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残缺美
Ⅰ 如何拍摄漂亮的荷花
荷花是自古就是文人雅士歌颂的对象,尤以北宋时期周敦颐的《爱莲说》为最,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广为流传,也让人们了解了荷花圣洁的秉性。荷花一般在夏季是开放最旺盛的时候,而具体的开放时间,由于全国不同的地区有些差异,一般都在6月至9月开放。荷花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花卉,他的拍摄主题有很多,不仅可以拍摄它花开正旺的状态,还可以从“小荷才露尖尖角”一直拍摄到“夕阳残荷”,因此可拍摄的周期还可再延长1个月有余。所以要拍摄出各种状态下的荷花,就需要摄影师耐心地去抓取每个时间段的荷花状态了。
在拍摄荷花时,使画面的比例更加和谐;通过虚化背景,或者添加陪衬对象,突出表现被摄主体。不同角度的变化,能够变现出荷花不同的姿态、不同的细节,当然所出现的画面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每个角度都有其不同的风格魅力,给观者以不同的视觉印象。
在拍摄荷花时,也可以利用被摄主体的大小,或者虚实对比突出表现被摄主体,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形态美感。荷花绽放时,千姿百态、魅力不凡,即使是掉落的残荷也有另一番的姿态,让人心生怜爱,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印象。无论是已经掉落的姿态还是正在掉落的姿态都是值得我们去观察抓取,把握其最美的“退场”状态。
利用对比拍摄
拍摄时,利用两朵荷花的对比来突出被摄主体,陪体比被摄主体高且花开的更大一些;利用大光圈尽期虚化,突出了正在绽放的荷花美姿。
Ⅱ 残缺之美——不好意思!纯粹班门弄斧了,也是、还是、依旧、仍然是荷花。
确实如此,当时也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但我裁剪比较大,颜色深点可以遮一下噪点,我觉得还是我那15-85的头(当然也存在我自己脖子上这颗头)的问题,拍荷花还是有点恼火,拉不拢来。
Ⅲ 求国画写意荷花的画法
国画写意荷花的画法
1、荷叶的画法:先画荷叶,取中号提斗笔蘸墨或者三绿、三青,笔尖蘸花青及淡墨,一气呵成,注意的是用笔的大小排列,不可均匀。要错落有致。墨色要
有浓淡变化,形状不可太圆。画荷叶一般要求边缘实、中心虚。叶脐附近不可添满,多留空白。叶的边缘是显露笔触的地方,尽可能不加或少加修饰。同时画出淡墨荷叶,还是不要太圆,残缺美才是写意画的追求境界。用此笔笔尖蘸浓墨画出未开的小荷叶。注意疏密变化。
Ⅳ 从第八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绝 唱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
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
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既盛开于五六月间,也持续到十月残秋.
B.作者很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文中画线语句通过对碧荷上水露的描写,产生了集静态美与动态美于一体的效果.
C.第7段无疑而问,自然过渡,既水到渠成引出作者以为最美的荷花,又引发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D.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仅富有文化意蕴,而且切合文章题意,深化了主题.
E.作者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看荷花,是因为这里的荷花有警醒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民族历史耻辱的意义.
答:A(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是一池没有绿叶没有红花的枯梗残荷.)
E(是为表现两者的残缺美,越是摧毁越美丽)
8.作者最爱十月的残荷,为什么要从春夏的荷花写起
答:写三四月间的出水绿叶和五六月间新绽红荷的色彩鲜艳之美为下文做铺垫,突出(或"衬托"")了十月残荷枯梗,败叶的独特之美。
9.从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①背景,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独特背景;
②精神(情操),荷虽残,志不残,枯梗,败叶,黑莲蓬依然在空中高擎;
③图案,残荷组成的各种美丽,幽秘的图案。
10.文章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
