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盆栽知识 » 黄头树盆景

黄头树盆景

发布时间: 2021-11-27 05:24:10

❶ (求助)这什么鸟,黄头黑眼睛黑翅黑尾,身子是黄的,求解,谢谢!

棕背伯劳(学名:Lanius schach)属于中型鸣禽,是伯劳中体型较大者,体长23-28厘米。喙粗壮而侧扁,先端具利钩和齿突,嘴须发达;翅短圆;尾长,圆形或楔形;跗跖强健,趾具钩爪。头大,背棕红色。尾长、黑色,外侧尾羽皮黄褐色。两翅黑色具白色翼斑,额、头顶至后颈黑色或灰色、具黑色贯眼纹。下体颏、喉白色,其余下体棕白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阔叶林和混交林的林缘地带。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在树上筑碗状巢,产卵4~9枚,由雌鸟孵化约15天,雏期约15~18天,双亲哺育。分布于西亚、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❷ 茶叶是从那些树种出来的

茶叶
茶叶(a tea leaf)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但是有部分学者认为茶树的原产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树,而中国没有。但他们不知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俞且,以少量的茶,交换多数的战马,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于茶在欧美一带,被认为“无疑是东方赐予西方的最好礼物”, “欧洲若无茶与咖啡之传入,饮酒必定更加无度”, “茶给人类的好处无法估计”,“我确信茶是人类的救主之一”,“是伟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国饮茶及茶的生产和贸易,除朝鲜、日本以及中亚、西亚一带是唐朝前后就从中国传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纪以后,特别是近200年以来才传入发展起来的。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争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茶叶的分类

1.以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类:

茶类名 制作特色 代表产品
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 龙井茶,碧螺春
黄茶 徽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 白牡丹,白毫银针,安吉白荣
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 君山银针
青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 铁观音,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
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 祁门红茶,荔枝红茶
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 六堡茶,普洱茶

2.以季节分类:

①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②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③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④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3、按其生长环境来分:

①平地茶----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②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浓郁且耐冲泡。

饮茶礼仪

我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我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茶礼有缘,古已有之。

客来敬茶,这是我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我国汉族同胞还有种种以茶代礼的风俗。南宋都城杭州,每逢立夏,家家各烹新茶,并配以各色细果,馈送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青果即橄榄或金桔,表示新春吉祥如意的意思。

茶礼还是我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的。明·许次纾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以茶为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所以,民间男女订婚以茶为礼,女方接受男方聘礼,叫下茶或茶定,有的叫受茶,并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谚语。同时,还把整个婚姻的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三茶,就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定婚时,男家除送如意压帖外,要回送几缸绍兴酒。婚礼时,还要行三道茶仪式。三道茶者,第一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吃的方式,接杯之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然后向嘴唇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亦如此。第三道,作揖后才可饮。这是最尊敬的礼仪。这些繁俗,现在当然没有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成习。

茶叶基本成份及功效

一、茶叶基本成份

1、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
2、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3、矿物质: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

二、茶叶基本成份之功能

1、儿茶素类:
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2、咖啡因:
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3、矿物质:
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4、维生素:
①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可转换为维生素,但要和茶未一起饮咽才可补充。
②B群维生素及维生素C:为水溶性,可由饮茶中获取。

5、其他机能成份:
①黄酮醇类具增强微血管壁消除口臭功效。
②皂素抗癌、抗炎症功效。
③胺基酪酸于制茶过程中强迫茶叶进行无氧呼吸而产生,称佳叶龙茶可以防高血压。

茶叶的选购

茶叶的品质好坏,在没有科学仪器和方法鉴定的时候,可以通过色、香、形四个方面的来评价。而用这四个方面来评定茶叶质量的优劣,通常采用看、闻、摸、品进行鉴别。即看外形、色泽,闻香气,摸身骨,开汤品评。

