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苦柏树盆景

苦柏树盆景

发布时间: 2022-01-29 23:58:34

❶ 杨柳,梧桐,银杏,柏树各代表什么

1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有多种意像及寓意。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如“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大雅·卷阿》),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梧桐疯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 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如:“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唐孟郊《烈女操》)又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 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重门深锁,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 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

树中的银杏,代表古老文明,称为国树。花中的牡丹,代表繁荣富强,称为国花。草中的兰花,代表正气所宗,称为国香。这些堪称中国园林三宝。
花语,是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示人的某种感情或愿望。它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逐渐形成而为大众所公认。在欧洲人民生活习惯中,送你一技红蔷薇就表示求爱,回你一枝香石竹就表示拒绝。紫藤花是说欢迎你,水仙花是说尊敬你,等等。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与文字运用中也形成了不少花语。

用花来寄托爱情:玫瑰表示初恋,蔷薇表示恋爱,秋海棠表示苦恋,并蒂莲表示夫妇恩爱。
用花来表达某种情操,松柏表示坚强伟大,竹子表示虚心正直,山丹表示坚持斗争,红枫表示革命真心,茶花表示战斗;铁树表示庄严,含羞草表示知耻,木棉(攀枝花)代表英雄,桃花表示淑女,荷花表示纯洁,菊花表示高洁,梅花表示清高,木芙蓉傲占秋红故叫拒霜花,金银花不畏风雪故叫忍冬藤。
用花来表达某种感情:橄揽枝是和平之希望;黄月季是和平之胜利。紫荆表示兄弟团结;茑萝表示亲戚相依。合欢消忿;萱草忘忧。椿萱是父母代号,表示祝父母健康。杜鹃花是怀念家园或是盼望解放;水仙花是避邪除秽,给家庭带来吉祥如意。凤仙花是说此人碍不得,红豆树是说使人最相思。木槿花早开暮落,表示荣华不久;凌霄花朝花暮憔,表示人贵自立。
中国花语也有些是从生活习俗礼尚往来中形成的。当送亲人远行,两人分手时赠一枝芍药,表示惜别,这个惜别中含有前程远大之意;如赠一枝杨柳,也是表示惜别,这个惜别中却是含着依依不舍、黯然神伤之情。为老年人祝寿,送一盆虎刺(又名寿星草)表示敬祝长青不老,送拘杞桩头盆景(又名王母杖)表示敬祝轻身延年;赠送一盘鲜桃子,一盆常春花(又名金盏菊),也都表示祝贺长寿。在喜庆吉日的礼品中,万年青是祝愿情谊常存,吉祥草是祝愿鸿运祥瑞,百合是希望百事合心、团结友好,枣儿、桂圆(龙眼)是愿你早生贵子,石榴是愿你子孙繁昌。

3
以松柏象征坚贞。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与竹、梅一起,素有“岁寒三友”之称。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以竹象征气节。竹子挺拔秀丽,岁寒不凋,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古人常以“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来比喻人的气节。
以梅象征坚强不屈。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
以菊象征不畏风霜。菊花在深秋时节开放,它花期长,千姿百态,深为人们喜受。它不畏风霜的高尚品格更为人们所称道。
以牡丹象征富贵。牡丹花朵硕大,色泽鲜艳,它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端妍富丽的特色,素称“花中之王”。人们视其为富贵荣华的象征。
以兰花象征高尚。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诗人屈原极爱兰花,在他不朽之作《离骚》中,多处出现咏兰的佳句。
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以折桂象征荣耀。据神话传说,月亮中有一桂花树。过去称应试及条为“蟾宫折桂”,比喻十分荣耀。福建地区的古越人还将月桂编织成“桂冠”,奉献给荣誉最高的人。
以桃李代表门生。人们常以“桃李满园”、“桃李满天下”来比喻某名师的门生众多。
以桑梓代故乡。《诗经·小雅》载:“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意谓家乡的桑树与梓树乃父母所栽,对它要表示尊敬。后人常以桑梓指代故乡。
以垂柳表示依恋。《诗经》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以杏象征幸福。因为杏与“幸”谐音,表示“有幸”,杏与花瓶表示“祝您高中”,同时因为杏花非常美丽,常用以象征美丽的少女;杏仁则比作美女的眼睛,俗语常说“柳叶眉,杏仁眼。”
以桃象征长寿。桃是最常见的长寿象征,给老人祝寿便用寿桃。一些人在厅堂中常挂着一幅画有三个桃和五只蝙蝠的面,表示“三桃五福”。
以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旧历年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
以枫叶象征鸿运。枫叶不仅至秋呈红色,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丽景色,而且因为“枫”与“封”同音,故有“受封”的意思,在许多图画中,画着一头猴子栖在树上,树上有一个蜂巢(也是“封”的意思

