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杯手绢舞
① 《暖暖莲》汤汤 原文
暖暖莲
汤汤
(1)
屋里,外祖父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屋外,窗下大水缸里的一株莲花,不知何时连根连叶消失了。
现在这个院子真是空荡荡的。
我小的时候,在这里住过一段日子,那时院里还有三两户人家住着。后来人们嫌它破旧,一户一户地搬走,四五年前,便只剩外祖父一家了。
外祖母走后,院子里便只剩外祖父一个人了。
外祖父每天面对的是一扇一扇关着的木门,有几扇,甚至长了乌油油的木耳。他在院子里种些菜,种些花,菜是绿的,花是红的。但院子还是冷清的。
大水缸里的莲花倒是一年一年开着。
那莲花开得奇妙。外祖父曾和我说起,说它是在一个绛紫色的黄昏,突然从水缸里冒出来的。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呢?有五十多年了吧。
五十多年来,它一直开在这大水缸里头。四、五张圆圆的莲叶,一年只开一朵莲花,且终年不谢。只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含苞的。
以前外祖父站在屋里,推开窗子往下一望,就能看到它。
外祖父一看它,它便“嚓嚓嚓”地迅速开放,像极了一张仰面微笑的少女的脸孔。花瓣底部粉红粉红,顶部雪白雪白,明媚娇艳得很。
大家都说,这莲花有灵性,只喜欢外祖父一个人。
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呢?我听妈妈说,外祖母偶尔还会嫉妒它呢。
我对它倒不是很感兴趣。从小到大,我看到的它几乎都是含苞垂首,总是一副爱理不理,无精打采的样子。除非外祖父陪我一起看,他哪怕是漫不经心地往我身后一站,垂首的花苞立即翘起脑袋,一瓣一瓣“毕啵毕啵”地打开,打开成一张甜美的笑脸。
外祖父对它自然格外钟爱。
有事没事就推窗看看它,高兴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寂寞的时候,伤感的时候,和它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莲花自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会很安静地仰着面孔看他,他说什么,它都爱听,都理解,都愿意分享。
难怪,外祖父如何也不肯离开这座破落的院子。
我想,他是不愿意离开这株莲花吧。
可是这株在院子里生活了五六十年的莲花,在外祖父合上眼睛的那一天,突然消失了。就如同五六十年前,它突然冒出来一样。
大家都说,一定是有人把它偷走了。
外祖父还在世的时候,人家不敢打它的主意,他死了,眼馋的人便趁机动手。实在是一株不同寻常的莲花啊,谁不想要呢?
(2)
外祖父死后一年多,我又回到那院子。
院子是更加破落了,没过膝盖的杂草,凌乱的枯叶在地上翻飞,发出“索索”的寂寞的声响。潮湿的木门长着一朵一朵的木耳,布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青苔。有几间屋子歪歪地支楞着,说不定眨眨眼睛就倒塌了。
那口大水缸还在,我走近它,自然而然想起一株莲花,想起它仰起面孔对外祖父微笑的样子。不由得叹了口气,偷走他的人,能否一睹它迷人的笑靥呢?也许永远不能吧。那么他会不会恼羞成怒,扔了它?
思绪正飘游着,身后有人拍了拍我的肩头。回头一看,是一个女子,白色的上衣,粉色的长裙,约莫十八九岁,有一双清澈而忧郁的眼睛。
她幽幽地说:“如果,我告诉你,我曾经是这缸里的莲花,你会相信吗?”
我摇摇头。
她说:“我真的是。”
她真诚而忧伤的眼神,看起来不像开玩笑,可是这样的事情,大白天的,我怎么去相信呢?
她又说:“我想给你讲个故事。因为我需要你的帮忙。”
她拉过我的手,她的手温暖而绵软,手心里还有温热的汗。我们在大水缸边长了青苔的石头上坐下。她的故事便开始了——
她叫柳枝。
柳枝在这座院子里长大,她就是这院里的孩子。
五十多年前,院子里尚有七八户人家,十多个孩子把院子闹腾得鸡飞狗跳。和柳枝最要好的孩子叫木奇,大她两岁。她喊他木奇哥。两人常常玩过家家的游戏,他是新郎,她是新娘。她十七岁时悄悄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将来要做他真正的新娘子。
可惜木奇二十岁那年,走着走着,莫名其妙摔了一跤。爬起来,便认不得柳枝了。
“你是谁?”
“我是柳枝。”
“哦,柳枝。”
转个头,他又认不得了。奇怪的是,这世上他谁都没有忘记,单单忘了从小玩到大情感笃深的柳枝。
柳枝心里那个着急啊。
一晃两年过去,木奇的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依旧认不得柳枝。他的父母已经开始着手张罗他的婚事。
柳枝每每在他面前出现,他流露出来的都是第一次相遇的神情。
“请问你是谁?”
“我是柳枝啊。”
“哦,柳枝,认识你很高兴。”
过一会儿,眨个眼睛又忘了。
木奇要成亲了,新娘子是十里之外的一个女孩,听说能吟诗会作画,还能绣花,绣的小鸟儿,简直能“吱吱喳喳”欢叫。
“木奇哥,你不能和她成亲。”柳枝忍不住冲着木奇嚷。
“为什么?”木奇一脸惊诧。
“你应该和我成亲。”柳枝说出这句话,便羞红了脸。
“可是我不认识你呀。”木奇笑道。
怎么办呢?怎么办?一点办法都没有啊。柳枝急得快疯了。
离木奇成亲还有四十天。那个晚上,柳枝的梦里出现了一个衣裙飘飞的仙子,蒙着绛紫的面纱,踩着绛紫的云头。
她对柳枝说,你们院子里,最东头那间空着的屋子,有块瓦碎了。每天下午三点一刻,从瓦缝里漏进来的一束阳光。你站到那束阳光中去,慢慢地会变成一颗灰尘……你将去往一个美丽的湖泊,它叫做睡尘湖。你用它的水洗洗手,记住,只能洗洗手。洗了手,你就闭上眼睛,马上便能回来。你的手上,会开出十朵小小的莲花,它们叫做暖暖莲。把这暖暖莲,一天一朵用滚烫的开水泡了,每天清晨露水未干时,送给你的木奇喝下。你必须记住,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去往睡尘湖三次哦。
“喝下去会怎样?”柳枝忙问。
仙子说:“喝着,喝着,他也许能想起他忘记的事情。”
“也许?”
“是的,只能是也许。”
不管这梦是不是真的,柳枝都要试一试。
第二天下午三点,她走进了东头的屋子。
屋子的门早已坏了,斜斜地靠着墙。破败的窗子紧紧闭着,暗得很。每走一步,都能撞到牵牵扯扯的蜘蛛网,慌慌张张逃跑的蜘蛛,一不留神就碰到你的脸上。如果,不是一束从瓦缝里漏进来的阳光,这真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地方。
瓦缝里漏进的阳光,是橘黄的颜色,温暖,透明。里面数不清的灰尘在旋转,在舞动。柳枝轻轻地,站进了它的怀抱里。她能感受到灰尘在她脸孔上轻拂,鼻尖、脸颊、额头丝丝地作痒。
接着身体突然变轻了,她果然变成了一颗灰尘!她像其它灰尘那样舞动和旋转,她是晕眩的,她看不见任何东西,世界只剩下光亮光亮的一团。她不由得被无依无着的恐惧掳掠了。
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她觉得自己好像落在了什么地方。
于是她怯怯地睁开眼睛,她已经不是一颗灰尘,而是原来的柳枝了。
此刻,她正坐在一个湖边。湖水时而蓝色,时而绿色,时而紫色……水波之上,笼着一缕缕一片片一团团的薄雾,薄雾在飘动,在游移。
这就是睡尘湖么?美丽得让她忘记呼吸。
当然没有让她忘记洗一洗她的手。
她蹲在湖边,弯下腰,将纤细白皙的双手伸进湖里,湖水竟是暖的。瞬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从她的指尖传遍她的全身,她忍不住微微地颤抖了一下。
洗好手,她闭上眼睛。果然,她回到了院子里。
紧接着她的每个手指头都开始发痒发热,瞬间变得通红通红。
柳枝紧张地看着自己的双手,真的会开出莲花么?
