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浅浮雕荷花图

浅浮雕荷花图

发布时间: 2022-09-02 15:58:41

『壹』 谁知道关于爱国的现代诗长一点

《我用残损的手掌》

现代诗人: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1)浅浮雕荷花图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是戴望舒在1942年7月3日写的。时值抗日战争的中段,1942年4月,诗人在香港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被投入监狱,受尽严刑拷打。1942年7月,诗人获保释,摸着自己的遍体鳞伤,联想到祖国的河山何尝又不是如此。

作者怀着对外族侵略的痛恨愤慨,对祖国和人民的同情爱怜,饱蘸感慨,于是写下了这如泣如诉的诗篇。

2、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贰』 颐和园中体现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是

在古都北京,宫殿、民居、苑囿、宗教建筑等是其古代城市建筑的主体,到了近代它体现出具有包容各种文化的特征。这中间既有对外来建筑文化的主动包容,也有对外来文化渗透的被动改造,并且伴随着对近代资本主义入侵的无奈。当人们回顾这些诠释北京历史进程的生动文物的时候,常常会被那些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精彩细节所深深吸引。
1、早期“西洋楼式”建筑颐和园石舫
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称清漪园,曾建有大型石船,是乾隆皇帝及其母放生之所,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仿外国游轮又重建,把原来中式的舱楼改建成洋式的雕花屋顶,并在石舫两侧添加了两个石造的西式机轮,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命名“清晏舫”。整个船体长36米,建筑面积326.2平方米,用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舫内满铺西洋地砖,门窗上面也镶嵌了特制的彩色玻璃,精巧华丽,船头抱厦里柱雕花,楣子下悬挂“清晏舫”匾。石舫做法其实仍遵从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技术,只是在装修上做了洋式处理,“清晏舫”的匾额肯定是中式的。虽然这只是一座舱楼,距圆明园西洋楼建成过了一百多年而出现的建筑作品,但在北京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是“西洋楼式”在北京地区的代表之作。
2、王府井天主堂里的中式楹联
位于王府井大街的天主教堂,始建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经历了几次废建,现存的教堂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用《辛丑条约》赔款由法国和爱尔兰遣使会合作重建,总占地面积近1公顷。院内中间为天主堂,坐东朝西,坐落于青石台基之上,面阔约25米,进深约60米,共计约30间,平面呈拉丁十字架形。大堂正面开三个门,南北两侧有旁门,在上有“1905”字样。堂体外墙厚实,窗户较小,门窗上部为半圆形拱环。堂顶上有三座圆拱形堡顶,上立有十字架,中间略大,两边略小。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柱径为0.65米,柱础为方形,两侧挂有许多内容为耶稣受难故事的油画,是典型的罗马式教堂,就是这样的一个完全舶来的建筑形式,在正门石柱上有楹联“庇民大德包中外”,“尚文宏勋冠古今”,横额为“惠我东方”,带有明显的中式文化的痕迹。
3、中西合璧的瑞蚨祥店门
瑞蚨祥绸布店开业于清朝光绪19年(1893年)。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为旧京城“八大祥”之首。位于大栅栏街5号,1900年被焚后重建,1901年重建完成。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全部建筑由店堂和附属用房两部分组成。店堂平面为南北方向的长方形,由传统建筑屋顶单元(勾连搭卷棚)组成,入口处是两层楼高的铁皮天棚。此外均为木屋架、砖墙;店前有洋式铁皮顶罩棚,朝南的主立面为深绿色,上有五幅白色大理石雕刻,主题为中国传统的“松鹤延年”、“牡丹图”、“荷花图”等,中央入口处采用浅黄色及石头本色。建筑总体上为中国民间传统的做法,店面采用了一些西洋建筑变形的局部,称之为“从中国民间渠道接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一个典范”。
4、带有云龙浮雕的正阳门东车站
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始建于1901年,1906年投入使用,于1966年拆除,只剩下钟楼部分及与之相连的两层办公楼,现开辟为博物馆。这个车站由英国人修建,所以建筑的风格体现了英国流行的特点,墙体使用红砖,兼以白色石材,形成引人瞩目的效果,平面为矩形,墙体采取英式砌法,既一层顺砖,一层顶砖交替砌筑,主楼二层,砖墙砖柱木桁架,瓦楞铁皮屋顶,中间开天窗,外墙用红砖和水泥抹灰相间处理。候车室的山墙面呈弧形,弧形两端各镶一块只有中国才有的云龙浮雕。龙,是我国古代皇权的象征,为皇家专用。那它为什么会装饰在京奉铁路车站上呢?京奉铁路连接的是北京与满清故都盛京奉天(今沈阳),有“大清第一路”之称,因此这里便出现了龙的形象。建筑史专家们称之为“东车站建筑是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英国风格建筑”。
5、北京协和医学堂的大屋顶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协和医学院,再前身为北京协和医学堂,位于东单北大街路西。由英、美几个教会在1906年创办,1917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在东单三条胡同原豫王府奠基建新校舍,分两期建设,其中1917年至1925年建成14座楼房,设计皆由美国人负责,整体为砖混结构。新校舍建筑群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水泥和砖石,其内部的装修主要是西式的,建筑采用灰砖磨砖对缝,而墙体之上为庑殿式绿琉璃瓦大屋顶,中间加一道琉璃腰檐,下为汉白玉台基栏杆,模仿的是中国古代的建筑传统,被称之为“中西建筑形式的拼凑”,当然我们不能简简单单的用穿西服戴毡帽来比喻,远远望去青砖墙体上的绿琉璃瓦大屋顶也还是独具特色的。
6、四合院中的西式点缀
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代表建筑形式,其典型布局是在南北向主轴线上建坐北朝南的正房,前面建东西厢房及与正房相对的南房,称之为四合,并以房屋后墙及院墙围成封闭式的宅院。较大的宅院沿主轴线布置数个这种“一正两厢”的院落,形成多进院;更大的宅院则几个多进院并列,且附有花园。进入近代以后,有些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抗日胜利后曾为蒋介石行辕,1984年公布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兼收并蓄是北京近代建筑的重要特点,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带来的变化。这些建筑形式都是漫长变化的历史的有形记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需要全社会给以珍视和保护。

