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小兰花
⑴ 岳西翠兰、舒城小兰花、桐城小花,这三种茶到底有何区别呢
说起岳西翠兰、舒城小兰花、桐城小花这三款茶,一般的茶客还真容易被他们相似的外形与花香搞混淆。今天小约就来做一个简单介绍,便于大家去认识、分辨这三种烘青茶。
最后来再来看一下这三款茶的历史。桐城小花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明代便已经有了身影,舒城兰花则紧随其后,创制于明末清初的时期。这两款都属于历史名茶。而岳西翠兰则最为年轻,到了1985年才创制出来。虽然年轻,但通过自己的实力,早已多项名誉加身。
⑵ 舒城小兰花属于什么茶舒城小兰花的冲泡方法
什么是舒城小兰花? 怎么浸泡? 很多人都听说过舒城小兰,但我对此并不了解。 今天就是这样。 小编将向大家介绍你。 让我们来看看。
舒城小兰花绿茶,主产安徽舒城,桐城,庐江,岳西地区。 它的形状连接像蓝草一样,绿绿色和非常光滑。 在酿造之后,它的形状将像兰花一样打开,直立在杯中,香味浓郁,通常被称为“空气中的热香”。 汤是明亮和绿色,丰富和甜。
舒城小兰的酿造方法
1,茶具准备:
舒城小兰花,茶巾,玻璃杯,瓷杯,茶匙等
2,铸茶:
用一茶匙来 将小兰花放入杯中,倒入少量矿泉水渗入茶中。
3,酿造:
将开水倒入杯中,约为杯子容量的四分之三,而水温通常在75到85摄氏度之间。
4,分茶:
将茶汤倒入茶杯中,倒入7分钟即可。
5,茶叶鉴赏:
茶汤有清澈的绿色,其叶子呈黄绿色。
6,茶叶:
如何将产品概括为三点,一个是静态产品,两个是慢速产品,三个是精品。 一种产品尝汤,优雅; 两茶汤的味道,新鲜的酒精。
⑶ 安徽十大名茶的岳西翠兰
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新创名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谷雨前后选采一芽二叶,用竹帚翻炒杀青,继而手工造形,后经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⑷ 舒城小兰花属于什么茶
属绿茶类。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明末清初。主产区有舒城、庐江、桐城、岳西等。。兰花茶名有两种说法:一是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一枚兰早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兰花盛开,茶叶吸附兰花香,故而得名。舒城小兰花的酿造方法1,茶具准备:舒城小兰花,茶巾,玻璃杯,瓷杯,茶匙等2,铸茶:用一茶匙来将小兰花放入杯中,倒入少量矿泉水渗入茶中。3,酿造:将开水倒入杯中,约为杯子容量的四分之三,而水温通常在75到85摄氏度之间。4,分茶:将茶汤倒入茶杯中,倒入7分钟即可。5,茶叶鉴赏:茶汤有清澈的绿色,其叶子呈黄绿色。6,茶叶:如何将产品概括为三点,一个是静态产品,两个是慢速产品,三个是精品。一种产品尝汤,优雅;两茶汤的味道,新鲜的酒精。
⑸ 岳西翠兰的制作工艺
1985年包家河的石佛寺和姚河的黄树试制的岳西翠兰,在安庆地区名优茶评比中夺得前2名。同年将2个试制点茶叶混合,送农业部参加全国评比,评为全国新创名茶。1989年全国名茶复评中,再次荣获名茶称号。
1990年代岳西县又相继开发岳西翠芽、岳西翠尖,形成了岳西翠兰名优茶系列。
岳西翠兰属绿茶类特种烘青茶。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制茶流程有品种、栽管、植保、采制等基本步骤。其中制茶前的培植管理技术大致有:土壤、地形、选种、繁殖、施肥、采摘等,不一而足。手工制作工序有鲜叶采摘、摊放、头锅、二锅、初摊、毛火、复摊、足火等八道,手法有抓、抖、撒、捞、滚、甩、拢、带、磨等。
鲜叶标准:采摘标准现分三级:一级为单芽;二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三级为一芽二叶初展。
制作翠兰技艺:包括:采摘、摊凉、杀青、整形、摊凉、毛火、摊凉、足火等。
采摘:岳西翠兰对鲜叶要求严格,一般清明前后开采,要求做到“三要、三不带、五不采”,即同一级别的鲜叶“要求大小匀齐,老嫩一致,壮瘦相同;不带老叶、老梗、单片叶;不采鱼叶、雨水叶、病片损伤叶,紫芽叶、对夹叶。”鲜叶放入随身携带的竹篮中,上覆薄布,以防曝晒。
摊凉:采回的鲜叶要及时摊放,摊放场地要求阴凉干燥、通风良好;摊放器具要求是洁净的竹匾。摊放要匀、薄,边摊边拣剔。
