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七夕
❶ 莲花的文化象征
除实用价值外,莲是最常见的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曾代表过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莲作为花中君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用来象征一种理想人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身处污泥未染泥,白茎埋地没人知。生机红绿清澄里,不待风来香满池。”(陈志岁《咏荷》)荷,即莲。在诗人笔下,荷花不仅象征坚贞、纯洁,还是谦逊、恬谧,自处晏清形象的化身。”清廉的象征:盖“青莲”者,谐音“清廉”也。象征爱情:盖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水芙蓉”之“蓉”谐音“荣”。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莲花也能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象征纯净、纯洁。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群芳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佛教中有莲花座、莲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萨,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但有的国家、地区的民俗文化不同,也不可忽视,如日本民俗对莲花并不认为“出淤泥而不染”那么贞洁,而视莲花为“不详”之花。 武汉莲花节持续时间三个月,从7月到10月,以“莲花水乡,醉美蔡甸”为主题,将莲花节开幕、七夕、中秋、国庆等几个大的节庆活动作为契机,以金莲湾、郊野绿道公园、沉湖湿地等几个重点旅游景区作为主体,开展如下活动:盛大开幕:森林旅游暨莲花节开幕式,情醉七夕:荷花传情——赏花大型单身派对,月满中秋:荷塘月色——中秋赏月大会,缤纷国庆:长假休闲赏花游园会。武汉特意还推出了武汉赏花地图方便游客。
金莲湾景区位于蔡甸区索河镇长河水域,距离武汉市区40千米,交通便利,从武汉乘车仅1.5小时车程。景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其中水域面积1200亩。景区以“莲花水乡,田园风情”为主题,以“亲水体验、生态休闲”为特色,游客可以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湖面上泛舟,近距离与花中仙子接触采摘莲蓬。
景区主要挖掘荷花文化,游客乘坐的每艘小船都以荷花的别称命名,每个景点都有着关于荷花的典故;景区导游在讲解时还会告诉游客荷花的起源、荷花的品种等多种知识,名贵荷花园里还有美洲黄莲、帝王莲等珍贵的品种可以观赏。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示纯净和断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它代表一切活动的鼎盛阶段,而进行这些活动是为了完全避免堕入轮回之错误。佛菩萨端坐或站立的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佛菩萨被想象成是洁白无瑕、极尽善美的,其身、语、意是绝对清净的。佛菩萨显现在轮回之中,但他们绝没有受到不洁之物、意障和心障的污染。
从埃及到印度的众多世界伟大文明都把莲花视为神圣的象征,并将其广泛的融入它们自己的艺术和建筑之中。莲花随太阳花开花落,在古埃及,人们认为黎明时太阳从东边的莲花中升起,日落时,它落入西边的莲花之中。同样,吠陀教太阳神 的每只手都持有一朵莲花,象征着太阳掠过天际的路径。吠陀教的创生之神梵天诞生在一朵金色莲花里,而这朵莲花是从毗湿奴 肚脐里长出来的,宛如从脐状茎长出的一朵莲花。密教大师莲花生 将佛教传入西藏,他同样被神化为生于一朵奇异的莲花上,开放在印度的乌仗那 王国的丹纳阔沙湖上。在印度教和佛教经文中,莲花被性隐喻为神圣子宫或阴道。莲花是梵文女性“阴道”的同义词,女性阴道柔软,呈粉红色且有开口。同样,金刚是男性“阴茎”的同义词。金刚和莲花的结合是色 与空 或方便与智慧结合的性象征。在内在的层面上,这种结合象征着气渗入人体内主脉并升腾,它会穿透并开启脉轮中的莲花或轮 。
莲花是西方红色阿弥陀佛,即“莲花部怙主”的象征。阿弥陀佛的特质代表着火的红色、生命体液、黄昏暮光、夏季及将慈爱化作觉识。阿弥陀佛之伴偶般吒罗 的手持器物是一朵红色莲花。阿弥陀佛麾下的菩萨是莲花手观音 (即大慈菩萨)。
印度教
佛教中的莲花被描述为四瓣、八瓣、十六瓣、二十四瓣、三十二瓣、六十四瓣、百瓣、千瓣。这些数字既象征性地符合令人费解的人体内的莲花数量,也与坛城的各个组成部分相符。作为手持器物,莲花通常呈粉色和浅红色,共有八个或十六个莲瓣。盛开的莲花也可以是白色、黄色、金黄色、蓝色和黑色。白色莲花 是尸弃佛 的象征,而白度母手持的是十六瓣白莲花。黄色莲花 和金黄色莲花 一般被称作“白玛”(莲花),而红色或粉色莲花更为常见。梵文词汇“utpala”专指蓝色或黑色的“夜莲花”,但直译的藏文同义词“ut-pa-la”可以用于各种颜色的莲花。
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居住在印度次大陆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
