的天然颜色。其玉雕工艺品主要分为玉器首饰和玉雕摆件两大类。
牙雕工艺始于晋代,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广州象牙雕刻花色品种丰富多彩,重雕工,雕刻技艺精湛细腻,具有优良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技艺上擅长镂空、透雕等表现形式,雕刻技法闻名于世,在长期的工艺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精湛雕刻工艺,在象牙雕刻中别具一格。广州牙雕纤细精美,玲珑剔透,讲究牙料的漂白和色彩装饰,雅俗并举。作品以牙质莹润、精镂细刻见长,整体布局繁复热闹,不留空白。象牙雕刻与其他多种材料如紫檀、犀角、玳瑁、翠羽等巧妙地镶嵌于一器之上,使图案更富于层次,同时刀法见棱见角,华丽而美观。
岭南盆景
岭南盆景又称广东盆景,是我国盆景艺术五大流派(苏、扬、川、徽、岭南)之一,岭南盆景有“活的中国画”美誉。由于广东的自然环境优越,可提供作盆景的树种很多,所以,岭南盆景以树桩盆景较为盛行。岭南盆景的盆栽艺术,也有近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宋哲宗亲政时,苏东坡被贬广东,他一到惠州,就赋诗大赞“岭南万户皆春色”。到了清代,盆景艺术已普及于民间。《琼州府志》记述:“九里香,木本,有香甚烈,难长,选最短者,制为古树,枝干拳曲,作盆盂之于,有寿数百年者。”
然而,岭南盆景的发展与艺术风格的形成,乃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发展盆景艺术十分重视,省、市园林部门,先后成立盆景协会,并在广州流花湖西侧开辟了西苑,作为岭南盆景艺术研究中心,由孔泰初担任技术指导,将岭南盆景三个艺术流派的优点集中起来,融为一体,因材取势,就木取景。几十年来,孔泰初先生为发展岭南艺术,总结出一套经验,从而丰富了岭南盆景的造型风格,使岭南盆景的艺术造型多姿多彩。 粤西地区年例
东莞百子论文
东莞木鱼歌
东莞木偶戏
高州木偶戏
东莞龙舟竞渡
莞邑醒狮艺术
东莞卖身节
东莞中秋灯会
东莞重阳登高
中国旅游艺术节暨广东欢乐节(广东民间艺术欢乐节、广东旅游欢乐节、中国旅游艺术欢乐节)
广州迎春花市
广州贺年缤纷大巡游(元旦花车巡游)
广州国际美食节
波罗诞(南海神诞)
潮汕营老爷
广东龙舟节
潮汕烧塔
潮汕出花园
沙湾飘色
番禺水色
澄海赛大猪
澄海盐灶拖神偶
佛山秋色
荔枝节(深圳、茂名、增城、从化、东莞等地)
梅州国际山歌节
汕头迎春联欢会
阳江风筝节
羊城荷花
广州菊展(春菊展、秋菊展)
广州元宵灯会
广州中秋灯会
广东连南盘王节(耍歌堂节)
冼太诞
广州珠村乞巧节(七姐诞)
盂兰节 宗教是构成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岭南历史上曾有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并且在中国宗教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岭南为外来宗教入传中国的第一站,同时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岭南地区成为全国外来宗教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之一。
广东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除中国本土的道教由北往南传入广东外,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皆由海路经广东传入中国。三国吴五凤二年(225),西域人支彊梁接在广州译出《法华三昧经》,是目前所知佛经传入广东的最早记载。西晋光熙元年(306),道教理论家葛洪南来广州从事道学研究和修练,道教得在岭南绵延流传。唐宋时期的伊斯兰教主要在旅居广州的外国侨民中流传,元代之后北方各省的穆斯林大批南下广东,由此演变成为岭南回族的传统信仰宗教。天主教与基督教于晚明和清代相继传入广东时,因其倡导的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颇多矛盾而屡遭查禁,至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两广总督奏请清朝庭允准,两教在广东率先“弥禁”从事传教活动。其后,两教的传教活动以广东为依托向内地推进。
广州自古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随着中外经济活动的频繁往来,包括宗教在内的外国文化得以最早进入岭南并向全国各地传播。因此,岭南地区对外来宗教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岭南商业文化是近代中国商业文化的主要源泉之一,富有海洋文化的特质,崇商重利,冒险进取,内外开拓。近现代岭南商业文化对内产生辐射力的重要原因在于粤籍商人的实力,以粤港华资金融为核心的“华南财团”财力雄厚,外地粤商社团组织活动能量相当大,不论是对先进的大都市上海,还是内地一般城市,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引领新潮,开风气之先,强调“实业救国”的爱国理念,创办的大量企业成为所在地粤商经济力量的一种象征;与孙中山等民主革命派关系密切,是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中最重要的势力之一;适应性强,融合与扎根于各地,所创建的各类企业、培养的各类人才、新产生的社会习俗等,丰富了所在地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亦遗留了宝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香港、澳门是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华侨华人活动、海外移民及中外贸易等方面,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主词条:粤菜、客家菜、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
