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庾信七夕赋

庾信七夕赋

发布时间: 2022-07-18 20:28:52

㈠ 月亮的别称

月亮的别称150例(按字母顺序排列)

1、半璧:喻弦月。本为璜,即半圆玉器。庾信《望月》:“蓂新半璧上,桂满独轮斜。”
2、半蟾:半月。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李白《雨后望月》:“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
3、半弓:弦月。元稹《春》:“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 元 郭钰《和罗习之见寄因简刘渊》:“古陂浄泻秋千顷,归路斜分月半弓。”
4、半轮:指半圆的月亮。杜甫《月三首》:“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江月》:“玉露漙清影,银河没半轮。”
5、半魄:半圆的月亮。唐 张子容《碧池望秋月》:“满轮沉玉镜,半魄落银钩。”
6、半照:指半边月。唐 韩偓《寄远》:“眉如半照云如鬟,梧桐叶落敲井干。”
7、宝鉴:明月的美称。明 谢谠《四喜记·佳期重会》:“湘帘高卷,遥看宝鉴空悬。暗想当年奇遇,美景依然。”
8、宝镜:喻月。唐 崔护《日五色赋》:“晕藻绘于金轮,聚云霞于宝镜。” 宋 李朴《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9、宝月:明月。南朝 吴均《碎珠赋》:“宝月生焉, 越浦隋川,标 魏之美,擅楚之贤。” 唐 鲍溶《怀惠明禅师》:“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瑠璃宫。” 明 梁潜《元夜陪驾燕午门》:“银汉横空宝月团,六鳌飞出五云端。” 丘逢甲《元夕无月》:“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10、碧华:皎洁的月亮。李贺《古悠悠行》:“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11、璧月:圆月的美称,取月圆如璧意。《慈悲寺碑序》:“龙星起,曜璧月仪天。”韦庄《咸通》:“诸郎宴罢银灯合,仙子游回璧月斜。”
12、冰蟾:指月亮。明 汤显祖《牡丹亭·闹殇》:“海天悠、问冰蟾何处涌?玉杵秋空,凭谁窃药把嫦娥奉?”
13、冰鉴:指月亮,以其清澈如镜。唐元稹《月》:“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14、冰镜:指月亮。宋 孔平仲《八月十六日翫月》:“团团冰镜吐清辉,今夜何如昨夜时。只恐月光无好恶,自怜人意有盈亏。” 元 杨载《夏夜对月》:“安得泛舟江海上,坐观冰镜落沧波。”
15、冰轮:指月亮。苏轼《宿九仙山》:”夜半老僧呼客起,云峰缺处涌冰轮。“陆游《月下作》:“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16、冰盘:喻指月亮。宋 高观国《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词:“晚云知有关山念,澄霄卷开清霁。素景中分,冰盘正溢,何啻婵娟千里。危栏静倚。” 明 屠隆 《彩毫记·祖饯都门》:“羡你学克武库,才郁虹梁,志洁冰盘,一任浮云舒卷。”《红楼梦》第四八

回:“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
玉看时,只见写道:‘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17、冰魄:指月亮。宋 刘子翚《次韵茂园独速歌》:“大儿行文学苏黄,暗潮无声走茫茫。小儿分题拟甫白 ,手抉蟇颐取冰魄。” 元 钱惟善《八月十五夜风雨见月有怀》:“玄云忽开黄道明,顾兔涵秋抱冰魄。” 清 魏源《出都前夕与周子坚夜步月下》:“但得方寸明,冰魄常同趣。”
18、冰兔: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故以“冰兔”代称月亮。 唐 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
19、冰团:形容月亮洁白明亮如浑圆之冰。宋 梅尧臣《戏作嫦娥责》:“正值十月十五夜,月开冰团上东篱。”
20、蟾蜍:指月球,因为传说月亮里有三条腿的蟾蜍而得名。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忆残。”
21、蟾桂:月亮,传说中月亮上有蟾蜍和桂树。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 唐 李贺《巫山高》:“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闲。”亦作月的代称。唐 罗隐《旅梦》:“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22、蟾窟:犹蟾宫。宋 张先《少年游慢》:“昼刻三题彻,梯汉同登蟾窟。” 宋 苏轼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清 陈维崧《百字令》:“淮王城下,有扶疎丛桂,香分蟾窟。”
23、蟾轮:喻圆月。唐 元凛《中秋夜不见月》:“蟾轮何事色全微,赚得佳人出绣帏。” 南唐 李中《云》:“冷容横钓浦,轻缕绊蟾轮。”
24、蟾魄:月亮的别名,亦指月色。唐 元稹《纪怀赠李户曹》:“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 唐 顾甄远《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浄。” 清 钮琇《觚賸·酒兵》:“佳时怡遇蟾魄圆,触着狂怀兴蓬勃。”《花月痕》第五回:“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奁,旋亏蟾魄。”
25、蟾兔:蟾蜍与玉兔。旧说两物为月中之精,因作月的代称。《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唐 欧阳詹《玩月》:“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清 方文《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前夕与我约,月明登兹台,蟾兔忽已缺,轩车犹未来。”
26、蟾宫:月宫;月亮。唐 许昼《中秋月》:“应是蟾宫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闺思》:“岁月易推迁,倏尔经年,又是秋之半,蟾宫几缺圆。” 清 程麟《此中人语·红楼梦竹枝词》:“镇日蟾宫锁不开,紫云何日上瑶台。”
27、蟾阙