正想着,两个大拇指指尖,“啪嗒”,各开出一朵莲花。小小的,只有两厘米高,淡淡的紫色,透明的,闪着细微的光,奇香扑鼻。
紧接着,“啪嗒”,小手指头各开出两朵橘色的莲花,也是透明的,也闪着细微的光泽。
“啪嗒”,两朵蓝色小莲花。
“啪嗒”,两朵白色小莲花。
最后,两个中指指尖,“啪嗒”,开出的是粉白粉白的莲花。
柳枝的十个手指,在一瞬间开出了十朵奇异的莲花。她呆住了,张着嘴,露着好看的贝齿,眼睛里的光芒和莲花的相映成辉。
对,她要把莲花一朵一朵摘下来。摘花的的时候,手指头是刺痛的,她轻轻咬着唇,没有吭一声。
她把摘下来的莲花用手绢包好,放进梳妆盒里。
第二天清晨,她早早地把一朵紫色的莲花放进杯子,用滚烫的水冲泡了,巴巴地等着木奇从屋子里走出来。
木奇喜欢早起,在院子里看看花,看看草,听听鸟叫。
哦,他从屋里出来了,他走到院子里来了!
柳枝端着茶杯走到他身边:“木奇哥,喝杯茶吧。”
“请问你是?”
“我是柳枝啊。”
“哦,柳枝,你为什么要请我喝茶呢,我早上不习惯喝茶的。”木奇笑着说。
“就喝一口呗。”怕他不喝,柳枝急得跺了跺脚。
“好吧,喝一口。”
木奇接过茶杯,小小地抿了一口,脸上顿时露出惊喜之色:“是什么泡的茶?呀,一朵莲花?真好喝,真香。我从来没有喝过如此美妙的茶,哪来的莲花?”
柳枝只是笑,“你爱喝,我天天泡一杯给你喝。”
“有这么好的事情?哎哟,你可真好。请问——芳名?”木奇“咕咚咕咚”把剩下的茶一饮而尽。
“我是柳枝啊。”柳枝忍着忧伤又说一遍。
接下来的九天,柳枝都给木奇泡上一杯莲花早茶。
十朵暖暖莲都泡完了,木奇并没有想起他忘记的事情。于是柳枝第二次去了睡尘湖。
在睡尘湖里洗过的手指头,又开出小小的莲花了。摘花的时候,手指头比第一次痛了许多,小指头还流了血……
柳枝递上第二十杯暖暖莲早茶的时候,问:“木奇哥,好喝吗?你认得我是谁了吗?”
“哦,让我想一想,好像有些面熟,是谁呢,是谁呢?”木奇摸着脑门,怎么也想不出。
“我是柳枝啊。”
“哦,柳枝啊。”
柳枝第三次去了睡尘湖。
摘花的时候,她的每个手指头都流血了。
转眼木奇喝完了柳枝泡的第三十杯莲花茶。
柳枝问:“木奇哥,你过几天要成亲了?”
“再过十天,就要成亲了,我的新娘子很漂亮,你一定没有见过吧。”
柳枝心里酸酸楚楚,她幽幽地说:“跟你成亲的应该是我呀。”
“哈哈,我才认识你,怎么会和你成亲?你可真会开玩笑呢。”
柳枝忧伤地垂下她原先仰着的脸孔。但是,这一刻,她比任何时候都相信,木奇只要喝下足够的莲花茶,他会想起她是谁。
一定会的!
她第四次到了睡尘湖。
虽然梦里的仙子告诉过她,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去睡尘湖三次。但是她却去了第四次。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她也不管会发生什么。
她蹲在睡尘湖边,弯腰,俯身去洗手。脚下莫名地“吱溜”一滑,整个人落进了湖水中,湖水是暖洋洋的。可等她爬上来的时候,全身却是冰冷冷的。湿漉漉的她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她回到了院子里。
院子里恰好没有人。此时已是黄昏,绛紫的云霞漫天飞舞。
而她的全身,像被火烧着了一样,滚烫滚烫,疼痛难忍,非得用清凉的水浇灭不可。她一眼看到那口大水缸,一缸满满而清冽的水。她“咚”地跳了进去,然后就没有再跳出来。
不管她愿意不愿意,她把自己开成了一朵莲花。
当然院子里谁也不会知道,柳枝已经开成了一朵莲花。她的父母也不知道,木奇也不知道。
大家只知道,柳枝失踪的那天,木奇窗子下的水缸里,开出了一朵莲花。
柳枝的父母焦急万分寻找女儿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这个院子。柳枝眼睁睁地看他们往院子外面走去,她想叫住他们,可是,她只是一朵莲花而已,连话都不会说,怎么叫得住呢?
十天后,木奇在早已定下的良辰吉日,成亲了。院子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只有莲花忧郁地垂首含苞……
(3)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结束了。
我听得难过,差点要流眼泪。“真可怜啊,你独自在水缸里当了这么久的莲花!”
“确切地说,是五十八年吧。”
“你一定很难过。”
“有时候是,但是也很好呢。五十八年来,我天天能看到木奇,他推开窗子,也天天能看到我。”
“可他并不知道,你就是柳枝。更重要的是,他都不知道,你是因为他才变成莲花的!”
“这有什么重要的呢?他喜欢我就行了,而我也只为他开放。”
“可他只是把你当做一朵神奇的莲花那样喜欢着。”
“对。他从来不知道我是柳枝,可是,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些年来,他和我说了许多许多话,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这样也是幸福的?”
“是的。木奇是你外祖父呀。”柳枝说,“你的外祖父叫做徐木奇。”
是我的外祖父啊。
我点点头。我从来只知道外祖父叫做外祖父,而不知道他叫徐木奇。
“可是,我的外祖父已经死了,你还这么年轻美丽,太不可思议了。”
柳枝苦笑道:“后来我才晓得,一个人如果第四次去了睡尘湖,那么她会把自己整个人开成一朵莲花。一直开到自己喜欢的人死去,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并且永远都将是这副样子,永远不会老去,也永远不会死去。我那天穿的就是这身衣裙呀。”
“哇,也就是说,你永远都是这么漂亮这么年轻了?太令人羡慕了!”我叫道。
“这有什么令人羡慕的呢?”柳枝低下脸去,她的泪漫出了眼眶。
“木奇已经离开,而我,却要这样永远永远地活下去,一百年,一千年。离他那么遥远,却要永远永远地活下去。一想到这个,我只有悲伤。”
柳枝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她掩饰不住她的悲伤。她啜泣着,双肩抽搐。
“我就像一张枯了的叶子,虽然早已没有生命,却长久长久地挂在枝头。挂过冬天,挂过春天,挂过夏天,挂过秋天,又挂过冬天……这样挂着,除了伤心,还有什么呢?”
柳枝握住我的手,她的手因为擦了泪,湿湿的,黏黏的。
“我请你帮我一个忙,好吗?这一年,我找了好些人,可是你知道吗,他们或者不相信我说的话,或者把我当做疯子。你相信我说的,对不?”
“对,我相信你。”
“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出来了,谢谢你。”
我问:“你让我帮你做什么呢?”
“请去一趟睡尘湖吧,我想喝一杯暖暖莲泡的茶。我已经去不了那里,我试过许多次,怎么也变不成灰尘。也许是因为我去了太多次了。”
“你必须喝暖暖莲泡的茶吗?”
