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山海棠片和雷公藤
❶ 昆明山海棠的介绍
昆明山海棠,学名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 Hutch,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别名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其全株有毒,以嫩芽、嫩叶和嫩枝毒性最大,根次之。民间称为“断肠草”,有“牛羊吃后痛断肠,不死皮毛也脱光”之说。
❷ 昆明山海棠片,哪里能够买到的问题
昆明山海棠片,0.28g*100s,滇虹药业集团玉溪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广州杰景新特药房有卖。27元一瓶。
❸ 昆明山海棠片是什么
是中药制剂,由昆明产的雷公藤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主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激素样作用,但没有西药激素的副作用.
❹ 线状扁平苔藓是否具有传染性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可以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皮肤与粘膜同时罹患。损害除见于口腔外,也可见于生殖器,指甲与(或)趾甲,但比较少见。中年女性患者较多,但也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别的报道。
病因病理
【病因学】
扁平苔藓的病因不明,从临床与基础的研究中,发现有关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认为发病可能与神经精神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有报告家族中有同样患者,是否与遗传有关尚无确证。应用链霉素、异烟肼、氯磺苯脲、甲磺丁脲等可发生扁平苔藓样皮疹,或促使本病加剧。
【病理改变】
口腔粘膜与皮肤损害的镜下所见基本相同,可概括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伴粒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及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此外,有时在棘层、基底层或结缔组织内可看到圆形的嗜酸性胶状体(Givatte bodies,希氏体),其体积小于棘细胞,但胶状体也可见于盘状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在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的桥粒与半桥粒的松解变性,于是导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在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的空隙中形成上皮下水疱。变性的桥粒可能成为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以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下,有时能在基底膜区出现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所产生的荧光。此外,还可看到基底膜的改变;不规则、增厚、断裂与重新形成;基底膜断裂使炎症细胞进入棘层,棘层内的胶状体可能是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的变性或死亡的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 扁平苔藓是许多苔藓类皮肤病中的一种,损害特点为扁平面有光泽的浅紫红色多角形丘疹,丘疹如绿豆大小,边缘境界清楚,质地坚硬干燥,融合后状如苔藓。损害区粗糙,丘疹间可见皮肤皱褶,由于瘙痒故多有搔痕。以石蜡油涂在丘疹表面,在放大镜下观察可看到细白纹,称Wickham纹。皮肤损害的治疗效果一般较粘膜者为优。
2.指甲与(或)趾甲损害 常呈对称性,但十指(趾)甲同时罹患者并不多见。甲体变薄而无光泽,按压时有凹陷,有时在甲床显示红色针尖样小点,压诊疼痛。甲体表面可以表现为细鳞纵沟、点隙、切削面(状如被利刃削去一层而呈平面)。严重的指、趾甲损害可使甲体脱落,还可发生溃疡坏死。某些病例除指(趾)甲损害外还可发生脱发。
3.口腔粘膜损害 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条纹。白纹可以向各个方面延伸,整个线条不被红纹“切割”,凡白纹稠密时可交织成网状,稀少时可呈树枝状,也可为单线条或绕成环形。类型虽多,但分型并无重要临床意义。损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粘膜柔软,弹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轻度刺激痛。
(1)网状损害:较多见于磨牙区粘膜与前庭沟,常自后向前蔓延,损害区粘膜的柔性与弹性基本正常。病人自觉粘膜表面粗糙,口唇活动时受牵拉与进食时有轻度刺激痛等,这也是同白色角化病的区别。由于扁平苔藓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与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所以在白纹稠密区域,特别是在前庭沟与颊粘膜区域较多发生充血,并形成上皮下水疱。水疱极易破裂而迅速成为浅表糜烂,通常经局部治疗,糜烂即可愈合而白纹重新出现,所以这种局限性糜烂,仅仅是本病的一种阶段性表现,而不是本病的一种特定类型。白纹稀少区域通常也少发生糜烂。单线条可发生在前庭沟、口底舌腹界、唇红与附着龈,环形偶见于颊粘膜。
(2)丘疹:状如针头大小,微隆,偶见于伴白纹的颊粘膜,但不应与皮脂腺异位症(Fordyce disease)相混淆,因为这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异位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可以丛集或散在,除了非常浅表的外,一般都隐伏于粘膜下,也无自觉症状。唇红部也是异位皮脂腺的好发区域,一般上唇多见于下唇。
(3)斑块:圆或椭圆形多见,常位于舌背中份或两侧,基本上保持对称,但也可为单侧性。损害区乳头消失而平伏。方块型偶见于有吸烟史者的颊粘膜与(或)附着龈,实际上是一种少见的白色角化病,故戒烟后斑块逐渐消失而白纹重现。
(4)水疱:一般为粟粒状,多见于软腭,但也可发生于其它部位。水疱容易破裂,在一昼夜间又重新出现。
(5)糜烂:糜烂型常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可遍及整个口腔粘膜。虽然,在某些区域尚可隐约显示白纹样损害,由于没有典型表现,故不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附着龈的糜烂常可见残留的疱壁,状如“上皮剥脱”,这种具有剥脱性的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炎症性疾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所以旧称“剥脱性龈炎”,现在已不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本型对于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常具有对抗性,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性检查,以免贻误诊断与治疗。
