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小尼七夕

小尼七夕

发布时间: 2021-02-26 09:14:01

❶ 米粒的个人经历

2011年9月4日央视三套播出的《星光大道》演唱井冈山红色经典歌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米粒以超强的演唱实力和风格各异的表演,以及独特的服装造型惊艳全场,一举夺得本次大
赛的周冠军。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海豚音公主。她的服装造型和演唱实力得到了央视著名主持人王小骞等评委的高度赞赏而一路走红。
2011年10月24日,央视三套刚刚播出7月月赛的《星光大道》,米粒在最后一关“一锤定音”中完美演绎了歌剧中难度系数极高的《夜后咏叹调》再一次的劲爆全场!虽然米粒冲击月冠军未能成功,对于这样的结果,这个才20岁出头的女孩腼腆地表示:“是整个剧组陪着我一起收看的《星光大道》,对于结果我当时就觉得挺好的,因为我的努力大家有看到。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相比较‘无名组合’要比我亲民得多,而且也很出彩,他们更适合星光这个舞台吧。”
2011年10月,米粒参加央视《星光大道》而被曾执导《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众多热播剧的导演李平发掘并邀请出演《穷孩子富孩子》重要角色—孙莉一角。 · 米粒,出生在江西抚州,高中就读于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从小就在音乐方面崭露头角,并多次学校各大音乐表演赛上获得歌唱荣誉。从8岁开始米粒就接触学习声乐,16岁正式学习美声。
· 2004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马秋华教授、优秀青年教师赵静 。
· 2008年初显华丽音色与深厚功底,被邀担任35集电视连续剧《良心无悔》主题曲的演
唱,获得广大观众喜爱和追捧 。
· 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
· 2009年10月开始全面进军主流娱乐圈。
· 2009年12月底这位由美声出道的“天使”在踏入主流乐坛之后,推出个人的首支流行励志歌曲《放飞理想》进行音乐市场的考验。
·2010年米粒作为唯一一位江西籍歌手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自此之后江西省各个大小媒体用了大量的篇幅报道米粒。如今在江西省章丽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歌手,她用自己的努力已经开始从江西往全国发展。作为江西省走入公众视线的实力歌手,江西各界对于米粒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希望她以来的路能为家乡带来更多的荣誉。
·2010年10月米粒与林志颖共同荣获国家体委广州亚运会青年大使称号,所演唱的歌曲《欢聚青春》成为亚运会青年营营歌。 2007年参加CCTV—3“和谐之声”春节晚会,担任独唱;2008年参加毛主席诞辰115周年文艺晚会,担任独唱;
2008年参加同乐五洲CCTV—4元宵大型晚会,担任独唱;
2009年在歌剧《原野》饰演金子 ;
2009年参加“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担任独唱 ;
2009年参加乡村大世界,担任独唱 ;
2009年参加CCTV-4中华情走进美国手拉手大型文艺晚会,担任独唱 ;
2009年参加安徽电视台国庆晚会演唱《一条大河》;
2009年参加山西大同煤矿庆典演出,独唱《一杯美酒》;
2009年参加内蒙古乌海煤矿庆典演出,独唱《我的中国》 ;
2009年参加山西潞安煤矿庆典演出,独唱《我的中国》 ;
2009年北京音乐台(97.4)新年晚会;
2009年北京西城宾馆演出,独唱《一杯美酒》;
2010年1月,在北京保利剧院召开“米粒(原用名章丽)美声跨界流行”新歌《放飞理想》《亲爱的妈妈》新闻发布会,由柳岩,小尼主持,瞿弦和.李玉刚.郭冬临.许飞.金玉婷等明星到场捧场,正式确定了米粒用流行“曲线救国”的音乐线路。
2010年2月参加中华演出网举办的晚会,演唱《放飞理想》《亲爱的妈妈》
2010年2月参加央视CCTV-7《乡村大世界》春节文艺晚会独唱《放飞理想》
2010年2月参加澳门珠海两地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压轴演出,独唱《让我们舞起来》