“是的,必须。”
“为什么?因为它好喝?”
“现在我不能告诉你,我只要一朵暖暖莲就够了。你可愿意帮我?”
“愿意的,只是我能行吗?”
“行,当然行。”
“那好吧。”我没有理由不答应。
她拉着我的手,走向最东头的屋子。
这间屋子,我们打小就叫它鬼屋,虽然敞着门,却谁也不敢进。
就算是现在,我也是有几分害怕的。我跟着柳枝进了屋子,屋里好多蜘蛛网,紧闭的窗子,透不进来一丝光。唯有瓦缝里漏进来的那束阳光,是那样温暖和透明,在里面舞动的灰尘是那样活泼和欢欣。
柳枝说:“正是三点一刻。”
我站了进去,我被阳光笼罩了。
我听到柳枝说:“你用睡尘湖的水,洗一个手指头就行了。我只要一朵花,就够了。”
我点点头,我的身体轻盈起来,脑子晕晕的,眼前雪亮雪亮,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颗颗特别小特别小的灰尘,上升,上升。一阵接着一阵的晕眩之后,我的身体落在了软软的泥土之上。
睁开眼睛,一看,眼前果然是一口湖呢。是睡尘湖么?真的是太美了!
湖水粼粼,时而紫,时而蓝,时而绿……湖面上,雾气蒙蒙,潇洒飘逸,惊艳得让人忘记呼吸。
当然我没有忘记柳枝的吩咐,我把一个手指头,伸进湖水中去,真是暖暖的呀。当时我心里涌起一个冲动,想把整双手都放进湖水里洗一洗,一定很惬意吧。但是,我想起柳枝说过,摘花时,手指头是痛的,所以还是忍住了。
闭上眼睛,我回到了院子。柳枝正焦急地等着,看到我,她立即笑了。
我的被睡尘湖水濯洗过的手指头,开始发热,发痒,发红。柳枝定定地看着它。“啪嗒”,一朵透明的莲花在我的指尖开放,淡淡的紫色,小小的身体,奇香扑鼻,美丽得令人目瞪口呆。
“请摘下它吧,有些痛,能忍住吗?”
“能。”我肯定地点点头。
把暖暖莲从指尖上掐下,原来并不是很容易。我自己掐了一会儿,怎么也摘不下,因为怕痛不敢用力。
“再不摘下,它就谢了,谢了就没有用了。”柳枝着急地说。
我一狠心,一咬牙,摘下了它,一阵尖锐的刺痛,从指间传遍我的全身,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而眼泪也不争气地滚落。
柳枝抱抱我说:“谢谢你,我会记得你。”
她捧着暖暖莲,亲亲它,脸上绽放着美丽的笑容,先前的忧郁似乎已被明媚的阳光荡涤得干干净净。她微笑着烧开水。微笑着把莲花放进杯子。微笑着泡好了莲花茶。
然后她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小口小口地喝。
“真的很好喝呢。”她陶醉地说,说得我也很想尝一口。
她说了很多,说我的外祖父有一头多么浓密的黑发,说他笑起来雪白的牙齿,说他有多么聪明,说他最爱读书,记性又好,常常倒背如流,说他小时候其实也调皮,说他怎样把惹哭她的男孩子赶得远远的,说他五十八年来对着她说的许多话……
茶喝完了。柳枝的话似乎也说完了。她沉默了一会儿,又笑着抱了抱我。她的眼睛清澈而快乐,此时黄昏的绚烂,仿佛都落进了她的眸子里。
“对于一个我这样的人来说,想要死去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喝下暖暖莲泡的茶。”
“啊?!”我失声叫道,“你怎么能那么傻?”
“不,我一点也不傻。”柳枝笑吟吟地看着我,嘴角溢着浓浓的幸福。她的笑让我忘记了难过。
“你把眼睛闭上,以免吓着你,快闭上吧。”
我听话地闭上眼睛。听到她快乐地说:“多好啊,我也许会变成一朵很小很小的花儿,开在木奇的坟边,安安静静,永永远远,哦,我不会打搅到他。”
一阵好大的风刮过。再睁开眼睛。柳枝不见了。漫天绛紫的云霞。
我轻轻地哭了。
哭着哭着,我想起来,外祖父曾经和我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喝过一个女孩子泡的莲花茶,那茶真好,真香啊,他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有时候想得都会掉眼泪呢。
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说?柳枝听到一定会高兴的呀!
第二天,我来到外祖父的坟前,有很多野花啊,蓝的,紫的,红的,白的,哪一朵是柳枝开的?
后来,我找到了一朵特别特别小的花儿,不仔细看,你简直瞧不见它。粉红粉红的花瓣,瓣尖一抹雪亮雪亮的白,仰着脸孔,明明媚媚地绽放,一如当初,柳枝仰脸看着她喜欢的木奇哥一样。是她吧?
② 以具体动作为例,简术我国民间舞蹈动作原理与西方芭蕾动作
1.汉族
自古以来,汉族各种民间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庙会、迎神庙会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争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称赞。汉族民间舞蹈正是在这种技艺求精中不断发展的。
(1)安徽花鼓灯。花鼓灯中的“盘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上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摆成各种姿态的技巧表演。中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双人武功表演。地盘鼓是鼓架子单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艺人们在展现技巧的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专长。他们常常在变幻莫测的拐弯和罕见的技巧中,洋溢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例如怀远的石敬礼(艺名“石猴子”、洪云艺名“小水子”)、凤台的武佩轩(艺名“气死猴”),从他们的艺名就可以看出他们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矫健。
(2)山东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场与武场之分,武场正是“鼓”、“棒”、“伞”大显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动时步大身低,落脚生根,蹬脚扬尘,坚实有力;跳跃时则强调干拔与上窜,犹如“旱地拔葱”。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种蹲、踢、跳、转技巧,那么鼓子秧歌的稳健潇洒、淳朴刚劲的风格就很难体现。鼓子秧歌的发源地——鲁北地区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术之乡沧县和杂技之乡吴桥。武术与杂技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艺表演。
(3)还有诸如安塞腰鼓、广东英歌、湖南花鼓、辽南高跷、东北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热巴,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在民间是由世袭的流浪艺人表演的。其中铃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艺人手持牦牛尾和铃铛,女艺人右手持单柄手鼓,左手持长鼓槌击打。开始时,男女一起表演,男纵跳挥铃,女旋转击鼓。当跳到气氛热烈时,就拉开场小进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员集体表演鼓技,有“顶鼓旋转”、“缠头击鼓”、“扭腰打点”等技巧动作。表演完鼓技之后,鼓队散开站立一旁,由男演员上场,在鼓声伴奏下一个接一个应声呼叫,抖肩起“法儿”,各自表演
不同的技巧动作,有“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还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儿,如“滚毛”、“抡背”等。铃鼓舞有很多套鼓点,每套鼓点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动作。演员应场上鼓声而舞,腾跃飞舞,在快速倒脚步中结束。又如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种靠技巧表演来抒发情感的舞蹈,跳起来粗犷奔放,气势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舞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她们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竞技色彩。盅碗舞,亦称“打盅子”。过去由男艺人表演,本世纪2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流畅,柔美端庄,高潮时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起舞。筷子舞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随着腿部韧性屈伸,身体的左右晃摆,快而碎地抖动双肩,两臂松弛流畅地用筷子击打手、腰、腿等各个部位。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由慢转快,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4.维族
盘子舞是维族舞中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一种舞蹈,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顶碗小碟舞”的俗称,通常是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5.朝鲜族
象帽舞和长鼓舞都是朝鲜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舞者戴特别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转和飞舞。技巧越高,头上的长缨就越长。舞者手中击打着小鼓,以“喜鹊步”跳跃前进,如腾空遥射,如冲锋向前,而头上的长缨不断旋绕。长鼓舞多为女性表演,后来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表演进入高潮,常作行进性的连续旋转。技艺高超者,可转几十圈之多。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技巧“资源” 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徒手动作技巧,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这一点,从以上对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艺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见一斑。
二、中国民间舞技巧与中国古典舞技巧之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营养后发展形成的。尤其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许多徒手技巧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蹚、扑虎、叠肩、赞步等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间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的技术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些技巧称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许有着先入为主的原因吧。中国古典舞系的学科建设比中国民间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而中国民间舞系至今还没有完善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在基本功训练上基本依赖古典舞基训教材。所以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约定俗成地写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实这些技巧是很难从中界定其归属的,只能说它们都是我们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话,那只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应该是谁用的“早”就是谁的,而应该是谁用的“好”就是谁的,所谓用的“好”就是技巧的运用符合舞种的审美风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现的舞蹈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三、中国民间舞技巧的定位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他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技巧的运用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技为艺而存在,而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技巧对于中国民间舞来说,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民间舞中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民间舞风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国民间舞这门风格性很强的舞蹈表演艺术,怎能不需要高超绝妙的技巧呢?