『叁』 徽州三雕的历史源流

木雕,清末民初,绩溪县胡国宾、汪聚有名噪一时。歙县李祥顺善雕,作品有歙县深渡下铺姚氏祠堂、大茂村朱氏祠堂、定潭张翰飞宅等。民国期间,歙县吴炳烈、汪叙伦、王金九俱擅木雕,20世纪30~40年代,结为木雕团体在歙行艺。吴氏等人以徽剧为内容,丰富了木雕题材,他们曾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木雕制作,流传于世的主要作品有《喜庆丰收》、《郑成功解放台湾》、《和平颂》、《牛》、《耕织图》、《黄山风景》、《雷锋》、《红灯记》等。民国初年,黟县宏村怡和堂(承志堂)梁架和门窗、楣罩分别聘请歙县方子贵师徒5人和黟县程双喜师徒3人雕刻,十分精细。
石雕,相传黄鼎、朱云亮、余香等善石雕,余氏为清乾隆年间黟县人。歙县北岸吴氏宗祠“叙伦堂”于清道光六年(1862)重修,祠内西湖景石雕拱板为黟县余忠臣所刻。歙县王仙伯曾赴京参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石雕制作。1979年以后,歙县吴观光在徽州古建公司耄期授徒,吴氏石雕构图严谨,刀法细腻。屯溪区冯有进、程佑福等人俱擅石雕,建石坊多座,并擅硺石狮。
据史记记载,古徽州历史悠久,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古徽州建郡之始迄今近两千年。它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黄山脚下,山水秀丽,人杰地灵。历以商贾众多、文风兴盛而蜚声海内外,徽商的发展繁荣了文化教育事业,造就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州篆刻、徽派建筑、徽雕等徽州文化,成为我国三大学派之一。徽州三雕就是在这样发达的徽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能工巧匠的佳作。
三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明代初年,徽派木雕已初具规模,雕风拙朴粗扩,以平面淡浮雕手法为主,一般只有平雕和浅浮雕,借助于线条造型,而缺乏透视变化,但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炫耀乡里的意识日益浓厚,木雕艺术也逐流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取代平面浅雕成为主流。
清代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亭台楼榭,树本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集于同一画面,玲现剔透,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
到了明清年间,三雕艺术发展最为鼎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雕者执刀有力,运刀自如,刀随意动,意指刀达,刀中有笔,相得益彰,体现了刀法与艺术一致,内容与风格统一的手法。三雕真可谓是徽州人民的艺术创造、智慧的结晶。它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和考古者。
始建于宋,大修于明嘉靖年间的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的木刻花雕艺术就是一个佐证。古祠木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除了梁勾、梁托和门楼的雕龙画凤、历史戏文之外,整个落地门窗的木雕布局有荷花、花瓶、百鹿三种图案。在艺术上有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各种荷花随风招展;有悠悠漫步、回眸引侣、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自如生活;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美观的花瓶,犹如仙境般的雕板令人陶醉。要是从含义来看,荷花图意味着和为贵,教育后人清清白白做人做事;百鹿图意在祝愿祖祖辈辈延年益寿;花瓶图象征着世世代代平安的生活憧憬。

