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荷花豪车
❶ 网友笑称刘涛与车晓同框一个像村姑一个像贵妇,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娱乐圈的女明星们,各个争奇斗艳,有的人是知性大方,有的是贵气十足。有人却说,刘涛与车晓同框,一个像村姑一个像贵妇。真的是这样吗?车晓在活动现场里也是,话不多,但很有味道。这也是她常年训练的结果。她不愿意炒作,也不愿跟人多交流,有时间的话,就在家里读书,这种气质,就是那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感觉。
结语
论知性美,车晓与刘涛二人中,应公认的为刘涛。可是,这种知性的美,非我喜欢的那种。相反,却更喜欢车晓其人。虽然在同框的对比中,刘涛在各个方面都输给了车晓,但在观众口碑的对比中,刘涛也在各个方面击败了车晓。因为刘涛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经常给观众带来高质量的作品,大家自然会对刘涛有更好的印象,但是车晓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用自己的作品说服大家,所以大家对车晓的评价都不高。
❷ 一种币,好像是铜币,一面是佛像,四个手,一面有朵莲花,周围有六个字,不是汉字,这是什么币啊
这个不是淳元化宝,是淳化元宝佛像钱。淳化元宝佛像钱没有铜制的,是纯金的,铸造精美传世极少,极为珍贵。
这种钱只在1988年,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东下关乡一个建筑施工队在五台山佛教圣地中台顶佛塔旧址清理塔基时,挖掘出上千枚“淳化元宝”背佛像金币,钱径2.4厘米,厚0.12厘米,穿径0.5厘米,佛像隆起0.2厘米,成色96%,枚重12克左右。
“淳化元宝”金钱出土后曾被民工私分并倒卖,后来到了香港钱币市场,一枚金钱可以换一辆豪华轿车,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后来,河北省阜平县公安局破获了这起特大倒卖古金币案件,收缴宋代“淳化元宝”金币1343枚。为此,国家文物管理部门举行了颁奖大会,对有功人员进行了表彰。
“淳化元宝”金钱背面的两尊佛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右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的观音菩萨,左为双手合十微向右侧站立在莲花瓣座基上的善财童子,当为一幅童子拜观童的画面。
现在市面上所见的都是伪品,其中纯金铸成的较少,大都是用杂铜铸成,粗糙低劣,或外刷一层金粉等。
❸ 爱花养花的女人什么心理
爱养花的女人通常具有双重性格,千万别看她在花丛中笑意盈盈,如弱柳扶风就小看了她,爱养花的女人具有很鲜明的几个特质。
第一,爱养花的女人温柔时似水,暴燥时如火。爱养花的女人对待花花草草如同对待知心好友,殷勤的看护培育着,该施肥时施肥,该浇水时浇水,细心呵护,温柔似水。这样的女人对待朋友家人也如对待心爱的花草一样,真诚相待,倾心付出。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女人对所有人都不计成本的付出友好的话,那么你大错特错了,她只对值得付出真心的人友好,对于玩弄和欺负她的人,她绝不滥用真心,绝不施舍廉价的温柔。
第二,爱养花的女人享受得了盛宴也吃得了地摊。爱养花的女人在精心呵护花草的过程中早就练就了宠辱不惊。繁华时陪你豪车盛宴,夜夜笙歌快意人生;落魄时坚定不移的站在你的身边,一起风雨,一起东山再起!因为她深深懂得人生的起起落落如同花开花落一样,有春夏的繁花四锦,也有秋冬的寒风刺骨。关键是就像守护她的花花草草一样,你要值得她去守护。
第三,爱养花的女人善良心软却也嫉恶如仇。爱养花的女人对待花草心细如丝,为它的花开而骄傲,也为花落而伤心。这样的女人善良而柔软,见不得人世间的凄苦,总想着所有人都能平安幸福。然而,正因为善良心软就更加见不得作恶欺霸的人或事,把善良和弱小踩踏在脚底下,这时她必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嫉恶如仇。
第四,爱养花的女人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爱养花的女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呵护花草中修炼得一身不俗的气质。需要时可以撸起袖子挥汗如雨,为事业为家庭餐风露宿,肆意拼搏,闯出一片天地。当事业有成,家庭安稳时,也可以气定神闲的栽花种草,喝茶赏花!
