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荷花
Ⅰ 2020-07-13
第二十二章 美丽传说
来到了江边,我这才相信在哈尔滨这样一个有着时尚活力和历史韵味的城市里,老道外一直是传统民俗文化不可多得的汇聚之地。走过了五道街和钱塘街口的马戏大棚,忽然,一群人围着的中间传出“啪”的一声“惊堂木”的声音:“各位客官,话说‘那秃尾巴老李’……”
“这旮沓原来也有说评书的……”后来我听说著名评书演员袁阔成和孙阔英都曾经在哈尔滨老道外的北市场说过评书。而评书艺人说的“秃尾巴老李”故事,对于我来说也很熟悉。
传说在我的家乡山东滕州市东郭镇的小坞沟村,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三月间,一个农妇偶然见树上有个李子,觉得奇怪,就采摘下来吃了,李子很香甜。回家后这位妇人便怀了孕,产下一条小黑龙。小黑龙一坠地便飞腾而去,每到清晨,小黑龙回到母亲身边吃奶。妇人的丈夫姓李,对此十分恼火,一天趁小黑龙来吃奶时,挥菜刀就砍,小黑龙被砍掉尾巴,负痛逃到黑龙江附近。 小黑龙虽为龙,却是山东滕县普通村民所生。因其出身姓李,而尾巴又被其父砍断一截,因而得名“秃尾巴老李”。“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在哈尔滨已是家喻户晓,“秃尾巴老李”母亲的坟墓和龙王庙至今还保存完好。在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人们一直把“秃尾巴老李”作为山东人闯关东的保护神、治水英雄、黑龙江的龙神来传颂。
“秃尾巴老李”与山东老乡渊源深厚,在黑龙江上,船家开船前总先问船上有无山东人,有山东人就风平浪静稳稳当当,没有山东人就难说了。凡载有山东人的船只,到了江心,“秃尾巴老李”就送上一条大鲤鱼,当然谁也不吃这鱼,船家会双手捧起,向乘客喊:“‘秃尾巴老李’给老乡送礼了!……”
船家喊完后,会把这条鱼放回江里,这个风俗直到民国时还保持着。
我挤进正伸着脖子听得津津有味的人群,只见身穿中山装的评书艺人正在说着:“人人都知道,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咋来的?你听我慢慢说来。……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咱们黑龙江依山傍水,树木茂盛,人烟稀少,那时松树也开花。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直通大海。在这片汪洋大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叫莲花湖。不论冬夏,湖面上总是铺满荷花叶子,粉莲白莲马蹄莲,姹紫嫣红,一年四季常开不谢。荷叶底下,成群成群的鱼和蛤蜊自由游动,每个蛤蜊壳里,全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星光灿烂的夜晚,天上地下,瑞气千条,霞光万道。……”
评书艺人说到这里,拿出一把扇子,“唰”的一抖,接着说道:“可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不知何时闯进来一条白翅白鳞的恶龙。它的外号叫‘小白龙’。……小白龙来了之后,动不动就翻江倒海,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搅个底朝天。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闭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闪光发亮了。有时小白龙闹腾的波涛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牵连。……小白龙如此为非作歹,终于惹怒了东海老龙王,老龙王就派黑翅黑鳞的‘秃尾巴老李’去降服小白龙。嘿嘿……要问‘秃尾巴老李’如何降伏小白龙,且听我下回分解。……”
评书艺人的一个徒弟开始收钱了,他边收钱,口中边叨咕着:“白看不要紧,但是不能扭头走人,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留下来捧我师傅个人场,走的那就是看不起我师傅了。……”
经评书艺人的徒弟这么一说,多数观众不交钱自然就不好意思走人了。我把兜里的零钱都翻了出来,放到评书艺人徒弟手中的锣中,这才和“鸡从良”、“黄鼠狼”转身挤出了人群。
这段评书在我的家乡也广为流传:“秃尾巴老李”一路呼风唤雨,来势汹汹。半路上,还故意抖动拿来捆小白龙的锁链儿,这一抖顿时电闪雷鸣。小白龙知道来了敌人,于是吃饱喝足,躲在暗处。“秃尾巴老李”胆壮心粗,在莲花湖上,闹腾了半天就是不见小白龙的踪迹。等“秃尾巴老李”身困体乏,那小白龙猛的蹿上来,轻松地把“秃尾巴老李”打退到三江口。
第二年夏天,也算是老天爷帮助小白龙,地面上布满了洁白的松树花,白茫茫一片。有的松树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盖住了。小白龙从中受到了启发,于是它去把长白山、兴安岭和完达山上所有的松树花都借了来。龙卷风一扫,松树花洒满大江,水立刻变白了。
“秃尾巴老李”从三江口看到,各条江河的滚滚浪涛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都是松树花,浪峰是白的,波涛是白的,水面也是白的,哪里有狡猾的小白龙的影踪呀。
“秃尾巴老李”心中十分焦急。没想到小白龙趁机悄悄地从江底向东游,准备游回东海。来到三江口,小白龙自以为得计,却不慎被“秃尾巴老李”发现。于是,两条龙又是一场恶战,只见鳞飞甲舞,血染江河,几座高山峻岭都被踏平了,形成了如今的三江平原。
两龙酣战三天三夜,电闪雷鸣,一会儿在这个莲花池打,一会儿来到那个池子斗,转眼五个池子的水相连了,因此人们都把这里叫“五大连池”。当地百姓以闯关东的山东人居多,他们恨透了为非作歹的小白龙,见“秃尾巴老李”浮上来,就扔馒头,看小白龙上来,就扔石头。小白龙渐渐地招架不住了,且战且退,未能逃向东海,匆忙找到一条水路,向南逃去,一路惊不择路,一头扎在一对大水池里,甩了几下尾巴,开阔了水面,这就是现在方圆八百里的兴凯湖。那座莲花湖的水越来越少,成了半月形的五大连池。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也分开了,南、北各一座。被小白龙撒上松树花的江,被人们称为松花江。可松树呢,再也不开花了,人们只见松塔不见花,那松籽是哪里来的呢?俗语云柳絮扬花,没听说哪种草木不开花就结果成籽的,可是,松树确实不开花,如果松树开花,那怎能还会有今天的松花江呢。“秃尾巴老李”战胜小白龙后,应天命司守大江,此江改名黑龙江。从那以后,松树就不开花了。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的功劳和松树花的贡献,就把那条江叫作松花江了。
“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是传说,可是“坠龙”历史却有记载。一九四四年八月的一天,任佰金、任殿元和丛来顺、谢八等驾船出江打鱼。一同出江的还有四条船、十多个人。这天早晨,渔船行进到了牡丹江(为松花江某段的旧称)南岸(位于肇源县城偏西北十五公里处),突然发现陈家围子村后头围了许多人,五条船上的十多个人好奇心盛,全上了岸看热闹。
一挤进人群,十几个人被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个黑色的巨型动物卧在沙滩上。陈家围子的人用柳条子在它身上搭了个棚子,算起来得有二十多米长。它有十多米长,头颈比身子细,头像牛犊子脑袋那么大,略呈方形,上宽下窄,头上没有角,只是在前额上长了一个扁铲形状的角,像牛角,短且直,根部粗约十厘米。脸形和画上画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长须子,又粗又硬,还直抖动。嘴形特像鲇鱼嘴,又扁又宽,有三十多厘米长,闭着,看不到它的牙和舌头。它闭着双眼,眼角围了一团苍蝇,它的眼皮一动,苍蝇就“嗡”的一声飞开。它四个爪子深深地插进了沙滩里,看不准爪子有几个趾。它的小腿比小伙子的胳膊还粗,身子前半部分粗,由于是趴在地上,能看出接近大人腰那么高,估计直径得有一米多。后腿以后的部分是尾巴,比前身细,但很长,足有八九米。整个形象就像个巨型四脚蛇(东北土话叫马蛇子,即蜥蜴类动物)。它通身是鳞,脊背上的鳞是铁青色的,足有冰盘那么大,形状和鲤鱼鳞差不多。肚皮和爪子上的鳞是粉白色的,瞅着略小、比脊背上的鳞鲜嫩。脊背上的鳞干巴巴的,像晒干的鱼坯子。大群的苍蝇在它身上飞来飞去,它不时地抖动身上的鳞,发出干涩的“咔咔”声。它身上的腥味儿极大,相距几百米远就能闻到。它身下卧着的地方已经卧出了一条长沟,身边的嫩杂草都被它踩倒了,可惜的是看不出脚印是什么样子。
现场足有三百多人,有挑桶的,有端盆的,都拿着盛水的工具,纷纷往“水虫”的身上浇水。水一浇上去,这个庞然大物身上的鳞就随之一抖。谢八说道:“快看,它的脖子多像马脖子!啧啧!……这家伙好肥,要是宰了吃肉多好。……”
丛来顺说道:“如果这条‘龙’没有尾巴的话,那它指定就是黑龙江里头的‘秃尾巴老李’。……”
谢八点头说道:“这一定是黑龙江里的黑龙‘秃尾巴老李’,你没瞅它通身都是黢黑的嘛。……”
当天下午下起了大雨,到夜晚变成了暴雨,整整下了一夜,时缓时急。第二天一早,五条渔船赶到那儿一看,心凉了。“秃尾巴老李”曾经趴卧的地方只剩一条深沟,沙子里还留有浓烈的腥味儿。据陈家围子村的人讲,“秃尾巴老李”是半夜走的。可“秃尾巴老李”怎么走的,到哪儿去了,谁也不知道。但人们清楚地看到,距它趴卧的沙沟东北处还有一条深沟,明显看出是它站立起来时弄成的,这说明它极可能是朝东北方向走的,怎么走的,却是个谜。
“嗨……那边唱‘二人转’呐。走,咱们瞧瞧去!……”“鸡从良”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拉着我和“屎真香”走过去。哈尔滨人常说:“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有人说,“二人转”就是一盘“农家菜”,好就好在它的土生土长、原汁原味。谁也没有想到,二十年以后,赵本山改良了“二人转”中的“粗口”,让人们眼中原本“土得掉渣”的二人转又火了起来。
那时,“二人转”演员没什么地位,只能灰头土脸地蜷缩在城市的角落里,在肮脏简陋的小戏园子,穿着脏兮兮的演出服,上演着所谓“无荤不成段”的“二人转”。道外北五道街的江边露天小剧场里,两个人一副架,拉二胡、吹唢呐,几个人往那一聚,就是一个舞台。在男女老少的“包围”下,两个人放亮了嗓门儿就唱起来。每天,许多闲来无事的老人手提着小板凳都会准时赶到,露天“二人转”已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演“二人转”的观众比听评书的还多。我和“鸡从良”、“黄鼠狼”三个人好容易挤进人群,只见一个女孩儿身着红绿彩装,手摇彩扇,正在十分卖力气的边跳边唱着二人转小帽《糊弄妈妈五更》。