4.生殖器粘膜损害 常呈暗红色的圆或椭圆形斑块,表面可见白色网状损害,容易发生糜烂。
断和鉴别
扁平苔藓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口腔赤斑病(简称赤斑,口腔红斑)赤斑是一种红色口腔粘膜癌前损害,非常类似于癌前皮炎——博温病(Bowen disease),二者在组织病理海陆空上的改变,也常难以区分。为免于在字面上混同于良性的炎症性红斑(macule)而称赤斑,以示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
赤斑好发于“危险区域”:舌腹(缘)—口底、口角区颊粘膜与软腭复合体;中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赤斑初期的特征,是上皮萎缩与异常增生,临床上的突出表现为血红色的光亮似“无皮状”的圆或椭圆形斑块,界限非常清楚,触诊非常柔软,类似“天鹅绒”,损害微凹或平状;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损害如绿豆大小,逐渐向四周扩大。这种表面鲜红光亮而无白色成分的类型称为均质型赤斑。反之,若赤斑中有白色颗粒,则称颗粒状赤斑。若又有颗粒并伴有较大的结节时,则称为颗粒—结节状赤斑。这种类型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癌前损害:赤斑与白斑,因此,又可称为颗粒—结节状白斑(参阅白斑节)。
赤斑在缓慢扩展过程中,临床特征为柔性与血红色逐渐减退,界限不清,表面轻度隆起,触诊具坚韧感,表明赤斑已从萎缩与异常增生阶段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故有时亦称“增殖性红斑”或“红斑瘤”,应立即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初期赤斑的特征是上皮萎缩,故镜下所见为:角化层消失或难以辨认,乳头层上仅有2~3层棘细胞,而这几层棘细胞往往已显示核浆比改变,核深染等具有癌前性质的细胞畸变;又由于乳头层接近表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故呈特异的血红色和柔软性。
而常见的粘膜炎(mucositis)是红色良性粘膜炎的统称,创伤、感染、药疹等多种原因都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引起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通常也称红斑。红斑呈暗红色,无特异的血红色,疼痛比较明显,病程短暂。对于疑似赤斑的局限性损害,可在损害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如确炎舒松,每周2次,如2周内无消退迹象,应予以活体检查。
2.盘状红斑狼疮 女性多见,损害常发生在唇部、颊粘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皮肤损害多见于头面部。粘膜损害的特征为中央萎缩,外围为白色或黄白色而发硬的斑块,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清楚。损害发生部位可作为鉴别参考。
以上几种疾病与扁平苔藓的鉴别还可借助于组织学检查:赤斑损害是角化层消失,仅有2~3层棘细胞,核浆比改变,核深染等;红斑狼疮损害的上皮有过度角化,但增生不明显;白斑则上皮有明显的异常增生;扁平苔藓的上皮有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有时且萎缩,基底细胞排列紊乱、液化或坏死,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治疗
尚无满意疗法,应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
1.围绕病史、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有关因素予以治疗:凡损害无糜烂且范围局限时,可酌给2%~4%碳酸氢钠溶液与0.2%洗必泰溶液交替含漱,每日数次。每月复查1次,着重对危险区域的检查。
2.去除机械性刺激因子,刮除磨牙颊面的牙石。为避免牙刷毛刺伤损害区粘膜,最好用棉签洗拭代替刷牙。
3.发生局部糜烂时可撒敷复方类固醇粉,每日数次。症状明显时可局部注射确炎舒松,每周2次,与(或)加用抗生素;唇红部可涂肤轻松,但有痂皮时应先湿敷治疗,待痂皮脱落再涂一薄层,每日数次。
4.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应当慎重,效果并不理想,可试用小剂量与短程的方案,如强的松每日15mg,3次分服,约1~2周,服药期间应作大便隐血与血压检查。
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的效果比全身应用更为有效。也可用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片口服。
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 同属卫矛科雷公藤科植物,适用于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能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减轻水肿,对炎症增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较大剂量可抑制特异抗体生成,副反应轻微,偶有恶心,腹胀、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但雷公藤是剧毒制剂,主要是对心脏的影响,禁用于未婚或已婚未育男性患者与孕妇。
剂量一般为: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2片,雷公藤每日2次,每次3~4片。
5.局部可用抗霉菌治疗,对病情好转有一定帮助。
6.口服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
口服维生素A,每日5万U,或维甲酸35~50mg/d,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从第2~3周起,逐渐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疗程约1~2个月。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与高血脂者忌用。
0.2%维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血、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唇红粘膜。软膏制剂因不能粘附于润滑的口腔内侧粘膜故不适用。新型制剂isotretinoin与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与维生素A酸相同,主要优点是剂量小(每日每公斤0.5mg)、毒性低、副反应少(唇红干燥、脱发),但有致畸作用。
预后预防
由于近年来陆续报道本病癌变的病例,其恶变率约在1%左右,符合癌前状态的诊断标准,对长期充血糜烂不愈的病损应严密观察,及时活检。
