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盆栽
A. 三角梅刚发芽的样子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别名:九重葛、三叶梅、毛宝巾、簕杜鹃、三角花、叶子花、叶子梅、纸花、南美紫茉莉等。为常绿攀援状灌木。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喜充足光照。紫茉莉科,叶子花属。
三角梅分布于中国、巴西、秘鲁、阿根廷。[1]
形态特征编辑
藤状灌木。茎粗壮,枝下垂,无毛或疏生柔毛;刺腋生,
三角梅图片欣赏(21张)
长5-15毫米。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3厘米,宽3-6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被微柔毛;叶柄长1厘米。花顶生枝端的3个苞片内,花梗与苞片中脉贴生,每个苞片上生一朵花;苞片叶状,紫色或洋红色,长圆形或椭圆形,长2.5-3.5厘米,宽约2厘米,纸质;花被管长约2厘米,淡绿色,疏生柔毛,有棱,顶端5浅裂;雄蕊6-8;花柱侧生,线形,边缘扩展成薄片状,柱头尖;花盘基部合生呈环状,上部撕裂状。花期冬春间(广州、海南、昆明),北方温室栽培3-7月开花。[2]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三角梅全株(19张)
三角梅花果(4张)
2生长习性编辑
温度
生长适温为15-30摄氏度,其中5-9月份为19-30摄氏度,
三角梅图片集(10张)
10月-翌年4月为13-16摄氏度,在夏季能耐35摄氏度的高温,冬季应维持不低于5摄氏度的环境温度,否则长期5摄氏度以下的温度时,易受冻落叶。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3℃以上才可安全越冬,15℃以上方可开花。
光照
三角花喜光照,属阳性花卉,生长季节光线不足会导致植株长势衰弱,影响孕蕾及开花,因此,一年四季除新上盆的小苗应先放于半阴处。冬季应摆放于南向窗前,且光照时间不能少于8个小时,否则易出现大量落叶。短日照花卉,每天光照时间控制在9小时左右,可在一个半月后现蕾开花。
土壤
喜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忌水涝,盆栽时可用腐叶土、泥炭土、沙土、园土各一份,并加入少量腐熟的饼渣作基肥,混合配制成培养土。开花植株每年进行一次翻盆换土,时间以早春萌动前为好,换盆时用剪刀剪去过密和衰老的枝条。
水分
春秋两季应每天浇水一次,夏季可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冬季温度较低,植株处于休眠状态,应控制浇水,以保持盆土呈湿润状态为宜。[3]
3分布范围编辑
原产巴西。中国南方栽植于庭院、公园,北方栽培于温室,是美丽的观赏植物。[1]
三角梅
4繁殖方法编辑
三角梅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和高压繁殖,而大培育多采用扦插,而且三角梅极易扦插,扦插季节一般在3-6月份进行,如果运用全光照喷雾扦插法,大约一星期枝条愈合,十天扎根,15-20天可培育出健壮的三角梅小苗。有些品种只要掌握季节,随意插在土里就能成活;但也有些品种稍难插活,要花点心思。
1、扦插枝的选取:三角梅的扦插枝条粗如胳膊细如香都可用于扦插;而较粗枝发根慢,但成型快;最好选用 一年生木质化绿枝易发新根,成活率高。大规模一般选结构紧密粗壮的1-2年生外层向阳枝都可以,但切记不用过过细枝,不成熟枝,徒长枝和荫蔽枝。三角梅扦插枝取下后要用用锋利小刀削成保留3-4节(长约8-10公分),下部斜削,在节下5-10毫米处,摘除下部叶片,保留上部二片半(全)叶作插穗。
2、扦插基质:宜用蛭石,珍珠岩+蛭石,净沙,沙壤土(素土)。使用前放在盆中用沸水冲泡几次灭菌,凉后使用。也可用水插。
3、三角梅扦插季节的掌握:一般扦插季节宜为3-6月份进行,杭州在5月下旬--6月上旬,入梅前扦插最好。此时温度适宜(20-30度),湿度高,管理方便。先在基质上用略比扦插枝粗的小木棍,在基质上斜向打孔。插入扦插枝深约4-6cm,浇水后移略荫处养护。
4、扦插后的养护管理:光照要适宜:15天内见稀疏光,(不宜太荫,睛天遮光约百分之五十)以后逐步加强光照,20-30天长新根,25天左右全日照;只有充分接受阳光,才能使新根健壮。采用三角梅的全光照喷雾扦插法,一般生根时间可提前3-7天左右。保湿:在 20天内 如天气干燥要蒙 保鲜膜保湿,留好通风孔。傍晚揭开通风,喷水后再蒙上。 根外施肥:十天左右喷一次千分之一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浇水:前期保持基质湿润(空气湿度百分之七十左右)40天后逐步“间干间湿”。
5、三角梅扦插枝成活后的分植上盆:扦插40天成活的小苗在强阳光下炼苗一周,浇薄肥。50-60天分植上盆,扦插苗连盆放水盆中,将基质与根漂离:或直接倒出根分离后带部分基质种入培养土中。
6、提高三角梅扦插成活率的方法:
1、扦插前十天左右,扦插技基部节下1cm处环割处理;
2、些杨柳绿枝去叶后,剪成10cm小段,用凉开水浸泡5天,用这浸出液处理扦插技,诱导发新根;
3、选用黑色盆,这样盆内基质温度高于外部气温,发根更快。