这个跳“二人转”的女孩儿面容娇好,身材一流,要长相有长相,要身材有身材,看起来年龄不会超过二十四五岁,无论唱腔还是舞蹈都十分夸张:“一更一点一更那鼓儿响,情郎哥哥来到了锈楼旁。……二更二点二更那鼓儿响,情郎哥哥进了奴的房。……三更三点三更那鼓儿响,情郎哥哥上了奴的床,瞎妈又来问啊,丫头喂,什么东西响。我说妈妈,小奴家睡觉掉了鞋一双,睡觉吧妈妈呀。四更四点四更那鼓儿响,情郎哥哥睡在奴的床,瞎妈又来问啊,丫头喂,什么东西响呀,我说妈妈呀,咱家的八了狗子在舔米汤啊,睡觉吧妈妈呀。五更五点五更那鼓儿响,情郎哥哥出了奴的房,瞎妈又来问啊,丫头喂,什么东西响。我说老妈妈呀,隔壁老大娘她在碓酱缸,‘咣当’……‘咣当’……哎……嗨……呀……”
“小妞儿你跟我走,这是三十块钱,回去单独给我大哥唱一晚上的‘十八摸’。……”忽然,人群中一个蛮横的声音说道。“十八摸”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人转小调,在当时,那是黄的不能再黄的黄色歌曲了。顾名思义,既称为“十八摸”,就是描写摸遍了女人身上的十八个地方。
我惊讶的转脸看去,只见一个脸上横七竖八布满伤疤的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手里晃动着三张“大团结”。身后站着七八个年纪和他相仿,流里流气的青年。这帮家伙的腰上都是鼓鼓囊囊的,显然是揣着家伙。我心中莫名其妙,看了看跳“二人转”的女孩儿,只见她笔挺的鼻子里发出了一声不屑的“哼”声,压根儿没有理会这个无耻的家伙。
“咋的,你‘妈了个巴子’的嫌少咋的?……”“刀疤脸”脱掉自己的棉袄,露出强壮的肌肉上大大小小的伤疤和纹身。
“‘小马子’,别不长眼睛呀,太平的‘二膘子’是我们大哥。你有两个选择,一是陪我们大哥‘二膘子’,二是陪我们几个兄弟。……”“刀疤脸”身后一个长得很黑,嘴唇很厚的青年不怀好意的笑道。
眼见几个青年如此肆无忌惮,我心中不由得勃然大怒,拳头下意识的握紧了,手指关节“咔”、“咔”的作响。忽然,我身后的“屎真香”低声对“鸡从良”说道:“这也太他妈的狂了。‘二膘子’是个啥东西?跑道外狂来了。……四姐,这趟‘浑水’咱们趟不趟?……”
“鸡从良”有些为难的说道:“老七,你没见他们八个人嘛,咱们加上他才四个……”
我眼睛盯着跳“二人转”的女孩儿,只见她的眼睛直了,那是被吓的,显然“刀疤脸”不是开玩笑。女孩儿颤抖着柔弱的声音说道:“对不起,我不……不是你想的那种人。……”
看热闹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刀疤脸”身后一个门牙特别硕大的家伙用冰冷的声音喝道:“你个‘小瘪犊子’是不是想让我们把你就地‘轮大米’咋的?……所有‘卖呆儿’不相干的人,都他妈的给我‘滚犊子’!……”
人群“呼啦”一下子纷纷散去。稍微有点脑子的都知道,有人要‘砸场子’了。这时,与女孩儿一起出来演出的几个男演员和乐队乐师围了上来。常年的训练,让这几个人看起来都很精壮,其中一个拉板胡的男乐师看到“刀疤脸”的无赖样儿,眼睛里几乎要冒出火来,冷冰冰的申饬道:“清平世界朗朗乾坤,你也不打听打听我们是谁?滚!……再捣乱打折你的……”
“刀疤脸”笑了,笑的很放肆,显然对方还不知道自己是在和谁说话。拉板胡的乐师话没说完,“厚嘴唇”突然紧跑了几步,飞身而起,一个利落的飞脚,直接将那个拉板胡的乐师踹飞了出去。同时,“厚嘴唇”手中一把三尺长的刀架在了另一个离他最近的男演员的脖子上。
那个“厚嘴唇”的动作太快了,简直快的连别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动手了,而且一举打到了对方一个,制住一个。毕竟和职业流氓比起来,这群走穴的演员怎么会是对手呢。
女孩儿似乎并没有被“厚嘴唇”吓倒,她面色如霜,冷冰冰的说道:“对不起!……我虽然就是一个唱‘二人转’的,算不上啥好人,但也有自己的尊严。……”
“你个‘小马子’给脸不要脸是不是?……”随着“刀疤脸”的阴森森,冷冰冰的话音,“厚嘴唇”手上的刀微一用力,鲜血立刻从青年男演员的脖子上开始渗出来。
“我给你一个面子,带你出去得多少钱?……就是和你睡一觉得多少钱?……”“刀疤脸”的这句话没有一点掩饰,十分直接,就算这个跳“二人转”的女孩儿是历练多年的“老油子”了,也禁不住一楞,被“刀疤脸”问的脸上一红。
看到跳“二人转”的女孩儿没说话,“刀疤脸”厉声喝道:“你个‘小瘪犊子’不见棺不掉泪是不?……”
说到这里,“刀疤脸”一摆头,吼道:“把这个‘小瘪犊子’扒了!……”
在女孩儿惊恐万状的哭嚎声中,“刀疤脸”几个手下一拥而上,七手八脚的撕扯着女孩儿的衣服。眼见跳“二人转”的女孩儿受辱,我的眼睛里“腾”的燃烧起熊熊的火焰来。我怒不可遏,正想出手阻止,“屎真香”却先忍不住了,她厉声娇喝道:“你们几个‘犊子’在这旮沓‘舞舞喳喳’的动‘武把超儿’呀!……都你‘妈了个巴子’的给我住手!……”
八个流氓闻声愣了愣,“刀疤脸”一把搂住那个跳“二人转”的女孩儿,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转过身来。“刀疤脸”的胳膊一动,我猜一定有一把明晃晃的刀子隐藏在女孩儿的身后。待“刀疤脸”看清了“屎真香”,不由得怒极反笑,调侃道:“嘿嘿……我还当是啥样儿的英雄救美呢,原来也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小马子’呀。……”
“没听说过‘七仙女’嘛,‘傻了吧唧’的!……不想扔在道外的话就‘麻溜儿利索儿’的‘滚犊子’!……”“鸡从良”和“黄鼠狼”抱着膀子站在“屎真香”左右,大有同进共退的气概。
“你们是‘七仙女帮’的?‘七仙女’是真的要和我们哥儿几个过不去了?……”“刀疤脸”眼睛里怒光一闪,面色沉了下来。他缓缓的问道,将女孩儿推开,露出了手里的砍刀。
“姑奶奶再给你们个机会,‘麻溜利索儿’的‘滚犊子’!……这旮沓不是你们混的地方,更不能允许你们在这旮沓撒野!……”“屎真香”就像没看见“刀疤脸”手中的刀一样,眼光一寒,冷冷说道。
“哇尻!……‘七仙女’算个狗蛋呀,还真把你们自己个儿当成会打鸣的公鸡了,不就是仗着你们老大她哥‘四锛喽’嘛。嘿嘿……‘四锛喽’的账还没算呢,今儿个巧了,咱们老账新账‘一块堆儿’算!……”一个满脸横肉,长着一双老鼠眼的流氓“唰”的一声拔出一把菜刀。
“屎真香”冷笑了一声:“嘿嘿……我知道你们今天人多,来的人都是把狠手。你‘妈了个巴子’的!……姑奶奶给你们个表现的机会,让我们道外的人瞅瞅你们太平‘二膘子’的人到底有多‘尿性’。……”
说到这里,“屎真香”十分傲慢的用拇指点了点我,说道:“这是我们老大‘白娘圣母’新收的徒弟‘护法金刚’,你们哪个是站着撒尿的就和他单挑!输了我们‘七仙女’认打认罚!……”
我心中暗笑“屎真香”狡猾,她不敢和对方群殴,这才想出了这么个“激将法”。不过,在黑道中,这种“激将法”每个自命不凡的流氓都难以忍受。果然,“刀疤脸”脖子一梗,淫笑道:“也好,今儿个我就让你输的心服口服。我和他过两招,要是赢了,不但这个唱‘二人转’的跟我走,你们三个‘小马子’也得乖乖的跟我走!……”
见“屎真香”面无表情的点点头,“刀疤脸”反而心中没底了。他在黑道浸淫了多年,见“屎真香”这么有把握,而且我长得虎背狼腰的,也就十分谨慎。他双手抱拳对我说道:“请恕兄弟眼拙,朋友能报个‘万儿’吗?兄弟‘二膘子’大哥手下‘巴猴子’……”
“嘿嘿……社会上的朋友都称俺‘北侠’。……”我懒得和“刀疤脸”废话,而且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叫什么“护法金刚”,猛然想起在中央大街“老独一处饺子馆”,和“海哥”并肩退敌时所报的“北侠”名号,所以顺嘴说了出来。可是我“北侠”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响亮,“巴猴子”一愣,似乎想不起来“北侠”是谁。
看来“巴猴子”毕竟是在社会上混过几年的人,虽然不知“北侠”是谁,但这个“万儿”太响亮,也许是哪个黑社会大鳄身边的人刚出来混的。于是,他拱了拱手,说道:“久仰……”
我“哼”了一声:“别‘扯犊子’了,你手里不是有刀嘛,要么就上,要么就滚远点!……”
“这可是你自己个儿找死!……”“巴猴子”再也无法忍耐,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来之后,就深吸了一口气,大喝一声,一个箭步向我冲来,手里的砍刀已经闪电般的剁向我。
我冷笑一声,使出一招“小擒拿手”中的“风卷残叶”拿住“巴猴子”持刀的右手,左手顺势抓住他的胳膊,一个大背跨,将他的身子甩了出去,顺手夺下了他手中的砍刀。“巴猴子”沉重的身躯腾云驾雾般飞了出去,狠狠的砸在“老鼠眼”的身上,发出十分沉闷的声音。
“老鼠眼”被砸的摔了一个四脚朝天。但是他确实有两下子,双腿一绞,“腾”的一下跳了起来,站在那儿愣了愣。“屎真香”要的就是“老鼠眼”这愣神的一刻。她见有便宜可占,嘴角上一丝冷笑闪过,身体猛的旋转,借着转身的力量右腿猛然踢出,重重的踹在“老鼠眼”的肚子上,只见“老鼠眼”踉踉跄跄的在三米多远的地方又摔了一个四脚朝天,这次可是半天没有爬起来。“巴猴子”挣扎了半天,才从地上爬了起来,他抹了一下嘴巴上渗出的鲜血,整个刀疤脸都变形了,更加可怖,恼羞成怒的大声喊道:“上!……把他们都给我剁了!……”
“巴猴子”的几个手下似乎是这才反应过来,冷峻着脸,纷纷亮出了家伙,一窝蜂的朝我砍来。我不退反进,旋风般杀向六个流氓。一个个子矮小,长得犹如三十年后著名“二人转”演员宋小宝,就像我们学校看寝室楼大门的“黑耗子”儿子般的流氓率先冲到我的面前。
我不愿真的砍伤了“黑耗子儿子”,使出家传“梁氏刀法”中的一招“凭栏处”,“当”的一声砸飞了他手中的砍刀。“黑耗子儿子”手臂酸麻,连连后退。“黄鼠狼”手疾眼快,一个扫堂腿,撂倒了踉踉跄跄后退的“黑耗子儿子”。不等他起身,“黄鼠狼”不知何时把“黑耗子儿子”的砍刀握在手里,反手一刀砍在他的小腹上。
“黑耗子儿子”惨叫一声,脸色刷的变成灰白颜色,身体顿时佝偻成了虾米的形状,双手下意识的捂住小腹,在地上痛苦的翻滚。
“黄鼠狼”的这一刀十分狠辣,几乎要把他变成标准的太监。
站在旁边的跳“二人转”的女孩儿哪儿见过这么血腥的场面,实在让她从心底感觉到恐惧,她一声都没发出来就直接瘫倒在地上,昏厥过去。
我如法泡制,又是“梁氏刀法”中的一招“凭栏处”,将一个流氓手中的砍刀磕飞。“鸡从良”见流氓的砍刀脱手,娇喝一声,一把抓住他的头发,迅速抬起膝盖猛击他下腹部的要害位置。几个照面下来,六个流氓都被我砸飞了手中的砍刀,被“鸡从良”、“黄鼠狼”和“屎真香”三美砍得浑身是伤,像死猪一样痛苦的躺在地上翻滚哀嚎。我有些诧异,看不出来这三个娇滴滴的“七仙女”打起仗来这么心狠手辣。尤其是“屎真香”双手各持一柄砍刀,抡得呼呼风响。
眼见自己的手下纷纷倒下,满脸横肉的“巴猴子”双目通红,大喝了一声,从地上捡了一柄砍刀,急速挥舞着,直奔我的脑袋而来!他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打斗,而是想要我的命了。
连续砸飞了六炳砍刀,我的右臂也十分酸麻疼痛。见“巴猴子”不顾死活,又挥刀砍来,我脸上的肌肉微微扭曲了一下,倒踩着“螳螂拳”的“七星步”,接连闪开了“巴猴子”毫无章法的疯狂几刀,瞅准机会,一招“沾衣十八跌”中的“截拿绊扣”,把他又重重的摔倒在地。
没想到“巴猴子”一个“鹞子翻身”,身子腾的跳了起来,砍刀居高临下向我猛力砍来。
“好!……”我看到这个“巴猴子”居然还真有点本事,大声赞道。同时,我不甘示弱,踏前一步,身子一旋,也腾空跃起,使出一招“无影神仙腿中”的“括囊无咎”,将他踢得飞了出去。“巴猴子”恰巧摔在“屎真香”身边,“屎真香”不失时机的双手连挥,连砍十几刀。