①色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色泽特点。绿茶中的炒青应呈黄绿色,烘青应呈深绿色蒸青应呈翠绿色,龙井则应在鲜绿色中略带米黄色;如果绿茶色泽灰暗、深褐,质量必定不佳。绿茶的汽色应呈浅绿或黄绿,清澈明亮;若为暗黄或混浊不清,也定不是好茶。红茶应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有些上品工夫红茶,其茶汤可在茶杯四周形成一圈黄色的油环,俗称“金圈”;若汤色时间暗淡,混浊不清,必是下等红茶。乌龙茶则以色泽青褐光润为好。

②香气----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具清香,上品绿茶还有兰花香、板栗香等,红茶具清香及甜香或花香;乌龙茶具熟桃香等。若香气低沉,定为劣质茶;有陈气的为陈茶;有霉气等异味的为变质茶。就是苦丁茶,嗅起来也具有自然的香气。花茶则更以浓香吸引茶客。

③口味----或者叫茶叶的滋味,茶叶的本身滋味由苦、涩、甜、鲜、酸等多种成分构成。其成分比例得当,滋味就鲜醇可口,同时,不同的茶类,滋味也不一样,上等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粗老劣茶则淡而无味,甚至涩口、麻舌。上等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低级红茶则平淡无味。苦丁茶入口是很苦的,但饮后口有回甜。

④外形----从茶叶的外形可以判断茶叶的品质,因为茶叶的好坏与茶采摘的鲜叶直接相关,也与制茶相关,这都反应在茶叶的外形上。如好的龙井茶,外形光、扁平、直,形似碗钉;好的珠茶,颗粒圆紧、均匀;好的工夫红茶条索紧齐,红碎茶颗粒齐整、划一;好的毛峰茶芽毫多、芽锋露等等。如果条索松散,颗粒松泡,叶表粗糙,身骨轻飘,就算不上是好茶了。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4487-93 The terms of tea sensory test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套评茶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2 各类茶通用术语