❷ 新买的榕树盆景树叶有许多发黑枯死请高手指点

是霉污复病,要喷施多菌制灵、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主要是养护环境不适造成的,榕树比较喜阳,在荫蔽且通风不良处易出现病害,特别是浇水过勤,最容易引起病害的发生。最好在室外养护管理,如果不能在室外养护,则在气温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加强通风,既能保证榕树生长良好,又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你应当这样去养护管理榕树: 1.光照:必须以充足的光照环境来养护,在半阴或荫蔽的条件下极易落叶,且黄化较快,叶片既薄又稀,观赏价值不高。 2.浇水:坚持‘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以间干间湿进行为最佳,对能保持叶片美丽,又不至于涝害根系。 3.温度:以20-30℃之间为最适宜,特别是在25-30℃之间生长最为迅速。 4.湿度:有条件可以每天喷清水一次,以增加空气湿度。以50-80%之间均可。 5.施肥:每月一次或半月一次施用复合型的肥料,化学肥料或是有机肥料均可,穴施、喷施同样有效。 6.修剪:根据榕树的长势,合理修剪,去除徒长枝、密生枝、病虫枝、交叉枝,主要是以整形为主要目的,增加观赏价值。

❸ 植物.杨树、槐树、古柏树和银杏树四种树木中,属于“活化石”植物的是

属于“活化石”植物的是:银杏树
银杏俗称白果,公孙树。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内石炭纪,曾容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与动物界的恐龙一样称王称霸于世,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科学家称它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目前,浙江天目山,湖北大别山、神农架等地都有野生、半野生状态的银杏群落。毫无疑问,国外的银杏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的。

❹ 中国柏树有那些种类有种柏树长得想伞一样什么品种自然长得哦

植物名称:侧 柏 (柏树、扁柏)

学 名:Platyclas orientalis

所在科属:柏科 侧柏属 (裸子植物)

形态习性:常绿乔木。树皮灰色,小枝扁平,排列成复叶状,叶全为鳞片状,雌雄同株。花期4-5月。

原 产 地:中国北部。我国特有种。

用 途:观赏、绿化、木材、入药

植物名称:刺 柏

学 名:Juniperus formosana

所在科属:柏科 刺柏属 (裸子植物)

形态习性:常绿乔木。树皮褐色,只具有刺状叶。球果近球形,有白粉。花期4-5月。

原 产 地:中国

用 途:观赏

植物名称:铺地柏

学 名:Pinus bungeana

所在科属:柏科 圆柏属 (裸子植物)

形态习性:常绿匍匐状灌木。枝条沿地面扩展,稍向上斜展,叶3枚轮生。花期4-5月。

原 产 地:日本

用 途:观赏

植物名称:圆 柏 (桧、桧柏)

学 名:Pinus bungeana

所在科属:松科 松属 (裸子植物)

形态习性:常绿乔木。树皮深灰色,具有针状和刺状两种叶,球果近球状,有白粉。花期4月。

原 产 地:中国中部

用 途:观赏、木材,种子可提取润滑油

通常讲的柏树,是柏科树木的总称。全世界至少有150种柏树,我国产29种,引入15种。柏树适应性很强,四海为家,定居于岩石山地,照常披绿叠翠。它既能忍受40℃的酷暑,又能承受-31℃的严寒,因此被称为“改造大自然的功臣”。

在我国的园林寺庙、名胜古迹处,常常可以看到古柏参天,荫蔽全宇。生长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皇帝陵的庙院内的黄陵古柏,高达20米,胸围10米,传说为轩辕帝手植,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著名的台湾“阿里山神木”——红桧,高58米,胸径6.5米,材积504立方米,树龄3千多年 。古人赞誉柏树为“百木之长”。孔子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孔子崇尚松柏,他的老家曲阜孔陵、孔林和孔庙院内,至今古柏林立。

我们常见的侧柏,又称柏树、香柏,属柏科,常绿乔木,是我国特产树木 。树高20米,胸径1米。侧柏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具有中等抗性,吸滞粉尘的性能较强。中医以嫩枝、叶、种仁入药。枝叶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鼻衄、便血、尿血及慢性气管炎。种仁性平味甘辛,有安神、润燥的功能,主治失眠、便秘等症。用叶水煎外洗,可治漆疮、皮炎。

侧柏的枝叶揉碎,有浓香,可提取芳香油。侧柏木材坚实、细致,有香味,是建筑、造船、制家具等的材料。

另外:柏树 也是一些地方的地名,例如:河南汝阳县 有个乡叫“柏树乡”(简称“柏树”)。

【别名】柏、香扁柏

【来源】柏科柏属植物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Chamaecyparis funebris (Endl.) Franco],以种子、叶和树脂等入药。种子于球果秋季未裂开前采摘;树脂在夏秋采收;叶四季可采。

【性味归经】

子:甘、辛、微苦,平。

叶:苦、辛,温。

树脂:淡、涩,平。

【功能主治】

子:祛风清热,安神,止血。用于发热烦躁,小儿高热,吐血。

叶:止血生肌。外用治外伤出血。

树脂:解发热,燥湿,镇痛。用于发热头痛,白带;外用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种子、树脂3~5钱;叶、树脂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调麻油涂敷患处。

柏树,是柏科树木的总称。全世界至少有150种柏树,我国产29种,引入15种。柏树适应性很强,四海为家,定居于岩石山地,照常披绿叠翠。它既能忍受40℃的酷暑,又能承受-31℃的严寒,因此被称为“改造大自然的功臣”。 柏树不仅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而其材质坚实平滑,耐腐蚀,且又有芳香,所以是建筑、桥梁、家具、造船、雕刻的良材。