『肆』 什么是并帝莲花!

并蒂莲有“花中君抄子”之称,是荷花中的极品,象征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可谓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蒂莲被誉为爱情的象征,谕意夫妻恩爱,美满幸福。 并象征男女爱情缠绵;兄弟情同手足,感情深厚。 民间传说中,并蒂莲的出现是吉祥之兆。

『伍』 八仙贺寿砖雕有哪些历史呢

砖雕指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制作工艺与核心是使用金砖等级的成品青砖进行表面深度雕刻,这是我国几百年来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砖雕,传统砖雕精致细腻、气韵生动、极富书卷气等特点。砖雕是模仿石雕而来,但比石雕更经济,省工,因而也较多被采用,特别是在民间建筑中应用较为普遍。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在民居建筑中,砖雕多用于大门门楼,山墙墀头、照壁、墙面等处,表现风格力求生动,活泼。砖雕的工艺过程制砖:

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阴刻(刻划轮廓,如同绘画中的勾勒)、压地隐起的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雕、减地平雕(阴线刻划形象轮廓,并在形象轮廓以外的空地凿低铲平)等。砖雕的历史沿革砖雕可追溯到东周,经历朝历代发展,到明清达到顶峰,雕刻精巧,有的陪衬以灰泥雕塑或镶嵌瓷片,争奇斗胜,富贵华丽。清代后期,砖雕趋向繁缛细巧,具有绘画的艺术趣味,充分表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

『陆』 什么是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4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为古徽州地区明清时期建筑的装饰性雕刻,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徽州四雕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徽州四雕是在发达的徽州文化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徽州能工巧匠的佳作。

致富了的徽商回到家乡,花巨资修建了很多祠堂、牌坊、宅第等,这使徽州雕刻有了“用武之地”,客观上促进了徽州雕刻艺术的发展。

另外,徽州自古多能工巧匠,多才多艺的能工巧匠在雕刻上肯花费时间,加上匠心独运,使得徽州四雕艺术特色独具、精湛隽永、日臻完美、登峰造极。

徽州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时达到极盛,尤其是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雕者执刀有力,运刀自如,刀随意动,意指刀达,刀中有笔,相得益彰,体现了刀法与艺术一致,内容与风格统一的手法。

四雕艺术有别于绘画艺术,其表现形式要求以刀代笔,立足于一个雕字。因此工匠在立意构思上,要对造型构图方法、技巧以及视觉效果等做全盘考虑。

徽雕艺人不但具有浓厚的传统技艺功底,而且具有一定的模式化造型,一般先审材度势,大处着眼,即确定好雕刻对象的位置、比例、上下关系。

同时还要考虑好某处应用某种技法,如对称、呼应、疏密、虚实、明暗、刚柔以及立体感、空间感、节奏感、韵律感等技巧和形式美的规律,都要有所权衡,做到胸有成竹。

然后再分层次运刀,遂将整体的构图化为简略而又不失局部细致入微的刻画。

采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镂空雕和线刻等来造型。雕刻精巧高超,或纤细,或粗犷,或严谨,或奔放。

徽州木雕装饰主要体现在内部建筑的重点部位上,如主梁、构架、斗拱、雀替、门、窗、扇板、栏板,以及家具装饰上。

明代的木雕装饰整洁明快、线条粗拙奔放,图案多呈菱形、方格形、回文形等几何形状。而清代的木雕雕工精细、考究,雕镂的层次更多。

始建于宋代,在明代嘉靖年间大修过的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的木刻花雕采用浮雕、镂空雕和线刻相结合的手法,除了梁勾、梁托和门楼的雕龙画凤、历史戏文之外,整个落地门窗的木雕布局有“荷花、花瓶、百鹿”3种图案。

