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胭脂芸绿植

胭脂芸绿植

发布时间: 2022-08-08 14:25:11

『壹』 聊斋电视剧有几个版本港台内都是谁主演的

1975年 香港无线《民间传奇》
一部包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单元剧集,其中包括《聂小倩》、《画皮》、《青凤》3个“聊斋”单元(3集)
主演:温柳媚、黄允材、夏雨、罗家英、吕有慧、汪明荃、谭炳文……

1981年 香港无线《无双谱》
几个民间故事融汇(20集),其中包括《陆判》一部分内容
主演:刘克宣、李琳琳、张国强、汤镇业、黄允才、谭炳文、陈欣健、李司棋、姚玮……

1984年 香港无线《聊斋夜话》(4集;包括《聂小倩》、《画皮》、《陆判》等4篇)
主演:庄静而、夏雨、黄允材、廖安丽、谭炳文……

1988年 香港亚视《聊斋志异》(5部,20集;原著同名)
(1)《画皮》
(2)《花姑子》
(3)《三生》
(4)《姬生》
(5)《伍秋月》
主演:罗乐林、区霭玲、蔡倩仪、叶玉萍、苑琼丹、刘少君、吴宁、金童、殷晓仪、李凌江、谭德诚、阮令涛、杨得时、李文彪、骆达华、蒋金……

1992年 香港无线《人鬼狐》(20集;《聂小倩》)
主演:吴岱融、钟淑慧、欧瑞伟、吴咏红、崔嘉宝、骆应钧、黄凤琼

1994年 台湾中视《天师钟馗》之《倩女情仇》(7集;《聂小倩》)
此剧改编数部民间传奇、古典名著、武侠故事。
主演:金超群、范鸿轩、黄文豪、俞小凡、宋逸民、翁虹、傅娟、王思懿、施羽、刘雪华、林心如、贾静雯、孙兴、杨丽菁……

1995年 台湾台视《聊斋之倩女幽魂前传》 (7部;51集;有的改编较大,无法具体到原著篇章)
(1)《牡丹灯笼》(《小谢》)
(2)《花妖》 (《香玉》)
(3)《火妖》 (《香玉》)
(4)《鲁公女》(原著同名)
(5)《伍秋月》(原著同名)
(6)《狐媚》(《小翠》)
(7)《珊瑚女》
主演:张庭、俞小凡、翁家明、彭伟华、邱心志、陈孝萱、谢祖武、坣娜、胡锦、邵昕、马维欣、何如芸、宋少卿……

1996年 香港无线《聊斋I》(6部,35集)
(1)《流光情劫》(《鲁公女》)
(2)《侠女田郎》(《田七郎》)
(3)《翁婿斗法》(《长亭》)
(4)《秋月还阳》(《伍秋月》)
(5)《狐仙报恩》(《小翠》)
(6)《古剑幽灵》(《金生色》)
主演:罗嘉良、钱小豪、俞小凡、翁家明、杨丽菁、李美凤、李国麟、刘丹、陈嘉辉、陈佩珊、陈鸿烈、林其欣……

1990后-1998年 台湾《中国民间故事》之《画皮》
一部包罗中国古近民间故事的单元剧集,其中包括《画皮》、《仙狐》(《小翠》)、《人鬼狐》(《莲香》、《小谢》)、《人狐情仇》(《鸦头》)等“聊斋”单元(具体集数不详)

1998年 香港无线《聊斋II》(8部,40集)
(1)《陆判奇谈》(《陆判》)
(2)《绿野飞仙》(《阿英》)
(3)《鬼母痴儿》(《湘裙》)
(4)《阴差阳错》(《王六郎》、《王兰》)
(5)《花醉红尘》(《辛十四娘》、《石清虚》)
(6)《隔世追情》(《锦瑟》)
(7)《魅影灵狐》(《莲香》)
(8)《斩妖神剑》(《花姑子》、《娇娜》)
主演:梁小冰、陈浩民、吕颂贤、谭耀文、麦长青、马蹄露、郭少芸、骆应钧、张慧仪、江欣燕、梁荣忠、苏玉华、刘玉翠、吴美珩……

