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中的官兰
『壹』 君子兰的作用与功效与作用
中华食材为读者提供了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30个门类,800多种食材。那么君子兰花的功效与作用禁忌_君子兰花禁忌人群与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兰溪》·唐·杜牧
物种基源
君子兰花(CliviaminiataRegelGartenfl.),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君子兰花的蕾,又名燕草、官兰、剑兰花等。
space
兰花居十大名花第四,人称花中君子,原产于我国东南部山坡林荫下,栽培历史悠久。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在绍兴诸山种兰,魏晋时以植兰点缀庭院,唐代移入盆栽,宋代日趋普遍,明清育兰鼎盛。如今,在兰科的王国里,约有500多个品种,遍布世界各地,我国就有150种到1000余种。据说泰国已培育出3000余种,其鲜花畅销全世界,成为兰花的主要产地。其品种大致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春兰,于3月前后开花,通常每梗一花,香味极浓;二是蕙兰,又名夏兰,于夏季开花,一梗数花,香味较淡;三是建兰,夏秋季两度开花,花大绚丽,质量较优;四是墨兰,于春节前后开花,又称报岁兰。还有根据其花瓣形态、色泽,分为荷瓣类、梅瓣类、水仙瓣类、蝶瓣类、素心类等。花色呈红、黄、橙、绿、青、蓝、紫、白等,以花萼、花瓣洁白清素无瑕者名“素心兰”为佳品。
生物成分
据测定,君子兰花,含生物碱0.15%~0.21%,其中皮层部分含0.26%。目前已提取出石蒜碱、君子兰亭、君子兰明、君子兰碱、君子兰瑟亭5种生物碱,还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硒等。作用功效1.性味归经
君子兰花,味辛,性平;归肺、胃、大肠经。
2.医学经典
《本草纲目拾遗》:“芳香化湿,醒脾,开胃,解表。”
3.中医辨证
兰花,可顺气和血、利湿消肿,有利于咳嗽咯血、肠风、血崩、淋病、白浊、白带、跌打损伤、痈肿等症的康复。
4.现代研究
君子兰花中的生物碱有消炎、止痛、利尿、保肝等作用,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有疗效,还抗疲劳和抗缺氧,低剂量生物碱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剂量高时有抑制作用,石蒜碱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食用注意与禁忌人群
君子兰的根不宜食用,只宜作跌打损伤的外用。
传说故事
拒为权势画兰
相传,宋末郑所南画墨兰独具一格,县官索画不得,便以赋税威逼。郑翁回答:“头可破,兰不可画。”于是绘就绕屋可挂的巨幅兰画,上题“纯是君子,绝无小人,深山之中,以天为春”,表达了君子不畏强势的傲然骨气。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题“破盆兰花图”诗,有“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诗句,主张兰花重返山野,实则要人摒弃世俗。郑板桥一生酷爱兰、竹,正如他的自述:“盖其竹千叶皆青翠,兰花亦然,色相似也;兰有幽芳,竹有劲节,德相似也;竹历寒暑而不凋,兰发四时而有蕊,寿相似也。”这何尝不是仁人志士高洁品德的写照呢?
『贰』 全面介绍兰花!
