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艺术
『壹』 兰花都有什么功效
功效: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有养阴润肺,内利水渗湿,清热解容毒等功效。可应用于临床内、妇科诸症。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兰花花梗可治恶癣。
不同品种兰花,有不同的功效。如建兰根煎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叶治百日咳、可治虚人肺气(一作肝气),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素心兰花瓣可以催生。蕙兰的素心花瓣阴干亦能催生。
(1)兰花艺术扩展阅读:
兰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团,称花粉团,作用是便于昆虫传粉时把花粉全部带走,提高传粉效率。当昆虫进入下一朵花时,被带出的花粉团可以自动调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触到黏性柱头上,从而完成异花授粉。
.兰花可以利用的部位有根、叶、花、果、种子,可以说兰花是全身都是宝呀,兰花的药用价值是很高的,兰花的根可治肺结核以及肺脓肿及扭伤,兰花的根还可以接骨和建兰根煎汤服用,这就是很好的催生圣药了。
参考资料:网络-兰花
『贰』 方兰花用艺术字怎么写
方兰花 艺术字1
『叁』 如何品鉴兰花
在下曾写过一篇小文,是讲赏叶方面的,贴过来供参考。关于赏花的您可到其他地方找找,这里就不说了:
试析叶态美与传统书画艺术的相关性
◇伙 夫◇
养兰,除了商业行为外,一般是为了欣赏。西方人与东方人一样,也喜爱兰花,但两者的着眼点不同。西方人的欣赏活动,只涉及花而不涉及叶,花开得越艳丽、色块越大越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至于花香不香,叶美不美,他们倒不怎么在意。东方人就不同了,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既赏花,又赏叶。通常所说的“赏花一时,观叶经年”,很能体现中国人的赏兰习惯——既追求嗅觉的享受,又满足视觉的美感。
国人对兰叶的欣赏各有所好。有的看重雄健气派,有的垂青潇洒飘逸,有的钟情粗犷豪放,不一而足。尽管赏兰者各自的审美价值取向不同,但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即对线性美的感知与认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欣赏者无论喜欢那种兰叶,都以线性美为基点。这一审美观的形成,笔者以为与我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国画,以及书法艺术的表现,都借助同一种工具——毛笔,以线条的组合产生美的意境。艺术家的喜怒哀乐、所感所思,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曲直婉转、抑扬顿挫得以渲泄、表达。这在书法艺术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兰花的叶态美和叶艺美,与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相吻合的。同时我们不难理解,西方人为什么不求叶态美,而将叶呈片状、花朵硕大、色彩斑斓的卡特兰奉为兰中之王,那是因为西方绘画艺术是用色块构成的,是一种块状美,而非线条美。他们对兰花的审美出发点,也与传统审美观相吻合。
拿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兰叶的姿态及叶艺作大略的比较,从中可以发现两者美的共性。
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之分,书法艺术有篆、隶、楷、行、草之别。国兰的叶一般带状,即线性的,有直立、斜立、弯垂等各种姿态。叶艺兰艺的多样性更是层出不穷。刚健挺拔的直立叶,线条明快硬朗,犹如画中之工笔,书中之篆楷;斜立叶飘逸潇脱、疏影横斜,神如书中之行隶;弯垂叶圆润婉约、婀娜多姿,宛如书中之草书、画中之写意。各种各样的叶艺兰,尤其是那些斑纹极富变化的,如虎斑、雉尾、锦砂、流星、图斑等艺,其纹、其图,不以形似取胜,而以神似令人心仪,与画中的写意手法更为贴近。其他如兰叶的宽窄、长短、尖顿、扭曲、翻卷等等姿态,都表现出某种意境,仿佛书画家凌空挥毫绘(写)就一般。无论是书画艺术,还是兰叶,都用线条向人们展示了美的底蕴。
因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我国古代文人骚客、书画家之所以偏爱兰花,现代社会之所以越来越普及兰花,除了兰花优雅高洁的秉性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兰花叶态的美感与神韵符合中国人固有的审美情趣。
