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电灯
❶ 放在河里许愿的灯叫什么呢
小河灯(许愿灯)
如果是带蜡烛的小河灯的话先弄好蜡烛,然后放在地上,之后虔诚地跪在许愿灯前,双手合在胸前,闭上眼许愿,许完愿后不要起来,跪着把许愿灯放在河里就OK拉!
❷ 荷花灯怎么做
材料
十张红色纸
五张蓝色的长方形纸
若干线
1
方法一
1、先折第一层。取一张红纸。
2、朝里折。
4
折河灯的注意事项
1、河灯要美观,重在选纸,大家选择纸张搭配时,建议用色彩鲜艳一点的。
2、纸张厚度建议厚一些,有较好的防水性,这样放在河海里飘走就不会下沉。
3、折好的纸灯可以写上一些寄托给死去的故人的话语,据说他能够收到哦!
❸ 点河灯是什么意思
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夏历七月初七,是民间鹊桥会节日,又叫乞巧节、女儿节,人们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鹊桥,便在人间河流放灯,让牛郎认路快步与织女相会。宋代以后不少文人诗文中有此记载。
起源:
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做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漂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
奴隶社会的公元前11世纪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
近代,福建人民利用潮汐顺风,用纸、布、绸、塑料、金属制作河灯,漂浮到金门、马祖,灯壁写有亲人团聚、两岸三通、早日一统、振兴中华祝词,灯船上还装有慰问信和礼品,使放河灯又有了新的时代气息。
“河灯亮,河灯明,牛郎织女喜盈盈”、“河灯一放三千里,妾身岁月甜如蜜”、“放河灯,今日放了明日扔”等民谣、竹枝词,可证习俗的久远
❹ 荷花灯怎么做
荷花灯的做法如下:
1、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做手工的好处
1、做手工能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2、做手工能培养孩子自信心;
3、做手工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4、做手工能培养孩子创造力;
5、做手工能养孩子动手能力;
6、做手工能促进孩子思维发展;
7、做手工能培养孩子多种技能;
8、做手工能丰富孩子的童年生活;
9、做手工有利于配合孩子的感知能力;
10、做手工增添孩子的作品成就感。
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
❺ 荷花电灯能代替佛油灯吗
不能。油灯代表五行中的火,荷花电灯并不能完全显示火的功能。一个场性,要具足实质的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一不可。
❻ 元宵节彩灯有哪些你知道吗
1、宫灯:
宫灯,是中国驰名世界的特种手工艺品。宫灯因多为皇宫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
2、走马灯:
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汉族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
3、兔子灯:
兔子灯为三头并列共一体,中间的头很大,俗称“兔婆”,两边的头较小,故称“细兔子”。
4、荷花灯:
荷花灯古代是闽南地区男女青年在元宵节上互相赠送的礼物,有丰富寓意。
5、龙灯: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灯,亦称“龙舞”,是中国民间灯饰和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许多地区。
6、纱灯:
纱灯,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
❼ 在荷花上点火放在水上是什么灯
荷花灯、祈福灯、河灯
一般是在一些特殊日子在水里放的,叫放水灯、放河灯
多用于祈福
有些地方中元节或忌日也会放
❽ 荷花灯的寓意(各个部分)
1.荷花灯也叫“和”灯或者“合”灯,属于河灯的一种,因为谐音,所以寓意着团圆和美,和谐美满,同时以荷花为灯底,更象征着一种洁身自好,清廉正直的高尚品质。如今的荷花灯,不仅出现在一些传统节日中,而且还应用在人们婚庆、出游、约会等场所。