7、三角梅的粗枝扦插:插穗长50-100cm,上切口需封腊,防水份蒸发,注意保湿。插后40-60天抽芽长20cm叶片生长稳定后上盆,此时根系尚不健全,应适度修枝,遮荫,以有利二次成活。成活植株应接受全光照养护。
三角梅扦插是先吐芽长枝,后生根。所以,在吐枝条芽长叶时,切不可移栽、松土,以免影响生根枝条。三角梅喜高温和充足的阳光照射,泥土只要保持湿润,不怕暴晒。当年入秋时要有意蹲盆一个月,即在其枝叶茂盛后,要少浇水,保持半干半湿,让其绿叶掉落,花芽茁壮生长。“摘叶可发芽,控水可长花”这就是三角梅的特异性格。[4]
5栽培技术编辑
选培养土
合并图册(2张)
三角梅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怕积水,不耐涝,因此,必须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培养土 一般可选用腐殖土4份、园土4份、沙2份配制的培养土,也可使用晒干塘泥掺些煤饼渣作盆土。[5]
三角梅由于长期浇水、施肥和雨水冲刷,盆土容易板结,因此,必须定期松土,同时清除盆土杂草,以利于三角梅生长。否则盆土板结、积水,容易造成三角梅根系腐烂或生长不良。另外,三角梅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须根甚多,每年需换盆一次。[5]
三角梅喜温暖和光照充足,不耐寒,忌水涝。适宜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中生长,在粘重、碱性、低湿易涝的土壤中不仅生长不良,且易烂根枯死。培养土应选腐叶土4份、园土2份、腐熟厩肥1份、锯木屑1份、河沙2份进行配制,上盆时还需掺入腐熟饺肥30g作基肥。[5]
合理施肥
三角梅需要一定的养分,在生长期内要进行适当的施肥,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肥料应腐熟,施肥应少量多次,浓度要淡,否则,易伤害根系,影响生长。5月开始,每半月施1次10%~15%的饼肥液,以促进春梢生长;7~8月高温季节,为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应每隔15~20天施1次10%的饼肥液和少量过磷酸钙或少量复混肥液;9月后应少施氮肥,可用焦泥灰和少量过磷酸钙,以促进三角梅苞叶开得鲜红美观。[5]
要使三角梅多开花,必须保证充足的养分,同时施肥要适时适量,合理使用。一般4月~7月份生长旺期,每隔7~10天施液肥一次,以促进植株生长健壮,肥料可用10%~20%腐熟豆饼、菜籽饼水或人粪水等。8月份开始,为了促使花蕾的孕育,施以磷肥为主的肥料,每10天施肥一次,可用20%的腐熟鸡鸭鸽粪和鱼杂等液肥。自10月份开始进入开花期,从此时起到11月中旬,每隔半个月需要施一次以磷肥为主的肥料,肥水浓度为30%~40%。以后每次开花后都要加施追肥一次,这样使三角梅在开花期不断得到养分补充。[5]
栽培管理
三角梅生长迅速,生长期要注意整形修剪,以促进侧枝生长,多生花枝。修剪次数一般为1~3次,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开花次数。每次开花后,要及时清除残花,以减少养分消耗。花期过后要对过密枝条、内膛枝、徒长枝、弱势枝条进行疏剪,对其他枝条一般不修剪或只对枝头稍作修剪,不宜重剪,以缩短下一轮的生长期,促其早开花、多次开花。[5]
注意事项
炎夏和冬季因植株生长缓慢或休眠,应停止施肥,以免造成肥害。
勿施浓肥或生肥(未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造成伤根,导致叶焦脱落,甚至整株死亡。
寒冬需将其移到室内,否则会使其冻伤。
病虫防治
三角梅常见的害虫主要有叶甲和蚜虫,常见病害主
三角梅叶斑病
要有枯梢病。平时要加强松土除草,及时清除枯枝、病叶,注意通气,以减少病源的传播。加强病情检查,发现病情及时处理,可用乐果、托布津等溶液防治。[6]
叶斑病
病斑初为黄褐色,周围有黄绿色晕圈,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边缘暗褐色,到了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粒。
防治方法:发现少量病斑可在其上面涂抹达克宁霜软膏,将发病较多的枝条剪去,发病初期一般可用50﹪的多菌灵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天喷1次,严重时按照实际的经验,在第四天再喷一次,之后隔7天喷一次。连续
三角梅
3~4次,防治效果好。
褐斑病
被害叶片,在叶面上产生直径为0.1~0.5cm的黄褐色至浅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
1、要让植株通风透光;
2、要注意增加或保持叶片的湿度;
3、出现感染时要及时剪除病枝、病叶,并予以销毁;
4、在染病初期,喷50%退菌特1000倍溶液或其他杀菌剂,可抑止病程的发展。[7]
介壳虫
在光照不良,通风欠佳,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易发生多种介壳虫危害。
防治方法:可用45﹪的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杀。
6主要价值编辑
药用价值
中国发现三角梅还是一味中药,叶可作药用,捣烂敷患处,有散淤消肿的效果,