『肆』 史兰花艺术签名怎么写
史兰花艺术签名:『伍』 兰花的欺骗艺术 兰花如何巧妙利用昆虫传粉繁衍
一说到兰花,总能让人想到“高雅、清幽、暗香浮动”,总之是什么好词都往它的脸上贴。不过,你知不知道,在全世界现存的20000多种兰科植物中,有1/3都干着坑蒙拐骗的事情。它们从来不遵守,“我出花蜜,你传粉”这个动物植物社会的经营规范,而是利用靓丽多姿的色彩,或是香甜诱虫的气味将昆虫勾引过来。这些可怜的虫子不仅要帮兰花完成传播花粉的工作,还拿不到分毫工钱。 更让人诧异的是,有些兰花的骗术伎俩在我们看来非常简单,甚至可以用粗劣来形容,但是它们的效果都不错,诱使无数昆虫为兰花义务劳动。这样的结果很难用一般的合作竞争来解释,以至于我们的进化生物学鼻祖——达尔文老先生怎么都不相信兰科植物中混有骗子。 兰科植物究竟有哪些花招能引诱病迫使昆虫就范,这些传粉昆虫是不长记性的糊涂蛋吗?进行欺骗传粉的揽客植物,难道只是为了少给昆虫一点点口粮?如果,昆虫都不上当,这些欺骗性植物又该如何应对呢?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慢慢地浮出水面。 食色诱饵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想这间屋子里摆放的肯定不是蕙兰。那种浓烈的香气不管闻多久,仍旧会重重地撞击你的嗅觉神经。 记得一次同我的导师罗毅波先生出野外去贵州考察时,刚走到一座石山的山脚,他就说,“这山上有蕙兰在开花呢”。可是环顾四周,那里有蕙兰的影子。结果,当我们爬到山顶时,果然有一丛绽放的蕙兰,用香甜的气味牵住我们的鼻子。不过,这种香甜的味道显然不是为取悦人类准备的。蕙兰的香气中包含了乙酸乙酯等花朵香气的常用成分,它们是中华蜜蜂寻找食物的常用路标,只是蕙兰的。在随后的观察中,每每发现受到气味引诱的中华蜜蜂像受到酒香勾引的醉汉一样摇摆着冲向蕙兰的花朵。 不过,香味并不是一个精确的信号,怎样让被引诱的蜜蜂乖乖地上勾呢?蕙兰还伪造了酒店的招牌。就是花瓣上那些栗红色的斑点,在我们看来影响花朵美容的斑点却是蜜蜂等昆虫的最爱,因为它们就代表有食物。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 ) 如果你觉得百合花上的斑点有碍纯洁,那就错了,毫不夸张的说,这些斑点的存在才招来了采集花蜜的蜜蜂,完成了传播花粉的过程,促成了百合花的爱情姻缘,这么看来,叫它们爱情斑点也不过分。 于是,这个通用的花蜜标志被蕙兰盗用过来。你可能会想,这样的盗用标志就不会被蜜蜂识破?通常工蜂的生命只有五六个月,每天还要完成高强度的花粉花蜜采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有机会去学会识别复杂的信号。迅速找到食物是蜜蜂生存的根本,连分辨真假的时间都没有,还好大多数植物都会给传粉蜜蜂提供一些花蜜和花粉作为回报。每每看到蜜蜂精准地降落在蕙兰的花瓣上,然后悻悻离去,真是感慨蕙兰手法高明,同情蜜蜂的生活不易。 受骗的不只是中华蜜蜂,在贵州的喀斯特石山上你会碰见同样吝啬的小叶兜兰。它只有一个手法就是颜色-亮黄色的退化雄蕊分外醒目,没有香气,没有斑点,仅仅是黄色就足够了。如同我们看到红色广告牌上大写的“M”(最近被换成黑底了),就知道有吃的。红色和黄色是人类食物的主色调,而黄色则是成年食蚜蝇(幼虫是吃蚜虫的)的最爱,这代表了花粉的颜色。特别是雌性食蚜蝇对黄色情有独钟,因为它们要从花粉中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才能生儿育女。甚至是涂成黄色的实验圆盘对它们也有强大的吸引力。小叶兜兰(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小叶兜兰显然深黯此道,在颜色骗术上做到了极致,只有一个硕大的黄色雄蕊,没有多余的颜色和气味标志了。看到了这个标志的食蚜蝇自然是执着地上前拥抱了,也就心甘情愿地为小叶兜兰做苦力了。 比起这些简单的食物诱惑,性的诱惑似乎更加强烈,也更专业细致一些,毕竟挑选伴侣要比吃喝更挑剔。眉兰将自己的花朵伪装成雌性胡蜂,连胡蜂身上的根根绒毛都在花瓣上伪装了出来。不仅如此,眉兰还在花上“抹”上雌性胡蜂的体香,更让那些来求爱的家伙神魂颠倒,甚至不惜把精液都贡献在了花瓣上。更绝的是,成功受粉的眉兰直接变了一种让胡蜂不爽的气味,从少女体香变成了老奶奶味道,闭门谢客了。角蜂眉兰(Ophrys speculum) 把苦力骗来了,还不算完,一不小心露出马脚,昆虫肯定会头也不回地飞走。骗子兰花早就想到了这点,专门配备了强迫昆虫苦力传粉的装置。 在纹瓣兰的花瓣上会有一些纵向的纵向的条纹向花内延伸。在蜜蜂看来,这些条纹就是将它们引向花蜜的路标,顺着路标走准没错。可惜最终也尝不到一丝甘甜,当它们悻悻离开的时候发现问题来了,本来唇瓣在它们降落时被压下来,寻蜜通道的入口会变得很宽松,随着蜜蜂向前拱,重心位置改变后的花瓣微微抬了起来,把蜜蜂紧紧地夹在唇瓣和蕊柱之间,这时花粉块就会借助粘盘紧紧地贴到它们背上。