2010年 2月28日参加央视元宵晚会歌组合《东西南北闹新春》演唱《放马山歌》
2010年3月中央电视台3频道《新视听—欢声笑语大型文艺晚会》压轴演唱《祖国,我爱你》等众多大型晚会节目中担任独唱,受到观众的好评。
2010年3月 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湖北武汉沙洋《金色沙洋》演出,演唱活动主题曲《油菜花儿黄又黄》
2010年3月参加贵州毕节市新煤矿庆典商演,演唱《祖国我爱你》2010年4月参加2010中国(上栗)国际花炮文化节开幕式大型晚会,压轴演唱《祖国,我爱你》
2010年5月5日参加央视3频道《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走进河北.唐山节目,现场录制,演唱《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
2010.10.米粒与林志颖共同荣获国家体委广州亚运会青年大使称号,并演唱青年营营歌《欢聚青春》
2010.11.广州亚运会青年营开营晚会,作为本届亚运会青年大使在晚会中于各国青年一同演唱《欢聚青春》并第一次演唱新歌《两生花》
2010.12.米粒受邀参加《昕薇》主办“2010昕薇星光盛典”现场演唱《爱》首次秀‘海豚音’
自后,米粒(原用名章丽)暂别歌坛,从新回学校学习声乐,于2011年7月以全新姿态站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一曲维塔斯《歌剧2》带给米粒的不仅仅是《星光大道》周冠军和金铁霖老师的肯定!从而奠定了米粒称为 “海豚音公主”的实力地位。
2011.4米粒参加团里(煤矿文工团)在国家大剧院举办音乐会并领唱《祖国颂》
2011.8米粒在CCTV-3《天天把歌唱》节目中分别演唱《回家》《一样的月光》《你的眼神》
2011.10米粒参加北京电视台《我的北京我的春晚》演唱《歌剧》2
2011.11 米粒参加母校《抚州一中110周年校庆》演唱《欢聚青春》《歌剧2》
2011.11米粒参加“2011年南方国际蜜桔文化节”演唱《欢聚青春》
【 2012年演出信息:】
1月7日CCTV-15,音乐频道,与石头一起参加《快乐琴童》,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月9号参加《穷孩子富孩子》35集电视剧拍摄
1月15日江西抚州《浙商之夜》
2月10日江西卫视《红星闪闪》演唱《斯卡布罗集市》为盲童募捐盲文纸
2月15日江苏电视台《漫步同里》演唱《水乡》
2月20日《星光大道》月赛与朱之文,刘大成合唱《不怕不怕》
3月5日山东电视台枣庄城管大队晚会演唱《歌剧2》
3月10日辽宁电视台,星光快车(星光大道歌手访谈节目)演唱六首歌曲
3月15日与中国煤矿文工团赴国家大剧院演出《我的中国》
4月参加CCTV3《开心辞典》,演唱《夜后咏叹调》
4月10日CCTV3《开心辞典-开心歌迷会》刘大成专题,被邀与刘大成对唱《TIME ToSAYGOODBYE》
4月15日秦皇岛与刘大成合唱《幸福在港城》
5月2日参加CCTV3《天天把歌唱》,演唱《歌剧2》
5月20日CCTV3《星光大道》助演,墨客组合唱《因为爱情》
5月25日与刘大成一起参加山东电视台《timetosaygoodbye》
6月参加CCTV3《星光大道助残晚会》演唱主题歌
6月江西电视台选秀评委
7月2参加CCTV3《星光大道》周赛担任评委
7月5日齐齐哈尔,《星光大道明星之夜》走进齐齐哈尔
7月8日煤矿文工团歌舞团江西宜春演出2场
8月参加CCTV3《天天把歌唱》演唱《俄罗斯郊外的晚上》,等4首前苏联经典歌曲
8月17日《星光大道明星之夜》走进新疆
9月3参加CCTV3《七夕晚会》与大衣哥朱之文,演唱《敖包相会》
【2013年演出信息】
1月5日北京《颐寿轩敬老院慰问—新春祝福》献唱《一杯美酒》
2月9日CCTV7除夕夜6:00《乡村大世界》--《亿万农民的笑声》与旭日阳刚,好声音妞妞合唱《姐妹兄弟》
2月11日正月初2,CCTV3《过年七天乐-云南篇》,演唱《歌剧2》《过河》
2月18日正月初7,CCTV3《回声嘹亮》
5月2日,CCTV3《五一七天乐》 米粒因参加《星光大道》被中国十大导演之一,曾拍摄新老《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热播电视剧的著名导演,李平相中,亲邀本色出演28集情感大剧《穷孩子富孩子》中的主要角色,孙莉一角。
并在发布会现场演唱了《歌剧2》《夜后咏叹调》及原创歌曲《欢聚青春》《两生花》极受好评2011年11月《穷孩子富孩子》 饰演 孙莉 合作演员: 汤镇宗 马羚 张卓文 牛犇 迟志强 导演:李平