2003年 内地、香港、台湾合拍《倩女幽魂》(40集;《聂小倩》)
主演:徐熙媛、陈晓东、黄维德、罗嘉良、宣萱、吴京、聂远、元华、恬妞、麦家琪、邓萃雯、吕颂贤、陈紫函……

1998年后 香港版《聊斋艳谭五部曲》(10集;原著同名)
(1)《荷花三娘子》
(2)《画皮》
(3)《莲香》
(4)《连琐》
(5)《婴宁》
主演:夏俊豪、林伟健、钟淑慧、江璐璐、齐丽丽、颜仟汶、徐宝丽、杨德、陈伟、高飞……

2009年 香港无线《蒲松龄》(巡礼名《写我仙凡间》;25集)
主演:马浚伟、陈锦鸿、钟嘉欣、陈法拉、姚子羚、高钧贤、岳华、陈秀珠、陈展鹏、龚嘉欣、李天翔、刘江……

『贰』 黄冈本地人的习俗有哪些

一、通行礼节
1、串亲访友:“亲戚六眷,往来相见”;“三朋四友,不时走走”。传统的串亲接请礼俗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包括“送三节(春节、端午、中秋)”、“辞年”、“拜年”,接初嫁女回娘家吃“馊饭”、“过六月”,已嫁女给父母送冬鞋等等。不定期包括探病、问安、辞行、贺谢、请召、拜访、看女儿、回娘家。规矩是,探病,去早不去晚。最好在中午十二时前。问安,主要对老人和长辈。晚辈远行之前,到亲戚家走走,叫做“辞行”。归来带上接礼再去问候,亲戚家或备酒菜“饯行”,或送盘缠,归来再备酒菜“洗尘”。亲友家有婚嫁、造屋、科考事,须携礼物去祝贺。被贺者日后以礼回谢。
2、待客作客:迎接友人看情况而定。如相见时稀,从远道而来,并有预约时间,或恭候在家,或迎候门外。如友人已至家,应闻声而起。春节时来访,放爆竹迎接(送友亦然)。出迎中态度热情、诚恳。客至,主人看坐,坐定奉茶、递烟,双手送之。红安特敬待茶,客人每巡喝干,主人则斟茶不止。生客至,一一介绍,客人刚到,主人有急事办,须表歉意,避免客人感到冷淡。客人携带之物,勿翻动;所送礼品,不当客人面拿家人吃。客人在坐,家人不得争吵或变脸色,不呵斥鸡狗,尽力不让小伢啼哭。待客酒饭要谦席。坐席有以北方为上,有以横木为上,有以左方、或靠墙一方为上。斟酒端饭,客人为先。客未食,主人不端饭碗;客未止箸,主人不终席。春节期间,各地都有“把汤”习惯。主家用糕粑、挂面、荷包蛋、鸡肉等招待来客。客稍吃或呷口汤就放回,叫作“回碗”。作客,则衣着整洁大方,赴宴准时。忌窥主人内室,忌豪饮暴食,不翻菜碗,不坐主人座位。
3、礼品示意:俗以红色表示喜,黑白表示哀。贺礼忌白,丧礼忌红,但对高龄丧者例外,(俗曰老者丧礼为白喜事)。旧时寿礼不送钱(钱与祭鬼神的纸钱同义)、不送钟(钟与“终”同音),今已破规。一般男女间不互送内衣。除人参、燕窝和其他高级补品外,一般不送药物。馈送猪肉时,不送公、母种猪肉。水产类不送鳙鱼(俗称“胖头”)、鳝鱼、鲶鱼、乌龟、甲鱼、乌鱼、芡实(俗称“鸡头”),皆因不美。今城镇兴送水果、烟酒、饮料,亦兴送衣被及工艺品。
4、通行称谓:家人称谓有通称、反称、代称、爱称、贬称、亲昵称和忌称。父、妈、伯、叔、婶、哥、嫂、弟、姐、妹是通称;称“父”曰“妈”、称“妈”曰“父”、称“父”曰“伯”“叔”,称“伯”“叔”曰“父”是反称;称丈夫为“外头人”“门外的”,称妻子为“屋里人”“门内的”,称长子次子曰“老大”“老二”等是代称;称小儿曰“毛毛”“宝宝”“乖乖”“姐儿”“心肝肉儿”等是爱称;贬称有“多伢”、“恨伢”、“忍娣”、“猫儿”、“狗屎砣儿”等;昵称曰“死鬼”、“我的个”、“伢他父”、“伢他妈”、“老头子”、“婆婆”等。一般地,大部地域都忌讳称“大娘”、“婆娘”。有些地方称呼特别,如武穴把妻子叫“妈妈”(màmà)、红安把母亲叫“大”。还有,大部地方给祖父叫爹、给父亲叫爷,唯黄梅反之。黄州、团风等地把姑姑也称叫爷。亲戚称谓同外地差不多。只是北部山区将外祖父叫“家(gà)公”,将外祖母叫“家(gà)婆”,将“亲家”叫qìng gā。
