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自然笔记
❶ 《荷花》的读书笔记
1.《荷花》读书笔记
《荷花》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
文章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通过“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舞动”等词语,记叙了“我”去公园看荷花的情景,生动细致地描写了荷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和对大自然美丽的体验,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我仿佛也看到了荷花的美丽,闻到了荷花的清香……
我深深地陶醉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
2.优美词句:清香 破裂 姿势 碧绿 嫩黄色 花骨朵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
精彩片断:
这么多的百合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话,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造句:
仿佛——麦兰花开了仿佛是一排小喇叭在吹呢。
感想:荷花很纯洁,很美丽,到夏天我一定去看荷花。
❷ 写观察荷叶的观察日记
一天,我来到公园,走着走者,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扑鼻而来,愈往前便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一片墨绿。啊,是荷花!
现在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一望之中,那片玉墨色的荷花池之上,嵌缀着点点瓷白,或怒放,或含苞,或小蕾出初现,却都是一样的贞静、圣洁。
我在池边坐下,凝视着荷花思考着,古人的许多咏荷的诗句在我脑海里涌现。是啊,荷花!古往今来,多少人赞美过你,描绘过你,把许多美丽的名字赋予了你。荷花除了叫莲花之外,还被叫做藕花、芙蓉、水华、玉环、水芸、水旦、水芝等。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突然,一阵凉风袭来,把我吹到现实生活中。眼睛不经意地看到了荷叶,视线便被荷叶迷住。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地居于人们所说的“陪衬”地位。是啊,如果没有荷叶,荷花将会怎样,那样景色会迷人吗?
荷叶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精神美,它不象荷花,它没有好听的名字:荷叶、莲叶仅此而已。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的工作,默默的战斗。这不禁使我想到:这湖的美景是谁创造的;远处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是谁盖起的;这大地上的一切是谁培育出来的呢?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的名字吗?难道你就想不到荷叶默无闻不求回报,不争名利,至少也象征了广大的劳动人民?难道你就一点也想不到吗?他们象荷叶一样,也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名称:人民、群众。可是,荷叶的精神就这样深深的蕴涵在他们之中,荷叶的精神不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精神的象征?
❸ 叶圣陶的《荷花》的好词好句好段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荷花了不少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园的荷花在这些大娱乐。
❹ 《荷花》中的好词好句
《荷花》中的好复词好句:制
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争艳竞俏 各吐芬芳 婀娜多姿 风姿妩媚
轻摇曼舞 玉洁冰清 仪态万千 含笑迎风 凌波仙子 竞相开放
怒放争艳 碧叶亭亭 争奇斗妍
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像娇羞的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一朵朵荷花,紧紧依偎着碧绿滚圆的荷叶,在轻柔的雨丝沐浴下,显得更加清秀、雅洁、妩媚、可爱了。
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湖面上葱绿的荷叶,托出朵朵芙蓉,如同少女分红的面颊。
月光下,仿佛碧玉一样的荷叶挺立在水中,连成一片,是那样亲密无间。
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像是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似的,把湖面盖的严严实实的。
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
荷花的花瓣,洁白如玉,花里托着深绿色莲蓬,莲蓬向上的一面有许多小孔,里面睡着荷花的种子。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加油
❺ 荷花淀读书笔记700字
“芦花飘飞苇叶黄,荷花漫香水波漾。”这种坦坦荡荡、轻舞飞扬的美,在中学时代曾让我沉醉不已。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美已经在流俗中逐渐沉淀。直到她再次撞入我的眼帘——《荷花淀》!急不可待在电脑里搜寻,搜寻着那份让我刻骨铭心的美,那已被岁月所带走的天真与烂漫!那时最得意的就是用自以为很动听的嗓音在课堂上朗诵这篇文章,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我打动,自己更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就在这个午后,我痴痴傻傻地坐在电脑前反反复复地咀嚼着这份久违的记忆,直到荷花香弥漫了整个屋子,直到我品出了更多的真谛!
这篇文章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特别扣人心弦的悬念,但我们读了后却不忍释手,只觉荷香四溢,齿颊留香,一字概括,那就是“美”。景色美,却只是为了衬托人物美、人情美。银白的月光和水面,清风薄雾荷叶荷花,清新朦胧恬静,洁白的苇席,美丽娴静的女人。女人是一道最美的景致,古人常把荷花比作绰约的女子,美丽娴静的水生嫂不也正像一朵美丽的荷花吗?人如花,花若人。崔护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挑花相映红”,这里是人与荷花相映美,水生嫂与身旁的荷花荷叶互相映衬,组成了一幅清新宜人,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烘托了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美。景静人静,然而女人的心却忐忑不安。担心着久去来归的丈夫,盼着他能平安归来,这时哪怕一丁点的响声都会给她带来惊喜,可周围却是那么寂静,这种寂静更加突出了女人对丈夫的眷恋与牵挂。