佛教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裸体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著右上,右足次著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著右上,名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西藏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西藏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架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莲花是佛教四大吉花之一,又是八宝之一,也是佛教九大象征之一。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院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与文化关系最深的是中国,在中国,莲花被崇为君子,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喜爱这种植物,认为它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因此诗人有“莲生淤泥中,不与泥同调”之赞。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影响深远。《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本草纲目》说:“夫莲生卑污,而洁白自若;南柔而实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纱纶内隐,生于嫩弱,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两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在民俗中,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以象男女好合,夫妻恩爱。喜联常有“比翼鸟永栖常青树,并蒂花久开勤俭家”等等。又如藕断丝连,用于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莲谐音“廉”(洁)、“连”(生),民俗有“一品清廉”,“连生贵子”等谐音取意。
又如金莲,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候“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十分注重倡导和平、和谐。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孔子的两句话,一是说"和而不同";一是说"和为贵"。中华文化所说的"和",绝不是不讲差异和矛盾的调和。而是指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后的贯通融合。这种贯通融合才是最为可贵的。我国有56个民族、34个行政区域,其中存在着差异和矛盾。面对这种差异和矛盾,始终坚持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坚持这种"和"的立场,是最为可贵的。而背弃了这种"和"的立场,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弃。
中国人一直认为"和"是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的原则,主张"协和万邦"。(《尚书·尧典》)"协和万邦"表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想在民族、国家、文化层面上的重要体现。"协和万邦",体现着古代先贤的政治理念、道德准则,是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和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繁荣。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最广泛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任务。弘扬中华民族的"贵和"思想,对于我们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贵和"思想能生财,"和"能致祥,"和"能聚力。在观念层面,"和"意味着对不同意见的承认和宽容;在社会结构层面,"和"则是指不同的个体、集团之间建立协调的社会交往关系。所以说,"贵和"就是在承认事物本来矛盾和必要斗争的前提下,在诸多因素的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中,求同存异、化解矛盾,从而在"存异"的基础上"求同"而不"苟同",达到总体上的平衡、和谐状态,进而择优汰劣,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贵和"思想不排异,"和"不畏恶。强调"和",并不意味着怯懦和无原则的退让、妥协。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荷花品种丰富多彩,是"荷(和)而不同",但又共同组成了高洁的荷花世界,是"荷(和)为贵"。真心希望,荷花文化能在弘扬和平文化、和谐文化的进程中,也能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熟知。弘扬中华"和"文化,对于我们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事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❷ 如何开展家风家训活动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开展家风教育活动,四川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家风建设,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融入传统节日、依托培训讲座、加强阵地建设“四招”,将家风建设抓细做实,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形成时代新风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第一招:创新活动形式
在新的历史时期,抓好家风建设,既要有传统文化的弘扬,又要有时代发展的烙印。
部分优秀家信
眉山市丹棱县广泛开展“读红色书信·传优良家风”活动,通过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品读红色书信”“写一封家信”“把家风亮出来”,以此激励党员干部不忘来路,不变初心,不辱使命,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活动号召大家回归本真,用书信作为媒介,传递最真挚的感情,通过书信把自己对家人的爱,对生活的感慨表达出来,把优良的家风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把家风亮出来,用行动让家信活起来,正在丹棱县形成了一种新风尚。
