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笔画兰花
⑴ 兰花怎么画简单好看
画兰应从画兰叶起笔,写意画兰叶又称撇叶,如同书法撇的笔画。古人有“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的撇兰叶口诀,这三句话是画兰叶入门的最简单又最有效的启示。初学者须从这三笔开始练习,通过撇叶的长短、粗细以及用笔的提按变化来表现兰叶的各种形态。撇叶如画线,线条要灵活有力,柔中带刚。
为了便于练习,先从左向右撇第一笔,亦称顺锋用笔,由根部入笔向梢,以中锋行笔,起笔和收笔两头要尖,中间运笔要有一定宽度。第二笔同样由根向梢运笔,但关键是要与第一笔相互交叉成凤眼状,即所谓“交凤眼”。此两笔谁长谁短并不重要,但两笔的长短要有不同。靠根部两笔起手处不能实交而要虚交,即留出一些空档。
第三笔称“破凤眼”,即穿插在凤眼中的一笔,前两笔交的凤眼可长可短,破的这一笔穿在凤眼的中下部比较适合。
在撇叶的过程中,笔在运行时要有变化,这也符合自然界中兰叶正侧翻转的变化。
在三笔虚交的根处,撇第四笔即为交“鲫鱼头”,意为几笔相聚相拢成鲫鱼头状,而不能平铺散在一条平线上。
在撇兰叶中,初学者要克服几种犯忌的病笔:一忌两叶平行(如铺铁轨),二忌根处平散,三忌三笔交成鼓架状,四忌撇叶时用笔无变化或涂、抹、描。
撇叶从左向右顺势用笔在一般人来讲较为便利顺手。但从右往左的逆势用笔确是初学者必须要多练习的课题。
三笔撇叶较单调,须增加叶子呈丛状。添叶的办法:①于相交的凤眼处再出叶。②重新组织交凤眼与破凤眼。③添画根部收根小叶。在画一丛兰叶时,应于适当位置留出着花处。
画一丛兰草多则十多片叶,少则四五片叶,长叶在中间,两侧画短叶作辅助。画两丛或两丛以上兰草时要有宾主照应,主丛可画密些或墨色重些,宾丛可画疏些或墨色淡些。主丛应在前,宾丛应推后,不宜排列在同一水平线上。
画长竖幅兰草多喜画耸石垂兰,又称悬岩下垂式。熟练掌握各种朝向的撇叶后对画其他草叶花卉可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只是长短、宽窄的区别而已。
兰花的品种很多,早春开的兰花称春兰,都是一茎一花。从花形来分有荷瓣、梅瓣与尖瓣等。荷瓣与梅瓣的花瓣较短圆,不太适于写意画法,我们平时见到的写意兰花多是画尖瓣一种。
用墨画兰花首先要把笔涮净,然后笔调淡淡的墨。笔尖再蘸中等的墨色,从每瓣顶部下笔,因笔中含水较多,所以行笔速度要快一些。这样画兰花也是学习掌控水与墨关系的基础。兰花分五笔点出,先由花中间抱心两瓣点起,中心瓣要短些,要有宽窄变化,抱心瓣两笔要有相抱的姿态(实际也在交凤眼)。第三笔从中穿出一瓣(破凤眼),第四、第五两笔在落笔之前要考虑与中心瓣的夹角变化,也就是要与中心形成两个不同等份的夹角。这种夹角的变化增加了兰花的仪态美,同样,夹角的变化在画其他花卉时也会遇到。
兰叶婀娜多姿,在微风吹拂下叶子呈一边倒之势,花也要有相应的表现。
叶子势头向右,而花势向左,全画的势头即向左,所以花的朝向往往决定全局的气势走向。
⑵ 国画兰画怎么画
一般画上见到的兰花是蕙而不是兰,兰与蕙的区别主要在于一茎一花与一茎多花。
兰有梅瓣、荷瓣和尖瓣之分。梅瓣,是说它的花片形圆近似于梅,点法上起笔也同于点梅瓣,行笔至末端向里出锋收笔;荷瓣,其形短肥而头尖近似荷花瓣,点法是用露锋笔尖朝上,先朝左点再向右折笔,后拖然后出锋;尖瓣,其形瘦长而尖,顷迅点法是露锋点入然后下按,再轻轻提笔至末端收笔出锋。
第一部分 画叶
画兰以叶为先,起首一笔,有钉头、鼠散带尾、螳螂肚之法。二笔冲乎芦交凤眼,三笔破凤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
成丛多叶,宜俯仰生动、交加而不重叠。
画兰叶切忌叶叶相匀、随意涂抹,每一笔都要蕴含着轻重缓急、起伏转折、浓淡虚实。要有“笔断意连”、“意到笔不到”之笔。
提笔与按笔的方向不同,叶子走势也不一样。
画丛兰要注意不要三笔交于一点。
画叶有顺笔、逆笔,由左至右为顺,由右至左为逆。初学宜先顺后逆,最后顺逆兼备。
画兰叶根部宜聚不宜散。
倒垂式应体会用笔变化。
第二部分 画花
写意兰花多使用水墨,墨色不宜过深、过重。一般兰叶深一些,兰花浅一些。要掌握花的正侧、向背、偃仰、含放、呼应以及在风、晴、雨、露条件下的变化。
画丛兰要注意不要三笔交于一点。花苞一般由一笔或两笔画成,半开的花由两到三笔组成,全放的花朵用五笔画出,用笔应由外向内一气呵成。
⑶ 画兰花的口诀
画兰花的口诀:一笔长、两笔短、三笔破凤眼、四笔交鱼头、五笔、六笔攒根走。
5、第二笔与第一笔相交,称“交凤眼”,第三笔从第一第二笔之间插出,称作“破凤眼”。画兰叶多用狼毫笔或兼毫笔,出笔收笔如写草书般讲究。兰叶的画法变化无穷,或直或曲随性而变,笔笔之间要气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