第五,爱养花的女人进可攻退可守。爱养花的女人在天长日久的照顾花草的过程中已经明白,花儿有盛开时就有枯萎时,到了什么样的季节就要做什么样的事情。所以爱养花的有担当也有智慧。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她会选择养精蓄锐,这时你如果认为她懦弱无能,那么你看错她了。一旦时机成熟,她必然抓住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所以,爱养花的女人是不可小觑的女人,她们通常具有双重性格,爱恨分明,纯洁善良也睿智成熟,散发着迷人的独特魅力!
❹ 形容植物绿的句子
1:白莲似桃花灿烂绽苞而又雨摧不凋,似牡丹峨然喷放而又出泥不染;似迎春淡雅情深而又果硕不傲。
2:枝干匀称盘曲多姿翠绿欲滴葱绿苍翠绿树成荫枝叶如盖青枝绿叶参天古树擎天巨树郁郁葱葱
3:描写植物的好句精选:
4:一朵朵鲜红的石榴花挂在树上,把石榴树打扮得像含羞的少女。
5:春天的时候,香樟树的叶子变得碧绿了。从远处看,就像一把绿色巨伞。从近处看,它又像一个战士,站在那里守着,还有小鸟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
6:莲花真美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觉得自己也仿佛也幻化成地中的一朵莲花,在这美丽的舞台上尽情地歌着舞着。树上传来几声鸟的叫声,一层水雾泛起,像给池塘披上一袭轻纱。
7:远观,只见一片粉红挂在枝头。近瞧,对你的印象才渐渐明晰起来——粉红色的花瓣,一片连一片,一层接一层。你积蓄了三个季节的力量,终于盼到了这个属于你的季节,那粉红,分外迷人,照亮着我的眼睛,是在向我吐露绽放的喜悦和自豪吧。那沁人心脾的幽香,从你那里飘来,飘到我这里,萦绕于我的鼻尖,飘向我那深不可邃的心底。
8:这些荷叶高高低低,有的像姐妹两个在对镜梳妆;有的像一对温馨母女相依相偎;一阵风吹来,有的随风舞动,像一群舞动的精灵。
9:夏观荷,秋赏菊。“花中君子”之一的菊花,象征这高雅的品格与气质。秋天真值菊花绽放的旺季,也是赏菊的最佳季节。真不愧“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啊!
10:在我们村子的小学里,操场西北角有一棵高大的银桂,桂花开放时,整个家都浸润在悠悠的桂花香中。远看桂花树,像亭亭玉立的美少女,穿着绿色的舞裙,上面镶嵌着许多金灿灿的宝石,正准备去参加化装舞会。近看桂花树就像一位年迈的老爷爷。
❺ 电莲花灯蜡烛和香需要日夜点亮还是拜佛时点亮
信佛 不懂道理 也许会是负担
要多听法师讲经,懂得一些道理了,就轻松自在了。
就能体会到法师讲的 学佛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学佛,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情。
佛像、灯都是表法的。
就是让人看到后该如何想,如何修行。
心存恭敬就好。
也推荐您看看法师开示:
有关于佛像、上香等问题,非常好。
净空法师幽默的开示:在家居士学佛不要入误区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这是居士的一个最显著,也最重要的特点。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作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仍要居家过日子的实际,不去做超出或有违家庭生活的那些想当然的“修行”!