回答者:yyfreeliang - 护国法师 十四级 1-17 20:13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一种皮肤-粘膜慢性炎症,可以单独发生于口腔或皮肤,也可皮肤与粘膜同时罹患。损害除见于口腔外,也可见于生殖器,指甲与(或)趾甲,但比较少见。中年女性患者较多,但也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别的报道。
病因病理
【病因学】
扁平苔藓的病因不明,从临床与基础的研究中,发现有关的因素很多。目前一般认为发病可能与神经精神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有报告家族中有同样患者,是否与遗传有关尚无确证。应用链霉素、异烟肼、氯磺苯脲、甲磺丁脲等可发生扁平苔藓样皮疹,或促使本病加剧。
【病理改变】
口腔粘膜与皮肤损害的镜下所见基本相同,可概括为: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伴粒层肥厚基底细胞坏死液化变性,及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此外,有时在棘层、基底层或结缔组织内可看到圆形的嗜酸性胶状体(Givatte bodies,希氏体),其体积小于棘细胞,但胶状体也可见于盘状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在电镜下可见基底细胞的桥粒与半桥粒的松解变性,于是导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在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分离的空隙中形成上皮下水疱。变性的桥粒可能成为抗原而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所以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下,有时能在基底膜区出现由免疫复合物沉积所产生的荧光。此外,还可看到基底膜的改变;不规则、增厚、断裂与重新形成;基底膜断裂使炎症细胞进入棘层,棘层内的胶状体可能是被巨噬细胞所吞噬的变性或死亡的上皮细胞。
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 扁平苔藓是许多苔藓类皮肤病中的一种,损害特点为扁平面有光泽的浅紫红色多角形丘疹,丘疹如绿豆大小,边缘境界清楚,质地坚硬干燥,融合后状如苔藓。损害区粗糙,丘疹间可见皮肤皱褶,由于瘙痒故多有搔痕。以石蜡油涂在丘疹表面,在放大镜下观察可看到细白纹,称Wickham纹。皮肤损害的治疗效果一般较粘膜者为优。
2.指甲与(或)趾甲损害 常呈对称性,但十指(趾)甲同时罹患者并不多见。甲体变薄而无光泽,按压时有凹陷,有时在甲床显示红色针尖样小点,压诊疼痛。甲体表面可以表现为细鳞纵沟、点隙、切削面(状如被利刃削去一层而呈平面)。严重的指、趾甲损害可使甲体脱落,还可发生溃疡坏死。某些病例除指(趾)甲损害外还可发生脱发。
3.口腔粘膜损害 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条纹。白纹可以向各个方面延伸,整个线条不被红纹“切割”,凡白纹稠密时可交织成网状,稀少时可呈树枝状,也可为单线条或绕成环形。类型虽多,但分型并无重要临床意义。损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粘膜柔软,弹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轻度刺激痛。
(1)网状损害:较多见于磨牙区粘膜与前庭沟,常自后向前蔓延,损害区粘膜的柔性与弹性基本正常。病人自觉粘膜表面粗糙,口唇活动时受牵拉与进食时有轻度刺激痛等,这也是同白色角化病的区别。由于扁平苔藓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基底细胞液化变性与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所以在白纹稠密区域,特别是在前庭沟与颊粘膜区域较多发生充血,并形成上皮下水疱。水疱极易破裂而迅速成为浅表糜烂,通常经局部治疗,糜烂即可愈合而白纹重新出现,所以这种局限性糜烂,仅仅是本病的一种阶段性表现,而不是本病的一种特定类型。白纹稀少区域通常也少发生糜烂。单线条可发生在前庭沟、口底舌腹界、唇红与附着龈,环形偶见于颊粘膜。
(2)丘疹:状如针头大小,微隆,偶见于伴白纹的颊粘膜,但不应与皮脂腺异位症(Fordyce disease)相混淆,因为这二者可以同时存在。异位皮脂腺呈淡黄色颗粒,可以丛集或散在,除了非常浅表的外,一般都隐伏于粘膜下,也无自觉症状。唇红部也是异位皮脂腺的好发区域,一般上唇多见于下唇。
(3)斑块:圆或椭圆形多见,常位于舌背中份或两侧,基本上保持对称,但也可为单侧性。损害区乳头消失而平伏。方块型偶见于有吸烟史者的颊粘膜与(或)附着龈,实际上是一种少见的白色角化病,故戒烟后斑块逐渐消失而白纹重现。
(4)水疱:一般为粟粒状,多见于软腭,但也可发生于其它部位。水疱容易破裂,在一昼夜间又重新出现。
(5)糜烂:糜烂型常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可遍及整个口腔粘膜。虽然,在某些区域尚可隐约显示白纹样损害,由于没有典型表现,故不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附着龈的糜烂常可见残留的疱壁,状如“上皮剥脱”,这种具有剥脱性的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炎症性疾病(天疱疮、类天疱疮等),所以旧称“剥脱性龈炎”,现在已不作为独立存在的疾病。本型对于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常具有对抗性,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性检查,以免贻误诊断与治疗。
4.生殖器粘膜损害 常呈暗红色的圆或椭圆形斑块,表面可见白色网状损害,容易发生糜烂。
断和鉴别
扁平苔藓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口腔赤斑病(简称赤斑,口腔红斑)赤斑是一种红色口腔粘膜癌前损害,非常类似于癌前皮炎——博温病(Bowen disease),二者在组织病理海陆空上的改变,也常难以区分。为免于在字面上混同于良性的炎症性红斑(macule)而称赤斑,以示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
赤斑好发于“危险区域”:舌腹(缘)—口底、口角区颊粘膜与软腭复合体;中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赤斑初期的特征,是上皮萎缩与异常增生,临床上的突出表现为血红色的光亮似“无皮状”的圆或椭圆形斑块,界限非常清楚,触诊非常柔软,类似“天鹅绒”,损害微凹或平状;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损害如绿豆大小,逐渐向四周扩大。这种表面鲜红光亮而无白色成分的类型称为均质型赤斑。反之,若赤斑中有白色颗粒,则称颗粒状赤斑。若又有颗粒并伴有较大的结节时,则称为颗粒—结节状赤斑。这种类型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癌前损害:赤斑与白斑,因此,又可称为颗粒—结节状白斑(参阅白斑节)。
