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恨海棠
1. "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是什么意思这是古人的话,海棠没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中,十二岁时便初读《红楼梦》,然而,她很快发现后四十回的情节变得面目可憎,索然无味。她认为后四十回的续作者是高鹗,并将其形容为“附骨之疽”,表达了对此的深深厌恶。这一观点在当代红学家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尤其是周汝昌先生,他在多篇文章中多次提及张爱玲对《红楼梦》的深刻理解和透彻领悟,只遗憾彼此相知太浅。
张爱玲在书中提到自己的三大遗憾: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三恨《红楼梦》未完。她认为《红楼梦》的未完成如同海棠没有香气、鲥鱼没有骨头一样难以接受。海棠在《红楼梦》中被曹雪芹描绘得栩栩如生,林黛玉的咏白海棠更是千古名句:“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如果没有香气,这样的诗句又从何而来呢?至于张爱玲为何将鲥鱼无骨与之相提并论,或许只是因为她个人的喜好和联想。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热爱和考据,体现了她对文学艺术的深刻洞察和独特见解。她的观点不仅影响了后世对《红楼梦》的研究和解读,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读空间。
2.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什么啊
三恨是“红楼梦未完”。
这段话出自张爱玲的评论文集《红楼梦魇》中收录的《红楼梦未完》的第一段: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海棠无香,鲥鱼多骨,红楼无尾。意思是说:海棠花虽美丽却没有香味。鲥鱼味道鲜美却骨头太多,不好下咽。红楼梦小说写的好,却没有写完。很有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意思,表示时间很少有完美的事物。
张爱玲有自己对曹雪芹的赞叹与理解,不惜花了将近十年时间五详红楼梦,为的是红楼也是他,她是悲悼红楼一梦,也是自悼。
也正是爱红楼至深,这种遗恨也尤深,所以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各版本的差异,更是花费大量的精力整理书中疑似混乱的章节。可惜的是,直到一代才女魂散异乡,她也未寻得结果。
3. "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无骨.”是什么意思
一猜中大是遗培汪憾海棠花虽然艳丽为什么却没有香味,二是遗憾鲥鱼虽然味道鲜美可是鱼刺太多,为什么不长骨头穗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