2.1 干茶形状术语
2.1.1 显毫 tippy 茸毛含量特别多。 同义词 茸毛显露
2.1.2 锋苗 tip 芽叶细嫩,紧卷而有尖锋。
2.1.3 身骨 body 茶身轻重。
2.1.4 重实 heavy body 身骨重,茶在手中有沉重感。
2.1.5 轻飘 light 身骨轻,茶在手中份量很轻。
2.1.6 匀整 evenly 上中下三段茶的粗细、长短、大小较一致,比例适当,无脱档现象。 同义词 匀齐;匀衬
2.1.7 脱档 unsymmetry 上下段茶多,中段茶少,三段茶比例不当。
2.1.8 匀净 neat 匀整,不含梗朴及其他夹杂物。
2.1.9 挺直 straight 光滑匀齐,不曲不弯。 同义词 平直
2.1.10 弯曲 bend 不直,呈钩状或弓状。 同义词 钩曲;(耳环)
2.1.11 平伏 flat and even 茶叶在盘中相互紧贴,无松起架空现象。
2.1.12 紧结 tightly 卷紧而结实。
2.1.13 紧直 tight and straight 卷紧而圆直。
2.1.14 紧实 tight and heavy 松紧适中,身骨较重实。
2.1.15 肥壮 fat and bold 芽叶肥嫩身骨重。 同义词 雄壮
2.1.16 壮实 sturdy 尚肥嫩,身骨较重实。
2.1.17 粗实 coarse and bold 嫩度较差,形粗大而尚重实。
2.1.18 粗松 coarse and loose 嫩度差,形状粗大而松散。
2.1.19 松条 loose 卷紧度较差。 同义词 松泡
2.1.20 松扁 loose and flat 不紧而呈平扁状。
2.1.21 扁块 flat and round 结成扁圆形或不规则圆形带扁的块。
2.1.22 圆浑 roundy 条索圆而紧结。
2.1.23 圆直 roundy and straight 条索圆浑而挺直。 同义词 浑直
2.1.24 扁条 flaty 条形扁,欠圆浑。
2.1.25 短钝 short and blunt 茶条折断,无锋苗。 同义词,短秃
2.1.26 短碎 short and broken 面张条短,下段茶多,欠匀整。
2.1.27 松碎 loose and broken 条松而短碎。
2.1.28 下脚重 heavy lower parts 下段中最小的筛号茶过多。
2.1.29 爆点 blister 干茶上的突起泡点。
2.1.30 破口 chop 折、切断口痕迹显露。
2.2 干茶色泽术语
2.2.1 油润 bloom 干茶色泽鲜活,光泽好。
2.2.2 枯暗 dry ll 色泽枯燥,无光泽。
2.2.3 调匀 even colour 叶色均匀一致。
2.2.4 花杂 mixed 叶色不一,形状不一。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 汤色术语
2.3.1 清澈 clear 清净、透明、光亮、无沉淀物。
2.3.2 鲜艳 fresh brilliant 鲜明艳丽,清澈明亮。
2.3.3 鲜明 fresh bright 新鲜明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4 深 deep 茶汤颜色深。
2.3.5 浅 light colour 茶汤色浅似水。
2.3.6 明亮 bright 茶汤清净透明。
2.3.7 暗 ll 不透亮。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2.3.8 混浊 suspension 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
2.3.9 沉淀物 precipitate 茶汤中沉于碗底的物质。
2.4 香气术语
2.4.1 高香 high aroma 茶香高而持久。
2.4.2 纯正 pure and normal 茶香不高不低,纯净正常。
2.4.3 平正 normal 较低,但无异杂气。
2.4.4 低 low 低微,但无粗气。
2.4.5 钝浊 stunt 滞钝不爽。
2.4.6 闷气 sulks odour 沉闷不爽。
2.4.7 粗气 harsh odour 粗老叶的气息。
2.4.8 青臭气 green odour 带有青草或青叶气息。
2.4.9 高火 high-fired 微带烤黄的锅巴或焦糖香气。
2.4.10 老火 over-fired 火气程度重于高火。
2.4.11 陈气 stale odour 茶叶陈化的气息。
2.4.12 劣异气 gone-off and tainted odour 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气息。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气。
2.5 滋味术语
2.5.1 回甘 sweet after taste 回味较佳,略有甜感。
2.5.2 浓厚 heavy and thick 茶汤味厚,刺激性强。
2.5.3 醇厚 mellow and thick 爽适甘厚,有刺激性。
2.5.4 浓醇 heavy and mellow 浓爽适口。回味甘醇。刺激性比浓厚弱而比醇厚强。
2.5.5 醇正 mellow and normal 清爽正常,略带甜。
2.5.6 醇和 mellow 醇而平和,带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强。
2.5.7 平和 neutral 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2.5.8 淡薄 plain and thin 入口稍有茶味,以后就淡而无味。 同义词 和淡;清淡;平淡
2.5.9 涩 astringency 茶汤入口后,有麻嘴厚舌的感觉。
2.5.10 粗 harsh 粗糙滞钝。
2.5.11 青涩 green and astringency 涩而带有生青味。
2.5.12 苦 bitter 入口即有苦味,后味更苦。
2.5.13 熟味 ripe taste 茶汤入口不爽,带有蒸熟或闷熟味。
2.5.14 高火味 high-fire taste 高火气的茶叶,在尝味时也有火气味。
2.5.15 老火味 over-fired taste 近似带焦的味感。
2.5.16 陈味 stale taste 陈变的滋味。
2.5.17 劣异味 gone-off and tainted taste 烟、焦、酸、馊、霉等茶叶劣变或污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味感。使用时应指明属何种劣异味。
2.6 叶底术语
2.6.1 细嫩 fine and tender 芽头多。叶子细小嫩软。
2.6.2 柔嫩 soft and tender 嫩而柔软。
2.6.3 柔软 soft 手按如绵,按后伏贴盘底。
2.6.4 匀 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均匀一致。
2.6.5 杂 uneven 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或色泽等不一致。
2.6.6 嫩匀 tender and even 芽叶匀齐一致,嫩而柔软。
2.6.7 肥厚 fat and thick 芽头肥壮,叶肉肥厚,叶脉不露。
2.6.8 开展 open 叶张展开,叶质柔软。 同义词 舒展
2.6.9 摊张 open leaf 老叶摊开。
2.6.10 粗老 coarse 叶质粗梗,叶脉显露。
2.6.11 皱缩 shrink 叶质老,叶面卷缩起皱纹。
2.6.12 瘦薄 thin 芽头瘦小,叶张单薄少肉。
2.6.13 薄硬 thin and hard 叶质老瘦薄较硬。
2.6.14 破碎 broken 断碎、破碎叶片多。
2.6.15 鲜亮 fresh bright 鲜艳明亮。
2.6.16 暗杂 ll and mixed 叶色暗沉、老嫩不一。
2.6.17 硬杂 hard and mixed 叶质粗老、坚硬、多梗、色泽驳杂。
2.6.18 焦斑 scorch batch 叶张边缘、叶面或叶背有局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3 绿茶术语

