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淡蓝色花阅读答案
『壹』 和一朵花一道经过黄昏 散文阅读 求解
1、 第一次触动我的是花朵外表的美丽。(2分)
第二次触动我的是花朵的内朴素、沉静、美好,使"我容"摆脱伤感,悟出生命的规律。(2分)
2、①运用"蹲""看""淹没"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我被花的美丽所吸引而着迷的情状,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花的美丽。(2分)
②运用比喻和对比的修辞,"心上的尘土"比喻生活中人们容易忘记、忽略一些美好的东西,沉迷于惨淡、忧伤之中,以消极的情绪、态度对待生活的消极人生观。(2分)
3、着力描写一朵小花,突出它的朴素、沉静、美好,在黄昏的时候点亮了南塘,使它变得生动,为下文由花而人的感悟作伏笔,他由此想到,人生的暮年,也应怀着对人世的热爱照亮生命的最后时光。(4分)
4、生命的诞生、成长与死亡是不可更改的自然规律,面对生命的终结,我们应以从容而淡定的态度安然走过。表明了作者对生死的乐观豁达态度。(4分)
『贰』 一朵小花阅读答案
14、面对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它的内心为什么蕴含着“异常深邃却难以名状的感动”?
答:都市生活冷漠虚伪、勾心斗角和浓厚的功利色彩使他厌倦。那朵小花自然、纯朴、恬静,充满圣洁荣光,使人感到一种超乎所有贪欲等卑下的人类情感的东西。
15、当那朵花引起朋友的兴趣和疑问时,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原因是什么?
答:朋友热衷于把自己的具体经验抽象出来,理顺排列展示于人,以表现自我。预感到朋友将会用拔起和分解的办法去研究那朵小花。
16、“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谦卑地开放于破损的篱笆墙边,无声无息,没有一点矫作的姿态”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一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花自然简朴而又雍容华贵的美。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鲜明的表达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叁』 2013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蓝色的蓝》文章阅读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
(一)蓝色的蓝(20分)
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6.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4分)
“我们”
“她”
第3小节
灰头土脸
明媚精神
第4小节
戒备少言
热情动人
第5小节
囫囵上车
妆容精致
7.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4分)
答:示例1:留好。因为这几句话既能够体现“她”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又刻画了她爱笑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
示例2:删好。①“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这是“她”的外在形象,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②“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固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一再写有罗嗦之感;③夸张失常。
8.文中第⑨小节划线句含义丰富,试作分析。(4分)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答:蓝,既指“湖蓝”“天蓝”,又指“蓝蓝”。情景交融,写我们为纳木错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美景所陶醉,也为蓝蓝与疾病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9.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4分)
答:她战胜了自己,创造了奇迹。①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②她看淡了自己曾经争过的“得失名利”。③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更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④她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10.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4分)
答:示例1:我同意观点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充实愉悦的人生态度。①“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为一朵花停留,为一片水感动,灵魂安宁,岁月不惊,何其美好!②更让人感叹的是“义工”生活,心怀仁爱,常存他人,何其难得!所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示例2:我同意观点二,①“追求事业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追求、有担当,这是社会的正能量,这是时代的主旋律。②在追求的过程中为挫折失败而难过,为胜利荣誉而喜悦,这是人之常情,并且这些也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有何不可?
示例3:我反对观点三。①事业和成就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主旋律,当人们为了得失名利“玩命去争”,甚至伤害家庭幸福和自身健康,那么也就失却了生命本真的意义。②“她”的生活并不是“非常态”的选择,以下可同“示例一”。
示例4:我反对观点四。①前者是“虚无主义”,如果人人都把事业成就看成浮云,那么社会正气何在?积极进取何在?②后者是“享乐主义”,如果人人都抱着“娱乐至死”享受生活的态度,那么社会进步何在?人类发展何来?
