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挨海棠
1. 一朝选在君王侧什么花
是杏花,因为杨玉环代表杏花。杏树原产中国,分布很广。树龄长,可活一百年以上,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
每年3-4月份,各地会举办杏花节,为游人踏青、郊游及摄影提供好去处。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目前被作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花。
(1)杨玉环挨海棠扩展阅读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中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
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居家庭院中如成列种植,春日里红云朵朵了,非常壮观动人。也适于单植赏玩,如和垂柳混栽,在柳叶吐绿时,相互辉映,更具鲜明的色彩。十多年以上的老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若孤植于水池边,在水中形成古色古香的倒影,趣味无穷。
2. 杨贵妃的自白
一、贵妃的烦恼
天宝九年。
杨玉环被人搀回寝宫,卧在美人榻上,醉眼微闭。
昨日相约百花亭摆宴,今日他却去了西宫,心中苦闷,多饮几杯酒,竟吓坏了一众伺候的人。
呵呵,他们哪知我根本没醉,装的罢了。
此刻的杨玉环有些心酸,想当初自己被封为贵妃入宫,是何等矜贵?才短短几年,便被撵出宫去两次。
被撵出宫这事儿,丢人无趣,她是有些怕再次发生的。
所以此次回来,才格外温顺,皇上虽含情脉脉如初,但她知道,他待她终是不如当从前了。
想当初,为了得到她,他费尽心机。
下诏命自己出家,道号“太真”,以此来掩饰抢儿媳妇的丑行。
更是亲谱《霓裳羽衣曲》,曲中尽是情意无限。
赐她独浴华清池。
她喜欢吃荔枝,日日有岭南的甘甜荔枝快马送到。
就连她喜爱的白鹦鹉死了,他都会建个“鹦鹉冢”。
她姊妹兄弟的万般荣耀更无须多提了。
但,他讨厌她善妒。
他疼她,宠她,爱她,却不许她嫉妒。
关于这些,在被赶出宫的日子里,杨玉环想的相当明白,想明白了,心里竟然产生了一些不屑的感觉:
当真以为我会为一个老头子争风吃醋?
想当年我杨玉环芳华正好,嫁与寿王(1),年岁相当。
两人都值青春年华,寿王又出身尊贵,若非你是皇帝,我又怎会与寿王分离?
我嫉妒,我闹,不过是因为你曾许诺过会待我如珍似宝,惜之爱之。
你曾对我说你生于武后当政时期,又经历太平公主与韦后夺权,
身边的女人每个都野心勃勃。她们抢夺本该属于男人的权力,令大唐蒙羞。
那一张张贪得无厌的面孔令你恨之入骨!
你说我不同,初次见我,便觉我懵懂的可爱,女人本该如此,美丽又无知。
你还说你将用至高权力将我宠爱到极致,你辛苦了半辈子,有美如我,非常满足。
哪里满足呢?
我进宫才几年?便有更为年轻貌美的女子乱了你的心。
我闹,你恼。
如今我已经30有余,无子嗣,
你随嘴里夸我风姿绰约更胜从前,
我却知道自己老了,
年轻时的胡旋舞、霓裳羽衣舞虽然依旧能跳,跳完有多累只有自己知道。
人已渐老,恩情虽重却抵不住日日年年。
我的尊贵,我家人的荣耀,全在你一人的身上。
我怎能不着急你?
(1)寿王:杨玉环的第一个丈夫,也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
二、你是谁?
那几杯酒,后劲儿很大,杨玉环觉得头开始发晕。
恍惚中,她来到了最喜欢的骊山华清宫,温泉水烟雾缭绕,亭台楼阁置于山中若隐若现,天上仙境也不过如此。
可是今日的华清宫为何只有我一人?杨玉环想。
来到专供自己沐浴的海棠汤。
一池温泉水,犹如海棠花开,放眼后宫,只有她一人有此恩宠,想到这里,杨玉环心情好了很多。
可很快她的好心情就被破坏了:“大胆!竟有人敢在海棠池沐浴!”
杨玉环只觉自己气炸了。她的呵斥声并未吓到沐浴之人。
只见那人肤若凝脂,秀发乌黑,虽背对着自己,但那曼妙的身姿展现出的倾国之态已令人妒恨。
“你是何人?转过头来!你……”
待那人真的转过头,却吓的杨玉环不敢出声。
那女子对着杨玉环妩媚一笑。
只见她明眸皓齿,眉若远山,眼有秋水含情,缓缓起身出浴。
不知何时,那女子已穿上白色衣裙。
这位千娇百媚的美人儿令杨玉环浑身发冷。
因她同自己竟长得一模一样,
不仅是容貌,连那一颦一笑的媚态也如出一辙。
就算世间有人能美过自己,但自己绝代风华却不是那些凡俗女人可以比的,若非如此,陛下又怎会如此迷恋我?
关于这点,杨玉环想的也非常清楚。
她不由的问道:“你是谁?你怎么……”
“我怎么和你一样?”那女子不待她说完便抢着说道。
不仅是神态容貌,连声音也是一样!
“因为我就是你呀?”那女子缓缓向杨玉环走来,逼的杨玉环步步退后。
“怎么可能?”杨玉环想着,又仔细的上下打量了她一番,忽然笑了,骄傲的说道:你不是我,虽然你和我很像,但你比我瘦!要知道,陛下最喜欢的就是我身姿丰腴,你?差远了!”说道这里,杨玉环很得意。
那女子也笑了,姿势与杨玉环一样,只是神情落寞,叹道:“若你被叛军追着到处逃命,只怕也会瘦。总之,我就是你!”
