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淡月失梅花
A.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全文
出自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记载了一段苏东坡与苏小妹、黄庭坚论诗的故事。一天夜晚,他们三人相聚讨论诗词。苏小妹提议:“轻风细柳,澹月梅花,中间要加一个字,形成五言的对联。”苏东坡首先尝试,他说:“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觉得这还不够完美,她又提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黄庭坚则说:“舞与隐相比,摇与映更胜一筹。”
苏东坡询问小妹为何如此认为,她回答:“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三人拍手称好。苏东坡的“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运用了“摇”和“映”两个字,生动地描绘了细柳在轻风摇动下的动态以及月光下梅花的皎洁。黄庭坚的“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则通过“舞”和“隐”两个字,使柳的动感更为直观,月光显得更为明亮。
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则更为精妙。她使用了“扶”和“失”两个字。一个“扶”字,赋予了风与柳之间一种亲密的互动感,将风的轻柔与柳的细长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失”字,巧妙地将月光的皎洁与梅花的高洁融为一体,既突显了月光的明亮,又凸显了梅花的高洁,完美契合了“澹”的意境。
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诗词的深厚功底和敏锐的审美眼光,还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文学的共同热爱。通过对“轻风扶细柳,澹月失梅花”这一对联的讨论,三人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见解和才华,使得这一段文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B. 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故事
这句话是苏东坡年少的诗作,原作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而后苏东坡在每句中间改一字变为“清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思想感情就不知道了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