头锅:头锅的作用是散发青气、形成茶香,也就是翠兰制作过程中的杀青。杀青是鲜茶绿叶制作的第一道关键工序,对翠兰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杀青来破坏鲜叶中酶的活化,阻止多酚类物质氧化,防止芽叶变红,形成绿茶“绿叶绿汤”的品质特征,并随着叶内水分的散失,鲜叶里的青草气芳香物质挥发消失,增进茶香。头锅锅温为120℃-130℃,以叶片投锅后“沙沙”响为宜,每锅投入鲜叶量按茶的等级各不相同。翻炒要求干净利索。炒制分为三个阶段,手法分别是“抓、抖、撒”, “抖、带、甩”和“拢、带、甩”。待叶质变软,青气消失,茶香出现时用小棕帚扫入第二锅。
二锅:二锅的作用是理条、增香。这是茶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锅温为80℃-100℃,以手触锅底烫手为宜。其手法为“拢、带、撒、磨、滚”,直到茶条成形,用棕帚扫出锅面。不同等次的翠兰,整形的手法都有微妙的区别,手工整形最大特点是干茶条形舒展自然。通过杀青和整形两道环节后,茶叶已达到七成干。
初摊:初摊是将二锅叶均匀薄摊于桑皮纸上,散去湿热,使叶内水分均匀分布。让茶叶的水分和青草气进一步散发。完全冷却后,再毛火烘干。
毛火:毛火用的工具为烘笼,栗炭火烘焙。这是茶叶干燥的第一道工序,主要在于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烘笼顶部温度80℃—90℃。通过铺皮纸、摊茶叶、提纸等手法,使茶叶滚落到烘笼之上。在毛火中,要定时轻翻,待至七成干时,下烘摊凉。
复摊:在红炭火上架上竹编的烘罩(俗称焙笼),烘罩上再放一层皮纸,目的是防止茶叶的细末从烘罩的缝隙漏下,产生烟雾影响茶叶的味道。把整形、摊凉后的茶叶用纸盛着,两手捏紧纸边,有节奏地轻轻筛动,使茶叶均匀地落在烘罩里的皮纸上进行烘焙。
足火:足火是低温慢烘。烘笼顶部温度为50℃-70℃。毛火烘焙能使茶叶达到九成干。再将茶叶摊放至完全冷却,再足火提香至十成干。在用火上,也十分讲究,从杀青、整形,到毛火、足火,用的是无烟无味、火力均匀的木炭火。烘焙中要定时翻动,直至足干后,下烘摊放备装。
制作工具:一般工具有摊青架(若干)、锅灶(两口)、火钳(1把)、小扫帚(2把)、接料盘(2只)、烘笼(4只)、笸箕(竹匾)(8个)为一组用具。
其它材料:干柴、栗炭若干。
制作人员:一般一组4-5人。
工作时间:一般一组1小时制作毛火茶0.8斤左右,足火0.6斤左右。
名称典故
取名“岳西翠兰”,其主要原因是这种茶叶,色泽翠绿、形似兰花,产在岳西。
其他缘由还有:
1. 翠兰茶是在岳西县东北部姚河、头陀河一带生产的历史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翠绿鲜活”的品质特征突出,因此得名。
2. 岳西县属大别山腹地,生态环境好,兰草花漫山遍野,引人注目。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
3. 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娴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到晓天,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呀、炒呀,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的前身。
⑹ 岳锡粹兰是花茶吗
岳西翠兰是什么茶 岳西翠兰名茶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岳西翠兰茶属于新创名茶。岳西翠兰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岳西翠兰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岳西翠兰茶其味醇厚而回甘。 岳西翠兰品质特点突出在“三绿”,即干茶色泽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外形:芽叶相连,自然舒展成朵形,色泽翠绿鲜活。内质:清香高长,醇爽回甘,有花香味,叶底嫩匀成朵。 岳西翠兰的由来 岳西翠兰茶取名“岳西翠兰”,其主要原因是岳西翠兰茶是在岳西县东北部姚河、头陀河一带生产的历史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翠绿鲜活”的品质特征突出,因此得名。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三是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娴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到晓天,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呀、炒呀,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的前身。
⑺ 岳西翠兰
岳西包家和古坊有,所有者是岳西的人.