种植柏树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据测试,其主要成分为菘萜、柠檬萜,这些天然物质不仅能杀灭细菌、病毒,净化空气,而且对人具有松弛精神、稳定情绪的作用。日本开展森林疗法,让癌症病人到柏树林中去休闲娱乐,多数患者精神状态改善,有的还消除了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反应。特别是柏树林中弥漫的大量负氧离子,则能够提高人体免疫机能,调节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素有空气维生素之誉。

柏树家属中,著名树种有:
(一)侧 柏
侧柏又称扁柏、香柏,常绿乔木,是我国特产树木 。树皮灰色,小枝扁平,排列成复叶状,叶全为鳞片状,雌雄同株。花期4-5月。 侧柏对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等有毒气体具有中等抗性,吸滞粉尘的性能较强。中医以嫩枝、叶、种仁入药。枝叶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吐血、鼻衄、便血、尿血及慢性气管炎。种仁性平味甘辛,有安神、润燥的功能,主治失眠、便秘等症。用叶水煎外洗,可治漆疮、皮炎。 侧柏的枝叶揉碎,有浓香,可提取芳香油。侧柏木材坚实、细致,有香味,是建筑、造船、制家具等的材料。

(二)刺 柏
刺柏为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脱落;大枝斜展或直伸,小枝下垂,三棱形。3叶轮生,全为披针形,长12—20毫米,宽1.2—2毫米,先端尖锐,基部不下延;表面平凹,中脉绿色而隆起,两侧各有1条白色气孔带,较绿色的边带宽;背面深绿色而光亮,有纵脊。球果近圆球形,肉质,直径6—10毫米,顶端有3条皱纹和三角状钝尖突起,谈红色或淡红褐色,成熟后顶稍开裂,有种子1—3粒。种子半月形,有3棱。

(三)地柏
地柏一般无直立主干,枝叶茂密,层次分明,叶小翠绿,四季常青,姿态雅致,寿命较长,易于造型。地柏适应性强,喜阳光也能耐阴,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微酸、微碱性土壤中均能生长。

(四)桧柏
又名圆柏,是柏科桧属的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或圆锥形,老树广卵形。叶2型,幼树或基部徒长的萌糵枝上多为三角状钻形,3叶轮生,基部有关节并向下延生;老树多为鳞形叶,对生,紧密贴于小枝上;亦有从小一直全为钻形叶的植株。花雌雄异株,雄球花秋季形成,次年开放,花黄色;雌球花形小,球果次年成熟,浆果状不开裂,外被白粉。 性喜光、耐荫,对土壤选择不严,要求深厚、肥沃、稍湿而排水良好的土质;深根性长命树种.
柏科植物的通称,裸子植物门,松杉纲的一科。常绿乔木或灌木。叶小,鳞形或刺形,在枝上交叉对生或3~4枚轮生,有时在一株树上兼有鳞叶和刺叶、称异型叶。球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单生于枝顶或叶腋。雄球花具3~8对交叉对生的雄蕊,每雄蕊具2~6花药,花粉无气囊;雌球花有3~16枚交叉对生或3~4枚轮生的珠鳞,每珠鳞腹面有1至多枚直生胚珠,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球果球形,成熟开裂或肉质合生成浆果状,发育种鳞有1至多个种子;种子周围具窄翅或无翅。22属,约150种,分布南北两半球。我国有8属,29种,广布全国。木材具树脂细胞,无树脂道,纹理直或斜,结构细密,材质好,坚韧耐用,有香气,可供建筑、桥梁、舟车、器具、文具、家具等用材;叶可提芳香油,树皮可提栲胶。多数种类在造林、固沙及水土保持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本科通常分为3个亚科。侧柏亚科:球果种鳞木质,当年成熟、开裂,种鳞不为盾形,主要有侧柏属、崖柏属、罗汉柏属和翠柏属;柏木亚科:球果次年成熟、开裂,种鳞木质、盾形,主要有柏木属、扁柏属和福建柏属;圆柏亚科:球果肉质球形,成熟不开裂,仅圆柏属和刺柏属。翠柏、红桧、岷江柏木、巨柏、福建柏、朝鲜崖柏、崖柏等列为我国首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在我国的园林寺庙、名胜古迹处,常常可以看到古柏参天,荫蔽全宇。生长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皇帝陵的庙院内的黄陵古柏,高达20米,胸围10米,传说为轩辕帝手植,已有四五千年历史。著名的台湾“阿里山神木”——红桧,高58米,胸径6.5米,材积504立方米,树龄3千多年 。古人赞誉柏树为“百木之长”。孔子曾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孔子崇尚松柏,他的老家曲阜孔陵、孔林和孔庙院内,至今古柏林立。

❺ 这是柏树吗是什么品种

这是侧柏!

