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茶花女目的

茶花女目的

发布时间: 2025-05-25 19:20:37

❶ 《茶花女》的作者是谁

小仲马。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作者介绍:

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

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

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

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❷ 《茶花女》的文学价值

“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小仲马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
1823年,大仲马在巴黎与缝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贝同居,次年生下小仲马却由于嫌拉贝身份卑微而拒不娶她为妻。小仲马就成了私生子,靠母亲辛劳抚育,直到7岁才在法律上获得父亲承认。身为私生子的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歧视和讥讽,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对受辱被弃的女性感情也开始偏向。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维持生计,仍得同阔老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与之绝交而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国,得知只有23 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旅。一年后,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问世了。
根据一般的善恶有报的观念,一个美丽的灵魂,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归宿。但是她的本性美和社会恶对她的打击反差太大,简直惨不忍睹。但是,她受到的折磨愈非人,命运愈悲惨,遭遇愈无辜,她得到的同情也就愈强烈,她的美的追求也就愈彻底。
作者沉重的情感与明显的审美态度使玛格丽特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她越是要保持自己,她越要追求自己的爱情,越是被鄙弃,作家越是想要成全她的爱情,她受到的伤害就越大,悲剧力量就越强烈。
生活已成审美本身,那就不能按生活的原样来生活,而应该按作品的需要来处理。而美是危险的,因为美排斥平淡中庸,美需要多姿多彩,就像北岛说的“渴望燃烧/就是渴望化为灰烬”,因此很少有人胆敢把美学引入生活,人们通常在艺术作品中进行审美活动,完了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这是“美在于距离”的真谛)。就像人们激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一般都采取“好死不如赖活”的策略来对付人生。玛格丽特不是常人,他窥透了这些奥秘,决定选择为美献身的人生道路。
将人生的痛苦当作一种审美现象进行观照,同时也就意味着是一种从艺术的视野而不是从道德评价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生命的审美的人生态度。如果我们能够化悲痛为力量,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人生的挫折和痛苦,换一个角度来审视人生的挫折和痛苦,将这些人生历练作为一种难得的财富加以咀嚼和收藏,则能够从人生的风浪中变得成熟,或许这样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义,能够真正做到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过。这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❸ <茶花女>写作目的表达什么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❹ 茶花女是什么意思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创作背景:

《茶花女》发表后,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壁”的奇观。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开端。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茶花女》问世后引起了极大震动,迅即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得千千万万读者为这则红颜薄命、男女悲欢的故事一洒同情之泪。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

《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更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

❺ 《茶花女》,风尘女无私殉爱,讲述超出“情与欲”外的人性与现实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得力之作,小仲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一经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坛,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小仲马是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随着母亲生活了7年,父亲去母留子被迫与母亲分离,这样的出生和经历,让小仲马受尽了世人的讥诮,同时对阶级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使得小仲马的整个创作生涯,都把探讨资产阶级的道德问题,当做创作的中心内容,从底层人民的角度,去批判病态的社会道德。

小仲马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

《茶花女》就是小仲马笔下的一部以完善道德为目的的长篇小说,书中的女主人翁,玛格丽特的原型就是小仲马曾在巴黎一见钟情的情人玛丽·杜普。

玛丽·杜普被迫堕入风尘,小仲马母亲卡特琳娜·拉贝被大仲马抛弃,都同时反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现象,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茶花女》通篇以一个深情的情人阿尔芒对玛格丽特的回忆的方式叙述,进而把一个名妓死后的悲凉一一地展现出来。

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像玛格丽特这样的女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落入风尘,只要身体被玷污了,那么灵魂就是有罪的。

然而那些口口声声指责她们有罪的上流人士,却不惜花重金得到她们,只是因为得到一个漂亮的,需要花一笔可观的报酬才能得到的女人,会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玛格丽特这种一年花十万珐琅的奢靡生活和身体上的自由,令那些上流阶层的贵妇人和小姐们羡慕不已,为了凸显她们比玛格丽特高贵,她们就会指责她的灵魂。