见杨玉环不相信的神情,那女子幽幽说道:
“你生于开皇七年六月初一,在蜀州长大。十岁那年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叔父家。
开元二十三年七月。应邀参加咸宜公主的婚宴,公主胞弟寿王李瑁对你一见钟情。
陛下在其母武惠妃的请求册立你为寿王妃。”
杨玉环听她说的分毫不差,暗暗心惊,但嘴上由说道:“你虽说的一点不差,但这些要查到也并非什么难事。”
那女子也不急不恼,继续说道:“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逝世,在她的葬礼上陛下见了你惊为天人。
随后下诏命你入宫。带你看尽宫中繁华,与你畅谈音律,告诉你要封你为妃。
你吓的哭了,他边吻你的脸边告诉你不要怕,他会为你周全一切,令你体面入宫。
他哪里知道,你不是怕,是舍不得寿王。
一个已年过半百的老男人,再英俊也不如他的儿子啊。”
听到这里, 杨玉环不由心惊:怎地连自己当时的想法她都知道?
那女子又说:“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他以为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命你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名为出家,实行那夫妻之事,那段日子,你人前欢颜人后悲苦。
陛下对你再好,都不比寿王风华年少。
直到天宝四年,他将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新的寿王妃。你才慢慢绝了与寿王破镜重圆的心思。
同年,他立你为贵妃,后宫中无皇后,贵妃已是最高荣耀。
除了陪他睡觉时你觉得他苍老的身体恶心,其他时候也算你的知音。”
隐藏最深的心思被揭露,杨玉环恼羞成怒:“你到底是谁?”
三、四大美女
那女子又向前走了两步,与杨玉环面对面,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说道:“我就是你呀,四大美女之一,杨玉环!”
“四大美女?”杨玉环退后一步,满脸疑惑。
那女子见她满脸疑惑,耐心的说道:“这么说吧,我死后的你。”
杨玉环听了不觉害怕,问道:“你是鬼?”
“鬼?鬼还能投胎入轮回,像我这种历经千年的不散的,叫魄。”那女子目光悠悠,言语无奈。
“魄?”杨玉环不解,只得重复她的话。
那女子点头:“我是你的魄,在你死后神魂凝聚不散,历尽千年岁月。”
杨玉环有些怕,环顾四周,再无一人,顿觉阴气森森。
想叫,却发不出声音。
只听那声音继续说道:“你怕什么?我不过来和你说说话。你知道么?刚才你百花亭设宴陛下未应邀。你虽是假醉,在后世却被编成了戏。叫做《贵妃醉酒》,可比霓裳羽衣曲有名多了。”
杨玉环虽然怕,但那女子说的内容实在吸引她,她暗暗想着:贵妃醉酒?这名字倒好听。
只听那女子继续说:“你以为刚才你难过是害怕失去他的宠爱么?失去荣华富贵么?
是因为你爱上了他,受不了他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你争的,不是他带给你的荣耀 ,而是他的心。”
她的话激怒了杨玉环:“你胡说!我怎么会爱上比我父亲还要大的人?若他不是皇帝,我看都不会看他!”
杨玉环非常生气,这些年来,她承认自己贪恋他的权势。但从未想过自己会爱上他。
那女子见她恼了,也不甚在意,继续说道:“以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漂泊了一千多年,才想明白:这些年来,他疼你宠你,给你至高荣耀,你早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他。
女人啊,本就容易爱上男人,更何况还是一个对你百般温柔的帝王。帝王用情,集天下之力令一女子开怀,谁又能不动心?
若非你的男人是皇帝,你以为你能名列四大美女之一么?”
又是四大美女,杨玉环不由的问道:“你说的四大美女是什么意思?”
此时的杨玉环已经不怎么怕了。她甚至有些相信面前这个女子就是死后的自己。
那女子似乎感应到了她的心绪,再次现身,坐在海棠池边,用她那玲珑的双脚肆意的拨弄温泉水,慵懒的说道:“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被后人并称四大美女。还有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名头。”
不待杨玉环发问,她继续说道:“沉鱼指西施浣纱其美貌令水中鱼儿见之失魂无法游动。
落雁指昭君出塞天上大雁见她惊鸿一瞥忘记如何飞翔。
闭月指貂蝉拜月,绝美容颜令皎洁明月自愧不如。
羞花便指的你今日赏花醉酒,容颜美得令百花羞愧。”
听到自己的美貌被后事传颂,杨玉环心中欢喜。但不知为什么她竟想到了赵飞燕。放佛知道她的想法,那女子继续说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你是想着李白的《清平乐》吧?”
杨玉环不由暗自叹道:不愧是死后的自己,竟然知道我在想什么。
只听那女子继续说道:“自古至今有多少美女,能当选四大美女的总有艳压群芳之处。那赵飞燕,她再美,汉成帝后期不也更爱她的妹妹赵合德。?
再说这四大美女中 ,也只有你杨玉环才是凭借帝王的宠爱得以留名。”
杨玉环听得似懂非懂,但她机敏聪慧,很快想到:西施、貂蝉、王昭君,均是为国献身,而自己……想到这里,顿觉无趣。
“你无需伤感,至少他对你的宠爱流传千年。若非这个男人,你再美,又谁有知道你呢?”
这女子的话令杨玉环陷入的沉思中,过了一会儿,她望着面前和自己一样的女子,问道:“我是怎么死的?”
四、往事如烟
“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令那女子凄然一笑,
幽幽只听她呢喃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你,哦,不对,是我,咱们是同一个人。
我是在马嵬坡被他勒死的。”
这话杨玉环听的明白,却感到胆寒,不甘心的明知故问道:“他指的是?”
那女子神色凄厉,有些吓人,声音也变得尖刻:“他指的是自然是当今陛下李隆基!死后人称唐玄宗,又称唐明皇!
那个我陪伴了十多年的男人,对我宠爱到极致的男人,亲手勒死了我!除了他还是有谁会这么狠?”