3.1 干茶形状术语
3.1.1 细紧 wiry 条索细长紧卷而完整,锋苗好。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和黄茶干茶形状。
3.1.2 紧秀 tight and slender 紧细秀长,显锋苗。此术语也适用于高档条红茶干茶形状。 同义词 苗秀
3.1.3 蝌蚪形 tadpole shape 圆茶带尾,条茶一头粗。
3.1.4 圆头 roundy piece 条形茶中结成圆块的茶。
3.1.5 盘花 spiral 含芽尖,加工精细,炒制成盘花圆形或椭圆形的颗粒。
3.1.6 卷曲 curly 呈螺旋状或环状卷曲。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干茶形状。
3.1.7 细圆 fine round 颗粒细小圆紧,嫩度好,身骨重实。
3.1.8 圆紧 round and tight 颗粒圆而紧结。
3.1.9 圆结 round and tightly 颗粒圆而结实。
3.1.10 圆整 round and normal 颗粒圆而整齐。
3.1.11 圆实 round and heavy 颗粒稍大,身骨较重实。
3.1.12 粗圆 coarse and round 颗粒稍粗大尚成圆。
3.1.13 粗扁 coarse and flat 颗粒粗松带扁。
3.1.14 团块 round drop 颗粒大如蚕豆或荔枝核,多数为嫩芽叶粘结而成。
3.1.15 扁瘪 flat and thin 叶质瘦薄无肉,扁而干瘪。
3.1.16 黄头 yellow head 叶质较老,颗粒圆结,色泽露黄。
3.1.17 扁削 sharp and flat 扁茶边缘如刀削过,不起丝毫皱折。
3.1.18 尖削 sharp 扁削而尖锋显露。
3.1.19 扁平 flat 扁直坦平。
3.1.20 光滑 smooth 表面油润发亮。
3.1.21 光扁 smooth and flat 扁平光滑。
3.1.22 光洁 smooth and clean 表面尚油润发亮。
3.1.23 挺秀 tender and straight 挺直、显锋苗、造形秀美。
3.1.24 紧条 tightly 扁条过紧。
3.1.25 狭长条 narrow 扁条过窄、过长。
3.1.26 宽条 broad 扁条不紧过宽。
3.1.27 折叠 unflat 叶张不平呈皱叠状。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形状。
3.1.28 宽皱 broad and shrink 扁条折皱而宽松。
3.1.29 浑条 roundy leaf 扁条不扁呈浑圆状。
3.1.30 细直 fine and straight 细紧圆直、两端略尖,形似松针。
3.2 干茶色泽术语
3.2.1 绿翠 green jade 碧绿青翠、鲜艳。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
3.2.2 嫩绿 tender green 浅绿嫩黄。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和叶底。
3.2.3 深绿 deep green 绿得较深,有光泽。
3.2.4 墨绿 black green 深绿泛乌有光泽。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 同义词 乌绿
3.2.5 绿润 green bloom 色绿而鲜活。富有光泽。
3.2.6 起霜 silvery 表面带银白色有光泽。
3.2.7 银绿 silvery green 色深绿表面银白起霜。
3.2.8 灰绿 greyish green 绿中带灰,光泽不及银绿。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
3.2.9 青绿 blueish green 绿中带青。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叶底色泽和乌龙茶干茶色泽
3.2.10 黄绿 yellowish green 以绿为主,绿中带黄。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汤色和叶底;黄茶干茶和叶底的正常
色泽及白茶不正常的干茶色泽。
3.2.11 绿黄 greenish yellow 以黄为主,黄中泛绿。此术语也适用于汤色和叶底。
3.2.12 露黄 little yellow 面张含有少量黄朴、片及黄条。
3.2.13 灰黄 greyish yellow 色黄带灰。
3.2.14 枯黄 dry yellow 色黄而枯燥。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干茶色泽。
3.2.15 灰暗 greyish ll 色深暗带死灰色。
3.2.16 灰褐 greyish auburn 色褐带灰无光泽。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干茶色泽。
3.3 汤色术语
3.3.1 绿艳 brilliant green 绿中微黄,鲜艳透明。
3.3.2 浅黄 light yellow 黄色较浅。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白茶汤色。
3.3.3 深黄 deep yellow 黄色较深。此术语也适用于白茶和黄茶汤色。
3.3.4 红汤 red liquor 汤色发红,绿茶已变质。
3.3.5 黄暗 yellow ll 色黄而暗。此术语也适用于叶底色泽。
3.3.6 青暗 blue ll 色青而暗。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压制茶和红茶叶底色泽。
3.4 香气术语
3.4.1 一般绿茶香气术语
3.4.1.1 馥郁 fragrance 芬芳持久,沁人心肺。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香气。
3.4.1.2 鲜嫩 fresh and tender 具有新鲜悦鼻的嫩茶香气。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香气。
3.4.1.3 鲜爽 fresh and brisk 新鲜爽快。此术语也适用于绿茶滋味、红茶香味和乌龙茶滋味。
3.4.1.4 清高 clean and high 清香高而持久。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乌龙茶香气。
3.4.1.5 清香 clean aroma 清鲜爽快。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香气。
3.4.1.6 花香 flowery flavour 茶香鲜悦,具有令人愉快的似鲜花香气。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香气。
3.4.1.7 板栗香 chestunt flavour 似熟栗子香。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香气。
3.4.1.8 甜香 sweet aroma 香高有甜感。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乌龙茶和条红茶香气。
3.4.2 烘青花茶香气术语
3.4.2.1 鲜灵 fresh lovely 花香新鲜充足,一嗅即感。
3.4.2.2 浓 heavy 花香浓郁,强烈持久。
3.4.2.3 纯 pure 花香、茶香比例调匀,无其他异杂气。
3.4.2.4 幽香 gentle flowery flavour 花香文静、幽雅柔和持久。
3.4.2.5 香薄 thin aroma 花香短促,薄弱 同义词 香弱
3.4.2.6 香浮 weak aroma 花香浮于表面,一嗅即逝。
3.4.2.7 透兰 magnoma 茉莉花香中透露玉兰花香。
3.4.2.8 透素 tea aroma 花香薄弱,茶香突出。
3.5 滋味术语
3.5.1 爽口 brisk 有刺激性,回味好,不苦不涩。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和红茶滋味。
3.5.2 鲜浓 fresh and heavy 鲜洁爽口,富收敛性。此术语也适用于红茶滋味。
3.5.3 熟闷味 stewed taste 软熟沉闷不爽。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和红茶滋味。
3.6 叶底术语
3.6.1 青张 blue leaf 夹杂青色叶片。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叶底色泽。
3.6.2 靛青 blue 蓝绿色