活血调经,化湿止带。治血瘀经闭、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三角梅的茎有毒,吃12-20片可导致腹泻、血便等。
观赏价值
三角花苞片大,色彩鲜艳如花,且持续时间长,宜庭园种植或盆栽观赏。还可作盆景、
三角梅
绿篱及修剪造型。三角梅观赏价值很高,在中国南方用作围墙的攀援花卉栽培。每逢新春佳节,绿叶衬托着鲜红色片,仿佛孔雀开屏,格外璀璨夺目。北方盆栽,置于门廊、庭院和厅堂入口处,十分醒目。三角梅在故乡巴西,妇女常用来插在头上作装饰,别具一格。欧美用三角花作切花。一年能开两次,在华南地区可以采用花架,供门或高墙覆盖,形成立体花卉,北方作为盆花主要用于冬季观花。[8]
7植物文化编辑
花语
三角梅的花语: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另一种花语:“没有真爱是一种悲伤。”
象征: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的[2]精神。
国花:赞比亚共和国国花
省花:海南省省花
市花:四川省西昌市市花;广东省深圳市、珠海市、惠州市、江门市、罗定市市花;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花;云南省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花、开远市市花;
重庆市开县县花、重庆市云阳县县花;福建省厦门市、三明市市花,惠安县县花;
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市花;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北海市、梧州市市花;
台湾省屏东市市花;日本的那霸市等内国外城市的市花。
B. 三角梅祖籍是中国的吗
不是。
三角梅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因丰富多彩、绚丽夺目的外表而被引种到世界各国。1799年由法国著名航海家传到欧洲,我国于1872年从英国引种三角梅到台湾。20世纪50年代,我国南方开始大量引种三角梅,目前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三角梅不耐寒,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可露地栽培越冬,其它地区都需盆栽和温室栽培。
目前,三角梅是海南三亚、海口,广西北海、梧州,福建厦门、三明、惠安,广东深圳、珠海、惠州、江门、罗定,重庆开县、云南开远及台湾屏东等15个城市的市花。
C. 谁知道关于牡丹的历史啊,要有记载的,并说明出处,谢好心人拉
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光绪牡丹国画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 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隋代,隋炀帝(公元605-618)时“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易州(今河北易县)进二十箱牡丹”。《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到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系统完善;出现一批理论专著。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杭州牡丹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
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1522~1567)年间引入牡丹,也同于万历(1573-1620)年间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
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长期发展历久不衰。
在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清末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延安万花山,位于杜甫川内花源头村对面,这里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记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附近群众有在农历四月初八到此赏花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年编《宁国县志》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白、黄为贵,……。”关于铜陵牡丹,据《铜陵县志》载:“仙牡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艳绝丽。相传为葛洪所种。”葛洪为晋代人,按此传说,以有16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中国牡丹栽培、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