在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编导的《顶碗舞》,一举夺得了民间舞群舞项目的金奖。这个剧目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维族原生态民间舞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女演员们在表演中头顶盛满清水的小碗,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从容流畅地移动舞步和变化队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风中飘荡。其高超绝妙的顶碗技巧和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去年六月,我有幸观摩了来自西藏的大型乐舞《珠穆朗玛》,现在回想起其中的热巴鼓舞,仍会让我热血沸腾、兴奋不已。整个乐舞就是在女子热巴鼓舞和男子辫鼓舞表演时推向高潮的。女演员们的热巴鼓技巧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顶鼓旋转,还是甩鼓旋转和击鼓翻身,都是那样的迅捷、利落、干净、漂亮,引得在场观众一阵阵赞叹和热烈鼓掌。男演员们的辫鼓舞跳得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野性美。他们甩辫击鼓、挥洒自如,节奏由慢至快,气氛极为热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艺加上浓郁的雪域风格所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让我们心醉神怡、激动振奋。
上述两个舞蹈都是符合民间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们都是通过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四、中国民间舞技巧的发展趋向1.技巧风格化
中国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质的极限展示,而中国民间舞技巧追求的是审美风格的完美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是各自独立的,而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是同舞蹈风格紧密相融、难以分开的。也就是说民间舞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中国民间舞的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中国民间舞系副教授明文军在《由厦门班毕业课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过将道具的运用往极限上发展而构成民间舞技巧的教学设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想是科学的、可行的。我们的民间舞有许多极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发展的。比如汉族的手绢、扇子、鼓、伞、棒;藏族的热巴鼓、辫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还有民间舞中的各类旋转,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比如维族舞蹈中的各种跪转、夏克转、空转、平转,讲求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鹰隼迎风回旋。而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旋转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难、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
我曾经从电视录像中看过一些民间舞剧目,现在虽已记不起它们的名儿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它们的“技巧性”都很强,表演中动则旋子3600,静则控腿1800……。但这些技巧成了游离于舞者情感
和舞蹈风格之外的“无情之举”,因而毫无艺术感染力可言,反倒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对此而言,我比较欣赏的是云南省歌舞团创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马樱花》,其热情风趣、朴实无华的风格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个剧目也安排了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抢脸等一些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在演员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绪的层层推进中恰到好处地完成的。这种情感化了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3.技巧艺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民间舞从广场向剧场的转化,民间舞技巧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渲泄情感和渲染气氛了,它将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营造舞台意境的艺术化方向发展。
有人说,杨丽萍表演的民间舞根本没什么技巧,为什么能获得大众的普遍喜爱和专家的如潮好评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杨丽萍那独特的动作语汇的运用就是民间舞的艺术化技巧的最高体现。《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已不同于广场原生态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过艺术化地夸张与变形,将孔雀那高洁、超然的灵性进一步升华,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艺术仙境。正如于平教授所评价的那样:“《雀之灵》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技’成‘形’却又不为‘技’和‘形’所累。当你在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时根本发现不了技巧的痕迹,因为“杨丽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识在创造‘生之灵光’。在那翩跃翔舞的孔雀中,杨丽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兴、人生悟觉、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这一舞蹈独白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与坚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认为民间舞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
中国民间舞系从1987年建系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术技巧训练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潘志涛教授在民间舞技巧课的建设方面,很早就提出了诸如“碎步”、“打腿”等一些民间舞基本功,本身就是技术技巧的思路,引导了民间舞技巧教材的开掘。明文军副教授则从分析民间舞蹈特有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入手,从民间舞的审美风格出发,进而提出了民间舞技巧课应在突出民间舞的风格属性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的教学思路。所谓“继承”就是要对原生态民间舞蹈中的徒手动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进行科学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并用于教学。所谓“创新”就是在符合民间舞审美风格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其他舞种,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技巧形式,用“他山之石”来完善中国民间舞之“玉”。他将这一教学思路贯彻在厦门班的教学实验和教研工作中,并获得了成功。厦门班在民间舞技巧课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民间舞技术技巧教学大纲的整理与完成,起着重要的指导
③ 中国民间舞蹈动作原理与西方芭蕾动作原理不同的原因所在
以具体动作为例,简术我国民间舞蹈动作原理与西方芭蕾动作zt
1.汉族
自古以来,汉族各种民间舞蹈多是在新年、祭祖、庙会、迎神庙会中表演的。表演者在斗妙争能中,各出新招,以博得称赞。汉族民间舞蹈正是在这种技艺求精中不断发展的。