千姿百态、亭亭玉立的各种荷花随风招展;悠悠漫步、回眸引侣、幼鹿吮乳、母鹿抚舔等各种形态的梅花鹿在自如生活;各种形状、千刀细刻、精致美观的花瓶,犹如“仙境”般的雕版令人陶醉。

荷花图意味着“和为贵”,教育后人清清白白做人做事;百鹿图意在祝愿祖祖辈辈延年益寿;花瓶图象征着世世代代平安的生活憧憬。

黟县宏村承志堂的木雕饰件是中晚清时期作品的代表,特别是厅堂梁枋上的木雕极为精细,枋中心有一组群雕,梁两头有弯月曲线。主枋上一幅“百子图”,形象生动,惟妙惟肖。

构图之精巧、造型之优美,表意之深刻,堪称木雕中的珍品。西厢房的“八骏图”、东厢房的“十鹿图”,采用突起式浮雕,人物众多,或弈棋,或吟诗,或踏青,或细语,神态各一、细腻逼真。

许多图案都是在三四厘米厚的木板上雕刻出六七个层次,其技艺令人惊叹。

徽州石雕主要用在外部门罩、大门口装饰上,以及漏窗、天井、庭院的石桌、石凳、梁柱的柱石等,如抱鼓石、石狮以及石窗、石栏杆、门额等。

由于黟县西递产的“黟县青”大理石,质地坚韧,纹理细腻,富有光泽,成为雕琢石雕作品的优良材料。

石雕题材造型丰富多样,果木、动物、云彩、花叶,不一而足。石雕图案多有“喜鹊登梅”、“岁寒三友”等。

徽州石雕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

有一对保存完好的黟县青大理石石雕宝瓶,其瓶身所饰山水云雾花纹图案,采用了浮雕与镂空雕刻相结合的手法,令人叹为鬼斧神工。

西递村“西园”中有一对漏窗,左为松石图案,奇松从嶙刚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刚劲凝重;右为竹梅图案,弯竹顶劲风,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刀工精美至极,堪称石雕艺术精品。

徽州砖雕多用于装饰门罩,贴墙牌坊、屋脊上的人字封檐、庭院漏明窗以及隐壁、照壁上。在宽不盈尺,厚不及寸的幅面上,或奇花瑞兽,或人物山水,或楼台亭阁,各臻其妙。

明代的砖雕图案简洁,以平、浮雕为主,风格粗犷朴素。清代砖雕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雕层次加深。

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雕出情节复杂,多层镂空的画面,从近景至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徽州古建筑十分看重门楼门罩的装饰,素有“千斤门楼四两屋”之称,门楼上的主要构件就是砖雕和石雕,尤以砖雕为多。

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一般采用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为材料,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象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画,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凸现出来。

砖雕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随处可见。古老民居、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磨砺,风雨的剥蚀,依然是玲玲剔透,耐人寻味。

砖雕取材则多选自民间传说戏文故事,如“八仙过海”、“刘海戏金蟾”、“郭子仪拜寿”等,简单的则是八宝、双钱、瑞兽、香草等图案,体现了房主人祈求吉祥、丰收、富贵、长寿等美好寄托。

由于徽州建筑多为砖木石结构,竹楼极少,因此竹雕用于建筑物的装饰较为少见。竹雕主要用于摆设装饰,如常见的工艺品,包括屏风、告屏、挂屏、插花瓶、文具盒、牙签盒、烟灰盒、茶叶简、帽商、笔筒、筷筒、楹联、腕枕、餐具等,都饰以竹雕。

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这些作品,有名人的书法墨迹,有名胜古迹的山川风貌,有民间传说的神话故事,有珍禽异兽的千姿百态,题材极其广泛。

清代时,徽州竹雕无论在内容、形式、技术各方面都日趋丰富和完善、由于拼接工艺的发展,竹雕突破了大小的限制,使较大面积的竹雕成为可能,使竹雕器具的制作更加方便灵活。

有一把竹制茶壶为徽州竹雕的杰作。

此壶通身竹质,自底至盖,以及盖上的纽,均为竹子做成。壶上雕刻精细,显身为八面柱体形,面面有雕刻。其中四面为画,皆各类花草。三面为字,一写道“客到相待时”;二写道“茶来渴者多”;三写道“竹壶世间少”。

