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蕊秋海棠
① 秋海棠和天竺葵的区别
秋海棠和天竺葵的区别:
天竺葵是牻牛儿苗目、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而秋海棠是堇菜目、秋海棠、秋海棠属。在植物分类学上亲缘关系甚远。
秋海棠
海棠类为多年生草本或木本。茎绿色,茎直立,光滑,高60-100cm,通常80cm。地下具球形块茎。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光滑,节部膨大。叶腋间生珠芽;叶互生,叶柄长5-12cm;托叶披针形;叶片斜卵形,长8-20cm,宽6-18cm,先端尖,基部偏斜。两面生细刺毛,叶下面和叶柄部带紫红色,边缘有细尖牙齿。花单性,粉红以,直径2.5-3.5cm;雌雄同株,成腋生的叉壮聚伞花序;雄药被片4,外2片圆形较大,雄蕊多数,聚成头状,花丝成1总柄,花药黄色,雌花被片5,在内的较小,雌蕊1,由3心皮分生,子房下位,花柱3歧,柱头扭曲状。蒴果长1.5-3cm,上有3翅,其中1翅通常较大。花期7-8月,果期10-11月。节部膨大多汁。有的有根茎,有的有状块茎。叶互生,有圆形或两侧不等的斜心脏形,有的叶片形似象耳,色红或绿,或有白色斑纹,背面红色,有的叶片有突起。花顶生或腋生,聚伞花序,花有白、粉、红等色。多栽培于庭园。全国各地有分布.
.
希望我的解答对解决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② 银星秋海棠花怎么养殖
盆土宜选择肥沃、排水性能好,中性或微酸性的培养土,为了有利于排水,原盆底孔要凿大一些,并要施入基肥。生长期间要保持盆土湿润,每2周施1次淡液肥,夏季和冬季停止施肥。平时需向叶面、地面喷水,以增加环境湿度。夏天气温不能超过30℃。忌阳光直射。故要采取遮阴、喷水等降温措施;冬天温度不能低于10℃,需进行保温,并置于有散射光、通风良好的条件下培养。
银星秋海棠丛生性不强,为了增加分枝,需进行摘心。同时在每年春季翻盆时,对植株进行强修剪,每根枝条的基部仅保留2-3个芽,促使新枝萌发。
可用扦插繁殖,一年四季都可进行,但以伏天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上、中旬扦插成活率高。扦插方法是切取长约15厘米壮枝具三、四节为插穗,扦插在砂土中,适当浇水,置阴处,插后月余生根,两个月左右发芽,长出新叶后就可分苗。当伏天扦插生长到九、十月间就可上盆分栽。
(2)尖蕊秋海棠扩展阅读
银星秋海棠是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茎粗约1厘米,节间长5-10厘米,无毛。叶片稍肉质,偏斜的卵状三角形,宽大于长,长5-7(-11)厘米,宽11-16(-22)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稍偏斜心形。
边缘有不规则浅裂,裂片三角形,有不规则锯齿,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无毛,有时叶面具银白色斑点,掌状脉5-6条,向外基出脉3-4,向内基出脉2-3,叶脉在叶面稍下凹,背面突起;叶柄长2.5-5厘米。托叶卵状三角形,长2-2.5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两面无毛。
③ 丽格秋海棠、玫瑰海棠、丽佳秋海棠、里拉秋海棠有毒吗
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又名玻璃翠、玻璃秋海棠。
秋海棠属,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含物种约9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90种,主产南部和西南部,大多供观赏,有些入药。该属主要特征:多年生草本,稍肉质;根块状或纤维状;叶基生或互生于茎,基部常偏斜;花单性同株,雌雄花同生于一花束,雄花:萼片2片,花瓣2片,雄蕊多数;雄花常先开放;雌花:花被片2~5枚;子房下位,2~3室,有翅或有棱,花柱3枚;胚珠极多数;果为一蒴果,有翅或有棱。