5、对亲属、亲戚之外的人称谓有:对老人称“老人家”、“您老”、“您郎家”;对读书人称“先生”、“老师”、“相公”;对干部称“某同志”、“做公的”,亦称官职;对匠人称“师傅”、“老师傅”、“大师傅”;对生意人称“老板”、“大老板”、“少老板”、“掌柜的”,今称“经理”、“服务员”等。对对方之父母称“令尊”、“令堂”;对对方之妹称“令妹”;对对方之女称“令爱”;对老师之子、女称“世兄”、“世妹”;另有“师母”、“师父”、“师兄(妹)”、“师姐(妹)”之称。
二、生育寿诞
1、祈子乡俗:按旧俗,境内妇女常用“摸秋”“送龙珠”“送麒麟”等方式祈子祝福。其中摸秋最具风俗特征:婚后多年不孕妇女中秋节夜,洁衣空腹,悄悄进入邻家瓜菜园里,将事先看好的对象——冬瓜摸回家,抹净茸毛,抱瓜而睡,伺瓜偎热,起身入厨,治理煮食。次日向邻里暗示,挑起邻里叫骂,越骂越高兴。失窍者心中明白,骂而不伤。若碰巧得子,妇家必办酒酬谢之。此俗旧时行于英山、麻城、罗田一些乡村。
2、生育别称:民间俗称妇女妊娠曰“有喜”;嗜酸曰“害儿”;腹部隆起曰“出怀”;产前腹痛曰“发生”;临产曰“临盆”;产罢曰“落月”;一月不出庭户曰“蓄月里”、“坐月子”;生头胎曰“解怀”;称产妇曰“月里大姐”;手先出曰“讨盐生”;脚先出名“踩花生”;臂部先出曰“坐花生”;落地不啼曰“闷地生”。读书人生男名“弄璋”,生女名“弄瓦”(或曰“得相公”、“得千金”)。农家得子曰“放牛的”;得女曰“赔钱的”。贺富家生子曰“嵩岳降神”;其自生女曰“缓急非益”。晚年得子曰“老蚌生珠”。“洗三朝”曰“汤饼之会”(或曰“吃红蛋”)。今统称“怀孕”、“生产”。
3、生育礼式:旧时乡村中,婴儿出生,后有诸多礼式。一是报喜。新生儿问世,其父抱公鸡一只到岳父母家报喜。岳母赠母鸡,连旧公鸡一起带回(此俗行于与安徽、河南交界地)。二是送喜饼。沿江一带兴送喜饼,生男送单、生女送双。亲戚邻里收了喜饼得送贺礼,岳父母尤其丰厚。大至摇窝、童车,小至衣帽、挂面、鸡蛋、猪肉、红糖、糯米。三是洗三朝。出生第三日“洗三朝”。步骤先用煎泡的艾水洗过,再有熟鸡蛋滚儿全身。四是剃“毛头”。男孩一月,女孩十八天前接来理发师傅“剃毛头”。儿顶部留头发一撮,叫“性命褡(dǎ)”,亦称“百岁毛”。剃下的毛发捏成团,交母亲保留。五是做月子。及一月,烧香供祖,殷实人家办酒请客。有的还兴“做九朝”、“做百日”。六是制“百衲衣”、“长命圈”。儿在襁褓中,其母便走亲串友,向每家乞一块布片,一个鸡蛋。用布片缝“百衲衣”,以鸡蛋换银圈,制“长命项圈”,寓意于祝福。
4、少时贺生:境内习俗,一般庆老、庆小,一岁、六十岁寿庆最为隆重。
①小孩周岁时行“抓周”。主家摆酒请客,堂屋中联桌结坛,铺锦列席。坛席上陈列衣帽鞋袜、马鞭弓箭、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算盘刀尺、宝器玩具、胭脂水粉、葱芸(谐音聪明)果饼杂什。其母将孩子打扮后扶坐于放满物什的簸箕之中,观他先抓何件物什推断其嗜好前程。最希望他先抓书、称,主人常把书、称置于孩子手边。但无论抓到什么,观者一律喝彩。“抓周”后喝周岁酒。
②孩子十岁时兴“做十岁”。沿江几县及红安、麻城特重,但无特定仪式,一般也请酒收议定书,家长、亲友的赠品较丰。今有仅点播电视歌曲为庆的。对孩子平时的生日,父母也有表示。通常是割点肉,杀只鸡,办两个菜,或给孩子煮鸡蛋挂面。孩子过生日犯规,可免于打骂。
5、老年寿庆:人满五十岁始行做寿俗称“做生”。做第一个寿后,每逢“五”做“小寿”,逢十做“大寿”。父母健在,即逢“花甲”、“古稀”亦不做寿。有夫妻同年同月满六十,由长辈做主,破例做“双寿”,此种礼仪尤为隆重。有些人怕亲友破费,事先提出不做寿,乃于前一天到亲友家躲避,叫“避寿”。
