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种兰花
㈠ 听古人赞美兰花
兰花以其独特的形态、优雅的风姿,以及四溢的幽香,从而赢得“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称号,历代不少名人仁士养兰爱兰,也为我们留下不少的有趣故事。
《乐府》上说,孔子见山谷之中的兰花,不禁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于是作了《漪兰妇》。孔于把兰花的品格用到处世上来:“与善人处,如人芝兰之室。”
屈原种兰,佩兰,且以兰自比。他的诗歌《离骚》多次提到兰花,并广为传播,使“兰”成为君子、佳人的代称,从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陶渊明爱兰,并弃官归故,采菊养兰,并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北宋诗人苏轼爱兰,他的咏兰诗别具一格:“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诗人把兰花比喻成美人,散发清香。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有名的兰痴。他的文章《种兰》中说,他种了10多盆兰花,把它们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是一个避免阳光直晒,又阴凉干爽的地方,第二年就开了10多朵花,香气飘到很远的地方。他给这些兰花题诗:“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
郑板桥还自称:“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十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他画兰名噪一时,咏兰诗也是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
郑板桥晚年回乡,在家里还不忘养兰花。一天夜里来了小偷,他还未睡,想了一计,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溜走,这时郑板桥又提醒说:“不要损坏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了。
孔子咏兰、屈原佩兰、勾践种兰、鲁迅采兰,国人似乎一直都在续写着自己与兰花的传情故事。历代文人骚客更是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袒露着对于兰花的挚爱,将所有华丽的辞藻、惊艳的色彩一一堆砌在了繁华似锦里。
㈡ 古人如何养兰花
古人养兰花的方法非常讲究,包括环境选择、植料配制、浇水技巧、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在环境选择上,古人认为兰花喜欢通风良好、半阴半阳的环境,避免强风直吹和烈日直射。他们会选择适当的位置放置兰花,以模拟其自然生长条件,确保兰花能够健康生长。
植料配制方面,古人注重植料的疏松透气性和利水性。他们通常选择粗细搭配、软硬结合的植料,以满足兰花肉质根喜润不喜湿的特性。下层植料疏松以利于排水,上层植料细腻以保持湿润,这样的配制方法有助于兰花根系的呼吸和生长。
浇水技巧也是古人养兰花的关键之一。他们遵循“干养兰花湿养菊”的原则,即兰花的盆内不可积水。浇水时,古人会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浇水引起根腐和茎腐。同时,他们还会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调整浇水频率和量,确保兰花得到适量的水分。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古人虽然没有现代药物进行防治,但他们也有独到的方法。例如,在兰圃与兰室中栽种葱来杀灭病菌,利用葱中所含的大蒜素抵御细菌和病毒。此外,他们还会使用大蒜水洗叶来防治介壳虫等病虫害,保持兰花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古人养兰花的方法非常细致和全面,从环境选择到植料配制、浇水技巧再到病虫害防治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兰花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兰花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㈢ 为什么说富人养兰花,古人养兰花是为什么
提起为什么说富人养兰花,大家都知道,有人问古人养兰花是为什么?,另外,还有人想问什么样的人喜欢养兰花?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谁知道兰花代表着什么样子的含义,养兰花的人都有什么样子的品质啊?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古人养兰花是为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什么说富人养兰花
谁知道兰花代表着什么样子的含义,养兰花的人都有什么样子的品质啊?
1、为什么说富人养兰花:古人养兰花是为什么?
古人养兰多数是自养自娱或赠予亲友,明清时代,养兰之风盛行。清乾隆时期,兰花的栽培中心在江浙一带形成,兰花生产开始出现,并在浙江海虞出现以兰花为业者(朱克柔,)。到了19世纪中叶,江苏、浙江和上海的兰花贸易更加活跃,市民爱兰成癖,达官贵人不惜重金购买名贵兰花,如道光年间,浙江嘉兴高盛家养的兰花价值2万金。据说能养好兰花的人不简单。
2、为什么说富人养兰花:什么样的人喜欢养兰花?
兰质慧心之人喜欢养兰花兰花开花的说法。
3、谁知道兰花代表着什么样子的含义,养兰花的人都有什么样子的品质啊?
一、团结合群,以德处世兰花喜欢群生,这是她的繁殖方式和生理特证所决定的。二、身姿、秉性刚韧青青兰叶,细长柔软,随风摇摆,萧洒自如。兰叶看似弱不禁风,似乎一碰就弯,一折就断,其实不然。三、淡已尊他,谦敬礼让兰花不会象青松那样挺立在高山,叱嗟风云。她也不会象牡丹那样开出鲜艳夺目的花朵,使花园富丽堂皇。她只有尺草寸花,她是那样的弱小,那样的平凡。她与丛草为伍,青绿的花朵隐在叶子里,不露声色。只有春天到来时,阵阵幽香,才会表明她的存在。她“只为报春送馨气,不与桃李争宠娇”。四、洁身自好,慎独慎微兰花是很有灵性。
自然界的兰花生长在远离人群的山谷或小溪边上。那里远离渲哗,远离污浊。即使是莳养在院庭内的兰花,也了洁身自好的品行。五、质朴俭约、无私奉献
兰花生命力极强,这与她的生理结构分不开。兰叶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的叶脉,维管束鞘分化为纤维。叶面水分蒸发缓慢。兰根构造复杂,根由根被(外)、皮层(中)和中心柱(内)构成。根部水分功能较强,所以兰花即使离土八天、十天,只要能保湿,无损她今后的生长。兰花招。
六、勇于创新,顺应自然兰科植物是植物界中最庞大的种群,兰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五、六十种,仅占兰科植物的一小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兰属植物有三十余种,占全球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除华北、东北以外的地方。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中国兰花的品德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中国兰花的品德就是中华的品德。
4、为什么说富人养兰花:为什么兰花那么植钱??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植物,估计有个属、3~3.5万个原生种。另外还有约4万种杂交品种,而且每年以种以上的数目增加。兰花为什么不能随便送人。
并不是所有兰花的价格都那么高,只是稀少的名贵品种价格昂贵。不同品种的兰花有不同的药用价植,比如兰能治跌打损伤,还有治久咳不愈等等。北方养兰花有一定的难度,只要掌握养兰的方法也是可以养好兰花的。
中国兰花网家里千万不能养兰花。
以上就是与古人养兰花是为什么?相关内容,是关于古人养兰花是为什么?的分享。看完为什么说富人养兰花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㈣ 最早栽培兰花的国家是
最早栽培兰花的国家是中国。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
(4)古人种兰花扩展阅读
兰花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爱兰、养兰、咏兰、画兰,古人曾有“观叶胜观花”的赞叹。人们更欣赏兰花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历来被人们当作高洁、典雅的象征,与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国十大名花评选中,兰花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兰花被中国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龙岩市、台湾省宜兰市、贵州省贵阳市、云南省保山市、广东省韶关市、广东省汕头选定为市花。
㈤ 求古人养兰花的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如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是。)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常是坐立不安、忧愁苦闷的样子。)
1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2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4.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2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6.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27.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28.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2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于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3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