❻ 柏树盆景

真柏 刺柏 龙柏 都可以做盆景材料

❼ 柏树施什么肥料如何施肥

施用的肥料可以是自制腐熟的液肥,也可以是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

在施内肥的时候需要注容意,柏树不喜欢浓肥,所以在养殖的时候不要是太浓的肥料。在它的生长季节里面,可以使用一些腐熟的有机肥。

施肥是10~15天的时候施肥一次,在施过肥的第二天的时候,可以灌一次水,这样可以促进根部对肥料的吸收,并且冲淡肥料。

如果是地栽的可以在春梢和秋梢生长的时候追肥一次,其他的时间不必施肥。施肥的时候可以挖沟施肥,第二天要灌一次水。

(7)苦柏树盆景扩展阅读:

柏类不耐修剪,但可剪去顶尖部以促生侧枝。一般在春季抽生新枝叶时,及时修短,以保持树冠浓密。嫩枝梢不宜用剪刀切除,可用手指掐摘之,以防伤口呈锈色而影响美观。若需整修大枝条,则宜在休眠期进行。

在柏树盆景生长旺盛的情况下摘芽,摘叶可使枝短叶密。油松、赤松,在夏季摘除新生枝的一部分,可于年内生出新芽来。

柏树盆景最好放在阳光充足、空气湿润的地方。冬季的话要放在室内越冬,夏季的话阳光强烈一定要注意遮荫,以免烈日灼晒叶片。

❽ 冬季北方不落叶的绿植,常绿植物或花卉有哪些推荐

北方真的很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有烈日高照,冬有雪满枝头。

然而,对于喜欢盆景的朋友来说,却也是一片萧条。大多数的树木,在此时都脱光了美化它的衣服,展露出瘦骨嶙峋的枝条,让盆景人很是苦恼,没的可玩了。尤其是咱这群体的年龄来说,大都在中年以上,总不能去打打雪仗,溜溜冰吧。还好的是,总有那么几种能够在北方还常绿的盆景,可以借此疗以咱寂寞的心情,下面,我来给大家盘点三种。

以上3种盆景,都是可以在北方冬天常绿的盆景,放在家中养上那么一盆,就算是外面白雪皑皑,家中也不少绿意盎然。享受着暖气带来的温暖,喝着热腾腾的茶,看着绿油油的盆景,冬天也一样可以惬意无比。值得拥有。

❾ 松树盆景放室内对风水好吗

松树在盆景植物中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代生活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所以会有人愿意在家里摆放一些盆景来装点室内的环境,陶冶情操,那么在挑选盆景时也会考虑到它的寓意,松树在风水的寓意是什么?摆放时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松树在风水的寓意

从古至今,人们对松树的赞美很多,例如长寿,因为它可以多年保持着绿色,且长年没有任何凋零,这也有万古长青的意思,所以用来寓意长寿,是非常适合的;还有它的生活特性,不怕寒风凛凛、不是娇艳烈日,无论是什么环境中都可以保持着原样,所以人们也用它象征着顽强、正直等精神;岁寒三友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其中松树代表的是坚贞不屈。

家里种松树吉利吗

家里种松树还好,很多人把风水归为迷信一类,认为不可信,这只是人们偏激的看法,其实风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涵盖了太多的知识,而松树盆景可以摆放在居室内、阳台处、庭院里,甚至是任何公共场所都可以。除了有不错的装点作用,同时还可以彰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更是寓意着长寿,除了祝福老人长寿外,还象征着企业的长久发展等。

坟前种松柏有什么讲究

坟前种松柏,取其长青之意,松柏代表的是寿,青冢松柏,这是自古以来纪念的方式。另外阴阳法术里面柏树的枝叶可以解百苦。风水学认为柏树的根比较浅,比松树好,种植了没有木根穿棺木之虞。

松树的风水作用

1、很多人把风水归为迷信一类,认为不可信,这只是人们偏激的看法,其实风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涵盖了太多的知识,而松树盆景可以摆放在居室内、阳台处、庭院里,甚至是任何公共场所都可以。

2、除了有不错的装点作用,同时还可以彰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更是寓意着长寿,除了祝福老人长寿外,还象征着企业的长久发展等。

很多人都认为风水是迷信,大多都是不可信的。其实风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涵盖个很多知识,松树盆栽放到我们的卧室,客厅,还有公共场所,公园,都可以,是一种不错的装修点缀,也是寓意着长寿,还有事业的不断发展。所以松树盆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❿ 关于辽宁省柏树传染病的文件