之所以这样说,实在是因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至今还有不少的居士——其中甚至不少还是被众多的后进居士赞叹、倾羡、模仿的所谓“精进”居士当中——存在着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凡提修行,必向出家师父靠拢;有没有修行,就看你是不是学出家师父学得全,学得像!譬如说,出家师父要晨钟暮鼓早晚做功课,那么他也要一大早地起床,三拜九叩,从楞严咒、十小咒……一直到伽蓝赞,滴水不露——根本不顾其他家庭成员的作息、工作是否允许,更不管家中是不能念伽蓝赞了!出家师父要修庙建寺,庄严佛像,那么他也要不满足于一面墙、一张桌、一个像,而是要一间房、一大桌、全堂佛像了——根本不去想想这对个人修行有无必要,对家庭是否加重负担!出家师父要每天参禅打坐,精进念佛,那么他也要屏却万缘,每天动不动双腿一盘,梦想如此就能往生极乐——忘记了老伴是不是需要照顾,小孙子是不是还在哭闹,自己的责任是不是已经尽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而且流弊所及,蔚然成风,似乎这样才叫有定力、有修行,才叫真学佛!
而事实上呢?
一个老人的来电很能说明问题。他说:师父啊,你一定要劝劝我老伴,现在她学佛学得这日子也不好过了,天天一大早就爬起来做功课,弄得全家人觉都睡不好,白天也不做事,就知道念佛打坐,小孙子闹也没用。我和孩子说她,也不听,反说我们根性太浅,不明白事理,还说要和我分居,专心修行——真是,年轻时我没休妻,到老了,她反倒休夫了!
……
学佛学到这个份上,我们还能随喜赞叹是真精进吗?修行修到这般田地,她能够不入魔道,我们就由衷地替她念一声:阿弥陀佛,万幸,万幸啊!
这事明摆着,在家居士学佛修行,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家庭要和乐。由家庭和乐到佛化家庭,由佛化家庭到佛化社会,由佛化社会到普度众生同登觉路,这才是学佛修行的要义和真谛!而那些因学佛造成家庭关系紧张,甚至破裂的,分明是学佛走上岔路,学成外道;虽名为学佛修行,实为坏佛败法——因为旁人也许会因他一人的所作所为,而误以为所有学佛人都是如此的自私自利,不近人情!既如此迂曲,又怎么能够成就无上菩提的佛果!
这样做的居士,原因即在于他们忘记了,忘记了居士学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自己在家修行的特点,绝不能是在家人做出家事!
那么,作为居士,是不是出家人的五堂功课就不能学了?这倒未必,有能力、有条件的居士能学好五堂功课还是值得我们赞叹的。然而,需要讲明的是,并非是所有的居士都非要去学五堂功课,能学则学,不能学,或学不全,也不必沮丧,灰心,各人有各人的因缘,能学会一经一咒,或别的什么经咒、佛号,也是很令人欢喜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做功课,更不是非五堂功课莫属。会五堂功课,而且有条件的——比如说独门独户,离群索居,不致影响他人——也可以做,但如果是有碍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那就绝不要去做。做功课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培植福德,精进修行,慎勿放逸,至于做功课的内容,在家修行的居士则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诵一部经,持一个咒,或者是念一定时间的佛号,都可以是做功课的内容。在做功课的时间上,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必照搬寺院里的规定,非要和出家师父一个点儿,居家过日子,关键是要步调一致,在家居士安排做功课的时间,同样要服从这个前提,尽量和家庭里其他成员的作息统一,或在取得认可支持的前提下,有所差异。
注:佛日讲,早晚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为在家人所说的各种经中,都不见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的言句,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营生治事,闲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贻误家事、国事,影响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是为佛法所不许。在今天,一个工作人员贻误工作而课诵、坐禅,便犯了盗戒,修定岂能成就。一个学生不顾学习去课诵、坐禅,功课学不好,便有负于家长、国家,也就是有负于佛法,是违背佛陀教诫之举。