(1)安徽花鼓灯。花鼓灯中的“盘鼓”部分,就是最富特色的技巧表演部分。它分为上盘鼓、中盘鼓、地盘鼓。上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肩上或腰部搭摆成各种姿态的技巧表演。中盘鼓是兰花在鼓架子腰部、腿上、手上的双人武功表演。地盘鼓是鼓架子单人表演技巧,如“燕子三抄水”、“倒爬城”、“满地抓”、“豚跳”等。艺人们在展现技巧的同时又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专长。他们常常在变幻莫测的拐弯和罕见的技巧中,洋溢着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例如怀远的石敬礼(艺名“石猴子”、洪云艺名“小水子”)、凤台的武佩轩(艺名“气死猴”),从他们的艺名就可以看出他们技巧之精湛和身手之矫健。
(2)山东鼓子秧歌。鼓子秧歌自古就有文场与武场之分,武场正是“鼓”、“棒”、“伞”大显舞技的部分。舞者在跑动时步大身低,落脚生根,蹬脚扬尘,坚实有力;跳跃时则强调干拔与上窜,犹如“旱地拔葱”。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道具技巧,不能掌握各种蹲、踢、跳、转技巧,那么鼓子秧歌的稳健潇洒、淳朴刚劲的风格就很难体现。鼓子秧歌的发源地——鲁北地区的惠民和商河,都靠近河北的武术之乡沧县和杂技之乡吴桥。武术与杂技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鼓子和秧歌的技艺表演。
(3)还有诸如安塞腰鼓、广东英歌、湖南花鼓、辽南高跷、东北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
2.藏族
藏族舞蹈中的热巴,是技巧性很强的舞蹈,在民间是由世袭的流浪艺人表演的。其中铃鼓舞是主要的表演部分。男艺人手持牦牛尾和铃铛,女艺人右手持单柄手鼓,左手持长鼓槌击打。开始时,男女一起表演,男纵跳挥铃,女旋转击鼓。当跳到气氛热烈时,就拉开场小进行技巧表演。先是女演员集体表演鼓技,有“顶鼓旋转”、“缠头击鼓”、“扭腰打点”等技巧动作。表演完鼓技之后,鼓队散开站立一旁,由男演员上场,在鼓声伴奏下一个接一个应声呼叫,抖肩起“法儿”,各自表演
不同的技巧动作,有“单腿跨转”、“躺身平转”、“躺身蹦子”、“踢腿跨脖”、“兔子跳”等。另外还要表演一些小玩意儿,如“滚毛”、“抡背”等。铃鼓舞有很多套鼓点,每套鼓点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技巧动作。演员应场上鼓声而舞,腾跃飞舞,在快速倒脚步中结束。又如藏族民间舞蹈中的“卓“,也是一种靠技巧表演来抒发情感的舞蹈,跳起来粗犷奔放,气势磅礴。
3.蒙族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太平鼓舞多在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舞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她们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身段动作一般比较夸张,基本舞姿多是以腰为轴心的仰俯、倾、侧,舞步奔放有力,富有弹性,杂有跳转等技巧,技艺娴熟者可同时舞耍四、五面鼓,在身体不同部位盘绕回旋,带有竞技色彩。盅碗舞,亦称“打盅子”。过去由男艺人表演,本世纪20年代以后,盅碗舞多由女子表演,动作舒展流畅,柔美端庄,高潮时多做“板腰”、“旋腰”等技巧,技艺高超者,还头顶燃灯起舞。筷子舞多于喜庆欢宴的场合由男子单人表演。舞者原地单手或双手握一把筷子,随着腿部韧性屈伸,身体的左右晃摆,快而碎地抖动双肩,两臂松弛流畅地用筷子击打手、腰、腿等各个部位。舞者时而转身打地,时而蹲跳打脚,由慢转快,最后在快速表演的高潮中结束。
4.维族
盘子舞是维族舞中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的一种舞蹈,盘子舞是表演性道具舞蹈“顶碗小碟舞”的俗称,通常是由女子单人表演。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持一小碟子,指挟手筷,和着音乐,边打边舞,边舞边转。并在头上顶着盛水的碗。另外,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可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5.朝鲜族
象帽舞和长鼓舞都是朝鲜族舞蹈中富有特色且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舞者戴特别的头盔,上有可以旋绕的长缨,舞时摆动头部使长缨在头顶、身侧旋转和飞舞。技巧越高,头上的长缨就越长。舞者手中击打着小鼓,以“喜鹊步”跳跃前进,如腾空遥射,如冲锋向前,而头上的长缨不断旋绕。长鼓舞多为女性表演,后来男子也有表演。表演者身挎杖鼓,右手持竹键敲打高音部鼓面,左手掌拍低音部鼓面。高低音色的鼓声、花样繁多的鼓点相映成辉。表演进入高潮,常作行进性的连续旋转。技艺高超者,可转几十圈之多。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舞不仅有自己的技巧,而且其“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我们的技巧“资源” 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徒手动作技巧,一类是原生态民间舞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这一点,从以上对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富有特色的技艺性舞蹈的描述和分析中,便可见一斑。
二、中国民间舞技巧与中国古典舞技巧之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的技巧是在借鉴了戏曲、武术和芭蕾等艺术门类的某些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中国民间舞中的许多技艺性舞蹈也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营养后发展形成的。尤其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许多徒手技巧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蹚、扑虎、叠肩、赞步等等技巧,它们都是古典舞与民间舞所共有的。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民间舞的技术技巧的根源是相同的,只是同源不同流而已。为什么人们总是习惯把这些技巧称为古典舞技巧呢?我想也许有着先入为主的原因吧。中国古典舞系的学科建设比中国民间舞系要早,而且也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而中国民间舞系至今还没有完善自己的技术训练体系,在基本功训练上基本依赖古典舞基训教材。所以这些技巧就很自然地约定俗成地写上了古典舞的姓氏。其实这些技巧是很难从中界定其归属的,只能说它们都是我们的民族技巧。如果非要有所界定的话,那只有看其使用目的了。不应该是谁用的“早”就是谁的,而应该是谁用的“好”就是谁的,所谓用的“好”就是技巧的运用符合舞种的审美风格,符合舞蹈作品所表现的舞蹈内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三、中国民间舞技巧的定位
高尔基曾经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他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技巧的运用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技为艺而存在,而无技的艺却无法存在。技巧对于中国民间舞来说,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民间舞中的技巧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现民间舞风格的重要表情手段。中国民间舞这门风格性很强的舞蹈表演艺术,怎能不需要高超绝妙的技巧呢?
在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中,由著名民族舞蹈家海里且木.斯迪克编导的《顶碗舞》,一举夺得了民间舞群舞项目的金奖。这个剧目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维族原生态民间舞盘子舞中的顶碗技巧。女演员们在表演中头顶盛满清水的小碗,在优美而欢快的音乐中,从容流畅地移动舞步和变化队形,好似天山甜美的清泉流淌不息,好似草原繁花在风中飘荡。其高超绝妙的顶碗技巧和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一下子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评委和观众。
去年六月,我有幸观摩了来自西藏的大型乐舞《珠穆朗玛》,现在回想起其中的热巴鼓舞,仍会让我热血沸腾、兴奋不已。整个乐舞就是在女子热巴鼓舞和男子辫鼓舞表演时推向高潮的。女演员们的热巴鼓技巧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不管是做顶鼓旋转,还是甩鼓旋转和击鼓翻身,都是那样的迅捷、利落、干净、漂亮,引得在场观众一阵阵赞叹和热烈鼓掌。男演员们的辫鼓舞跳得更有气势,更有一种野性美。他们甩辫击鼓、挥洒自如,节奏由慢至快,气氛极为热烈,正是精湛的鼓舞技艺加上浓郁的雪域风格所产生的强烈艺术感染力,让我们心醉神怡、激动振奋。
上述两个舞蹈都是符合民间舞技巧定位的好作品。它们都是通过道具性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四、中国民间舞技巧的发展趋向1.技巧风格化