扑倒在地的“巴猴子”想爬起来,可嘴里猛的喷出一口鲜血,又摔倒在地。他屏息凝气,慢慢的又拄着砍刀顽强的站了起来,我对“巴猴子”的顽强产生了一丝敬意。战斗进行的很惨烈,结束的也很快,短短的几分钟后,现场的八个流氓只剩下“巴猴子”和“厚嘴唇”还能勉强站着。“巴猴子”的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他紧紧握着砍刀,握刀的手微微颤抖着,不停的大口喘息,和“厚嘴唇”靠在一起,从头上不断流淌下来的鲜血混合着汗水,成串滴落在地。我冷冷的看着“巴猴子”,阻止了想痛打落水狗的“鸡从良”、“黄鼠狼”和“屎真香”,说道:“‘巴猴子’,俺不想赶尽杀绝,给你个机会,你们‘麻溜’去医院治伤吧。……”
“巴猴子”听到这话后,看了一眼满地浑身布满伤痕,痛苦不堪呻吟着的手下,他把牙齿一咬说道:“‘北侠’,今天我认栽了!能告诉我你的真实名号吗?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以后咱们早晚有见面的机会,没有会不着的亲家。……”
我没做声,“黄鼠狼”来到“巴猴子”的面前,“啪”的一巴掌打在他的脸上:“你个‘王八犊子’,以为你自己个儿是谁呀!再不‘滚犊子’要你的‘嘎拉哈’!……”
在围观众人的一片掌声和哄笑声中,“巴猴子”一伙儿互相搀扶着,狼狈的蹒跚而去。
一个小伙子趁机调侃道:“这回知道‘七仙女’的厉害了吧?……你们太平的以后少上我们道外来‘装犊子’。……”
Ⅱ 田成仁出演电视剧有哪些
1,《龙门村的故事》
《龙门村的故事》由北京东方圣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美丽雨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美丽雨文化宣传并发行,杨波任制片人,周小雨任监制、发行人,彭澎导演,杨波、岳举差红、田成仁、白雪等人领衔主演的南派乡村喜剧。
2,《葵花进城》
《葵花进城》,讲述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村女孩“葵花”,为了给进城上大学的男友麦田付学费,独自进城打工赚钱,而与此同时麦田也在城市中打工,却被富家女江闪闪疯狂追求。
而后又在大学陵答察里成为同班同学,由此而展开一段虐心的悲喜三角恋,麦田始终徘徊两个女生的情感边缘,在多次内心挣扎之后最终麦田回心转意,终究回到“葵花”身边。
3,《下南洋》
《下南洋》是中央电视台继《闯关东》、《走西口》后又一部中国反映近代史上人口大迁徙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也是央视的“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近代大移民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由沈好放执导,俞智先,廉越编剧,佟大为、黄圣依、张默、午马、元华、童蕾、隋俊波等联袂主演。
4,《欢喜亲家》
《欢喜亲家》是由陈卫东编剧、谈韦执导,田成仁、李成儒、罗海琼、戴春荣等主演的家庭伦理剧。2009年9月23日于武汉二套首播。该剧围绕鲁家儿女的婚事,讲述五个亲家之间关于男婚女嫁的故事。
5,《荷花淀、女人和枪》
《荷花淀、女人和枪》以跨越60余年的哀婉爱情为主线,以日本商人本田尺茄先生赴白洋淀投资为副线,叙述了一个起伏跌宕、曲折凄怨的爱情故事。
Ⅲ 二人转的发源地是哪他的创始人是谁
二人转的发源地和创始人都没有清楚的记载。
二人转(Er ren zhuan),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卜嫌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瞎没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3)闯关东荷花扩展阅读: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
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
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
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
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
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
二人转表演载歌载舞,有说有唱,生动活泼。唱词以七言、十句为主兼有民歌体长短句,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厚。
唱腔以东北民歌为基础,吸收了东北大鼓、莲花落、评戏等曲调,丰富多样,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高亢火爆,亲切动听。伴奏乐器有板胡、唢呐、竹板等。
由于二人转脱胎于东北大秧歌,所以二人转的舞蹈全面吸收了秧歌中的浪三场、掏灯花、舞手绢、耍扇子、打玉手子(由四块竹板组成,每块长四寸,宽一点五寸,演出时一手掐两块。
因其音色清脆,有如玉石相击,故此得名。演员即可用它打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和非常磨弊纳复杂的花点,又可随着手腕和舞姿的变化表现各种情绪。
伴奏时,可根据剧情、词意,运用轻重缓急的节奏打出情绪或气氛来)、打挎大板等独到的技艺,具有“稳、浪、俏、哏”的艺术风格。
Ⅳ 二人转十八亲的歌词
歌词如下:
十冬腊月里好热的天,牛皋把守在虎牢关
取妻名叫穆桂英,生下一个花木兰
姜子牙差人来下聘蔽洞如哪,差来个媒婆潘金莲
张飞敬德放鞭炮,马武抬轿把亲搬
新女婿关公下了轿,来了个陪客张定边
武大郎一见往里让,让进了那位龙虎状元薛丁山
上轿来本是孟姜女,下轿来变成了秦香莲
诸葛亮他把天地拜,吕洞宾洞房去安眠
韩湘子掀开罗纬观看
不好了
变成了白颤锋蛇和许仙,生下一子包文正
猪八戒扣喜到门前,杨老将一见冲冲怒
手指着韩信骂声李渊,你不该差来孙悟空
抢走我妻武则天,爷唱的秦汉三国那个唐宋元哪
是七不联来八也不沾,起名字就叫十八扯,我说小技呀
你看爷我唱的全不全哪
(4)闯关东荷花扩展阅读
1.二人转的定义:
二人转(Er ren zhuan),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2.二人转的来源: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3.二人转的名段:
二人转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宏启、《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2006年东北二人转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Ⅳ “花”姓氏的由来
姓氏:花 拼音:HUA 2008-03-09
3437次
2人
5个
15个
18人
1部
添加本页到收藏夹 将本页设为首页
站长: 花蕤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花姓起源 花姓社区
花姓族员
花姓族谱
花姓名人
[ 字号:大 中 小 ]
进入花姓社区 (15)
中国最新300大姓排名(2008)(数据来自公安部身份证数据库)花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八十五位的姓氏人口18万人 。花姓《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
花
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清段玉载《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又,金代范用吉改花姓,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花姓-由来
花 , 是「华」所分出。又据《姓苑》云:花氏出自何氏,由音变而成。
花字,在古时候和华字一样意思,两种写法,所以原来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姓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花姓-起源
花姓始祖—周文王
起源主要有三:
①由何、华氏音变而来。典籍记载不详,传说较多。《通志·氏族略》载:“花氏出《姓苑》,出自何氏。”《百家姓》注:花姓“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姓者。”清段玉裁《说文解字·华注》: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中国姓氏起源》载:“花姓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自改为花姓。”除《述异记》载有南北朝时有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姓名人在唐朝。如唐代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见《通志》二九《氏族》五《平声》,还有唐代大将军花敬定等。
②他姓改姓。金代范用吉改花姓人称花将军,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③出自其他民族姓氏。《中国回族大辞典》载,花姓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金时女真人孛术鲁氏汉姓为花;清满洲八旗姓博都哩氏后改为花姓;蒙古族伯颜氏汉姓为花;今满、蒙、锡伯等民族均有花姓。
花姓-得姓始祖
始祖—宋微子
主要有三个说法:
一是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花姓的始祖是唐代仑部员外郎花季陆。
二是《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三是花姓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据《姓氏考略》上有关于“金代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记载。由此看来,花氏起源于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望族居东平郡(今山东省东平县一带)。花氏后人多尊花季陆为花姓的得姓始祖。
始祖:周文王(源自何氏)、宋微子(源自华氏)、花季陆。
花姓-源流
花(huā)姓源出有七: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周文王的后代,属于音讹改姓为氏。
