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刺绣荷花
㈠ 苏绣能否流行
你这话说的,当然能流行了,能有经历上千年的历史,这就充分说明它本身的价值了,更何况在现在这个时代,想要失传的话,除非有比较大的意外事件发生,如果以现在的发展来看的话,那么苏绣肯定有市场,但要说到人人拥有的话,估计很难,毕竟苏绣有很大的限制,单纯的绣工以及经验来看的话,确实不如十字绣简单,但就前景来看的话,不要跟十字绣比 ,掉价 呵呵
㈡ 苏州刺绣在哪里啊
苏州市三景刺绣厂是一家专业生产刺绣、苏绣、工艺品、手工刺绣、苏州刺绣、刺绣服装、刺绣工艺品、双面绣、刺绣屏风、刺绣画的刺绣厂家。企业致力于对民间传统手工刺绣的挖掘和整理。将其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使这一千年传承的民族工艺更加发扬光大……
中国苏州刺绣研究所座落于苏州著名园林----环秀山庄内,建筑典雅,风景优美。园林艺术与刺绣艺术交相辉映,是苏州市外事旅游定点单位。成立于1957年。研究所技术力量雄厚,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和工艺美术师等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
苏州刺绣,历史悠久,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特色。刺绣研究所成立后,继承发扬优秀传统,绣制出大量的创新作品。代表作有《小猫》、《金鱼》、《风景》、《人物肖像》等。先后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第五十六届波兹南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等等。绣品广泛得到国内外友人的喜爱,被誉为“东方明珠”。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研究所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艺术含量。从题材内容表现形式技艺手法等多方面进行思维上的探索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先生合作的《泼墨荷花》、《玉兰》等;与常沙娜教授设计的尾鱼》、《卷丹》等。尤其是与美国摄影家合作的《冒气的池塘》、《雪松》等,都达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题材,技法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使传统苏绣跨出了一大步。加上包装、镜框、装裱上的改进,都增加了刺绣艺术品的魅力。
苏绣艺术精品,曾八十余次作为国家元首级礼品赠送国外,先后到过一百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苏州刺绣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单位,享有直接进出口权。
㈢ 蜀绣是刺绣的一种吗蜀绣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与四川有关吗
蜀绣当然是刺绣还是四大名绣之一蜀绣是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刺绣品的总称。所以跟四川当然有关
㈣ 90后东北小伙苦练刺绣近10年,因沉迷刺绣没空恋爱至今单身,你怎么看
这可能就是所说的爱江山不爱美人?其实把爱好事业搞好,优秀的人是不缺心灵相通的人,迟早都会遇见对的人,把自己先变得优秀是好事。
㈤ 学苏绣,哪里有
学苏绣建议选择专门的培训机构,比如:苏州三景刺绣有限公司的姑苏绣娘班。位于苏州高新区东渚镇树园路180号。
知识延伸:
一、姑苏绣娘班学习内容:荷花、兰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鱼、鸳鸯、蝴蝶的刺绣方法及所用针法、双面绣针法。 若有课时已学完但仍未学会或觉得学的不够满意的学员可继续留下免费学习,学会为止。
二、姑苏绣娘班总教学课时为4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每两课时为一教学单元。每日上午9点半至11点、下午13点半至15点、15点半至17点各为一教学单元,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参加任意教学单元学习。教学采用一对一教学方式,学员之间相互不影响,学员按自身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
三、学习费用:姑苏绣娘班总教学42课时,免费赠送两课时,每课时收费40元,课时费1600元,工具材料费180元,合计1780元。工具材料包括:绷凳一副、绷架一个、剪刀一把、针一包、刺绣底料6幅、线若干,以上工具材料及学员绣品归学员个人所有。
四、结业:学员学完全部42课时内容,成绩合格,颁发“姑苏绣娘”证书。凭此证书可参加苏州三景刺绣的工艺师班继续学习深造,也可凭此证书向三景刺绣提出就业申请,此证书也可作为其他就业时的技能参考。
五、其他事项:学员学习期间合格的刺绣作品可由三景刺绣作价回收。姑苏绣娘班学员的住宿、吃饭等自行安排,外地学员需要协助的可提出申请,三景刺绣配合解决。
公交车路线及站点:快线3号(东渚农贸市场西站)、44路(东渚农贸市场站)、43路(东渚农贸市场西站)、441路(东渚站)、446路(东渚农贸市场西站)。
㈥ 兰花牡丹绣花荷花有什么颜色
有深红色、紫红色、粉红色、雪青色、白色、黄色、淡黄色、间色等颜色
绣花,也称刺绣, 又名“针绣” 。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绣花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绣花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绣花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㈦ 苏绣的获奖历史
沈寿《耶稣像》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获一等大奖,售价高达一万三千美元。《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意大利,轰动了意国朝野, 其《美国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时,其盛况空前。
