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七夕节
⑴ 在东北,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⑵ 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目前中国情人节有三个日子,元宵节、七夕以及三月初三。不过七夕情人节算是最大的一个情人节,很多年轻人对于这个节日还是很慎重的。当天会有着很多痴男痴女进行表白、求婚、领证和结婚等,是个十分吉利的日子。
“七夕”节又叫乞巧节,最早起源于汉代。节俗是晒经书及衣裳,向双星乞愿和穿针乞巧。如果真要将七夕节赋予一种通俗的叫法儿,应该是“中国女儿节”。在历史上“七夕”节这一天,未出门的姑娘们一定要手绑彩线,乞求未来像天上的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因此,“七夕节”是古代女孩最重视的节日。在东北地区,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就是女孩子们用彩线穿上绣针,比比谁的针线活做得好,同时摆上瓜果贡品,乞求心灵手巧。
中国情人节的相关争议:
对于中国情人节的说法,有民俗学者2013年7月相继痛批是商业炒作,北大教授张颐武7月13日在微博中称,传统上,除了牛郎织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他说:“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白头偕老"的情感,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
⑶ 7日“七夕”:星桥横过鹊飞回,坐看牵牛织女星
新华社天津8月5日电(记者周润健)8月7日农历正值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是传说中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在银河鹊桥相会的日子。那么,怎么在夜空中寻找牛郎星和织女星,感受这份浪漫的爱情故事?
七夕之夜,如何找寻这两颗亮星呢?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织女星、牛郎星和天津四,这三颗北半球夏季夜空最亮的恒星,在天空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是夏季星空的标志。7日晚8时,如果天气晴好,感兴趣的公众可找一处不受灯光影响的安全地方,仰头静望东南方天空。在“夏季大三角”中,东北方向的是织女星,亮度0等,放射着银白色的光辉,是夏夜星空里最耀眼的星星,俗称“夏夜的女王”。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的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东南方向的是牛郎星,亮度1等,呈微黄色,在它的两旁各有一颗小星,相传是“牛郎”和“织女”的一对儿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赵之珩表示,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非常遥远,为16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它们之间的引力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它们不会在太空中相会。如果他们乘上每秒钟走30千米的飞船,两者同时出发,也要飞行8万年才能在鹊桥上相聚。(完)
⑷ 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动是什么
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动是家家陈列瓜果等食品并焚香于庭,用以祭祀牛郎、织女二星乞巧。据《清嘉录》记载,百姓用巧果或无花果:
陈香烛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但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习俗。《宛署杂记》记载:
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在农历七月初七的上午,女子们将一碗水晒在太阳下,过一会儿,水面便会产生一层薄膜。这时,把平日缝制衣服或绣花的针投入水中,针便会浮在上面。
向水中投针也是验巧的一道小关,因为并不是每次投针都会悬浮的,有时女子需要连投很多次。所以,那些投针一次成功的女子才会得到灵巧的称赞。
然后,就是验巧的关键时刻了,就是“看巧影”。如果看到水底的针影是细直的,或者成云物、花朵、鸟兽的影子的,便是“乞得巧”,表明这个女子是灵巧的。
但是,如果看到水底针的影像是槌子般粗直或弯曲不成形,则表明投针的女子“乞得拙”,这是织女给一石杵,大伤女儿心,使其或叹息,或哭泣。
东北满族的乞巧又是别具民族特点的。当地人不用钢针,而用本地盛产的松针代之,称为“掷花针”,放在水碗中观看针影。从民间到宫廷,都曾有过“掷花针”乞巧的方法。《直隶志书》记载道:
七月初七,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
也就是说验巧之后,仍需乞巧。民间普遍的做法是,在月下设一香案,供上水果、鲜花,虔诚地向织女祈愿。
⑸ 日本东北三大传统节日是
东北三大节日
每年的八月初,在东北地区举行盛大的夏季节日。青森奈布塔节,秋田关东节,仙台七夕节被称为“东北地区的三大节日”。
青森Nebuta节日
“Nebuta”是指灯笼点亮的浮游物与他们的战士人物。它们是通过将日本纸张固定在线框上并描绘历史人物或当地传说而制成的。每天晚上,灯笼点亮,有20个浮标通过城市的中心。随着城市的进行,每个浮动伴随着500到1000个舞者(haneto)。
秋田关东祭
在这个节日里,许多chochin(灯笼)悬挂的关东(长杆)被游行,希望丰收。它们看起来像稻穗。大关东长12米,可容纳46个灯笼。它们由一个人携带,平衡在手,额头,肩膀或腰部。参与传统的敬礼者展现出高超的平衡与力量。
⑹ 农历七月初七,各地都有哪些传统节日风俗呢
农历七月初七,各地都有着一些传统节日风俗,具体的我们来聊一聊吧。
农历的7月初七这一天对于很多有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人来说,其实是非常的幸福的,因为在这一天大家可能就会在一起去庆祝,因为他们的爱情在这一天可能会显得更加的甜蜜,而他们也依旧会遵从自己当地的那些传统风俗。
⑺ 在日本,有哪些当地传统节日祭典值得体验
大多数的祭典是一年举行一次,为所供奉的神明、季节或历史事件进行庆祝活动。有些祭典甚至会持续几天。
其中日本最著名的三大祭典,就是东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京都的祗园祭。
东京的神田祭
神田祭是每年举行一次,但是在阳历奇数年的5月15日那周的周末举行的是主要的大祭会,而在阳历偶数年举行的庆祝活动则规模较小。要是在5月7日到5月18日期间正好在东京的话,不妨关注一下神田祭的庆祝活动。祭典活动举办期间,神田地区将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数百座神舆和花车云集,由数千人组成的抬轿队列缓慢穿过东京市区的壮观场面。
还有一些节庆的日期每年都不相同,建议参加祭典之前,先查询一下。
除了这些庆典之外,日本各地在7、8月均会举行花火大会,各地举办日期不同,详细请查询花火大会情报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