另有传说,正史无考`野史上有所记叙`民间广为流传`
武则天登皇位,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冬天,她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虽说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偶而飞来两只小鸟,把枝条轻轻一掸,撒下团团白絮,好似一只只飞舞的蝴蝶。武则天看得入了迷,没想到雪的景色竟是如此壮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点点燃烧跳跃的火苗。仔细一看,原来是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真是高兴极了!禁不住吟诗一首,抒发她的喜悦情怀。随同赏花的纪嫔们一看太后如此欢喜,都争相给她敬酒,这时,有个妃嫔说:“武后,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你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
另一妃嫔摇摇头说:“如今严冬寒月,梅花开放正适时令。若让百花齐放,需等来年春天。”
武则天听罢哈哈一阵大笑,说:“春时花开,不足为奇。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的心意。”
妃嫔们看她已有几分醉意,劝说道:“武后,时辰不早,快快回宫歇息了吧。若还想观赏,待明日一早再来。”
武则天由宫女搀着回到宫里。但她酒兴未消,仍想着让百花斗雪竞放的事。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手握霜毫,蘸饱浓墨,在白绢上写了一首五言诗:
明朝游上苑, 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放, 莫待晓风吹。
写罢,她叫宫女拿到上苑焚烧,以报花神知晓。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焚烧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
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
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有几分气愤地说:“武则天也太霸道了。你管人间的事,如今竟又管起我们来了。这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你逆天乱地?姐妹们,咱们不能从!”
众花仙听牡丹仙子这么一说,都觉得句句在理。可一想武则天的残暴,又都犹豫起来了。
桃花仙子哀求牡丹仙子说:好姐姐,你听我的话,咱们还是顺从了吧。武则天杀人如踩死个蚂蚁,何况咱们这些娇弱的花体呢?
不少仙子接着说:“姐姐,开也是这一次。不然会大祸临头的。”
牡丹仙子倔强地说:“违心的事一次也不能干。只要咱们骨硬志坚,看她能耐我何?”
这时已鼓打四更,天色快亮。众花仙看牡丹仙子的决心已下,只好匆匆散去,各自开花去了。
百鸟啾啾,晨曦初露。武则天一觉醒来,醉意已经全消。她穿衣起床,坐在镜前让丫环给她梳妆打扮。正在这时,宫女推门而入,欣喜地禀报:“万岁,上苑的百花全开放了!”
武则天一听大喜,想想咋晚写出的诗,只不过是“酒后戏言”,没想到百花真的奉旨开放了。她急忙走出皇宫,来到上苑。举目一望,满园的桃花、李花、玉兰、海棠、芙蓉、丁香等全部怒放了,一丛丛,一簇族,绚丽多彩,争芳斗艳。灿烂的朝霞映着花朵,皎洁的白雪衬着绿叶,随风摇曳,时俯时仰,婀娜多姿,妩媚动人。这时,满朝文武百官都纷纷跑来,观看稀罕。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迈着大步朝一片光枝秃杈的牡丹走去。她一看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一股怒火油然而升。心想,这还了得!君言不从,我还如何临朝执政?况且对着这些文武百官,岂不有失脸面?她越想越恼火,破口大骂:“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说罢,愤然而去。
武士们领旨后,马上点柴引火,扔入牡丹丛中。霎时,浓烟滚滚,烈焰熊熊,只烧得牡丹噼噼啪啪乱响。牡丹仙子看着一片牡丹将毁于一旦,禁不住滴滴泪垂,悲愤万分。
正当午时,大火燃尽,牡丹花圃化成一片焦灰。内侍禀报武则天:启禀万岁,牡丹已焚烧成灰。
武则天怒气未消,恶恨恨地说:“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牡丹贬到洛阳邙山呢?原来她常来洛阳,到过邙山。她知道沟壑交错,偏僻凄凉,好叫她在媾孤苦受罪,以解她心头之恨。
武士们又马上挥起铁镢,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
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谷雨,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怎可有花仙子?