:犹蟾宫。元 丁鹤年《题奚仲英进士鹄山书堂》:“已为蟾阙彦,仍就 鹄山 居
。” 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他是 瑶池 侣,玉籍仙,相府门楣谁不羡;只恐着蟾阙难登,谁敢把丹桂高扳。”
28、蟾月:指月亮。唐 黄滔 《酬俞钧》:“莫论蟾月无梯接,大底龙津有浪翻。”
29、蟾户:指月宫。清 金农《中秋夜玩月感作》诗之二:“蟾户光明盼一年,露盘溼桂又凉天。”
30、蟾精:月的代称。唐 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叶凤彩之英姿,辨蟾精于弱岁。”
31、蟾镜:喻指圆月。明 陈子龙《长安夜归曲》:“鸾篦蟾镜晓留人,御沟一夜冰纹白。”
32、蟾盘:喻圆月。唐 曹松《中秋对月》:“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清 黄景仁《中秋夜雨》:“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蓬勃。”
33、婵娟:指月亮。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4、初魄:农历每月初三四的月亮。北周 王褒《咏月赠人》:“上弦如半璧,初魄似蛾眉。” 唐 张仲素《玉钩赋》:“莹迢遰之初魄,出西南之一方。”
35、初弦:指阴历每月初七、八的月亮。其时月如弓弦,故称。南朝 梁 庾肩吾《奉使江州舟中七夕》:“九江逢七夕,初弦值早秋。” 杜甫《遣意》诗之二:“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吴晨笳《姐妹》:“回来的时候,初弦的月亮已经下去了。”
36、大明:指月。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37、丹桂:月亮代称。唐 曹松《中秋月》:“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宋 葛胜仲《虞美人》:“一轮丹桂窅窊树,光景疑非暮。”
38、丹轮:月亮。明·徐渭《月下梨花》:“丹轮皓质两微茫,桂粟梨云斗浅黄”。
39、地魄:指月亮。 唐 李岩《五言》:“天魂生白虎,地魄产青龙。” 清 黄景仁 《月下杂感》:“闻道姮娥嫁,于今是结璘 。河山收地魄,宫阙烂天银。”按,《云笈七签》卷五五:“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
40、冻轮:比喻又圆又明的月亮。唐 王建《关山月》:“关山月,营开道白前军发。冻轮当碛光悠悠,照见三堆两堆骨。”
41、娥轮:月亮。唐 许敬宗《奉和七夕宴悬圃应制》之二:“婺闺期今夕,娥轮泛浅潢。”
42、娥月:即月亮。因传说月中有嫦娥 ,故称。《文选·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凉阴掩轩,娥月寝耀。” 李善 注:“ 姮娥掩月,故曰娥月。” 清 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43、顾菟(兔):古代神话传说月中阴精积成兔形,后因以为月的别名。《楚辞·

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王逸 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 洪兴祖 补注:“菟
,与兔同。《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 南朝 梁 何逊《七召·神仙》:“顾兔纔满,庭英纷而就落。” 李白《上云乐》:“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王琦 注:“顾兔,月中兔也。”
44、桂蟾:指月亮。传说月宫有桂树和蟾蜍,故称。唐 卢照邻《赠益府裴录事》:“朝看桂蟾晚,夜闻鸿雁度。鸿度何时还?桂晚不同攀。”
45、桂花:指月。北周 庾信《舟中望月》:“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韩愈《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 范成大《好事近》:“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
46、桂轮:指月。唐 李涉《秋夜题夷陵水馆》:“凝碧初高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 宋 张先《燕归梁》:“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浄无云。” 清 陈维崧《念奴娇·乙巳中秋用东坡韵寄广陵诸旧游》:“月明如此,问江山今古几多陈迹;谁把桂轮今夜里,碾破楚天新碧?”
47、桂魄:指月。骆宾王《伤祝阿王明府》:“嗟乎,轮销桂魄,骊珠毁贝阙之前,斗散紫氛,龙剑没延平之水。” 周邦彦《南柯子·咏梳儿》:“桂魄分余晕,檀槽破紫心。” 明 徐渭《宴游西郊》:“钩弯迟桂魄,流曲拟 兰亭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缓步六桥 ;受用荷香十里;情期八月,消磨桂魄三更。”
48、桂兔: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玉兔,故称。唐 韩偓《元夜即席》:“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明 李东阳《太皇太后挽歌词》:“桂兔秋逾好,轩龙晚更辉。”
49、桂月: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八·东飞伯劳歌》:“南窗北牖桂月光,罗帷绮帐脂粉香。”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唐 黄滔《狎鸥赋》:“至若海镜秋碧,天蓝霁青,磨开桂月于浩渺,画出蓬山于杳冥。”
50、桂枝:指月。卢照邻《明月引》:“横桂枝于西第,绕菱花于北堂。” 唐太宗《辽城望月》:“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月亮的别称150例(按字母顺序排列)(二)

51、寒璧:喻月亮。陆游《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酒阑江月上,珠树挂寒璧。” 陆游《秋夜独过小桥观月》:“乍圆素月升寒璧,欲散微云蹙细鳞。”
52、寒蟾: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唐 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宋 张铣《玉树后庭花》词之二:

“青骢一骑来飞鸟,靓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台城秋草。”
53、寒魄:指月亮。亦指月光。唐 刘得仁《对月寄雍陶》:“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唐 方干《中秋月》:“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明 李流芳《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气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54、寒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琦汇解:“寒兔谓秋月。”
55、寒玉:指月。李贺《江南弄》:“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56、寒月:清冷的月亮。李白《望月有怀》:“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 吴澄《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不怕狂风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栖鸦。”
57、金蟾: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汉 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 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书怀》:“金蟾着未出,玉树悲稍破。” 明 高启《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冢理声秋不晓。”
58、金娥:指神话传说月中女神嫦娥,亦借指月亮。唐 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李白《明堂赋》:“玉女攀星于网户,金娥纳月于璇题。”
59、金镜:喻月亮。元稹《泛江翫月》:“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陆游《隔浦莲近拍》:“烟霏散,水面飞金镜,露华冷。” 刘克庄《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60、金盆:喻圆月。杨万里《携酒夜觅罗季周》:“淡月轻云相映着,浅黄帕子裹金盆。”
61、金魄:满月。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 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王琦 注:“金魄者,是言满月之影,光明灿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白居易《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62、金兔:月的别称。南朝 梁 刘孝绰《林下映月》:“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 隋 江总《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 唐 卢仝《月蚀》:“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63、冷月:月亮。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故称。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红楼梦》第七六回:“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64、满魄:圆月。唐

