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小品花
❶ 国画·名家 | 不凋的荷花在墨色中绽放
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荷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有品格高尚、纯净美好等寓意。莲花有并蒂同心者,为一蒂两花,且“莲”与“怜”谐音,是男女好合、夫妻恩爱的象征;莲花多子,故可寄托多子多福的愿望。
国画中荷花有很多寓意象征,周敦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 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的君子形象; “一品清廉” ,荷花寓意公正廉洁,是对清官的赞扬; “本固枝荣” ,荷花枝繁叶茂,用荷花丛生比喻根基牢固,兴旺发达,家道昌盛……
除此之外,画家笔墨下写意大气的墨荷更是给我们更多思想遨游的空间。
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评曰:居寀之画鹤,多得筌骨。其有佳处,亦不能决其高下。至于花竹禽雀,皆不失筌法。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衬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的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
大液池内碧叶连天,莲花掩映,浮萍丛生,几对野鸭正徜徉于湖面之上;空中彩蝶飞舞,乳燕展翅,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色。叶、花皆双钩填彩,以色彩之深浅绘出俯仰向背的关系。用笔十分精细,得院体画之精髓。
张中,字子政,亦作子正,松江人,山水师黄公望,尤长于墨笔绘花鸟竹石,笔墨疏简,风格俊逸,属于文人画写意体系。《枯荷鸳鸯图》用浅淡笔墨画败荷,水边坡石,石上鸳鸯双栖,构图取势简洁疏朗,水墨点染与没骨法并用,笔墨粗简,略带写意,色调淡雅,表现了张中花鸟画的典型面貌。
图中几株荷叶欹正仰俯,荷花或含苞,或盛开,姿态不同。苇草丛立,水草点点,湖水清澈见底。一对鸳鸯正嬉戏水中,毛羽丰美,情趣盎然。一只翠鸟停于荷杆上,正欲展翅掠出。该图写景写物,形象生动,画面清秀,兼工带写。以没骨写叶,以粉白勾花,工笔与写意和谐统一,笔墨自然,设色淡雅,意境清俊朗。
周之冕的花鸟图勾染点簇,兼工带写,自成一家,创立“勾花点叶派”技法,他将陆治的设色工致和陈复的水墨写意画法融合于一体。此图勾线填彩,雅致高逸,色调明润清丽。
此画描绘地是荷塘残叶,一只鸷鹰正搏击白鹭。鹰从画面的右上方往左逆转而下,强劲的双翅微微收拢,头颈有力地转了过来,两爪已经攥紧向下,凶狠的眼睛紧紧盯着猎物,正箭一般地冲向在残荷与芦苇间奔逃的白鹭,仿佛刹那间,白鹭就成为鸷鹰的口中之食。画面的下方,白鹭在芦苇与残荷间仓皇奔逃,其它禽鸟也都恐怖惊避,有一只野鸭张嘴向上看,头颈紧缩,一幅恐惧之态。在具体表现上,画家将芦苇、荷叶、莲蓬、白鹭、禽雀杂乱地安排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白鹭、禽雀遭受袭击时的慌乱情景。几片残荷,数枝芦花,点明了正值初秋季节,萧杀的秋景渲染了气氛。使画面的调子统一和谐。
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图中以淋漓的墨色画荷叶,画蟹则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画上自题诗曰:“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诗意幽默。
近代著名美术史论家黄宾虹说:老莲画法上溯晋唐,下开扬州八怪之先声,以至山阴诸任氏而止。概括了陈洪绶作品的师承影响。《荷花图》笔法劲健,怪石嶙峋,尖峭突兀,荷花则敦厚朴茂,画风写实。
陈洪绶对人物、山水、花鸟画无所不精,当时有“南陈北崔”的美誉。花鸟画勾勒精细,色泽清丽,风格鲜明。此图画水中亭亭而生的红莲花。赭墨石色的湖石衬托着绿叶、红莲。水中一对鸳鸯在戏嬉。花鸟以劲细的线条勾勒,敷色艳丽,层次细腻,变化微妙。湖石用笔方折粗硬,衬托了描绘精细圆润的莲花、莲叶。这种对比衬托的手法是陈老莲常用的。图上自识:“溪山老莲洪绶写于清义堂。”
构图简洁洗练,布局清新奇巧。水墨加入了适量的胶,以避免水墨渗散,恰是此图的特色所在。图中以淋漓的墨色画荷叶,画蟹则寥寥数笔,看似草草为之,实则浓、淡、枯、湿、勾、抹、点多种笔法参用,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画上自题诗曰:“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胪。”诗意幽默。
这是一帧工笔设色花卉小品,技法从宋代院体画中脱变而出。钩勒晕染,功力深厚。花、叶的线条工细而不呆板,敷色艳丽而不浓腻。光彩奕奕,栩栩如生。构思别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绘使形象格外突出鲜明。尺幅之中,只着一花半叶,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间。晕染工致,将荷花的叶脉甚至纤维也用细笔毫发无遗地勾出。整个画面显得气闲神静、恬润温雅。