如皋(RUGAO,旧称JU-KAO),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内,东濒黄海,南临长江,东距上海150公里,西距南京200公里。面积1477平方公里,人口145.28万人,现辖主城区、20镇以及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如皋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跻身于中国明星县(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科技百强县(市)、乡镇工业明星县(市)、邮电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市、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的行列。
江苏历史文化名城 江海平原最早成陆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我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县(市)之一等四个“之最”是如皋历史文化的最好写照。如皋有着悠久而深厚的人文积淀,三国军事家吕岱、北宋教育家胡瑗,明末文学家冒辟疆、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等,是古代如皋星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座。如皋现存大量独特卓异的人文景观,如隋代建筑定慧寺,山门北向,曲水环寺,群楼抱殿,为中华寺庙一绝;明代建筑大成殿为国内罕见的全楠木结构;清代建筑水绘园是海内徽派园林孤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迹和民居,富集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乾隆年间,如皋曾是苏北最富的县,享有“金如皋”之美誉。古城如皋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
中国花木盆景之都 如派盆景系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沪派、扬派等各领风骚,以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独特造型享誉海内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纪念堂等重要场所以及一些中央国家机关,均可见如皋盆景的身影。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如皋先后有6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荣获大奖。今年,在荷兰举办的2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评比出的9枚金奖中,如皋独得3枚。目前,如皋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6万多亩。
世界长寿养生福地 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资料显示,如皋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之一。据最新统计,如皋145.28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51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占比为1.73/万,而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主要指标为百岁老人占比0.75/万,中国确定的长寿之乡标准为百岁老人占比0.3/万,此外,如皋市9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多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000多人。如皋平均预期寿命为75.5岁,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即为长寿国家,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仅为63岁。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在偏僻的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这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已引起国内外新闻传媒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投资兴业热土 在上海都市圈中,如皋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富有特色的产业优势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的新热点。如果以长江为界将上海都市圈一分为二,那么包括苏、锡、常在内的南半圈已成为金融、商贸、信息等产业中心,北半圈则是呼应南半圈产业梯度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在这一战略性转移的过程中,如皋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传作用。一是缘于如皋的区位优势。居皋南眺,江阴长江大桥和已经通车的苏通长江大桥犹如如皋拥抱上海的两条臂膀;临江北望,两桥又如动、静二脉延伸交汇于九华立交。苏通大桥的通车,使如皋到上海的车程缩短到90分钟。新长、宁启铁路和宁通、沿海高速双双从如皋境内交汇而过,再加上如皋港、如皋机场、新老204国道,如皋交通可谓四通八达。二是缘于如皋的产业优势。如皋经济开发区(南区)以及如皋经济开发区(北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并拥有17.2公里的黄金岸线资源,功能齐全,政策灵活,蕴藏着无限商机。20个镇工业园区亦能为投资者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工业上,电子、化工、医药、食品、机械等是该市的强势产业;农业上,业已形成花木盆景、优质油米、创汇果蔬、优质生猪、如皋黄鸡、优质桑蚕等六大特色基地。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全市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6.25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8.25万公顷。