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七扭八歪之后,蜜蜂终于逃出了变狭窄的通道,只是背上已经多了一件货物。在纹瓣兰开花的季节,我们经常能看到背着花粉块的苦力在这骗子花朵间飞来飞去,寻找那口虚无的甘甜。只要它们执着地拱下去,纹瓣兰就没事偷着乐去了。纹瓣兰(Cymbidium aloifolium) 比起纹瓣兰,小叶兜兰的陷阱设计得更为精致。说是陷阱一点都不过分,这个帽盔一样的唇瓣就是为食蚜蝇量身定制的,刚刚不能展开翅膀,也刚刚好不能够到陷阱的边缘。还好这个陷阱里面没有消化液。小叶兜兰不像猪笼草那样血口大开。它要做的只是让食蚜蝇搬运花粉。 如果是把你关在一个有天窗的屋子里,你会怎么想呢?当然是从天窗夺路而逃了。食蚜蝇也是这么想的。这个天窗就在陷阱的背面,当然小叶兜兰是不会让食蚜蝇白白逃走,它们在天窗通道里安装了花粉和柱头,每个从此处逃出的食蚜都要将在上一朵花上装载的花粉抹在柱头上,再从雄蕊处装上新的才能获得自由。有了这些机关,即使骗术略显拙劣,骗子兰花也能搞到传粉的苦力。 不过,拙劣的骗术总有被戳穿的时候。昆虫都精明了,兰花该如何应对呢? 高风险,高收益?! 跟很多传粉生物学家一样,我经常在想,这些招摇撞骗的兰花究竟能得到什么好处呢?难道仅仅是为了省下生产花蜜所需的能量吗? 在后来的观察中,我逐渐发现“节省”并不是一个解释兰花行骗的好理由,毕竟欺骗也是需要代价的。这完全是个赌徒行为,虫子总归会识别出那些有花蜜的植物,何况就像上文提到的,有些兰花的骗术着实低级,昆虫很容易被分辨出来,只要上过一次当,就会远离兰花,珍爱生命去了。每次看见那些,从兜兰里钻出来的食蚜蝇或者熊蜂都顾不上喘口气,只是清理一下翅膀,迅速地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了。正是这个原因,干着欺骗活动的兰科植物的结实率都很低,大部分都在10%上下,特别是杓兰(Cypripedium calceolus)的结实率只有2%。杓兰(Cypripedium calceolus) 有的研究人员认为,为了弥补拙劣骗术的不足,欺骗性兰花只能多开花,开大花了——把圈套设得密集一些、醒目一些,总归是要有糊涂虫撞上来的。可是开花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就拿硬叶兜兰来说,一个山头可能分布有上千棵植株,但是一年能开花只有百八十朵;即使是在温室里面,好水好土伺候,隔年能开花就已经很不错了,对植物来说开花可是要消耗大量养分的,甚至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活动。反过来看,杓兰为了2%的结实,让其余98%的花朵来陪着走过场,这也过于大手笔了吧。 在广西北部见到带叶兜兰的密集的花朵瀑布之后,更加深了我对“节约资源说”的怀疑。为了节省花蜜,浪费如此数量的花朵,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些骗子兰花的身后似乎另有隐情。带叶兜兰(Paphiopedilum hirsutissimum) 要知道,2/3的兰科植物还是选择了给传粉者提供好处。 云南石仙桃就是这样的一种兰花,它们与带叶兜兰和纹瓣兰比邻而居,当然,蜜蜂们更喜欢在云南石仙桃上面的活动很长时间,尽可能地吸掉最后一滴花蜜,它们会在一串花上(一个花序)来回寻觅。表面上看起来,“忠诚”(对花蜜的忠诚)忙碌的蜜蜂能更多地为植物传递花粉,传宗接代,云南石仙桃的花蜜也没有白出。然而,事情也并非总是那么愉快。这些在一个花序上来回吮吸的蜜蜂很可能只是把一朵花的花粉从一朵搬到同一花序另一朵上,结果就是造成了石仙桃的“近亲结婚”。如同人类近亲结婚会提高生育畸形后代的风险一样,近亲授粉的花朵产生的后代大多也是孱弱的。而骗子兰花在这点上似乎更加精明。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 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到一只从从兜兰里钻出来的食蚜蝇或者熊蜂只是清理一下翅膀,迅速地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了,就能体会到这些兰花比省去花蜜更远大的谋略。那些带着花粉慌张逃离的昆虫恐怕要飞出不短的距离,才能“捂着胸口”安下心来歇歇脚。如果还有下一次被骗的可能,只能把花粉贡献给距离第一次上当很远很远地方的那株兰花了。于是,狡黠的兰花得到了莫大的好处,长距离的远缘杂交获得了高质量后代。虽然,杂交种子的适应性和生活力还有待进一步检验,目前已经有证据显示,同提供好处的兰花相比,欺骗性兰花的种群之间确实存在更强的基因交流,而那些添加了花蜜的欺骗性兰花则面临着更多地同株授粉,这至少可以比那些在一个花序上自交的兰花有更多地组合的机会。更多的组合意味着更多地选择希望。 看到这里,肯定有读者会问,杂交是好,可是面对2%的结实率,骗子兰花也需要有个艰难的抉择吧,稍有闪失不就全军覆没了。