此画描绘了秋风萧瑟之中,一茎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娇艳动人,与凋残半枯的荷叶以及枯槁无色的莲蓬形成鲜明对比。荷花以恽寿平特有的没骨画法绘出,色调清丽冷艳,用笔洒脱飘逸,营造出一派空潆的韵味。画幅左上自题:“此帧数年前在东池上醉后涂抹,残荷离披芦草交横,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乱纸残帙中,不知何时为书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于破瓮中也。因书老索题戏为拈笔”。
此画取荷塘一角,红荷盛开,新荷残叶映带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飘动。呈现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图用没骨法画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带胭脂,由瓣头渐入而成;荷叶以浅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让出叶脉。
此画写双鹭在荷塘浅水之处觅食。将墨之浓淡干湿发挥至极致,或以浓墨重笔写新荷之郁郁生机,或以淡墨枯笔写老荷之萧索凋败。双鹭以淡墨简笔勾画,枯笔焦墨点提出眼部、喙、爪。传神生动,纵逸泼辣,挥洒自如。作者宗法徐渭,更在画中融入其书法特点,画面多有干枯、飞白和运笔迅疾之迹,给人以畅快淋漓,一气呵成之感。
这幅画描绘的是清风拂过的河塘,水波涟漪,阔大的荷叶与荷花也随风轻轻摇动。荷塘的水面画家没有完全用空白的虚境表现,而是用湿笔淡墨富于动感的笔势略加点染,表现水波荡漾。此画上有画家自题:“浦上生绿烟,波底荡红云。勿摇双桂楫,犹恐湿湘裙。相约采莲来,艇子打两桨。惊起白鹭鸶,飞入横塘港。……”描绘荷叶田田、荷花盛开的荷塘风景。
款题“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氏恽冰。”钤“恽冰”、“清于”印。
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整幅运用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荷花则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
八大山人描绘荷塘,多是浅水露泥,荷柄修长,扶摇直上,亭亭玉立,具有君子之风。在这幅图中,与莲荷相呼应的左下面画水中露石,组合得当,右部留在画外,用笔放逸,疏秀而具生气。八大山人曾自云:“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皆吾静观而得神者。”可见其画荷是观察入微,静观悟对而以意象为之,信手拈来,妙趣自成。
❷ 出水芙蓉图(中国画)的简介
《出水芙蓉图》 传为吴炳作,纨扇,绢本设色,纵23.8厘米,横25.1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可谓南宋花鸟小品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其巧妙之处在于构图和取景。画中一朵盛开的娇柔透亮的荷花,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粉红色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夺目。
该画的表现手法属没骨画法,为了表现荷叶与花瓣的不同质感,作者采用了不同的渲染方法,其中荷叶用渍染法,自然地描绘出叶子的肌理和厚实的质感,而花瓣则用晕染法,使花朵显得饱满而细腻。
《出水芙蓉图》虽然只描绘了一朵花、一片叶,但它使我们感到了整个荷塘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它是南宋花鸟画家构思新奇、笔墨精妙的集中体现。
(2)荷花小品花扩展阅读:
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细腻的笔调把荷花的清纯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宋人花卉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佳作。
本幅无款。有残印一角。裱边贴签:“吴炳出水芙蓉”。
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而夺目,布局、设色端庄大气,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气质表现得十分完美。莲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世的“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
画家的写实功力极为扎实,每片莲瓣的形状、角度、色泽和光感都安排得无懈可击。至于瓣上红丝、蕊端腻粉,也一一仔细料理,微妙之处,使人叹为神工!
