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棠被轮
❶ 咏白海棠的说明和注释
这是大观园众姊妺结成“海棠诗社”后首次吟咏。李纨被大家推为社长,负责评诗,迎春限韵,惜春监场。诗成后,大家认为黛玉的最好,李纨却评宝钗为第一,探春表示赞同,宝玉则为黛玉不平。第二天史湘云到来,又和了两首,众人看了称赞不已。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注释:1.寒草——秋草。2.苔翠——青翠的苔色。3.“玉是”二句——以玉和冰雪喻白色的花。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又韵》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同时,这又是以花拟人,把它比作仙女,因为《庄子.逍遥游》曾说美丽的神人“肌肤若冰雪”。销魂,使人迷恋陶醉。4.倩影——美好的身姿。月有痕——月有影。这里的“痕”不是泪痕。李商隐《杏花》诗:“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全句说:深夜的月亮照出了白海棠美丽的身影。5.“莫道”二句——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缟(音搞),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鼻”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化为飞鸟,可以上天。末句用唐代刘兼《海棠花》诗意:“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1.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2.“胭脂”二句——诗的一种修辞句法,意即白海棠咏洗尽了胭脂的浮华,招来了冰雪的纯净,所以能在秋阶、露砌之上尽显自己高洁的身影和灵魂。”。3.“愁多”句——花儿愁多怎能没有痕迹。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4.“欲偿”句——白帝,西方之神,管辖秋事。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也应使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5.婷婷——美好的样子。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注释]1.秋容——指花的容貌。2.攒——簇聚。“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雪,喻花。3.出浴太真——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她肤如“凝脂”、“娇无力”,所以借以说海棠花,又兼以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事为出典。玄宗曾笑其“鬓乱钗横,不能再拜”的醉态说:“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见宋人释惠洪《冷斋夜话》。4.捧心西子——参见《赞林黛玉》注。宋人赋海棠词中时有以杨妃、西施并举的,如辛弃疾《贺新郎》、马庄父《水龙吟》等皆是。5.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6.宿雨——经夜之雨。7.独倚画栏——指花。参见宝玉《怡红快绿》诗注。8.清砧怨笛——砧,捣衣石。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与悲感有关。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1.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这句说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的娇羞倦态相呼应。2.“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3.“偷来”二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但说得巧妙别致。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一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4.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袂,衣袖,亦指代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有《梅花》诗说:“月黑林间逢缟袂”。这里借喻白海棠,并改“逢”为“缝”,另藏深意。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倩女欲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月色昏。