D. 用花盆栽仿真果树可以放在墓碑旁吗
一般都是会以真的绿植摆放,仿真的感觉不是太好。惠安石雕,富士熙和石业。
E. 开紫色花,请教这是什么植物
我看像极了三角梅,也叫叶子花。你网络看看是不是吧,你要注意了,三角梅有专红色,紫色属的。它有树刺,藤状灌木。枝、叶密生柔毛;刺腋生、下弯。叶片椭圆形或卵形,基部圆形,有柄。花序腋生或顶生;苞片椭圆状卵形,基部圆形至心形,长2.5-6.5厘米,宽1.5-4厘米,暗红色或淡紫红色;花被管狭筒形,长1.6-2.4厘米,绿色,密被柔毛,顶端5-6裂,裂片开展,黄色,长3.5-5毫米;雄蕊通常8;子房具柄。果实长1-1.5厘米,密生毛。花期冬春间。
F. 牡丹花代表什么品质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 牡丹 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解放后,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渐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历史上,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有两个传统名种,一个开黄花的名姚黄,另一个开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传到今天。“洛阳牡丹天下无”,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5日——2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当花会期间,中外游人群集,共赏花王。除此之外,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编辑本段洛阳牡丹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传说,天授二年腊月初一,西京长安大雪纷飞,武则天饮酒作诗,乘兴醉笔写下沼书:"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连夜开放,独牡丹不违时令,闭蕊不开。武则天盛怒之下,将牡丹贬出长安,发配洛阳,并施以火刑。牡丹遭此劫难,体如焦炭;却根枝不散,在严寒凛冽中挺立依然,来年春风劲吹之时,花开更艳,被誉为"焦骨牡丹"。洛阳牡丹遂驰名天下被称作“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亦日盛成俗。又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为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玄宗贵妃皆大喜赞叹,马上让李龟年谱成曲让梨园乐人演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牡丹花开时节也。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有诗记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丁一 编辑整理) 洛阳牡丹观赏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亦可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种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也适于布置花境、花坛、花带、盆栽观赏,应用更是灵活,可通过催延花期,使其四季开花。根皮入药,花瓣可酿酒。 洛阳牡丹品种繁多,花色甚丰,至今已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等9大色系1100多个品种,以及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绣球型、皇冠型、金环型、千层台阁型、楼子台阁型等十种花型。如今洛阳牡丹商品已具规模,全市商品牡丹面积4万多亩,4800余万株,初步建立“邙山万亩牡丹产业带”和洛南“隋唐城遗址万亩高效农业观光园”。牡丹遍布全城园林景点、街头花坛、机关庭院和城郊园圃。在科技进步推动下,洛阳牡丹已实现四季开花,盛花期不断延长。洛阳牡丹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花卉市场。 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命名牡丹花为洛阳市“市花”,每年根据牡丹开放情况于4月某日至5月某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7届牡丹花会(2009年),并且第28届牡丹花会也将于2010年4月1日在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隆重开幕。二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洛阳搭台,全省唱戏”,将牡丹花会办成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 相传武则天(心月狐下界)酒醉曾写下一道圣旨,命冬季群花齐放。牡丹不开,武便命将牡丹全部斩伐。 编辑本段牡丹画家 观赏牡丹得天独厚的写生优势,也使洛阳涌现出了王绣、韦娜、张建京、吴非、李建杰、牛振洲、范瑜等一大批以画牡丹而名闻天下的画家。而“平乐农民牡丹画”村,更是家家画牡丹,人人会欣赏,成为名扬中外的一大文化奇观。(潇洒·丁一 供稿) 编辑本段牡丹诗词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清平调 李白(唐)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官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红妆。 题御笔牡丹 王国维(清) 摩罗西域竟时妆, 东海樱花侈国香。 阅尽大千春世界, 牡丹终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韦庄(五代十国) 闺中莫妒新妆妇, 陌上面惭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门唯觉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栽牡丹 陆游(宋) 携锄庭下苍苔, 墨紫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 死前犹见几回开。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牡丹诗 唐 李正凡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问归期。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赏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颖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红牡丹 唐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牡丹花 唐 罗隐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曹州红 裁下一缕太阳红,千年花色醉春风。菏山泽水衔曹州,香透乾坤绽芳容。 如花似玉 白中透红凝心神,神仙竟相坠凡尘。玉骨临风蝶恋花,芳香散尽再无春。 黄花魁 红绿黑白竟芳菲,春风无力送流云。