徐志勤《松鹤中堂》获1910年南京“南洋劝业会”优等奖。
丁渭琦作品在南洋劝业会、江苏省地方物品展览会获奖。
金静芬作品南洋劝业会、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1949~2004年省部级以上奖励:
◎双面绣《五彩牡丹》(李娥英)1955年江苏省手工业联社颁发一等奖。
◎《白孔雀》(徐绍青)196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优秀奖。
◎ 双面绣《松鼠葡萄》(苏州刺绣研究所.李娥英)1982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金杯奖。
◎乱针绣《小白狗》(苏州刺绣研究所)1983年中国国际旅游会获优秀作品奖。
◎双面三异绣《济公》(苏州刺绣厂)1983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大会受嘉奖。
◎双面绣《金鱼》(苏州刺绣研究所)1984年第五十六届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
◎双面绣《长毛猫》(苏州刺绣厂)1986年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夫迪夫国际春季博览会获金奖。
◎双面绣《金鱼》(夏芬)1990年全国轻工博览会获金奖。
◎ 双面绣《一团和气》(苏州刺绣研究所)1992年首届中国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 三异绣《双龙戏珠》(顾文霞)1992年深圳首届中国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银奖。
◎乱针绣《张大千像》(姚惠芬)1995年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获一等奖。
◎《君士坦丁女郎》(姚惠琴)1995年首届中华巧女手工艺品大赛获优秀奖。
◎《周总理像》、《吹箫引凤》(姚建萍)1998年8月首届是中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
◎ 肖像绣《董建华像》(姚惠芬)1999年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盆花》(姚惠琴)1999年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优秀奖。
◎《双燕》(张美芳、徐建华)200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获金奖。
◎双面绣《金鱼》(徐霞琴)2000年杭州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获金奖。
◎《彩荷》(姚惠芬、姚惠琴)2000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泼墨山仙》(姚惠琴)2000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老鹰》、《狼狗》(姚建萍)2001年中国天津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获金奖。
◎ 肖像绣《蒙娜丽莎》(姚建萍)2001年10月第二届北京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获“善华奖” 金奖。
◎《伯爵夫人》、(姚惠芬)2001年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银奖。
◎《山水》、《睡莲》、《山庄》(姚惠琴)2001年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银奖、铜奖。
◎《水乡》(姚惠芬)2001年12月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山水》、《荷花》(姚惠琴)2001年12月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获金奖。
◎《人权之光》(邹英姿)2002年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展获金奖。
◎乱针绣《白云飞流图》(季绍平)2002年中国轻工协会华艺杯获银奖。
◎《京剧人物》(姚惠琴)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荷花》(姚惠琴)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肖像绣《伊丽莎白》(薛金娣)2003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获金奖。
◎《姑苏繁华图》(卢福英)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孔雀》(卢菊英)2003年(杭州)第三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获金奖。
◎《香远溢清》(梁雪芬)2004年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金奖。
◎台屏《山茶麻雀》(钱杲)第一届全国旅游产品获银奖。
◎《太湖船》(张明勤)第二十届全国旅游产品获一等奖。
◎微型双面三异绣《虎丘与寒山寺》(顾玲娟)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获四等奖。
◎双面绣《海鸥竞翔》(吴金凤)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获创作奖。
◎微型双面绣《羊》、《蛇》(李红)全国旅游产品获银奖。
◎2008年薛金娣《秋庭婴戏图》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2008“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0年薛金娣《韩熙载夜宴图》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2010“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1年薛金娣《锦春图》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2011“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2011年薛金娣《月曼清游图》在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金奖。