学名:Cymbidium goeringii 科属:兰科,兰属
别名:春兰、兰花、山花、草兰、朵朵香
兰花 属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20一40厘米,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质,2至3片成一束。总状花序,花被2轮,肉质状,内轮3瓣中,2瓣向上直立,下方一瓣唇形,向外反卷,上具紫红色斑或无,雄蕊和花柱合生成合蕊柱,花色由黄褐至浅黄,以不具褐色的纯颜色者为贵异。根簇生,肉质,圆柱形。萌果三角形,种极小。早春由叶丛间抽生多数花茎,每茎顶开一花,花淡黄绿色,清香。
兰花通常分为中国兰和洋兰两种,兰花源产我国,故称中国兰。中国兰主要产于亚洲的亚热带,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山区、西南、华南和台湾各地亦有分布;洋兰大多产在热带和亚热带林区。
兰花是我国古老的花卉之一,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约有一百多个品种。依开花的时间分,有春兰、夏兰、秋兰、寒兰、报岁兰。
兰花极具观赏价值,其朴实无华,叶色长青,叶质柔中有刚,花开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居“花草四雅”之首。因此人们将兰花尊为“香祖”、“国香”、“天下第一香”。兰花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故有“花中君子”之誉。兰花,叶态优美,花姿娇媚,香馥幽异,是我国名贵花卉之一。所以,我国人民一直非常喜爱兰花,总结积累了不少养兰经验,如“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和《养兰中诀》。
兰花入药,药名草兰。叶治百日咳,根治扭伤,籽治目翳,花可治滞痢。
兰花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的一个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附生、地生或腐生。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 大的科之一,估计有800个属,3万~3.5万个原生种。另外,在英国《国际散氏兰花杂种登记目录》中正式登记的人工杂交种约有四万种以上,而且每年以1000种以上的数目增加。
我们常看到的国兰和洋兰,只是兰科植物中的一小部分有观赏价值的栽培种类,还有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
国兰
中国兰花简称国兰,通常是指兰属 Cymbidium植物中的一部分地生种。假鳞茎较小,叶线形,根肉质;花茎直立,有花1至10余朵,花小而芳香,通常淡绿色有紫红色斑点。种类不同叶和花形态及花期变化较大。产秦岭以南及西南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最少在千年以上,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形成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兰文化。用分株、播种或组织培养繁殖。腐殖土盆栽,要求透气排水好;喜半阴和湿润的环境,墨兰建兰和寒兰越冬温度10℃左右,另外几种5℃左右。
国兰的起源与历史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我们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
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愿兰蕙自然进入人们心灵的世界,共同将兰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国粹发扬光大,以兰会友,共同进步。