为了提高后代的质量而冒断子绝孙的风险,那可就划不来了。 这个不用担心,兰科植物之所以能选择骗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特殊的生殖构造,首先是花粉被打包成块,这样被骗的昆虫在花朵上活动的时候,就会带走大量的花粉,里面的精子足够同相当卵子约会。更让人叫绝的是,兰花会利用黏液、粘盘之类的东西把花粉牢牢地固定在传粉昆虫的背上、头上等“无法挠到的后背处”,这些传粉昆虫想打这些花粉的主意根本没门。当然,等待这些精子的是子房中数量相当的胚珠,两者结合自然会产生海量的种子,一般来说每个成熟的兰花果实里都有上万粒种子。看到这,你大概明白了吧了,骗子兰花就是在进行一场场豪赌,这中间失败很多,但是一旦中彩,开出的往往就是“五百万大奖”了。 进化:骗术升级还是选择“从良” 从传粉者的角度看,同欺骗性兰花打交道可是个高危行为。在野外观察中,我经常看到那些误入带叶兜兰和小叶兜兰陷阱食蚜蝇被活生生地卡死在出口处。也许,它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眼前飘荡着喷香的花粉和甘甜的花蜜吧。自然界的生存是残酷的,不能精准地识别陷阱,可是有性命之忧的。于是,笨的虫被卡死,从而被自然选择的力量清除了,昆虫群体的识别能力的提高。骗子兰花又该如何应对呢? 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从良,回过头来给传粉者提供花蜜。在进化历史上,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南非Disa属植物中就有很多这样摇摆的成员。通过分子系统学研究发现,在进化历程中既有从有花蜜变成无花蜜的种类,也有从无花蜜再度提供花蜜的种类。 也有研究者认为,兰花拙劣的骗术,本身就是一种对自身的保护。那些数量有限的几次欺骗,不会让那些呆瓜传粉者灭绝,并且只要能成功骗几次就足够了。于是,像春兰、蕙兰、硬叶兜兰这样的兰花都选择在早春或者冬季开花,先来跟那些无花可采的年轻昆虫亲热一下,也不至于影响呆瓜昆虫的繁殖。从这点来看,这些骗子兰花也算得上是张弛有度了。 当然,也有些骗子兰花要一门心思走到黑了。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兜兰。像硬叶兜兰和小叶兜兰这样依靠食物信号来欺骗昆虫的种类,得手的机会毕竟有限,结实一般都不会超过20%。于是乎,有些兜兰开发出了更强的损招,那些一个个貌似蚜虫的黑色突起,甚至连根根黑毛都长全了。食蚜蝇妈妈可以拒绝花粉花蜜的诱惑,但是它们却无法抗拒下一代的食物对它们的吸引,每个食蚜蝇妈妈都想为孩子准备好足够的蚜虫,让它们一孵化出来就有足够的蚜虫大吃大嚼。结果就是,很多食蚜蝇妈妈都中了长瓣兜兰的圈套。而长瓣兜兰以90%的结实率傲视由同种食蚜蝇传粉的小叶兜兰。至此,虫和花没有和解,它们的争斗依然要继续下去。长瓣兜兰(Paphiopedilum dianthum) 如果把欺骗性兰科植物发到进化的历史上进行评论,我真不知道该说它是先进,还是落后。毕竟,它们的风险和收益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我也不是说那些老实本分的兰花就是低等的懦夫,它们的生存技能一样强悍。可以肯定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在这个自然界中,并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存方案,只有适应环境的制胜妙招。(史军)
『陆』 艺术家们是怎么表现"梅兰竹菊"的
梅兰竹菊作者:高山流水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中国文人称之为“四君子”。人们之所以如此喜爱它们,是因为它们象征和隐喻了一种品质和人格。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表现了人们对人间世事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孤傲,兰幽雅灵慧,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这些品性,人们才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而成为人格胸襟的隐喻和感物喻志的象征。梅我喜欢梅,北方少有梅花,平时大多是从电视或图片中欣赏梅花。看到真的梅花还是在几年前去华东五市旅游时,在南京的中山陵公园,那时正是梅花开放的季节,满树的红梅和白梅,争奇斗艳,令我们驻足观看并争相留影拍照,欣喜不必多说。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它有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人们爱花,不仅喜爱花的美艳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我国古代文人描写梅花的诗句可谓最多。