赵蕃《月中桂树赋》:“杳杳低枝,拂孤轮而挺秀;依依密树,侵满魄而含芳。” 元 柳贯《晚渡扬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阁舟风雨竟夕》:“乘流俟满魄,明夕异今昨。”
65、明蟾:古代
神话称月中有蟾蜍,后因以“明蟾”为月亮的代称。唐 舒元舆《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诗:“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 明 刘基《次韵和十六夜月再次韵》:“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66、千里烛:指明月。宋 陶谷《清异录·天文》:“道士王致一曰:‘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钱,在家则为扇子灯,出路则为千里烛。’”
67、清蟾:称澄澈的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亦用以比喻圆镜。宋 张先《于飞乐令》:“宝奁开,菱鉴静,一掬清蟾。” 宋 贺铸《采桑子·罗敷歌》:“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 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68、清规:指月亮。唐 齐己《中秋月》:“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69、卿月:月亮的美称。亦借指百官。语出《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孔传:“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 孔颖达疏:“卿士分居列位,惟如月也。” 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惟余卿月在,留向 杜陵 悬。”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阙下》诗:“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浦起龙心解:“卿月升,恩命起召也。” 清 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怀亡友璞函》:“即今奏凯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屡迁。”
70、却月:半圆的月亮。《南史·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
71、麝月:指月。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明 唐寅《咏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轮三五夜,玉人联浆出灵娥。”
72、素娥: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 注:“常娥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素娥 。” 李商隐《霜月》:“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婵娟。” 明 徐渭《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窗外素娥窗内客,分明各自梦巫阳 。”
73、素魄:月的别称,亦指月光。南朝 梁简文帝《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绿水生晓浔。” 周邦彦《倒犯·新月》:“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水浒传》第二回:“彩霞照万里

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素魄行无极,光霁旷来临。”
74、太阴:谓月亮。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唐 杨炯《盂兰盆赋》:“太阴望兮
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 清 龚自珍 《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诗:“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神话中指月神。《西游记》第九五回:“ 太阴道:‘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指月宫。 清 洪升《长生殿·闻乐》:“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后羿之妻。”
75、太阴精:指月亮。古人以为月乃太阴之精。唐 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76、天镜:指明月。唐 宋之问《游禹穴回出若邪》:“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明 王世贞《月夜步西园积雪有述》诗:“冰壶初世外,天镜忽林端。”
77、天眼:指月亮。唐 卢仝《月蚀诗》:“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不知妖恠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昳。”
78、兔钩:弯月。唐 崔橹《过南城县麻姑山》:“斜倚兔钩孤影伴,校低仙掌一头来。”
79、兔轮: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唐 元稹《梦上天》:“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80、兔魄:月亮的别称。《参同契》卷上:“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 元 范梈《赠郭判官》:“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明 刘基《怨王孙》:“兔魄又满,天长鴈短。”《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俄而兔魄将低,鸡声渐动。”
81、兔华:明月。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之二:“天上兔华满,只照别家圆。”
82、兔月:月亮的别名。 北周 庾信《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 唐 杨师道《阙题》:“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82、团栾:指圆月。林逋《又咏小梅》:“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借指月,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月也异当时,团栾照鬓丝。”
83、望舒:话中为月驾车的神。《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王逸 注:“望舒月御也。” 借指月亮。汉 张衡《归田赋》:“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盘游

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后汉书·蔡邕传》:“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 李贤 注:“望舒,月也。” 晋 张协《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唐 耿湋《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谁为(谓)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84、微月
: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晋 傅玄《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杜甫《水会渡》:“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王闿运《七夕立秋作》:“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
85、夕轮:指圆月。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葭繁秋引急,桂满夕轮孤。”
86、夕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兔,故用为月亮的代称。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87、夕月:傍晚的月亮。李白《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苏轼《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88、小蟾:指月亮。宋 吴文英《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89、宵晖:指月亮。元稹《春》:“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
90、宵魄:指月亮。韩愈《会合联句》:“夏阴偶高庇,宵魄接虚拥。” 廖莹中 注:“宵魄,谓月。”
91、玄度:月亮。汉 刘向《列仙传·关令尹赞》:“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
92、玄兔:指月亮。《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 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 唐 白行简《新月误惊鱼赋》:“桂影西南,尽迷玄兔;与波上下,难晦紫鳞。” 宁调元《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祇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
93、玄阴:指月亮。柳宗元《天对》:“玄阴多缺,爰感厥免。”元稹《赋得九月尽》:“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94、玄烛:指月亮。曹丕《答繁钦书》:“白日西逝,清风赴闱,罗帷徒袪,玄烛方微。”
95、瑶轮:指月亮。明 夏完淳《大哀赋》:“不意瑶轮无长炯之期,玉历有中屯之会。”
96、瑶兔:指月亮。唐 王勃《上明员外启》:“侧闻金乌耸辔,俯圆燧而抽光;瑶兔浮轮,候方诸而吐液。” 唐 黄滔《丈六金身碑》:“一夕雨歇天清,风微月明,瑶兔无烟,铜龙有声。”
97、瑶月:月亮的美称。 唐 令狐楚《还珠亭赋》:“掩星彩,迷瑶月。” 金 王庭筠 《清平乐·应制》:“琼枝瑶月,帘卷黄金阙

。”
98、夜光:月亮。《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王逸 注:“夜光,月也。” 三国 魏 曹植《芙蓉赋》:“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扶桑 ;其扬晖也,晃若九阳出暘谷 。” 晋 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邱以视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99、夜明:月亮。明
张居正《郊礼新旧考》:“初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风雷从祀。”
100、夜魄:指月亮。前蜀 韦庄《三堂东湖作》:“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月亮的别名
2007年08月15日 星期三 下午 09:59
1.白兔(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2.白玉盘(呼作白玉盘。大明夜已残)

3.半轮(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4.宝镜

5.冰壶(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6.冰鉴(绛河冰鉴朗,黄道玉轮巍)

7.冰镜(团团冰镜叶清辉)

8.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

9.冰盘(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10.冰魄

11.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13.蟾宫(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14.蟾光(仰首望蟾光, 无踪亦无影)

15.蟾盘(共看蟾盘上海涯)