听到这话,杨玉环竟然感同身受,只觉身心受创,不由得泪如雨下,她哭的无助伤心,口中反复说道:“我不相信!他不会这么对我的!”
那女子也流着泪,哪怕已经历经千年,每想到此,她依然伤痛欲绝:“若非亲历此事,我也不会相信。
你当我为何死后漂泊千年?怨恨不散,凝结为魄。地府的人见我不作恶,只是飘飘荡荡,可怜我,才由得我的存在。”
见杨玉环已经哭的梨花带雨,早听不进自己说些什么,那女子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环顾四周,这是她生前最爱的华清池。
曾在这里夜夜笙歌,为他舞过一曲又一曲。
骊山温泉水暖,雾气蒸腾,亭台楼阁,乐曲曼妙。当真如仙境一般。
想到这里,不由的翩翩起舞,千年来,每当陷入回忆痛苦不堪时,她便以最爱的舞蹈排解。
她跳的不是生前最熟悉的《霓裳羽衣舞》,
而是随着情绪自然而然的律动,边唱边跳,歌声悠悠,一舞惊鸿。
此时的杨玉环也顾不得哭,竟看的痴了。
那女子本与杨玉环就是同一个人,只因死前颠沛,瘦了不少。
此刻她一袭白衣,舞的淋漓。
不同于杨玉环的舞蹈追求姿态优美,她的舞蹈随歌曲而成。
每个姿势,都是一个故事。
哀怨的缠绵的快乐的悲苦的,直到最后恨意滔天。
随着最后一个舞姿,那女子坐在地上,眼中空空荡荡,仿若经历一生,无力无言。
她的唱词儿,杨玉环依稀记住了几句。
有什么: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尤其最后一句她记得真切: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因为那女子跳到此句时,
像胡旋舞般不停的旋转,
只是舞姿不如胡旋舞那样轻快,
更是像发泄一般,每转一圈,眼神便凌厉一分,直到精疲力尽,方才悠悠落地。
“这是什么舞?”杨玉环问道。
爱舞成痴的她,已经顾不得自己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
“《长恨歌》。”那女子回答。
杨玉环喃喃低语:“若当真是被他亲手勒死的,确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只听那女子继续说道:“今年是天宝九年,再过五年,安禄山作乱。
至天宝十五年六月甲午日,那天上朝的人才两个,文武百官啊,才两人上朝!
他气疯了,居然跑到勤政楼颁下制书要亲征。
那时他已经71岁了。最终,他将禁军仪仗迁到了大明宫。
大军逼近,他带着我们一众皇亲国戚自延秋门出逃。
逃亡路上,怨声不断,说安禄山的造反都因为他宠爱我之故。还说我的姊妹兄弟仗势欺人骄横跋扈。总之都是我的错!”
说道这里,那魄凄然一笑:“我一个女人毁了大唐盛世,我好大的本事啊。”
笑声渐大,那女子近疯癫,笑了一会儿,方才平复,继续说道:“行至马嵬坡。六军将士杀了哥哥,我无力阻止,我知道他们也想杀了我。
但我不怕,我相信他会护着我,他拿着白绫走近我时,我还不信。
直到他神情复杂的看着我,眼睁睁的看着被白绫包裹的我面部扭曲,不能呼气。
直到这时我都不能相信他真舍得杀了我!
我永远都忘不了死前的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他虽没有发出声,但那口型是:迫不得已。
他杀我是迫不得已!一句迫不得已,就要了我的命,十几年的恩爱呢?哪儿去了?
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安禄山造反,大唐的覆灭,怎么就算了我一个人头上?
我死了安禄山就不反了?大唐又能昌盛了?”
五、千年之愿
那女子一口气说了很多,杨玉环只觉得句句戳心。
到最后,她只得木木的站着,自己也不知自己在想些什么。
她现在已经信了眼前的女子就是死后的自己,想到自己竟然是这么一个结局,顿觉人生无望。
人就是这样,若不知道结局,还怀有期待,还要争一争。
一旦知道结局,并且这结局还很凄惨,便有种万念俱灰的挫败感。
那女子见杨玉环的样子,叹了口气道:“我懂你的心情,我漂泊了一千多年,看尽爱恨情仇,也是最近才想明白,才来找你。”
杨玉环木然道:“你想明白了些什么?”
那女子没有直接回答她,而是吟了一首词:“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吟完后说道:“这是900多年后一个叫纳兰性德的人写的词,漂泊了这么多年,有不少文人把我与他当做故事写,有写诗的,有写词的。
刚才我跳的《长恨歌》,就是几十年后一个叫白居易的诗人写的诗。
但我不喜欢,在那长恨歌中,我死后成了仙姑,他找到了我,说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哼!他杀了我,我还要和他山盟海誓?
当真如此,我也太下贱了。
不过他这诗中也算是把我这一生写尽了。
倒是那纳兰性德,才算知我的心意,从寿王到他,虽说是身不由己跟了他们父子二人,但也都动了真情。
可你知道么?我死后,他们父子都活的好好的,都忘记了当初的誓言,
我呢?
我算什么?
后世还用我与他的事儿编出了很多戏本子,说什么他爱我爱的深情。你说好笑么?”
杨玉环只觉得这女子的每句话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她悠悠的叹道:“如此说来,当真是那个叫纳兰性德知我心意,我这一生所求的,不过是一心一意待我好的人罢了。
你说,他为何要勒死我?我跟了他十多年,他给我了一家的荣华富贵,他要我的命,我不会不给的。可偏偏,偏偏……”
说道这里,杨玉环的眼泪又开始倾泻而出。
“这就是我来找你的原因,若是咱们自己死,他会有愧疚,会念着咱们好,被他勒死,反倒让他觉得是咱们拖累了他。
你要记得,几年之后,长安城破,你莫要跟着他走,趁乱独自逃走,还有线生机。”
说道这里,这女子停顿了一下,想了想叹道:“唉!算了,我就是你,那时候你肯定还会跟着他走的,罢了罢了,若是真跟着他走,行至马嵬坡下,六军不发之时,千万记住,莫要等他出手,自己了断!