中国古典舞技巧追求能力素质的极限展示,而中国民间舞技巧追求的是审美风格的完美体现。古典舞中的技巧同身韵可以是各自独立的,而民间舞中的技术技巧是同舞蹈风格紧密相融、难以分开的。也就是说民间舞的技巧不是纯技巧,而是风格化的技巧。中国民间舞的技巧发展趋向,应该是风格化技巧的强化与发展。风格化技巧既包括民间舞蹈中的各种道具性舞蹈技巧,又包括各民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旋转、跳跃、翻身等技巧。中国民间舞系副教授明文军在《由厦门班毕业课想到的》一文中,曾提出过将道具的运用往极限上发展而构成民间舞技巧的教学设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想是科学的、可行的。我们的民间舞有许多极富特色的道具舞蹈形式,是可以去挖掘、研究和发展的。比如汉族的手绢、扇子、鼓、伞、棒;藏族的热巴鼓、辫鼓、背鼓;蒙族的筷子、盅碗;朝鲜族的长鼓、象帽等等。还有民间舞中的各类旋转,也是风格性很强的技巧。比如维族舞蹈中的各种跪转、夏克转、空转、平转,讲求快速、多姿、戛然静止,犹如鹰隼迎风回旋。而朝鲜族民间舞蹈中的旋转则讲求平稳,优雅,犹如仙鹤悠然自得。
2.技巧情感化
民间舞中的技巧是与渲泄生命情感和烘托场面气氛紧密结合的,是民间舞者内心激情的物化。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再高难、再精湛的技巧形式在民间舞中也会变得苍白无力,毫无光彩。
我曾经从电视录像中看过一些民间舞剧目,现在虽已记不起它们的名儿了。但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它们的“技巧性”都很强,表演中动则旋子3600,静则控腿1800……。但这些技巧成了游离于舞者情感
和舞蹈风格之外的“无情之举”,因而毫无艺术感染力可言,反倒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对此而言,我比较欣赏的是云南省歌舞团创作的男子三人舞《小伙、四弦、马樱花》,其热情风趣、朴实无华的风格让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这个剧目也安排了诸如倒踢紫金冠、小翻、抢脸等一些技巧,但这些技巧是在演员们情感的自然流露中,是在舞蹈情绪的层层推进中恰到好处地完成的。这种情感化了的技巧,极大地丰富了舞者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3.技巧艺术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民间舞从广场向剧场的转化,民间舞技巧的功能已不仅限于渲泄情感和渲染气氛了,它将逐步向塑造舞蹈形象、表现人物心理、营造舞台意境的艺术化方向发展。
有人说,杨丽萍表演的民间舞根本没什么技巧,为什么能获得大众的普遍喜爱和专家的如潮好评呢?其实仔细分析起来,杨丽萍那独特的动作语汇的运用就是民间舞的艺术化技巧的最高体现。《雀之灵》中的舞蹈造型与动态,已不同于广场原生态的傣族孔雀舞了。它通过艺术化地夸张与变形,将孔雀那高洁、超然的灵性进一步升华,创造出了一个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艺术仙境。正如于平教授所评价的那样:“《雀之灵》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技’成‘形’却又不为‘技’和‘形’所累。当你在欣赏杨丽萍的《雀之灵》时根本发现不了技巧的痕迹,因为“杨丽萍是用‘技以求道’的生命意识在创造‘生之灵光’。在那翩跃翔舞的孔雀中,杨丽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人生感兴、人生悟觉、人生意趣和人生睿思,使这一舞蹈独白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与坚毅的生命自信心。”因此,我认为民间舞技巧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将之艺术化,让技巧的全过程完全隐匿在舞蹈表演的情理、律动之中,而不“显山露水”,刻意为之。
中国民间舞系从1987年建系以来,一直在努力探索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技术技巧训练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潘志涛教授在民间舞技巧课的建设方面,很早就提出了诸如“碎步”、“打腿”等一些民间舞基本功,本身就是技术技巧的思路,引导了民间舞技巧教材的开掘。明文军副教授则从分析民间舞蹈特有的道具性舞蹈技巧入手,从民间舞的审美风格出发,进而提出了民间舞技巧课应在突出民间舞的风格属性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的教学思路。所谓“继承”就是要对原生态民间舞蹈中的徒手动作技巧和道具性技巧进行科学而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并用于教学。所谓“创新”就是在符合民间舞审美风格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其他舞种,其他艺术门类中的技巧形式,用“他山之石”来完善中国民间舞之“玉”。他将这一教学思路贯彻在厦门班的教学实验和教研工作中,并获得了成功。厦门班在民间舞技巧课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民间舞技术技巧教学大纲的整理与完成,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④ 儿童文学汤汤暖暖莲全文
暖暖莲
汤汤
(1)
屋里,外祖父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屋外,窗下大水缸里的一株莲花,不知何时连根连叶消失了。
现在这个院子真是空荡荡的。
我小的时候,在这里住过一段日子,那时院里还有三两户人家住着。后来人们嫌它破旧,一户一户地搬走,四五年前,便只剩外祖父一家了。
外祖母走后,院子里便只剩外祖父一个人了。
外祖父每天面对的是一扇一扇关着的木门,有几扇,甚至长了乌油油的木耳。他在院子里种些菜,种些花,菜是绿的,花是红的。但院子还是冷清的。
大水缸里的莲花倒是一年一年开着。
那莲花开得奇妙。外祖父曾和我说起,说它是在一个绛紫色的黄昏,突然从水缸里冒出来的。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呢?有五十多年了吧。
五十多年来,它一直开在这大水缸里头。四、五张圆圆的莲叶,一年只开一朵莲花,且终年不谢。只是大多数时间都是含苞的。
以前外祖父站在屋里,推开窗子往下一望,就能看到它。
外祖父一看它,它便“嚓嚓嚓”地迅速开放,像极了一张仰面微笑的少女的脸孔。花瓣底部粉红粉红,顶部雪白雪白,明媚娇艳得很。
大家都说,这莲花有灵性,只喜欢外祖父一个人。
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情呢?我听妈妈说,外祖母偶尔还会嫉妒它呢。
我对它倒不是很感兴趣。从小到大,我看到的它几乎都是含苞垂首,总是一副爱理不理,无精打采的样子。除非外祖父陪我一起看,他哪怕是漫不经心地往我身后一站,垂首的花苞立即翘起脑袋,一瓣一瓣“毕啵毕啵”地打开,打开成一张甜美的笑脸。
外祖父对它自然格外钟爱。
有事没事就推窗看看它,高兴的时候,郁闷的时候,寂寞的时候,伤感的时候,和它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说话。莲花自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会很安静地仰着面孔看他,他说什么,它都爱听,都理解,都愿意分享。
难怪,外祖父如何也不肯离开这座破落的院子。
我想,他是不愿意离开这株莲花吧。
可是这株在院子里生活了五六十年的莲花,在外祖父合上眼睛的那一天,突然消失了。就如同五六十年前,它突然冒出来一样。
大家都说,一定是有人把它偷走了。
外祖父还在世的时候,人家不敢打它的主意,他死了,眼馋的人便趁机动手。实在是一株不同寻常的莲花啊,谁不想要呢?
(2)
外祖父死后一年多,我又回到那院子。
院子是更加破落了,没过膝盖的杂草,凌乱的枯叶在地上翻飞,发出“索索”的寂寞的声响。潮湿的木门长着一朵一朵的木耳,布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青苔。有几间屋子歪歪地支楞着,说不定眨眨眼睛就倒塌了。
那口大水缸还在,我走近它,自然而然想起一株莲花,想起它仰起面孔对外祖父微笑的样子。不由得叹了口气,偷走他的人,能否一睹它迷人的笑靥呢?也许永远不能吧。那么他会不会恼羞成怒,扔了它?
思绪正飘游着,身后有人拍了拍我的肩头。回头一看,是一个女子,白色的上衣,粉色的长裙,约莫十八九岁,有一双清澈而忧郁的眼睛。
她幽幽地说:“如果,我告诉你,我曾经是这缸里的莲花,你会相信吗?”
我摇摇头。
她说:“我真的是。”
她真诚而忧伤的眼神,看起来不像开玩笑,可是这样的事情,大白天的,我怎么去相信呢?
她又说:“我想给你讲个故事。因为我需要你的帮忙。”
她拉过我的手,她的手温暖而绵软,手心里还有温热的汗。我们在大水缸边长了青苔的石头上坐下。她的故事便开始了——
她叫柳枝。
柳枝在这座院子里长大,她就是这院里的孩子。
五十多年前,院子里尚有七八户人家,十多个孩子把院子闹腾得鸡飞狗跳。和柳枝最要好的孩子叫木奇,大她两岁。她喊他木奇哥。两人常常玩过家家的游戏,他是新郎,她是新娘。她十七岁时悄悄在心里做了一个决定,将来要做他真正的新娘子。
可惜木奇二十岁那年,走着走着,莫名其妙摔了一跤。爬起来,便认不得柳枝了。
“你是谁?”
“我是柳枝。”
“哦,柳枝。”
转个头,他又认不得了。奇怪的是,这世上他谁都没有忘记,单单忘了从小玩到大情感笃深的柳枝。
柳枝心里那个着急啊。
一晃两年过去,木奇的情况一点都没有好转,依旧认不得柳枝。他的父母已经开始着手张罗他的婚事。
柳枝每每在他面前出现,他流露出来的都是第一次相遇的神情。
“请问你是谁?”