据史籍《百家姓》注:花氏“系出华氏,古无花字,通作华。后专用花为花草之花,故华姓亦有改为花氏者。”清朝学者段玉载在《说文解字·华注》中注释道:“花字起于北朝,前此书中花字,出于后人所改。”
在文献《中国姓氏起源》中记载:“花氏又一支,是周文王的后代……唐朝以前,有华姓人以其与花字通用,且由于两者的发音是相近的,因此改为花氏。故花氏也就和华姓同出一源,后来到了唐朝时,字意稍微有了些区别,花更多地当名词用,指客体的花朵,华更多地当形容词用,形容光华。所以花氏和华姓这时也渐渐有了区别。”
除史籍《述异记》、《通志》、《氏族》等载有南北朝时期有个著名女英雄花木兰外,正史上发现最早的花氏名人在唐朝。如唐朝有仓部员外郎花季睦,唐朝有大将军花敬定等。
第二个渊源:源于夷族,出自唐朝时期婆利婆利国与诃陵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花氏的起源,在历代典姓氏籍中记载皆不详,传说较多。
宋朝著名学者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唐有花敬定,成都猛将有花卿,宋有尚书郞花尹。并引用《姓苑》的记载:“花氏出,出自何氏。”而南北朝著名学者何承天在《姓苑》上也确实记载:“花氏源于何姓。”至于何氏为什么改为花氏?却没有任何可蒸之辞。近有学者说是因为读音相近,因此才改为花氏的。
实际上,在魏、晋朝以前,汉文字中几乎没有花字,只用蘤字,后按同音字通用华字。
在典籍《唐韵古音》中考证:“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闲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通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而据本书考证,关于“读音相近而出何氏”之说有得商榷:今音“花”、“何”二字,一为开口音,一为嘬口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音近”。而在隋、唐时期,“花”字读音为“hē(ㄏㄜ)”,即“诃”,在各类音韵学典籍中常用“诃”字协助注音,偶用“呵”字注音者。
而“诃”这个姓氏确有,出自隋、唐时期官称以及诃陵国。在史籍《隋书·婆利国传》中,就记载有:“官曰独诃邪拏,次曰独诃氏拏。”
婆利婆利国,就是今天的文莱达鲁萨兰国,简称文莱。独诃邪拏,就是其时国中宰相;而独诃氏拏,则是一般大臣的统称。在隋炀帝杨广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婆利婆利国曾遣使朝贡,以后遂绝,但臣子国人常有往来通商者,留居东南沿海地区者,按汉俗以官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漳州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ㄏㄜ)。
在《唐书·地理志》中也记载有地名:“广州东南海中有诃陵国。”按史籍《新唐书》的记载,“诃陵国有文字,有星历,王居阇婆城,其祖延吉东迁至婆露伽斯城,属国二十八。”
诃陵国,就是唐朝佛教史册中所记载的诃陵洲:“益州成都僧人会宁于唐高宗李治麟德中期(公元664~665年)泛舶至诃陵洲停住三年,与诃陵国多闻僧若那跋陀罗共同译出《大般涅盘经》后,令小僧运期赍经送归唐王朝京师长安,唐高宗大喜,特赠小绢数百匹,重诣诃陵,将赠品报与若那跋陀罗。”诃陵国,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后两国密切佛教往来,互通商埠,有大量诃陵国人留居唐朝,按汉俗以国名为姓氏,世代相传,今福建泉州、海南琼州、广西北海仍有其后裔子孙,称诃氏、花氏,读音作hē(ㄏㄜ),今大多音讹为huā(ㄏㄨㄚ)。
今一些学者所说花氏与何氏有关,是因为在史籍《前汉书·食货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诃,又通作呵。纵而弗呵。又通作何。”因此,“读音相近”之说便出于此处。
显然,该支花氏是出自“诃氏”而非“何氏”。
第三个渊源:源于女真族,出自宋、金时期女真孛术鲁·久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金国时期,范用吉改花氏,其后代子孙亦称花氏。
范用吉,本姓孛术鲁·久住。孛术鲁氏,在明、清时期改为博都哩氏,满语为Bori Hala。
孛术鲁·久住起初归入南宋,在北伐主帅、南宋皇族闽冲郡王赵范属下。他以聪慧计谋擅长,故更汉族姓名为范用吉。
赵范因他姓范,触了自己的名讳,因而时常斥之,但范用吉犹应对如故。赵范良久方悟,发现他所处之事与自己的意愿非常相符,遂擢升其为亲信,言听计从,略不加疑,并易其姓氏为花氏,并晋升他为太尉,派去镇守均州(原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今已淹没在丹江水库之下),此后称花用吉。
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农历3月,花用吉杀了均州长吏,送钱粮于蒙古军,遂因而北归于蒙古大元帅孛儿只斤·窝阔台帐下。
不料,花用吉自己的家人却诬告他是南宋奸细,欲反叛,因此被十分嫉妒他的同列(归顺蒙古的女真官员)不加甄别,即借机所害。
在花用吉被杀害后,其后裔子孙以其宋赵皇家所赐之汉姓“花”为姓氏,世代称花氏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富珠哩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富珠哩氏,亦是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孛术鲁部,以姓为氏,满语为Fujuri Hala,世居富珠理,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在元朝时期,孛术鲁部族人即有改汉姓者,到明末清初以后多冠汉姓为花氏、鲁氏、范氏、富氏等,花氏一族与第四个渊源中的孛术鲁·久住(范用吉、花用吉)有密切关联。
第五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额玉特氏,亦称额岳特氏,世居察哈尔。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yot Hala。
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额玉特氏多冠汉姓为花氏。
第六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文献《中国回族大辞典》中的记载:“花氏为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两省一带。”
第七个渊源:源于傣族,出自明朝时期云南土著傣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明朝时期,将世居云南的傣族按其生活习性和衣着划分为花傣、
得姓始祖:花季陆。
花氏来源主要有三个说法。一是依照《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花氏的始祖是唐朝仑部员外郎花季陆。而史籍《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姓苑》中记载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另外花氏也有由他姓改成的,据史籍《姓氏考略》上有关于“金朝的范用吉改姓花”一事的记载。由此看来,花氏起源于唐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望族居东平郡(今山东东平)。花氏后人多尊花季陆为花氏的得姓始祖。
花姓-繁衍播迁
花姓源起不详,花姓于正史出现是在唐代,除骁通过人,曾讨平四川段子璋谋反,而大诗人杜甫所赞美的上元年间的名将敬定外,尚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的仓部员外郎花季陆。据《姓氏考略》所载,花姓望出东平,望即郡望或地望,意即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说明花姓之发祥也应在今山东东平县,换言之,后世各地的花姓人家,很可能都是从该地繁衍出去的。
唐末五代时期,北方动荡,民不聊生,北方民众南迁甚众,花姓亦概莫能外,他们播迁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宋元之际,花姓除遍及北方大部分省份外,在江南之地的分布已日趋扩大,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均有花姓入居。
明初,山西花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此后花姓逐渐播及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之辽宁,并有沿海之花姓入迁台湾。
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等地之花姓伴随闯关东的风潮入迁东北三省及内蒙之东北区。
清嘉庆年间以后,繁衍于贵州贵阳的花姓甲第连翩,荣登龙虎榜,极大的壮大了西南花姓的声望。
如今,花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辽宁等省多此姓,其一省之花姓约占全国汉族花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花姓后裔分布于苏、鲁、豫、皖、冀等地。
花姓-郡望堂号
1.花姓望族居东平(山东东平县东)。花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主要有:东平郡——汉东平国地。治所在无盐(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晋移治须昌(故城在今山东东平西北)。南朝宋置郡,辖境相当今山
花
东济宁、汶上、东平等县地。
堂号:“东平”、“紫云”、“珠树”等。据《通志·氏族略》一书中指出,花氏,出《姓苑》,是以植物名为氏,望出东平。
2.东平郡: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在今天山东省东平县、泰安县一带)。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山东省东平县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县。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开封府:战国时属于魏国。汉时置县。五代十国时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建国,以汴州为开封府(今河南省省府开封市)。
堂号:花姓的主要堂号有:“含英堂”等。
花姓-字辈