示例5: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事业追求,也需要清风明月的灵魂生活。所以我认为人应该既有所追求,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又应该于芜杂与烦躁中保有简单和明净,释放自己的心灵,体验生命的愉悦和美丽。
示例6:我认为事业成就要追求,但得失名利要不得,我们要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古人说“功成拂衣去”何等洒脱!人生无事业不立,境界去功名更高。
示例7: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文中的“她”认为曾经错了,今日对了,这是“她”的选择;你也可以认为“她”过去不错,今天错了。多元的生活才构成世界的精彩。我想要的生活就是我选适合我的生活。
『肆』 花儿要开了阅读答案
月季红艳艳的花儿在枝头怒放,颜色是那么浓,那么纯,没有一点杂色,简直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一阵风吹来,蜻蜓花摇了几下,那样子多迷人,真像一位穿花裙的姑娘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像碧波上荡着点点五颜六色的帆,煞是好看。
每逢秋风来临,露水成霜时,树叶脱落了,群花萎缩了,惟有菊花迎风而立,傲霜怒放,
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那素雅的小白花星星点点地缀满在浅绿色的枝叶丛中。
石竹花从纷乱的杂草中探出头,它们粉红色的笑脸真好看!
喇叭花举起紫红色的大喇叭,好像在吹着一支好听的晨曲。
田野里,一片红艳艳的紫云英,像燃起的熊熊火焰。
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杆,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望着色彩艳丽的一大片樱花,我真怀疑是九天仙女把撕碎的彩缎撒向人间。
迎春花,它的色彩没有玫瑰娇艳,它的芳香没有牡丹浓郁,可它不畏严寒,第一个用生命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来临。
绽放的昙花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看这朵小花两片天蓝色的花瓣舒展,两根细细的花蕊高高地翘起,淡黄色的蕊头微微晃动,多像翩翩起舞的小蝴蝶。
花盆里,有一株茂盛的郁金香,绽开的花朵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丝绒,散发出阵阵清香,沁人心脾
『伍』 淡蓝色的野菊花 阅读答案
1、作者描绘了野菊花由内而外的美丽本质,抒发了对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作者描写了野菊花的生长环境 侧面烘托了野菊花的形美与味美 3、“极平凡普通”指的是野菊花的生长环境、外在形态;“不平凡普通”指的是野菊花的内在气质,像勤劳朴实的农民,不论风雨、烈日、冰霜,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抛却浮华,始终洋溢着生命的执著 4、生命脉指像野菊花那样潜藏于普通外表之后的执著、沉稳、顽强及对生命永葆生机的渴望与动力。
『陆』 淡蓝色的梦
淡蓝色的梦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下雨了。
雨大得很,地上用鞋尖儿一踩,立即便溅起了一片水花。雨哒啦啦地从天上跳在雨伞上,有调皮的小孩,把伞不停地转着,看晶亮的水珠儿从伞上飞出去,在雨中,雨伞就像是一朵彩色的花儿,流光旋转,开尽芳华。
看着,看着,我不由得微微地笑了。小时候,我也曾经这样玩过,任雨伞在天幕下旋转,头发被雨水打湿也不管不顾,但现在,已不再这样了。
独自一人撑着小伞,悄然走进小区的花园,悠闲的脚步扣在鹅卵石小道上。只一瞥,便见那鹅卵石花坛里,曾经羞答答开放的玫瑰狼狈地低着头,鲜艳的花瓣儿七零八落地掉在了地上,它们几乎完完全全被风雨摧毁了。现在的它们,已经变成了一地斑驳的落红,一地凄凉的惆怅,只剩下了一丝薄薄的忧伤在风中萦绕,却也散尽了夏花的烂漫。一缕浅浅的伤感渐渐漫上心头,不知不觉挂上了眉梢。
在迷茫的雨中,我不经意间看见了一抹淡淡的蓝色,就藏在摇曳着雨水的浓密草丛里。我忍不住蹲下身子,轻轻地把青草的发丝往旁边挪去,一抹淡蓝便展现在了眼前。