“我是柳枝啊。”
“哦,柳枝,认识你很高兴。”
过一会儿,眨个眼睛又忘了。
木奇要成亲了,新娘子是十里之外的一个女孩,听说能吟诗会作画,还能绣花,绣的小鸟儿,简直能“吱吱喳喳”欢叫。
“木奇哥,你不能和她成亲。”柳枝忍不住冲着木奇嚷。
“为什么?”木奇一脸惊诧。
“你应该和我成亲。”柳枝说出这句话,便羞红了脸。
“可是我不认识你呀。”木奇笑道。
怎么办呢?怎么办?一点办法都没有啊。柳枝急得快疯了。
离木奇成亲还有四十天。那个晚上,柳枝的梦里出现了一个衣裙飘飞的仙子,蒙着绛紫的面纱,踩着绛紫的云头。
她对柳枝说,你们院子里,最东头那间空着的屋子,有块瓦碎了。每天下午三点一刻,从瓦缝里漏进来的一束阳光。你站到那束阳光中去,慢慢地会变成一颗灰尘……你将去往一个美丽的湖泊,它叫做睡尘湖。你用它的水洗洗手,记住,只能洗洗手。洗了手,你就闭上眼睛,马上便能回来。你的手上,会开出十朵小小的莲花,它们叫做暖暖莲。把这暖暖莲,一天一朵用滚烫的开水泡了,每天清晨露水未干时,送给你的木奇喝下。你必须记住,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去往睡尘湖三次哦。
“喝下去会怎样?”柳枝忙问。
仙子说:“喝着,喝着,他也许能想起他忘记的事情。”
“也许?”
“是的,只能是也许。”
不管这梦是不是真的,柳枝都要试一试。
第二天下午三点,她走进了东头的屋子。
屋子的门早已坏了,斜斜地靠着墙。破败的窗子紧紧闭着,暗得很。每走一步,都能撞到牵牵扯扯的蜘蛛网,慌慌张张逃跑的蜘蛛,一不留神就碰到你的脸上。如果,不是一束从瓦缝里漏进来的阳光,这真是一个令人害怕的地方。
瓦缝里漏进的阳光,是橘黄的颜色,温暖,透明。里面数不清的灰尘在旋转,在舞动。柳枝轻轻地,站进了它的怀抱里。她能感受到灰尘在她脸孔上轻拂,鼻尖、脸颊、额头丝丝地作痒。
接着身体突然变轻了,她果然变成了一颗灰尘!她像其它灰尘那样舞动和旋转,她是晕眩的,她看不见任何东西,世界只剩下光亮光亮的一团。她不由得被无依无着的恐惧掳掠了。
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她觉得自己好像落在了什么地方。
于是她怯怯地睁开眼睛,她已经不是一颗灰尘,而是原来的柳枝了。
此刻,她正坐在一个湖边。湖水时而蓝色,时而绿色,时而紫色……水波之上,笼着一缕缕一片片一团团的薄雾,薄雾在飘动,在游移。
这就是睡尘湖么?美丽得让她忘记呼吸。
当然没有让她忘记洗一洗她的手。
她蹲在湖边,弯下腰,将纤细白皙的双手伸进湖里,湖水竟是暖的。瞬间,有一种奇异的感觉从她的指尖传遍她的全身,她忍不住微微地颤抖了一下。
洗好手,她闭上眼睛。果然,她回到了院子里。
紧接着她的每个手指头都开始发痒发热,瞬间变得通红通红。
柳枝紧张地看着自己的双手,真的会开出莲花么?
正想着,两个大拇指指尖,“啪嗒”,各开出一朵莲花。小小的,只有两厘米高,淡淡的紫色,透明的,闪着细微的光,奇香扑鼻。
紧接着,“啪嗒”,小手指头各开出两朵橘色的莲花,也是透明的,也闪着细微的光泽。
“啪嗒”,两朵蓝色小莲花。
“啪嗒”,两朵白色小莲花。
最后,两个中指指尖,“啪嗒”,开出的是粉白粉白的莲花。
柳枝的十个手指,在一瞬间开出了十朵奇异的莲花。她呆住了,张着嘴,露着好看的贝齿,眼睛里的光芒和莲花的相映成辉。
对,她要把莲花一朵一朵摘下来。摘花的的时候,手指头是刺痛的,她轻轻咬着唇,没有吭一声。
她把摘下来的莲花用手绢包好,放进梳妆盒里。
第二天清晨,她早早地把一朵紫色的莲花放进杯子,用滚烫的水冲泡了,巴巴地等着木奇从屋子里走出来。
木奇喜欢早起,在院子里看看花,看看草,听听鸟叫。
哦,他从屋里出来了,他走到院子里来了!
柳枝端着茶杯走到他身边:“木奇哥,喝杯茶吧。”
“请问你是?”
“我是柳枝啊。”
“哦,柳枝,你为什么要请我喝茶呢,我早上不习惯喝茶的。”木奇笑着说。
“就喝一口呗。”怕他不喝,柳枝急得跺了跺脚。
“好吧,喝一口。”
木奇接过茶杯,小小地抿了一口,脸上顿时露出惊喜之色:“是什么泡的茶?呀,一朵莲花?真好喝,真香。我从来没有喝过如此美妙的茶,哪来的莲花?”
柳枝只是笑,“你爱喝,我天天泡一杯给你喝。”
“有这么好的事情?哎哟,你可真好。请问——芳名?”木奇“咕咚咕咚”把剩下的茶一饮而尽。
“我是柳枝啊。”柳枝忍着忧伤又说一遍。
接下来的九天,柳枝都给木奇泡上一杯莲花早茶。
十朵暖暖莲都泡完了,木奇并没有想起他忘记的事情。于是柳枝第二次去了睡尘湖。
在睡尘湖里洗过的手指头,又开出小小的莲花了。摘花的时候,手指头比第一次痛了许多,小指头还流了血……
柳枝递上第二十杯暖暖莲早茶的时候,问:“木奇哥,好喝吗?你认得我是谁了吗?”
“哦,让我想一想,好像有些面熟,是谁呢,是谁呢?”木奇摸着脑门,怎么也想不出。
“我是柳枝啊。”
“哦,柳枝啊。”
柳枝第三次去了睡尘湖。
摘花的时候,她的每个手指头都流血了。
转眼木奇喝完了柳枝泡的第三十杯莲花茶。
柳枝问:“木奇哥,你过几天要成亲了?”
“再过十天,就要成亲了,我的新娘子很漂亮,你一定没有见过吧。”
柳枝心里酸酸楚楚,她幽幽地说:“跟你成亲的应该是我呀。”
“哈哈,我才认识你,怎么会和你成亲?你可真会开玩笑呢。”
柳枝忧伤地垂下她原先仰着的脸孔。但是,这一刻,她比任何时候都相信,木奇只要喝下足够的莲花茶,他会想起她是谁。
一定会的!
她第四次到了睡尘湖。
虽然梦里的仙子告诉过她,一个人一生中只能去睡尘湖三次。但是她却去了第四次。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她也不管会发生什么。
她蹲在睡尘湖边,弯腰,俯身去洗手。脚下莫名地“吱溜”一滑,整个人落进了湖水中,湖水是暖洋洋的。可等她爬上来的时候,全身却是冰冷冷的。湿漉漉的她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她回到了院子里。
院子里恰好没有人。此时已是黄昏,绛紫的云霞漫天飞舞。
而她的全身,像被火烧着了一样,滚烫滚烫,疼痛难忍,非得用清凉的水浇灭不可。她一眼看到那口大水缸,一缸满满而清冽的水。她“咚”地跳了进去,然后就没有再跳出来。
不管她愿意不愿意,她把自己开成了一朵莲花。
当然院子里谁也不会知道,柳枝已经开成了一朵莲花。她的父母也不知道,木奇也不知道。
大家只知道,柳枝失踪的那天,木奇窗子下的水缸里,开出了一朵莲花。
柳枝的父母焦急万分寻找女儿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这个院子。柳枝眼睁睁地看他们往院子外面走去,她想叫住他们,可是,她只是一朵莲花而已,连话都不会说,怎么叫得住呢?