莫叹万花迷人眼,独恋墙角黄花魁。 百花丛笑 花瓣柔柔层层爱,芳蕊茸茸灼灼开。百花丛中映日笑,一片春色尽揽怀。 金狸 红绿相衬笑日月,层层春光层层裹。独占天下七分春,可怜仙女无颜色。 黄玉玺 凝风衔春带露开,墨绿颤珠动心怀。天妒一朵黄玉玺,羞杀百花坠尘埃。 牡丹亭 汤显祖《牡丹亭》 问君何所欲,问君何所求,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君亦无所欲,君亦无所求,不让寂寞女,入帐解千愁! 咏牡丹四首 戴朝阳 其一 谷雨三朝香气摇,光华尤觉满云霄。雪霜历尽精魂在,一夜春风吐二乔。 其二 如酥小雨近阶无,含蕊牡丹容自殊。更待来年春色好,花开香气满新垆。 其三 春上牡丹花,迎风吐嫩芽。天香时至起,今日到吾家。 其四 临水天涯望,长空雁又来。春风吹雨绿,先引牡丹开。 编辑本段牡丹历史 帝国牡丹,原为陕、川、鲁、豫以及西藏、云南等一带山区的野生灌木,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缘。我国牡丹的种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肃武威东汉圹墓中发现的医简中已有牡丹入药的记载。 帝国牡丹作为观赏植物始自南北朝时期,文献多有记载。刘赛客《嘉记录》说:“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牡丹既已入画,其作为观赏的对象已确切无疑。 牡丹在中国已经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开始繁盛。开元中盛于长安。传说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善于种花,应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骊山种了一万多本,颜色不相同(《龙城录》)。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调”就是歌咏几种不同颜色牡丹的。“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买花”)从以上这些诗篇可以看出当时帝都长安栽培牡丹的盛况。这时,牡丹不但颜色种类多了,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奇变异和重瓣现象。“兴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晕、倒晕、浅红、浅紫、紫白、白檀等,独无深红,又有花叶中无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阳杂俎》)“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一朵千叶,大而且红。”(《杜阳杂俎》)说明了我国早在公元九世纪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国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转到洛阳,品种更多,栽培技术更系统完善;出现一批理论专著。这一时期的著作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成熟经验。 北宋末年,战乱不断,洛阳牡丹开始衰退,陈州牡丹取而代之,张邦基撰《陈州牡丹记》云:“洛阳牡丹之品见于花谱,然未若陈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圆户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 南宋时,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阳移向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为蜀中第一,号称“小西京”。诗人陆游在蜀中做官,亲往游赏,并撰《天彭牡丹谱》(1178年)。宋室南渡后,杭州牡丹得到发展,出现一些新奇品种,如‘重台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缘牡丹’等。 元代,是中国帝国牡丹发展的低潮时期,好品种已屈指可数,品种退化,重瓣品种难得一见,因有“千叶独难遇,亦犹千人为英,万人为杰,尤世纪不恒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叹!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评亳州牡丹》云:“吾亳州牡丹,年来浸盛,娇容三变,尤在季孟之间。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红,胜娇容,宫红袍,琉璃贯珠,新红种种不一,杂红最后出,品种难得。又有大黄一种,轻腻可爱,不减三变。佛顶青为白色第一。大抵红花以花子红,银红、桃红为上。”又云:“草堂数武之步,种莳殆偏,率以两色并作一丛,红白异状,错综其间,又以平头紫,庆天香,先春红三色插入其花丛,间集而成文章,他时盛开灿然若锦”。此时开中国插花技术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虽有盛名,但曹州(今山东菏泽),国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渐繁盛起来。江南太湖周围,西北的兰州、临夏也有所发展。 北京自辽、金建都于此,牡丹栽培日渐兴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记载辽圣宗(公元982-1031)在统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长春宫观赏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极盛,“金殿内外尽植牡丹”。城外还有三大名园梁家园、清华园和惠安园。 在江南,明代以江阴牡丹为盛。此外杭州、苏州、上海也有不少种植。广西灌阳也产牡丹,据明代《广西通志》记载,在广西“牡丹出灵川、灌阳,灌阳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阳。”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县志》云:“牡丹非土产也,初盛于雒下(今陕西省雒南县),再盛于亳州,彼时已六、七百种,分五色排列,叙至于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归曹州。”“曹州园户种花如种黍粟,动以顷计,盖连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谱》)。蒲松龄在他写的《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齐鲁”的记述。这时,曹州城东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养花为业者,成园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庄、洪庙、毛庄、赵楼各村为冠。道光年间赵玉田在村北建花园,专养牡丹、芍药,集本村之大成,园之周围树之以桑为篱,名曰“桑篱园”。著有《桑篱园牡丹谱》,其中记述了151种,内称:“山左十郡二州,语牡丹则曹州独也。曹州十邑一州,语牡丹则菏泽独也。”“菏泽为郡为里者,不知其几,语帝国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鲁山之阳,范堤之外,连延褒不能十里。”其后,有《绮园牡丹谱》,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当时栽培面积已达500多亩,每年输出十余万株,运往广州|、天津、北京、汉口、西安、济南等地出售。