若按佛陀所示的在家大乘道,则学习、工作、人事往还,不但不妨碍学佛,而且是学佛所必需。学习知识技术,不仅是自己立身活命所必需,而且是学通佛法、弘扬佛法所必需。不仅在家青年必须有知识技术,即使出家人,欲成大器,弘法利人,亦须广博知识。工作,是为民众服务,报众生恩、国土恩的实际行动。不少人只为自己着想,只把工作看作一类挣钱吃饭的手段,则工作对他便成了一种外来的负担,就算尽了力,也不能出生善果功德。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者为民众和社会着想,把工作看做奉献的机会,当作菩萨道来修,则何往而不是道场,即平凡的工作,也可出生世间、出世间的功德。至于人事交往,正是作法布施的机会。只要自己学习、工作好,道德高尚,学识丰富,生活愉快,热心助人,人们自然会尊重你,你讲佛法,他们也乐于接受,是为以身弘法。若能将自己锻炼成才,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有名望地位、钱财知识,则弘法度人,教化的效力更大。把学佛与学习、工作、生活看作两回事,以学习、工作为学佛的障碍,以不信仰佛教的人为对立面,当然会触处成碍,苦恼重重。即使出家,也难免事务牵缠的苦恼。纵然能保证早晚课诵、吃素、坐禅,一天只花那么两三小时学佛,其余大部分时间还在有碍的世法俗务中浸泡,就算不无受用,而欲期见道证果,怕要再等一二十生。
欲图速速进道,只有依大乘菩萨道,将生活、学习、工作、人事交往与学佛打成一片,即世间俗务而修出世间之道,把生活完全佛法化,把佛法融贯于生活的全过程,念念修行不辍,勤集福智资粮。就今天居家学佛的条件而言,这是最契机的法门,是大修行,能速得大果报。仅吃素、抽暇课诵、坐禅,是小修行,只能种些善根,难得即生了办。有志的青年,应按佛陀教诫,以大修行为本,至于小修行,能修固然好,无条件修者暂时不修,也未必为非。
在这里有一点还需要说明,有居士说,某某经只能在几点几点前诵,某某咒只能在几点几点前诵。这种说法在经中是没有什么根据的。无论哪个经咒,都是诸佛普度我们凡夫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的微妙法宝,无论何时唱诵,都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拥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妙用。如果我们在实际的修行中能做到有时就诵,时时都诵,刻刻在诵,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地不辜负佛以一大事因缘弘化娑婆世界的苦心。
至于做功课的地方,也并非不是佛堂就不可,没有佛像就不行。居士在家做功课时需要留意的是房间要静。静室有助于调节身心,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自己凝神提念,专心办道修行。对于佛堂、佛像而言,实则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若是我们念念是真善美圣,时时是仁义诚信待人,佛就是恒处心中的,比外在的多宏伟的佛堂、多庄严的佛像都具有实际的受用,我记得有个居士来问我说,师父啊,我请一尊佛像到底放啊里好呢?家里地方小,放厅里吧,太挤,又乱;放卧室里吧,总觉得对佛不敬;放走道里吧,又觉得我们人住得好好的,却让佛靠边站,啊……我赶快打断他说,不用讲了,你哪儿也别放了,就放在心里吧,这样不就没那么多事啦。当然,把佛放心里,这是从理上说,因为我们毕竟是末法众生,业深障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些。所以说,对绝大多数有条件的居士而言,在家中设一个佛龛或佛堂,用表法的佛像,来提醒自己,启发自己,见贤思齐,勇猛精进,实证无上正等正觉,也还是有必要的。
然而,一说到设佛龛、佛堂,我们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居士中比较普遍的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佛龛是越精美越好,佛堂是越宏伟越妙——有些居士甚至还在家中佛堂张挂起长幡宝盖,摆放上钟磬铙钹,有事没事地就叮叮铛铛起来!而且以此为美,以此自傲,觉得很了不起。这实在是走上旁门邪道的“典范”!家庭不是寺院一样的宗教活动场所,居士在家中设佛龛佛堂的目的也不是和寺院建殿立像的目的一样,寺院是以神道设教,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普度群机,使未信佛者生信心,已信佛者愈坚信,最终导引众生同归解脱彼岸;家中的佛堂仅仅是自修、自用。众所周知,我们佛教修行贵修心,贵在修去我们的贪、嗔、痴等种种杂心乱心,自证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心。如果在自修自用的佛龛佛堂上以繁复为美,以豪华为上,甚至呼朋引伴地相互炫耀攀比(想想我们的居士中有没有这种情况?),那岂不是与学佛修行的本意南辕北辙?这不是走上邪路又会是什么呢?