“家风家训”现场绘画决赛现场
泸州市江阳区开展了首届“家风家训”现场绘画大赛。活动现场,150名闯入决赛的小画手们认认真真,一笔一画,用他们对“家风家训”的感悟,执起手中画笔,一幅幅心中清廉跃然纸上。“通过绘画表达家风家训,我觉得很有意义。”泸州十五中学生易瑾睿欣画了一幅主题为《知礼行孝》的画,代表自己对家风家训的理解。此次绘画比赛活动反响非常强烈,在海选期间,累计投票9万多,“围观”网友达125万。
第二招:融入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中有非常丰厚的家教和家风文化,在开展家风建设活动中,对传统节日进行发掘,经过创造性转化,有效地开发利用。
男女对唱《中国好家风》
七夕节期间,成都市开展了“中国爱情 浪漫表达——2018成都七夕诗会”。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艺术界名人和爱好者参加,他们创作爱情和家风诗歌,朗诵名篇佳作,用诗歌赞美爱情的忠贞,促进家风的传承。市民刘女士在活动现场表示,“这个七夕节特别有意思,可以现场听专业的老师朗诵诗歌,看专业书法家创作,这样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更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普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意义。”
活动现场
端午节期间,成都彭州市开展了以“传承家风家训·弘扬天府文化”为主题的端午诗会。端午诗会的节目既有《弟子规》《橘颂》等充满古风韵味的国学经典吟诵,也有《文明家风代代传》《家风》《粽情端午大美磁峰》等民间艺术家原创诗歌诵读,同时还设置书法家现场书写家风家训楹联赠送给当地乡贤互动环节,以及50米长女子花龙舞、包粽子香囊比赛等极具民俗特色的活动。结合端午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次诗会让更多的村民和学子在爱国爱家的情怀感召下,传承优良家风家训,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第三招:依托宣传讲座
宣传好家风,如果长篇大论、引经据典或是照本宣科,效果很可能差强人意。四川通过开展各类家风家训宣传讲座活动,让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讲座内容生动有趣,让好家风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遂宁市以2018年脱贫村为重点,开展家风引导教育进“农民夜校”系列讲座。讲座内容涉及亲子教育、婚姻关系、依法维权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授课方式以家常式、陈述式为主,少了枯燥乏味、多了丰富生动,让听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素质。让村民们在实例中像照镜子一样找到了各自婚姻家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收获了经验和教训。
罗氏长辈给晚辈们训话
“大家一定要谨记耕读为本、诗书传家的家训,勤奋学习,学有所成……”日前,泸州市叙永县两河镇太平山村,叙永罗氏家族第19代传人罗先文给即将上大学的晚辈们提出要求。据悉,为传承好家风家训,叙永罗氏家族自2015年起开始对考上大学的罗氏子女进行大学前的“家风教育”讲座,让考上大学的罗氏“准大学生”谨记家风家训,勤奋学习,学有所成。
第四招:加强阵地建设
家风作为一种家庭文化建设,既要靠家庭内部用力,也要靠外部力量强化。四川通过家风馆等阵地建设,真实、形象地展现了优秀家风文化。
高县家风家训馆
宜宾市高县打造了宜宾首个家风家训馆,该馆分为“红色家风”“德耀高州”“家训集锦”“花开乡村”等多个展区,分别展示李硕勋等革命先烈的红色家风以及高县家风家训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家风家训馆既有特色性,又具实用性,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阵地。
群众参观“川北家风馆”
广元市利州区建立“川北家风馆”。该家风馆分为家风长河、家国春秋、家书鸿雁3大展厅、6个区域,古韵流风、家风习语、忠孝传家、礼义兴家、智信旺家、廉耻卫家等9大展区,总面积1000余平米,共收录了1198条家风家规故事和家训名言,整理了川北百家姓氏前30位的经典家训,收纳了具有川北特色的刺绣、剪纸、书画等文化艺术品,是整个川北地区收录内容最多的家风教育基地。
四川省通过“四招”使家风建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亲和力,给人以更多感染和启发。我们期待,家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开展,在城乡之间激荡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以优秀家风支撑起良好社会风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扎根人们的心灵、滋润人们的精神,一起描绘家庭和睦幸福、社会文明进步的美好画卷。
❸ 莱州历史典故
莱州市历史典故有哪些
古时有河南籍姑嫂二人,家乡遭水灾并遇兵荒,家人皆遇难,只剩她二人相依为命。
姑嫂俩一路乞讨到了莱州这座山下,在一间护园的小茅房里住下。台上村的村民看她俩可怜,又老实正派,便让她们长期住下来,后来又让她们住进了村中的碾房。
姑嫂俩早、午、晚三时出门讨饭,上午和下午便在碾房前给农妇哄小孩,教导的孩子可听话了,村民们很是高兴。雨雪天出不了门,竞然有人给她们送饭吃,把她们看成了自己的乡邻、朋友。
更令人赞扬的是,姑嫂俩从没有过争吵拌嘴的事情,从来都是互敬互让,胜似姐妹。一旦哪一个有点伤疾,另一个照顾得无微不至,一直到老。
有一次,嫂子病了,一病就是半个多月,小姑子却讨不回点可口的饭。山区里穷人多,又逢灾荒年,谁家也没有多少好吃的,无非是吃糠咽菜,哪有好东西给她?她来到一户富人家门口,这家人不但不给,反而纵狗把她的腿咬伤了。
她只得拖着伤腿,在山坡上挖了些野菜回来,嫂子看着小姑子的伤腿,不禁失声痛苦。姑嫂相拥而泣,竟然同时死去。
乡邻看到后,没有不被感动的,便自发地组织了些人,把她俩葬在了南山上。
莱州历史故事有哪些?????急求!!!!!!!!!!!!!!!