无论字,还是画,用刀均细腻,线条流畅。

此壶是高11厘米,直径88厘米,口径45厘米。一壶配4杯,壶带杯,杯拥壶烘月托云,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柒』 青花瓷的市场价值为什么那样高

青花瓷是釉下彩绘瓷,是世界上最著名和瓷器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下蓝花的青花瓷器。
优质的元青花瓷为元末景德镇特制
元朝有关的记述中没有提到青花,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波普博士根据英国人大维德收藏的一对带有至正十一年(1351年)款的青花云龙象耳瓶,对照伊朗阿德比尔宫博物馆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收藏的大量元青花瓷器,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至正型青花的概念,使国际上产生了研究、收藏元青花瓷器的热潮。
此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元青花。其中有许多与大维德瓶的水平、风格相似。而也有的青花发色浅淡甚至灰暗,纹样简单,器型较小,并且可以确定这种元青花器的制作早于至正年。至正型的青花是使用伊朗青料绘制烧成。元青花大多数没有款识,后人即使见到精美的元青花,容易误认为宣德时期,洪武与永乐朝的青花也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最近20年才逐渐被区分出来。
元代青花瓷器的创制,是陶瓷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此以后,以青花为主体的彩瓷成为瓷器的主流品种,以往一贯占主流地位的颜色釉退居次要地位,陶瓷美学上从以素雅为美的中古时代进入了五彩缤纷的近古时代。因此元青花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学术界认识之后,就立即引起了艺术品收藏界的关注。元青花的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那么这到底合理不合理?元青花究竟应该如何估价?
关于文物艺术品的估价问题,按照价值规律。实际上并非每一件元青花都是一级精品。造型、纹样都十分精美的属于一级珍品;器型较小、纹饰略简单的可列为二级和三级。
元青花的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气魄雄伟,特别是高级的细瓷,包括至正型青花,这个特点尤为明显。这与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关,同时也与它是出口品有关。至正型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大盘,传世品也是以大盘为最多,而且这些传世的元青花大盘大部分保存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国家博物馆,是昔日王宫的遗留。这说明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返销元青花技术的故乡—盛产米纳依彩绘陶器的伊朗。当然也有龙泉窑的大盘。这种大盘是我国以前没有的新型式样,系按照伊斯兰国家人的饮食习惯,置于地毯上盛放食物。盘子的直径达三尺,却极为平整,毫不翘棱变形。盘的样式为折沿,而且板沿很宽,有二寸多,适于手持搬动,分菱花和圆形两种。菱花式的有十瓣、十二瓣和十六瓣。十瓣和十六瓣的是花口圆身;十二瓣的是花口、花身、花足的通体菱花式,每瓣大小相同,制作十分讲究,尤为精致。
元青花的装饰
至正型青花在纹样上的特点是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又有浓厚的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面貌,布局繁密,风格华丽热烈,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又极为相似。从陶瓷艺术发展史上看,元青花的纹饰不但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宋代磁州窑黑彩的图样,表现技法也十分熟练高超,画面精美生动。