家中的佛龛佛堂,应以简约为美,以朴实为上。挂一轴与自己有缘的佛菩萨图画,或是供一尊令自己特别欢喜的佛菩萨圣像,前面敬奉几盘新鲜洁净的果品,再焚上一炉清香,也就完全可以了。除此之外,再去大操大办,那就简直是几近于劳民伤财,徒增家庭负担——有钱不如多花在做社会公益事业上,行善积德,自能多福多慧,助道修行。
在家修行的居士,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烧香问题。
我们在寺院里常常见到众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炉里烧香,他们认为多烧多福,多烧香说明我心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偏见误解。这种偏见误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比如说,在行为上破坏卫生,污染环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种迷信现象,使我们佛教倍受现代文明社会的批评,成为落后不开化的代名词……所以说,多烧多燃的风气决不可长,更不可带到家里去。
居士在家中供佛,早晚各一支清香即可,不必求什么三支九支的。敬佛关键在于心诚,学佛也关键在于学佛一样的诚心。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学佛修行当然更是这个道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佛菩萨虽然是慈悲喜舍,广开方便,但却是无私的、平等的,如果说你多烧香佛菩萨就给予你多一些,那佛菩萨岂不成了人人痛恨的贪官污吏?那还是佛菩萨吗?!
其实,类似于多烧香多得福的错误认识,在居士中还有很多。像有些居士就认为,是居士,家里就该有佛像;还有居士认为,是居士,手里就该常拿有念珠;更有众多的居士坚决认定,修行就是念佛打坐,不打坐念佛就不是修行,是白过!……于是因这种种的认识,才有了有的居士不分场合,在单位开会发言也先来一句“阿弥陀佛”,搞得全单位人都怪怪的,觉得他别扭;也才有了有的居士不管大人怎么埋怨,小孩怎么哭闹,手头上怎么忙乱,他每天也要雷打不动地双腿往那儿一盘……我这样讲,绝不是说念佛打坐不是修行,更不是否认念佛打坐的实际功用,而是提醒在家修行的居士们,要切记念佛打坐只是众多修行方式中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说法不在于嘴,禅修不在于腿」,这是在佛教丛林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六祖也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打坐只是修心养性的基础方法之一,它并不是开悟的绝对方法,只有心的清净无杂、了了分明,才是证悟的关键。
古人讲: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个修行人,如果行住坐卧四威仪都能够恒处定中,这才是了不起的修行。况且,对于在家居士而言,修行最起码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修整规范自己言行,越修越行,越修越让家人欢喜,越修越让社会接纳,越修越让大众钦敬。这才是大修行,真修行!
福德从何而来呢?
居士都读过《修福积德造命法》、《文昌帝君阴骘文》,还有《了凡四训》等等一类的书籍,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轻车熟路,一句话,福德从行善而来。行善积德,善行得福,这是历代祖师大德和社会贤达在诸多的典籍中多次指明的,那么,作为三宝弟子,佛教信徒,我们就更要依法从教,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多学习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无处不现身的奉献精神。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个“善”和观音菩萨所做的比起来,那真是没法提,但也用不着比,因为我们虽然都是在学菩萨道,但毕竟还未成菩萨,像观音菩萨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善、至善,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到,不过,没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先从和自己有缘的小善做起,从致力于建设和乐的家庭生活做起。
一提到建设家庭生活,有的居士可能会说,一说做善事,往往都是指什么修桥铺路、赈灾济贫、捐资助学,还有植树造林之类的,提建设幸福家庭生活是不是把我们的修行标准降低了?我们学佛的居士如果总想着建设自己幸福的小家庭,那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当然不是!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
第一,善行无远近。不能认为捐款救灾希望工程什么的才叫善,在家中恪尽家庭职责,孝敬老人、爱护子女什么的就不叫善。如果一个人在家中恶言劣行,在外却慈悲慷慨,我们只能说,像这样的人绝对是沽名钓誉的伪善。
第二,善行贵在日常坚持。一个人在某一次慈善活动中捐出大笔的捐款这并不稀奇,而一个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善行善意却是最难得的。要不毛主席也说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啊。我们学佛不就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吗?坚持最难行、最难忍!