『叁』 三官兰是哪个科的植物学名是什么
山菅兰。百合科山菅兰属。满意采纳。
『肆』 兰花大将军时什么兰
兰花大将军建兰
为兰花中生命力最强的一种。将军兰是一种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兰草生长在灌木丛的角落里,一簇一簇的,叶子细而长,非常耐旱,根系发达。到了春暖花开之时,竞相开放,花开之际,漫山飘香。花朵大多为紫色,绿色,更有奇者,花朵为红色、白色。将军兰的花期较短,一般为15-20天左右,到了秋天,兰草的根部就长有一种黑色的多棱形小原子,里面布满白色粉沫,这些粉沫可以用来消毒、止血。至今,大别山区农民在山间劳作时不小心碰坏了手指就用此种粉沫止血。
大将军兰花好养,是一种室内比较常见的高档花卉。大将军兰花它的特点是开花很勤快,而且花期时间很长,能够持续两个月不凋谢。除此之外,这种花卉生命力十分顽强,即使在很寒冷的区域,也能够生长旺盛。
选择土壤
1、大将军兰花喜爱呈弱酸性和腐殖质为主的土壤,主要可用腐叶土或山林腐殖土养殖。
2、在南方用当地的腐殖土,也可用蛭石、珍珠岩及腐叶土等,配制成疏松和通气的培养土,配方为腐叶土50%加珍珠岩50%,腐叶土可用已经掉落的枯叶,然后加上同量的珍珠岩。
二、适当光照
1、大将军兰花喜爱阴凉的环境,害怕阳光直射,在春、夏、秋季节时,可在上午9点至下午6点前遮荫,早上和下午6点后拉开窗帘,适当沐浴散射阳光。
2、在冬季可将其移到室内微弱光线处,但要避免阳光直射。
三、浇水原则
1、大将军兰花喜湿润忌干燥,可根据生长情况和当地的气候而决定浇水次数,做到秋不干与冬不湿的原则。
2、在春秋季节时可隔2天浇1次水,在夏季生长旺盛期要每天浇水1-2次,而在冬季气温低大将军兰花处于休眠的状态,可隔7天浇1次水,促进大将军兰花的生长发育,浇水时要避免水滴溅到叶片上,会导致叶片出现黑色斑点,影响其观赏效果。
四、适时施肥
1、大将军兰花首先是在养殖时施以底肥,然后在生长期进行追肥,一般是用液肥和叶面肥,浓度要比其它花淡。
2、大将军兰花每年要换1次培养土,生长期间可适当追施充分腐熟的15%稀薄饼肥水,或0.1%尿素肥水加伯示麦磷酸二氢钾肥水,每隔18天左右追施1次。
3、在开花期间可向叶面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肥水,从而促进大将军兰花的发育。
4、大将军兰花属于肉质根,不能施还未腐熟的肥料,容易造成烂根。
五、适宜温度
1、大将军兰花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6-24℃,在北方盆栽时要在霜降前及气温降到5℃时。
2、放在室内养殖,期间要经常开窗透风,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0℃左右为宜,在谷雨时节要移到室外进行养护。
3、冬季室内温度会比较低,一般白天保持在10-12℃,夜间在5-10℃为宜,温度与湿度都不宜太高,在夏季时温度不可超过30℃。
『伍』 最名贵的兰花是什么兰
兰花的种类
--------------------------------------------------------------------------------
兰花的种类非常多,但观赏栽培较多的是兰属、卡特兰属、石斛蝶兰属、虾脊兰属、万代兰属、兜兰属、贝母兰属、杓兰属、独蒜兰属等当中的一些种。
兰属称国兰,常见栽培的有20多种。首先是春兰,我国名兰主要是春兰栽培品种,如“宋梅”、“彩云”、“郑同荷”、“龙字”、“翠一品”等。二是线叶春兰,瓣型以荷瓣型居多,花色有纯白、桃红、绿色,香味清幽,常见名种有元旦兰、大理素心兰、莲瓣兰等。三为蕙兰,花期3-4个月,常见的有“大一品”、“金岙素”、“程梅”、“上海梅”、“翠蝶”、“温州素”等。四是建兰,又称四季兰,广东栽培较广,常见的有彩心建兰和素心建兰,彩心建兰包括“银边兰”、“温州建兰”、“永安兰”、“大青”、“银边大贡”、“青梗四季”、“龙溪建兰”等。素心建兰包括“金丝马尾”、“金边仁化”、“大凤尾素”、“上杭素”、“十八学士”、“鱿鱼”、“大仁化”等。五是春剑兰,常见有“软叶春剑”、“通海剑兰”。六为墨兰,又称报岁兰,常见品种有“小墨”、“徽州墨”、“江南企剑”、“落山墨”等。尤以叶片边缘有黄色或白色线条的墨兰较好。七为寒兰,通常以花被颜色分为青寒兰、青紫寒兰、紫寒兰、红寒兰等。