赤斑在缓慢扩展过程中,临床特征为柔性与血红色逐渐减退,界限不清,表面轻度隆起,触诊具坚韧感,表明赤斑已从萎缩与异常增生阶段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故有时亦称“增殖性红斑”或“红斑瘤”,应立即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初期赤斑的特征是上皮萎缩,故镜下所见为:角化层消失或难以辨认,乳头层上仅有2~3层棘细胞,而这几层棘细胞往往已显示核浆比改变,核深染等具有癌前性质的细胞畸变;又由于乳头层接近表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故呈特异的血红色和柔软性。
而常见的粘膜炎(mucositis)是红色良性粘膜炎的统称,创伤、感染、药疹等多种原因都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引起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通常也称红斑。红斑呈暗红色,无特异的血红色,疼痛比较明显,病程短暂。对于疑似赤斑的局限性损害,可在损害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如确炎舒松,每周2次,如2周内无消退迹象,应予以活体检查。
2.盘状红斑狼疮 女性多见,损害常发生在唇部、颊粘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皮肤损害多见于头面部。粘膜损害的特征为中央萎缩,外围为白色或黄白色而发硬的斑块,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清楚。损害发生部位可作为鉴别参考。
以上几种疾病与扁平苔藓的鉴别还可借助于组织学检查:赤斑损害是角化层消失,仅有2~3层棘细胞,核浆比改变,核深染等;红斑狼疮损害的上皮有过度角化,但增生不明显;白斑则上皮有明显的异常增生;扁平苔藓的上皮有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有时且萎缩,基底细胞排列紊乱、液化或坏死,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治疗
尚无满意疗法,应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
1.围绕病史、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针对有关因素予以治疗:凡损害无糜烂且范围局限时,可酌给2%~4%碳酸氢钠溶液与0.2%洗必泰溶液交替含漱,每日数次。每月复查1次,着重对危险区域的检查。
2.去除机械性刺激因子,刮除磨牙颊面的牙石。为避免牙刷毛刺伤损害区粘膜,最好用棉签洗拭代替刷牙。
3.发生局部糜烂时可撒敷复方类固醇粉,每日数次。症状明显时可局部注射确炎舒松,每周2次,与(或)加用抗生素;唇红部可涂肤轻松,但有痂皮时应先湿敷治疗,待痂皮脱落再涂一薄层,每日数次。
4.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全身应用应当慎重,效果并不理想,可试用小剂量与短程的方案,如强的松每日15mg,3次分服,约1~2周,服药期间应作大便隐血与血压检查。
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的效果比全身应用更为有效。也可用昆明山海棠或雷公藤片口服。
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 同属卫矛科雷公藤科植物,适用于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前者能抑制迟发型变态反应,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减轻水肿,对炎症增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较大剂量可抑制特异抗体生成,副反应轻微,偶有恶心,腹胀、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但雷公藤是剧毒制剂,主要是对心脏的影响,禁用于未婚或已婚未育男性患者与孕妇。
剂量一般为: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2片,雷公藤每日2次,每次3~4片。
5.局部可用抗霉菌治疗,对病情好转有一定帮助。
6.口服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
口服维生素A,每日5万U,或维甲酸35~50mg/d,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从第2~3周起,逐渐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疗程约1~2个月。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与高血脂者忌用。
0.2%维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血、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唇红粘膜。软膏制剂因不能粘附于润滑的口腔内侧粘膜故不适用。新型制剂isotretinoin与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与维生素A酸相同,主要优点是剂量小(每日每公斤0.5mg)、毒性低、副反应少(唇红干燥、脱发),但有致畸作用。
预后预防
由于近年来陆续报道本病癌变的病例,其恶变率约在1%左右,符合癌前状态的诊断标准,对长期充血糜烂不愈的病损应严密观察,及时活检。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476914.html
回答者:身躯 - 举人 五级 1-17 20:16
目前,对于该病尚无特效疗法,可根据病人局部和全身的情况酌情给予治疗。
一、全身治疗
1. 精神心理因素调治
由于本病患者常由心情不畅、思想焦虑、情绪异常等情志因素引起,因此,解除情绪紧张,调整心理状态,改善和消除精神不良因素是治愈本病的前提,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常使药物治疗无效,甚至加重病情。
也可用镇静药物调整机体神经功能,如维生素B1、B12、谷维素等。
2. 免疫调理
由于本病发病有免疫因素参与和免疫学改变,因而可采用免疫制剂进行治疗。
可用雷公藤片或昆明山海棠片治疗本病,雷公藤有类似皮质激素的性质,有一定免疫抑制作用,但有一定副作用。
对于长期糜烂者,亦可应用氯化喹咛治疗,常用剂量为每次0.125~0.25g, 每天2次,疗程2~4周。应2周查一次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低于4000/mm3应立即停药。服用时还应注意饭后用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若长期小剂量服用,应密切观察,一旦有耳聋、耳鸣、视力障碍等发生,则即刻停药。
为了改善和恢复T淋巴细胞功能,加强对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可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如左旋咪唑,每次50mg,每天服3次,每周连服3天,2月为一个疗程。2周检查一次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低于4000/mm3应立即停药。亦应注意胃肠道反应和肝功损害。
转移因子,每次1mg注射于腋窝或腹股沟的皮下,每周2次,30次为一疗程。
胸腺肽,每次5~10mg肌肉注射,隔日注射1次,20次为一疗程。
3. 代谢调节
对于出现过氧化物歧化酶低下的患者,可直接补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口服液, 或服用天宝宁、复方丹参滴丸等含过氧化物歧化酶或可增加该酶的药物。