❷ 蒋寅拟与避有哪些论正方法

一.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征

互文性(intertextualité)又译作“本文间性”,这个术语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个含混不清的概念,在不同批评家的著作里被给予不同的定义、赋予不同的意义,甚至因范围的不断扩大、所产生的命题日益增多而被指责为大而无当的理论神话。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乐于使用这个概念,因为它“囊括了文学作品之间互相交错、彼此依赖的若干表现形式”,使文学写作中的引用(citation)、暗示(allusion)、参考(référence)、仿作(pastich)、戏拟(parodie)、剽窃(plagiat)及各种方式的照搬套用有了概括其本质和统一性的理论视角。根据法国学者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一书对互文性理论的源流、学说及其批评实践的梳理,我认为索莱尔斯(Philippe Sollers)的定义最简洁地说明了互文性的含义:“每一篇文本都联系着若干篇文本,并且对这些文本起着复读、强调、浓缩、转移和深化的作用。”《互文性研究》的作者将互文性归结为文学的记忆,它分别由文本、作者和读者所负载,形成文学写作中的变换和联系。这无疑是有见地的,记忆本是文化自身积累和衍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但就文学而言,记忆还不能全部说明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加上摹仿,互文性的形成机制才能得到全面的揭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而在以古为尚的中国,摹拟更是经典形成以后的普遍风气,从魏晋到南北朝之间拟古一直是诗坛的时尚,在陆机、谢灵运、江淹等诗人的创作中,拟古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特征。直到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还明显留下拟古的痕迹。拟古的结果形成古典诗歌普遍而清晰的互文关系,并渗透于诗歌文本的各个层次。甚至可以说,互文性是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的文本特征,也是古典诗歌作品最普遍的现象。

鉴于诗歌史上普遍的摹仿和因袭关系,梁代钟嵘《诗品》就用推源溯流之法论列历代诗人,揭示其间的传承和影响关系,其实质正是出于对其作品互文性的体认。唐朝诗僧皎然《诗式》将文本的相似概括为语、意、势三个层次的“三同”,而作者的有意摹仿便有所谓“三偷”。偷语之例,如傅咸《赠何劭王济》诗有“日月光太清”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拟作“日月光天德”;偷意之例,如柳恽《从武帝登景阳楼》诗有“太液沧波起,长杨高树秋”句,沈佺期《酬苏味道》化作“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偷势之例,如嵇康《送秀才入军》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句,王昌龄《独游》脱胎为“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嗟此罹忧患”。皎然的“三偷”之说虽从语词、取景、立意的不同角度区分了诗歌文本中不同类型的摹仿,但由于唐代诗学的中心问题在于意象和造句,所以“三偷”所论的摹仿也只限于句与联的范围,集中在语词的层面。到宋代,释惠洪将这种摹仿合理化,在《冷斋夜话》提出“脱胎换骨”的理论:

山谷云:“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规模其意形容之,谓之夺胎法。如郑谷《十日菊》曰:“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此意甚佳,而病在气不长。西汉文章雄深雅健者,其气长故也。曾子固曰:“诗当使人一览语尽而意有余,乃古人用心处。”所以荆公作《菊诗》则曰:“千花百卉雕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支。”东坡则曰:“万事到头终是梦,休,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又如李翰林诗曰:“鸟飞不尽暮天碧。”又曰:“青天尽处没孤鸿。”然其病如前所论。山谷作《登达观台》诗曰:“瘦藤拄到风烟上,乞与游人眼界开。不知眼界阔多少,白鸟去尽青天回。”凡此之类,皆换骨法也。顾况诗曰:“一别二十年,人堪几回别。”其诗简缓而立意精确。舒王作《与故人诗》曰:“一日君家把酒杯,六年波浪与尘埃。不知乌石江头路,到老相逢得几回。”乐天诗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身。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南中作》诗曰:“儿童悮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醉红。”凡此之类,皆夺胎法也。学者不可不知。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即脱胎换骨究竟是黄庭坚的说法还是惠洪的引申发挥,学者们有不同看法。我倾向于认为是惠洪的发明,脱胎法是沿袭前人的意思而重新造句,接近皎然的“偷意”;换骨法是引申改造前人的意思,类似皎然说的“偷势”,但已不局限于一联一句,而扩大到全篇的取意。事实上,诗歌文本的摹仿本来就是多层次的,不止限于语句,还包括主题和结构。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论“三偷”,即将其内涵大为扩展,罗列了主题和结构等不同层次的例证。如果按照后人的习惯用法,意与主题相关,势与结构相关,那么偷语、偷意、偷势就可以概括语词、主题、结构三方面的摹仿,而这些方面也正是诗歌中互文关系发生的主要层面。

在语词、主题、结构三个层面中,语词的互文不用说是最普遍的现象,国外研究中国诗歌的学者也注意到,“《诗经》《楚辞》以来的著名古典作品里的用例,作为最理想的诗语的典型,优先地而且系统地被继承下去。新的诗语产生,大致只限于在现有作品中找不到与它相适应的用例的场合”。这使得古今诗歌文本因这继承性而形成紧密的文本关联。被誉为集古典诗歌大成的诗圣杜甫,其诗歌创作最突出的特点,在宋人看来便是“无一字无来处”。揭示杜诗语句的出典,找出它们与前代作品的渊源关系,一直是宋代以来注家最倾注心力之所在。今天用互文性理论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常见的用典、用事、用语现象,研究意象与语汇的语义生成方式,更让我们对古典诗歌创作与注释中对“无一字无来处”的追求获得全新的认识,并形成古典诗歌艺术和诗歌史研究的一个新的知识生长点。语词互文较为常见,有关用典研究的论著已有专门探讨,本文不再涉及,而只就结构和主题层面的互文现象作些考察。

相比语词层面的互文,主题和结构的互文不那么明显,也不那么常见,有时需要独特的眼光才能发现。清代诗论家田雯提出的“诗文演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余尝谓白香山《琵琶行》一篇,从杜子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得来。“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以四语,白成数行,所谓演法也。凫胫何短,鹤胫何长,续之不能,截之不可,各有天然之致,不惟诗也,文亦然。杨升庵曰:“郭象《庄子注》云:‘工人无为于刻木,而有为于运矩;主上无为于亲事,而有为于用臣。’柳子厚演之为《梓人传》一篇,凡数百言。毛苌《诗传》云:‘涟,风行水成文也。’苏老泉演之为《苏文甫字说》一篇,亦数百言。皆得脱胎换骨之三昧。”知此则余之论白、杜之诗,了然无疑义矣。

田雯这里所举的诗、文中的“演法”,都属于发挥前人作品的片言只语或脱胎其主题的例子,单从语词表面有时已很难辨认新文本与前人作品的关系。吉拉尔·热奈特《隐迹稿本》将这种经过转换或摹仿已无法由语词直接辨析的互文性称作超文性(hypertextualité),它是互文性关系中比较隐晦的一种。好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一向建立在涵咏和玩味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广泛熟悉和细致阅读是对批评家的基本要求,因此历代批评家和注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有关作品互文性的各类例证,可以让我们从容地讨论互文性问题,关键就看用什么方式更方便。就诗歌而言,我觉得根据互文形成的原因,将互文的类型分为标题摹仿、主题摹仿、风格摹仿三类,似乎比较简明。它们通常都依赖于经典化的名篇,因此名篇摹仿就不必再专设一类。