于是玛格丽特就成了上流社会男人们的钦慕的对象,和被上流社会女士们敌视和嫉妒的对象,她的身体被追捧的千金难买春宵夜,她的灵魂却被诅咒到连上帝都觉得她是肮脏的。

人们之所以叫她茶花女,是因为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身边总是带着一朵开得正艳的茶花,或许那是茶花女对自己的救赎,用干净的茶花来安慰自己的灵魂。

长期生活在别人追捧她的身体厌弃她的灵魂循环中,茶花女感到的是无比的空虚与孤独,每当独自一人的时候,她就感到异常的害怕。

她喜欢把自己置于繁忙中,从来不敢让生活停下来,哪怕是片刻的休息,都会给她带来满心的不安,于是每日十一点前,她从来不会回家,回家后总是找她的食客普律当斯过去陪她。

茶花女的家总是热闹的,她喜欢深夜找人来陪她吃夜宵,喝很多酒,然后在沉醉中不知不觉地睡去,这样就不用清醒着面对黑暗了。

因为长时间的不规律生活和酗酒,才二十出头的茶花女,就患了肺病,在病中,真正关心她的人少之又少。

她的情人们起初还装模作样地抱着鲜花来看她几次,后来见她身体不见好转,便都弃她而去了。

在疗养期间,玛格丽特偶遇痛失爱女的老公爵,老公爵从玛格丽特身上看到了自己女儿的影子,和玛格丽特达成协议——玛格丽特不再过从前的放浪生活,公爵支付她所有的费用。

这给玛格丽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观,因为她每年的花费太大,已经欠了很多债,于是就答应了老公爵的要求,做了他的“情人”。

玛格丽特也喜欢公爵对她的这份宠爱,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来看她一次,可是老公爵已经七十多岁了,这让玛格丽特很没有安全感,而且他给的陪伴太少,玛格丽特时常在孤独中度过。

期间,有一个有钱又英俊的伯爵一直缠着玛格丽特,可是玛格丽特很反感他,他口中说出来的话和他送她的那些礼物比起来,简直是一种不对等的讽刺。

伯爵关心的并不是玛格丽特的灵魂,他的目的,不过是要玛格丽特做他的情人,而玛格丽特早已经厌倦了没有感情的动物行为。

后来玛格丽特之所以迅速地爱上负担不起她生活的阿尔芒,并且义无反顾地要和他在一起,不过是因为在她这悠长的空洞岁月中,阿尔芒是唯一一个关心过她灵魂的人。

玛格丽特用两天的时间做了阿尔芒的情人,却用一生的时间都忘不了阿尔芒,她从来不愿意从阿尔芒身上拿钱,她不愿意让阿尔芒觉得,他们的爱情是他用钱买来的。

要向一个纯洁的少女揭开爱情的面纱,就好像进入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墙一样简单,但是要赢得一个风尘女子的心,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阿尔芒确实也花了很多心思才赢得玛格丽特的真心,在她生病期间,门庭冷落,唯有一个不知名的绅士,总是不留名地打听着她的病情,这让玛格丽特很不解。

当她知道这是一直爱慕着她的阿尔芒在默默关心她时,玛格丽特的心立刻就融化了,在那么多想要占有她的人中,终于有一个真正关心她的灵魂和身体的人了。

然而玛格丽特是一个看过人性丑陋面的人,她深知人性经不起考验,她告诉阿尔芒,如果要和她在一起,就会有无数的考验和种种弊端。

玛格丽特表示,她不可能只有一个情人,她每年要花十万法郎,必须要靠别的情人供养,她要找的情人必须有三个条件:信任、顺从、稳重。

阿尔芒此时已经被玛格丽特完全地迷住了,为了得到这个梦中女神,就算明天就去死他都愿意,于是什么条件他都答应了。

可是男人总是不知足,一旦得到苦苦追求的人,便又开始得寸进尺,追问她们的过去、目前、甚至是将来,变本加厉地控制她们,要求她们。

阿尔芒明知玛格丽特不是普通人,可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占有欲,他想要得到全部的玛格丽特,他不愿意玛格丽特与别的情人约会,可是他又承担不了玛格丽特的生活。