⑻ 岳西翠兰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吗
是滴。
岳西翠兰是生长在大别山区的优质云雾茶。产于皖西大别山腹地岳西县境内的主薄、头陀、来榜区。该地原属陆羽《茶经》所载盛产茶叶的寿州和舒州,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笼,百花溢香,云雾弥漫。“岳西翠兰”是在地方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制作技术基础上创制的。谷雨前后选采一芽二叶,用竹帚翻炒杀青,继而手工造形,后经炭火烘焙而成。其外形优美,芽叶相连,自然舒展,酷似小兰花;其汤翠绿明亮,香气持久;其味醇厚而回甘。
外形——翠兰匀亮、鲜润的外形十分优美:叶与芽相互连贯,融为一体。纤细、匀齐的外质特征一定让您倍加愉悦。当用开水冲泡时,汤中翠兰缓缓舒展成朵,形如“兰花”状。前后变化十分明显,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其中。
香气——翠兰香气清高、馥郁持久,由于岳西翠兰在采摘季节受原产地峡谷内漫山兰花芬芳熏染的影响,翠兰形成具有十分独特的“兰花香”气。另外生长环境形成大量芳香油、沉香醇、戊烯醛等有机物质;另外也得益岳西兰香鲜叶内含大量氨基酸。氨基酸在制茶过程中与有机物质结合,因而产生香气。氨基酸越多,则香气越鲜香、高爽。
滋味——徽府茶行的翠兰有着鲜醇回甘的滋味。岳西翠兰叶芽内含有丰富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含量越多,滋味越醇。翠兰入口时味感醇厚、鲜爽、甘甜,具有独特的“兰韵”特质,让滋味多了几分“静谧”的美感。
汤色——冲泡一杯翠兰,拥有一份清绿明净的汤色。宛如碧水青潭带来的视觉享受之余,其叶底部分更是含有多种有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成分。
⑼ 毛峰瓜片大红袍小兰花哪个不是安徽名茶
大红袍不是安徽名茶。
安徽名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太平猴魁、舒城小兰花、休宁松萝茶、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等。
岳西翠兰和舒城小兰花,本质上都是安徽小众名茶,跟黄山毛峰和六安瓜片相比,差距比较明显。
⑽ 岳西翠兰是什么茶,岳西翠兰的由来
岳西翠兰产于安徽岳西,创制于1983年,岳西地处大别山腹部,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茶树生长。
岳西翠兰外形自然舒展成朵,色泽翠绿,汤色碧绿明亮,香气清香高长,有兰花香,滋味鲜醇甘爽,叶底嫩匀成朵。
岳西翠兰的由来
岳西翠兰茶取名“岳西翠兰”,其主要原因是岳西翠兰茶是在岳西县东北部姚河、头陀河一带生产的历史名茶“小兰花”的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制开发而成的,“翠绿鲜活”的品质特征突出,因此得名。明崇宗九年(1636年)张献忠率部攻占岳西后,将这里命为“兰花县”。由于兰花多,这里的茶叶自然就浸润了兰花的芳香。1984年,岳西县创制的新茶在安庆地区名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名列第一。1985年有人提议,将这种“色翠兰香”的茶叶,叫“岳西翠兰”,得到了广泛认可。三是相传明末清初,在岳西姚河乡境内,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美丽娴淑、心灵手巧,所炒的茶叶质量特优。一年,有位徽州茶商慕名携巨资来到晓天,高价专购兰花炒制的茶叶。由于家贫,懂事的兰花姑娘,为了给家多挣钱,就不分昼夜,拼命采呀、炒呀,结果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当地人为了纪念兰花姑娘,就将她炒制的茶叶叫“兰花茶”。也就是今天的岳西翠兰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