先看标题摹仿的互文,它指前后作品因标题相同而发生摹仿关系。这通常出现在有意识的拟作之间,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李商隐与杨亿的同题之作《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李)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陇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杨)

李商隐诗前三联连续排比历史上与泪有关的典故,尾联以更进一层的笔法突出灞桥送别之悲,结构很是独特。《西昆酬唱集》中杨亿、钱惟演、刘筠的《泪》二首,都是摹仿李商隐之作,但钱、刘二首除偶有体物语(如“蜡炬风高翠箔轻”、“银屏欲去连珠迸”),不似原作以人生情境贯穿全篇外,尾联也没有李诗那种提纲挈领的意味。清初张笃庆《拟西昆四诗》,“泪”一首则取闺怨主题,一意到底,也没有仿效李商隐的写法。只有杨亿一首亦步亦趋,结构完全脱胎于原作,尾联也用了同样的笔法。如此彻底的结构摹仿当然是很罕见的,通常都是由部分的构思或语词摹仿形成作品间的互文。

主题摹仿的互文在许多情况下与标题摹仿重合,因为主题词经常突出在标题中;同时它也经常与题材的因袭部分重叠,除拟古或乐府题之外,许多主题摹仿本来就是基于相同题材的。自古以来文学选本按题材分类编排也是为了便于学习和摹仿,人们写作某一主题时,很容易从流行的选本或类书中找到可供摹仿的范本。请看《全唐诗》卷二所收的唐高宗李治《七夕宴悬圃二首》: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谁能重操杼,纤手濯清澜。

霓裳转云路,凤驾俨天潢。亏星凋夜靥,残月落朝璜。促欢今夕促,长离别后长。轻梭聊驻织,掩泪独悲伤。

我很怀疑这是高宗同一首诗的两个稿本,或者有一首是他人之作,误编在高宗名下。不管怎么说,两章的构思取意过于相似,只是中两联内容调换了一下位置。有学者认为“靥碎晓星残”的隐喻袭自陈后主《七夕宴重咏牛女各为五韵》的“靥色随星去,髻影杂云来”,其实《艺文类聚》所收庾信《镜赋》已有这一比喻。陈叔宝诗未收入唐初类书,而《艺文类聚》卷四所收的一系列七夕诗文表明,高宗诗四联的内容只不过是前代作品的重新排列组合。其中隋王眘《七夕》是与高宗诗内容重叠最多的一首:

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落月移妆镜,浮云动别衣。欢逐今宵尽,愁随还路归。犹将宿昔泪,更上去年机。

首联同为天河、凤驾,颔联都有落月,只是星换作了云,颈联也是写欢促别长,尾联更是不约而同地只着墨于织女重上织机,掩泪独悲,而不及牛郎,两诗无论立意或构思都很相似。考虑到唐初类书的编纂和流行都与宫廷的文学教育有关,我们有理由推测高宗二诗与王眘诗之间可能存在摹仿关系。这种由立意—构思的摹仿形成的互文在《文选》和类书盛行的唐代,在唐诗盛行的宋、元、明代,在宋诗盛行的清代,都是很常见的。

风格摹仿的互文,是更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古人通行的师法原则是得性情之近,就各体之宜,即选择师法对象首先考虑与自己性情相近的作家,具体到写作某种体裁时再选择擅长此体的作家。这样,一般情况下的写作,更多地是以对某个作家某种风格的摹仿为主。即以所谓拟古而言,除陆机、江淹等少数作家外,也不是摹拟某些作品,而是摹拟一种风格或抒情方式。如庾信《拟咏怀二十八首》即属于摹拟阮籍《咏怀诗》的表现形式,李白《拟古十二首》则是摹拟《古诗十九首》的风格。古诗云: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文选》卷二九)