渐渐地,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爱也加深了,甚至是爱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她开始一个人筹划着他们的未来——摆脱债务,摆脱其他的情人,放弃一切和阿尔芒在一起。

可是这又伤到了阿尔芒的自尊心,他说他不愿意享受玛格丽特创造的成果,在这段感情中,他把一个中层知识分子的无能和拧巴展现的淋漓尽致。

阿尔芒对于玛格丽特的感情,情欲的成分大于爱的成分,更多的是占有和控制,并没有多少包容与理解。

为了见面更方便,玛格丽特把家里的钥匙给了阿尔芒,而此前,她从来不曾给过别人这样的殊荣,别人都在劝玛格丽特,可她还是爱的毫无保留。

尽管如此,尽管之前玛格丽特就说明了,她的生活,不可能只有阿尔芒,可阿尔芒还是不理解,他渐渐地认为,风尘女子,本性难移,他甚至后悔爱上她。

他冷暴力她,看见她伤心流泪,他内心就会生出快感,说出让她伤心的话,他就会多一分成就感:

在信中,我无法抑制自己不去讽刺她,这虽然有些无礼,却恰恰说明了我仍然还在爱着她,一想到这封信可以刺痛玛格丽特的心,我的心便稍稍平静了些许。

他一次次为了自己的自私与自尊离开玛格丽特,又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回来找玛格丽特复合。

后来玛格丽特假借养病的名义,让老公爵给她在一个庄园里租下一栋房子,玛格丽特和茶花女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几个月。

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感情已经很深了,事情被老公爵发现,要求她离开阿尔芒,一切都不追究,玛格丽特选择了阿尔芒。

断了生活来源的玛格丽特,把自己的马车,衣饰、珠宝全部卖掉,来偿还外债,为了阿尔芒,她愿意放弃以往奢侈的生活,做一个普通人。

可是社会和阶级,不愿意给玛格丽特做一个普通人,重新洗涤灵魂的机会,阿尔芒的父亲找到巴黎,软硬兼施地逼迫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

阿尔芒父亲满脑子陈旧观念,在他的眼中,但凡是ji 女都是不讲良心,没有心肝,没有理智的,是像机器一样的东西。只知道榨取金钱,并且还可能随时压断递给她东西的手,冷酷无情,随心所欲地粉碎保养它,开动它的人。

为了成全阿尔芒的前途和阿尔芒妹妹的幸福,玛格丽特甘愿牺牲自己,反正自己已是将死之人,就把幸福的机会留给别人吧。

可是这份牺牲,没有换来该有的回报,阿尔芒认为玛格丽特放不下从前的虚荣,放不下奢靡的生活,所以背叛了他们的爱情。

于是加倍的侮辱伤害玛格丽特,他去追求玛格丽特身边最要好的朋友,当着玛格丽特的面,与她接吻,拥抱,为她一掷千金。

那个拜金女得到了阿尔芒的好处,背叛了玛格丽特,两人一起用语言和行动羞辱玛格丽特,此时的玛格丽特,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玛格丽特不再去参加舞会了,不再去听戏了,她害怕被自己深爱的人侮辱。当面挑衅是做不到了,阿尔芒就采取匿名信的办法,把凡是见不得光的可耻事情都栽赃给玛格丽特,或者去散布信息。

玛格丽特终于被折磨地卧床不起,只得托普律当丝去央求阿尔芒,放她一马,阿尔芒不领情,玛格丽特只得在仆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来到阿尔芒家。

她近乎乞求地向阿尔芒说出自己的情况,希望他高抬贵手,放过她,见到玛格丽特的阿尔芒,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欲,再一次占有了她。