十天后,木奇在早已定下的良辰吉日,成亲了。院子里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只有莲花忧郁地垂首含苞……
(3)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结束了。
我听得难过,差点要流眼泪。“真可怜啊,你独自在水缸里当了这么久的莲花!”
“确切地说,是五十八年吧。”
“你一定很难过。”
“有时候是,但是也很好呢。五十八年来,我天天能看到木奇,他推开窗子,也天天能看到我。”
“可他并不知道,你就是柳枝。更重要的是,他都不知道,你是因为他才变成莲花的!”
“这有什么重要的呢?他喜欢我就行了,而我也只为他开放。”
“可他只是把你当做一朵神奇的莲花那样喜欢着。”
“对。他从来不知道我是柳枝,可是,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些年来,他和我说了许多许多话,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这样也是幸福的?”
“是的。木奇是你外祖父呀。”柳枝说,“你的外祖父叫做徐木奇。”
是我的外祖父啊。
我点点头。我从来只知道外祖父叫做外祖父,而不知道他叫徐木奇。
“可是,我的外祖父已经死了,你还这么年轻美丽,太不可思议了。”
柳枝苦笑道:“后来我才晓得,一个人如果第四次去了睡尘湖,那么她会把自己整个人开成一朵莲花。一直开到自己喜欢的人死去,才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并且永远都将是这副样子,永远不会老去,也永远不会死去。我那天穿的就是这身衣裙呀。”
“哇,也就是说,你永远都是这么漂亮这么年轻了?太令人羡慕了!”我叫道。
“这有什么令人羡慕的呢?”柳枝低下脸去,她的泪漫出了眼眶。
“木奇已经离开,而我,却要这样永远永远地活下去,一百年,一千年。离他那么遥远,却要永远永远地活下去。一想到这个,我只有悲伤。”
柳枝抬起满是泪痕的脸,她掩饰不住她的悲伤。她啜泣着,双肩抽搐。
“我就像一张枯了的叶子,虽然早已没有生命,却长久长久地挂在枝头。挂过冬天,挂过春天,挂过夏天,挂过秋天,又挂过冬天……这样挂着,除了伤心,还有什么呢?”
柳枝握住我的手,她的手因为擦了泪,湿湿的,黏黏的。
“我请你帮我一个忙,好吗?这一年,我找了好些人,可是你知道吗,他们或者不相信我说的话,或者把我当做疯子。你相信我说的,对不?”
“对,我相信你。”
“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出来了,谢谢你。”
我问:“你让我帮你做什么呢?”
“请去一趟睡尘湖吧,我想喝一杯暖暖莲泡的茶。我已经去不了那里,我试过许多次,怎么也变不成灰尘。也许是因为我去了太多次了。”
“你必须喝暖暖莲泡的茶吗?”
“是的,必须。”
“为什么?因为它好喝?”
“现在我不能告诉你,我只要一朵暖暖莲就够了。你可愿意帮我?”
“愿意的,只是我能行吗?”
“行,当然行。”
“那好吧。”我没有理由不答应。
她拉着我的手,走向最东头的屋子。
这间屋子,我们打小就叫它鬼屋,虽然敞着门,却谁也不敢进。
就算是现在,我也是有几分害怕的。我跟着柳枝进了屋子,屋里好多蜘蛛网,紧闭的窗子,透不进来一丝光。唯有瓦缝里漏进来的那束阳光,是那样温暖和透明,在里面舞动的灰尘是那样活泼和欢欣。
柳枝说:“正是三点一刻。”
我站了进去,我被阳光笼罩了。
我听到柳枝说:“你用睡尘湖的水,洗一个手指头就行了。我只要一朵花,就够了。”
我点点头,我的身体轻盈起来,脑子晕晕的,眼前雪亮雪亮,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颗颗特别小特别小的灰尘,上升,上升。一阵接着一阵的晕眩之后,我的身体落在了软软的泥土之上。
睁开眼睛,一看,眼前果然是一口湖呢。是睡尘湖么?真的是太美了!
湖水粼粼,时而紫,时而蓝,时而绿……湖面上,雾气蒙蒙,潇洒飘逸,惊艳得让人忘记呼吸。
当然我没有忘记柳枝的吩咐,我把一个手指头,伸进湖水中去,真是暖暖的呀。当时我心里涌起一个冲动,想把整双手都放进湖水里洗一洗,一定很惬意吧。但是,我想起柳枝说过,摘花时,手指头是痛的,所以还是忍住了。
闭上眼睛,我回到了院子。柳枝正焦急地等着,看到我,她立即笑了。
我的被睡尘湖水濯洗过的手指头,开始发热,发痒,发红。柳枝定定地看着它。“啪嗒”,一朵透明的莲花在我的指尖开放,淡淡的紫色,小小的身体,奇香扑鼻,美丽得令人目瞪口呆。
“请摘下它吧,有些痛,能忍住吗?”
“能。”我肯定地点点头。
把暖暖莲从指尖上掐下,原来并不是很容易。我自己掐了一会儿,怎么也摘不下,因为怕痛不敢用力。
“再不摘下,它就谢了,谢了就没有用了。”柳枝着急地说。
我一狠心,一咬牙,摘下了它,一阵尖锐的刺痛,从指间传遍我的全身,我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而眼泪也不争气地滚落。
柳枝抱抱我说:“谢谢你,我会记得你。”
她捧着暖暖莲,亲亲它,脸上绽放着美丽的笑容,先前的忧郁似乎已被明媚的阳光荡涤得干干净净。她微笑着烧开水。微笑着把莲花放进杯子。微笑着泡好了莲花茶。
然后她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小口小口地喝。
“真的很好喝呢。”她陶醉地说,说得我也很想尝一口。
她说了很多,说我的外祖父有一头多么浓密的黑发,说他笑起来雪白的牙齿,说他有多么聪明,说他最爱读书,记性又好,常常倒背如流,说他小时候其实也调皮,说他怎样把惹哭她的男孩子赶得远远的,说他五十八年来对着她说的许多话……
茶喝完了。柳枝的话似乎也说完了。她沉默了一会儿,又笑着抱了抱我。她的眼睛清澈而快乐,此时黄昏的绚烂,仿佛都落进了她的眸子里。
“对于一个我这样的人来说,想要死去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喝下暖暖莲泡的茶。”
“啊?!”我失声叫道,“你怎么能那么傻?”
“不,我一点也不傻。”柳枝笑吟吟地看着我,嘴角溢着浓浓的幸福。她的笑让我忘记了难过。
“你把眼睛闭上,以免吓着你,快闭上吧。”
我听话地闭上眼睛。听到她快乐地说:“多好啊,我也许会变成一朵很小很小的花儿,开在木奇的坟边,安安静静,永永远远,哦,我不会打搅到他。”
一阵好大的风刮过。再睁开眼睛。柳枝不见了。漫天绛紫的云霞。
我轻轻地哭了。
哭着哭着,我想起来,外祖父曾经和我说过,他年轻的时候,喝过一个女孩子泡的莲花茶,那茶真好,真香啊,他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有时候想得都会掉眼泪呢。
我怎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给忘了说?柳枝听到一定会高兴的呀!
第二天,我来到外祖父的坟前,有很多野花啊,蓝的,紫的,红的,白的,哪一朵是柳枝开的?
后来,我找到了一朵特别特别小的花儿,不仔细看,你简直瞧不见它。粉红粉红的花瓣,瓣尖一抹雪亮雪亮的白,仰着脸孔,明明媚媚地绽放,一如当初,柳枝仰脸看着她喜欢的木奇哥一样。是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