西亚的特产花卉—大丽花,又称西番莲的缠枝花纹是元青花的最常见的纹样,也是我国瓷器的主要纹饰。元青花的纹饰分很多层,少则两三层,多达七八层,但均分主纹与辅纹两类,瓶罐的腹部和盘子的中心为主纹,常见的有海水龙、云龙、凤凰、麒麟、孔雀、天马、狮子、鱼藻、草虫、牡丹、山茶、松竹梅、鸳鸯荷花、牵牛花、庭院竹石芭蕉以及十字宝杵等,辅纹有如意云肩、缠枝花、蕉叶、海浪、鱼鳞、龟贝、金钱、回纹、锁子连环、杂宝变形莲瓣等,极为丰富。
至正型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斑。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元青花无论大小盘、碗、杯、盏之属,均里外画花,有白底蓝花,也有蓝底白花,还有白底蓝花与蓝底白花分不同层次交织在一起。有的白花凸起,呈浅浮雕状,为预先在胚体上雕刻而成,可见元青花制作之精。
元青花的胎釉特点
元朝开始采用高岭山的优质瓷土加瓷石的二元配方法配置瓷胎,胎质已经比宋代影青玻璃化程度高多了,坚实细腻,但仍然含有金属杂质,所以烧出后在砂底处多有砂眼、刷痕和铁质斑点,并在底足、口边与缩釉处呈现红色斑,俗称“火石红”。
元青花一般器型硕大,显得笨拙,胎体比其他时代的瓷器厚而沉重。修胎也不精,大罐、大瓶之类,接口镟削不细致,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加上大器烧造不易,所以难免会出现翘棱、夹扁、凹心、塌底等缺陷。
元青花的釉面颜色总体为青白色,早期偏青,并且釉子较厚,常有垂流泪痕,泪痕处颜色更加青灰。晚期的特别是至正型精品,釉子浓淡适宜,釉色透亮接近洁白。器里施釉少而薄,接痕更加明显。
元青花的防伪
随着元青花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的日益提高,仿伪也愈演愈烈。鉴别元青花仿品的方法,首先需熟悉珍品的各方面特点。至正型青花不但数量屈指可数,品种和式样也不多,只有大盘、大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几种,只要牢记这些式样,任何生编硬造之器都不会迷惑人了。对于高度模仿器,则需要从造型、胎质、釉质、青花的发色、画面和画法等方面入手,仔细比较。一些细小的特征尤其要注意,比如元青花无论把杯、把碗或是一般圈足的碗、碟,底心凡露胎者多有一脐状凸起;带盖的大罐、梅瓶等,盖内又有一层子口,恰好将瓶、罐的口部套住;纹饰上缠枝花的花朵十分丰满硕大,叶子呈葫芦状,有一到五个尖瓣;海浪常画成有眼睛的小虫子浮出水面状;龙凤都是极细的颈部,显得头很灵活。龙多为三爪,锋利似钢钩;凤鸡头鹰嘴,多条尾羽飘飘如彩带。
上海顺事·古雅在近几年的拍卖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在即将到来的大拍中。
上海顺事·古雅属于顺事集团旗下十五个子公司之一的艺术品交流平台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立两年多的艺术品交流平台,主要以买家市场及各大国内外财团为根本拓展的公司。从去年到今年六月一年当中公司以开发买家客户为主线的业务方向,至今为止的开拓及聚积一定有资金实力的买家市场工作中取得了众多卖家客户的认可和好评。公司众多渠道的经营思路正是迎合于古玩拍卖交流的市场需求,针对不同藏品不同市场不同需求,公司搭建了真正体现出“南藏北调,互通有无”的交流交易为目的“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为宗旨的流通平台,与客户共同努力营造出一个长期“同盟共利”三赢局面。“好藏品、好平台、好价格”是我们公司一直追求的企业结果,以诚为本的企业宗旨诚邀您与本公司共享成功的企业愿景,希望能有您的支持和参与。公司地处凯旋路1020号,具有1200平方米的临街的大规模展览交易厅,为您尽显藏品的展示,专业的鉴定师市场专家为您提供专业鉴定和市场行情准确分析及推荐,专业的营销团队为您服务
买家构成:顺事国际贸易集团客户;胡润百富买家;山西大买家;江浙房地产***;温州商会,温州企业家联合会;上海赛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高尔夫俱乐部买家等等!
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的鼎力支持,国内外高端客户的雄厚实力保证。
聚全球华商财力,定向委托搜天下资深藏家宝物。
媒体宣传和网络展拍结合,打造全面立体的宣传阵容。
搭建业内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的拍卖广场,成就钻石级艺术品交易平台。