拜寿仪式是在堂屋里铺毡条(无毡条以稿荐代之),摆香案。“寿星”率领家小拜祭列祖列宗后,高坐中堂,接受晚辈之拜。拜毕,分发寿饼、寿面与家人、亲友。
三、婚嫁丧葬
1、旧式婚嫁:境内解放以前,农村男女定亲早、结婚早,择配讲究门当户对。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确定,放婚姻形成多为包办婚姻,童养媳、血缘婚(表兄妹联姻)、买卖婚姻也较常见,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婚姻法》,推行移风易俗,非法婚姻被禁止,旧式婚姻形式得到改变。旧时婚嫁礼仪繁琐,俗套很多。在订婚上,先是央媒说合。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问名”,征得女方家长同意结亲。继而“换庚贴”。将男女方出生年月报与算命先生“合八字”后送与女家,男方携礼到女家“过路”上门,女方备酒席“打发”女婿。一些地方有姑嫂村妇“盘女婿”之风。最后选择迎娶日期,将“日子”装入柬盒,带上钱物,送与女家。在婚娶上,俗套较多,一是哭嫁。嫁女自收下“日子”起开始哭嫁,有怜己怜亲、以及讨嫁妆之意。临嫁前半日对亲人、亲友大哭一番。受哭者常送“红包”明表情意。二是搬嫁妆。结婚之日,男家请人搬运,新郎前往,搬运工具一一挂红。女家置酒款待,并封“利市”(小费)。一般人家嫁妆多为家用器具和衣被之类。富家女办“全福嫁妆”乃金银、宝器、山场、田宅、店铺应有尽有。搬时女婿向岳母跪讨钥匙。至男家。打开箱柜“拣箱”,亮出新人针线工艺,任人品评。三是迎娶。民国之前以彩轿迎娶新娘,轿分小轿、彩(大)轿两种。小轿两人抬,四角挂灯笼,周围罩帷帘,轿眉悬镜子、贴“喜”字,意在避邪。彩轿四人抬。帷盖装饰华丽,周围饰龙凤呈祥图案。前列仪仗,后拥丝弦锣鼓,喇叭、唢呐引之。轿至,女家关闭大门,双方隔门放鞭,男方送足“求门礼”,散足“彩钱”,女方甚为满意才开门接轿。女子经过“开脸”(拔去脸上汗毛)、化妆、“辞祖”、“辞亲”后被扶登轿,一路上鼓乐齐奏,伴娘随之。男家以灯笼、爆竹迎候村头。及至门口,举行“回车马”仪式,新郎开轿锁,由“牵娘”(二女子)搀新娘出轿。拜堂,喝圆房酒。前来祝贺婚礼的亲朋乡邻喝“喜酒”。多数地方酒后有“闹新房”之俗。
次日上午举行“堂见”礼。堂屋铺红毡、稿荐。新娘出场参拜亲友。受拜者一一赐“喜钱”。第三天早晨,新郎上厨房摸摸瓢勺碗盖,到亲房伯叔家灶房看看,是日“参厨”。上午,由丈夫陪同“回门”(看望娘家父母)。当日返回。俗以为新房不能空人。至满月,带礼物再回女家看望父母。
2、新式婚礼: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贯彻后,婚俗多有改易和简化,一般由介绍人牵线,约期见面、相亲,双方同意就去照相留念,互赠礼品。然后分别上门,会见双方父母,男给女“见面礼”。婚期由男女双方约定,佳期不行旧套,尝定在进行结婚登记后以元旦、三八、五一、五四、国庆节和选择的其他日期(俗称“老日子”)。迎娶时租用汽车、拖拉机,坐轿绝少。婚礼不拜堂,而行主婚人(领导干部)讲勉励的话,新人介绍恋爱经过,然后散烟、散糖果。闹新房、盘新娘亦有之,但不过分。城镇有由共青团、妇联主持的集体婚礼。旅行结婚风气一度盛行,筵宴多到宾馆包席。“嫁妆”男女两家都办,七十年代兴“四十九条腿”,八十年代兴“电器四化”及组合家具。合八字、送庚贴、喝准盅、哭嫁、哭轿、回车马、参厨等礼仪消失。认亲、过路、送节、问安、备嫁、送彩礼、办喜酒、堂见更讲实惠。