福建同安花氏字辈:发文廷宗,世载国应,尔时景朝,立爱致敬,云眜继起,源流光庆,敦本安仁,建中秉正,诗书克承,诏谋永定,孝友传家,子孙丰盛。
昆陵花氏字辈:球支系子姓,蛰绵生富贵,荣华勤俭兴,大启光前烈。
花姓-宗族特征
1、花姓既源起繁杂,又语焉不详,时至今日,依旧如此。
2、花姓产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朝始有花字,可见花姓始产生不会太早。
3、花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五十五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宋时花姓已为华夏之著姓之一。
4、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姓-族谱信息
花:2054【江苏武进】花氏宗谱十二卷(清)花庚富花先开重修清光绪四年(1878)含英堂木活字本北图辽宁图注:花士眉创修於明崇桢二年。
2055【江苏武进】花氏宗谱十四卷(民国)花棣辉主修杨世芬编辑民国七年(1918)含英堂活字本十八册北图
花姓-家族名人
花木兰
花姓名人多骁勇之将,是故后世一些传奇演义中多杜撰花姓将领,除女将花木兰外,还有《水浒传》中的小李广花荣,以及一些戏曲作品中的花姓悍将。
花木兰:改易男装代父从军的孝女。西汉初毫(今安徽毫县,一说今河南商丘东南)人。
花敬定:(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西川将领。
花 云:(生卒年待考),怀远人。著名明朝初期将领。
花润生: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永乐二年进士,中第二甲九十一名,任古田知县,有政声,擢提学佥事。工诗文,有《介轩集》。
花惊定:一作敬定,唐代将领。骁勇过人,肃宗上元初段子璋反于蜀,时崔光运为成都尹,惊定为牙将,讨平之。既诛子璋,惊定将士大掠东蜀,肃宗罢光远职
花云:凤阳府怀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貌伟而黑,骁勇绝伦。从朱元璋于临濠,将兵略地,屡建奇功,累擢行枢密院判,守太平。陈友谅来攻,城陷被执,不屈死。吴元年追封东丘郡侯。
花茂:庐州巢县(今属安徽)人,明初将领。从朱元璋定江左,灭陈友谅,平山西、陕西,积功授武昌卫副千户。征西蜀,进神策卫指挥佥事,调广州左卫,累进至都指挥使
花英:花茂子,明代将领。果毅有父风,以军功为广东都指挥使,有声永乐中。
花纶: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洪武十八年进士,中第三甲五名。
花上苑:四川南充人,明崇祯四年进士,中第三甲七十五名。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尚:镶蓝旗人,清康熙十二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一名。
花连布: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将领。充健锐营前锋,历官火器营鸟枪护军参领、武昌守营参将、贵州安笼镇总兵。乾隆六十年,从福康安镇压苗民军,升贵州提督。次年,以深入穷追,中石坠涧死。
花沙纳:蒙古正黄旗人,清代大臣。道光十二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二名。历编修、工部、户部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咸丰间历署都统、理藩院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奏请停捐纳举人、生员成议,酌行钞法。官至吏部尚书。
花杰: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嘉庆四年进士,中第二甲三十五名。
花铭:贵州贵筑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中第三甲一百四十二名。
Ⅵ 别具一格的二人转文化
说起二人转大家第一个应该会想起常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时顺便插播二人转的本山老师。赵本山老师把东北二人转带入大荧山码幕让全国的观众朋友所熟知,它的表演形式就是一男一女相互配合着一唱一和。那么接下来我就带大家到 吉林文化 里了解二人转吧!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
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
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
二人转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所以其表演台词中带有一些乡村特色、俗色酸、但二人转内容并不以俗色酸为主、二人转的戏词中有很多都是和“评剧”“东北大鼓”“莲花落”是相通的。这种现象一直到1980年吉林省民间艺术团成立,其前身是吉林省吉剧团二队。经过吉林民间艺术团的修改之后有很多唱段成为了二人转的知名唱段。
例如《猪八戒拱地》《回杯记》《马前泼水》《西厢观画》《骂鸭》《梁祝下山》《包公断太后》《水漫蓝桥》《二大妈探病》《孙悟空三调芭蕉扇》《醉青天》等等。在改编出大批传统剧目的同时,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也培养出了众多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丑角演员有韩子平、秦志平、董连海、徐振武、尹伟民等等,旦角演员有郑淑云、董伟、李晓霞、关长荣、闫淑平、杨宏伟、孙晓丽、等等。
二人转这个名好和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承认。
扮妆种类
传统二人转的旦角装束分为两种正装,月装,正装即是戏曲装旦角需要在额前贴片子,还需要挂顶花和偏凤,后面要带线尾子等、有些还需要在戏服上加水袖的,如“穆桂英”装即是仙姑头。不需要戴顶花、而是带假发套、后面可以用真模仿真发的假发套、例如胡玉娘。
二人转下装的化妆分为三种小生装,丑装,武生装这三种装。
艺术特点
1、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逗袜哪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2、二人转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3、二人转在历史曾形成东、西、南、北四个流派。
4、东路以吉林市为重点,舞彩棒,有武打成分。
5、西路以辽宁黑山县为重点,受河北莲花落影响较多,讲究板头。
6、南路以辽宁营口市为重点,受大秧歌影响较大,歌舞并重。
7、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受当地民歌影响。
8、曾有“南靠浪,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要棒”的谚语。
唱腔特点
唱腔受东北大鼓、单弦、河北梆子影响很大。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
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Ⅶ 闯关东中篇女主角是谁演的
由王茜华饰演女主角宋天好。
《闯关东》中篇由侯咏执导,王茜华、苗圃、董璇、濮存昕、刘佩琦等主演。于2009年08月在北京、浙江卫视同步播出。
《闯关东》中篇讲述的是1931年凳笑基到1949年中国现代史上重升闭要的一段时期:百余年来,中华民族第一次打败了外国侵略枣谨者,获得民族独立,实现了民族解放;中国人民彻底埋葬了黑暗腐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建立新中国,实现了全社会的解放。
王茜华,1970年10月28日出生于陕西西安,199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她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话剧演员。
2001年出演《当家的女人》饰演张菊香 、并凭借张菊香摘得24届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 。2005年出演《关中女人》饰演荷花 。2007年出演《黑金地的女人》饰演李春花。2008年出演《女人的村庄》饰演村支书张西凤,并获得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女演员奖
Ⅷ 东北二人转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东北二人转虽然流行于东北地区,但是这种曲艺却是由东北的大秧歌和流行于京、津、河北等地的莲花落融合而成的。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芹圆,且歌且舞。东北地锋罩区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在康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国力日弱,“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朝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外带至关内的。“二人转”这个名字最早见于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4年)四月二十七日《泰东日报》第七版“本银首闹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表演唱曲。1953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大会上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从而使“二人转”这个名字首次独艺界的承认。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东北二人转亦称“蹦蹦”,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具有表演形式简单、演出季节性强、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这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环境闭塞以及文化积淀贫瘠等多方面地域文化特征的反映。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Ⅸ 电影飞刀演荷花叫什么名字
