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三分原则
① 盆景如何做出满意的造型有什么创作技巧吗可以具体解说下吗
② 制作盆景艺术品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盆景制作应主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师法自然,因材处理
盆景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景象,因此一定要顺应自然,符合自然规律。而且,盆景所用的材料,如植物、山、石、水、土等,都应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态和色彩。特别是植物,还具有生命的特征。因此,制作盆景时要按照不同材料的不同属性,因材处理。如松柏类宜表现古朴苍劲的风格,若用它表现婀娜的风韵则要失败。
(2)主次分明
任何一件艺术品,各部分之间都不可能是同等的。必然有主有次。在进行盆景创作时,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手段突出主体,以增强感染力。
突出主体,首先要确定主体的体量、位置和形状,再考虑配体该如何配置。这样,才更能取得整体的和谐统一。另外,主体的位置也很重要。一般来说,主体不宜放于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边缘,而应稍偏向一侧,放在视觉的重心处。
还可以通过体量、色彩、质地等方面的对比来突出主体。如一棵不太高的小树,可通过安置一匹小马作配件,突出树体的高大来。在颜色上,主体用纯度高一些、颜色鲜明一些的色彩,配体用稍灰一点的颜色来衬托主体,可对主体起烘托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利用透视关系中的近大远小、近清晰远模糊的原理来突出主体。
(3)虚实相生,疏密得当
在盆景的创作中,虚与实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实,给人以依托;虚,给人以想象。虚和实在盆景中应用非常普遍。比如,在山水盆景中,山为实,水为虚,通过山和水的结合,如水岸线的变化等,达到虚实相生的目的。就山石本身来说,山为实体,为使其虚化,我们在山上凿洞引瀑,种植树木。就水体而言,水为虚体,为使其实,可在水中放置小石或舟筏等。
在盆景创作中,虚实结合还指盆景各要素不能平均分配。要有节奏、有韵律地进行安排。用疏与密的变化来表现虚和实。
(4)顾盼呼应
盆景中各元素,如树木、山石、水面和旱地,无论是主是次,是虚是实,是聚是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进行创作时,各个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一定的呼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顾盼呼应体现在盆景的许多方面。如在景物的动势方向上,在种类、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虚实、疏密和轻重等各个方面,均要取得顾盼呼应的整体一致感。如在制作山水盆景时,主峰应以刚直线条为主,则配峰也应有刚直的线条与之相呼应。又如,在主景中以某种色彩为主,那配景中也需要有这种色彩,这样才能取得整体一致的感觉。
(5)露中有藏
古人说“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愈小。”所以,在盆景的创作中,适当地藏起一部分,可以在很小的范围内表现出很大的境界,并能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以达到创作的深意。对于山水盆景来说,露中有藏就是使山峰之间互相遮掩,以丰富层次,增加景深。如要表现林木的幽深,则要注意树木之间,前后树干互相穿插遮挡,有露有藏。有露有藏是表现盆景意境的重要手法,要注意应用。
(6)巧拙互用
巧,即灵巧;拙,指朴拙,雅拙。巧和拙同样能给人以美感。在树木盆景中,往往树木姿态愈古拙,愈能给人以美感。比如说梅花,花本身灵活飘逸,所以其主干一定要苍劲、古朴。才能体现其丰韵。在山水盆景中,山如果雄伟深厚,则山上之树一定要精巧,与山形成古拙之对比方可。
(7)“三远”法
“三远”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理论。按照人的视点高低,可分为仰视高远,俯视深远,中视平远。在盆景制作中,要力求表现“三远”。
(8)比例恰当
中国画论中有“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理论,反应了盆景制作中各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地处理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在小小盆钵中表现广阔的景致,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例如,用一拳头大小的小石表现山峰,如单独设景,则显得过于矮小,如能在旁边衬一黄豆大小的人物塑像,则会感觉石高如山,挺拔苍峻。
(9)情寓于景
盆景是一门借景抒情的艺术。优秀的盆景不但能再现自然美景,更能引发观赏者感情上的共鸣。所以在制作盆景时,一山一水,一木一草,都应渗入作者的情思,凝聚作者的情感,使观赏者不但能看到盆中之景,更能体会到景中之情
③ 家庭盆景怎么养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一:保持干湿度
养盆景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干湿度,一般以“不干不浇,浇则透”为原则。春秋季约三到四天一次,夏季每天一次,冬季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一次,具体视水分蒸发量而定。通常浇水时间在上午八九点为好。放在露天的盆景雨季要注意及时清理积水,以防植株根部缺氧造成窒息死亡。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二:适宜光照度