『叁』 胭脂是什么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

《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又传到汉地的。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可爱如燕支。”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红楼梦》有一段写到: “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可见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妆品一样是不断在改进的。《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净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浆后,用细纱过滤取汁,再把当年新缫就的蚕丝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晒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从《妆台论》中对女子晓妆的描述,可见胭脂对女性红妆是何等重要。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七》中写魏文帝美人薛灵芸拜别父母后入宫,一路上泪下不止,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时,壶中泪凝如血,这红泪一定是因为沾染了脸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时尤为盛行,如唐诗有“三千宫女胭脂面”句,王建《宫词》:“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说的是一个宫女在盥洗完毕后,脸盆中有如沉淀了一层红色的泥浆。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杨贵妃红妆之重,连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红色。虽然在说法上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浓妆之风,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画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说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来被看重的,战国宋玉《神女赋》写“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 “朱唇一点桃花殷。”说的都是女性红唇之美。《唐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说用来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是多么被重视和喜爱。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称为点唇,僖宗年间,口脂的种类计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共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品。

唐代以后,女性的妆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胭脂的习俗始终不衰。直到明清时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时期那样夸张了。崇祯皇帝曾赋诗“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以旌表为国抗敌的女英雄秦良玉,试想若在安稳的盛世,又有多少女子真的去做红妆季布?
参考资料:http://bbs.eladies.sina.com.cn/

『肆』 古代人胭脂水粉都是用什么做的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

《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又传到汉地的。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可爱如燕支。”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红楼梦》有一段写到: “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可见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妆品一样是不断在改进的。《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净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浆后,用细纱过滤取汁,再把当年新缫就的蚕丝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晒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从《妆台论》中对女子晓妆的描述,可见胭脂对女性红妆是何等重要。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七》中写魏文帝美人薛灵芸拜别父母后入宫,一路上泪下不止,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时,壶中泪凝如血,这红泪一定是因为沾染了脸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时尤为盛行,如唐诗有“三千宫女胭脂面”句,王建《宫词》:“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说的是一个宫女在盥洗完毕后,脸盆中有如沉淀了一层红色的泥浆。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杨贵妃红妆之重,连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红色。虽然在说法上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浓妆之风,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画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说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来被看重的,战国宋玉《神女赋》写“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 “朱唇一点桃花殷。”说的都是女性红唇之美。《唐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说用来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是多么被重视和喜爱。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称为点唇,僖宗年间,口脂的种类计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共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品。

唐代以后,女性的妆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胭脂的习俗始终不衰。直到明清时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时期那样夸张了。崇祯皇帝曾赋诗“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以旌表为国抗敌的女英雄秦良玉,试想若在安稳的盛世,又有多少女子真的去做红妆季布?