太白则曰: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期彩云重,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李太白全集》卷二四)

太白诗意完全脱胎于古诗:采荷思远,欲赠无由,怅望不已;诗的抒情主人公也同样是空闺思妇。这种摹仿是公开的,标题还特别声明,很可能是诗人早期创作留下的习作;也有特定境遇下的模拟,如清初陈祚明久客京师,病中无聊,以《古诗十九首》各诗首句开端拟其风格自抒己情。成熟作者的摹仿,除个别作品在题目中标明外,往往都不显山露水,甚至还要掩藏摹仿的痕迹——蹈袭毕竟不是才华丰富和有创造力的表现。贺裳说“盗法一事,诋之则曰偷势,美之则曰拟古。然六朝人显据其名,唐人每阴窃其实”,就是指的这种差别。当一种风格成为时尚后,作者们经常是通过摹仿经典作品来实现风格化的追求。比如李攀龙曾说“七言律体,诸家所难,王维、李颀颇臻其妙”,李颀的作品因此而被明七子辈奉为楷模,李攀龙诗中清楚可见摹仿李颀的痕迹。李颀最著名的七律《送魏万之京》写道: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一作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全唐诗》卷一三四)

李攀龙有一首《送皇甫别驾往开州》(《沧冥先生集》卷七),明显可见李颀诗的影子:

衔杯昨日夏云过,愁向云山送玉珂。吴下诗名诸弟少,天涯宦迹左迁多。人家夜雨黎阳树,客渡秋风瓠子河。自有吕虔刀可赠,开州别驾岂蹉跎。

李攀龙诗送皇甫别驾往开州与李颀诗题旨相同,同用下平声五歌韵,韵脚重了四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与李颀诗的关系。虽然造句不太模拟李颀,但诗的结构却脱胎于后者:首联送别从昨日写起,颔联将远行之愁换作远谪之悲,颈联也用了黎阳树、瓠子河两个专有名词叙写前途所历,同时带出夏秋季节的变换,尾联以勿蹉跎岁月相激励,尤见脱化李颀诗的痕迹。相似的结构、韵脚,再配以慷慨的意气、浏亮的声情,李攀龙就成功地实现了对李颀原作风格的逼真摹仿。查为仁《莲坡诗话》称王士禛《午日观竞渡寄怀家兄兼答辟冒疆感旧之作》“深得义山神味,正不妨与《九日》诗格调相同”,也是同样的例子。