16.嫦娥(嫦娥出复还, 似诉无限情)

17.方晖(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18.飞镜(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19.飞轮(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20.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

21.挂镜(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22.广寒(深守广寒内, 时思海上生)

23.桂宫(桂宫袅袅落桂枝,露寒凄凄凝白露)

24.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25.恒娥

26.金波(月穆穆似金波)

27.金镜(何人玉匣开金镜)

28.金盆(墙西云正黑,趾趾堕金盆)

29.明镜(飞轮了无辙,明镜不安台)

30.清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1.琼阙(细雨蒙琼阙, 浓云蔽玉京)

32.秋影(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33.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

34.素月(太阴妙果素月天尊神位)

35.太阴(太阴妙果素月天尊神位)

36.兔影(沉钩摇兔影,浮桂动丹芳卢照邻)

37.悬钩(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38.瑶台镜(又疑瑶台镜)

39.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40.银盘(月从海东来,径尺熔银盘)

41.银阕珠宫(身游银阕珠宫,俯看积气蒙蒙)

42.幽阳(徽月生西

海,幽阳始化升)

43.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

44.玉弓

45.玉钩(春晚妆初罢,遥天系玉钩)

46.玉京(细雨蒙琼阙, 浓云蔽玉京)

47.玉镜(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48.玉栏(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49.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

50.
玉盘(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51.玉盆(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52.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

53.圆蟾(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54.圆影(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55.月桂

56.月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欧阳自远)

㈡ 庾信的主要成就

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朝,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前期 庾信在南朝度过的前期生活,正逢梁代立国最为安定的阶段,他的《哀江南赋》中描述为“五十年中,江表无事”。他前期的诗文,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他在梁时的作品,特别是19岁至36岁在东宫任职期间的诗赋,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基本上不出花鸟风月、醇酒美人、歌声舞影、闺房器物的范围。如《和咏舞》、《奉和初秋》、《鸳鸯赋》等题,属于萧纲率领周围文人同题共作的篇章。这种富于游艺气氛的创作活动,要求作者适应宫廷的趣味,在应酬捷对中显露个人的学养与文才。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加上“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使他很快获得与徐陵齐名的称誉。
但是,宫廷文学侍臣的角色,不易表达个人的信念或情操。例如庾信有《奉和同泰寺浮图》一诗,与萧纲《望同泰寺浮图》相唱和,诗中所表白的对佛教的倾心,其实是着眼于皇太子的心情,不应据此而得出庾信信佛的简单判断。这一情形,也适用于同时的其他东宫文学侍从。
由于萧纲等人力主新变,影响所及,促使当时的创作争奇斗巧,打破陈规,开启了唐诗、律赋发展的道路。庾信前期的创作,在这方面颇有贡献,如《乌夜啼》中的七言八句,声调铿锵,已基本符合律诗的平仄。再如《燕歌行》拓展了七言古诗的体制,不但篇幅变长以便铺叙,而且配合感情的起伏,变逐句押韵为数句一转韵。他早期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探索值得珍视,明代的杨慎及清代的刘熙载都承认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庾信在梁朝积累起来的文学经验,除了美感形式上的经营,还包括美感内容上的体认。萧绎说:“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庾信前期已具有“流连哀思”的审美趣味,以绮艳之辞抒哀怨之情。庾信后期的生活经历,使这种美学追求得到充分实现的土壤,从而达到高于同时代人的艺术境界。 后期 梁朝因侯景之乱而濒于破碎。梁元帝试图在江陵复振,却很快毁于西魏。庾信以使臣身份出使长安,因江陵陷落而不得南归,历仕西魏及北周,先后官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据《周书》本传记载,他“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他以乡关之思发为哀怨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在《咏怀古迹》中评论其“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他后期作品的这种特色。
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庾信遭适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正是古来歌舞处,今日看时无地行” ,这种沧桑之感,使他更深刻地意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之间,如同 “一马之奔,无一毛而不动;一舟之覆,无一物而不沉” 。因此,他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并归咎于当权者内部的倾轧与荒嬉。久居北方的庾信渴望南归,魂牵梦绕于故国山河。看到渭水,眼前便幻化出江南风景:“树似新亭岸,沙如龙尾湾,犹言吟溟浦,应有落帆还。” 忽见槟榔,也会勾起思乡的惆怅:“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 在《寄王琳》中,庾信接到南方故人的来信后,更禁不住悲慨万端,《四库全书总目》称赞庾信北迁以后的作品“华实相扶,情文兼至,抽黄对白之中,灏气舒卷,变化自如”。从《寄王琳》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化精巧为浑成的高超艺术。
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虽然他北迁以后得到的“高官美宦,有逾旧国” ,但内心深处感到无异于“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 ,责备自己的羁留为“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薇” 。他的羁旅之恨与忧生之嗟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以“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 的意象致概于个人生存的软弱。庾信自谓晚年所作《哀江南赋》“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倪璠作注解时借以发挥道:“子山入关而后,其文篇篇有哀,凄怨之流,不独此赋而已。” 可谓深契庾信后期文学的精神特质。
他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以五言组诗的体制,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直承阮籍《咏怀》组诗的抒情传统,尤称杰作。如其七中借流落胡地、心念汉朝的女子,比喻自己仕北的隐恨与南归的渴望,真挚感人。又如其十八中所表达的忧思,不只是仕途不达的失意之悲,更是不能为国建勋的失志之恸,因而无法给自己留下排遣或超脱的馀地。此诗中“残月”四句写景,句式巧拙相间,且能投射诗人独有的心境,可见诗人精切浑成的笔力。
由南入北的经历,使庾信的艺术造诣达到“穷南北之胜”的高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的意义。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饰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浑灏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为唐代新的诗风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庾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位继往开来的人物。在鲍照之后的齐、梁、陈三朝和北朝,没有一个人能和他相比。当时曾有“徐庾体”之说,时人将徐陵与其并列,其实徐陵成就在其之下。庾信兼善众体、诗赋,文都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它是中国文学史上多产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赋在中国赋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不同于前人骚赋,也不同于后人的律赋。他将两汉以散文入赋变为以骈文入赋,使赋更具有形式美,将赋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庾信还开唐人以诗入赋的先河,唐代王勃、骆宾王的骈作皆受其影响。六朝骈文盛极,而庾信可谓集大成者。
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 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宇文护:庾信南人羁士,至孝天然,居丧过礼,殆将灭性,寡人一见,遂不忍看。
王通: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
李延寿:①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文(萧纲)、湘东(萧绎)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也。 ②王褒、庾信、颜之推、虞世基、柳抃、许善心、明克让、刘臻、王贞、虞绰、王胄等,并极南土誉望,又加之以才名,其为贵显,固其宜也。
令狐德棻:尔其荆、衡杞梓,东南竹箭,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庾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是时,世宗雅词云委,滕、赵二王雕章间发。咸筑宫虚馆,有如布衣之交。由是朝廷之人,闾阎之士,莫不忘味于遗韵,眩精于末光。犹丘陵之仰嵩、岱,川流之宗溟渤也。然则子山之文,发源于宋末,盛行于梁季。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为宗。故能夸目侈于红紫,荡心逾于郑、卫。...若以庾氏方之,斯又词赋之罪人也。
张说:兰成追宋玉,旧宅偶词人。笔涌江山气,文骄云雨神。
杜甫: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②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③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杨慎: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夏完淳:苏属国(苏武)之旄节终留, 庾开府之江关永弃。
王夫之:文章之体,自宋、齐以来,其滥极矣。人知其淫艳之可恶也,而不知相率为伪之尤可恶也。南人倡之,北人和之,故魏收、邢子才之徒,与徐、庾而相仿佛。悬一文章之影迹,役其心以求合,则弗论其为骈丽、为轻虚、而皆伪。人相习于相拟,无复有繇衷之言,以自鸣其心之所可相告者。其贞也,非贞也;其淫也,亦非淫也;而心丧久矣。
纪昀:庾信骈偶之文,集六朝之大成,导四杰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四六宗匠。
刘熙载:庾子山《燕歌行》开初唐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
林纾:子山《哀江南赋》,则不名为赋,当视之为亡国大夫之血泪。
刘师培:庾子山等哀艳之文用典最多…其情文相生之致可涵泳得之,虽篇幅长而绝无堆砌之迹…故知堆砌与运用不同,用典以我为主,能使之入化,堆砌则为其所囿,而滞涩不灵。
钱基博:雕画奇辞,日竞于繁采;而能者为之,殊别在气,干以风力,藻耀高翔,大雅不群,是则庾信、徐陵其人也。...然其才华富有,绮丽之作,本自青年渐染南朝数百年之靡。及其流转入周,重以飘泊之感,调以北方清健之音,故中年以后之作,能湔洒宫体之绮艳,而特见苍凉。随事著色,善于敷扬,流连篇章,感慨兴废,景自衰飒,语必清华;发愀怆之词,擅雕虫之功。尤善用事,据古况今,属辞比事,而出之以沉郁顿挫,所以堆砌化为烟云。才藻宏富,自然健举,植骨不高而气则雄。举止轩昂,动多振绝,所以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而不伤于襞积。余尝谓韩愈之古文,于浑灏中见矜重;而信之骈文,于整丽中出疏荡。韩愈雄而不快,而信密而能疏,组织出以流美,健笔寓于绮错。盖上摩汉魏辞赋之垒,下启唐宋四六之涂,实以信管其枢也。
钱钟书:子山词赋,体物浏亮、缘情绮靡之作,若《春赋》、《七夕赋》、《灯赋》、《对烛赋》、《镜赋》、《鸳鸯赋》,皆居南朝所为。及夫屈体魏周,赋境大变,惟《象戏》、《马射》两篇,尚仍旧贯。他如《小园》、《竹杖》、《邛竹杖》、《枯树》、《伤心》诸赋,无不托物抒情,寄慨遥深,为屈子旁通之流,非复荀卿直指之遗,而穷态尽妍于《哀江南赋》。早作多事白描,晚制善运故实,明丽中出苍浑,绮缛中有流转;穷然后工,老而更成,洵非虚说。
毛泽东曾说过,南北朝作家,妙笔生花者,远不止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位。