『伍』 两篇800字作文

爱默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正是如此,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想要成功就必须先要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自信就是要心里有底,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走向成功。倘若心里没有底就盲目地干事,就会像悬空寺那样,虚飘飘的,摇摇晃晃,那样做起事来指不定哪天就一败涂地了。

自信就是力量,有了力量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基础。美国的一个舞蹈家年轻时多次考舞蹈学院都没有考上,十分沮丧。一次一个老太太把她带到一个大花园中,告诉她只要她能找到传说中的六重花瓣的胭脂兰,上帝就会帮助她。然而胭脂兰从来都是五重花瓣的,因此女孩找了一天也没找到。这时老太太叫住女孩,然后随手掐下一个胭脂兰的花骨朵,说:“凭我多年经验,这一定是你要找的六重花瓣的胭脂兰,现在我把她送给你,也把好运送给你。”女孩信以为真,顿时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于是,在后一次的选拔中,她脱颖而出,终于被录取了。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六重花瓣的胭脂兰,那么为什么女孩前几次都没有被录取,而得到胭脂兰后就被录取了呢?答案是:自信。女孩相信胭脂兰真的会给她带来好运,所以有了自信,把自信化作力量,融在信念中、气质中、舞姿中┈┈从而实现梦想。

倘若人没有自信,相对的就会自卑或是自大。自卑的人往往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成,这样做起事来就会放不开,总觉得自己水平达不到某一程度,因而无法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自大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做起事来难免会粗心大意,这样做出的事怎么会好呢?

如果说自卑、自信、自大是横坐标,成功是纵坐标,那么自信介于自卑与自大之间,正好是原点的位置,在横轴与纵轴的交点处。可见自信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也是到达成功最短、最有效的途径。让我们沿着自信之路走向成功吧!
在一次报告会上,一位学者提出一个问题:四个图形,找出一个与其他不同的。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答案也各不相同,这就能告诉我们生活中答案不一样的事很多,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近期,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各方面的压力很大等原因而自杀。其实,我们不能死钻牛角尖,我们初中时学过《范进中举》,范进好不容易成了举人,可是由于高兴过度,反而疯了。作为社会,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而我们学生也要把压力变为动力,好好学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我们要做的事还很多。

中国有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确,各行各业都有好的,在公共汽车上售票的李素丽,也可以成为劳模。他们干的是一般人不愿干的工作,但她却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地工作,终于成为受人尊重的劳动模范。

前些天,故意开枪伤人的派出所所长被判死刑,他就是不严格要求自己,手里拿着枪,以为可以随意开枪。其实枪是人民给的,不是想开就开的,他敢胡作非为,终于被依法判刑,对这种人就应从重处理,决不手软。