[注释]1.都门——本指都城中的里门,后通称京都为都门。这里即是通称,因小说中大观园在“帝城西”。2.蓝田——县名,古时以产美玉著名,在今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3.自是——本是。霜娥——青霄玉女,主管霜雪的女神,亦称青女。这一句出唐代李商隐《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非关”句——事出唐代陈玄祐《离魂记》传奇。故事说:张镒的幼女倩娘与王宙相爱,张镒将她另许他家,王宙愤恨而诀别远行,途中倩娘忽然追至,两人就一起遁去。他们在外地共居五年,回家看父母,家人都惊讶不已。这时,从房中跑出倩娘,与回家的倩娘相抱,合成一体。原来当时倩娘怨忿成病,卧床数年不起,跟王宙外逃的只不过是她的魂魄。这是一个不满包办婚姻的幻想故事。5.秋阴——秋天的阴云。南朝颜延之《陶征士诔》:“晨烟暮霭,春煦秋阴。”云阴与雨雪相连,但秋天无雪,所以要用“何方”二字。“捧出”,将秋阴拟人化,也写出了花的形状。6.肯——岂肯。7.蘅芷——蘅芜、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萝薜,藤萝、薜荔,都是蔓生植物(皆见之于第十七回)。为下句写海棠种植随处适宜而先写环境。8.断魂——形容极度悲愁。9.“玉烛”句——白玉色的蜡烛,烛芯烧完、蜡泪滴干时剩下的是一堆凝脂,以喻花。10.“晶帘”句——晶帘即水精帘,从帘内可见帘外景物,唯白色的东西不明显。所以唐代韦庄《白樱桃》诗说:“王母阶前种几株,水精帘外看如无。”这里说月中花的姿影被“晶帘隔破”,即韦庄诗意,亦从颜色来写。11.幽情——隐藏在心中的怨恨。嫦娥,神话人物,本是羿之妻,羿从西王母处带回不死之药,嫦娥偷服后飞向月宫。后在诗词中多以嫦娥写女子的寂寞孤单。这里花向嫦娥所诉的“幽情”亦与“难寻偶”等语有关。12.无那——无奈。
❷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什么意思
这句抄诗的意思是半卷起湘竹制成的袭门帘半推掩这门,来看用泥土和瓦盆来栽培的花。它们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它们如此美丽,可是最终也会消亡。这痛苦像谁诉说,黄昏后只能独自来赏。
❸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林黛玉咏白海棠 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
小题1:(1)表现手法:拟人、对偶、联想、想象。(答出一种即可得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2)语言:①“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意趣盎然,突出 白海棠的洁静娇羞,柔美可人。“借得”朴词见新,灵动飘逸,突出白海棠的香魂 四溢,芳芬诱人。二词配合,巧用拟人,见姿见态,见色见韵,显出诗人慧心。② 数量词“三分”、“一缕”对仗工整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海棠既得梨花之冰清 玉洁,又得梅花之高洁孤傲的精神特征。(以上两点答出一点即可得4分,其他答 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4分。) 小题1:(1)“碾冰为土玉为盆”,玉盆冰土中白海棠清雅,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写出了种花人之高洁。 (2)“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写出了白海棠的洁白、坚贞、孤傲,也就写出了林黛玉的高洁、孤傲。 (3)“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写出了白海棠的寂寞、幽怨、悲愁,也就写出了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寂寞、孤独、哀怨的思想性格。 (4)“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通过写白海棠无处诉说的深情,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情以及鲜有知音的孤寂、无奈、伤感。 总之,诗中白海棠表现出的高洁、哀愁、深情的形象,正是林黛玉思想性格的化身, 诗人通过白海棠含蓄地表现了林黛玉清高超拔、空灵飘逸的品性。 ❹ 《白海棠系列小说》最新txt全集下载 白海棠系列小说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❺ 白海棠每天什么时候谢 叶乔木,高达8米;小枝圆柱形,直立,幼时红褐色,被短柔毛,老时暗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或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紧贴的细锯齿,有时部分全缘,幼时两面被柔毛,不久脱落无毛;叶柄长1.5-3厘米,被短柔毛;托叶膜质,披针形,全缘。花序近伞形,具花5-8朵;花梗细,长2-3厘米,被稀疏柔毛;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密柔毛;萼裂片三角状卵形,长3-毫米,比萼筒短或近等长,先端急尖,全缘,外面无毛或近于无毛,内面被白色绒毛;花瓣卵形,基部具短爪,长2-2.3厘米,白色,初开放时粉红色至红色;雄蕊20-25(30)枚,长为花瓣之半;花柱5个,稀4个,比雄蕊稍长,基部具白色绒毛。果实近球形,直径1.5-2厘米,黄色,基部不下陷,萼裂片宿存;果梗细,长3-4厘米,先端稍肥厚。花期4-5月,果期9月。 ❻ 史湘云为什么会抽得“只恐夜深花睡去”的海棠花签吗 《红楼梦》中描述的白海棠堪称名贵奇葩,大观园发起的第一个诗社“海棠诗社”就是以这白海棠为名。 第三十七回,贾宝玉的干儿子贾芸,谋得个为贾府买办花草的差事。他投其所好,给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以博“父亲大人”一笑。