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字体
Ⅰ 玉楼春是不是木兰花的别称
【词牌释义】
玉楼春 : 词牌名。词谱谓五代后蜀顾夐词起句有“月照玉楼春漏促”、“柳映玉楼春欲晚”句;欧阳炯起句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因取以调名(或加字令)。亦称《 木兰花 》、《 春晓曲 》、《西湖曲》、《惜春容》、《归朝欢令》、《呈纤手》、《归风便》、《东邻妙》、《梦乡亲》、《续渔歌》等。 双调 五十六字,前后 阕 格式相同,各三仄 韵 ,一韵到底。
[编辑本段]【词牌格式】
定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编辑本段]三:词牌名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Ⅱ 木兰花生在那
本段一:花卉木兰花 【植物名】木兰花 【学名】Magnolia liliflora Desr. 【别名】木兰,辛夷,紫玉兰,木笔 【分类】木兰科,木兰属 【产地】原产我国中部,现在各省区均有栽培. 【形态】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5米。木质有香气,小枝紫褐色,芽有细毛。单叶,互生,倒卵状椭圆形;有托叶痕。花两性,单生,顶生,萼片3,黄绿色、披针形,约为花瓣的1/3长;花瓣6,外面紫红色,内面近白色;雌雄蕊多数,雌蕊群无柄。果实矩圆形。根肉质。 【性状】喜光,较耐寒,但不耐旱。要求肥沃砂质土壤,不耐碱。怕水淹。 【繁殖】雌蕊比雄蕊早熟,自然结实率低,而分蘖性强,多用压条、分株法繁殖。有时也用播种。分株,春、秋季均可进行,挖出枝条茂密的母株分别栽植,并修剪根系和短截枝条。压条,选用一二年生枝条,在早春可用堆土法或埋条法繁殖。播种,9月采种,冬季沙藏,翌年春播,播后20-30天发芽。 【栽培】栽培管理简单,注意防旱防涝,及时施肥。移植可在秋季或早春开花前进行,小苗用泥浆沾渍,大苗必须带土球。花期前后各施肥1次,以磷钾肥为主。夏季高温和秋季干旱季节,保持土壤湿度。花后和萌芽新枝前,应剪去枯枝、密枝和短截徒长枝。 【用途】木兰花是著名的早春观赏花木,早春开花时,满树紫红色花朵,幽姿淑态,别具风情,适用于古典园林中厅前院后配植,也可孤植或散植于小庭院内。花蕾可入药,称辛夷。药用详细见下文并参见辛夷词条(辛夷即是此植物的别名,但主要是药材名)。 本段二:药物木兰花 【药名】:木兰花 【别名】:辛夷,木笔花、望春花、春花、木兰、紫玉兰、白玉兰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辛夷的花。 【功效】:软坚散结 【主治】:治鱼鲠,骨鲠。 【性味归经】:酸,温入肝、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克。 【拉丁名】:原植物辛夷 Magnolia liliflora Desr.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 【中药化学成分】:含挥发油,主为柠檬醛(Citral)、丁香油酚(Eugenol)、1,8- 桉叶素(Cineole)、爱草脑(Chavicol methyl ether);尚含花青素芍药素(Paeonidin)和矢车菊素(Cyanidin),以及黄酮醇山萘酚(Kaempferol)和槲皮素(Quercetin)等的多种糖甙。 【动植物形态】 1.落叶乔木,高8-12m。树皮灰色或灰白色,纵裂。小枝较细,带紫色;顶芽被白色长绢毛。单叶互生;叶柄长约0.5-2cm;叶片倒披针状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至椭圆形,长7-15cm,宽2-7.5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常一侧稍偏斜,全缘,背面沿叶脉疏生绒毛。花先叶开放,单生于枝顶;花杯状,芳香,直径约6cm;花被9片,肉质,乳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长9-10mm,药隔伸出成短尖头,花丝紫红色;雌蕊群圆柱形,长约2cm,花柱直伸。聚合果圆柱形,长4-6cm,常因部分心皮不发育而弯曲。(艹骨)(艹突)果扁球形,表面有瘤状突起。种子成不规则的扁圆形,外种皮肉质,呈深红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5-3m或更高。树皮淡灰褐色;小枝细长,疏生细长毛,嫩枝密被短柔毛。冬芽椭圆形或长圆形,被棕色有光泽的短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4cm;托叶痕长为叶柄的1/2;叶片披针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14cm, 宽4-10cm,先端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灰绿色,除沿叶脉疏生绒毛外,余无毛。花与叶同时开放,单生于枝顶,有香气,呈杯状,直径约6cm;花被9片,肉质,乳白色或淡粉红色至粉红色,倒披针形或近匙形;雄蕊多数,长约1cm,花丝长约4mm,呈紫红色,花药药隔先端尖呈黄色;雌蕊群椭圆形.雌蕊柄长约5mm.花柱细而弯曲。聚合果长圆柱形,熟时深红色,木质。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外种皮肉质,呈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 3.落叶乔木,高6-10m。树皮灰白色,近光滑。小枝淡褐色,初时有毛,后变无毛。顶芽卵形,被淡黄色长绢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5cm;叶片倒披针形、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卵形,长6-14cm,宽3-7cm,先端细尖或钝圆,稀短尾状钝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被极细短毛,羽状侧脉7-10对。花白色,先叶开放,花梗粗长,直立,长 1-1.5 cm,密被淡黄色长绢毛;花被9,外轮3片较小,膜质,萼片状,内两轮白色,基部带红色;雄蕊多数,圆柱状卵形;心皮多数,每心皮有2个胚珠。聚合果圆柱形,长5-8cm,直径1.8-2.5cm,下垂,幼时绿色,稍带紫红色,熟时暗紫黑色,果梗长约1cm,密生黄色长绒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本段三:词牌名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格一(仄韵换韵格)】 【格二(仄韵定格)】 【格三(减字木兰花)】 【格四(偷声木兰花)】 【格五(木兰花慢)】