㈢ 月亮为什么又叫“玄度 ”

我来回答你!

只有出处,没有传说!

月亮有在中国古代文人笔下有很多不同的叫法,至少有数百种之多,每一种称呼都反映了作者当时写作是的心境,没有其他更深的含义。月亮比较有名的别称有150种之多。下面我罗列其中的三分之一,你就明白了“玄度”没有那么“玄”,几百年后的谢庄千古名篇《月赋》还称之为“玄兔”呢!

月亮的别称150例(按字母顺序排列)(二)

51、寒璧:喻月亮。陆游《大醉梅花下走笔赋此》:“酒阑江月上,珠树挂寒璧。” 陆游《秋夜独过小桥观月》:“乍圆素月升寒璧,欲散微云蹙细鳞。”

52、寒蟾: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唐 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宋 张铣《玉树后庭花》词之二:“青骢一骑来飞鸟,靓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台城秋草。”

53、寒魄:指月亮。亦指月光。唐 刘得仁《对月寄雍陶》:“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 唐 方干《中秋月》:“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 明 李流芳《过皋亭龙居湾宿永庆禅院同一濂澄心恒可诸上人步月》:“气和空宇澄,寒魄如春露。”

54、寒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李贺《李凭箜篌引》:“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琦汇解:“寒兔谓秋月。”

55、寒玉:指月。李贺《江南弄》:“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宋 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56、寒月:清冷的月亮。李白《望月有怀》:“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 吴澄《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不怕狂风妨去鷁,偏愁寒月照栖鸦。”

57、金蟾: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汉 张衡《灵宪》:“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 令狐楚《八月十七日夜书怀》:“金蟾着未出,玉树悲稍破。” 明 高启《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冢理声秋不晓。”

58、金娥:指神话传说月中女神嫦娥,亦借指月亮。唐 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 李白《明堂赋》:“玉女攀星于网户,金娥纳月于璇题。”