我们在高中时学习了许多学习和做题的方法,有时一道题可以多解,但我们往往学得很死,有时一看到题知道怎么做,但算了很久才能算出,有时还不一定对。但当老师讲出很简单的方法时,我们才明白,如果我们每次都试着换几种思路,我们会做得更好。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会更精彩
绽放生命的光芒
一棵芦苇会思考吗?会的,只要赋予它生命!
——题记
虽然现在只是一棵幼苗,只要不怕风雨,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的;虽然现在只是涓涓细流,只要永不懈怠,终会拥抱大海的;虽然现在只是一只雏鹰,只要跌几个跟头,终会占有蓝天的……
是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要实现其价值,就要让它闪熠光辉,绽放光芒,演绎人生的精彩!
天地万物,大自然赋予了生命,它们各自以其生命的姿态,装点着这个美丽的世界,诠释着自己,用独特的方式热爱着大自然,热爱着自己的生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步地往上爬……无论有多远,无论有多高,她都不会甩弃自己的家,永远都拉着它向前迈步,向上攀登……生命对于这个小动物来说,也许只有不断地前进,才是她绽放生命之光的方式,用这种生命的姿态来诠释。
如果有人问我:“你希望你下辈子成为什么?”我或许看着远处的那片绿,告诉她:“我愿意成为一棵树。”绿是生命的颜色,我爱它的奋发向上,充满蓬勃的生机,也爱它绿得可爱!在我印象中,树永远都是长着繁茂的叶子,撑开那翠绿的大伞,为人们提供一片荫凉。树爱的是绿,绿也爱的是树,所以,当叶子逐渐变黄,树就会毫不留情地让它飘走,从不挽留……也许,只有绿才是诠释树的生命的一种表达,也只有这样,树才能绽放它的生命之光……
风告诉我:“其实我是有生命的。”哦!我知道了,我见到你在向叶儿招手,向花儿微笑!雨也告诉我:“我也是有生命的。”哦!我也看到了,你在向草儿弯腰、点头!我感觉到你们的存在,你们都传递着生命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轻轻地告诉我,春天到了,生命绽放的季节来到了!
原来,生命是如此的微妙,它的光芒是如此的闪亮、耀眼!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伟大和质朴,体会在荒凉生命中的温情,一起来敬畏生命!你生命长河里有多少颗闪亮的珍珠?也许,它还在等待我们去发现,期待着我们去寻觅。
生命的光芒,应该是五彩缤纷的,闪亮夺目的!在我们的心灵里,有多少颗令人痛苦的沙子?请把它们一一挑拣出来,让阳光射进潮湿的心扉,让心灵再次看到阳光——生命的阳光!
如果人生是一次采集,那我就会把最美,最甜的果子采下,酿成一壶醇醇的酒;如果人生是一次酿造,那我就会去寻找最鲜,最美的蜂蜜,去酿出生命中最好、最甜的蜜糖;如果人生是一串珍珠,那我就会小心翼翼地将每一颗珍珠都擦得晶莹透亮,因为它们是我的生命之珠。我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七彩的光芒!
生命,原来是需要这样……
3 篇

『陆』 相同部首的词语有哪些

抵抗、伉俪、词语、拍打、坎坷、
打扮、呜呼、污泥、龌龊、牺牲、
蜥蜴、明晰、呼吸、唏嘘、糠粞、
辐辏、蜉蝣、仿佛、茯苓、栏杆、
灿烂、滚烫、冰凌、冰冷、惆怅、
狸猫、眼睛、沙漠、葡萄、核桃、
抚摸、缥缈、拖拉、胳膊、凤凰、
锁链、游泳、惧怕、陷阱、洗漱、
娉婷、场地、相框、做作、苜蓿、
遥远、疾病、疼痛、说话、揶揄、
衬衫、玫瑰、芬芳、冶炼、燃烧、
芦荟、咽喉、哽咽、啷跄、玻璃、
珍珠、爆炸、饥饿、唠叨、糟糠、
槐树、惭愧、假使、讥讽、嘀咕、
抵抗、尴尬、洗涤、命令、想念、
篱笆、荡漾、踌躇、憧憬、松柏、
猿猴、懵懂、蚂蚁、芍药、情愫、
懒惰、相机、缤纷、迅速、诉说、
姑娘、彷徨、浪漫、璀璨、精粹、
树木、森林、蝗虫、蹉跎、