兰属植物其它还有套叶兰、硬叶兰、冬凤兰、多花兰、台兰、象牙兰、虎头兰、碧玉兰、黄蝉兰、莎草兰、兔耳兰、纹瓣兰、大根兰等。
另外,还有很多称为洋兰的兰花,它们花色艳丽,但无香味,如舞女兰、嘉德丽亚兰、蝴蝶兰、石斛兰、拖鞋兰、万代兰等。它们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我知道的变异兰花最难求,因而也最名贵,例如在台湾发现的“大屯麒麟”,花瓣分3重叠连,恍如花中有花,极为新奇耐看,令人玩味不已
『陆』 兰花专用术语
肩 -------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所谓“肩”,即专门指副瓣着生的形态:第一种呈水平状,称为“一字肩”,属上品;第二种,当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称为“落肩”,这种形式较次;第三种,是花刚盛开,副瓣就大幅度下垂,与主瓣形成三角形,称为“大落肩”、“三脚马”、“八字架”,如呈这种形式,即使瓣形、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着生姿态恶劣,也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飞肩”,属贵品。色---------- 根据江、浙一带的兰蕙传统上以绿色为佳,尤以嫩绿为第一,老绿为第二,黄绿色次之、赤绿色更次。凡属赤花,总以色糯者为上品,色泽昏暗而泛紫色者为下品。其他类兰花,对色的评价因地而异细花和行花------ 凡具有梅、荷、水仙、素心、奇瓣型的花朵,都称为细花;凡外三瓣和捧瓣都呈尖狭鸡爪形或竹叶形的花朵,都称为行花或俗称粗花。鸡嘴------ 花苞刚破土时,苞尖相对合拢,有紧吻一起,微分或裂开状,都称为鸡嘴。如苞尖有白色玉钩或统体肉质感,绝大多数出梅瓣、水仙瓣类。紧边------- 外三瓣中每瓣瓣缘微呈内卷状,离瓣根约0.3厘米起越向瓣前部,其微卷状愈呈明显,而卷带渐宽,瓣缘增厚,及至放角处再延伸及瓣尖部与对称另一缘合拢,汇成兜状形。这种内卷带,称为紧边。梅瓣紧边多厚实,水仙瓣稍薄,荷瓣最薄(素荷瓣类似)。收根放角----- 专指兰花外三瓣瓣幅之阔狭形状,它牵涉到花品的美观和花形的姿态。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根逐渐收狭,称收根;自瓣幅中央部位向瓣尖逐渐放宽,及至花瓣尖端部前沿约0.4厘米左右处又逐渐缩拢且向内微卷,汇成瓣尖微兜形,这段前后交接部位称放角。在荷瓣和荷形水仙瓣中收根放角现象最显著,水仙瓣由于花瓣多长圆形就没有那般明显了,而梅瓣,尤其属十足梅瓣型,由于浑圆形,很少有收根放角。兜------- 专指捧瓣尖端部瓣肉组织的形态,并按照捧瓣尖端部瓣缘内卷形状的大小、深浅、厚薄而定。如按它的厚薄、大小又可分成软兜和硬兜;按深度可分深兜和浅兜。中窠------ 即捧瓣与鼻的整体部位的统称。梅瓣、水仙瓣的中窠头形,以窝紧为好;荷瓣、蝴蝶瓣的中窠比较宽大。凡中窠必须与外三瓣形型相配得宜,方显得花姿优美、俊俏。转茎------ 蕙兰即将大排铃时,花梗上每朵花铃的花柄横出生长,花心朝外,称转茎,俗称转挖、转宕、转身等。簪----- 又名短底。即指蕙兰每朵花的短小花柄。蝴蝶瓣----- 分外蝴里蝴两类。
副瓣下半部唇化的叫外蝴。唇瓣化深入副瓣1/2处,称全蝴。两副瓣后翻的全蝴称飞蝴,是蝴蝶瓣中的佳种,如五彩蝴,小蝴蝶。副瓣下面呈细狭或断续唇瓣化称半蝴,外三瓣和捧瓣狭长的半蝴称为草蝴,半蝴与草蝴观赏性不很强,故极少留种。
两捧瓣唇化的奇瓣称里蝴,也称蕊蝶。历史上蕊蝶不被重视,因此,留种较少。近来国内较重视蕊蝶品种的发掘,因此,大量的蕊蝶被发现,特别是舟山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蕊蝶,使兰界朋友跨入了一个新天地。奇瓣-----凡外三瓣下幅部位和捧瓣演变成唇瓣形,或花瓣多瓣、缺瓣,或多唇瓣均称奇瓣,主要分一下几种:
1.蝴蝶瓣
分外蝴里蝴两类。
副瓣下半部唇化的叫外蝴。唇瓣化深入副瓣1/2处,称全蝴。两副瓣后翻的全蝴称飞蝴,是蝴蝶瓣中的佳种,如五彩蝴,小蝴蝶。副瓣下面呈细狭或断续唇瓣化称半蝴,外三瓣和捧瓣狭长的半蝴称为草蝴,半蝴与草蝴观赏性不很强,故极少留种。
两捧瓣唇化的奇瓣称里蝴,也称蕊蝶。历史上蕊蝶不被重视,因此,留种较少。近来国内较重视蕊蝶品种的发掘,因此,大量的蕊蝶被发现,特别是舟山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蕊蝶,使兰界朋友跨入了一个新天地。
2.多瓣
花瓣(包括唇瓣)数量超过六瓣,达到七瓣、八瓣甚至几十瓣,统称为多瓣。例如绿云,余蝴蝶等,此类花瓣数量一年一个样,无确定的花型。但外瓣瓣型保持不变,如绿云为荷型,余蝴蝶是竹叶型。多瓣新花大都不稳定,极易变样,因此,除多瓣老种外,一般较少留新种。近年来发现菊瓣多瓣型,牡丹型多瓣型如千岛之花等,花瓣如菊花一层一层往上生长,花瓣比传统多瓣花更多。此类花引起了国内外兰友的重视。
3.多唇
外三瓣与捧瓣数量齐全,唇瓣有两瓣以上,称为多唇或多舌。此类花因不稳定,而且也不端正、不雅观,很少留种。荷瓣---外三瓣肥厚、宽润,形以荷花花瓣,收根放角。捧瓣不起兜,似微开蚌壳,唇瓣阔大,前挺后卷都有。花型分大、中、小型,同荷等属大型荷瓣花,环球荷鼎属中型荷瓣花,盖荷属小型荷瓣花。同荷和盖荷为荷瓣的典型。水仙瓣----外三瓣比梅瓣长,且瓣端稍尖,捧瓣有深兜或轻兜,唇瓣下垂或 后卷,以汪字逸品为代表。水仙瓣变种有梅型水仙和荷型水仙。
梅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比梅瓣稍长,主、副瓣收根紧,主瓣尤其明显。捧瓣起兜或起微兜。西神、翠文等为梅型水仙。荷型水仙特征是:外三瓣较阔近似荷瓣,捧瓣起兜或微兜。龙字、水仙大富贵为荷型水仙。梅瓣-----外三瓣短圆、质厚、对称。形似梅花,捧瓣起兜,有白头且抱紧,唇瓣舒展、坚挺而不后卷。宋梅为梅瓣中的典型。斑花-----花瓣上有不规则的黄斑、白斑出现。,由于兰叶上出现斑纹,有时相应花也出现斑纹,但此类现象较少出现。覆轮花-----花瓣边缘镶白色或黄色,称覆轮花,由于叶子出现覆轮,有时对应花也出现覆轮,如金边玉衣。缟花-----花瓣有不规则的黄、白线条,由于兰叶出缟纹,相应花中也出现了缟纹,如五彩皇冠。爪花 ------有绿底金爪(黄爪)、绿底银爪(白爪)和白底绿爪、黄底绿爪几种。由于兰叶起爪,相应的花也起爪。如金边玉衣,曙光等素瓣
凡唇瓣上不带色块的都为素心瓣。由于兰花的色素大都集中在唇瓣上,因此,唇瓣无色块,外三瓣及捧瓣都不会有色块。传统素瓣外三瓣,捧瓣为绿色,唇瓣为白色。与此相对应,一般兰花唇瓣因为带红色或紫色,故称晕花。
按唇瓣色泽可分为绿胎素,白胎素,黄胎素,桃腮素(舌根两侧有红晕),刺毛素(舌苔上隐约有细微红色)。素心瓣苔色以绿色为贵。近来关于素花瓣的含义又有拓展,凡舌与花的颜色一致,均称为素心瓣,如黄花素,红花素、紫花素。此类花四川、云贵、两湖均有发现,而江浙一带较少发现。
按外三瓣和捧瓣,又可分为梅型素,如蔡梅素。荷叶素,如杨氏荷素,文团素。蝴蝶素,如杨氏素。竹叶素,如寅谷素,天童素。至于一般草素,因为瓣狭如鸡爪,不被列入细花之列。 蕊尖------ 花苞含苞待放时,花蕾透出小苞衣露出顶端或整体形态。春兰的蕊尖有有以下多种形式:
(1)莲子形 上下部近乎相等,形似莲子。这种形式,其三瓣有肉,裹尖而重白头(即瓣尖端有微白晕肉质兜),边紧。大多开大舌梅瓣,花瓣较圆正。假如满蕊俱白,色泽姣嫩,花瓣放足后,容易伸长变皱。
(2)花生肉形 花蕾似花生仁状,但前端小,中部大,且形长。如箨筋细糯,多开大铺舌、梅形水仙。白头、肉裹尖重者,开梅瓣者居多。
(3)机梭形 花蕾形似织布机梭。舒瓣后有紧边。如箨筋粗硬,大多开硬捧、尖舌水仙瓣或小如意舌梅瓣。
(4)橄榄形 花蕾二端小,中部宽大。如箨筋细糯,花开小舌水仙者居多。
(5)瓜锤形 花蕾顶部平而下部敛小。箨筋稍硬者,大多开分头合背梅瓣,或开三瓣一鼻头之类。如筋络细糯,且呈绿色,花蕾下部宽大者,舌形必大,花瓣亦宽。
(6)圆灯壳形 花蕾较长圆。箨筋细糯,条条延伸达顶,这种形态大多开皱角梅瓣或软捧微皱水仙瓣。