植物都是需要光合作用的,所以阳光的照耀是非常必要的。春夏秋季,盆景必须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放在室内的盆景必须每隔三天晒一次太阳,市场上出售的非盆景定义的南方室内植物则不需要。冬季室内放置必须有充足的漫射光以维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三:注意室内温度
一般盆景适宜的环境温度在20℃到35℃,盆景进入温室的时间要把握好,秋天进房可以在霜降后十天左右,植株在受过一两次轻微霜冻后进房有利于来年的萌发和开花。春季出房在谷雨前后,过早出房会因冷暖交替明显而造成春冻。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四:形态控制
买回家的盆景都是已经定好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植物的枝叶蔓延会导致原来形状的改变,这时候就需要修剪枝叶,维持盆景的造型。修剪的幅度大小一般不会对植株的成活造成影响,可以任意发挥你对盆景造型的认识和创意。修剪时为避免剪成破叶和秃枝,剪口要下在柄掖处。
④ 家庭如何养好微型盆景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一:保持干湿度;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二:适宜光照度;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三:注意室内温度;
家庭盆景养护原则四:形态控制
⑤ 盆景三枝定位法是什么
1、最低分枝一般位于树总高度的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样会让树干在视觉上更有力量感。并且尽量让树干的三分之二能被看到,也就是说杆枝叶要穿插相见。
2、枝条尽量做到轮状分布,从顶部看成辐条状。这样一方面让树型更加饱满,另一方面也和底部的八面根盘相呼应,这也是所谓的八面出枝。
3、理想的枝点应该位于树干向外凸出位置,而不是向内凹的位置。内凹位置长出的树枝和腋下枝是一个道理。
(5)盆景三分原则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脱盆可轻拍盆壁,土壤与花盆脱离,在拔出土球。也可以直接使用自来水将盆土冲散,露出全部根系。
土壤:换盆时候的土壤主要使用疏松透气不积水的微酸性土,可用田园土加腐殖土加淡水河沙各取三分之一混合使用。混合土能扬长避短,发挥土壤的优势。
⑥ 盆景的造型、艺术表现指的是什么盆景的造型有哪些基本原则举例说明。
盆景(造型):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基本材料,经过艺术处理和园艺版
加工,种植或布置在权盆钵中,集中体现大自然优美景色的一
种艺术品。
盆景特点(艺术表现):(1)盆景艺术具有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特点。
(2)盆景是 立体的艺术 不像照片、绘画是在平面
构图。
(3)盆景是流动艺术,不像绘画、雕塑那样,创作
完成就不再变化,盆景的形态时刻在变。
(4)盆景艺术风格多样,与园林、绘画、雕塑等艺
术相关联,还受地域、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影
想。
造型基本原则:师法自然,因才处理,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疏密得当。顾
盼呼应,露中有藏。比例恰当,情寓于景。
⑦ 盆景浇水的三个原则
1、浇水的原则
“不干不浇,干则浇透”,这是盆景浇水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浇水忌公淋湿表土浇“半截水”,亦称“拦腰水”,即浇水量不足,盆土上湿下干。“半截水”因盆土下部没有湿润,故对树根吸水极为不利。总之,盆土干了浇则要足够,直到盆土上下都湿润为止。
2、浇水的方法
[1]看季节浇:入春树桩开始生长,所需水量逐渐增加,但也不宜过多。当枝叶生长渐盛时,应适当控制浇水量,以限制桩景生长。夏季炎热,树木蒸腾量及盆土水分蒸发都大,所以浇水量最大。秋季干燥,应相应多浇些水,当气温下降,天气转凉时,应逐渐控制水量,以防抽发新梢。入冬以后,树木进入休眠期,浇水量要减少。如有严重冰冻天气,需在严寒来临前浇足水,可防止干冻致死。
[2]看树种树龄浇水:针叶树蒸腾量相对小,浇水量可少些。其中松类宜偏干,柏类较耐湿,阔叶树类叶面积较大蒸腾量大,散失水分多,故浇水量要大些。幼龄树比老龄树生长旺盛,需水量相应大些。长势衰弱的老树桩需水量较少。
[3]看生长发育阶段:在树木处于抽梢、展叶旺盛时,为防止徒长应适当控制浇水量。花芽形成期要限制水分,才能促使花芽分化。花后幼果膨大期水分要充足。树木生长转入缓慢期,要逐渐减少水量。进入落叶休眠期后需水量更少,盆土宜干,稍呈湿润即可。
[4]看盆土种类及盆钵的大小、质地、放置环境等实际情况浇水。此外,树木上盆、翻盆后都要浇足水。施肥后的第二天,应浇一次俗称“回头水”。当水温与盆土温度相差较大时不能马上浇水,需待两者温度接近时才能进行。一般在春、夏、秋三季适宜于早晚浇水。冬季则在中午前后进行。
浇水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根部浇水,即用水壶或水勺将水浇于盆土面上,这是浇水的基本形式。浇水时不能用水龙头直冲或水壶提得太高,以免冲刷掉盆土,引起土壤板结。二是叶面喷水,它对自然生长于高山云雾中的树木如五针松、真柏、杜鹃、山茶等十分有益。自春至秋常给这类树木叶面喷水,则生长良好。对落叶树不宜经常喷水,只要隔一段时间喷水以保持叶面清洁即可。三是盆土浸泡。小型、微型盆景不易浇透或防止浇水冲刷盆土时,可将盆子浸于水中片刻,待水分充分湿润盆土后拿起。
“盆景盆栽”旨在为盆友们提供一个自由的交流平台,欢迎盆友们参与留言.