4.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
对于维生素缺乏者,可口服补充,维生素A2.5万单位,每天3次;维生素E50~100mg,每天3次;维生素C100mg,每天3次。
缺钙、缺锌、缺铁可补充钙剂、锌剂或铁剂,其他微量元素的缺乏主要依赖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补充。
5. 过去曾有用丙酸睾丸酮、苯丙酸诺龙等治疗本病的报道,现在因其致癌作用已很少应用。过去还曾有人用抗组织胺类药物、次硫酸铋、砷制剂等治疗本病,现在亦因其毒副作用而很少用。
6. 中医辩证:中医认为本病属于阴血不足,虚损积热化火,血虚生风产燥,
使肌肤粘膜失其濡养;或因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热瘀滞蕴热化火;或肝郁气滞蕴热化火等。其治法宜分别采用滋阴养血,益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输风润燥,滋补肝肾,滋阴清热,活血祛瘀等法。如普通型扁平苔藓可用滋阴清热,养血益肾,疏风润燥等法治之。方药如苔藓饮等加减。药物如当归、白芍、生熟地、女贞子、枸杞子、黄芩、旱莲草、麦冬、白藓皮、香附等。对充血型扁平苔藓可用平肝清热,活血祛瘀,理气解郁等法治之。对于糜烂型扁平苔藓宜用清热降火,解毒凉血,健脾渗湿等法治之。方药如无味消毒饮,化斑解毒汤等加减。
二、局部治疗
1. 去除各种刺激因素,应调磨口腔内的锐利牙尖,去除残根残冠,以减少它们对口腔粘膜的刺激。清除牙垢牙石,消除牙菌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这对于牙龈扁平苔藓尤为重要。磨光粗糙的金属修复体或置换其为非金属修复体,以利苔藓样病变的恢复。
2. 保持口腔卫生,用0.1%利凡诺液或0.05%氯已啶液含漱以抵抗细菌,减轻和消除炎症,对于糜烂渗出较多的病损,利凡诺液还有收敛、减少渗出的作用。
3. 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和过冷过热刺激。
4. 在局部抗炎治疗的基础上,可给予各种剂型的局部促愈合药物。养阴生机散是中药散剂,可上于充血型和糜烂型口内病损的表面。含有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生素和普鲁卡因的溃疡膏同时有消炎、止痛、促愈合的作用,口内上药时,需擦干病损表面的唾液和药液,以利于膏剂贴合于病损;唇红部病损位于口外,更适合上溃疡膏。
5. 局部病损严重,长期糜烂不愈,可于病损基底部注射醋酸氟美松2mg,加2%普鲁卡因1ml,3~7天注射1次,根据病情注射2~5次。
6. 雾化吸入也是一种较好的抗炎、促愈合手段,适用于病情严重、糜烂病损多发、病人自行上药困难的病例。在500ml生理盐水中加入32万单位庆大霉素和4mg醋酸氟美松,药液加入雾化器中,让病人吸入雾化汽,每次20分钟,每天1次,5~10次为一疗程。
7. 物理治疗对扁平苔藓也有一定疗效,采用氢化可的松或菸酸离子导入,每天1次,7~10次为一疗程。
8. 维甲酸治疗扁平苔藓有一定疗效,但因其副作用较大,目前较少口服。现在多配成软膏、酊剂、药膜等剂型局部外用。糊剂浓度为0.1~0.3%,外用每天1次,局部涂擦,适用于普通型扁平苔藓,可使白色角化病损消退,但停止用药后,白色角化病损可能复发。副作用为引起粘膜充血发红糜烂,一旦出现应立即停药。
9. 对于病损孤立且长期不愈者,可激光照射,或冷冻治疗,以消除病损。
❺ 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是同一种植物吗
一般称的雷公藤为Tripterygium wilfordii ,不是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不过看你问的是什么地方的,在云南有的地方昆明山海棠也称为雷公藤
❻ 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的中成药有哪些
。鸿茅药酒始创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历代传承至今已有270年历史,是一个在全国拥有广泛市场基础和消费者影响力的驰名药酒品牌。鸿茅药酒根据祖传秘方炮制,内含67味庞大中药组方,药用价值极高,对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以及妇女气虚血亏有明显功效。自道光皇帝开始,鸿茅药酒成为被指定的御用药酒,历代进贡。
若病人肌肉筋骨关节肿痛,而无局部冷热与皮色异常,亦无喜暖或怕冷等全身症状,则多属感受风湿之邪。则可选择以下中成药:散风活络丸、舒筋活血片、活络丹、天麻丸、风湿关节炎片、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正清风痛宁等,并可外用追风膏、伤湿止痛膏。
对于患者难以治愈的脚痛,最好给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这是解除病痛的有效渠道。最好的治疗原则是通过“通、排、调、补、修、活”,促进关节功能修复。[已过滤文章中的超链接]
❼ 昆明山海棠用什么代替
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替代产品应该是雷公藤,主要治疗人体免疫机能损伤,对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等有治疗效果。昆明山海棠,中药名。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evl.) Hutch的根。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❽ 雷公藤多甙片 昆明山海棠片 可以同服吗
不可以,两个都是雷公藤制剂,同时使用副作用会很大的
❾ 昆明山海棠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出处
- 3 拼音名
- 4 昆明山海棠的别名
- 5 来源
- 6 原形态
- 7 生境分布
- 8 性状
- 9 化学成份
- 10 昆明山海棠的药理作用
- 11 毒性
- 12 鉴别
- 13 性味
- 14 归经
- 15 功能主治
- 16 昆明山海棠的用法用量
- 17 注意
- 18 附方
- 19 摘录
- 附:
- 1 用到中药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
1 拼音
kūn míng shān hǎi táng
2 出处
本品以火把花之名始载于《纲目》草部毒草类钩吻条下。《植物名实图考》以昆明山海棠之名收载,云:"山海棠生昆明山中。树高丈余,大叶如紫荆而粗纹,夏开五瓣小花,绿心黄蕊,密簇成攒。旋结实如风车,形与山药子相类,色嫩红可爱,山人折以售为瓶供。"按上描述及附图实为本种无疑。
3 拼音名
Kūn Mínɡ Shān Hǎi Tánɡ
4 昆明山海棠的别名
火把花、断肠草、紫金皮、紫金藤、雷公藤、掉毛草、胖关藤、红毛山藤。
5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昆明山海棠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pterygium hypoglaucum(Devl.)Hutc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6 原形态