苏东坡《红梅》“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李商隐:《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陆游:《梅花绝句》“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赠岭上梅》“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现在我们最常引用的一句励志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更能说明梅花喻意的深远。兰我喜欢兰花,虽然看过兰花,但是大多是一些并不很贵重的兰,欣赏兰花也是通过各种媒介或是绘画中。兰花是幽雅灵慧的象征。兰花没有牡丹那种雍容华贵的外表,也没有玫瑰挺拔粗壮的枝条,柔弱的一丛却是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正是由于兰的这些品格,所以文人志士喜欢描写它,以物言志。韩愈《幽兰操》中“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杜牧《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徐渭《水墨兰花》“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朱熹《兰涧》“光风浮碧涧,兰枯日猗猗。竟岁无人采,含薰只自知。”竹在所有的花草树木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竹。这种喜欢是不能用语言所能描绘的,我喜欢南方高耸入云的竹海,喜欢柔嫩细致的小毛竹,喜欢绘画中的墨竹……所有的竹都喜欢。在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我工作单位院落的一角就栽植了一小片竹林,当时正是枝繁叶茂时节。因为我们生活在北方,这种竹林很少,所以当我看到这片小竹林时,真是欣喜若狂。每天都要到那里细细观察,不忍离去。听着竹叶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看着夜月下疏朗的影子,这些都让我深深感动,我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欣赏它的高洁和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以及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竹是虚心有节的象征,这种品质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人们赞颂竹的有节、虚心、向上、长绿、坚韧、耐寒、清雅、质朴,这是人们把高尚的人格赋予了竹。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所以人们写竹、颂竹、咏竹、画竹。明太祖朱元璋的“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给予竹的刚正之誉。郑板桥的《咏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魏源的“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郑燮的“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郑谷的“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我希望自己能像竹一样挺拔潇洒、清逸脱俗、虚心高节。我愿自己永远是一竿青青翠竹。菊如果说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欢的是竹的话,而最情有独钟的却是菊。不只因为它是高洁品格的象征,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里面。在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个中年女人,她是一个会治很多种疑难杂症的人,为不少人治好了在医院不能治好的病。很多人都说她有“仙儿”。当她看到我时,说我不是一般的女人,是天上的“菊花仙子”转世,而且有一副菩萨一样的好心肠,善良、温柔、聪慧。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虽然我并不相信什么“仙子”或前世、后世之说,但喜欢菊花却是真的。从此也就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了。