根据地下部分及茎的形态,秋海棠通常分为球根类、须根类和根茎类。
球根类:
●球根秋海棠〔B. tuberhybrida〕: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的几个秋海棠的种间杂交种;块茎扁圆形,褐色;茎直立,肉质多汁,高约30厘米;叶不规则心脏形,叶缘浅裂,叶面深绿,叶背有红褐色斑纹;腋生聚伞花序,花径5厘米,有白、淡红、鲜红、橙红、黄等色,单瓣或重瓣;花期6~9月。
须根类:
◆银星秋海棠〔B. Argenteo guttata〕:亚灌木;茎直立,多分枝,株高60~120厘米;茎红褐色,茎节处膨大;叶表绿色,其上密布银白色斑点,叶背微皱,略带红晕;腋生花序,花白色染红晕;蒴果玫红、粉红色。
◆绒叶秋海棠〔B. cathayana〕:茎高60~80厘米;肉质,被红色毛;叶斜卵形;花朱红色或白色。
◆竹节秋海棠〔B. President carnot〕,又名慈姑秋海棠:多年生小灌木;全株无毛;叶互生,坚硬,长圆形而偏斜,边缘波状,表面绿色,有多数白色小斑点,叶背深红色;花及花梗深红色,小花下垂,雌花3翼,雄花4瓣。
◆榆叶秋海棠〔B. ulmifolia〕:株高50厘米;茎分枝,有绒毛;叶长椭圆形,边缘有双锯齿,叶面有毛,叶色淡绿;花小,白色。
◆珊瑚叶秋海棠〔B. coccinia〕:半灌木;株高60~8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叶长椭圆状卵形,先端尖,叶缘波状,叶色鲜绿,叶柄短;花及花梗鲜红色。
◆四季秋海棠〔B. semperflorens〕
根茎类:
▲蟆叶秋海棠〔B. rex〕:叶及花梗自根茎生出,无地上茎;叶卵圆形,表面暗绿色,有皱摺及金属光泽,具不规则的银白色环纹,叶背红色,叶脉多毛;花淡红色,高出叶面。
▲莲叶秋海棠〔B. nelumbiifolia〕:叶圆形至椭圆形,似莲花叶;花小,粉色或白色。
▲枫叶秋海棠〔heracleifolia〕:根茎粗大,密布红色长毛;叶柄长,叶片圆形,有5~9狭裂,深达叶片中部;花小,白色或粉红色。
▲铁十字海棠〔B. masoniana〕:无地上茎;叶柄自根茎上抽出,其上有长绒毛,叶心形,叶缘有不规则锯齿,叶面有疱状凸起,叶色黄绿,叶片中间有一个类似十字形的紫褐色斑纹;花序自叶腋生出。
彩纹海棠〔var.maculata〕是铁十字海棠的一个变种,叶片斜心脏形,幼叶黄绿色,老叶墨绿色,全株被白色柔毛,叶面上延叶脉周围为浅色,组成不规则图案,这些图案随叶龄增加而变化。
▲伏地秋海棠〔B. scandens〕,又名常春藤秋海棠:全株光滑无毛,茎细长,下垂或匍匐;叶厚,椭圆状披针形,有钝锯齿,呈波状,叶色灰绿;花小,白色。
四季秋海棠株姿秀美,叶色油绿光洁,花朵玲珑娇艳,广为大众喜爱,盆栽观赏,已历千年,是栽培最普遍的秋海棠。株型有高、矮,花型有单瓣、重瓣,花色有红、白、粉红、复色,叶色有绿、紫红和深褐,品种繁多。
四季秋海棠的花腋生,数朵成簇。
四季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肉质,秃净光滑;叶互生,有光泽,卵形,边缘有锯齿,绿色或带淡红色,有的品种接受日照后叶片变成红绿色,有的品种接受日照后叶片变成红铜色。
四季秋海棠原产南美巴西。
均无毒
④ 关于海棠\秋海棠\四季海棠的区别
一、分布不同
1、海棠:分布于中国山东、陕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回广西。
2、秋海棠:答分布于中国、日本、爪哇、马来西亚、印度。
3、四季海棠:我国各地有栽培,原产巴西。
二、花期不同
1、海棠:花期为4月。
2、秋海棠:7月开花,花期为7月。
3、四季海棠:花期全年。
三、外形特征不同
1、海棠:花序近伞形,具柔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
2、秋海棠:茎生叶互生,叶片轮廓宽卵形至卵形两侧不相等,上面褐绿色,常有红晕,下面色淡,带紫红色,托叶长圆形至披针形膜质,花葶有纵棱,无毛。
3、四季海棠:全株无毛,基部多分枝,绿色或淡红色。单叶互生;叶柄着生于叶片基部;叶稍肉质,卵形或宽卵形。
⑤ 秋海棠花如何种植几月份开花