这样死后也不至于怨气冲天,不入轮回。这就是我今日和你说的最要紧的话,可记住了?”
杨玉环虽流着泪,却用力的点了点头。
六、此恨绵绵(一)
杨玉环醉酒初醒,只觉做了一场梦,梦中伤心欲绝。
但梦到了些什么 ,却不记得了。
当皇帝听闻贵妃醉酒后,匆匆赶来,见她双眼红肿,显是哭过,不由心软,温言软语的劝慰一番。两人又相偎相依。
往后几年,二人虽时有龃龉,却大体恩爱。
杨玉环忍者妒意低眉顺眼。
李隆基最爱她的柔情似水,对她越发怜爱。
天宝十五年爆发叛乱。
皇宫中虽然依旧歌舞升平,但杨玉环总觉得心中不安,直至六月甲午日,李隆基退朝后大怒,跑到勤政楼颁下制书要亲征。
宫中上下乱做一团。
传言叛军已经到了皇城外。
不知为何,杨玉环竟然觉得曾梦过次场景,怔怔的想着要不要独自逃走。
可她一个弱女子,能逃到什么地方呢?
李隆基不知道她的想法,只来让她收拾收拾,说要带她出逃。
见他一下子苍老了不少,杨玉环竟然有些心疼他,毕竟70多岁的人了,
想他这个时候还顾念着自己,又觉心中暖暖的,想起刚才想要独自逃走的心思,不觉愧疚,越发顺从李隆基。
因出来的仓促,一路逃亡,风餐露宿。
想着不给李隆基添麻烦,杨玉环能忍则忍,
当时天气炎热,不能日日沐浴,令她极为难受。
可这难受和流言相比又不算什么。
这些充满恶意的流言,先是在一些妃嫔暗中相传,说此次叛乱是因皇帝太过宠幸杨玉环所致。
见无人阻止,宫女间也开始相传,毕竟皇宫宫女众多,跟着逃出来的都是各个嫔妃的贴身宫女,那些与她们交好却被留在宫中的姐妹不知遭了什么罪。一腔怨恨,全怪到了杨玉环身上。
杨玉环听了不舒服,想着在逃难中不宜给陛下添麻烦,便忍了下来。
只是流言越传越不堪。
她的贴身宫女为此与其他宫女吵了好几次。
杨玉环心烦,寝食难安,人迅速了瘦了下来。
最她心寒的是,皇帝竟然没有制止流言,也没有一句安慰。
他苍老的脸,每日阴沉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直至一日听闻要处死哥哥杨国忠,杨玉环再不顾其他嫔妃的嘲笑,当众向李隆基下跪,请求他饶哥哥一命,
皇帝看都不看她一眼,只冷冷的命人将她带走。
七、此恨绵绵(二)
杨玉环伤透了心,越来越瘦。
李隆基依旧不曾来劝慰,这日不知行到了哪里,杨玉环问贴身宫女:“行到了哪里?”
“马嵬坡!”
世态炎凉,宫女见她不再得宠对她也没了尊重。
杨玉环已顾不得这些,马嵬坡三个字,令她胆颤心惊。
脑中仿佛有个声音,要她在此终结自己。
像着了魔一般,挣扎着来见李隆基。
哪知外面早已换了天地,随行军队不肯行进,将士们见到杨玉环,杀声震天。吓的杨玉环疑自己是否在梦中。
直到对上李隆基冰冷的双眼,她才回过神来。
那双眼中充满了厌恶,看的杨玉环心中一惊,顿时脑中一片清明。
她只觉四周呼喊声渐渐消失,心中反倒镇定了下来。
杨玉环的反应令皇帝觉得惊讶,她一向是单纯的,胆小的。
皇帝虽然年岁已高,心里却明白,他是不愿承认是自己晚年昏庸才导致安禄山之乱。
他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杨玉环的错,
如果自己有错,也是错在太过宠爱这个女人!
所以当杨玉环哭着来找他,他心中对这个女人是厌恶的,在考虑要不要杀了她以平众怒。
此刻多种念头在他脑中交错,他看着眼前的女人:几日不见,杨玉环又瘦了不少,终是爱了多年的,皇帝心中有些不舍。
杨玉环对权力没有野心,这让皇帝在面对她时可以彻底放松。
想到这些年来她一心一意的依赖着自己,皇帝有些难下决心。
哪知此时杨玉环竟然拔出头上金钗,说了句:“得陛下荣宠万千,玉环无以回报,这条命今日就给陛下吧!”