那原来是一朵淡蓝的小花,还很稚嫩,蓝得好似秋天最高最远的天空。我看见,那靠近花蕊的部分,还是温柔细腻的.纯白色,似乎将整盘浓墨扑上去,也会整个儿滑落,不沾上一星半点。可它看上去却也同样娇柔脆弱,似乎一碰便会谢了,但细细地凝视,花盘上还点缀着一些清莹的雨珠儿,而这花儿,依然就这样昂然地挺立着。
小小的野花并不显眼,安安静静地趴在草丛中,没有人去注意它,随时都可能会有一只大脚踩碎那淡蓝色的梦。而它,却在这风雨飘摇的草丛里,继续着它的梦,那浅蓝色的无痕梦影。
我站起身,放眼望去,发现,在远处,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没有名字的小花,在草丛中忽现忽隐,它们无声无息,却以自己的方式,在风中在雨中默默绽放着那淡蓝色的梦境。
我相信,每个淡蓝色的梦里一定蕴藏着一朵小小的彩虹。
侧耳聆听,我听到了它们梦想鼓翼的声音,就像飞鸟,从草丛里扑腾起身子,渐行渐远。
我也有一朵淡蓝色的梦,悄悄地开在彩虹升起的彼岸。
那久违的笑脸。原来至今都没有改变。
『柒』 面对一朵花 刘少鸿 阅读理解。急。
6.面对一朵花,“他”和“朋友”作出了怎样不同的举动,请概括回答。
答:“他”静静地注视着它;“朋友”一伸手,将那花连根带草拔了下来。
7.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节中“他”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的原因。
答:因为“他”的朋友对他所注意到的东西,一定得说一些什么,他一定得把自己的具体经验抽象出来,理顺排列了,再展示于人;所以他害怕朋友会拔那朵花。
8.对“朋友”的行为,“他”用了“屠杀”“谋杀”来评价,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他”对生机勃勃的花具有真实,更有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而产生了深情的、感性的情感。
9.请举例分析这篇文章写法上的主要特点。
答:采用了对比、反衬等写作手法。例如:作者将“他”和“他”的朋友的行为和想法作对比,反衬出对生命的意义在于感受,而不是了解;从而突出文章的主旨。
10.你认为“朋友”手中的花和“他”画中的花,哪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答:我认为“他”画中的花,哪个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因为面对一朵花,我们应该有感情的深度,感性的认识。不能因为想了解它们,掌握它们,就用屠杀与分解的办法去研究它,把它拔下来,弄清楚了它的名称、属性以及与它相关的一切知识,但是却顾及不到它的生命目的,从而也失却了它!
『捌』 葫麻花开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小时候,喜欢范仲淹的这句词,到现在依旧喜欢,可惜塞外的秋少了水,便多了许多的遗憾。用“天高云淡”来形容塞外的秋是最合适不过了,塞外的秋天,几缕淡淡的云彩飘在湛蓝的天空上,显得天格外的蓝,格外的高。周末领着女儿去公园玩,为的是放松一下孩子一周紧张的心。到了公园,首先是一片依然绿意盎然的早熟禾草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不过,没有了夏日的蝴蝶和蜜蜂,草坪显得略略有些寂寞。忽然,一星淡雅的蓝色引起了我的注意,领着孩子到了小花的前边,一寸多高的植物上,开着一朵淡蓝色的小花。我问女儿,这是什么花?女儿带点不确定的语气说:兰花吧?我看她是蓝色的。对于孩子的回答,我不禁有些悲哀,孩子们的知识都是书本上冷冰冰的答案,哪有生活的乐趣与快乐呢?
我对女儿说,这是葫麻花。葫麻花?孩子显然对这个答案有些疑惑。我又对女儿说:葫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北方尤其是晋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料作物。葫麻生性喜凉,开蓝色花,生长期大约7、8个月,出油量高,油品纯正清亮,营养丰富。据有关资料记载,它起源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此葫麻也叫胡麻,“胡麻”之名由少数民族而来,咱们这里,古代称之为胡地,当然有些贬义,你知道“胡服骑射”的故事吧?女儿点了点头。其实葫麻的种子就像就像南方的芝麻一样,我继续对孩子讲着。女儿轻轻地“哦”了一下,孩子知道芝麻糖、芝麻糊和芝麻油,或许,她应该对芝麻有些印象吧?