『捌』 什么是竹木工艺品

竹木工艺品指的是竹雕品、木雕品以及材料是由竹子或木材制作的装饰摆件。竹木工艺品不仅仅是装饰品在具备观赏性的同时也有着实用性,如竹窗帘、木屏风、竹垫等。竹木工艺品设计独特、工艺精湛、色泽高雅,具有不变形、不虫蛀、手感爽滑等特点。


雕刻方法:

一、立体雕:

1、圆雕:即立体雕。大多为五面雕刻,底面留款识,以文房器具和摆件为主,以竹根为主要材料。

2、透雕:画面以外空白处镂空。或层次之间透空,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以香筒、笔筒为主。大多为四面体雕刻。以竹筒为主要材料。

3、高浮雕:不作镂空的具有相当立体感的浮雕。以三面体雕刻为主,常用于笔筒,以竹筒为主要材料。

4、浮雕:具有一定立体感的浮雕,以正面雕刻为主,主要用于笔筒。

5、深雕:又名陷地深刻,是凹刻中最深的一种,具有相当的立体感,和浮雕、透雕等法结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凹刻的浮雕,如金属模具中的阴模。此种刻法不多见,主要用于笔筒。以雕刻蔬菜、荷花等到为主。

二、平面雕刻:

1、 浅浮雕:以平面雕刻为主,略作有立体感的层次,又名薄地阳文,如同印纽雕刻中的薄意雕。

2、 留青雕: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将图文留于竹皮(青)上,其余铲去为底(地)。如果图文再以浅刻法,分出层次,使具有深淡的墨色效果,为留青雕之上品。常用于笔筒、臂搁、扇骨上。以表现字画的用笔,用墨为其特色。

3、 深刻:刻痕较深,不必借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宜于刻书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画,有碑刻的韵味,大都用于臂搁、扇骨、笔筒及翻簧制品。为一般竹制工艺品常用之法。

4、 浅刻:刻痕很浅,往往需要在高光下才能看清刀痕的一种刻法,为凹刻之最浅者。大都用于臂搁及扇骨,以表现画的笔墨意趣为主。

5、 皮雕:即在留青竹上作凹刻,此种刻法很少见。以浅刻、深刻法相结合,刻字画均宜,具有很强的书画表现力。

6、 翻簧:又名贴簧,是一种竹制品的名称。可在竹簧上作浮雕、浅刻、深刻。竹簧大多制成器具,往往是一般商品,数量较多,罕有佳构。以深刻为主要刻法,刻痕中常嵌石青、石绿等色。

7、 细刻:又名毛雕,以刻线条为主,大多一笔以一刀刻成,刻痕带有毛刺。

『玖』 莲的历史,品种,用途等!

莲花
莲,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是印度的国花。
中文学名: 莲
拉丁学名: Nelumbo nucifera
别称: 莲花、荷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毛茛目
科: 睡莲科
属: 莲属 Nelumbo
种: 莲 N. nucifera
分布区域: 中国
目录

简介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
耐高温性
并蒂
植物花语
药用价值
展开
简介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
耐高温性
并蒂
植物花语
药用价值
展开

拼音
注音
部首
结构
总笔画
五笔
lián
ㄌㄧㄢˊ

上下结构
10
ALPU
编辑本段
简介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子大而圆。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地下茎肥大而长,有节,称“藕”。种子和地下茎均可食(亦称“荷”、“芙蓉”、“芙蕖”、“菡萏”);莲藕。莲房(a.莲蓬;b.指僧人的居室)。莲座(a.莲花的底部;b.佛像的座位,由佛座多为莲花形而得名)。[1]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莲全株
莲根茎
莲枝叶
莲花果
编辑本段
植物形态

莲[2]多年生长在水中,草本植物,为原双子叶植物睡莲目睡莲科植物,根茎最初细小如手指,具横走根状茎,即我们日常吃的莲藕。叶圆形,高出水面,有长叶柄,具刺,成盾状生长。花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0~20厘米;萼

白莲
片早落;花瓣多数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多数为雄蕊;心皮多,离生,嵌生在海绵质的花托穴内。坚果呈椭圆形或卵形,俗称莲子,长1.5~2.5厘米。在中国南北各省广为栽培。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蕊、莲房(花托)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种子的胚珠)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坚果)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藕粉)。莲原指其果实,俗称莲蓬;花、果实都泛称为莲。其地下茎的肥大部分称藕。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武汉、杭州等地的品种尤多。莲的历史
莲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300万年前)早得多。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 quoiagly plost roboides)、银杏Ginkgo

热点内容
锦江区樱花街 发布:2025-07-18 16:21:43 浏览:143
找梅花图 发布:2025-07-18 16:12:08 浏览:785
扬州盆景图片 发布:2025-07-18 16:04:02 浏览:476
七夕对不爱你的人说的话 发布:2025-07-18 16:04:01 浏览:745
写七夕的七律 发布:2025-07-18 16:00:00 浏览:198
职工插花 发布:2025-07-18 15:59:07 浏览:420
老虎话的花语 发布:2025-07-18 15:58:03 浏览:454
情人节3499代表什么 发布:2025-07-18 15:57:17 浏览:115
情人节是谁送 发布:2025-07-18 15:55:41 浏览:522
茶花为何不 发布:2025-07-18 15:54:09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