说完便将金钗刺入胸中,力道之大,钗头竟也刺入其中。
杨玉环胸前顿时殷红一片,这一变故来的太突然,不止皇帝,其他人也不敢相信娇滴滴的贵妃娘娘竟然如此决绝。
见倒在血泊中的杨玉环,李隆基双唇动了动,最终没有说任何话……
公元756年,六月十四日,杨玉环于马嵬坡香消玉殒,年37岁,无子女。
公元762年,唐玄宗李隆基去世,年78岁。
公元775年,杨玉环第一任丈夫李瑁去世,年岁不详,与后妻韦氏留有子女。
(故事完)
3. 杨贵妃专用沐浴之地,到底有着怎样的特别之处
杨贵妃的沐浴之处位于骊山,这里风景秀丽,温度适宜,唐玄宗在这里耗费人工修建了华清池,不但用料考究,样式精美,而且引入了天然的温泉水,经常沐浴能够强身健体。杨贵妃原本是寿王李瑁的王妃,和寿王成亲五载恩爱有加,但在一次入宫参加宫宴时被君王唐玄宗看中,以为国祈福的名义命杨玉环出家为尼,之后将她接入宫中封为贵妃。
由于温泉水含有多种矿物质成分,杨玉环每次泡完温泉后都肤如凝脂,并且通体舒泰,心情开阔,因此唐玄宗一年当中有大半年的时间都陪着杨玉环住在这里,白日饮酒作乐,观看歌舞,夜里泡泡温泉,快活似神仙。而杨玉环经过温泉水的滋养,容光逼人,伴随音乐翩翩起舞的时候好似仙子下凡一样,另唐玄宗越发迷恋。
4. 如何解读《长恨歌》里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解读《长恨歌》里的唐玄宗和杨贵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宫,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所以说《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的感动。
5. 在红楼梦中,海棠花出现几次
一、根据统计在《红楼梦》这本书中一共出现了十一次海棠花,有关的章节解释如下:
经统计,《红楼梦》前四十回海棠出现七回,分别是第五、十一、十七、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八、四十回;中间四十回出现九回,分别是第四十一、五十一、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三、六十四、七十、七十七、七十八回。前八十回共有十六回涉及海棠,平均每五回就有一回涉及海棠。后四十回仅有四回涉及海棠,分别是第八十五、八十七、九十四、九十五回,平均每十回有一回涉及海棠。
二、有关海棠花在《红楼梦》中的意义补充解释如下:
(一)海棠花文化展现在《红楼梦》家居生活中
第五回宝玉随贾母等人到宁府游玩,一时倦怠,欲睡午觉,被引到秦可卿房中,“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海棠春睡”的典故出自北宋乐史《杨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此典故以海棠代指杨玉环,后来渐渐演绎出以海棠花来比喻姣艳女子的海棠花文化。[5]在第十一回又提到了这幅《海棠春睡图》,贾宝玉瞅着《海棠春睡图》,听秦可卿说自己这病未必熬得过年去,只觉得万箭攒心。海棠图依旧,可美人却将不久于人世,怎不让人心痛!
第四十回里贾母等人榻前的雕漆几,“也有海棠式的,也有梅花式的,……其式不一”。第四十一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贾母带她在园子里见识见识,来到栊翠庵,“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献茶。这两回都提到了海棠(花)式,海棠花式是我国传统装饰纹饰的一种,是由海棠花演变出来的艺术图案,不同于五出数的梅花式,多为左右对称的四出型图案,后人将此种形状的器具称为海棠花式的器具,将器具上装饰的图案称为海棠纹。海棠花式还出现在漏窗、园门、铺装、吉祥纹样等处。
第五十八回写到“芳官只穿着海棠红的小棉袄”。海棠红这种色彩不仅用在服装上,而且在陶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瓷,善调此色,通过在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
(二)海棠花文化蕴含在《红楼梦》的休闲娱乐活动中
第三十七回大观园里成立诗社,宝玉说要起个社名,探春道:“俗了又不好,特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社罢。虽然俗些,因真有此事,也就不碍了。”之后,大家开始酣畅淋漓地做诗,吟完海棠诗又赛菊花诗,诗事层出不穷,屡出新意,诗情荡漾在大观园的各个角落。海棠结社,为大观园众才女雅人展露诗才提供了舞台,见证了大观园里最繁盛美好的时光,令后人无限向往。笔者认为,曹雪芹在创作小说时选用海棠作为诗社名称绝不是一时兴起,或真如探春所言只是“可巧”了,而是有其深刻寓意。海棠花姿绰约而花期短暂,而贾芸所送的秋海棠又有苦恋的花语,与太虚幻境薄命司所收录的园中女子的命运相契合。这里以海棠为社名,象征了园中女子青春易逝,年华难再。
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怡红院夜宴祝寿,众人聚在一起占花名儿。该湘云抽签时,“湘云笑着,揎拳掳袖的伸手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一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花签上这句话,引自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海棠》,全诗如下:“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同样,第十七回贾政的请客提议蕉棠对植处题名为“崇光泛彩”的灵感也来自此诗。第十八回,宝玉所作《怡红快绿》一诗中有句“红妆夜未眠”,把海棠比喻为睡美人,是化用了此诗。
(三)海棠花文化体现在《红楼梦》中的神秘隐喻
上文提过第七十七回海棠枯萎应在晴雯身上,宝玉心有所触,认为天下有情有理的东西,极有灵验,像孔庙前的桧树,诸葛祠前的柏树,岳武穆坟前的松树,于乱世枯萎,治世茂盛,怡红院这株海棠,应人之预亡,故先就死了半边。