丈夫终于回来了,水生的出场是那么的干净利索:“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只是寥寥几笔,一个积极向上,乐观朴实的青年形象便跃然纸上。夫妻间并没有太多的对白,几句家常话便使整个场面充满了浓浓亲情。细细体会一下,水生嫂对丈夫的这种等待也许不是一两天了,不知有多少个这样的黄昏,夜晚她都在这样迎接着水生的归来,她理解丈夫,也支持丈夫。然而当她得知水生要追随大部队而去时,心乱了:“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个小小的动作暴露了水生嫂的内心——对水生所作决定的措手不及。没有太多的惊慌,接下来的对话体现了水生嫂的温柔贤惠,顾全大局。她爱自己的丈夫,作为一个女人,这可能是她的全部,这是自私的;但是她更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全部,这是无私的。当她得知水生的决定并做出表态时,就意味着有千斤的重担同样压在了她的肩上。上有年迈的公公,下有年幼的孩子,里里外外都要照顾周全。最关键的是“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下,真的是居无安所。水生是体恤自己的妻子的,然而他并没有过多的安慰妻子。他的信任便是对妻子最大的鼓励。
水生嫂一夜未眠,她坐在院子里呆呆地等着丈夫的再次归来,也许是最后一次。不难体会,这一夜水生嫂是在怎样的煎熬中度过的。也许她会回忆起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甜蜜的,琐碎的,甚至有时会觉得有些乏味。然而这种生活在此时此刻却是多么让人留恋,甚至成为一种奢侈。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它轻易地就夺走了自己本来拥有的一切。丈夫就要奔赴前线,也许随时都会处于枪林弹雨之中,这一别,要何年何月才能相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自己又怎么才能得知他身在何方,是否还活着?那个时代的女子还处于“父纲、夫纲、子纲”的辖制之中,相夫教子是她们的命运所归。而自己却连这种微薄的幸福都将失去,战争是多么的可怕,又是多么让人感到憎恶!万一敌人真的打进村,要怎样才能保住家人的安全;万一真的被敌人抓住,一定要跟他们拼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好像想到了所有的,又好像什么也没想……
❻ 作者在这段话中描写了荷花的3种状态,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三是什么
荷花一文中作者老舍从“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展开想象、到现实”这一回过程进行答描述的,思路非常清晰。重点描写了“荷花的姿态美”和“想象化身荷花”这两个部分。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写清早去公园,被荷花的清香所吸引;
第2、3自然段:描写了荷花的形状和姿态;
第4、5自然段:写作者观赏看荷花时的联想和想象。
易受说话者外表和讲话方式的影响,2不能控制分心之举,3以评价而不是理解的方式倾听,4心不在焉,5自以为讲话者需要你的补充或建议,6不愿听难以理解的,7急不可耐地抢夺发言机会,8假装理解了,9只听事实。
改变:步骤一,找出自己的不良倾听习惯;步骤二,了解提高倾听技能的要点,包括:停止讲话
努力倾听,排除杂念,敞开心胸,提供言语和非言语反馈,复述对方的信息,有选择地作些笔记,边听边观察。
❼ 《荷花》这本书的读书笔记
木有
❽ 对荷花的感受
时间:大概7、8月份任你填一天; 天气:晴天或雨天随你填
所见:池塘里(荷花、莲花一般都是养在池塘里的,如果范围非常大,可以养在湖里,如云南的普者黑,一般没有养在河里的),荷花有白色和粉红色,粉红色的比较多,每枝荷花一般长约10厘米左右,有些是花苞,有些已经开放。一般情况下,当微风吹来时,荷花会轻轻摆动,荷花瓣也会颤动,非常漂亮。如果是下雨天,看到荷花,会有一些小水珠聚在荷叶中央,随着微风和雨滴的敲打轻轻来回滚动。花瓣上也会浸上水珠。有一些叶子已经枯萎了,叶子会发黄,漂在水面上,有一些小鱼会躲藏在枯叶下面游动,并不是轻轻咬食枯叶,这时能看到枯叶在水面上漂浮移动。
所闻:荷花味道清香,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味道更浓重一些 ,伴随着微风,能闻到更为清香的气味,另外还有雨天的清新气味。
所感:荷花的外观和莲花比起来,虽然没有莲花那样的小巧纤细,但味道更好闻;而且荷花的莲蓬能出莲子,还可以吃,虽然非常苦,但是能入药,而且吃刚摘下的莲子,别有一番清香苦涩,回味无穷。
至于观察感受的日记,楼主可以从以上回答中结合起来就可以了,着重于荷花姿态和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莲子可以入药等方面,再加上一点个人想法就可以了。
❾ 三年级下册《荷花》读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及要点:先写自己在这本书中读到的主要内容,再写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片段,最后写整篇文章给自己带来的启发。
正文:
《荷花》这本书的作者是叶圣陶。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我们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课文《荷花》,就是选自这本书。
《荷花》这本书分为散文辑和小说辑。散文辑中主要介绍了人和物;而小说辑,则写了很多小故事。我很喜欢散文辑中的《我的侄儿》和《爬山虎的脚》这两篇文章,从《我的侄儿》中,叶圣陶先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刚满三岁,正在学说话、学走路的可爱幼儿形象。
我看了这篇文章,不禁想起我那天真调皮的小表弟,可我就没有细心观察,当然也不会写得这么详细、逼真。再说《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一种会攀爬的植物,我也看过,没发现有什么稀奇的,可作者却通过细致的观察,把爬山虎当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娃娃,生动准确地记录了它的生长过程。
尤其是描写爬山虎爬墙的动词:“触”、“巴”、“拉”、“贴”、“爬”,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片正在努力向上生长的爬山虎。作者还写出了爬山虎叶子在不同生长阶段颜色的变化,从嫩红长成嫩绿,再长成鲜绿,使爬山虎这种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生活中,我们只要多观察,就能像叶圣陶先生一样,发现许多有趣的人、物,有意思的事。
写读后感的技巧:
读后感的写法比较灵活,我们可以先把所读内容进行一个大致的概括,同时要代入自己读书时候的感受,代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所写出来的读后感才会更加出彩,也可以列举自己认为书中写的比较好的地方,并且要着重表明到底是自己感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
还要懂得把书中的内容跟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或者也可以把书中的内容跟我们现在的生活做一个对比,这样我们的读后感才会显得更加真实,读后感是为了让我们总结自己所读的内容,形成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毕竟我们所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成为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的养料,让我们的精神境界变得更加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