『柒』 在哪里可以找到短篇小说

耽美 行吗 ,《老师,请让我爱你》。 和《faint》沸腾的银(虐心 HE).txt‖推荐】《八年抗战》by 花轻雨细(师生文 年下 情有独钟).txt‖推荐】《呐,老师》by 白芸(师生年下,典型的浪子回头 HE).txt‖推荐】《困在网中央》BY狂上加狂[师生 年下 大叔受].txt‖推荐】《情人慕斯》(《紫藤花开》续)by 胭脂虫.txt‖推荐】《紫藤花开》by 胭脂虫(现代师生 HE).txt‖推荐】《逆风而行》BY蓝淋 (现代渣攻X懦弱受师生年下HE).txt‖推荐】《醉花荫》作者:流水无情.txt《梦想尝试》BY午夜报社 (全息网游 师生年下 肉量足 HE).txt《洛阳子》BY步铃(古代 师生 年下).txt《溺爱成瘾》by 玉师师(温柔忠犬攻X傲娇女王受,师生年下 新番外).txt《玻璃心》BY镜水(HE).txt《石南》作者:viburnum(师生,年下).txt《窗外有晴天》by风过无痕(校园文,年下,师生,改过自新).txt《老师,别哭》作者:殷子期.txt《莫言赏欢》BY惨了惨了 (现代 恶魔年下攻X悲剧大叔受 师生 强强) .txt《言犹在耳》BY古镜(年下,师生,叔侄,恩怨).txt《誓言》BY爆琦(现代玄幻 花心没节操滥情攻变受X冷漠温柔攻 师生年下 HE).txt《诱拐情人》作者:蓝之树(年下).txt

『捌』 形容桃花的好词好句

【好词】

簇拥、绽开、娇嫩、稚气、妩媚

红彤彤、红艳艳、羞答答、一簇簇、一朵朵、抿嘴含笑、羞羞答答、胆怯羞涩、蓓蕾初绽、含苞欲放、争先恐后、玲珑剔透、艳丽丰姿、红斑粉蕊、喷焰吐火、端庄典雅

【好句】

1.桃树上的小骨朵儿一天天鼓起来,露着红嘴圈,像抿嘴含笑的小姑娘。

2.桃树上挂满了花骨朵儿,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仿佛是一群胆怯羞涩的小姑娘,谁也不肯第一个绽开笑脸。

3.粉红色的花蕊,金黄色的花蕊,绿色的5片小花萼,凑成了玲珑剔透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挤满枝头。

4.雨中的桃花,那么娇嫩,那么可爱,仿佛刚刚从睡梦中醒过来的小女孩,稚气地望着你,那些湿润的小花蕾,好像婴儿们的小嘴唇,红艳艳地咧开着……

5.桃花在含苞欲放,一点一点的红,浅浅的、淡淡的,抹在那袅袅娜娜的枝条上。

6.那粉红色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丫,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风姿。

7.桃林蓓蕾初绽,密密的枝丫上好像挂满了银色的微型灯泡,串串洁白的花苞珍珠似的闪耀。

8.盛开的桃花像是一片片胭脂,又像是一团团云霞。

9.猩红的热情,粉红的妩媚,那白瓣上洒着点点红斑,则显得端庄典雅。

【好段】

10.【桃花含羞】桃花像姑娘们粉红色的脸,有的迎着轻轻春风最先开放了,像那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样,嬉戏玩耍着,发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有些尚未开放,看到美好的春光,看到天真无邪的小姑娘那股调皮劲儿,跃跃欲试,想笑,又紧紧地咬着嘴唇,羞答答地不敢笑。

11.【桃花娇模样】桃花是花儿中最受宠的,模样也娇,花瓣薄薄的,让人瞧着不敢出大气;花蕊细细长长的往上挑,像小姑娘的长睫毛;最让人嫉妒的是,桃花开的时候,桃枝上一片叶子也没有,就它们“目中无人”,热热闹闹地开个“满世界”。

热点内容
海浮石盆景 发布:2025-07-18 07:26:28 浏览:369
盆景园取名 发布:2025-07-18 07:25:02 浏览:403
丁香变灰 发布:2025-07-18 07:22:09 浏览:616
洛阳牡丹城自助餐 发布:2025-07-18 07:17:23 浏览:704
梅花魂中的他 发布:2025-07-18 07:14:59 浏览:782
舞蹈好一朵小兰花串词 发布:2025-07-18 07:14:22 浏览:576
柑橘类的盆栽 发布:2025-07-18 07:14:22 浏览:113
古人种兰花 发布:2025-07-18 06:47:02 浏览:452
朱砂梅花图片 发布:2025-07-18 06:46:56 浏览:722
线描盆景 发布:2025-07-18 06:42:54 浏览: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