工人抬进两盆白海棠的时候,被宝玉嫂子李纨看见了,她连赞花好。李纨毛遂自荐出任诗社社长,她提议大家用“白海棠”为题,启动了诗社的第一次集体吟咏。 时值初秋,梧桐寂寞,静水澄碧。在如画秋色中,大家纷纷赋诗吟颂白海棠花,“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这两盆白海棠花就如同翩翩而至的白衣仙子,给大观园带来了秋天的问候。探春趁热打铁,决定以“海棠”作为诗社社名。 贾芸给宝玉送来的这两盆白海棠是秋海棠中的一个品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7月开花,8月开始结果。花形多姿,叶色柔媚。 明清时期,人们很喜欢栽种秋海棠,作为观赏花卉。秋海棠栽种在屋后或院落的背阴处,容易成活,盆栽的秋海棠常常被用来点缀厅堂。 元人伊世珍的《琅嬛记》记载:“昔有妇人,思所欢不见,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也”。 第五十一回,晴雯生病时,宝玉对麝月等人说道:“我和你们一比,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你们就如秋天芸儿进我的那才开的白海棠。”可见贾宝玉把自己的丫鬟也比拟为白海棠一般美丽、娇贵。海棠花又名“女儿棠”,只是《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棠”名叫“西府海棠”,是小乔木,木本植物,并在春天开花,与这白海棠、秋海棠截然不同。 唐·贾耽著有《百花谱》,书中赞美海棠为“花中神仙”,还说“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嘉州就是四川乐山,也就是苏东坡故乡所在。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诗有“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的诗句,可见海棠花当时在成都一带广泛种植,故被苏东坡视为家乡花。有趣的是,诗圣杜甫曾经长期生活在蓉城成都,却没有写过一首海棠诗。据说是由于他的母亲名叫“海棠”的缘故。 苏东坡笔下的海棠是木本花树,就是《红楼梦》所称的西府海棠。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等四个海棠品种。“西府”是陕西凤翔府的古称,据说西府海棠就是因为原产、生长于西府而得名。苏东坡初入仕途,第一站就是在凤翔府担任签书判官,这大概也是他特别钟情于西府海棠的原因之一吧。 ❼ 红楼梦十个主要人物及对应事件,一个人物三个事件。 一、贾宝玉 1. 贾宝玉挨打:大观园工程既竣,贾宝玉奉父亲贾政之命题对额,初露才华。元春省亲后,贾宝玉同姐妹们入住大观园。春日,宝黛共读《西厢记》,相约葬花。贾宝玉与凤姐中了马道婆魇术,一僧一道为通灵宝玉除邪,养了三十三天方愈。四月二十六日,贾宝玉在冯紫英家初识蒋玉函,获赠茜香罗。贾元春赏赐端午节礼,贾宝玉同薛宝钗的一样,宝黛生疑。 五月初,清虚观打醮,张道士为贾宝玉提亲。宝黛因此大吵一场,贾宝玉砸玉,林黛玉剪坏了往日亲手做的穿玉的穗子。事后贾宝玉赔礼道歉,被薛宝钗讽为"负荆请罪"。在听唱《葬花吟》和史湘云劝学风波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两番诉肺腑,二玉爱情开始觉醒。 2. 幼年情事:贾宝玉自幼因贾母疼爱,原是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他的名言:"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与林黛玉同处贾母房中坐卧,故略比别个姊妹亲密熟惯些。 他待丫鬟们如养花般细心体贴,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绛芸轩,自号绛洞花主(一作绛洞花王)。一次在秦可卿卧房午睡,梦入太虚幻境,阅金陵十二钗判册,赏《红楼梦仙曲》,聆"意淫"之训,与秦可卿梦魂温存。幼年贾宝玉与秦可卿弟弟秦钟同入贾府义学。 秦可卿去世,贾宝玉急火攻心,直喷出一口血来。秦可卿出殡,贾宝玉路谒北静王,获赠蕶苓香念珠一串。秦钟夭逝,贾宝玉忧戚不尽。 3. 悬崖撒手:甄宝玉见面谈仕途经济,令贾宝玉失望。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引贾宝玉梦入真如福地(系太虚幻境变形),重阅金陵十二钗判册,领悟三世情缘。 宝钗借"赤子之心"之词含功名讽谏之义,贾宝玉醒悟"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于是用心攻书,如期赶考。进场前跪别王夫人,揖别李纨,话别宝钗。出场后失踪,外头喜报中第七名举人。常州毗陵驿,贾宝玉披着大红猩猩毡斗篷拜别贾政,临去作歌云"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贾政回京启奏,圣上给贾宝玉赏了个文妙真人的道号。甄士隐说"宝玉,即'宝玉'也",尘缘已满,仍是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形质归一。遗腹子贾桂,与李纨之子贾兰合为兰桂齐芳。 二、林黛玉 1. 13岁诗社夺魁:八月二十一日,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推林黛玉那首为上。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评薛宝钗诗“含蓄浑厚”。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2. 