第三,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是国家的基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是由千千万万的小家庭所组成,如果我们居士们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设得幸福美满,那么,由众多的小家庭所组成的大社会自然也就稳定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了,带来的当然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的和平兴旺。因而,对一个居士而言,建设幸福和乐的家庭生活,绝不是什么降低要求,自私自利,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成为受欢迎、受爱戴的家庭成员都不能做到,或者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那么,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我们还能期望他能爱别人,爱众生?期望他做到时时处处地让人挑大拇指,受人钦敬?由此可见,建设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唯不是自私自利,反而是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大贡献了!
说到建设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在这里我讲一个我亲眼所见的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在寺院里和人吵架了,旁边的一个老居士就把她拉到一边,苦口婆心地给她讲学佛首先要能忍人所不能忍的道理,啊,“嗔是心头火,能烧功德林”啊。年轻居士听得不住得点头。我就想,看来,这个老居士还挺会作思想工作的。哪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那边老居士心满意足地刚走,这边年轻居士就脖子一扭,说,呸,还说我呢!你还不是刚和家里老头子吵完?看看,这就是没有建设好家庭生活的后果!难怪古人讲“己身不正何以正人”,自己都做不到,做不好,还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人家又怎么会听你的呢!
这里还要捎带着说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我们有部分居士在家和在寺院的表现简直是天上人间,相差太远。不少人在寺院里是又和气,又勤快,还整天和个弥勒佛似的笑呵呵,真叫人欢喜,可要是一让家里人说说她在家的样子,哎呀呀,那简直是惨不忍睹!听反映,有些人为了不洗盘子不洗碗竟也能来个小吵三六九,更不用说,个别人为了家里人吃荤不吃荤的摔摔打打,鸡飞狗跳!在这种时候,我很难想像,像这样动不动在家里大闹天宫的人,也算是学佛修行?我这样说,有的居士可能接受不了,她们也许会说,这是天大的冤枉,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护法——比方说是为了能在寺院里做得更好,要保证休息啦,或者说,这也是为了度人——他们吃荤不是造业嘛。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下面要讲的,大家更要认真的听。
什么是真正的护法?
真正的护法可不仅仅是不顾家,不要家,长年泡在寺院里为寺院干活(这样最多称得上是小护法),而是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是个居士的身份,深入民众,深入社会,弘扬妙法,普度众生!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观音菩萨也是现的在家像,如果她总想着到寺院里干活,认为这才是护法,那她还有时间去“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吗?还能是观音菩萨吗?当然,居士们也不要误会,我这样讲并不是反对居士到寺院里干活,我只是强调,我们做居士的不能把“护法”理解得太狭獈!