2006年,车永莉与仲星火、黄圣依一起拍摄电影《飞刀》,扮演角色荷花
车永莉,1980年1月内28日出生于四川成都[1] ,中容国大陆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7年因拍摄《爱情呼叫转移》而被观众所熟知,2008年凭借电影《盘尼西林1944》在俄罗斯战争题材国际电影节荣获最佳女主角奖;主演电视剧《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
2008年参演电视剧《闯关东2》。2010年参演《暗红1936》。2011年参演电视剧《工人大院》[2] 。2012年参演电视剧《捍卫者》。2013年凭借《三个未婚妈妈》获得第8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3] 。2014年车永莉主演电视剧《温暖的日子》[4] 。
Ⅹ 历史上的山东
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地理范围
金代以前为地理概念,多见于秦汉时期,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广大黄河流域地区。而近代的山东仅指山东省。
位置面积
山东位于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 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全境南北最长约420多公里,东西最宽约700多公里,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源逗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4%,居全国第十九位。
山东人口9367万是汉族的传统聚居地,占全省总人口的99.32%以上。还有历史上陆续从外地迁徙而来的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在众多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1.16%;其次是满族,占3.87%;壮族占0.99%,居睁雀第三位。其余50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0-3000人的有6个民族,在100-1000人之间的有16个民族,在50-100人之间的有6个民族,不足50人的有22个民族,其中有12个少数民族尚不足10人。
十七地市简介
商朝建立之前,山东西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对山东东部未华夏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进行统治。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 齐国定都临淄,据《左传·僖公四年》,其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黄河)、南至于穆陵(今沂水与临朐交界处)、北至于无棣(今河北盐山)”。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其疆域在《诗·鲁颂·宫》中描述为“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曲阜孔庙大成殿的龙柱。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创始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孔子、孟子、墨子、鲁班、孙子、扁鹊……等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还有其他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进入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占有。公元前249年,楚国攻占鲁国;公元前223年,秦国攻陷楚国。及至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中国首次实现统一,齐鲁之地从此成为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汉朝时期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以来,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山东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今济宁)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汉朝在今山东设2个州(一级行政区):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兖州。及至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有所破坏。
唐朝时期
到唐代,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今青州、济南)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宋元时期
北宋时期,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宋江等人为了民族大义,天下黎民百姓,在水泊梁山起兵造反(现济宁市梁山县),这个故事被施耐庵编写成《水浒传》,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金元时期,剥削严重,加上受到不断的外来侵扰及野蛮统治,社会与经济处于滞退状雹早卖态。到元代,山东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
明朝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奖励人民垦荒。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山东的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清朝
清朝设山东省,到康熙年间,山东耕地达到9000余万亩。1860年代,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 1717年皇舆全览图山东半岛部分
没。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德国还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和津浦铁路的北段(1911年),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攻击遍布全省的西方传教士。清末,面对俄国和日本的威胁,东北终于向汉族移民开放,加上民国初年张作霖的鼓励措施,在100年间有为数上千万的山东农民闯关东谋生,成为今天东北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当代
1914年,日军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归还中国。1930年,国民政府从英国手中收回威海。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日军占领了山东的铁路和城市,共产党则在农村建立起沂蒙山、胶东等解放区。国共内战爆发后,1947年5月,陈毅的华东人民解放军在孟良崮全歼中央军精锐部队张灵甫74师。1948年9月24日,陈毅的部队攻占济南,在寿光俘虏逃往青岛途中的山东省主席王耀武。1949年6月2日,美军从青岛撤退后,解放军进驻该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东西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新成立平原省,包括今山东省菏泽、聊城等地,1952年撤销该省,将其辖区并入山东、河南。 1953年6月,滕县专区更名为济宁专区。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区,设立淄博市。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 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 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 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1965年,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 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全省共辖德州、惠民、昌潍、烟台、临沂、泰安、济宁、菏泽、聊城9个地区,济南、青岛、淄博、枣庄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 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 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专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 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专级泰安市。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专级市。 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专级市。 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市升为地专级市。 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专级临沂市、德州市。 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专级聊城市。 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专级滨州市、菏泽市。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至2008年底,全省划分为17个地级市,县级行政单位140个(市辖区49个、县级市31个、县60个),乡镇级单位1941个,其中,街道办事处423个,乡295个,镇1223个。 济南市、青岛市为副省级城市。 地形地貌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平原占55%,洼地占4.1%,湖沼平原占4.4%,其他占7.8%。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和胶东丘陵区。