性喜阳光来,也能耐半阴,耐寒,对源环境要求不严,适于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贴梗海棠适应性较强,栽培管理比较粗放。 败梗海棠怕水涝,否则易烂根,所以,浇水必须适度,每年干旱季节适当浇几次水即可,10月至翌年春前应少浇水或不浇水。施肥可于花后进行,用腐熟的人畜肥、厩肥施1-2次,并将老枝枝梢剪去,促其萌发新梢;秋后再施一次有机肥,以利增加第二年的开花量。冬季气温低于零下20℃时,户外植株需注意防寒,盆栽贴梗海棠可移入室内越冬。 贴梗海棠的常见病害为梨桧锈痛,也叫梨锦痛。这种病要经两个寄主侵染。第一寄主为柏类植物,如桧柏、龙柏、鹿角柏等;第二寄主为贴梗海棠、垂丝海棠、山褚等。 病菌侵入桧柏等后,第一年会在叶腋或小枝上产生淡黄色斑点,然后肿大起来。至第二年2、3月间,即会产生咖啡色米粒状物,突破表皮,即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单生或聚生,使植株枝条膨大起来。 贴梗海棠作为第二寄主染上冬孢子角后,叶片正面在4-5月上旬会出现黄绿色的小斑点
⑥ 秋海棠有哪些常见栽培品种
(1)四季秋海棠。叶色光亮,花朵成簇,四季开放。园艺品种有高型种和矮型种;花有单瓣及重瓣;花色有红、白、粉红及中间色;叶有绿、紫红及深褐等色。
(2)球根海棠。花大而色艳,居秋海棠之首。花色有白、淡红、鲜红、橙红、黄等色,花期6~9月。有单瓣、半重瓣和重瓣。
(3)蟆叶秋海棠。叶形似象耳,叶大而色彩丰富,四季如新,园艺品种常见的有红叶、灰叶、粉叶和紫叶等。
(4)莲叶秋海棠。叶近圆形似莲叶,表面暗绿色,有光亮,背面红色。花淡红色。
(5)枫叶秋海棠。叶大似枫叶,表面暗绿色,有彩纹,背面红褐色。花小,白色带红晕。
(6)银星秋海棠。叶片椭圆形至长卵圆形,叶面绿色,其上密生许多银白色小斑点,叶背有红晕。花粉红色,盛花期7~8月。
(7)竹节秋海棠。叶为极斜的长椭圆形、具长尖、质厚,叶面绿色,有多数白色小斑点,叶背面紫红色。花小,粉红或鲜红色,花序下垂。夏、秋季开花,花期较长。
(8)红筋秋海棠。叶卵圆状心脏形,叶面浅绿带红晕,叶背红色。聚伞花序,花粉红色,花期4~12月。
(9)缨络秋海棠。叶面黄绿色,有银灰色白斑。花形大,长约5厘米,每个花序着花10余朵,鲜红色,花期8~10月。
(10)撒金秋海棠。叶面黄绿色,有金属光泽,叶脉红色。花粉红色,花期7~9月。
⑦ 秋海棠科有哪些植物
双子叶植物,有5属,920种,中国有1属,有90多种。有名的有以下几种:
花卉植物名 球根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tuberhybrida / 茶花海棠
产地与习性 由多种原产南美山区的野生亲本培育出的园艺杂交种,为多年生球根花卉。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不耐高温,超过32℃,茎叶枯萎脱落,甚至块茎死亡。生长适温6-21℃,相对湿度为70%-80%。冬季亦不耐寒。
形态特征 株高约30cm,块茎呈不规则扁球形。叶为不规则心形,先端锐尖,基部偏斜,绿色,叶缘有粗齿及纤毛。腋生聚伞花序,花大而美丽。品种极多,有单瓣、半重瓣、重瓣、花瓣皱边等。花色有红、白、粉红、复色等。花期春季。
繁殖与栽培 常用扦插和分割块茎法繁殖,也可播种繁殖。生长季节可经常浇水,但盆土不宜太湿,否则会引起腐根,空气干燥则会落花。生长后期逐渐降低浇水量。生长季节和花瓣,每半月施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四季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semperflorens / 瓜子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怕干燥和积水,生长适温18-20℃,低于10℃生长缓慢,要求空气湿度大的环境。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茎直立,多分枝。叶互生,具光泽,卵形,叶缘有锯齿。花淡红色,腋生,数朵成簇。园艺品种很多,株型有高有矮;花有单瓣和重瓣;花色有红、白、粉和中间色;叶色有绿、紫红与深褐色。
繁殖与栽培
繁殖与栽培 播种、扦插与分株法繁殖。春、秋均可播种。分株多春季结合换盆进行。