2.荷花灯亦是年轻姑娘成群结队的灯舞。开始是在手上表演,后来发展成“莲花盘”,即用竹筒扎成一个圆圈,圆圈四周扎有荷花,圆圈吊有四根细麻绳扎在表演者身上,表演者在圆圈内表演。解放前这种灯在湖治工区很盛行。解放初,这个歌舞团运用荷花灯这一民间艺术,改编成《荷花舞》,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身受世界各国文艺工作者的喜爱和欢迎。
❾ 古人为什么要放荷灯
有人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阴间的群鬼都放假外出,阳间有家的都回家享用祭祀,无家可归的则四处游荡,甚至为害作乱,于是有些迷信的善男信女便买来“毛昌纸”,做成纸钱到路边或野外烧化,祭祀这些野鬼,此举谓之“斋孤普渡”。野鬼中有许多“淹死鬼”,便有人到河边去放“河灯”。“河灯”都制作成莲花形,所以“河灯”又叫做“荷花灯”。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节,就是中元节,荷花灯是北京中元节必有的点缀。《燕京岁时记》“中元节”条云:
“市人之巧者,又以各色彩纸,制成莲花、莲叶、花篮、鹤鹭之形,谓之莲花灯。”
这种风俗原是很古老的了,自元、明以来,一直就有,在欧阳原功词中就曾写到过。这种灯很轻巧,用白绵纸剪成大连花瓣,染上粉红颜色,趁半干时,把它卷压成弧形花瓣,圈一个竹蔑圈或硬纸板圈,把这种“莲花瓣”上下贴两圈,如佛像座下“莲花座”形状。下面再贴一圈用绿色软纸剪的穗子,象征“荷叶”。用一个小竹竿挑着,中间插一小蜡烛,便是一个莲花灯了。晚上把蜡点上,闪烁着光芒,照着那轻盈、红艳而又朦胧的“花影”,孩童们拿着,在小小的院子中跑来跑去,口里唱着:“莲花灯,莲花灯,今天点了明天扔。”这样好的灯,为什么今天点了明天就要“扔”呢?因为按佛教目连僧故事,盂兰会用荷花灯接引鬼魂,灯扔了,鬼魂跟着灯走了,不迷路了。再有因为莲花灯是莲叶灯的遗制,旧时七月十五孩子们玩的灯最妙的就是莲叶灯、篙子灯,砍一个长柄莲叶,中间插一小签,点个小蜡,扛着在胡同中玩,就是个最妙的“灯”。拔一株青蒿子,蒿子枝上系上许许多多点燃的“线香”头,便是别开生面的“蒿子灯”。清初张远《(阝奥)志》所谓“青光荧荧,若磷火然”,《京都风俗志》所谓“于暗处如万点萤光,千里鬼火,亦可观也”。试想在黑黝黝的小四合院中,在飘着夜来香的七月之夜,廊沿下,垂花门边,甚至在偏僻的小胡同中,在简陋的棋盘心房屋的小院中,这该是怎样的情趣呢?其趣味就在“青光荧荧”上。如果在上千支光的电灯照耀下,光同自昼,便索然无味,又哪里去觅莲花灯、莲叶灯、蒿子灯的朦胧之美呢?莲叶灯、蒿子灯等都玩一个新鲜劲儿,隔天便不值一看,所以“扔”了。倘若连纸糊的轻盈美南的莲花灯也扔了,未免太可惜了。
咏莲花灯的诗不少,康熙时查初白《京师中元词》云:“万柄红灯裹绿纱,亭亭轻盖受风斜,满城荷叶高钱价,不数中原洗手花。”
写的极为漂亮,这是康熙时的事。枝巢子《旧京秋词》云:“小队儿童巷口邀,红衣蜡泪夜风遥。莲灯似我新诗稿,明日凭扔乐此宵。”
这是夏仁虎先生晚年的诗,后两句亦感慨系之矣。“凉风起天未,游子正徘徊,”几十年前童年时,在北京玩过莲花灯的人,如果客居异地,逢上这样的节令,哪能不思念这轻盈、美丽、朦胧的莲花灯呢?这种玩艺早已没有了。有一年初秋在京,凉得很早,匆匆数日,已过了中元节,不禁想起幼年玩莲花灯的事来,便写了一首小词《念奴娇》云:
“新凉数日,又匆匆过了,中元佳节。檐下清阴清几许,树上月华迟发,院落居邻,绳床小坐,意趣何幽绝。渐忘漏永,似疑鸳瓦霜泼。京国几度繁华,枝巢老子,唱出秋词咽。荷叶荷花灯儿好,惹得孩童歌叠。绛蜡焰轻,明朝扔了,故事凭谁说。未宜重问,趁凉倚枕安歇。”
词中写出一点莲花灯的情趣,我把它抄给俞平伯老师、黄君坦先生看,君但先生来信云:“‘绛蜡焰轻,明朝扔了,故事凭谁说。’绝妙好词,为之击节。”奖掖有加。书此聊记翰墨因缘,也当莲花灯的一点文献掌故吧。
❿ 怎么做荷花灯
荷花灯的做法如下:
工具:卡纸、绳子、刀子。
1、首先我们取两张正方形的卡回纸,纸的颜色可以答接近于荷花的颜色。然后从中间的位置裁剪成一样大的四份。
2、取其中的一张,先在中间的位置进行折叠,然后沿着中线的位置把两头分别折好。
3、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把两边的边折向中线的位置,依照这样折叠另外三张纸。
4、折叠完成后,把黄色的放到紫色的下面,沿中线弯折,然后把两份折纸用绳子在中间位置系紧。
5、把系紧的折纸弯折成如下图所示的十字形。绳子的部分可以留长一些。
6、然后把紫色的部分向上卷起,形成紫色荷花花瓣的样子。
7、用同样的办法把另外三个花瓣向上折叠,然后整理四个花瓣的位置,使其更加的美观。
8、最后再把外层的黄色花瓣卷起。荷花灯的手工制作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