14岁讽刘姥姥:菊花诗会后,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以致一时高兴,得意忘形,失于检点,行令时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 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 ;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 。她这些雅谑之语在回目上被誉为补刘姥姥之余音 ,刘姥姥给她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 3. 12岁林黛玉葬花:元月元宵,元春省亲,林黛玉偷偷替贾宝玉作了一首《杏帘在望》,元春评价这首比贾宝玉自作的前三首都好 。二月二十二日,群芳入住大观园,林黛玉住了潇湘馆。 四月二十六日葬花,林黛玉感花伤己,吟唱《葬花词》 。恰好贾宝玉寻来,听见“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林黛玉要躲,贾宝玉连忙赶上去,解释误会,这是宝黛第一次诉肺腑。 三、薛宝钗 1. 宝钗入都:薛宝钗随母亲、兄长一起进京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二是探访亲友;三是自薛父去世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薛蟠需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 薛宝钗和母亲、兄长一起进京备选才人、赞善之职。薛家在京中原本是有房宅的,怎奈贾母王夫人热情挽留,于是薛宝钗和母兄便以姨娘亲的身份,客居在荣国府的梨香院,与金陵十二钗其他女孩们生活在一起,后元妃省亲,遵照旨意,入住大观园中一处叫蘅芜苑的住所。 每日或饭后或晚间,薛夫人便过来,或与贾母闲谈,或与王夫人相叙。宝钗日与迎春、探春姊妹等一处,或看书下棋,或做针黹,倒也十分相安。 2. 热毒冷香:宝钗生的病是“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即作为仙人的思凡之心——脂批说“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以及对人间苦难的同情和关注。冷香丸的配方中,春、夏、秋、冬四季合起来就是“炎凉”二字。蜂蜜、白糖味甘,黄柏性苦,合起来就是“甘苦”二字。 “白”者,纯色也。“蕊”者,花之精髓也。牡丹、荷花、芙蓉、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分别象征了高贵、淡雅、娇艳、坚贞四种品性。所以整个一副“冷香丸”就是象征宝钗“知著甘苦,历尽炎凉,虽别离亦能自安”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脂批说冷香丸的药引是仙界诸仙人合力制作,不是吃人间烟火之人能享用的。 3. 宝黛钗初会:林黛玉进荣府以后,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贾宝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不想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薛宝钗在家养病,贾宝玉送贾母回家后转去薛宝钗闺房探望。两人探讨了彼此身上所佩戴的物件。薛宝钗身边的丫鬟莺儿笑道宝二爷宝玉上的字和姑娘的正好是一对:宝钗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与贾宝玉随身所载之玉上所刻之“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恰好是一对,寓意金玉姻缘。 四、王熙凤 1. 王熙凤精彩出场:黛玉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还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她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之前,就先已通过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在贾府这样严肃的氛围里,王熙凤可以这样说话,也能够体现出王熙凤的位高权重,深得贾母的喜爱,也能够体现出一种炫耀的成分在里面。 2. 协理宁府:秦氏丧礼,尤氏犯了胃疼旧症,凤姐走马上任,总结宁府五大风俗,理出头绪,有条不紊;分派众人岗位,量才而用,苦乐均分,各司其职,责任到人;依法治理,赏罚严明;一视同仁,不徇私情;号令通畅,树立威信。凤姐诚为不辱使命者,不仅显露了非凡的政治管理才干,还表现出勤慎恭肃的为政精神。 不辞辛劳,日夜不暇,并不偷安推托。故能“筹划得十分的整齐,于是合族中上下无不称叹”。协理宁府大展凤姐威风与才干,“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14回)。贾琏回来后,凤姐大肆夸耀:“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 3. 赚取尤二姐王熙凤亲自出马到了小花枝巷,一席话不要说尤二姐把她认作好人,连大观园那里的姐妹,除了少数比较有头脑的人,都觉得凤姐改弦更张了,都觉得她很贤良。 凤姐紧紧抓住了尤二姐的弱点,所谓“淫奔无行”,一女侍二夫,牢牢地抓住张华这张王牌,收放自如,行云布雨,凭借衙门的法、家族的礼,造足了舆论,布满了流言,使尤二姐坠入软绵绵、黑沉沉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最终走向绝路,吞金自杀。 五、史湘云 1.