1、秦始皇三山祀阴主 秦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海上,祀阴主于三山,并于峰顶盘石凿酒樽九个。
2、汉武帝三山祀阴主 汉元封二年(前109)春大旱,汉武帝到县城东北的万里沙处祈祷天神降雨,并至三山祭祀阴主。3、朱万年守城-莱州人为什么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 崇祯四年(1631)冬闰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莱)将领李九成、孔有德兵变吴桥(今河北吴桥县),连破济属6县。
莱州知府朱万年闻后,昼夜运储粮草器物备战。次年正月,叛军攻陷登州、黄县,直逼莱州城。
此时朱万年部署已毕,官绅将吏各守其门,他自己坐镇南门。二月初一,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登莱巡抚谢琏抵城,初三,叛军步、骑万余,兵围莱州城。
四日开始攻城,炮轰、火烧、掘隧道、搭云梯,用尽种种伎俩,莱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间,巡抚徐从治中炮身亡,朱万年协同谢琏戮力同心,坚守孤城。
兵变消息震惊朝野,朝中剿、抚之议争执不下。叛军攻城无术,便诈降,此时,兵部主抚派使臣正到达叛军军营,不容不信。
七月七日,朱太守未听劝阻,出城受降。刚到敌营便被缚,遂诱叛军至城下,大声向城上喊道:“我已无生理,贼精骑尽在此,急击之勿顾我也!”守军不忍。
朱万年挺身顿足大声辱骂以激怒叛军,叛军乱刀砍下,朱万年壮烈殉难,实践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军民见状,弩炮齐发,毙敌过半。
军民众志成城,拼死拒敌。朝中,莱州人刘耳枝接到家乡急报,即刻持奏章面见皇帝,被主抚派挡住。
为救家乡危难,一头碰死在金銮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将兵部主事下狱,急发关宁兵,八月十九日解了莱州之围。
朱万年获赠太常寺卿,赐祭葬,并在殉难处建忠烈祠。据说,叛军将领曾叹道:“这莱州城,难道是铁打的?!”“铁打的莱州!纸糊的登州”一语,流传至今。
莱州民间,至今仍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就是为了避开太守朱万年七月七日殉难日。4、杨震以“四知”却金 汉永初二年(108),被称为关西孔子的杨震赴任东莱郡太守,途经昌邑县(今金乡县)。
因在荆州刺史任中曾荐举过才华出众的秀才王密为昌邑县令,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于暮夜之中赠十斤黄金致谢,杨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了所赠的黄金。杨震到任后,为官清正廉明。
后人在莱州府署修了“四知堂”以示纪念和颂扬。5、洪武年间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战乱、瘟疫、洪水、旱灾等天灾人祸,莱州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一片荒凉。
明朝洪武二年(1369)朝廷从四川向莱州大量移民。根据调查和村碑记载,677个村(大多数是平原村)是直接从四川移民过来的,占到莱州市村庄总数的63%以上。
莱州历史故事有哪些?????急求!!!!!!!!!!!!!!!