Ⅲ 中央电视台翻译木兰花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
《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版。五十权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是这个吗?
Ⅳ 减字木兰花有必须对仗句吗
减字木兰花是词牌名,词相对于诗而言对于对仗的工整性并没有太大的要求,只是对于韵脚的掌握更严格,每个词牌都有特定的韵脚。
Ⅳ 木兰花和七律的区别如题 谢谢了
木兰花是词牌名。而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木兰花》词牌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什么叫对仗呢?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然后,必须符合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有违律,则不能算律诗。 七律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Ⅵ 诗词木兰花和七律有什么区别
1、木兰花(词牌名)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例:【宋】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
元宵似是欢游好。何况公庭民讼少。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
平原不似高阳傲。促席雍容陪语笑。坐中有客醉多情,不惜玉山拼醉倒。
2、七言律诗(七律一般指七言律诗 )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例:《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Ⅶ 木兰花慢的体制
木兰花慢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五十专五字,前后片各属三仄韵,不同部换叶。代表作有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等。
《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
(7)木兰花字体扩展阅读:
《木兰花慢》格律对照: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Ⅷ 诗词木兰花和七律有什么区别词牌木兰花和七律都是七
词牌简介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词牌格律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
【格三(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格四(偷声木兰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
【格五(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
【注】开端是上一、下四句法,前片第四句,后片第五句,皆以去声字领下四言三句,承以两言短韵,紧接“仄平仄仄”的上一、下三的特殊句法,下又以一去声字领七言一句,殆是北宋教坊歌曲时节拍如此。后片第六字亦有不叶韵者,第五句亦作“仄仄平仄仄”。南宋诸家颇不一致,开端多改作上二、下三句法,后片二言短韵后,或改作五言两句。亦有略去两片中间诸两言短韵者。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什么叫对仗呢?首先要符合读音平仄相对的格律——上句某字位是平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仄声;反之,上句某字位是仄声,下句对称字位就必须是平声。然后,必须符合词性、词义对称的格律,即对称字位的字词只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如有违律,则不能算律诗。 七律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对偶。
Ⅸ 木兰花词牌格律及格式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
【格一(仄韵换韵格)】
仄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中仄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格二(仄韵定格)】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格三(减字木兰花)】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四(偷声木兰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格五(木兰花慢)】
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仄中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平(韵),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诗词典范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Ⅹ 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木兰花慢
都是词牌名。
木兰花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亦称《减兰》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仄韵,两平韵。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
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
木兰花慢,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代表作有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