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穿行荷花间

穿行荷花间

发布时间: 2023-03-08 03:18:40

⑴ 芙蓉向脸两边开是什么意思

“芙蓉向脸两边开”意思是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这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二首》中的第二首。

原文: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1)穿行荷花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诗词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芙蓉向脸两边开”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

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

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⑵ “王昌龄”的《釆莲曲》全诗是什么意思

释义:

其一:

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

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采莲曲二首》唐代:王昌龄

其一: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1、采莲曲:古曲名。内容多描写江南一带水国风光,采莲女劳动生活情态。

2、“吴姬”句:古时吴、越、楚三国(今长江中下游及浙江北部)盛尚采莲之戏,故此句谓采莲女皆美丽动人,如吴越国色,似楚王妃嫔。

3、浦(pǔ)口:江湖会合处。浦,水滨。

4、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5、芙蓉:指荷花。

6、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简介:

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太原(今属陕西)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

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2)穿行荷花间扩展阅读:

这首诗写采莲姑娘之美,注意到了审美的艺术距离。诗人始终把莲娃置于水乡的本色风光——荷花荷叶之中,既和谐,又适度朦胧。若隐若显,似幻似真。这种蕴藉、空灵之美更容易燃起人们的企慕、期待之心,召唤人们去热烈地追求。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尺幅兴波,层折起伏。由隐约能见,到“看”而“不见”,由目见到耳闻,到心有所觉,看、闻、觉分别诉之于目、耳、心,其情也逐渐走向纵深。

荷叶青翠,罗裙碧绿,用一“裁”字挽合。罗裙本来是巧手裁成,那亭亭荷盖,却也似乎是造化精心裁就。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字在这里又得到了妙用。

这里,罗裙向荷叶借到了鲜活的颜色,荷叶向罗裙借得了生动的风韵。芙蓉如何向脸而开?“开”字用得奇,也用得切。采莲姑娘的粉红色的笑靥不正像两朵芙蓉在双颊绽开吗?这里,人有了芙蓉那样明艳的容颜,花有了人那甜蜜的情思。人面芙蓉,罗裙荷叶,相映生辉。

⑶ 《采莲曲》诗意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注释: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画.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歌声由池中传来,才知道她们穿行在荷花丛中采莲呢!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采莲曲
唐-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舟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的《采莲曲》则专在借荷写情上下了功夫:“诗中的重点已经不是艳丽的荷花,而是采莲女遇到心上人,想说又不好意思说,只能用碧玉簪搔头的动作来掩饰自己纷乱的心情.仔细吟诵,真仿佛在密密匝匝的荷花丛中,听到了碧玉发簪的落水声.短短四句,竟然写出了微风荡荷,采莲船行,莲女情思,玉簪落水,真可谓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了.

⑷ 荷花乡游荷花荡

图文/愉佚老慵

        荷花乡游荷花荡,百里荷花万里香。这是金湖籍歌手宗义博演唱的《荷花乡》里的一句歌词。歌中描写一位姑娘乘舟流浪于荷花荡间,被荷香吸引迟迟不愿回家的情景。其实人生最惬意的事,莫过于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由此内心才能开阔,世俗的琐事才能统统抛至脑后。

        虽说荷花荡搞旅游开发已有十几年时间,但之前来过的几次都尚未形成气候,直到去年陪来金的亲家再来一游,才真正感觉到荷花荡还有一点意思。近日跟着二女儿们又来一次,由于手机充电不足,未能多拍几张照片,甚感遗憾。乘荷花艺术节开幕之际,又闲来无事,决定和妻子再来逛逛。到此一瞧,来打卡的游客还真不少,还真有点人气爆棚的感觉。

        大门牌楼上的“荷花荡”三字是金湖籍在荷花荡“西安寺”出家、现任新加坡佛教协会会长曹常恒大师亲笔题写。过了牌楼沿路前行就是高邮湖湖堤。近年来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在湖荡浅滩联圩里种植了品种多样的荷藕,每到夏季,风卷荷叶,绿坡阵阵,荷花出水,清香四溢,形成一处绝妙的自然风景区。

        荷博园建于2014年,从高处向下看,就像一个盛开的莲花。全国第28届荷花展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港澳105个参展单位,500多种精品在这里展出。园区还特邀雕刻大师以”荷花生日、和和美美、多子多福、连年有余“等美好寓意为主题,设置9组独具特色的雕塑,成为集知识性、独特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荷博园。

        游荷花荡一般是乘坐观光小火车直达中心广场,这里耸立着一尊汉白玉”荷花仙子”雕塑,是游客怀古思幽、修心养性的佳处。白天可观荷、拍照,夜晚则能赏月、歌舞。这里还有水上世界,是儿童玩耍的乐园。人们站在广场上,微风拂面,闻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感觉浑身舒畅。

        碧荷亭,是一个四角凉亭,栏杆两侧竖写着宋代大诗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登亭观览,万亩荷田碧波滚滚,万朵荷花姹紫嫣红,感受的不仅是赏心悦目的满眼绿色,还有沁人心脾的荷香清风。

        紫藤长廊是景区中心道路,主要栽植紫藤,青枝绿叶形成了一条绿色通道。人在廊中,凉爽舒适。长廊宛若一条绿色长龙穿行于荷花荡中。沿着紫滕长廊向南前行,两边都是附近的居民在卖一些当地的特产,莲蓬、赖葡萄、菱角、小香瓜、鸡头米等。

        过赏荷桥,就是成片成片的荷田,叫观荷园,园内栽培了多种国内外名贵品种,比如:洁白如雪的中美友谊荷、红颜逼人的红领巾、玫瑰红、黄色、白色的睡莲,竞相开放,美不胜收。这里的荷叶也是那么的美丽,清新脱俗,碧绿碧绿的,微风吹来,荷叶翻滚,他们挺立在水中,连成一片,是那样的亲密无间。

        陈州亭,相传宋代,高邮湖还是一片陆地,建有陈州城,后突发地陷,水漫陈州,百姓流离失所。包拯来放粮赈灾,救活了无数百姓,后百姓在这里建起了陈州亭,以纪念包拯。这个亭子有两层,在一层顶部绘着八仙过海的壁画。沿阶梯拾级而上,凭栏四望,碧荷千顷,满目苍翠,让人赏析悦目。

        望月亭,是为了纪念苏东坡来此中秋赏月,登舟夜游而建的。它也是人们赏荷纳凉,消暑解乏的地方,坐在亭上,微风吹过,荷香阵阵,荷叶依依,认人不知不觉地融入荷花荡美妙的风光中。

        这次游览荷花荡,我徜徉于花海之中,穿梭于亭台楼阁之间,见荷叶田田,荷花摇曳,美不胜收,让我真正体会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一路上微风轻拂,绿恣旷野,让我心旷神怡,流难忘返,仿佛又置身于人间仙境。

        谢谢阅览!

热点内容
服用玫瑰纯露 发布:2025-05-20 20:06:28 浏览:58
梦见蓝牡丹 发布:2025-05-20 19:50:31 浏览:681
情人节限定安妮特效 发布:2025-05-20 19:49:29 浏览:741
腊梅多杆盆景 发布:2025-05-20 19:46:24 浏览:51
六月六情人节 发布:2025-05-20 19:43:11 浏览:6
茶花女歌剧作者 发布:2025-05-20 19:27:37 浏览:338
樱花名图 发布:2025-05-20 19:19:31 浏览:953
梅花钢管 发布:2025-05-20 19:19:22 浏览:134
新增加绿植 发布:2025-05-20 19:05:52 浏览:982
花卉大全名字和图片 发布:2025-05-20 19:00:48 浏览: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