1、秦始皇三山祀阴主 秦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海上,祀阴主于三山,并于峰顶盘石凿酒樽九个。
2、汉武帝三山祀阴主 汉元封二年(前109)春大旱,汉武帝到县城东北的万里沙处祈祷天神降雨,并至三山祭祀阴主。
3、朱万年守城-莱州人为什么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 崇祯四年(1631)冬闰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莱)将领李九成、孔有德兵变吴桥(今河北吴桥县),连破济属6县。莱州知府朱万年闻后,昼夜运储粮草器物备战。次年正月,叛军攻陷登州、黄县,直逼莱州城。此时朱万年部署已毕,官绅将吏各守其门,他自己坐镇南门。二月初一,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登莱巡抚谢琏抵城,初三,叛军步、骑万余,兵围莱州城。四日开始攻城,炮轰、火烧、掘隧道、搭云梯,用尽种种伎俩,莱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间,巡抚徐从治中炮身亡,朱万年协同谢琏戮力同心,坚守孤城。兵变消息震惊朝野,朝中剿、抚之议争执不下。叛军攻城无术,便诈降,此时,兵部主抚派使臣正到达叛军军营,不容不信。七月七日,朱太守未听劝阻,出城受降。刚到敌营便被缚,遂诱叛军至城下,大声向城上喊道:“我已无生理,贼精骑尽在此,急击之勿顾我也!”守军不忍。朱万年挺身顿足大声辱骂以激怒叛军,叛军乱刀砍下,朱万年壮烈殉难,实践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军民见状,弩炮齐发,毙敌过半。军民众志成城,拼死拒敌。朝中,莱州人刘耳枝接到家乡急报,即刻持奏章面见皇帝,被主抚派挡住。为救家乡危难,一头碰死在金銮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将兵部主事下狱,急发关宁兵,八月十九日解了莱州之围。朱万年获赠太常寺卿,赐祭葬,并在殉难处建忠烈祠。据说,叛军将领曾叹道:“这莱州城,难道是铁打的?!”“铁打的莱州!纸糊的登州”一语,流传至今。莱州民间,至今仍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就是为了避开太守朱万年七月七日殉难日。
4、杨震以“四知”却金 汉永初二年(108),被称为关西孔子的杨震赴任东莱郡太守,途经昌邑县(今金乡县)。因在荆州刺史任中曾荐举过才华出众的秀才王密为昌邑县令,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于暮夜之中赠十斤黄金致谢,杨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了所赠的黄金。杨震到任后,为官清正廉明。后人在莱州府署修了“四知堂”以示纪念和颂扬。
5、洪武年间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战乱、瘟疫、洪水、旱灾等天灾人祸,莱州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一片荒凉。明朝洪武二年(1369)朝廷从四川向莱州大量移民。根据调查和村碑记载,677个村(大多数是平原村)是直接从四川移民过来的,占到莱州市村庄总数的63%以上。
莱州范围内的名义轶事,历史典故,名言,风俗习惯,传统美德故事等
莱州历史文化 莱州地域据史料记载和考古证明,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代寒浞封子浇建立过国(过城在今过西村东),是当时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这里就是胶东半岛与内陆的商品交换中心。
从那时到现在,已有2200多年。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里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 、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
东莱郡辖区,几乎占有整个胶东半岛;莱州府,辖平(度)胶二州和掖、潍、昌(邑)、高(密)、即(墨)五县。这里物阜民丰,许多年前就有“南有苏杭、北有掖黄”(意为南方有苏州、杭州,北方有掖县、黄县——现在的莱州、龙口)之美誉。