4 黄茶术语

4.1 干茶形状术语
4.1.1 扁直 flat and straight 扁平挺直。
4.1.2 肥直 fat and straight 芽头肥壮挺直,满坡白毫。形状如针。此术语也适用于黄绿茶和白茶干茶形状。
4.1.3 梗叶连枝 whole flush 叶大梗长而相连。
4.1.4 鱼子泡 scorched points 干茶有如鱼子大的突起泡点。
4.2 干茶色泽术语
4.2.1 金黄光亮 golden bright 芽头肥壮,芽色金黄,油润光亮。
4.2.2 嫩黄光亮 tender yellow bright 色浅黄,光泽好。
4.2.3 褐黄 auburnish yellow 黄中带褐,光泽稍差。
4.2.4 青褐 blueish auburn 褐中带青。此术语也适用于压制茶干茶、叶底色泽和乌龙茶干茶色泽。
4.2.5 黄褐 yellowish auburn 褐中带黄。此术语也适用于乌龙茶干茶色泽和压制茶干茶、叶底色泽。
4.2.6 黄青 yellowish blue 青中带黄。
4.3 汤色术语
4.3.1 黄亮 yellow bright 黄而明亮。有深浅之分。此术语也适用于黄茶叶底色泽和白茶汤色。
4.3.2 橙黄 orang