⑧ 山水盆景怎样进行布局
布局开始,要把各组成部分集中起来,根据表现主题和创作意境的需要作一全面考虑,包括布局的形式、植物的栽种、配件的安置等等问题。这里主要谈谈主峰的位置和配石的安排问题。
主峰是盆景的重心所在,最为突出显眼,在布局中要首先确定。主峰位置通常放在盆长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为宜,可略为偏前或偏后。主峰位置一般不宜放在盆的正中或边缘。
主峰确定后便可安排配石。配石与主峰在风格上要统一,但形状、大小又必须有所变化。配石只是起着衬托主峰的作用,本身不可突出。盆景中所有的山峰都要避免等高或形状雷同的现象,也不可顺次安排,而应高低起伏、参差不齐。整个布局要做到疏密得当,虚实相间,不可均匀安排,也不可处处填满。
在山水盆景的意境构图方面,有三种处理形式。第一种是高远式:高远式的主峰高耸险峻,配峰低矮,以衬托主峰,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二种是深远式:深远式多以一峰为主,群峰夹峙,从近景透视远景,在前后峰的关系上,宜前实后虚,显得山峦重叠,层次丰富,忽隐忽显,深不可测,山石占盆面的二分之一左右;第三种是平远式:平远式多为低矮平缓的山峦,延绵不断,无明显山峰奇石,排列错落有致,山石占盆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此方式水面辽阔,在低平曲折的山峦掩衬下,显得地阔天广。
还有一点要特别提出的,就是在布局时,要着意山脚的处理,特别是水岸线的处理,宜曲折多变,有隐有现,切忌平直无奇。
⑨ 盆景入门必读,如何确立最佳观赏面
1,确定盆景观赏面。
对到手树桩要多角度观察,反复思考,最终确定观赏面。(1),根部,多以大的根的侧面为观赏面。(2),干部,斜干,临水,悬崖,多以最能体现其斜、临、悬的一面为观赏面。(3),对于
直干
或大树型(直干)类的,要考虑干的沧桑度较强的一面为观赏面。其次考虑让大的根系的侧面作为展示面。当然这些确定方法不会是完全统一的,有时还会相互冲突。这就要综合研判,突出重点,突出性格,找出
最佳方案
,对树桩将要被塑成什么样式的盆景,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图画。
2,
定干
。
定干也叫截桩。怎样截桩?盆景届有一种说法,叫“三分原则”(悬崖和提根除外)。举例来说,假如一棵盆景高度为120厘米,那么将其等分为三段,即每段长度为40厘米,那么截桩位置就是在80厘米处,余下的40厘米为将来盆景结顶的高度。
对悬崖式盆景树桩,往往是
可遇不可求
。悬崖式盆景要求树桩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1),存在拖根。(2),树桩有
弯度
,且有3节以上(干上枝与枝之间的一段为一节)。因此,悬崖式树桩的留桩高度就要在3节以上。
另外,盆景树桩桩身形状往往是确定的,因为桩身较粗硬,不容易后天再进行塑形。所以,只能依据树桩
干型
,对结顶部分主干进行造型,结顶部分主干要随下部干型而走,保持整个干身协调稳定,自然,流畅,曲折向上,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