答:满塘残荷是一池碧绿,艳红的最高升华,是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高尚凄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被摧毁的历史的见证,已成为无法摧毁的象征;现实的残荷与历史的残缺相互映照,构成了残缺,独特的美。
Ⅳ 残荷的意境之美是什么
残荷的意境之美是:残缺亦是一种美。残荷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很多朋友都说,当然是荷花美,若荷塘仅仅几片叶子未免过于单调,非要添上几枝袅娜的荷花才更俱神韵。中国古代许多大诗人偏偏懂得欣赏残荷,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残缺亦是一种美。
残荷的寓意
残荷是荷花即将凋谢的时候,残荷寓意着坚韧不屈,它的生命力很顽强,残荷对水质的要求很高,适宜在平静的浅水、池塘、沼泽等环境中生长。残荷是喜光的植物,种植时要让植株接受充足的光照,通常植株接受的光照越充足长势就越好,花朵也会更好看。荷纯洁,宁静,而残荷是荷残缺的美,是荷另一种生命的象征。
Ⅵ 怎样拍荷花的延时拍摄
夏天,最美不过屋檐下手捧西瓜,向外看风吹荷翻。现在,就一边捧着西瓜,一边学习怎么拍荷花吧~
1.光线
荷花开苞时间为凌晨3点开始,4点钟后花瓣开始展开。花瓣展开的时间也会跟阴天、雨天,也有一定的关系会延时展开时间。
拍摄荷花的最佳时间是早上七点到上午十点,荷花开得最好,散射光下拍摄荷花时光线柔和,光比较小,有利于表现荷花的淡雅和柔美。
下午的时候光线也柔和,但靠近中午时,花朵不是逐渐收拢就逐渐衰败,下午几乎看不到盛开的荷花,因此看到形状和光线合适的花就要及时拍摄,不要延误时机。
2.角度
拍摄的角度不同,展示的荷花的美也不一样。
俯拍展现花蕊
侧拍展现荷花的层次感
微距增加趣味
广角展示野趣
3.画面简洁
荷花本身线条很简洁,无论是花是叶片还是茎,都简简单单,不枝不蔓,所以在拍摄时要根据它的特点,做到以简洁为主。往往是构图越简洁,画面效果就越好。
利用荷叶作为前景和背景,可以遮挡很多的杂物。
利用荷叶的阴影,营造出四周较暗的氛围,自然主体就明确啦,当然,也可以后期将四周压黑,甚至可以处理成黑背景。
4.独特美
拍荷花的人很多,怎样让自己的作品更独特,是今天要说的重点。
1.小生物
抓拍在荷花上停留的小生灵,使作品增添生机和灵动
2.动感
偶来的一阵夏风,翻动了荷池,这时可拍摄出具有动感的作品。难点就是,作品容易糊,建议使用三脚架保持手机稳定的同时,进行连拍,后续再挑选满意的作品。
3.洒水
雨后拍荷,是很好的时机,沾着水珠的荷花,显得更加娇柔,让人怜惜。
如果没有遇上雨天,可以带个小喷雾瓶,对荷花进行喷水,喷水能让水滴更自然,同时,也避免了直接泼水伤害到荷花,做个爱花的拍花人。
4.记录美
按照荷花从生长到凋零这个思路,记录它的美。
所以除了拍盛放得正好的花,也拍摄含苞待放的花苞
渐渐凋零的它,残缺美,也是一种美。
Ⅶ 国画荷花图的颜色
国画荷花图画画步骤:
1、荷叶的画法:先画荷叶,取中号提斗笔蘸墨或者三绿、三青,笔尖蘸花青及淡墨,一气呵成,注意的是用笔的大小排列,不可均匀。要错落有致。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形状不可太圆。画荷叶一般要求边缘实、中心虚。叶脐附近不可添满,多留空白。叶的边缘是显露笔触的地方,尽可能不加或少加修饰。同时画出淡墨荷叶,还是不要太圆,残缺美才是写意画的追求境界。用此笔笔尖蘸浓墨画出未开的小荷叶。注意疏密变化。
总体要求意画要用笔大胆,稳、准、狠,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最后要细心收拾,感觉有哪些用笔不足之处,再修补一下。如果感觉可以,题字、盖印、完成。
下面是牵牛花:
牵牛花是属于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全株长有粗硬毛或柔毛。 叶宽呈卵形, 常作三裂状。夏季开花,花冠漏斗形,花色有红、白、蓝、紫等多色,每一朵花只有一天的寿命。
1、画牵牛花的叶,三笔一叶,然后趁湿勾叶筋。叶有浓淡疏密变化。
2、 画牵牛花的藤,有主、次、附藤之分。
3、画牵牛花先画花头,然后点花蕾,接下来点花托。最后画茎于藤上。
Ⅷ 国画里荷花和荷叶的画法
国画里荷花和荷叶的画法
1、荷叶的画法:先画荷叶,取中号提斗笔蘸专墨或者三绿、三青,笔尖蘸花属青及淡墨,一气呵成,注意的是用笔的大小排列,不可均匀。要错落有致。墨色要有浓淡变化,形状不可太圆。画荷叶一般要求边缘实、中心虚。叶脐附近不可添满,多留空白。叶的边缘是显露笔触的地方,尽可能不加或少加修饰。同时画出淡墨荷叶,还是不要太圆,残缺美才是写意画的追求境界。用此笔笔尖蘸浓墨画出未开的小荷叶。注意疏密变化。
2、荷花的画法:
换大白云笔蘸朱膘、曙红、笔尖蘸少许胭脂,边勾勒边染画出荷花头的形状,先画近处的花瓣,注意花瓣的大小,疏密和浓淡。也可以用淡墨勾勒白荷花朵。花朵要放在作品的醒目之处,花瓣的勾勒左右不要对称,可一边多一边少,有松有紧。因透视的关系,花瓣的宽窄也要有所不同,要有变化多样的姿态。
Ⅸ 怎样才能学会画国画荷花
用墨色画花梗和叶梗时,要做到花重、叶重,梗也随之而重;花淡、叶淡,梗也随之而淡内。梗的变叉应避免出现垂直线容和平行线,相交角度也不要过大,要有长短、粗细、浓淡、枯湿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