昆明山海棠 落叶蔓生或攀援状灌木,植株高23m。根圆柱状,红褐色。小枝有棱,红褐色,有圆形疣状突起,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lcm;叶片卵形或宽椭圆形,长612cm,宽36cm,先端渐尖,边缘有细锯齿,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粉白色。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长1015cm;花小,白色,花萼5;花瓣5;雄蕊5,着生于花盘的边缘;子房上位,三棱形。翅果赤红色,具膜质的3翅。花期夏季。
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野向阳的灌木丛中或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
8 性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有分枝,略弯曲,粗细不等,直径0.43(5)cm。栓皮橙黄色至棕褐色,有细纵纹及横裂隙,易剥落。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皮部棕灰色或淡棕黄色,木部淡棕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涩、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由1535列类长方形细胞组成,内含橘红色物质。皮层狭窄,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及散在的橘红色物质。韧皮部宽阔,有石细胞单个散在。形成层由13层细胞组成,排列成环。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木射线组成;导管大型、多呈类圆形,常单个或24个,排列较稀疏,木射线17列,有的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具纹孔,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方晶及棱晶。
粉末特征:浅黄棕色。①淀粉粒较多单粒,为类球形、椭圆形、多角形、脐点点状、人字形,直径520μm,复粒由23粒复合而成。②木纤维淡黄色,呈长梭形,多已碎断,直径1530μm。③草酸钙棱晶及方晶直径1050μm。④石细胞淡黄色,呈类圆形、类方形、椭圆形,具纹孔及层纹,直径20120μm。⑤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壁木化,直径30180μm。除此,尚可见不规则形橘红色块状物质。
9 化学成份
根含雷公藤堿(wilfordine),雷公藤次堿(wilforine),雷公藤晋堿(wilfine),雷公藤春堿(wilfortrine),卫矛堿(euonymine),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雷公藤丙素(tripterolide),山海棠素(hypolide),山海棠内酯(hypoglaulide),黑蔓酮酯甲(regelin),雷公藤三萜酸(triptotriterpenic acid)C、A,山海棠萜酸(hypoglauterpen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β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3epikatonic acid),齐墩果酸乙酸酯(oleanolic acidacetate),雷公藤内酯(wilforlide) A、B,雷酚萜醇(triptonoterpenol),雷酚萜甲醚(triptonoterpene methyl ether),山海棠酸(hypoglic acid),山海棠二萜内酯(hyndiolide)A,雷公藤二萜酸(triptoditerpenic acid),雷公藤二萜酸 B(triptoditerpenic acidB),3氧代无羁萜烷29羧酸(3oxofriedelan29oic acid),3β,22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9羧酸(3β,22αdihydroxyolean12en29oic acid),3β,22α二羟基12熊果烯30羧酸(3β,22αdihydroxyursan12en30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8,9十八碳二烯酸(8,9octadecadienoicacid),9十八碳烯酸(9octadecenoic acid)及9,12,15十八碳三烯酸(9,12,15octadecatrienoic acid),儿表儿茶精( Lepicatechin)等。
10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昆明山海棠及其醇提取物、总堿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根的去皮木心的水煎剂灌胃,对二甲苯、组胺或鸡蛋清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抑制腹腔注射醋酸所引起的染料(伊文思蓝或滂胺蓝)从血管内向腹腔渗出。对于大鼠的蛋清性及甲醛性脚肿也有显著的对抗作用。2040g/kg煎剂的作用与50100mg/kg醋酸可的松相当。在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试验中,昆明山海棠不但能明显减少巴豆油所致炎性渗出量,还能减轻其所致血管壁损害的程度。昆明山海棠总提取物腹腔注射对松节油所致大鼠脚肿及注射组胺所致耳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昆明山海棠醇提取物对卵蛋白诱发后肢足跖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堿对小鼠耳郭由巴豆油诱发的炎症及肉芽组织增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于本品对切除双侧肾上腺大鼠仍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但又不能延长切除肾上腺幼年大鼠的存活时间,也不能抑制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对侧肾上腺的代偿性肥大,一般抗炎有效剂量下并不引起幼年小鼠胸腺萎缩,虽大剂量也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因此本品所具有的抗炎活性似与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关系不大。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昆明山海棠水提取物片剂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效果。本品分别灌服5g/kg/)、10g/kg/日,连续5日,能抑制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炭粒的吞噬能力,抑制小鼠对绵羊红细胞免疫所致溶血抗体的生成,给药时间越久,作用越明显。对于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耳郭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昆明山海棠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作用的强弱与剂量大小成正比,当与可的松、环磷醚胺及6巯基嘌呤等合用时,均未见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对于卡介苗所致豚鼠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昆明山海棠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昆明山海棠还能明显抑制大鼠的同种异体交叉植皮的排斥反应。