◎2009年顾文霞、梁雪芳刺绣工作室与苏州国画院联合创作的《春暖大地》大型刺绣作品,在第四届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上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1年梁雪芳作品《荷韵》获“从洛桑到北京”第七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作品于2013年3月被大英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4年梁雪芳作品《尔若盛开二》获“从洛桑到北京”第八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金奖。
㈧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的代表作
苏绣:代表作双面绣《猫》;湘绣:代表作《狮虎》;粤绣:代表作《百鸟朝凤》;蜀绣:代表作《芙蓉鲤鱼》。
1、双面绣《猫》是苏绣的典型代表作。
艺人们将一根头发粗细的绣花线分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以至十二分之一、四十八分之一的细线绣,并将千万个线头、线结藏得无影无踪。无论从正面或反面都可以看到小猫调皮活泼的神态,绣猫最难的是一对猫眼睛,艺人们需用20多种颜色的丝线才能把猫睛绣得炯炯有神、栩栩如生。
2、湘绣以着色富于层次、绣品若画为特点,民间有苏猫、湘虎之说。湘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眼球有神,几可乱真,已发展到异色、异形、异面的双面全异绣。
3、粤绣题材广泛,有人物、龙凤、博古、动物、花卉等,以饱满、匀称的构图和热烈喜庆的色彩,气氛鲜明、生动地表现题材,使潮绣产生了丰富瑰丽的艺术效果。潮绣有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线绣等品种,各具特色。《百鸟朝凤》是其代表作品。
4、蜀绣,以绣制龙凤软缎被面和传统产品《芙蓉鲤鱼》最为著名。蜀绣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8)苏绣刺绣荷花扩展阅读: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中国的刺绣工艺在秦汉时期便已达到较高水平,是历史上"丝绸之路"运输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国四大名绣是中国刺绣的突出代表。
四大名绣之称形成于十九世纪中叶,它的产生除了本身的艺术特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绣品商业化的结果。由于市场需求和刺绣产地的不同,刺绣工艺品作为一种商品开始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而其中苏、蜀、粤、湘四个地方的刺绣产品销路尤广,影响尤大。
除了四大名绣,在我国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我国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彝、傣、布依、哈萨克、瑶、苗、土家、景颇、侗、白、壮、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绣。
㈨ 绣花的来历
绣花,也称刺绣, 又名“针绣” 。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黹”、“针黹”。后因绣花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据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绣花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绣花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绣花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绣花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电脑绣花设计图
起源
中国刺绣起源于3000多年前,传说古代苏州有一位聪颖漂亮的姑娘,在结婚前正在赶制一件新嫁妆,在制作过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个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绒绣了一朵小花,不仅将破洞掩盖住,而且还显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首次启发,聪明的苏州人从此就开始喜欢穿绣花衣服了。根据西汉刘向所撰的《说苑》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吴人就开始把刺绣工艺应用于美化生活。到了三国时期,苏绣已发展到较高水平,据说三国时期的赵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画又能绣的特长,为孙权作的一幅"画绣",被时人堪称"针绝",从而赵夫人便成为"画绣"的鼻祖。
黼黻絺绣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绣花。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绣花。三国吴孙权使赵夫人绣山川地势军阵图,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因绣花闻名,见于前者著录。自汉以来,绣花逐渐成为闺中绝艺,有名绣花家在美术史上也占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