59、金镜:喻月亮。元稹《泛江翫月》:“远树悬金镜,深潭倒玉幢。” 陆游《隔浦莲近拍》:“烟霏散,水面飞金镜,露华冷。” 刘克庄《水调歌头·癸卯中秋作》:“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

60、金盆:喻圆月。杨万里《携酒夜觅罗季周》:“淡月轻云相映着,浅黄帕子裹金盆。”

61、金魄:满月。 唐 沉佺期 《和元舍人万顷临池玩月》:“玉流含吹动,金魄度云来。” 李白《古风》之二:“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 王琦 注:“金魄者,是言满月之影,光明灿熳,有似乎金,故曰金魄也。” 白居易《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须臾金魄生,若与吾徒期。”

62、金兔:月的别称。南朝 梁 刘孝绰《林下映月》:“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 隋 江总《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 唐 卢仝《月蚀》:“朱弦初罢弹,金兔正奇绝。”

63、冷月:月亮。月光给人以清冷之感,故称。苏轼《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红楼梦》第七六回:“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64、满魄:圆月。唐 赵蕃《月中桂树赋》:“杳杳低枝,拂孤轮而挺秀;依依密树,侵满魄而含芳。” 元 柳贯《晚渡扬子江未至甘露寺城下潮退阁舟风雨竟夕》:“乘流俟满魄,明夕异今昨。”

65、明蟾:古代神话称月中有蟾蜍,后因以“明蟾”为月亮的代称。唐 舒元舆《坊州按狱苏氏庄记室二贤自鄜州走马相访》诗:“阳乌忽西倾,明蟾挂高枝。” 明 刘基《次韵和十六夜月再次韵》:“永夜凉风吹碧落,深秋白露洗明蟾。”

66、千里烛:指明月。宋 陶谷《清异录·天文》:“道士王致一曰:‘我平生不曾使一文油钱,在家则为扇子灯,出路则为千里烛。’”

67、清蟾:称澄澈的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亦用以比喻圆镜。宋 张先《于飞乐令》:“宝奁开,菱鉴静,一掬清蟾。” 宋 贺铸《采桑子·罗敷歌》:“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 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

68、清规:指月亮。唐 齐己《中秋月》:“空碧无云露湿衣,群星光外涌清规。”

69、卿月:月亮的美称。亦借指百官。语出《书·洪范》:“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 孔传:“卿士各有所掌,如月之有别。” 孔颖达疏:“卿士分居列位,惟如月也。” 岑参《西河太守杜公挽歌》:“惟余卿月在,留向 杜陵 悬。”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赴阙下》诗:“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浦起龙心解:“卿月升,恩命起召也。” 清 赵翼《述庵司寇新刻大集兼怀亡友璞函》:“即今奏凯十五年,卿月崇班已屡迁。”

70、却月:半圆的月亮。《南史·侯景传》:“城内作迂城,形如却月以捍之。”

71、麝月:指月。南朝 陈 徐陵《<玉台新咏>序》:“金星将婺女争华,麝月与嫦娥竞爽。” 明 唐寅《咏春江花月夜》:“麝月重轮三五夜,玉人联浆出灵娥。”

72、素娥: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 注:“常娥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素娥 。” 李商隐《霜月》:“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婵娟。” 明 徐渭《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窗外素娥窗内客,分明各自梦巫阳 。”

73、素魄:月的别称,亦指月光。南朝 梁简文帝《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孟郊《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绿水生晓浔。” 周邦彦《倒犯·新月》:“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水浒传》第二回:“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素魄行无极,光霁旷来临。”

74、太阴:谓月亮。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唐 杨炯《盂兰盆赋》:“太阴望兮圆魄皎,阊阖开兮凉风袅。” 清 龚自珍 《叙嘉定七生》:“抱秋树之晨华,指太阴以宵盟。”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诗:“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神话中指月神。《西游记》第九五回:“ 太阴道:‘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指月宫。 清 洪升《长生殿·闻乐》:“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后羿之妻。”

75、太阴精:指月亮。古人以为月乃太阴之精。唐 张祜《中秋夜杭州玩月》:“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

76、天镜:指明月。唐 宋之问《游禹穴回出若邪》:“石帆摇海上,天镜落湖中。”明 王世贞《月夜步西园积雪有述》诗:“冰壶初世外,天镜忽林端。”

77、天眼:指月亮。唐 卢仝《月蚀诗》:“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七月十五夜月蚀诗》:“不知妖恠从何来,惝恍初惊天眼昳。”

78、兔钩:弯月。唐 崔橹《过南城县麻姑山》:“斜倚兔钩孤影伴,校低仙掌一头来。”

79、兔轮: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玉兔捣药,故称。唐 元稹《梦上天》:“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黑。”

80、兔魄:月亮的别称。《参同契》卷上:“蟾蜍与兔魄,日月无双明。” 元 范梈《赠郭判官》:“慈乌夜夜向人啼,几度纱窗兔魄低。” 明 刘基《怨王孙》:“兔魄又满,天长鴈短。”《剪灯馀话·江庙泥神记》:“俄而兔魄将低,鸡声渐动。”

81、兔华:明月。清 陈维崧《水调歌头·汾西侯仲辂示我九日纪梦词二阕依韵奉和》之二:“天上兔华满,只照别家圆。”

82、兔月:月亮的别名。 北周 庾信《七夕赋》:“兔月先上,羊灯次安。” 唐 杨师道《阙题》:“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

82、团栾:指圆月。林逋《又咏小梅》:“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借指月,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回文五》:“月也异当时,团栾照鬓丝。”

83、望舒:话中为月驾车的神。《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王逸 注:“望舒月御也。” 借指月亮。汉 张衡《归田赋》:“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极盘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后汉书·蔡邕传》:“元首宽则望舒朓,侯王肃则月侧匿。” 李贤 注:“望舒,月也。” 晋 张协《杂诗》之八:“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唐 耿湋《喜侯十七校书见访》:“谁为(谓)须张烛,凉空有望舒。”