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被称为楷隶之极的魏碑——云峰山摩崖石刻蜚声海内外,大基山、寒同山神仙洞道教文化遗存源远流长。汉代清廉自重的莱州太守杨震;明代重臣、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毛纪;忠贞不屈、甘为一城人献身的莱州知府朱万年;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大清神断莱州知府张问陶(张船山)……,汇成莱州市历史文化的绚丽篇章。
乡土文化 莱州的民俗风情、衣食住行、婚丧节日等与周遍一些县市大同小异,但民间工艺和民间文化却颇具特色。 (一)民间艺术 有大理石雕刻,莱州玉、滑石雕刻,泥塑,面塑,木雕等。
莱州生产白色大理石,大理石雕刻最早用于建筑和装饰,象墓碑、石香炉、寺庙外和大户人家的把门狮子、神仙洞里的神像、石牌坊、名人富户墓地翁仲和象征忠、孝、节、义的石马、石羊……,已经有数百至几千年的历史,宋代墓葬中就曾出土滑石雕刻的长嘴花瓶,清末城里人刘鸣歧用骨角雕刻的果品,曾被尚书进贡给慈禧太后作为寿礼,引起太后赞叹,称为绝技。现代的雕刻由于使用了先进的、硬度更高的工具,雕刻材料扩大到硬度更大的花岗岩,品种更繁多,有数十米高的神像、人物、动物和变形动物、带浮雕的园柱、大理石栏杆……;莱州玉和滑石是久已闻名全国的特产,滑石柔软细腻,便于雕刻,滑石人、狮子、花鸟虫鱼几乎是能找到滑石的人大多都会雕刻的玩意儿,还常用来制作儿童玩具。
莱州玉印章、章料更是文人墨客高雅的文房用品。莱州玉雕刻驰名国内外,产品小到掌握,大到数吨重,多少年来作为工艺品出口,国内常用来作宾馆、客厅和家庭摆设。
更有黑色的莱州玉——毛公石,是莱州玉中的佳品。滑石雕刻已形成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炉瓶、文具、山水等六大类12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样;面塑是家家户户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巧饽饽”、“圣虫”、“月糕”、“月鼓”、“百岁”、“寿桃”……家家会做,更有能做涂抹色彩的神话、戏曲人物、梁龙狮子、花鸟虫鱼的,已经成为商品经济中的手艺人和高雅的民间艺术;古时遍及城乡村庄的寺庙里的泥塑,都是当地能工巧匠的手笔,惟妙惟肖;彩绘泥塑玩具“皮老虎”、“不倒翁”、“嘎啦噶”……早已是古莱州集市、节日叫卖的商品。
1、莱州玉雕 莱州所产之石,可供雕刻者甚多,有冻石、毛公石、竹叶石、豹纹石、翠星石等,其中冻石碧绿润腻有透明感而近似玉,居诸类之首,故名莱州玉。 莱州玉雕靠艺人的世代相传得以延续。
解放以后著名老艺人带出了一大批技术骨干,莱州玉雕迅速发展。莱州玉雕作品很多。
有用功浩繁、价值几千乃至数万元的高档巨作,也有精巧别致的小件雕饰;有体态优美、驾祥云、托花盘的“天女散花”、有怀抱玉兔、腾飞于碧空的“嫦娥奔月”、还有“如来”、“观音”、“牧童骑牛”“飞马”等,以及种类繁多的花鸟类产品,炉、瓶、尊等端庄的仿古产品,图章、镇纸、书档、笔筒、笔架等高雅的文具产品,交相辉映,各放异彩。 莱州玉雕讲究形神兼备。
雕刻艺人以料取材,因材施艺.材料自身的天然美与技巧、形式的工艺美巧妙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统一和谐的艺术美。刘永兴设计制作的“水族”利用冻石碧绿透明、原料形体神似的特点,以逼真的写实手法,细腻精巧的刻功,穿插呼应,布局疏密得当,以镂、透、衬、比的艺术技巧雕成的鱼、虾、蟹、蚌,似游似动于碧水.浪沫之中,给人以清雅恬静,心旷神怡的艺术感受。
现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全国各地,在国内外的展评中多次获奖。 2、大理石雕刻 莱州产雪花白大理石,质细而白,是大型雕刻的极佳材料。
当地的雕刻技艺世代相传,给古莱州留下了众多的珍贵遗迹。座座牌坊沿街而立,遍布老县城.其中“东莱三凤”牌坊,楼垛层层,飞檐凌空,气势最为宏大,上面雕刻的飞禽走兽、人物等也最为精致。
另有寒同山摩崖石窟造像、毛纪墓、太极殿、海神庙等处的石雕,造型宏伟,刻功凝炼,堪称石雕艺术之珍品。 解放后,著名老艺人彭真海带领掖县石雕艺人 *** 进京,为建设举国闻名的首都十大建筑精雕细刻,大显技艺。
1985年,雕刻厂聘请15位著名的雕塑专家为技术顾问,成立了山东省笫一家雕塑服务中心,先后完成了齐鲁石化公司炼油厂园林人物组、上海交通大学抽象派人物组雕“汲”,济南舜耕山庄宾馆大型浮雕壁画“。
莱州历史故事有哪些?????急求!!!!!!!!!!!!!!!