花卉植物名 蟆叶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rex / 虾蟆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和鳊东部一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不耐寒,宜阴湿环境和湿润的土壤,夏季忌阳光直射。
形态特征 无地上茎,地下根状茎平卧生长。叶基生,一侧偏斜,深绿色,上有银白色斑纹。花淡红色,花期较长。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与播种法繁殖,生长季节10天左右施淡肥一次,应注意及时摘心,夏季通风不良,易受白粉虱危害。
花卉植物名 铁十字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masoniana / 马蹄海棠
产地与习性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冬季湿度不得低于10℃。夏季要求凉爽、半阴和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温度以22-25℃为宜,不耐高温,超过32℃,则生长缓慢,怕强光直射。空气湿度80%左右。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
形态特征 根茎横卧,肉质。叶柄上长有长绒毛,叶柄直接长在根茎上。叶近心形,长16-20cm,状突起和刺毛,淡绿色。中间有一类似十字形的紫褐色斑纹。花小、黄绿色。
繁殖与栽培 分株或叶插法繁殖。换盆时分株。叶插一般在夏季进行分株,保持床面潮湿,空气湿度不宜过高,否则易烂。约30余天,即能长出小植株。待长出小叶后即可移植。
花卉植物名 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evansiana / 八月春、断肠花、相思草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湿,忌阳光直射。怕干旱和水涝。冬季有休眠习性。花期8-9月。
形态特征 属球根类秋海棠,株高50-70cm,块茎球形,茎直立,上部分枝。叶片宽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斜心形,边缘细波状,通常背面为紫红色。聚伞花序,腋生,花朵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分株或播种法繁殖。4-5月播种,播后15天左右发芽,因种子较小,覆土宜浅。采集叶腋间的小珠芽栽种,一星期后可发芽,当年开花,夏、秋季除及时浇水外,还要向叶面喷水。夏季应避免日光直射。
花卉植物名 彩叶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cathayana / 红脉秋海棠、绒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中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和半阴环境,越冬温度需在10℃以上,夏季宜凉爽环境,忌曝晒和干燥,生长适温为16-20℃。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叶片斜卵圆形,鲜绿色,叶脉红色,花朱红或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春、秋季最宜。在20-25℃的条件下,20-25天即可生根。生长季节应充分浇水,每15天施淡肥一次。
花卉植物名 银星秋海棠
拉丁名/别名 Begonia argenteo-guttata / 麻叶秋海棠
产地与习性 原产巴西,为多年生小灌木状,夏季生长适温25℃左右,较耐寒,怕日光直射。冬季生长适温15℃,需阳光充足,应适当控制水分。
形态特征 属须根类秋海棠,茎直立,。具分枝。叶片斜卵形,叶面绿色,嵌有稠密的银白色斑点,叶背面紫红色。花淡红色。
繁殖与栽培 用扦插法繁殖,四季均可进行。也可进行叶插,但不定芽的产生较为困难。每年春天需换盆,并进行修剪。