第九十四回,西府海棠本应在三月开花,怡红院的海棠突然在十一月盛开,众人议论纷纷,总体分为两派,以贾母为首的一派认为此乃吉兆,以贾赦为首的一派认为是花妖作怪。从后文的安排来看,海棠的反常开花真如花妖作怪,先是宝玉失玉,元妃薨逝,接着贾府遭查抄,“忽喇喇大厦倾”。
自然界中海棠冬日开花虽不正常,但也不罕见,如2006年11月下旬,南京就有多处海棠花受忽高忽低气温的影响,出现果实与花朵同争艳的现象;园艺学家已掌握了让海棠反季节开花的催花技术,理论上可以使海棠在任何季节开花。即使在清代,贾母也认识到,应着小阳春天气和暖花开是有的。总体看来,前八十回作者对海棠死了半边的处理尚合情理,后四十回的作者对海棠开花这一自然现象的处理似有有意妖魔化的倾向。前八十回里,海棠是通情理有情义的,后四十回,不知怎的这海棠成了兴风作浪的花妖,同一植物在同一部书中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6. 杨贵妃有严重的孤臭,为什么唐玄宗对杨贵妃长宠不衰呢
相传古代四美之一的杨贵妃,就有着极为严重的狐臭,为了能够保证在后宫之中荣宠不衰,除臭就成为这位宠妃的首要大事了。
现代去除狐臭可以选择激光或手术治疗,其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何况是古代,除了沐浴药汤之外,也就没有更好的驱除方法了,可以说是基本得不到根治的。因此,杨贵妃必须要每天以香汤沐浴方可。据说在“海棠汤”沐浴之后,杨贵妃就会到当时的另一名地“沉香殿”休息,熏香静处,让香气进一步的渗透肌肤,然后等待皇帝的宠幸。杨贵妃还会随身佩戴沉香,让她的周身随时能够香气环绕,能有这种令人安神定气的香韵陪伴,难怪唐玄宗对杨贵妃长宠不衰了。
华清池是唐代时期帝王专门沐浴的场所,早在三千年前这里就有温泉,秦代修筑了“骊山汤”,后而唐玄宗在此基础上扩建,治汤井为池,其中的“海棠汤”就是专供杨贵妃洗浴而用的。杨贵妃粗通医典,于是命人在“海棠汤”的池底中铺了一层沉香,经过温泉水五六十摄氏度的冲泡之后,可以将沉香的功效发挥极致,不仅可以身体除异味,而且还有养颜美容、抗衰老的作用,就这样,杨贵妃在沉香汤中每日沐浴了近十个春秋。
杨贵妃是古代四大美人,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指的就是她,因为花儿看到她很自卑,所以就不好意思开放。也有人说,是因为她身上有狐臭,熏得花不能开。我个人觉得她应该没有狐臭,不然李隆基哪能从此君王不早朝呢?那还不给臭死了。
不仅是杨玉环,其它的三大美女都不同程度的有缺陷。西施的容貌虽然沉鱼,但却长了一双大脚,因为是劳动人民出身嘛。所以她喜欢穿长裙,穿木箕,腰间系一串铃铛,使得她走起路来飘飘欲仙,风韵十足。昭君能让皇帝气得杀掉花匠毛延寿,其容貌可想而知。但昭君的肩特别削,穿衣服很多看不出效果。所以她总是喜欢披着有垫肩的披风,反而使她看起比别人更有风度。
貂婵让董卓父子反目,人中吕布亲手杀了自己的义父,魅力可想而知。其实她的耳朵特加小,所以她总是戴大大的环形耳环,反而显得特加俏丽。由此可见,人无完人,只要懂得取长补短,反而会而自己更有魅力。
7. 杨贵妃秘史中杨玉环挨了几个耳光,各是第几集,谁扇的
耳光我记不得,好像被扇得次数很少很少,但我记得一次玉环受罚!
就是武惠妃知道唐玄宗(公公)与杨玉环(儿媳妇)有点可能会让她与唐玄宗之间的关系变坏以后,在某天晚上,把杨玉环绑到密室里,让她顶盆受罚:头上顶水盆,水盆里的水要满满的,不允许有一滴洒出来;手上貌似还拎着2个大水桶,也是装满了水。后来玉环受不了了,洒了一些水,就被打得很惨……
8. 杨贵妃一生的经历是什么样的
杨玉环于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出生于宦门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州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10岁左右的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十分恩爱。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李瑁的母亲武惠妃是玄宗最为宠爱的妃子,在宫中的礼遇等同于皇后。玄宗郁郁寡欢,当时后宫数千,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以为唐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载(745年),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遂册立杨玉环为贵妃,玄宗自废掉王皇后就再未立后,因此杨贵妃就相当于皇后。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9. 一笑嫣然抵万金——宋代咏海棠诗词赏析(四)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北宋词人晁补之,写有多首咏海棠词,其《洞仙歌·温园赏海棠》,赞美初开海棠的美丽动人:
群芳老尽,海棠花时候。雨过寒轻好清昼。最妖饶一段,全是初开,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
全开还自好,骀荡春余, 百样宫罗斗繁绣。纵无语也,心应恨我来迟,恰柳絮、将春归后。醉犹倚柔柯,怯黄昏,这一点愁,须共花同瘦。
本词所咏赞的是初开海棠花。词人还有一首《喜朝天》咏盛开之海棠,又一首《感皇恩》咏半谢的海棠。可见词人对海棠花情趣极浓。
海棠在暮春开花。词开篇二句便点明:百花凋谢之日,正是海棠初开之时。在花事寂寥之际,海棠为人间带来美色。正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可见此花珍贵可人。第三句点明在温园赏花的时间。那是一个雨过天晴,清新宜人的白天。一个“好”字,传达出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的愉快心情。