岭南饮食文化是岭南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令人注目的花朵。她由岭南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所孕育和培植,又得到中外饮食文化养分的滋润,随着岭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形成,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自古以来,一些到岭南为官的外籍人士,对岭南特有的饮食习惯已产生兴趣,在唐昭宗时广州司马刘恂的《岭表录异》、贬官岭南的韩愈、苏东坡的诗文等之中有所记载。入清之后,这方面的记述在更多的著作中可见,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范端昂的《粤中见闻》、张渠的《粤东闻见录》、翁辉东的《潮州茶经》等,均为岭南饮食文化的重要资料。
岭南背靠五岭,面向南海,既有大山峻岭,又有长达3368公里的海岸线,以及辽阔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水网地带;故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十分有利于农业、养殖业的发展。岭南地域内可猎、可耕、可渔,物产十分丰富,山珍、海味、粮食、蔬菜、水果等种种食料,为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岭南饮食文化正是在岭南的农业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和发展的。
饮茶文化
“喝茶”在粤方言里称作“饮茶”,广州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饮食文化。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广州时,就曾与贴身侍卫上过茶楼饮早茶。毛泽东有“饮茶粤海未能忘”诗句。在广州,民间以茶相待已成为一种礼节,如有客到,第一件事便是奉上一杯“靓茶”,第一句话是“请饮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热情、友好和礼貌。由于岭南自古具有“重商”的价值取向,“饮茶”也从家庭走向市场,使广州的茶文化集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和商品价值于一身。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潮州工夫茶:《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主词条:粤语、客家语、潮州话
粤语是澳洲第五大语言 ,,粤语在香港、澳门享有官方语言地位。粤语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并且有一说法,把粤语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 。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域,也是中国最大的侨乡,是中国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文化在广东是一个传统的学科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侨乡文化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并获得快速发展。2006年11月24日,在五邑大学设立的广东省侨乡文化研究基地,是广东省唯一的侨乡文化研究基地。
侨乡文化是岭南文化大范围内的一个文化板块,它又可以产生很多研究板块。侨乡文化与岭南文化有一个交叉的关系,是岭南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块,与岭南文化会形成互补的格局。
新旧兼容并存是岭南文化特点——既是旧文化的守护者,又是新文化的开拓者。侨乡文化有这个特点,既引进了西方文化,又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一直以来,新旧不两立是一个影响很大的误区,所以如何开拓新文化,如何保留传统文化,是侨乡文化中很值得研究的一个地方。
广东华侨文化最典型地代表了华侨文化的本质特征: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本质,并不单单是一部“苦难史、创业史、爱国史”,更关键的是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特质,这是华侨文化及其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生命之源。五邑、广府侨乡的华侨文化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华侨华人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广东侨乡文化是一种主动的开放、学习、接纳。“侨”而不崇洋媚外,不全盘西化:“乡”而不迂腐,不顽固,凸显出侨乡文化形成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特性。因而,在中国侨乡文化研究领域具有独特性。
华侨文化对岭南文化品格的贡献:开拓性、开放性、包容性、主动性和自信、创新。