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薛宝钗先是教了史湘云一番做人的道理:“‘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才大家有趣。’”拟诗题时又不失时机地说:“‘究竟这也算不得什么,还是纺绩是你我的本等。 一时闲了,倒是于你我深有益的书看几章是正经。’”面对这样的谆谆教导,年少不更事的湘云“心中自是感服”。于是在第二天,她一反活泼本性,以主人身份出现在宴席上,并且很稳重周到地将各色人等照顾周全。 2. 赠戒指:得知袭人已从薛宝钗那里得了戒指时,“湘云笑道:‘我只当是林姐姐给你的,原来是宝钗姐姐给了你。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妹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说着,眼睛圈儿就红了。” 3. 湘黛相逢:凤姐指着一个唱戏的孩子问象谁,虽然在场的人都猜着了,但各人的表现各不相同。善为人处世的薛宝钗“只一笑不肯说”,了解林黛玉的宝玉“亦不敢说”,独独孩子气的史湘云高兴地表示自己猜着了。她“笑道:‘倒象林姐姐的模样儿。’”这一来,不要说黛玉是个多心的人,就是向来大方的宝姐姐,我想也会生气。因为戏子在当时社会中地位比较低下,拿人比戏子如同现在拿人比妓女一样,简直是一种侮辱。不过爱使小性儿的林黛玉最终并没有和史湘云闹翻脸,皆因她也明白史丫头是“不防头”(没注意)说出来的。 六、贾探春 1. 愤而出手:二姐姐迎春房里几个刁奴目无法纪,贾探春严行申饬。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命众丫鬟秉烛开门,严阵以待,掌握主控权。她对家里这件自杀自灭的丑态感到万分悲愤,控诉道“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 凤姐和周瑞家的都让她几分。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却不知趣,作势招惹,贾探春怒,“啪”一巴掌扇过去,一声令下,丫头侍书也上前护主。凤姐骂了王善保家的几句,直待服侍贾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去了下一处。次日,宝钗搬出大观园,贾探春表示理解,并揭露家丑道“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2. 裙钗理家:因凤姐卧病,王夫人便命贾探春理家。上任才三四天,吴新登家的就拿赵国基丧礼赏银之事来刁难。贾探春秉公办理,不徇私情,又专从凤姐、宝玉、贾兰等有体面的人身上找几件利害事开例作法子,与众人作榜样。而母亲赵姨娘受人挑唆,赶来闹场,令贾探春十分难过。 贾探春树立威信,镇压住众婆子奴仆后,便大刀阔斧推行改革,在大观园兴利除弊,得到了李纨、宝钗、凤姐、平儿的大力支持以及下人的坚定拥护,宝玉也对她赞不绝口。 3. 庶出身世:贾府三小姐贾探春乃贾政之庶出,因贾母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林黛玉进贾府,也是贾探春首次登场。贾宝玉为林黛玉取字,贾探春当场道破是他的杜撰。元妃省亲,贾探春题咏之作出于姊妹之上。春节期间制灯谜,贾政以为贾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 群芳搬进大观园,贾探春住了秋爽斋。芒种节饯花会那天,贾探春托贾宝玉出门逛庙会时帮她买些小工艺品,答应做一双鞋酬谢。这类小事常被母亲赵姨娘误会,埋怨她攒钱给贾宝玉使,却不给贾环使,又不肯给贾环做鞋。贾探春为此深感苦恼。 七、薛宝琴 薛宝琴踏雪寻梅:薛宝琴自父亲死后,随处漂泊投靠,因为她的堂姐薛宝钗一行近亲在贾府暂住,薛宝琴也就去了贾府了。贾府中与林黛玉等几位姑娘都相处得非常好,冬天里的一日,薛宝琴和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邢岫烟、和贾宝玉等几个人一起喝酒作诗句,作着作着众人就要寻景。 正好妙玉在贾府的尼姑庵住着,那尼姑庵的附近有大片大片的红梅,众人很是想看红梅。因为妙玉为人清高,众人与她的关系不太好。于是贾宝玉就去了尼姑庵折了一只红梅,没想到薛宝琴也去寻找红梅了,薛宝琴踏雪寻梅,手拿着红梅花站在桥上,身上有披穿着贾母送给她的凫靥裘。 再者她长得十分的好看,因此那红艳艳的凫靥裘和娇艳的梅花衬托得她更加好看了。贾母一时也看得呆住了,还让惜春画薛宝琴的美貌。 八、贾探春 1. 贾探春凤姐生病:探春协助理家。亲娘舅死了,探春按制度行事,依例“赏银”二十两,结果母女大闹一场。探春着手改革的第二步,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开源节流:取消宝玉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取消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并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各项事物。探春理家得到许多人的肯定与支持。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王熙凤身体不适,府上的事由李纨和探春代管,宝钗帮忙。赵姨娘的哥哥死了,李纨要送四十两银子送人情,而探春按照规矩只送20两银子。赵姨娘嫌少,怪自己的亲女儿只挑高枝忘了根本。探春气得哭了,说她只认王夫人,不认赵姨娘。 2. 探春创建“海棠诗社”:初秋季节,贾探春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众姐妹、宝玉以此成立了海棠诗社。 李纨李纨自荐任社长,别号稻香老农,探春号秋爽居士,黛玉号潇湘妃子,宝玉号富贵闲人,其余人等一一自号。首次活动便是《咏白海棠》。咏白海棠,以薛宝钗的诗为魁。 九、妙玉 1. 