上片后四句,写初开海棠的美丽动人。在花园中最美丽动人的一段,全是初开的海棠花。那一片片翠绿的小叶和粉红色的娇嫩小花,恰是一位巧饰云鬓、轻施粉脂、梳妆未毕的俏丽少女,十分可爱。以美女喻花,是古诗的老传统,并不新奇。词人在《喜朝天》中写盛开海棠,也用了“绿鬓朱颜”,“浓妆淡抹”等词形容花之美丽。但此处把初开海棠比拟为“云鬟小,涂粉施朱未就”的少女,却极有个性,恰切新颖,确是传神笔墨。
过片三句写盛开海棠之美。此处用的是虚笔,写的是设想之景。“全开还自好”,设想海棠全部开放,花事极盛之时,自然也是美好的。海棠盛开之时,“骀荡春余,百样宫罗斗繁绣”。在那令人快意的骀荡残春,海棠花犹如宫中的绮罗锦缎,繁花艳彩,百样争新,令人眼花缭乱。这种富丽华贵之美,比起初开海棠清新淡雅之美来,诗人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纵无语也,心应恨我来迟,恰柳絮、将归后”,此三句与“最妖饶”相照应,诗意为:如果等海棠盛开时来观赏,花虽不语,但心里会怨恨我迟到。因为此时柳絮已把春天带走了,我将无缘再赏初开海棠之青春美了。到此我们才明白,词人写盛开海棠绮罗繁绣之美,目的是比衬初开海棠“最妖饶”。此种写法极为婉曲,含蓄有味。
最后三句,进一步写对初开海棠的迷恋之情。“醉犹倚柔柯”,已被海棠陶醉了的诗人,如醉如痴地倚偎在柔软的海棠枝旁,写尽花迷神态。写人而旨在写花。“怯黄昏,这一点愁,须共花同瘦”,诗人生怕黄昏降临而发愁,因为那样将无法赏花。与苏东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淡淡的怜花之愁如何排遣?还须寄托在娇小的海棠之上。“瘦”字极为传神。此句不但造语奇警,而情思亦极为婉妙,真是鬼斧神工。李易安的“人比黄花瘦”,世人称颂,虽精妙绝伦,却为此篇之后尘。
被誉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人的尤袤,写有一首《瑞鹧鸪·海棠》,盛赞了海棠花之美:
两行芳蕊傍溪阴,一笑嫣然抵万金。
火齐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
晓妆无力胭脂重,春醉方酣酒晕深。
定自格高难著句,不应工部总无心。
“两行芳蕊傍溪阴,一笑嫣然抵万金”,词人首先把海棠花拟人化,借用美人“一笑千金”的典故,写出了海棠花芳蕊展姿,花瓣动容的妩媚妖娆之态。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周幽王之褒妃一日在楼上,凭栏观见诸侯忙去忙回,并无一事,不觉抚掌大笑。幽王曰:“爱卿一笑,百媚俱生,此虢石父之力也。”遂以千金赏之。词中化用这一典故写海棠花,极其自然贴切,甚至说没有使用典故也可以,达到了脱化无迹的要求。
“火齐照林光灼灼,彤霞射水影沉沉”,词人又用两个恰切的比喻,描摹出海棠花的色、光、态。“火齐”,是一种极为名贵的红宝石。“彤霞”,即天空中红霞。这两句是说,海棠花茂美鲜艳,滋润可爱,像红宝石一样灼灼闪光,又像红霞映水一样极尽娇柔富贵之态。
“晓妆无力胭脂重,春醉方酣酒晕深”两句,又将海棠花比拟为美女,说它含苞欲放之时,色泽浓重,尽态极妍,好像是美女早晨梳妆多抹了胭脂而又无力擦匀一般鲜红;而当它花开之后,花瓣色泽稍淡,娇美可爱,好像是美女春日醉酒后脸上留有红晕一样明艳。至此,词人对海棠花的描写,可以说是淋漓尽致,无以复加了。
最后两句“定自格高难著句,不应工部总无心”,词人又荡开笔墨,从诗不尽意、词不达情的角度,进一步从反面赞颂海棠花的圣洁纯美。“格高”,指海棠花格调高洁。“工部”,指唐代诗人杜甫,因他曾在严武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这两句是说,不是伟大诗人杜甫没有用心写诗歌颂海棠花,而是因为海棠花格调高雅,不同凡响,诗人们实在是难以遣词造句呀!其实,杜甫也是爱花的,只是因为“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高》),在人间血泪、世上疮痍的时代,忧国忧民的杜甫,哪有闲情逸致去咏花弄月呢?
南宋词人曾觌[dí]的《柳梢青·咏海棠》,表现了雨后海棠花的风神韵致: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
年年海燕新归,怎奈向、黄昏恁时。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花又争知。
在争奇斗艳的百花之中,海棠花向来以娇美著称。它花丰、叶茂、枝柔,风姿绰约,别有一番风韵。曾觌这首歌咏海棠之词,颇能表现海棠花的风神韵致,值得一读。
“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词人一落笔,并没有直接描写海棠花本身,先是描写它所处的特定环境,再用杨贵妃这绝代佳人比况它。海棠所处的特定环境怎么样呢?是“雨过风微”的新晴之时,词人把海棠放在这种环境下加以描绘是另具匠心的,因为经雨之后不久的海棠是最为明艳美丽的,唐代诗人郑谷在他的《海棠》一诗中说“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未开时。”你看:一场小雨刚刚过去,微风轻轻地吹来,那美丽的海棠花沾上晶莹欲滴的水珠,洗净了花瓣上的纤尘,那么光洁、那么鲜艳,那秾丽的丰姿神采,特别是那嫩红的花色看上去多么像少女含羞时脸上的红晕,妩媚娇娆。难怪词人用贵妃出浴时娇柔懒起的情态来比喻它:“温泉浴倦,妃子妆迟。”多么生动、多么形象!杨玉环身体丰满,国色天香,所以有“环肥燕瘦(燕,赵飞燕)之称。她深得唐玄宗宠幸,常浴于华清池,出浴之时更千娇百媚,美艳至极,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里曾觌把雨后微风中妩媚妖娆、鲜艳明丽的海棠花比为出浴后的杨贵妃,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接下去三句词与前几句紧紧相承,明里是继续描写杨贵妃,实际是在描绘海棠的形状与颜色:“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前一句写花叶,后两句写花朵本身的颜色。绿叶红花,相映成趣。首句中的“翠袖”是写海棠叶子的颜色为翠绿色,“牵云”一词则画出它的形态,后二句“朱唇得酒,脸晕胭脂”则是以人写花,极尽海棠之色。意思是那雨后的海棠花就像那酒醉后的杨贵妃一样,那花朵上红红的色泽就如同贵妃那涂着胭脂的面颊上生出的酒晕,鲜艳明丽。词人的这两句描写实在是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雨后海棠花那娇美色态。