对于大鼠的佐剂性关节炎,昆明山海棠既可明显抑制其原发性损害,又可抑制其继发性损害,且以对后者的作用为强。但对蛋清所致豚鼠及天花粉所致小鼠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昆明山海棠则均无明显抑制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昆明山海棠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及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Ⅲ及Ⅳ型超敏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而以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为强。另一方面,昆明山海棠在一般有效剂量下并不引起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萎缩,在适当剂量下反而引起上述器官重量增加。研究认为昆明山海棠的免疫调节作用是双向的或多方面的,能直接或通过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NKCF)的释放促进健康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对自然杀伤细胞的激活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联合应用黄芪比两药单用作用大,该两药对SLE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 *** 指数显著高于正常人,表明其免疫调节作用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
3.抗生育作用:昆明山海棠根心的乙醇提取物951mg/kg给大鼠灌胃,雌鼠5日或雄鼠14日均有非常显著的抗生育作用,效果强弱与剂量大小相关;且重现性好,雄鼠效果可维持5星期逐渐恢复。
3.1.对雄性动物的影响:本品50%乙醇提取物给雄性大鼠灌胃2.0g/kg,每星期6次,共5星期后均丧失生育能力。从根皮中分离出的L表儿茶精给雄性小鼠灌胃,随用药剂量的增加,时间的延长,使交配后的雌鼠受孕率明显下降至完全不孕。睾丸及附睾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用药鼠曲细精管偶见脱落细胞,主要为 *** 细胞,生精上皮也见细胞脱落;附睾管腔内 *** 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大部分精干呈断头、卷尾等畸形。Feulgen法将DNA染成紫红色和甲基绿派洛宁染色,RNA分析显示:用药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的DNA、RNA显色反应无明显改变,但曲细精管中 *** 细胞和残余体的RNA凝集成块,附睾管内脱落的 *** 细胞DNA被椎向核膜,说明本品对 *** 细胞和 *** 变态有明显影响,同时发现用药鼠附睾 *** 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下降,可导致 *** 糖代谢障碍。本品乙醇提取物经分离出的TH4和TH5两种成分分别按58mg/kg及116mg/kg剂量给成年雄性大鼠灌服5星期后,主要使附睾尾部的 *** 密度及 *** 活动率明显下降,附睾腔内多见有脱落的生精上皮细胞,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细胞变薄, *** 发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TH4和TH5对大鼠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结构与生精功能,以及对附睾的功能都有一定影响。低剂量的昆明山海棠长期(22星期)给药所致雄性大鼠不育,在停药5星期后生育力及附睾 *** 完全恢复,所测的其他各项指标包括体重、附性腺重量、睾丸、附睾及主要脏器的组织学、血常规及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本品所致不育是完全可逆的,且不遗留任何明显的毒副作用。
3.2.对雌性动物的影响:昆明山海棠提取物灌胃,对小鼠抗着床(1750mg/kg)、抗早孕(3500mg/kg)有非常显著或显著的作用,正交L4(23)实验优选的抗早早孕方案对大鼠效果非常显著,且量效相关重现性好;仅用口服的剂量的1/191/15弱,宫内注入效果亦显著。组织细胞形态学观察证实:给药第1日即能抑制桑椹胚的发育或致坏死,妊娠第6日可见坏死解体的胚或部分已被吸收,解体胚周围蜕膜化差,黄体却无异样,该提取物无雌激素、抗雌激素、孕激素及抗孕激素活性,流产的始动机制也不依赖前列腺素,不干扰母体的内分泌。
3.3.对男、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临床治疗时发现,服用昆明山海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3个月后,患者的 *** 数与活力明显下降,畸形率增加,而且以后的整个服药期间的表现为少精、弱精或无精。停药6个月后,患者的 *** 计数与活力可基本恢复至正常生育水平,其 *** 计数皆在40×106/ml以上,畸形率降至10%以下。昆明山海棠对妇女卵巢功能也有影响,浸膏制剂1224g(生药)/日,连续服用时间18个月以内,出现月经减少和闭经者占83.8%,从体温曲线可以看出,用药过程中排卵功能先激惹后受抑制,服药引起闭经后 *** 细胞涂片说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清性激素测走值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LH)明显升高,泌乳素(PRL)无变化。雌二醇(E2)明显下降,孕酮为零,睾酮也有下降等变化,与自然绝经情况相似,停药数月后可以自然恢复,故昆明山海棠对卵巢的排卵和激素分泌功能有可逆性抑制作用。
4.抗癌作用:昆明山海棠醇提取物对小鼠子宫颈癌U14的抑制率为40%,本品粗制品对小鼠肉瘤S180及S37的抑制率在33%52%。实验证明,本品有效成分雷公藤甲素于0.25mg/kg及0.2mg/kg时对L615白血病有显著治疗作用,生存期延长率分别在159.8%及87.8%以上,并可使部分动物长期存活。
5.其他作用:昆明山海棠煎剂40g/kg灌胃,对小鼠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本品总堿及醇提取物腹腔或皮下注射对小鼠也有镇痛作用,对大鼠有降低体温作用,对家兔有解热作用。本品水提取液或醇提取液每日5g/kg对鼠疟有一定抑制作用,总生物堿每日15mg/kg的抑制率为77%。 服用昆明山海棠片对急性肾炎、高血压肾病和慢性肾炎普通型、紫癜性和狼疮性肾炎疗效较好,因本品具有改善微循环,具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副反应,具有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可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受损组织血液供应,从而使肾小球基底膜漏过蛋白减少,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增加达到临床消除尿蛋白的作用。