1、秦始皇三山祀阴主 秦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东巡海上,祀阴主于三山,并于峰顶盘石凿酒樽九个。
2、汉武帝三山祀阴主 汉元封二年(前109)春大旱,汉武帝到县城东北的万里沙处祈祷天神降雨,并至三山祭祀阴主。
3、朱万年守城-莱州人为什么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 崇祯四年(1631)冬闰十一月二十八日,登州(治所今蓬莱)将领李九成、孔有德兵变吴桥(今河北吴桥县),连破济属6县。莱州知府朱万年闻后,昼夜运储粮草器物备战。次年正月,叛军攻陷登州、黄县,直逼莱州城。此时朱万年部署已毕,官绅将吏各守其门,他自己坐镇南门。二月初一,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登莱巡抚谢琏抵城,初三,叛军步、骑万余,兵围莱州城。四日开始攻城,炮轰、火烧、掘隧道、搭云梯,用尽种种伎俩,莱州城仍巍然屹立。其间,巡抚徐从治中炮身亡,朱万年协同谢琏戮力同心,坚守孤城。兵变消息震惊朝野,朝中剿、抚之议争执不下。叛军攻城无术,便诈降,此时,兵部主抚派使臣正到达叛军军营,不容不信。七月七日,朱太守未听劝阻,出城受降。刚到敌营便被缚,遂诱叛军至城下,大声向城上喊道:“我已无生理,贼精骑尽在此,急击之勿顾我也!”守军不忍。朱万年挺身顿足大声辱骂以激怒叛军,叛军乱刀砍下,朱万年壮烈殉难,实践了其生前“生作奇男子,死为烈丈夫”的誓言。城上军民见状,弩炮齐发,毙敌过半。军民众志成城,拼死拒敌。朝中,莱州人刘耳枝接到家乡急报,即刻持奏章面见皇帝,被主抚派挡住。为救家乡危难,一头碰死在金銮殿外。皇帝得知真情,将兵部主事下狱,急发关宁兵,八月十九日解了莱州之围。朱万年获赠太常寺卿,赐祭葬,并在殉难处建忠烈祠。据说,叛军将领曾叹道:“这莱州城,难道是铁打的?!”“铁打的莱州!纸糊的登州”一语,流传至今。莱州民间,至今仍在七月初六过七夕节,就是为了避开太守朱万年七月七日殉难日。
4、杨震以“四知”却金 汉永初二年(108),被称为关西孔子的杨震赴任东莱郡太守,途经昌邑县(今金乡县)。因在荆州刺史任中曾荐举过才华出众的秀才王密为昌邑县令,时任昌邑县令的王密于暮夜之中赠十斤黄金致谢,杨震以“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拒收了所赠的黄金。杨震到任后,为官清正廉明。后人在莱州府署修了“四知堂”以示纪念和颂扬。
5、洪武年间大移民 元末明初的时候,由于战乱、瘟疫、洪水、旱灾等天灾人祸,莱州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一片荒凉。明朝洪武二年(1369)朝廷从四川向莱州大量移民。根据调查和村碑记载,677个村(大多数是平原村)是直接从四川移民过来的,占到莱州市村庄总数的63%以上。
莱州人物、地方的历史故事、现代故事、神话故事、传说等
在莱州市驿道镇台上村与周官村南三华里处的一座山上,有两座塔,东西相傍而立,高约7米,塔门向南。塔顶用花岗岩雕刻而成,状如葫芦。塔身用大青砖砌成,塔基为青石条所奠。里面各塑有一座小姑像和嫂子像,这就是莱州闻名的姑嫂塔。
相传明末清初时,朝代交替,到处战乱。有一年姑姑嫂嫂的家长也遭了水灾,二人逃荒要饭来到莱州,走到这座山根下,便停下了。之后,住下的姑嫂俩除了出门讨三顿饭外,便给周围的农妇哄小孩,教导的孩子既听话又懂礼貌,村民们很高兴,有时雨雪天出不了门,就有人给她们送饭吃。有一回嫂子病了,小姑为难了,不能光吃野菜了,她就上北边一个村的富贵人家去要饭吃,结果富贵人家的孩子领条狗出来了,把小姑咬瘸了。小姑回来后,姑嫂搂在一块儿哭,伤心过度就死一块去了。姑嫂去世后,村里的好心人就把两人葬在了村子北边。
台上村有个会首,他做了一个梦,说姑姑嫂嫂成仙了,但不舍得台上村。乡邻们听说后都很高兴,并积极响应会首的建议,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很快在村北建起了一座“姑嫂庙”,塑了姑嫂像。
又过了几年,姑嫂再次托梦,后人就在山顶上找了块清净透风之地建起了姑嫂两塔。两塔前设有香炉,常年香火不断。塔东偏北处建有钟楼一座,内挂一口粗有两人抱的大钟,敲时声传数十里。塔西南方有一石龟,背驮石牌,铭记着建塔之目的。立于山顶,四面八方的山川、道路、村落均一目了然,甚至能看清楚70里外西海中的帆船。
姑嫂塔何时建?没人能说得清。姑嫂塔的山下村子虽经百年风雨洗礼,却依然和谐安定,民风淳朴。几百年来,村里一直流传着姑嫂塔的故事,上了年纪的老人经常拿她们的事例教育子孙和睦相处,礼让有道。
“文革”初期,姑嫂塔遭到了毁坏,现在仅存残垣遗址。1993年时,台上村几位老者自发组织乡邻捐款重修,仍用原来的基石,而塔身则改用红砖。塔形与原形基本相似,但比原塔矮了两米,塔顶石也小了许多。
现在,莱州姑嫂塔已被列为“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保护。
莱州有什么神话传说
传说,王母娘娘过生日,邀请各路仙人来天宫宴会。单说月季花仙子采了满满一篮子月季花,作献给王母娘娘的寿礼。她正驾祥云赶赴天宫,路过莱州云峰山时见此处山清水秀,风景诱人,便动了耍心,降下祥云,在山上玩耍起来。她很高兴,放下花篮,一边采集各种野花,一边扑蜂捉蝶。
过了一会儿,忽然想起拜寿的事儿,赶快回到放花篮的地方。“天啊!”她大叫一声。原来那些月季花早已经生根发芽了。她想上前把花拔起来,却被花刺扎了手。只好懊悔的来到天宫。各路仙人正在献礼品,轮到月季仙子了,她慌忙跪下,诉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王母娘娘大怒。大声喊道:“呔!大胆的月季仙子,耍心太大!来呀,把她赶出南天门,下凡去吧。待修炼千年,方可再成仙子。”