显然,女儿对知识不怎么感兴趣,享受着短暂的空闲,才是孩子最大的快乐,她蹦蹦跳跳地去草坪里找那些偶尔探出头的小蚂蚱去了。看着孩子快乐的背影,我继续看着眼前的这朵葫麻花,这朵葫麻花在秋风中孤独地开着,没有伙伴与她相伴,没有蝴蝶与蜜蜂为她起舞。显然,她长错了地方,没有在田野里摇曳;显然,她弄错了季节,没有开在夏季而是开在了秋季。此刻,她的伙伴们都应该躺在田野里,静静地等着和煦的阳光来把她们晒干;或者在场院里等着碌碡碾过她们的枝条,好脱出淡褐色的种子,而只有她还在公园里寂寞地开着。
“凌寒独自开”、“寂寞开无主”,此刻,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这朵葫麻花倒也有些贴切,可惜,葫麻花不是梅花,她没有梅花的高雅与高傲,没有诗人单独为她写一首传世的诗歌来赞美她。不知道是谁把她带到了这里,是小鸟还是风儿?可能只有这朵葫麻花自己知道了。然而,葫麻花没有忘记自己是一朵花,尽管错过了季节,她依旧努力地生长;尽管错过了地方,她依旧努力地开花,把自己最后的生命绽放成一朵蓝色,开放在秋天里,于是有了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了和我一个美丽的邂逅。
很多时候,看到田野里葫麻花开的时候,成片成片的葫麻花就像飘在田野上蓝色的云,漂亮极了。不过,从来没有注意到一朵小花是如此的清新与淡雅。每次看到葫麻花开的时候,总会想到葛鸦儿的《怀良人》:“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诗人以胡麻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闺妇怀念丈夫的纯真情意。只可惜,此葫麻非彼胡麻,所以对诗人所描述的情感,也少了很多的共鸣。
佛语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看到这朵摇曳的小花,心里总觉得好像被触动了什么。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淡淡的喜悦带着一点淡淡的忧伤浮在了心头。也许,花儿本来没有什么思想,我们不应该为她们感到喜悦或者忧伤;也许花有思想,就像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世间万事万物,即便是身临其境,也难知其实质,就像我们日日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婚姻一样。
一朵葫麻花在秋风之中摇曳着,尽管她错过了生长的季节,但我感叹她竟能开放的如此清幽绝俗,在我的心中,葫麻花应该是出于众花之上;一朵葫麻花在秋风之中生长着,她生长的地方并不是她最适宜的地方,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她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终于长成开花,她仍旧忘我地开着,依然美丽。面对这朵小花,是否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心底是否有一朵葫麻花呢?
『玖』 面对一朵花刘少鸿在初冬的旷野里散步的时候,他发现了那朵并不显眼的小花。淡蓝色的花瓣,在暖暖的阳光下
小题1:(1)谦卑、不显眼(平常):(写出无声无息、没有故作的姿态等均可);(2分) (2)充满神圣的荣华:(写出恬静、含蓄、淳朴、恬静、从容、自然等均可);(1分)具有纯净、崇高的境界:(写出神秘、鲜活、生机勃勃、充满了生命力等均可)(1分) 小题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描绘出那朵花的不显眼和自然淳朴的美。(2分) (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花散发着的生命力。(2分) 小题3:画中鲜活的花与被拔下已经枯萎的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不同性格的人的行为所导致的不同结果,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力的赞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爱。(4分) 小题4:手中的花被朋友屠杀与分解,丧失了生命力,失去了生命的意义;(1分)画中的花保持了鲜活的姿容,使花具有了生命的价值。(1分)表达了作者反对屠杀鲜活生命的行为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2分) 『拾』 阅读答案 急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在上帝的花园里,有一朵特别 启发:意见是别人给的,命运的决定权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