词的上片,词人捕捉住“雨过风微”这特定的时刻,着意刻画,生动形象地把海棠花的形态和神韵浮雕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你看它花朵干净明洁,缀着水珠,带着胭脂般的红晕,衬着翠绿的叶片,当风而立,盈盈欲语,简直如活生生的美人,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词的下片由上片着重写花转而侧重描写自己惜花恋花之情。“年年海燕新归”,点明海棠花开的季节。“海燕”是燕子的别称。年年燕子新归之时,也正是海棠开花之时,词人留连花间,不忍离去,可是“怎奈向、黄昏恁时,”词人最害怕、最难忍受的、又无可奈何的是黄昏之时。因为此时光线暗淡,四周迷茫,再赏海棠已经看不太清了。
一刻千金的海棠花期哪能虚掷呢?于是词人又重演许多人的故技,在夜里观赏:“倚遍琼干,烧残银烛。”这两句词着重时间描写,以突出词人的惜花之情。他倚栏观赏,把栏干依遍,说明他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仔仔细细地用心观赏的,如果不是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是绝不会如此的,而且时间持续得太长了,不仅“倚遍栏干”,而且“烧残银烛”,这就可见时间之久了。苏轼也极爱海棠,日里观赏之后、他“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曾觌不仅烧烛,而且烧残,可见其惜花之深、爱花之切!他夜里赏花之久、用心之专、痴迷之深是超过前人的。
不过词人转念又一想:又有点感伤:自己这么多情于花,如此受怜与珍惜,但卉木本是无情之物,它们哪里知道,又怎能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一片痴情呢?所以词人在词的最后写上“花又争知”一句便是这种心绪的表现。
这首词虽然同许多文士一样,表现的是惜花怜花的常见主题、但词人表现的情怀比一般作者更为深沉。同时在艺术手法上本词也有独到之处,这一点突出表现在词人善于捕捉时机,匠心独运,抓住“雨过风微”这一特定时刻进行描写,最宜于表现海棠之美。
10. 牡丹和海棠的神话故事
有关洛阳牡丹流传最广的版本与女皇武则天有关。相传,武媚娘坐上皇帝之后,心中十分惬意,一年寒冬,到后花园游玩,见枯枝摇曳,荒草丛生。于是她很生气,写了一首诗:来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百花连夜发,莫待晓风吹。女皇帝生气的后果很严重,连花神们也都惧怕,于是一夜之间满园桃李海棠丁香全部盛开。惟有牡丹最有个性,坚决不肯违反自然,女皇大怒,将所有牡丹驱逐出长安,贬谪到洛阳。于是洛阳因祸得福。
牡丹花美,关于牡丹的故事和传说也很美丽。有牡丹花神的传说,也有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故事,更有《聊斋》中葛巾的动人爱情,连一代名后杨玉环,也要借着牡丹来吸引皇帝的注意。传说中,牡丹多以花妖的形式出现,可是给人的却不是恐惧感,而是对美好事物的称道和追求。
海棠虽红嫩娇妍,但缺少香味。不过,据说海棠原是有天香的,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没有了。也有人举证说古昌州和四川一些地方的海棠仍有香味,据说是偷偷放香的。究其原因,原来是这么回事:
说是在玉帝的御花园里有个花神叫玉女。因为嫦娥温柔又漂亮,玉女与嫦娥就成了好朋友,并经常到广寒宫去玩。有一次,玉女看见广寒宫里新种了十盆奇花。那是一种从未见过的仙花,小花数朵簇生成伞形,甚是奇巧可爱。花蕾是红色的,花朵儿却是娇羞的淡红色。花枝上还结着果实,长长的椭圆形、黄黄的颜色。花儿和果儿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实在逗人喜爱。玉女想到玉帝的御花园中什么花儿都有,唯独没有这种花。因此请求嫦娥姐姐送她一盆,好拿回去栽种在御花园里。但是嫦娥却摇摇头说,这是王母娘娘的花,是如来佛特意为庆贺王母娘娘的寿辰,派人从天竺国送到广寒宫来的。因为这花耐寒,所以才种在广寒宫中。玉女连连请求,只说广寒宫中花儿这么多,少一盆也没什么关系,王母娘娘也发现不了的。嫦娥经不住玉女这么姐姐长姐姐短的直央求,就答应了。
玉女好不容易说服了嫦娥,得到了这盆馨香迷人的奇花,高兴地捧起花盆就往外走,边走边说:谢谢!谢谢!不想刚刚走到广寒宫门口,迎头就碰上了王母娘娘。她一见玉女手捧着天竺国送来的仙花,一边嘴里直道谢,便明白嫦娥一定私下将她的花儿拿去送人,因而怒气冲天地训斥嫦娥胆大妄为。而且,她边说边夺过玉兔的石杵,将玉女和她手中的那盆花儿一起打下了凡间。
这盆花正巧落在一个靠种花为生计的老汉的花园中,老汉有个女儿叫海棠,姑娘的面貌也像花儿一样美丽。老汉见一盆花从天而降,种花人自然是爱花惜花,便连忙伸手去接,怕有闪失,又忙叫女儿过来帮一把,口中连叫:海棠、海棠!海棠姑娘听见了,急急地跑过来,看见爹爹手里捧着一盆花儿,连叫海棠。便高兴地问:爹爹,这美丽的花儿也叫海棠吗?老汉接住了这盆花,只见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叫不上名儿来的花,听见女儿这么一说,觉得这花儿的确和女儿一样美,就干脆将错就错叫它海棠花了。
只是海棠花儿虽被爱花的老汉接住了,并且从此培植在人间,但它的香魂却随风飘去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传说海棠花原有天香,如今却没有了香味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