11 毒性
本品根去皮后的根心水煎剂灌胃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468g/kg,根皮水煎剂为40.9g/kg,根心水煎醇沉薄膜蒸发的片剂为94.8g/kg,7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为7.014.9g/kg,而大鼠则在40g/kg以上。另有报告昆明山海棠提取物4批药物给小鼠灌服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976±392mg/kg、6612±889mg/kg、4808±976mg/kg(半成品)及6213±892mg/kg(成品)。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昆明山海棠去根皮的根心水煎醇沉片每日40g/kg给大鼠灌服30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但70%乙醇浸膏片每日灌服20g/kg,连续5天即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本品提取物1325mg/kg给大鼠灌服,每日1次,共12天,停药后观察16天,实验结果,血象、心电、肝肾功能及病程镜检均未发现异常改变。 特殊毒性实验;微核实验证实昆明山海棠提取物给小鼠灌服,对体细胞嗜多染幼红细胞染色体无明显的损伤作用;显性致死性突变实验结果表明,本品提取物灌胃无明显的引起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损伤的作用;生殖毒性实验一致畸实验(并繁殖实验)证实本品提取物灌服对母鼠体重、胎盘无影响,对仔鼠外观、内脏及骨骼均无致畸作用。繁殖实验观察到下两代仔鼠均正常。
12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根皮粗粉3g,以5ml氨试液润湿,加乙醚50ml浸渍数小时,滤过,取滤液挥去乙醚,残渣用稀盐酸溶解,滤过,滤液供下述试验:①取滤液1ml,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发生白色沉淀。(检查生物堿)②取滤液1ml,加苦味酸试液1滴,发生黄色沉淀。(检查生物堿)
13 性味
苦;辛;微温;有大毒
14 归经
肝;脾;肾经
15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活血止血;舒筋接骨;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疝气痛;痛经;月经过多;产后腹痛;出血不止;急性传染性肝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癌肿;跌打骨折;骨髓炎;骨结核;副睾结核;疮毒;银屑病;神经性皮炎
16 昆明山海棠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先煎;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或煎水涂;或鲜品捣敷。
17 注意
孕妇禁服。小儿及育龄期妇女慎服。不宜过量或久服。少数患者久服本品可引起闭经、 *** 减少或缺如,胃部疼痛等。超量服用,可致中毒。中毒症状可在数小时或35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四肢发麻、乏力、烦躁不安、精神亢进、幻觉,严重者可有阵发强直性惊厥;消化系统症状有口唇、食道和肠胃等粘膜散在性出血糜烂和坏死,恶心、呕吐、强烈腹痛、腹泻,大便中有血和粘膜的坏死组织,胃部烧灼感,后期可有肝脏肿大;心血管系统症状有脉弱而慢、心律不齐、早博,中毒初期血压下降,后期有暂时性升高,心电图可见T波倒置,ST波转移和心肌劳损等异常现象,严重者可出现混合型循环衰竭而死亡;呼吸系统症状有呼吸急促,肺下部有湿性啰音,急性期可见肺水肿,严重者可因呼吸突然停止而死亡。此外,还可出现尿闭、血红蛋白尿、体温升高、毛发脱落及皮肤糠状脱屑等。
1.《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剧毒,不可多服。忌酸、冷、鱼腥、豆类。中毒可用茶叶煎水服解救。"2.《中国民族药志》:"忌食牛、羊肉、蛋类。"
18 附方
《纲目》:“因其花红,而性热如火。”故名火把花。因药性毒烈而名断肠草。
19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
- 昆明山海棠片
❿ 有谁知道什么是雷公藤吗
有谁知道什么是雷公藤吗?
雷公藤是分布在我国福建、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区的一个藤本灌木,常生长在山坡阴湿的森林中。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该属共有三种:雷公藤、东北雷公藤、昆明山海棠。
雷公藤的外形特点:植物体高一到三公尺;小枝条棕红色,有四个细棱,表面有密毛和小皮孔。
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六公分左右,先端尖,基部圆形,叶边有细锯齿;叶柄长六毫米左右,密生锈色毛。
圆锥状花序窄小,有三五个分叉,花序柄都有锈色毛;花白色,直径五毫米,萼片五个,花瓣五个。
翅果长圆形,长一公分左右,中间果实大,有三个膜质翅,翅稍窄;种子没有假种皮。
雷公藤的用途:是一种中药,但有毒。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雷公藤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已提取的三百多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有生物活性物质有一百多种,如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内脂甲、雷公藤内脂酮、雷公藤生物碱等。雷公藤中的有毒成分主要是雷公藤红素、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生物碱。可以看出,现代医学对雷公藤的研究比较深入的,在医学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
雷公藤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又叫黄藤、黄腊藤、菜虫药、红药、水莽草,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原植物生于背阴多湿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丛中。喜较为阴凉的山坡,以偏酸性、肥沃、土层深厚的砂质土或黄壤土最宜生长。雷公藤是一种中草药,又名黄藤,断肠草。药品有粗制片,甲素片,多甙片等本品具有较强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又有较强的以抑制为主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还有拮抗炎症介质,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水肿等多缓解而产生综合效应。本品不是激素,但是有激素样作用。可以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但要注意副作用,主要对生殖系统,胃肠道,血液,皮肤,等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