如皋地形相当平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微微倾斜。海拔最高处不超过6米,最低处约2米。
如皋位于河网稠密、湖荡众多的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4千米以上。 坦荡的地形和湿润的气候,对河流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勤劳勇敢的如皋人民,是他们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开挖和蔬浚了全市境内的绝大部分河流,形成了稠密的水网。
全市水乡介于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之间。以长江北岸沙堤为界,南部属长江水系,北部属淮河水系。50年代以前,境内水系紊乱,沟河断残,灌排困难。建国后,大兴水利,在沿江地区加固长江大堤,蔬浚通江水道,挖港建闸,保证了沿江低平原的引排畅通;在高沙平原区,结合平整土地,挖河建站,保证了该地区的农田灌溉;在东北部滨海平原区,开挖河渠,冲洗盐_,形成了一套防洪、干旱,盐渍的水利系统。
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如皋境内河道水流平稳,河水清澈,含沙量极小,冬季偶有结冰现象。由于近海,主要干流又与长江相通,受海潮的顶托,水流方向不定,经常作往返流动。河水量夏多冬少,并有一些地区差异:沿江低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的水量较大,高沙平原地区的水量较小。
如皋市境内的河流几乎全部是人工河道,大小分为四级。其中一级河有四条:焦港河、如海运河、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
焦港河由北而南纵贯如皋中西部,先后流经夏堡、搬经、常青、江安、高井、葛市、石北和张黄等8个乡镇, 沟通了通扬运河,如泰运河、大寨河、西司马港等东西流向的河流,最后与长江相通。它对如皋高沙平原区的灌溉和水上运输起着更重要作用。
如海运河流经如皋中部广大地区,流域面积居全市各河之首。河宽而直,航运条件好,并与通扬运河、如泰运河、东、西司马港等河流相连,也与长江相通。它对袁桥、邓元、何庄、城西、大明、场北、磨头、长庄、车马湖、郭元、九华、营防等12个乡镇的航运和农业灌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扬运河先后流经柴湾、戴庄、新民、邓元、如城、东陈、丁北、建设、丁西、丁埝、林梓、新姚、蒲西、白蒲、勇敢等15个乡镇,是流经如皋乡镇最多的河流。它沟通了白_港、南凌河、如泰运河、丁堡河、东、西司马港等,并与长江、大运河相通,流经如皋经济最发达地带,成为运输最繁忙的河流,也是如皋东北部和东部广大地区的主要灌溉河道。
如泰运河流经如皋北部地区,河长居如皋各河之首。它是如皋东西航运的大动脉,并可与拉马河、焦港、长甸河、如海运河、通扬运河、丁堡河等河道联运。
以上四条一级河与众多的二、三、四级河构成如皋纵横交错的灌排运输系统。良好的水利设施和完整的排灌系统,抗御了一次又一次严重的旱涝灾害。1991年华东地区遭受物大洪涝灾害,但如皋市蒙受损失很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如皋所处的纬度位置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0千卡/年·厘米2。最冷月(1月) 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 平均气温达27.4℃,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200小时,无霜期约216天。根据热量带划分标准,如皋属亚热带。由于距海较近,受海洋调节较明显,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较小。
与我国广大东部地区一样,季风是影响气候的主导因素。近海的位置使得如皋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但是,由于夏季风势力各年强弱不等,因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
如皋地处亚热带,属东亚季风区的一部分。受太阳辐射和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了冬季低温少雨量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如皋市冬季吹干冷的偏北风,晴天多,降水少,12月~2月三个月降水仅140多毫米;气温低,每年冬季可出现几次寒潮天气,强劲的冷气流南下,温度降,常出现较严重的霜冻。在寒潮初来进,有时伴有少量降雪,给大地披上银装。
寒潮带来的突然降温,有时造成越冬作物的冻害。但是,低温可消除一些病虫害。偶尔的降雪,为越冬作物的返青和春播储备了水分,可谓“瑞雪兆丰年”。春季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冷暖气流相互争雄,彼此旋进旋退,时寒时暖,气温呈波浪式上升,乍晴乍雨,天气多变。适量的雨,有利于三麦、油菜等越冬作物的返青和生长,以及春播作物的下种和萌芽。
春末夏初,冬、夏季风进入势均力敌状态,由此而形成的梅雨锋面长期徘徊于如皋所在的江淮地区,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正所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过多的雨水会影响三麦的收割,但适量的降水对早稻、棉花、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的早期生长非常有利,更为伏旱季节的农田灌溉储备了水源。
梅雨季节过后,如皋所在地区受单一性暖湿气流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此时,正值盛夏季节,天气明朗,光照强,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充足的光热条件对农业有利,而降水少又往往造成干旱。由于持续高温,有时又造成强烈的空气热对流,形成雷雨天气。加上地处东南沿海,常有台风过境形成狂风暴雨,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威胁,但也可调节盛夏酷热,缓和伏旱季节的旱情。
秋季,夏季风减弱,冬季风热力增强,大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这期间光照和热量充足,非常有利于秋熟作物的成熟和收摘。
充足的光热,丰沛的降水,而且雨热同期,对如皋农业生产极为有利。但由于夏季风势力不太稳定,降水变率较大,又受寒潮,台风和龙卷风等的影响,使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涝、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威胁。