(7)净瓶口形 花蕾稍长,三瓣瓣尖顶收、口放。如箨筋细糯,颜色妖艳者,大多开皱瓣水仙。
(8)石榴口形 花蕾圆短,三瓣瓣尖微向外翻。箨筋粗而挺直,筋色鲜艳者,必开武瓣水仙。
(9)龙眼形 花蕾浑圆结实感,如无白头彩壳者,开短圆瓣,或三瓣虽短,而无秀气,还不算名贵。这种形式大多开荷花瓣之类。癃放 ------兰花花朵萎软,花瓣僵拢施不足,都称癃放。主要在蕙兰中常有识字种现象出现,如花朵先从顶花开放,且是软弱无力,下面各朵常是僵开,或是含苞不舒。另是花葶上着生各朵排列间距过近,花开无力等。凡属这种形式都是最劣花姿。
如当年盆栽落山新花,因根、叶受伤过度,花轴上各朵花丛密聚拢,形似羽毛帚,又称球开。巧种和官种----- 捧瓣瓣尖部呈白色或厚肉质兜状者称为巧种,没有白头或微有浅薄兜者称为官种。伏花----- 自然野生兰花,经盆栽驯养后继续孕育花蕾,称伏花。间隔数年复生花苞,称作复花
『柒』 为什么兰花又称国兰
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七百多个属、二万多个种,每年还发现和培养出不少新品种。在植物分类学上,国兰属单子叶多年生兰科植物。国兰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当今所称的中国兰花——国兰,古代称之为兰蕙。正如北宋黄庭坚(1045一1105年)在《幽芳亭》中对兰花所作的描述:“一干一华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华而香不足者蕙”。
中国人观赏与培植兰花,比之西方栽培的洋兰要早得多。早在春秋时代的二千四百年前,中国文化先师孔夫子曾说:“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兰称之为“王者之香”这句话流传至今,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在历史文化上所占的地位。但有关孔子时代对兰之描述,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春秋时代的卫国在河南北部(今滑县一带),鲁国在山东,孔子在河南北部到山东途中是不可能看到繁茂的野生兰花。因此他所说的芝兰实指菊科的草本植物泽兰。但也有人持有另一看法,认为孔子说的芝兰生幽谷是对当时兰花生态环境十分贴切的描述,而且当时的气候比今天温暖,河南一带还生长竹子,有竹子的山地必有兰花分布。因此,孔子当时路经深林幽谷时见到兰花独茂并不稀奇,他所说的芝兰实为当今所称的兰花。
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我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我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书记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群芳谱》,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台湾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
艺兰发源于中国,外传至日本及朝鲜。现今日本对中国兰花的兴趣甚浓,其历史渊源也是由中国开始。现今日本栽兰已自成体系,发展为号称“东洋兰”的基地。至于朝鲜方面,艺兰也必不可少地成为朝鲜人民崇尚之物,并使兰花成为当今朝鲜人民作为高雅的花卉,陈设于居室、寓所、大堂之中。更为令人称颂的是,他们将兰花作为一种高级的礼品来馈赠。
在闽西(福建连城)一带素有用兰花为孕妇催生助产、搬迁新居馈赠兰花、婚嫁以兰陪嫁、种兰避邪以求子孙满堂等民情风俗。
『捌』 十大名贵兰花都是哪些
十大名贵的兰花是:来素冠荷鼎、源鬼兰、石斛兰、 蝴蝶兰、莲瓣兰、翡翠兰、建兰、墨兰、春兰、蕙兰。
蝴蝶兰,顾名思义,就是花瓣像蝴蝶一样美丽的兰花。自古一来,蝴蝶兰总是被人们当做美好爱情的象征,但是其实,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花型,也有着不同的寓意。最常见的白色的蝴蝶兰就是我们通常所知道的,是关于爱情的,表示爱情美满,家庭幸福,也可以用来表示真挚的友情。