不饮酒和家庭应酬
每次讲课的时候,总有居士问,师父,我们在家居士总免不了应酬接待的,有时候不喝酒真过不去,可一想到是个居士,我们又不敢,这可怎么办啊?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大家,你有没有遇到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的话,那我就不讲了……有,那我告诉大家,每次我都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么麻烦干吗?你就喝。
这下好喽,我想恐怕有居士已经在高兴了,为什么?反正法师讲了嘛,喝,革命的小酒天天醉。那么,对这种人,我必要再说一句,你就喝吧,喝了就造业,喝了就受报应。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听我仔细地讲明,为什么能喝,怎样才喝。第一,不饮酒是什么戒。是遮戒,前面四个是性戒。不一样的。所谓性戒,也就无论受不受戒,谁做了都是造业,都要受报;而遮戒,是说本性上并不是恶,不过是因为它容易遮蔽我们的本性,让我们造恶,所以才不去做。第二,对那些虽有酒精成份,但早已没有酒的意义的,你但喝无妨,如酒酿元子,炒菜用料酒等。第三,对确实是酒,而且,我也没能力把它想成不是酒的,怎么办?有时候逃不过去的,你也是要喝。但要明白,此时的喝不是因为你很想喝,也是就说不是因为心馋,而是因为现实情况的需要,而且,有把握不会喝糊里糊涂,忘了东西南北,能时刻保持清醒才行。绝不能死抱着戒条不知变通,结果搞得自己麻烦,别人也难过。当然了,如果人家对方本来很支持你学佛,知道你是不能喝酒的,这时候如果你再打着灵活变通,心中有佛的招牌非要和人家一起拼一拼的话,那你实在是多此一举,只能是属于哼哼一类了。哼哼是什么?大家想吧。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学佛是让我们幸福快乐的,是让我们生活越来越轻松的,如果一个人越学佛越感到麻烦和不便,越学佛越感到受到约束和压抑,那么,毫无疑问地,你肯定是学错了,如果再学到人见人烦,人见人以为你这个人有问题,有毛病,那么我更要告诉大家,在这时你就千万不要去学佛了,回家好好看看孩子,没事去逛逛马路,到公园里“嘭嚓嚓”吧,否则,再学你肯定是走火入魔。
学佛关键在会活学活用,是用智慧的佛法培养智慧的大脑,实现智慧的生活。如果一个人学来学去只学成一脑门的条条框框,无论做什么事,都得看看条条再说,就像过去有人看黄历出门似的,什么都要看书上写的,今天是不是吉日,如果不是,宁肯耽误事也不出门,这是典型的不知死活!要是这样,啊呀,这样的人还是不要学佛的好,因为太累,别人也累。你受罪,大家也跟你受罪,佛教也被糟塌完了。
❻ 深圳莲花山盘山公路。可以坐车上去吗
深圳莲花山海拔只有93米,有两条爬山路径可供游客登山远眺,莲花山公园内不能开车上山也就不能坐车上去。
深圳莲花山公园地理位置:北纬N22°33′24.37″ ,东经E114°03′11.95″
靠近: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荔林路
周边:莲花山公园
参考: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莲花北社区东南方向约930米。
❼ 柳永的三大代表作是什么
《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这三首评价较高,且算是众所周知,但是他的词很多都还不错,若说最具代表性的三首,确切的哪几首很难说。
❽ Lotus莲花汽车的历史沿革
莲花品牌是英国绅士柯林·查普曼的杰作。查普曼是典型的英国绅士,小胡须总是修剪得整整齐齐。这样的绅士,电影里描述过不少,在当今的英国却不多见了。战後数十年间,这位英国工程师的名字对世界汽车运动影响巨大。他统领下的莲花车队自1958年以来先后7次在F1车赛中夺冠,并创出了多种名垂青史的优秀车型。查普曼从零开始,在汽车运动的狂热驱使下,亲手制造自己所心仪的赛车,进而在汽车制造与竞赛两方面都创造了辉煌业绩。这可算世界汽车史上最美的一段佳话。
事情起自1947年。作为醉心於汽车比赛的青年学子、年方十九尚在伦敦大学攻读工程技术的柯林·查普曼自己动手改装了一辆简陋的奥斯汀Seven赛车。这与其说是一辆赛车,倒不如说是一辆特技用车。英国因战後一度时兴在泥泞的林间角逐业余赛车运动。查普曼的自造赛车一举夺魁,以致他以出售零部件的方式销售了多辆。设计成功了,当然要给它起个名字。查普曼突发奇想,就叫它『莲花』。至于为什么叫莲花,查普曼始终不肯透露个中底细。