地名由来 “如皋”之名,岁数已老,老得上了<>的木牍和<>的竹简。据<>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是皋为泽也,如,往也,为妻御车以往泽也。”“贾大夫射雉”的动人故事,曾经引得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文人雅士为之吟诗作赋。
“如皋”之名的意思是:到水边的高地去看美丽的日出。“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
如皋别称:雉皋,雉水,东皋。前两名源于射雉说,后者出自晋潘岳<>“耕东皋沃壤兮”句。

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地区,全市人口年龄结构构成比全部超过了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长寿地区所规定的各项指标:2002年如皋80岁以上老年人40000多人;90岁以上老年人4600多人。全市人口平均寿命75.59岁,高于全国平均寿命(71岁)4.59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59岁,表明如皋已跨入长寿地区行列。
如皋市百岁老人数更是居全国同类地区之首。2002年如皋有百岁老人172人,近来逐年递增,2003年为195人,2004年为209人。2004年百岁老人数占总人口1.44人/万,远远高于联合国规定的长寿地区的标准(0.75/万),更高于我国公布的长寿之乡的国内标准(0.3/万)。
据2003年统计,我国百岁老人为17875人。国内另外两个长寿地区百岁老人数为:广西巴马69人;湖北钟祥48人。
一、如皋长寿现象源远流长
如皋历史悠久,如皋长寿现象亦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如皋历史上长寿名人有:三国时期军事家吕岱,92岁出任吴国大司马,享年97岁,葬于如皋林梓镇。北宋教育家胡瑗,花甲之年主持太学,被王安石尊为当朝“孔、孟”。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美学家、出版家、小说家和戏剧理论家李渔,古稀之年著有《词典》、《演习》,开中国戏曲理论之先河。明末清初文学家冒辟疆,享年83岁,被毛主席誉为“清兵入关后最有民族气节的人”。
清代大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记载了南宋淳熙三年李嵩从80岁起每年在紫牡丹花下连续祝寿30年,活到109岁。
明清以来记载如皋寿星的史料,主要是如皋县志。如皋名姓氏家谱或宗谱,钦准所印如皋乡土志(光绪31年奏本奉旨所印)等。
今天的中国长寿之乡——如皋,是历史长寿现象的延续和繁衍。
《如皋县志》不仅记载了数以千计长寿老人的姓名、年龄,还记载了长寿老人的家庭成员、本人简历以及个性特点等丰富史料。这些史料对于我们了解长寿历史、品读长寿文化、解释长寿现象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史料是如皋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长寿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如皋长寿现象不仅见诸历史上的文字记载,如皋街巷、桥梁等建筑物的命名也记录了百岁老人的踪迹。如皋有百岁坊6处、百岁庄1处、百岁桥3座、百岁井2口、百岁巷1处,有记长寿、祈长寿、寓意长寿的寿山、寺庵6处。
二、如皋长寿现象引起国内外关注
如皋长寿现象,早就引起海内外媒体关注。自1997年中央电视台一、二、四套节目播放如皋十位百岁老人齐赴《千岁宴》后,加拿大《环球时报》、德国《世界报》等海外媒体先后来如皋采访。其中陈邦英老人在香港回归前夕,亲手制作100只香袋寄赠香港儿童,特首董建华专函致谢,一时传为佳话。1998年春节前,十位百岁寿星制作了“拜年贺卡”,借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向全国人民拜年,一度被国内外媒体广泛传播,引起国内老龄问题专家的重视。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来如皋对50位百岁寿星进行健康调查,专家们认为如皋地处平原地带,和我国大多数东部地区及部分中西部地区情况相近,对如皋长寿现象的研究,有可资借鉴作用。同年11月,香港《明报》根据国家人口普查资料统计结果报道,江苏如皋已与广西巴马、湖北钟祥、四川乐山、新疆克依、辽宁兴隆同列为全国六大长寿之乡。中国社科院刘岱岳教授致函该市,通报这一信息,如皋人如大梦初觉。平时他们只知道如皋长寿老人多,并不知道自己在全国长寿地区中所处的地位。如皋市委、市政府认为长寿现象是如皋人值得骄傲的事情,表明如皋经济、社会环境优越,应充分关注和挖掘这一资源,适时地向世人发出了“世界长寿养生福地”这一城市名片,更加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和回应。张文范、邬沧萍、曾毅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相继来如皋作考察研究。
2002年10月首届“如皋·中国长寿文化节”成功举办,向世人充分地展示了长寿养生福地的迷人风采。105位百岁及高寿老人同赴“太平盛世万岁宴”,把长寿系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先例。
2003年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多次进驻如皋实地拍摄如皋长寿老人生活花絮和长寿文化活动,作为《夕阳红》开播10周年特别节目《今又重阳》的主背景和重头戏,让世人分享如皋长寿文化的乐趣,感悟如皋长寿现象的真谛。
三、影响如皋人长寿的因素
为探索如皋成为长寿地区的原因,2002年6月在该市四套班子的关心、支持下,“如皋市长寿研究会”成立了。长寿研究会成立两年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产生如皋长寿现象的相关因素,组织力量开展了调研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两年来的实践,他们有这样的两点认识:
1、如皋长寿现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最早记录如皋寿星的资料,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距今已有1750多年。今天的百岁老人出身于上个世纪初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沧桑,分析他(她)们的长寿奥妙时,必须把他(她)们放到百年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因此解读如皋长寿现象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考虑现实的因素,又要考虑历史的因素。
2、如皋地处江海平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不具有封闭式的条件,因此形成如皋长寿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单一因素所能解释的,显然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更有长寿老人的自身原因。
经过两年多的调研,他们也初步认为影响如皋长寿现象的因素,有这样几个: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温温和,舒适宜人。
如皋地处北纬32°00′—32°30′,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4.7℃,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7 .1℃,近40年中最低温度低于零下10℃的只有7天,大于35℃的平均每年仅有5.4天,可见,如皋气温温和,有利于人体生理机能正常发挥。
2、雨水充沛,湿度适中。
如皋常年降水量1056.8毫米左右,平均降水日数119.4天,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数仅3.2天,常年平均相对湿度80%,舒适宜人,人们感觉心情开朗,精力充沛。
3、空气清新,绿色满园。
由于如皋气候条件优越,境内林木茂盛,绿色植被常年覆盖,至今境内有1500年的银杏树,850年的柏树,800多年的松树,300年的罗汉松、黄杨,300多年的五针松等,这些充满生机的“活化石”展示出如皋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如皋人重视环境绿化、庭院室内盆景摆制,有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美称。如皋普通农家都是“前有大树,后有大竹,中间才是堂屋”,把拥有林木多少看成是财富的象征,自古就有“人穷露肉,村穷露屋”的说法。如皋大地充满生机,满园绿色,美化了环境,陶冶了心情,净化了空气,增加了负离子的含量,对人的身体、心理都是一大享受。