妙玉献茶: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1] 2. 妙玉斟茶: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妙玉便斟了一斝,递与宝钗……妙玉斟了一[乔皿]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台皿]出……妙玉执壶,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1] 3. 探望贾母:只见妙玉头带妙常髻[jì],身上穿一件月白素袖袄儿,外罩一件水田青缎镶边长背心,拴着秋香色的丝绦,腰下系一条淡墨画的白绫裙,手执麈[zhǔ]尾念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十、李纨 李纨办诗社: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月二十二日,姑娘们搬进园。春天还没有过完,也就是一个月左右,她就想到要办诗社。 李纨办诗社,决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要知道,任何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从文化开始的。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五四运动,均是证明。这充分说明她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❽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全文翻译 咏白海堂(贾宝玉) 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颦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 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 咏白海棠(林黛玉) 先看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说明海棠并非是寻常向陌可见的野花,而是深院大宅的香花.“碾冰为土玉为盆”,碾冰和玉是何等美好高洁的事物!海棠既然生长在这样高洁美好的环境中,可谓是得先天优势.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说明它具有冰清玉洁的品质也就不奇怪了.从首联和颔联可以看出海棠既出身高贵又具有雅洁的品质,可以说是内外兼修的美好之物了.那么,这样美好之物的命运如何呢?中国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曲高和寡”之说.也就是说,越是美好的东西,了解它的人越少,而想摧残它的人就越多,而美好的东西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昙花一现”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美好的东西盛景不长的意义了.)? 接下来表现“曲高和寡”的心情.“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月窟仙人指的是嫦娥.夫嫦娥缝衣与怨女涕泣有什么关系呢?首先一个相同点是她们都是孤独的,所以天上的嫦娥用缝衣来排遣心灵的孤寂,而人间的怨女用涕泣来发泄内心的愁苦.虽然我们不知道她们为何孤独,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们的孤寂,而这种孤寂表现出来是一种“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敦厚高洁的品质.虽然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但既然有怨有伤,则固然高洁如海棠,也不得不发出“娇羞默默同谁诉”的感叹了.这里面,就有上文所说的“曲高和寡”的意思,夫知音既然难寻,而若来日方长尚还有一线希望.但是海棠面对的却是“倦倚西风夜已昏”.时间永是无情的流驶,转眼夜已昏,花已倦.虽然今日还是“梨蕊三分白,梅花一缕魂”的冰肌玉骨,但从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可怜“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通观全诗,无一不是作者自己的心声,无一不是作者的感慨.只是她的抒情比较含蓄比较委婉,与我们平时看惯的许多直抒胸臆的抒情诗不同.这正是此诗的动人所在.试想林妹妹若是直接说我出身名门品质高洁但苦于知音难寻而生命短暂岁月无情我怕遇不上知心人有谁能了解我的一片冰心呢?那么诗岂不流于叫嚣了吗?而读者也定不会读下去了. ❾ 红楼梦《咏白海棠》诗,请求解答疑惑
第三回《西江月》一词中写道: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第二十三回宝玉说:“我就是个‘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还有诸多例子都表明贾宝玉是个多愁之人。“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则点明宝玉之所以“愁不散”,正是因为时常“添泪”的黛玉,这便是其心事所在。 ❿ 白海棠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白海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