菊是高洁、冷艳、清贞的象征。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正是体现了他对羡慕幽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曹植,在其脍炙人口的名篇《洛神赋》中,有这样的句子:“其形也,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用菊花比喻裙裾飘飘、翩然飞舞的洛神的荣光鲜丽,写尽了洛神的风度和气质。故诗人一般都赞赏其凌寒的品格,例如:白居易的《咏菊》: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用:“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芳林醉,总是点点离人泪。”描绘了满地凋零的菊花为剧中主人公的离情别绪做的衬托和渲染,菊花成了伤感意境中的代表景物。菊花,在女词人李清照的笔下也成了寄托情思的对象。“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表达了思念远方丈夫,顾影自怜的忧怨,也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哀叹个人命运,抒写国破家亡的悲痛情怀。四大名著《红楼梦》中对菊花有着细致的描写。清高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作的《问菊》“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雁归蛩病可相思?”《菊梦》“登仙非慕庄生梦,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等诗篇,赞美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她和菊花有着心灵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鸣。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有一种不屈不挠的品格;春兰空谷幽静,是一种疏远污浊的情怀,那么,秋菊更兼有这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丛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百花皆凋零,唯独其芬芳,显示出可贵的品质。因此那种恬淡的疏散气质,与人们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最后引用不知作者姓名的几句诗作为结束语:梅如玉碎,银末舞飞扬。笑傲红梅凌绝顶,一枝料峭向苍茫。雪里布芬芳。兰山叠嶂,遥寄好春光。天地灵华芳吐纳,岩泉蕴育慧心房。撷集费思量。竹超拔处,卓影任修长。多少凌云鸿远志,虚心到老莫轻狂。贫瘠愈刚强。菊盘流穗,芳瑞饰秋妆。纵有华容千美貌,尚能市井满庭芳。菊酒浸辞章
『柒』 兰花的欺骗艺术 阅读理解兰花的骗术对我们有何启示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阅读理解兰花的骗术对我们有何启示?
1、兰花行骗,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昆虫为回自己传递花粉,答这样才能达到传宗接代的目的;
2、这是兰花积极适应生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生存本能。
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
1、从兰花的多种行骗手段中,我们要懂得人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才能更有质量的生活。
2、要像兰花那样,积极适应环境,努力提高自己技能,创造各种积极条件,才能更好地生活。
有什么问题可以追问我。
原创手打,觉得好请及时采纳,多谢哦。
『捌』 《兰花花》作品在音乐界的艺术地位是什么
《兰花花》是流行于陕北、青海、山西部分地区的叙事歌。曲调悠扬柔美,节版奏舒缓自由。歌词口权语化,极具地方特色。
该曲不仅鞭挞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把矛头对准“吃人的礼教”,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玖』 蒂芙尼兰花胸针是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作品吗
蒂芙尼兰花胸针是属于新艺术运动风格的作品,是比较具有观赏价值的,但是价格会比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