存《名笔集胜》册中。《虚斋名画录》著录。
❸ 在家中画荷花好吗有什么寓意
寓意“和为贵”、“连年有余”、“品格高尚”等很多,荷花也是佛家的圣花,内中国人大多喜欢的。这些容方面可以看看现在画荷花的画家王荣昌、邢灵敏、蔼绘丹、杨成功等老师的作品,他们几位的荷花都有独到之处,网上都能看到,供你参考。
❹ 画荷花的画名有哪些
《疏荷沙鸟图》、《荷花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荷花鸳鸯图》。
1、《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2、《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3、《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图的作者冯大有(约十二世纪),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原载《烟云集绘册》(《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无款,签题黄居寀作。居寀为筌子。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
❺ 工笔荷花的画法——宋画小品《出水芙蓉图》
工笔荷花的画法——宋画小品《出水芙蓉图》
一、绷框详细过程
准备工具:绢、木框、尺子、铅笔、图钉、浆糊、喷壶
1.用铅笔在木框上标出中点,以中点为限在两边以5cm宽各标出几个点
2.将绢裁成比木框四周各宽5cm的大小
3.将绢放在木框上以喷壶喷至略微湿润
4.从木框的十字中心方向开始,先以图钉固定四周中点(注意绢的经纬线)
5.先从同一方向的中点开始往两端延伸,以图钉固定各点,且需注意必须同时固定同一方向相对的两个点。(利用绢面收缩的特质,向四周将绢绷平)
6.绷框同时时刻保持绢面微湿
7.固定好所有图钉后,再用浆糊涂抹在木框的立面上,并将四周角折好固定
8.将木框水平放置,静待风干
二、绘画过程:
1.绢布绷框勾线(先以淡墨勾荷花,中墨勾反叶、枝干,浓墨勾正荷叶)
2.染底色
3.正反叶片分染花青墨、赭石墨
4.花瓣分染淡曙红
5.花瓣罩染淡白粉
6.花瓣背后衬白粉
7.花瓣反面分染胭脂区分正反面
8.花瓣再次罩染淡白粉
9.正面叶子罩染草绿
10.叶茎罩染一层草绿
11.正反叶面及叶茎背衬三绿
12.调整画面氛围(底色)
13.高染法染莲蓬再提白粉
14.胭脂色勾花筋
15.先在花丝处染桔黄色再勾花丝
16.沥粉点花蕊
❻ 详解水墨荷花-国画中的荷花作品欣赏
夏荷
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入药。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恒为世人称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就是对荷花之美的真实写照。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历来为诗人墨客歌咏绘画的题材之一。
座上有琴尊,燕来燕去皆朋友。
山中无历日,花开花落也春秋。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南宋 佚名《荷蟹图》花鸟画小品
图中残败的荷叶枯黄斑驳,半浸于水中,一只雌蟹挥螯伏于叶上。红蓼、蒲草、浮萍、水藻等,
其叶片边沿均已泛黄,显示出时已临秋,荷叶的颓势与雌蟹的鲜活形成强烈的对比。
荷叶用双钩夹叶法描绘,叶之叶筋、斑纹及莛上的小刺都刻意求工,雌蟹用笔缜密严谨。
北宋 马兴祖《疏荷沙鸟图》花鸟画小品
南宋 吴炳《出水芙蓉图》
明 陈洪绶《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中有作者署款:“溪山老莲陈洪绶写于清义堂。”下钤:“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
此图以荷花为题,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而荷叶的俯仰截掩则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范。一块太湖石,立在荷叶丛中。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动一静,互为呼应。
莲叶的婀娜多姿,荷花的娇艳欲滴,与古石的瘦硬层叠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
作者用笔工致而不显刻板,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
清 余稺 小品 清宫廷工笔花鸟画 荷花 《花鸟图册》其四
此册共十二开,构图简洁、高雅,设色明丽妍美,笔法工整细腻,飞蝶、蚱蜢、小鸟的造型准确,栩栩如生,画家有扎实的写生功底。此图册绘兰花、牡丹、宣花、百合花、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
《石渠宝笈》著录。
明 魏学濂《荷花鹭鸶图》
画家以泼墨写出荷叶,以重墨勾筋描络;双钩写荷花。白鹭近似白描。
清 吴应贞《荷花图》
作者在图中没有刻意地描绘水,而是通过惬意于荷花丛中的鱼儿,将一池清水巧妙地暗示了出来。又通过鱼儿若聚若离、或远或近的交错游动,巧妙地扩展了画面的深远空间。图中所绘花、叶敷色艳丽而不浓腻,工致的晕染。
清 李鱓shan《荷花图轴》花鸟画立轴
图上画家自题『休拟水盖染汚泥,墨晕翻飞色尽黧(li)。昨夜黑云拖浦溆,草堂尺素雨风凄』。
款署『雍正乙卯中冬予将北行,镗下写于竹个之泪痕墨汁山房。李鱓』。钤『墨磨人』白文印。
花丛寥落,临水弄影,翻红坠绿,暗合无边秋水。
清 朱耷 水墨荷花轴
近现代 张大千《出水芙蓉图》莲花 花鸟画立轴
题识:明月曾呼白玉盘,多情更照玉栏干。香吹一夜西风满,水殿罗衣讶许寒。中华民国五十六年丁未夏爰翁。
此帧《出水芙蓉》是以水墨淋漓,层次丰富,随意奔放的荷叶和幼笔钩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