84、微月:犹眉月,新月。指农历月初的月亮。晋 傅玄《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杜甫《水会渡》:“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王闿运《七夕立秋作》:“虚庭一叶下,微月千里阴。”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是夕,微月已生西海,水波不兴。”

85、夕轮:指圆月。骆宾王《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葭繁秋引急,桂满夕轮孤。”

86、夕兔:古代神话谓月中有兔,故用为月亮的代称。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抱膝当窗看夕兔,侧耳空房听晓鸡。”

87、夕月:傍晚的月亮。李白《怨歌行》:“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 苏轼《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右伏以星火西流,方岁功之平秩,夕月既望,昭阴德之致隆。”

88、小蟾:指月亮。宋 吴文英《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89、宵晖:指月亮。元稹《春》:“昼漏频加箭,宵晖欲半弓。”

90、宵魄:指月亮。韩愈《会合联句》:“夏阴偶高庇,宵魄接虚拥。” 廖莹中 注:“宵魄,谓月。”

91、玄度:月亮。汉 刘向《列仙传·关令尹赞》:“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

92、玄兔:指月亮。《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 李周翰 注:“玄兔,月也。月中有兔象,故以名焉。” 唐 白行简《新月误惊鱼赋》:“桂影西南,尽迷玄兔;与波上下,难晦紫鳞。” 宁调元《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玉宇琼楼最高处,一天霾雾拨难开。祇怜玄兔千年冷,不见灵槎八月来。”

93、玄阴:指月亮。柳宗元《天对》:“玄阴多缺,爰感厥免。”元稹《赋得九月尽》:“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94、玄烛:指月亮。曹丕《答繁钦书》:“白日西逝,清风赴闱,罗帷徒袪,玄烛方微。”

95、瑶轮:指月亮。明 夏完淳《大哀赋》:“不意瑶轮无长炯之期,玉历有中屯之会。”

96、瑶兔:指月亮。唐 王勃《上明员外启》:“侧闻金乌耸辔,俯圆燧而抽光;瑶兔浮轮,候方诸而吐液。” 唐 黄滔《丈六金身碑》:“一夕雨歇天清,风微月明,瑶兔无烟,铜龙有声。”

97、瑶月:月亮的美称。 唐 令狐楚《还珠亭赋》:“掩星彩,迷瑶月。” 金 王庭筠 《清平乐·应制》:“琼枝瑶月,帘卷黄金阙。”

98、夜光:月亮。《楚辞·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王逸 注:“夜光,月也。” 三国 魏 曹植《芙蓉赋》:“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扶桑 ;其扬晖也,晃若九阳出暘谷 。” 晋 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筑圆邱以视朝日,饰瑶阶以揖夜光。”

99、夜明:月亮。明 张居正《郊礼新旧考》:“初建圜丘于大祀殿之南,每冬至祀天,以大明、夜明、星辰、风雷从祀。”

100、夜魄:指月亮。前蜀 韦庄《三堂东湖作》:“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㈣ 一条狗的条属于什么词性