月季仙子下凡,到莱州找到了月季花,嫁给了一个年轻的穷花匠。从此,小俩口精心培育月季花。经她侍弄的月季,开花格外水灵,什么颜色的花朵都有。因为月季花月月开,人们都非常喜爱,“莱州月季”逐渐遍布全国了。
莱州有哪些抗战名人
刘毅(?—285) 字仲雄,东莱掖县人,西晋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尚书左仆射。
清正刚直,好臧否人物,很为时人信服。魏末任司隶官,为政竭忠尽职。
在晋初险恶的政治局势中“言不苟合,行不苟容”。任司隶校尉时,敢于“纠正豪右”,压抑世族豪强势力。
深为时人称道。 王景(889—963) 掖县人,五代、北宋时名将。
少年时即倜傥无羁,善骑射。历仕梁、晋、汉、周,累破契丹,为护国军节度。
后周显德元年(954)封褒国公,次年周世宗即位,加兼中书令。 辛次膺(1091—1170) 字起季,掖县人,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
绍兴年间任右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后七次上疏劝谏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宋、金和约达成以后,辛次膺义愤填膺,上疏抨击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
刘长生(1147—1203) 名处玄,字通妙,以号行,莱州武官村人,金代著名的道家“全真派七真人”之一,全真道随山派创立者。 金大定九年(1169)春,被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收为关门弟子,赐以名号。
烟台莱州的原来名字叫什么
莱侯国、莱子国、夜邑、掖县等,仔细看 莱州市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西与北濒临莱州湾,东与东南和招远市、莱西市接壤,南依大泽山与平度市为邻,西南隔胶莱河与昌邑县相望。
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夏代寒促封子浇建立过国(过城在今过西村东),是当时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
商为莱侯国。周春秋时为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
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掖县。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里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在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东莱郡辖区,几乎占有整个胶东半岛;莱州府,辖平(度)、胶二州和掖、潍、昌(邑)、高 (密)、即(墨)五县。
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胶济铁路的修通,青岛、烟台等港口开埠,莱州政治、经济地位渐趋下降。尽管如此,仍不失为山东省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1913年裁府留县。1938年,日军侵入掖县, *** 县 *** 解体。
*** 领导人民抗战建立了掖县抗日民主 *** ——掖县 *** 。 1940年11月,划出掖县南部成立掖南县、1956年,掖南县并入掖县。
1988年,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为山东省辖县级市,烟台市代管,辖29处乡镇、1017 个行政村,总面积1816平方公里;有汉、满、回、 朝鲜等10个民族共86。 8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不足万分之一。
现辖16处镇、街道,总面积 1878 平方公里,人口 87 万。 金城 朱桥 西由 过西 三山岛 平里店 梁郭 苗家 驿道 三元 柴棚 程郭 朱由 夏丘 神堂 沙河 路旺 土山 珍珠 虎头崖 东宋 店子 郭家店。
❹ 梁山伯遇到的祝英台,真的会是明朝“穿越”过来的吗
七夕那天,我们讲了“牛郎织女”(轻戳可看)作为爱情象征的来龙去脉,而说起古代民间传说的“苦命鸳鸯”,还有一对也是家喻户晓,那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同窗数载,互为知己,梁山伯发现祝英台女子身份后欲求娶,可两人却难成眷属,在重重阻碍下相继离世,最终双双化蝶相守。
故事结尾的化蝶情节具有极强的神话传说色彩,而一说起神话,我们必然会想到“虚构”,可是,梁祝这个故事真的一点真实性都没有吗?浪漫的“化蝶”收尾是否一开始就存在?梁山伯和祝英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他们是否真是“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