4、河汊纵横,水质优良。
如皋境内水网密集,河汊纵横且与长江贯通,饮用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如皋人喝茶喜欢饮用“天水”,还爱用霍香、薄荷、牛舌头草(学名车前子)代茶叶,冲泡消夏,这些中药有去暑、健胃等保健功能。现在水井在农村还有,但城市已普遍饮用自来水,农村正在实施“清泉”工程,推广普及饮用自来水。根据历年来饮用水源调查资料表明,如皋饮用水源达标率为98.5%。所有化学指标一直保持Ⅰ—Ⅱ级标准内,人体所需的铁、锰、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锰、铁有微量超标。据文献资料,锰在人体内有趋脂作用,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适量的高锰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
5、土壤资源多样,物产丰富。
如皋土壤主要来源为长江冲积物,且受淮河冲积物的影响,使如皋土壤母质的矿物构成比较复杂,为土壤元素组成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复杂的土壤资源形成了如皋市丰富的种植基础资源,为如皋市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皋除了盛产稻米、麦类、玉米、豆类、薯类、花生等外,有许多久负盛名的土特产:如“如皋萝卜条”、“如皋黄酒”、“如皋火腿”、“如皋香肠”、“如皋肉松”、“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
(二)社会人文因素
如皋人长寿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外,还有社会人文因素:
1、如皋民风淳厚,敬老爱老成风。据明朝嘉靖39年(1569年)出版的《如皋县志·风俗》,称如皋人“其性驯柔,其俗质实。民畏法而耻罪,士读书而循理。征科易集,讼狱稀简。……冠、昏、丧、祭,习尚俗礼,多俭约之风。”畏法耻罪,读书循理,讼狱稀简,生活俭约,这是当时如皋淳朴民风的真实写照。1933年《江苏省志稿》中说:全省民风普查,如皋被定为“淳厚”。“孝道”是华夏伦理道德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的风尚在如皋代代相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同是如皋的乡规民约。子女不把老人看成是累赘,而当成家庭的荣耀,家有高寿长者,子女在社会上就受到人们的尊重,这为老人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最佳的社会环境。
200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爱老“八个一”的惠老工程,即:一项长寿补贴,年满10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享受长寿补贴80元;一瓶牛奶,年满9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免费供应一瓶牛奶;一次体检,9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体检一次,100岁以上老人由市政府组织医务人员登门服务,90岁至99岁的老人由镇政府组织体检;一次慰问,市领导每年对百岁老人进行一次慰问;一次祝寿,对年满百岁的老人政府当年赠送一台彩电;一次褒奖,每年对有8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开展尊老敬老模范家庭评比活动,由政府给予褒奖,以进一步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2、温暖家庭,益寿延年。
家庭应该是幸福和温馨的港湾,这对一般人是如此,对长寿老人更是如此。据调查,有94.1% 的如皋百岁老人与子女、孙子女、重孙子女等生活在一起。有的老人没有儿子,那么女儿女婿就承担起养老责任;有的儿子、女儿已经去世,孙子、外孙承担起责任;有的则由侄子、侄女负责。应当说,大多数人长寿老人能获得高寿,其后代确实是功不可没。他们对老人经济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保障,生活上给予照料,精神上给予慰藉。四代或五代同堂,儿孙绕膝,尊老爱幼,这正是如皋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也是老人能够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所谓“和睦家庭幸福多,幸福家庭长寿多”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三)长寿老人的自身因素。
2002年,如皋曾对全市119位百岁寿星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简史、生活习惯、饮食、配偶、子女、长辈、兄妹、健康史等9大项82小项。调查结果显示如皋百岁寿星中有十多十少;
女性多(85%),男性少(15%)
经常喝酒的多(66.2%),吸烟的少(77%从不抽烟)。
文盲半盲的多(86.6%),高知识阶层的少(1人)
从事体力劳动的多,脑力劳动的少
百岁女寿星中生育子女的多(平均生育5.56个)
未曾生育的人少(7.3%)
兄弟姐妹中头胎长寿的多(40.5%)
胎次后的长寿概率小(二胎生30.4%,三胎生13.9%,四胎生7.6%,五胎生7.6%)
睡眠质量高的多(90%),失眠的少(2.5%)
饮食粗细搭配的多74%,偏食的少
未得过传染病的多(90%),得过传染病的少(2.3%)
百岁老人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前后,近百年来,他(她)们也曾经历过饥荒、战争和人为折腾,蒙受过灾难的折磨,他(她)们顽强地生存下来,没有刻意去追求长寿,却寿登人瑞。他们认为除了社会、自然等客观因素外,也有他(她)们自身的因素,跟他(她)们的遗传基因肯定有某种联系,跟他(她)们的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看,百岁老人生活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一概而论,但有两点是共同的。
一是粗茶淡饭。百岁老人饮食习惯以素为主,拒绝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如皋民谣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饮食方式一般是一天一干两稀,主食除大米、面粉外,还兼有玉米、麦类、薯类等杂粮,这种粗细搭配的食物结构为如皋人获得了多样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皋俗语说得好“糁儿粥米打底,吃了能活90几。”
二是心态平和。在被调查的百岁老人中,绝大多数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人与事、对自己的评价,总是体现一种与人为善的豁达胸怀。除因耳聋、反应迟钝等原因,有一部分老人很少用语言表达感情外,情绪低落者极少。调查显示,百岁老人性格开朗,对待人间是非能够放得下、想得开,淡泊人生,与世无争,经常保持坦荡豁达的精神境界。他们的性情较为温和,无论在家庭还是邻里关系都比较融洽。古人云:“心不老,则人难老”。看来“心不老”确实是百岁寿星们赢得健康长寿的经验之谈。

打字不宜,请采纳

热点内容
一朵小山花 发布:2025-08-22 06:16:20 浏览:865
黄杨盆景料 发布:2025-08-22 05:58:01 浏览:869
花卉棚盆景 发布:2025-08-22 05:23:46 浏览:957
兰花蟹药用 发布:2025-08-22 05:14:25 浏览:175
铁兰花的剑 发布:2025-08-22 05:10:16 浏览:595
梅花笺 发布:2025-08-22 05:03:49 浏览:196
深圳盆景葡萄 发布:2025-08-22 05:02:19 浏览:232
你听过荷花吗 发布:2025-08-22 04:26:38 浏览:166
丁香茶的味道 发布:2025-08-22 04:26:04 浏览:18
兰花豆贴纸 发布:2025-08-22 04:21:30 浏览: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