一条狗的条是个单位代词,又称量词。

㈤ 条的偏旁名称是什么

“条”,汉字,笔画共7画,部首为“木”部。 字意有多种,泛称条形的东西。“条”有很多词性,可作为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但以作量词使用时居多。
条 tiáo (1) ㄊㄧㄠˊ (2)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 (3)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刵 )~儿。金~。铁~。 (4)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 (5)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 (6)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 (7) 量词。 (8) 郑码:RSF,U:6761,GBK:CCF5 (9) 笔画数:7,部首:木,笔顺编号:3541234 参考词汇 -------------------------------------------------------------------------------- bar item order strip twig piece 基本词义 -------------------------------------------------------------------------------- 条 tiāo (1) ㄊㄧㄠˉ (2) 挑取:“蚕月~叠”。 (3) 郑码:RSF,U:6761,GBK:CCF5 (4) 笔画数:7,部首:木 -------------------------------------------------------------------------------- 条 tiáo [名] (1)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2) 同本义 [twig]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4)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strip]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庾信《七夕赋》 (5) 又如:长条巨幅;口条(用作食品的猪舌或牛舌);发条;肋条;齿条;苗条;炉条;毡条;通条;辐条;布条 (6) 条款;项目[clauses]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战国策·秦策》 (7) 又如:条会(条目大纲);条领(条目要领);条汇(条目类别);条秩(条目次第) (8) 条理;次序 [order]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9) 如:有条不紊 (10) 姓 词性变化 -------------------------------------------------------------------------------- 条 tiáo [量]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 如:一条街(路、公路、铁路);一条河(江、沟、渠、小溪);一条山脉;一条裤子(裙子);两条绳子(带子、鞭子、电线);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几条口袋(麻袋);一条床单(毯子、被子、被面、被里) (3) 引申用于人体。 (4) 如:一条人命;一条好嗓子;要跟群众一条心,不要两条心 (5) 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条计策(妙计);一条正确路线;两条意见(建议);十条罪状;只有一条出路;这一版共有九条新闻(消息) 条 tiáo [形] (1) 长方形的 [rectangular]。 (2) 如:条几(长方形的几案);条子(长方形的纸张;便条);条石;条桌;条褥;条柜;条凳 (3) 长条形的 [long and narrow]。 (4) 如:条扇(裱糊后挂起来的画轴);条印;条田;条盆;条纹;条幅 条 tiáo [副] (1) 逐条地。逐项地 [item by item]。 (2) 如:条分节解(逐条逐节分析);条析(逐条辨析);条呈(分条陈述的呈文);条比(分项排列);条正(逐条订正);条疏,条奏(逐条上奏) 条 tiáo [动] (1) 分列条款、条目[classify;categorize according to article]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 又如:条写(分条书写);条晰(分条叙明);条具(分条开列);条述(分条叙述);条列(分条列举);条白(分条陈明) (3) 通达 [lesd to] 声气远条。——《汉书·礼乐志》 常用词组 -------------------------------------------------------------------------------- 条案 tiáo’àn [a long narrow table] 一种长一丈左右,宽一尺多的狭长形桌子,用来摆放物品。也叫“条几” 条播 tiáobō [plant in rows] 沿着一条浅犁沟撒布[种子] 他在玉米的同行中条播大豆,为了同青饲料一起收割 条畅 tiáochàng (1) [be orderly and logic]∶[文章] 文章思路通畅而又条理分明 洞条畅而罕节兮。——王褒《洞箫赋》 这篇文章文笔不够条畅 (2) [luxuriant;flourishing;prosperous]∶茂盛;兴盛 条陈 tiáochén (1) [present item by item]∶分开条目来述说 (2) [memoranm to a superior officer]∶旧时下级向上级分条讲述事情、建议或意见的文书 上条陈 条凳 tiáodèng [bench] 长条形的凳子 条分缕析 tiáofēn-lǚxī [make a careful and detailed analysis;arrange and speak of points in order] 形容分析得条理分明,极为严谨 条贯 tiáoguàn (1) [system]∶一个事情的内部结构,条理 治乱之条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sequence;order;proceres]∶做事的顺序或手续 条规 tiáoguī [regulations;rules] 条例;规则 条痕 tiáohén (1) [weal;wale]∶皮肤上的条状痕,尤其是被鞭抽打的 (2) [streak]∶矿物在无釉的白磁板上划过时留下的痕迹。其颜色可用来鉴定矿物 条件 tiáojiàn (1) [facter;string;condition] (2) 事物存在、发展的影响因素 (3) 所具备或处于的状况 条件反射 tiáojiàn fǎnshè [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而建立 条款 tiáokuǎn [clause;article;provision;term] 公文或法规等上的条目款项 条理 tiáolǐ [proper presentation;methods;orderliness] 有秩序的安排、发展或分类;章法 条理甚详。——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这本书完全缺乏条理性 条例 tiáolì (1) [regulations;ordinance]∶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的法律文件 安全条例 (2) [rules]∶也指团体制定的章程 组织条例 条令 tiáolìng [regulation] 用简明条文规定的通过命令颁布的关于军队战斗、生活等的行动准则 内务条令 条目 tiáomù (1) [clauses and subclauses in a document]∶规章、条约等的项目 (2) [entries in a dictionary]∶字典、词典中的一整条 条施 tiáoshī [row replacement] 一种施肥方法,在作物行间靠近作物根处开一条沟,把肥料施入沟里。也叫“沟施” 条条 tiáotiao (1) [regulations]∶人为制定的一些条文、规定等 我最不喜欢这些条条框框了 (2) [vertical system]∶纵向的组织系统或领导关系 要干好这项工作,一定要注意条条和块块的关系 条条大路通罗马 tiáotiáo dàlù tōng luómǎ [There are more ways to the wood than one;All roads lead to Rome]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近似“殊途同归” 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不管干哪一行,都是为了促进祖国实现四化这个目的 条条框框 tiáotiao-kuàngkuang [trammels of outmoded ideals;regulations and fetters] 被认为是过了时的或被认为是与所谋求的发展相抵触并起妨碍作用的理论、概念或实践 17世纪由清教徒从英国带到美国的种种文化条条框框 条文 tiáowén [article;clause] 法令、条例、章程等的分条说明的文字 宪法条文 遗嘱条文 条纹 tiáowén (1) [streak;stripe]∶条形的花纹 (2) [fringe]∶干涉或衍射产生的亮带或暗带 干涉条纹 条形 tiáoxíng [bar] 指狭而长的两侧略平行的形状;特指此形状的叶片。也称“线形” 条形磁铁 tiáoxíng cítiě [bar magnet] 形状为条形,磁极在其两端的磁铁 条约 tiáoyuē [treaty;pact] 由授权代表正式签字、得到国家合法权威批准的在两个或更多的政府当局(如国家或君主)之间签署的契约 条子 tiáozi (1) [long narrow;slip;strip]∶狭窄细长的东西 (2) [brief informal note]∶记有事情的纸条 (3) [gold bar] [方]∶金条 汉译英 -------------------------------------------------------------------------------- 条 bar item order strip twig piece English -------------------------------------------------------------------------------- 条 ( 条 ) Ti á o Vegetative and thin long. The 泛 calls a thing of form. Long thin shape. Item,item purpose. Level of structure,order. Measure phrase. 条 ( 条 ) Ti ā o Pick. bar item order strip twig piece

㈥ 针鼻的基本资料

【词目】针鼻
【读音】zhēn bí
【释义】针尾供穿线的孔。
【出处】北周·庾信《七夕赋》:“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 倪璠注:“《西京杂记》曰:‘ 汉采女常於七月七日穿七孔针於开襟楼,俱已习之。’《荆楚岁时记》曰:‘七夕,妇人结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於庭以乞巧。’”

㈦ 针线盒里的穿针器不知道怎么用

1.针鼻向下,针孔向前插入头部的小孔

(7)庾信七夕赋扩展阅读

1.将线穿入针孔。 北周 庾信 《对独赋》:“灯前桁衣疑不亮,月下穿针觉最难。”

2.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穿七孔针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唐 王勃 《七夕赋》:“海人支石之机,江女穿针之阁。” 明 何景明 《七夕》诗:“闺中擣素思关塞,楼上穿针待女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席散后,我忽忆未效穿针乞巧故事,否则也在黑暗中撮弄她们一下子,增些欢笑。”

3.篮球术语,球员投篮后在球不接触篮框和篮板的情况下穿过篮框得分。

热点内容
丁香鱼花生 发布:2025-07-27 15:17:28 浏览:926
白丁香木 发布:2025-07-27 15:14:49 浏览:209
樱花蓄电池 发布:2025-07-27 15:14:44 浏览:219
茶花红砖 发布:2025-07-27 15:13:06 浏览:755
海棠湾到三亚湾有多远 发布:2025-07-27 15:12:31 浏览:302
花卉长快激素 发布:2025-07-27 15:12:25 浏览:266
七夕瑜伽 发布:2025-07-27 15:03:04 浏览:155
单拌茶花 发布:2025-07-27 14:55:44 浏览:23
梅花岭饭店 发布:2025-07-27 14:54:50 浏览:816
七夕调侃说 发布:2025-07-27 14:54:00 浏览: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