蝴蝶兰是一个对于水分非常敏感的植物,我们在培育蝴蝶兰的时候,需要每天都检查一下蝴蝶兰的土壤的状态,如果土壤比较干了,那么一定要用水把土壤浇透,如果没有干,可以再等一段时间。
『玖』 兰花寻求芳名
种中文名:建兰花
【药 名】:建兰花
【拼 音】:JIANLANHUA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建兰的花。
【功 效】:理气,宽中,明目清肺除热,消痰止咳。
【主 治】:治咳嗽,胸闷,腹泻,青盲内障。
【性味归经】:《泉州本草》:“味辛,平,无毒。”《泉州本草》:“入心、脾、肺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泡茶饮或水炖服。
【别 名】:建兰(《群芳谱》)、又名:燕草(陶弘景)、秋兰(《本草衍义》)、八月兰(《分草药性》)、官兰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根(建兰根)、叶(建兰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各地均有栽植。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建兰花,秋季采(春兰花,春季采;夏兰花,初夏采) 。
【拉丁名】: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
【考 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①《本草衍义》:“兰草叶不香,惟花香,今江陵、鼎、澧州山谷之间颇有,山外平田即无。多生阴地,生于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中间叶上有细紫点。有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秋兰稍难得,二兰移植小槛中,置座右,花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又别。”②《纲目》:“兰花生近处者,叶如麦门冬而春花;生福建者,叶如管茅而秋花。”③《物理小识》:“幽兰、建兰,根甘,宜入药。其花可茹,叶以浸油黑发。”④《闽小记》:“建宁人家,以蜜渍兰花,冬月点茶,芳香如初摘。”⑤《纲目拾遗》:“建兰有长叶、短叶、阔叶诸种,其花备五色。色黑者名墨兰,不易得,治青盲最效;红花者名红兰,气臭浊不入药;黄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青色者,惟堪点茶或蜜浸,取其甘芳通气分;素心者名素心兰,入药最佳。盖建兰一茎数花,实蕙而非兰也。”“兰花露,乃建兰花所蒸取者,气薄味淡,食之明目舒郁。”“草兰,叶短而狭小,春花者名春兰,秋花者名秋兰,皆一干一花。有一干数花者,名九节兰;其萼中无红斑点色纯者,名草素,尤香。入药以一干一花者良。”
【生药材鉴定】:建兰品种甚多,其中以花色纯白者为上,称为“素心兰”。此外,同属植物春兰Cymbidium virescens Lindl.及夏兰C. Pumilum Rolfe的花、根、叶亦同等入药。春兰1茎1花,花期春季;夏兰1茎7~10余花,花期初夏。
『拾』 国兰是指哪些兰花
国兰又称中国兰花,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古代,国兰又内称为兰蕙,以一莛一花者为容兰、五至七花者为蕙来分类(图1)。当今,国兰是指原产于我国的兰属(Cymbidium)植物中一部分小花型的地生种类,其中以春兰、春剑、莲瓣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7个种和变种为代表,每个种和变种内又包括了许多不同的品种。
图1 古人称一莛一花者为兰,五至七花者为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