其中运往广州者为最多。当地农民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种果树莫若木瓜、柿子,养花木还是帝国牡丹、芍药。”再加上社会上的爱好,菏泽人善于种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药用,所以菏泽牡丹长期发展历久不衰。 在清代,甘肃大部分地区也有帝国牡丹栽培。而以兰州、临夏、临洮一带为栽培中心地。清末编纂的《甘肃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较盛,五色具备”的记载。延安万花山,位于杜甫川内花源头村对面,这里盛产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记有“花源头产牡丹极多,樵者以之为薪。”附近群众有在农历四月初八到此赏花的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江南牡丹中有宁国牡丹和铜陵牡丹。据1936年编《宁国县志》载,“宁国、蟠龙素产牡丹,以白、黄为贵,……。”关于铜陵牡丹,据《铜陵县志》载:“仙牡丹长山石窦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艳绝丽。相传为葛洪所种。”葛洪为晋代人,按此传说,以有1600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牡丹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已达5万余亩,600多个品种,已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观赏、科研中心,堪称世界之最。 日前,由洛阳国际牡丹园培育的黑桃皇后、东篱银南等6个新品种正式通过有关部门鉴定,至此,洛阳牡丹由去年的1030种增至为1036种。 编辑本段国外牡丹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 目前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擂、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 其实,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我国。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进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1330年至1851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1656年,荷兰东鳊公司将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丘园引进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在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1880年,法国人把中国的野生黄牡丹进行育种,于1980年选育出一批黄色系品种,后来传入日本等国。 美国于1820-183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牡丹品种。在美国,许多国家森林公园里均栽有牡丹和芍药。 英国丘园是收集世界牡丹品种较多的专类园之一,包括中国的许多古老品种和当今世界各国新育出的众多园艺品种。 牡丹(5张)海外牡丹栽培面积最广、数量最多的国家应推荐近邻日本了。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人对牡丹的珍爱仅次于中国人。所以,在日本众多的城镇广植牡丹,如东京的阿部牡丹园,奈良的长谷寺、石光寺,须贺川牡丹园,冈山牡丹园,新西井大师牡丹园,千叶大学园艺学部牡丹园,岛根中国牡丹园等20余处,当地园艺品种达300多个。有金阁、金帝、金幌、金阳、花王、太阳、初岛、白玉狮子、花大臣、富士之峰、镰田藤、八千代子、日暮等等。据染井孝熙著的《牡丹与芍药》一书记载:日本现有品种312种,其中日本的改良种211种。尤以日本培育出冬季开花的“寒牡丹”惊动世界园艺界。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外国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花径达20-30厘米,每到暮春时节,花朵盛开,硕大无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 编辑本段牡丹和芍药的区别 1、最根本的区别:牡丹是能长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药是不高于1米矮小的(宿根块茎)草本植物。 2、牡丹比芍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 3、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 4、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厘米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族生.花径在15厘米左右。 5、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被称为花相。 6、牡丹叶片偏灰绿,芍药叶片较有光泽。 7、牡丹比芍药花色丰富。 编辑本段牡丹的药用价值 牡丹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将牡丹的根加工制成“丹皮”,是名贵的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无毒,入心、肝、肾三经,有散瘀血、清血、和血、止痛、通经之作用,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久服可益身延寿。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饮气血活肺,容颜红润,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 编辑本段牡丹花语 [5]牡丹花语: 圆满、富贵
G. 崇武至惠安哪里有在做假山
淘宝网: 盛世鑫毅植物园 经营日本小叶迎春,对节白腊,水腊,黄杨等盆景,价格内合理,容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动物人物房屋桥梁等),多肉摆件,园艺器皿等配套齐全。全场满26元包邮,满50元赠送小礼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经过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长期存活,且具有艺术价值。盛世鑫毅植物园的盆景师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种植修剪经验,精心养护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备一定艺术功底。
各种造型,独具一格(直杆式,斜杆式,悬崖式,石夹树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应有尽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饼肥,复合肥,矮壮素等品种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