年轻的查普曼业余时间略施小计所成就的莲花赛车从此决定了他的一生。他把业余时间和漫漫长夜都用来潜心设计自己心仪的车,并注册了莲花品牌,自成一体。其中MkIII和MkIV虽动力有限,但外形设计非常符合车赛的要求,因而成绩斐然。少年得志的查普曼于1952年1月1日成立了莲花工程公司,开始制造该品牌汽车,并逐渐形成产业化生产。莲花品牌起步时没有能力设计和生产自己的发动机,因而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车身设计上,且抱定一个原则,即尽可能减轻车身重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动力。也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1952年问世的MkVI采用了蜂窝结构管状车架。这项技术用於飞机制造已相当普遍,但用於汽车却是首次。这辆赛车采用的福特牌发动机仅有可怜的40马力(29千瓦),刹车装置是古老的拉线式,变速箱也仅有3个速比。但由于其车身仅重400千克,抓地性奇佳,因此在车赛中把许多大功率的对手甩到了后面。
莲花车厂逐渐发展小批量生产,但并未放弃赛事。这两项业务到1959年纔正式分开。1955年停产的MkVI后来更名为莲花Seven。
莲花Seven仍保留摩托车式的挡泥板和无车门的车身。但风格却更现代化,车身结构仍采用多种管状车架,车身的铝板直接固定在车架上。前轮悬挂为三角型悬臂式,附以防摇摆杠。後轮则仅用硬式车轴。莲花Seven车型仍以散件方式出售,但因价格低廉,很快成为许多小型比赛的理想用车。赛车爱好者在周日组织这种小型车赛是英国的一大优良传统。莲花Seven自1957年问世後迅速获得成功。奇怪的是,查普曼并不喜欢这个车型,只过了10年就决定停产,令车迷们大失所望。所幸伦敦一家车行於1967年与查普曼达成协议,买下了该车的全部模具与工具,继续制造。它已有43年的历史,仍在继续生产。
莲花品牌逐渐在车坛出了名。它1958年首次参加F1车赛,便名声大噪,尤其MkVIII,MkIX及MkX赛车更是在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出尽了风头。但是,查普曼最得意的建树还要算F1。他所设计的一体化车身单座赛车具有划时代意义,在这一赛事中统治了整整20年。
查普曼一边在赛场上积累锦标,一边不断研制独特的跑车。1957年推出的Elite便是一辆漂亮的跑车。车身全由塑料制成,分成三个部分,像三明治一样黏合起来。该车虽惊世骇俗,但销售业绩不佳。因为尽管抓地性能极佳,驾驶起来令人如醉如痴,但可靠性较差,所以销量不多,几乎令莲花车厂倒闭。查普曼从中汲取教训继续努力,於1962年推出Elen型跑车。该车坚固之极,车身采用梁柱式骨架,路面表现好得出奇,自1965年又推出一款2+2敞篷跑车,使其地位不断巩固。
随著业绩的拓展,莲花车厂于1966年推出了一辆Europe型超现代化敞篷跑车。但直到此时,莲花车厂都是采用其他品牌的发动机。查普曼长期为此事而焦心,1974年生产百分之百的自家产品Elite车型时,情况纔大为改观。该车采用2升容积4气缸发动机,4个座位宽大、舒适,是货真价实的豪华跑车。由此造就了该品牌的辉煌时代,不过也使莲花跑车原有的客户非常失望。因为此前的莲花车总是力求简单、轻巧,仅顾及驾驶者一人。莲花车厂在开拓了新路子后,又於1975年推出了另一款Esprit。这辆车性能更强,也更豪华,已是当时保时捷与法拉利的强劲对手。这种莲花跑车在20世纪80年代依照查普曼的意愿继续提高档次,功率达268马力(197千瓦),最高时速超过260千米。
与此同时,莲花品牌不断地参加各项赛事。查普曼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一辆福特Cortina改装成了全新的赛车,获得多项赛事奖杯。当然,莲花车队最辉煌的业绩还在F1赛场。1970年,查普曼推出了一辆72型单座赛车。这辆超乎寻常的赛车引导了一个新潮流。其设计理念在於把全部重量移向车尾,以提高动力性能。为此该车後轮大得出奇,前轮又小得出奇,加上见棱见角的车体,在当时可谓前所未见。这辆72型赛车在所参加的5个赛季中夺得了20项大赛和3项品牌奖。查普曼接著又推出了JohnPlayerSpecialLotus79型赛车。这辆1978年问世的新赛车突出地改进了行驶系统,结果把一切对手统统打败。以致於对手纷纷起而仿效。查普曼车队凭著这辆车赢得了一项品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