❸ 黄头银身什么蛇(头是黄色有三条银路由头到尾)

草腹链蛇
草腹链蛇(学名:Amphiesma stolata)为蛇亚目游蛇科腹链蛇属下的一种无毒蛇,俗名黄头蛇、花浪蛇、土地公蛇、草尾仔蛇。草腹链蛇是无毒的小型蛇类,体长最大约90公分,体色为灰褐色和黄褐色花纹交错,身体前半部有明显的黑色横纹,横纹两端各有一白色斑点。全身由链状花纹交织,体背侧有两条黄色的线纵贯到尾端。幼体头和颈部是红色,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成黄色,最后和身体其他部分一样变成灰色。日行性,性情温和,体冷。特别喜食蛙类、树蛙,偶尔也吃昆虫。卵生。主要生活于水域附近,栖息于平原、高原、盆地、低海拔山区以及河边、溪流、山坡、路边、水田边、农垦地、草生地。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215至1880米。半水栖日行性为主,好出现在及干净的沟渠,近年来由于农药的使用,数量大幅减少。体型不大最大约90公分,全身由链状花纹交织,体色斑驳。

❹ 我的黄头乌龟身上下巴都有掉皮怎么回事

我的黄头乌龟身上下巴都有掉皮怎么回事?这是正常的成长的过程。

❺ 山楂为什么有青头黄头

山楂,可食用植物,仁果类水果,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 落叶灌木。枝密生,有细刺,幼枝有柔毛。小枝紫褐色,老枝灰褐色。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
山楂树一般生于山谷或山地灌木丛中,适应能力强。它的树冠整齐,枝叶繁茂,果实鲜美可爱,容易栽培,是人们田旁、宅园、道路绿化的良好观赏树种。
山楂花是白色的,后期变粉红色,果实球形,熟后深红色,表面具有淡色小斑点。果实较小,像算盘珠,直径0.8cm~1.4cm。表面棕色至棕红色,并有细密皱纹,顶端凹陷,基部有果梗连接树枝。
山楂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山楂酸、柠檬酸、苹果酸、糖类、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物质、山楂果中含有的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的食物消化,促进胃液分泌和加胃内酶素的功能。山楂果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扩张血管、强心、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活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软化血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经常吃山楂果还具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压及胆固醇的功能。最新研究发现山楂果中含有一种牡荆素的化合物,山楂果提取物对癌细胞体内生长、增殖和浸润转移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种物质有抗癌的作用。在山楂果中提取的汁液能阻断亚硝胺的合成,抑制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如果人体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食用山楂果和大米一起煮来吃,这样还可以助消化,又可以起到辅助抗癌的作用。
山楂果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山楂果能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山楂果含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胡萝卜素、淀粉、苹果酸、构橼酸、钙和铁等物质,具有降血脂、血压的作用。
山楂果既是好吃的水果,又是促进人们健康的良药。

❻ 用于采光瓦的不饱和树脂怎样才能解决它的黄头耐候性

发黄这是树脂本身的一个特性,如果选择优质产品,其发黄的颜色会好很多!同样,耐候性也会好很多!