河流湖海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温 11.0℃(文登)~14.2℃(济南) ,最高月均温 23.5℃(成山头)~27.4℃(济南) ,最低月均温 -4.4℃(沾化、无棣)~-0.8℃(枣庄) ,年降水量 584(聊城)~905(枣庄)毫米,全境平均约710毫米 ,无霜期 173(莱阳)~约250天(烟台) 。 年日照时数:2300~290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作物生产影响较大。 山东地形图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枣庄石榴、大泽山葡萄以及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潍坊萝卜,平阴玫瑰、金乡大蒜等都是山东久负盛名的特产,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50种,占全国种数的21%。其中兽类55种,鸟类362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25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6种。
淡水资源
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全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9%(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3位,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得天独厚,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400多万亩,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类70多种。
矿产资源
探明矿种比较齐全,探明矿产储量总量较大,储量丰富的一些重要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现已探明的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8种,列全国前5位的有36种,其中金矿、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石油、钴矿、菱镁矿、金刚石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晶质石墨、滑石、锂盐、碱用灰岩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三位。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在我省都有探明储量,其中煤、石油、铁矿、铝土矿、金矿、钾盐、石灰岩、矿盐等矿产居全问前10位。全省已探明的各种矿产资源,为发展山东经济和矿业开发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能源
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胜利油田是中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也在山东,山东原油产量占全国1/3。近年来,胜利油田钻探范围逐步进入渤海海域,高科技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油田一直保持着稳产、高产。山东境内含煤地层面积5万平方公里,兖州煤田(邹城、兖州境内)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山东电力资源充足,到2004年底,全省发电装机达到3292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640亿千瓦时。截至2006年底,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005万千瓦。全省电力供需由总体平衡转为相对富余,呈现供大于求的趋势。山东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中唯一的省独立电网。
编辑本段便捷交通
【济南旅游景点】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区偏北,面积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其中水面积46.5公顷,内有一阁(北极阁)、二园(遐园、秋柳园)、四祠(稼轩祠、铁公祠、南丰祠、汇泉祠)、十亭(玉涵亭、鸳鸯亭、小沧浪亭、八角亭、九曲亭、望湖亭、浩然亭、湖心亭、历下亭和月下亭)。 趵突泉:是济南72名泉的第一泉,泉池呈方形,约有一亩左右,泉的四周围有石栏,池内有三股喷涌,一字排开,涌泉跃出水面约30厘米高;在泉畔有观澜亭、来鹤桥和泺源堂等古建筑。 【青岛旅游景点】 栈桥:是青岛的标志,位于市区中山路南端的海边,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后于1931年改造,现栈桥全部使用巨大的花岗石砌成,全长440米,宽8米,最南端处筑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双层双檐琉璃瓦覆顶的八角亭——回澜阁,青岛著名的十景之一“飞阁回澜”便是这里。 小青岛:在栈桥不远的东南海上,又名“琴岛”。岛上山岩耸秀,林木长青,故名“小青岛”。岛上建有白色灯塔一座,每到夜晚,导航灯光与波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奇妙有趣的夜景。 崂山:最高峰崂顶海拔1133米,是我国名山之一。现在崂山主要有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棋盘石、仰口、北九水、华楼9个风景游览区等大小景点200多处,以独特的山海奇观闻名于世。 【枣庄旅游景点】 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枣庄市东北20公里处,为“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是一座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一体的名山。共分为巢云竹林、桃源仙境、君山望海、凤落古崖 4 个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冠世榴园:枣庄石榴园以历史悠久,面积之大,株数之多,品色之全,果质之优而闻名海内外,为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林,因而被誉为“冠世榴园”,被列为“花之路”旅游热线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处集生态园林、佛教朝拜、人文历史、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4A级旅游区。 运河古城:坐落于枣庄市辖区台儿庄区,既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重建台儿庄古城将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 红荷湿地:位于滕州市西部,景区浅水湖面红荷观赏区达到10万余亩,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生态保存最原始、湿地景观最佳和中国最大的荷花观赏地区,是“泰山—曲阜”旅游热线上的新亮点,4A级风景旅游区。 【济宁旅游景点】 三孔: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于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2007年5月8日,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三孟:是指邹城市的古建筑群孟府、孟庙、孟林。邹城在曲阜之南20公里处,为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诞生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样之地的”。昔日孟母断机教子,培育了“功不在禹下”的亚圣孟柯,那“云护宫墙春杳杳,露涵松桧晓苍苍”的三孟,今日依旧展示着往昔的风采。 峄山:峄(yì )山又名“邹峄山”、“邹山” 、“东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雄峙于孔孟之乡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京沪铁路东侧,京福高数公路和京沪高数铁路西侧,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录"、“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中区京杭大运河北岸。太白楼在济宁旧城墙上,两层飞檐,歇山,高20余米,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据《山东通志》记载:太白楼原名贺兰氏酒楼,并非李白的旧居,因当年李白常在此宴饮,后人敬重李白,称之为太白楼。今天的太白楼虽然不再是可以饮酒的场所,但楼的周围仍多酒馆、酒庄,参观了大自楼中的文物展览,就近择地饮酒,正可以体会“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豪情。 【临沂旅游景点】 蒙山旅游区:为山东第二高峰,素称"亚岱"。跨临沂市蒙阴、费县、沂南、平邑四县。 沂水地下大峡谷:全长6100米是我国的特大型溶洞之一,是江北第一长洞,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临沂市区东南部。