第二天醒来玛格丽特已经离开,阿尔芒认为自己受了欺骗,于是又用激进的方式,再一次刺向玛格丽特最痛的地方,阿尔芒拿出一张五百法郎的钞票和一张纸条,写上:

玛格丽特终于被逼得无法在巴黎生活下去,她把钞票和短信都寄回来给阿尔芒,离开了巴黎去了英国,几个月后,死在了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

巴黎的房子和房子里的东西,被查封了,为了还债,债主们用拍卖的方式增值玛格丽特生前的财产,一代名妓的人生,就在这场拍卖的流言中,成为了过去。

玛格丽特死后,阿尔芒成了书中那个深情款款的男人,叙述着玛格丽特的人生,要给她迁坟,要赎回她被拍卖的书,而这迟来的爱,充满了讽刺。

在《茶花女》这部小说里,茶花女是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贱的风尘女子。然而她高尚的灵魂,却从不被人理解,甚至是最爱她的阿尔芒,对她都是误会大于理解。

直到她已经香消玉殒,阿尔芒看到她曾经写给他的日记,才看清茶花女的内心美以及灵魂的高尚,可是已经再无补救的机会。

而像茶花女这样身份的女人,似乎“晚景凄凉”才是她们应有的宿命,在她们的圈子里,一旦身体有恙,就不会再有朋友。

就像一直跟在茶花女身边的“朋友”普律当丝,茶花女健康美丽的时候,她为她鞍前马后,但是每一次做事,都要从茶花女身上揩点油。

表面上是关心茶花女的朋友,实则不过是一个靠茶花女生活的食客罢了,茶花女一病不起,她便消失不见,去寻找新的出路了。

而那些平时说着爱她疼她的情人们,茶花女活着时浓情蜜意,茶花女一死,再也没有人出来承认与她的关系,这是一种社会必然性。没有人愿意把自己推向一个污浊的高台,让人来观赏,这是现实,也是人性。

茶花女的坟是一座隐秘的坟,周围的那些坟的家人不知道她的身份,若是知道,他们一定会让人把坟刨了,怕茶花女污浊到那些在天上保佑他们的灵魂。

比起茶花女,那些活着没有她风光的女孩们,更是凄惨,和她年纪相当、经历类似的可怜姑娘们,被人草草地扔进公共墓穴里,这类女子一旦死掉,便没有人管了。

没有什么比放荡者的晚年更为悲惨,一旦青春不再,她们只能没有一丝人格尊严地活着,引不起丝毫同情与关心,而她们的死去,也是没有尊严的死去。

《茶花女》不是一部只讲阿尔芒与茶花女的情与欲、也不只讲他们的爱与恨的小说,而是一部融合社会与时代,把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和道德观念融合在一起的社会写实小说。

以善良的茶花女为主线,讲述了时代的荒诞和冷漠,把伪道德的社会现象,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书中找到何为真实意义上的“真善美”。

❻ 《茶花女》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专贫苦乡属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结实了小仲马,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银幕。

❼ 《茶花女》的简介是什么

1、作品简介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
2、创作背景
这是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当小仲马24岁时,写下了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
3、作者简介
小仲马,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热点内容
丁香湖游玩 发布:2025-05-25 23:32:35 浏览:444
李子园花卉 发布:2025-05-25 23:24:07 浏览:889
花语流水 发布:2025-05-25 23:23:56 浏览:474
玉冠兰花 发布:2025-05-25 23:09:29 浏览:347
茗贵茶花苗 发布:2025-05-25 22:55:08 浏览:347
平湖玫瑰园 发布:2025-05-25 22:54:18 浏览:891
银苞芋盆栽 发布:2025-05-25 22:51:45 浏览:923
盆景罗汉松价格 发布:2025-05-25 22:51:45 浏览:214
牡丹江学区房 发布:2025-05-25 22:38:43 浏览:532
家庭盆栽土豆 发布:2025-05-25 22:37:20 浏览: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