❼ 请问这个是什么蛇 黄头绿身棕色尾巴。。。头是椭圆的 前面遛狗发现

灰腹树栖锦蛇,无毒,游蛇科原锦蛇属的大型无毒树蛇,稀有,放了吧。我国没有红尾树栖锦蛇或叫红尾鼠蛇。网络可查望采纳。

❽ 请问黄头侧颈龟是水龟还是两栖的

黄头侧颈龟是水龟,可以深水鱼缸里养。

黄头侧颈龟畏寒。水温18℃左右食量减少,黄头侧颈龟属于热带龟,不能冬眠。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易病,适宜水温为25~32℃。家中饲养最好保持30℃左右水温且不能让它冬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水草、果实等,也吃一些死鱼。

人工饲养条件下,肉类、小鱼、虾及混合饲料均食,少量食绿色菜叶,如空心菜叶、生菜叶等。幼体黄头南美侧颈龟性情温和,成体龟受惊吓时,有伸头袭击抵抗的举动。黄头侧颈是一种非常温顺的水龟,很少见它们之间争斗和撕咬,身体适应能力强,饲养相对容易,如果把水温和光照把握好,都可以养的很好,随着个体的不断长大,别忘了给它们更充足的活动空间。

(8)黄头树盆景扩展阅读:

黄头侧颈龟的分布: 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圭亚那、巴西、玻利维亚。

黄头侧颈龟在非洲种属都相对较多,不仅分布于非洲大陆,也见于马达加斯加岛,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普通侧颈龟(Pelomesa subrufa),不仅几乎遍布非洲侧颈龟的整个分布范围,还跨过红海到达了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成为亚洲现存的唯一侧颈龟亚目的成员,也是侧颈龟亚目现存分布最北的成员。

南美洲的侧颈龟虽然种类不多,但是数量比较多,常常布满南美洲河流的岸边。南美侧颈龟中包括一些体型巨大的成员,其中有些南美侧颈龟如(Podocnemis expansa)背甲长达一米。如其它大多数大型淡水龟不同,这些大型南美侧颈龟食植物性食物而非动物性食物。

黄头侧颈龟是以植食为主的物种。在人工饲养下,它们会进食许多水生植物,水果,以及多种深绿色的菜蔬(请勿喂菠菜和卷心莴苣)。长叶莴苣,菊苣,羽衣甘蓝,西葫芦,苹果,葡萄之类的,它们都颇乐于接受。鳟鱼和鲇鱼饲料也可适当投喂。高动物蛋白的饵料将会损害这种龟的长期健康,这就像已经证明过剩的动物蛋白也会损害其他食草类爬行动物的健康一样。

❾ 买黄头侧颈龟是违法的吗

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9)黄头树盆景扩展阅读

成年个体重约1千克,属中型龟类。成体椭圆形。头中等大,黑褐色,头顶部和侧面有淡黄色或橘红色的斑纹,吻钝,喙呈流线型。眼大,颈粗,伸头时, 头颈部从侧面伸岀;

缩头时,向一侧弯曲头颈来使头部折回到甲内。背甲长达68厘米,幼龟背甲淡橄榄色,成龟的背甲颜色较深,背甲呈椭圆形,顶部隆起,中央有一条嵴棱,背甲前后边缘不呈锯齿状。腹甲淡黄色,腹甲前端呈半圆形,后缘缺刻,腹甲前部较后半部大,间喉盾较长,并且将喉盾分隔开,但不隔开肱盾。

四肢灰褐色,后肢边缘有3枚大鳞片,上有硬质鳞片,趾间具蹼,前肢5爪、后肢4爪。尾短,灰褐色。雄龟尾部较长、泄殖孔距腹甲后缘较远;雌龟尾短、泄殖腔孔距腹甲后缘较近。

热点内容
另一朵玫瑰那样独特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7:07:16 浏览:408
取名为海棠 发布:2025-07-05 15:17:53 浏览:642
白兰花雕刻 发布:2025-07-05 14:39:49 浏览:125
在心中盛开一朵 发布:2025-07-05 14:34:06 浏览:418
六指兰花 发布:2025-07-05 14:15:48 浏览:805
插花福州 发布:2025-07-05 14:14:32 浏览:726
矮乔木盆景 发布:2025-07-05 14:08:35 浏览:706
牡丹花艺作品 发布:2025-07-05 14:07:11 浏览:14
花艺WFC 发布:2025-07-05 14:07:05 浏览:143
干玫瑰花面膜 发布:2025-07-05 13:47:48 浏览: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