东濒沂河,风景秀丽。 沂水天上王城旅游区:天上王城景区位于沂水县,4A级。 【泰安旅游景点】 泰山:泰山位于山东中部,泰安的北部,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丰富文化蕴含,被誉为“中华之魂”;泰山又称东岳,古以东方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之誉。历代许多君王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为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泰山同时又是佛、道两教之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布全山。因此泰山不仅有雄奇壮丽的山势,而且有众多的文物古迹,也是一个道教名山。 【东营旅游景点】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其原始状态的自然面貌,造就了野、奇、特、新为主要美学特点的河口景观、湿地景观、草地景观和海滩景观;黄河入海口正是位于此。 东营天鹅湖:天鹅湖库区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近40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面积的8倍;堤坝总长71公里,设计库容1.14亿立方米,年吞吐量2.2亿立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滨海平原水库。 广饶孙武祠:广饶,是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思想家、《孙子兵法》作者、兵圣孙武的故里,孙武祠正是为纪念孙武而兴建。 【潍坊旅游景点】 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坊区的中部,这是清朝末年地主丁善宅的私家花园,现在潍坊市的博物馆设在此花园,园内有十笏草堂、春雨楼、读书堂、碧云斋等建筑,还有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真迹。 青云山民俗游乐园:位于安丘市东一公里的青云山上,占地三千雨亩,园内共设五区、两国、一村,在这里可以体验江南秀色,黄土高坡,天山牧场,齐鲁民俗。 风筝博物馆:潍坊的风筝博物馆占地1200平方米,大小展厅12个,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今中外风筝实物及资料1400多件。 青州云门山:是1985年山东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平原拔笏,松荫盖足,山虽不高而有千仞之势,自古为鲁中名山。主峰大云顶,有洞如门,高阔过丈,南北相通,远望如明镜高悬,夏秋时节,云雾缭绕,穿洞而过,如滚滚波涛,将山顶庙宇托于其上,若隐若现,虚无缥缈,宛若仙境,蔚为壮观,谓之“云门”,或称“云门仙境”。 青州花卉博览会: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是国内著名的花卉展会之一,从2001年开始举办至今,是江北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每年十一前举行的花博会,缤彩纷呈,热闹非凡。 【烟台旅游景点】 芝罘岛:位于芝罘区北部,东西长5公里多,而南北宽仅500多米,形状如灵芝,最高峰海拔300米,岛上古迹很多,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阳主庙,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后殿和东西两廊组成。 蓬莱阁:位于蓬莱石西北的丹崖山上,整个建筑群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要有吕祖殿、三清殿、蓬菜阁、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在它的两侧有观澜亭、宾日楼、避 风亭、卧碑亭、姜公祠等建筑。蓬莱阁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丹崖山巅。 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胶东半岛东部,面积达4745公顷,园内怪石、溪流、山泉、清潭、瀑布纵横交错,另外还开辟了太礴顶、烟霞洞、九龙池、岳姑殿、无染寺五个风景区。 【威海旅游景点】 刘公岛:位于威海市区东2.1海里的威海湾中,素有“东隅屏藩”之称,全岛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岛的主峰旗顶山海拔153.5米。岛的北部崖短坡陡,南边坡缓滩平,中部有三棵古龙柏树,人称“龙柏三兄弟”,东部烟波浩渺,西部与市区隔海相望。 东方天鹅湖:位于荣成市成山卫镇,是一天然泻湖,平均水深2米,是大天鹅冬季最理想的栖息处;1988年天鹅湖被列为国家第二批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动物保护区。 【日照旅游景点】 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距市中心15公里,总面积788公顷,森林覆盖率73.5%。地貌多为黄海退潮沉积滩地,跨海岸线7公里,潮间带平均宽度200米,全国唯一的3S(太阳、沙滩、 海洋)旅游城市。 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风景区:日照地区是中国的太阳文化发源地,是国际上五大太阳文化发源地(印度、埃及、希腊、玛雅、中国)之一。被国内外考古专家誉为“考古圣地”。 【滨州旅游景点】 鹤伴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邹平县境内,地处邹平县与章丘县交界处,系长白山脉,白云山系,地形复杂多变,山势陡峭险峻,沟谷曲折狭长,悬崖绝壁较多,公园内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 五岳独尊
2010年,2010中国枣庄海峡两岸龙舟邀请赛。
国际友好
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奥地利上奥州、南非西开普省、加拿大魁北克省、美国佐治亚州、巴西圣保罗州组成“七国友好省州领导人峰会”,形成了一种多边合作机制,定期召开一些专业性会议,促进共同发展。 截止2008年底,山东省已与国外建立友好城市152对(省级30对),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42对(省级27对),友好学校503对、友好港口14对、友好媒体13对、友好团体30对、友好医院18对等各种国际友好关系869对,分布于世界五大洲59个国家和地区,在配合国家整体外交,扩大山东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贡献。总数在全国名列前茅。
编辑本段齐鲁文化
很久以来,人们常常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地位。“一山”是指泰山。泰山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观雄伟壮丽,还因为泰山本身是用中华文化堆积的一个文化的大山。泰山不仅高大,而且是文化的一个高山。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泰山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之根;“一水”是指黄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山东则是黄河的归宿和依托;“一圣人”,是指孔子。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为璀璨夺目、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进入秦汉以后,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精神特质,并以自身的不断交融、创新、升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齐鲁文化的渊源,应追溯到距今5000年以前聚居在齐鲁之地的古老民族——东夷族的发展。这个在传说中曾以后羿和大舜为荣的民族,虽然在现有的文献中已难于找到系统、详实的记载资料,但是,自20世纪以来,山东地区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却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在齐鲁之地上,不仅存在着从8000年前的后李文化到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直至距今4000年左右的岳石文化这样一个在文化传统演变上一脉相承又相对独立的文化谱系,而且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众多的城堡遗址和标志着文明发展程度很高的图像文字、陶文以及生产的大量精妙绝伦的蛋壳黑陶及各种手工饰品。这种文明发达的史前文化,是齐鲁文化成长的重要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较长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春秋、战国和秦汉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齐国对鲁国的兼并,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政治上的局部统一。在战国时期,儒学实际上已经占据了鲁国、齐国两个国家,实现了儒学的齐鲁化。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是弦索腔剧种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剧种之一。代表剧目有《李亚仙思夫》、《貂蝉思夫》、《莺莺思夫》、《李三娘思夫》等 “十大思夫戏”。 肘鼓子腔,是在流行于民间的花鼓秧歌的基础上,以“娘娘腔”为其主要腔调逐渐演化而成的戏曲声腔。所包含的剧种有柳琴戏、五音戏、茂腔、柳腔、灯腔、东路肘鼓子等。 由说唱发展而来的戏曲剧种有:吕剧、坠剧、渔鼓戏、八仙戏、蓝关戏等。
编辑本段齐鲁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