⑧ 岭南文化的特点

1、岭南文化的重商性      

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领域历来具有重农抑商的倾向。但是,这种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条件下萌生的价值观念,在岭南地区并无突出的反映。岭南文化上的商业精神不仅弥漫于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往往制约者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     

2、岭南文化的开放性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的岭南文化,必然是“窗权之下,易感风霜”,免不了要发生与其他外域文化的碰撞和交汇,形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呈现出与较为封闭的内陆文化有明显的不同性质。     

3、岭南文化的兼容性      

开放性跟兼容性是相互联系的。岭南文化具兼容并蓄的性质,它处于与不同文化相互对流和沟通的状态,不存在严重冲突和对抗的局面。     

4、岭南文化的多元性      

岭南文化的兼容性在表现上,必然出现岭南文化的多元性。岭南文化的多元性是指多种性质,多种类型,多种层次文化的并存,使岭南文化显得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富有活力。     

5、岭南文化的享乐性      

岭南文化的享乐性不仅表现在舒适、快乐、美好、享受等美的生活追求,企求幸福生活,更重要的表现为通过劳动,获得成功,取得胜利,实现人生价值,达到目的以及对个人利益、事业成就的满足。其主导方面是积极的,它催人上进,奋发,开拓,攀登,建设美好的生活,追求幸福的人生。但也有一些消极因素,诸如过于追求刺激和物质享受,甚至奢侈。

(8)岭南盆景精神扩展阅读:

岭南文化是指中国岭南地区文化,涵盖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 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尤其以属于汉族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构成了汉族岭南文化的主体。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近代岭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国的一种先进文化,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岭南文化以其独有的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对岭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岭南文化涵盖学术、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工艺、建筑、园林、民俗、宗教、饮食、语言、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又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尤其以属于汉族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构成了岭南汉族文化的主体。

⑨ 哪位知道盆景三大流派哪些

盆景艺术有传统的五大派别:扬派、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若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大派。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之:岭南派盆景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创作题材,或师法自然,或取于画本,分别创作了秀茂雄奇大树型、扶疏挺拔高耸型、野趣横生天然型和矮干密叶叠翠型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树木盆景;又利用华南地区所产的天然观赏石材,依据“咫尺千里”、“小中见大”的画理,创作出再现岭南自然风貌为特色的山水盆景。


⑩ 盆景艺术五大流派是什么

1、岭南派盆景

以“花城”广州为中心的广东盆景,因地处五岭之南面称为岭南派。岭南派盆景形成过程中,受岭南画派的影响,旁及王山谷、王时敏的树法及宋元花鸟画的技法,创造了以“截干蓄枝”为主的独特的折枝法构图,形成“挺茂自然,飘逸豪放”特色。

2、川派盆景

有着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点。其树木盆景,以展示虬曲多姿、苍古雄奇特色,同时体现悬根露爪、状若大树的精神内涵,讲求造型和制作上的节奏和韵律感。

3、苏派盆景

以树木盆景为主,古雅质朴,老而弥健,气韵生动,情景相融,耐人寻味。苏派盆景摆脱传统的造型手法,采用“粗扎细剪”的技法。

4、扬派盆景

受高山峻岭苍松翠柏经历风涛“加工”形成苍劲英姿的启示,依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画理,创造应用11种棕法组合而成的扎片艺术手法。

5、海派盆景

以造型形式比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而闻名于世。其造型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直于式、斜干式、曲千式、临水式、悬崖式、枯干式、连根式、附石式,还有多于式、双干式、合栽式、丛林式,观花与观果盆景。

热点内容
玫瑰新村 发布:2025-05-24 21:23:08 浏览:97
鱼缺放绿植 发布:2025-05-24 21:23:07 浏览:87
玫瑰茄果酱 发布:2025-05-24 20:57:27 浏览:165
七夕七分甜 发布:2025-05-24 20:52:51 浏览:198
花卉记者 发布:2025-05-24 20:47:49 浏览:379
你拍一我拍一马兰花开 发布:2025-05-24 20:35:03 浏览:766
荷花五毛多重 发布:2025-05-24 20:13:49 浏览:926
初春插花主题 发布:2025-05-24 20:13:26 浏览:574
樱花般若花臂 发布:2025-05-24 20:10:33 浏览:133
玫瑰花简图 发布:2025-05-24 20:06:17 浏览: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