⑧ 这是哪种秋海棠
这个属于红叶秋海棠
是一种人工引种栽培植物,多年生草本,根内状茎球形容,地上茎短缩,直立。
根状茎球形,直径1-1.5厘米,周围发出多数纤维状之根。地上茎短缩,直立,高3-5厘米,粗1-2毫米,仅具1-2叶并常无茎。基生叶1-2,具长柄;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7-16.5厘米,宽5.4-1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偏斜,窄侧圆形,宽侧下延伸长1-1.2厘米,呈宽耳状,边缘具不规则浅疏带短芒的锐齿和不规则5-7浅裂,上面红褐色,散生带白色略卷曲刺毛,下面色淡,被白色卷曲刺毛,在叶脉基部较密,掌状6-7条脉;叶柄长7-20厘米,幼时密被淡褐色卷曲长毛,逐渐脱落减少;托叶膜质,早落;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但稍小。
⑨ 爱丽丝秋海棠和朝云秋海棠是一种吗
爱丽丝秋海棠和朝云秋海棠,不是同一种。
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
秋海棠,是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近球形,直径8至20毫米,具密集而交织的细长纤维状之根。茎直立,有分枝,高40至60厘米,有纵棱,近无毛。基生叶未见。茎生叶互生,具长柄;叶片两侧不相等,轮廓宽卵形至卵形,长10至18厘米,宽7至14厘米,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心形,偏斜,窄侧宽1.6至4厘米,宽侧向下延伸长达3至6.5厘米,宽4至8厘米,边缘具不等大的三角形浅齿,齿尖带短芒,并常呈波状或宽三角形的极浅齿,在宽侧出现较多,上面褐绿色,常有红晕,幼时散生硬毛,逐渐脱落,老时近无毛,下面色淡,带红晕或紫红色,沿脉散生硬毛或近无毛,掌状7至9条脉,带紫红色,窄侧常2至3条,宽侧3至5条,近中部分枝,呈羽状脉;叶柄长4至13.5厘米,有棱,近无毛;托叶膜质,长圆形至披针形,长约10毫米,宽约2至4毫米,先端渐尖,早落。
花葶高7.1至9厘米,有纵棱,无毛;花粉红色,较多数,2至4回二歧聚伞状,花序梗长4.5至7厘米,基部常有1小叶,二次分枝长2至3.5厘米,三次分枝长1.2至2厘米,有纵棱,均无毛;苞片长圆形,长5至6毫米,宽2至3毫米,先端钝,早落;雄花:花梗长约8毫米,无毛,花被片4,外面2枚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至1.3厘米,宽7至10毫米,先端圆,内面2枚倒卵形至倒卵长圆形,长7至9毫米,宽3至5毫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无毛;雄蕊多数,基部合生长达1至3毫米,整个呈球形,花药倒卵球形,长约0.9毫米,先端微凹;雌花:花梗长约2.5厘米,无毛,花被片3,外面2枚近圆形或扁圆形,长约12毫米,宽和长几相等,先端圆,内面1枚,倒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圆,子房长圆形,长约10毫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3室,中轴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具不等3翅或2短翅退化呈檐状,花柱3,1/2部分合生或微合生或离生,柱头常2裂或头状或肾状,外向膨大呈螺旋状扭曲。
蒴果下垂,果梗长3.5厘米,细弱,无毛;轮廓长圆形,长10至12毫米,直径约7毫米,无毛,具不等3翅,大的斜长圆形或三角长圆形,长约1.8厘米,上方的边呈平的,下方的边从下向上斜,另2翅极窄,呈窄三角形,长3至5毫米,上方的边平,下方的边斜,或2窄翅呈窄檐状或完全消失,均无毛或几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光滑。花期7月开始,果期8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