摹拟作风是明代诗文创作中最显著也是最为人诟病的特征。自李梦阳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举世风靡。嘉、隆以降,“王元美、李于鳞绍明北地、信阳之业而过之,天下学士大夫蕴义怀风,感慨波荡以从之”,一代诗文创作遂笼罩在以摹仿剿袭为能事的拟古风气中,而明人对盛唐诗的摹仿也成为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互文现象之一。当然,必须指出的是,明人之学盛唐,虽然也不乏字袭句拟、生吞活剥的例子,但上乘之作都属于整体性的风格摹仿,隐约能看出某篇作品的影子,却又不易指实字句的因袭关系。这是因为明人的诗歌创作观念并非摹拟二字即可概括,他们同时还讲求变化,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拟议以成其变化”。相对摹仿对象而言,拟议是求合,变化是求离。也就是说,摹仿的目标本来就有似与不似或者说形似与神似的差异。更何况对许多作者来说,创作的意图根本就不在于摹仿,皎然的“三偷”因此才被后人视为笑柄。除了那些毫不在乎自己的作品同不同于前人的极端的自我表现论者,大多数作者的摹仿本身,或在摹仿的同时都希望超越摹仿的对象,希望自己的艺术表现更胜原作一筹,所谓“袭而愈工,若出于己者”,或者像美国作曲家罗芮姆(Ned Rorem)很俏皮的表达:“天才的定义在于他有没有偷的能力。”而那些将独创性放在首位的作家则不仅不屑于摹仿,甚至在意识到前人作品时还要故意廻避艺术表现层面的相似。这在陆机《文赋》即已有表达:“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叶燮《原诗》论前后作者和作品的关系,曾说:“夫惟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广大之。使前者未有是言,则后者亦能如前者之初有是言;前者已有是言,则后者乃能因前者之言而另为他言。”后者为避免蹈袭、重复前人之言而另为他言,便是自觉的规避意识,前人用“犯”与“避”作为指称蹈袭和规避的概念。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云:“咏古诗未经阐发者,宜援据本传,见微显阐幽之意。若前人久经论定,不须人云亦云。王摩诘《西施咏》、李东川《谒夷齐庙》,或别寓兴意,或淡淡写景,以避雷同剿说,此别行一路法也。”即以王维、李颀为例说明唐代诗人的规避意识。通常认为,即使学习和模仿也要避免表面的相似,如方东树提出“学《选》诗当避《选》体”,主张“不但避其词与格,尤当避其意。盖《选》诗之词格与意,为后人指袭,在今日已成习熟陈言。往者海峰先生好拟古人之意格,岂不为客气伪诗乎?今学汉魏、阮公,当玩其文法高妙,气体雄放,而避其词意”。这种规避表面上扫清了本文间互文性的痕迹,但它本身恰恰是互文的结果,当然也应该视为互文的一种形态,或许可称为“隐性的互文”。如此说来,诗歌写作的基本宗旨其实是要超越模仿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将互文性作为诗歌的基本问题来讨论呢?这是因为,互文性研究不是仅仅要说明不同作品间存在的相似性和模仿关系——这是古代诗歌批评极为关注的问题,它更关注这种互文关系对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即使将古代诗歌批评常见的模仿关系辨析(如三偷之说)姑置一旁,互文性研究要作的事仍然还更多。上文提到的拟议和规避就不是模仿所能涵括的互文的概念,虽然它们从来就是贯穿在诗歌乃至文学写作的重要原则,但其间的内在关联迄今缺乏专门的研究,尤其是规避与互文性的特殊关系,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从而与之相关。晚清徐鼒有一首《题露筋祠壁》诗写道:

湖前湖后绿云堆,湖上菰蒲绕岸回。老尼拾柴小尼爨,不知门外白莲开。

单独看这首诗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有一点比较奇怪,那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尼姑不知门外白莲开放。是暗示“空门气味长”,尼姑们不知世间风光吗?如果我们熟悉王士禛著名的《再过露筋祠》一绝:“翠羽明珰尚俨然,湖云祠树碧于烟。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就知道,徐鼒所以写尼姑“不知门外白莲开”,正是他意识中有王诗存在。王士禛这首七绝在清代非常有名,“论者推为此题绝唱”,陆以湉认为“诗不即不离,天然入妙,故后来作者皆莫之及”。这个例子足以说明,经典之作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后代作者的艺术思维,即使他无意摹仿,诗思也会不经意地与之相关。在王士禛以前的作品中,如谢肇淛《露筋祠》(《小草斋集》卷五)云:“白璧自不涅,微驱何所求?至今女郎祠,飒飒英风秋。惆怅千古事,月照清淮流。”熊文举《露筋祠》(《雪堂先生集选》卷五)云:“依依不似苎萝村,蝼蚁乌鸢达者尊。底事蚊蟁常聚散,烟波江上立贞魂。”都没有写到白莲,而自从王士禛诗成为此题绝唱,后人的诗思就常与白莲相连了,徐鼒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例子。

徐鼒的露筋祠诗虽可以说明诗歌史上一些作品间互文性发生的原因,却还不足以成为互文性研究的典型例证。互文性研究对文本关系的考察不只着眼于一个文本从以前的文本中获得了什么,即“文本渐次吸收外部材料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从文本的关联中了解新出文本较原有文本增添了什么,提升了什么。由此着眼,则黄景仁《绮怀》与李商隐《无题》的关系可作为一个有趣的个案。

黄景仁《绮怀》十六首对李商隐《无题》的摹仿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据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五载:

武进黄仲则《绮怀》诗十六首,人多传为中表之私。但观诗中如“妙谙谐谑擅心灵,不用千呼出画屏”等语,似非闺秀身分,想不过婢子略有慧心者。又云“试歌《团扇》难终曲,但脱青衣便上升。曾作龙华宫内侍,人间驵侩恐难胜”,则为青衣小婢无疑矣。又“夤缘汤饼筵前见”,若果中表之亲,纵已适人,亦不必夤缘始得见也。宜黄陈少香先生曩客毗陵,闻彼处士夫言之甚悉,皆指为仲则姑母某姓之婢,似可无疑。总之,义山《锦瑟》,诸说不一,皆可为寄情之什,作香草美人观可也。

无论其本事若何,到诗人写作《绮怀》时,当年的恋人已嫁为人妇且有子嗣,他只有缠绵而无望地追忆少年时代这段不可明言的初恋,于是李商隐风格绮旎而又旨趣隐晦的《无题》自然地成了他仿效的范本。正如旧日注家所指出的,“义山不幸而生于党人倾轧、宦竖横行之日,且学优奥博,性爱风流,往往有正言之不可,而迷离烦乱、掩抑纡回,寄其恨而晦其迹者”。黄仲则的初恋虽不便明言,却也无须故作隐讳,事实上《绮怀》的题旨是相当清楚的,一个个记忆的片段包括与情人的初识、幽会的欢爱,离别与重逢的怅恨,连缀起对往事的追怀。除了情人的名姓被隐去,所有的情节都像是自叙传,因此它全然放弃《无题》的象征倾向,而集中摹仿其语词和修辞,然后是取意和构思。

首先我们看一个纯粹在语词层面因袭李商隐诗的例子,那就是第三首:“旋旋长廊绣石苔,颤提鱼钥记潜来。阑前罽藉乌龙卧,井畔丝牵玉虎回。端正容成犹敛照,消沉意可渐凝灰。来从花底春寒峭,可借梨云半枕偎。”本章追忆与情人幽会的情景。第四句的“乌龙卧”用《搜神后记》所载晋代张然的故事。张然有狗名乌龙,其妻与家奴私通,想谋杀张然。关键时刻,乌龙咬伤家奴,救了主人。这个故事虽与幽会有关,但用以比拟诗人的密约幽欢,终究不贴合两人的身份。黄景仁所以用“乌龙”之典,应是源于李商隐《题二首后重有戏赠任秀才》(《玉溪生诗集笺注》卷一)的先例:“遥知小阁还斜照,羡煞乌龙卧锦茵。”同样的,“玉虎”句也是脱胎于李商隐《无题》(同上卷二)“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一联,可作为一个旁证。黄景仁《绮怀》确实常从李商隐诗中借用词语,最典型的是第十五首: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次句“银汉红墙”明显是因袭李商隐《代应》(同上卷三)“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一联,原诗的比喻表现换成写实,平添一层幽艳绝俗的浪漫色彩。花下吹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萧史、弄玉的故事,但我却认为此句的取境脱胎于李商隐《银河吹笙》(同上)“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一联。如果说“银汉红墙”还是“偷语”的话,那么这就属于“偷势”了。而颔联两句又可以说是“偷意”,不是么?上句是从李商隐《无题》(同上卷一)“昨夜星辰昨夜风”化出而反用其意,下句暗用李商隐《凉思》(同上卷三)“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之意,又脱化姜夔所造而经高启袭用出名的“满身风露立多时”之语,遂成语意双绝的不朽名句,一个怀着绝望的痴情追忆刻骨铭心的初恋的诗人形象也呼之欲出。后来读者无不激赏这一联,包括同时代的名诗人洪北江、杨荔裳。两句语浅情深,缠绵中又有着香奁体难以企及的天然浑成,说不出的悱恻动人。颈联的取意则借助于李商隐另一首《无题》(同上卷二)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更锤炼其修辞的表现力。李句譬喻虽奇警,但仅着眼于展示结局;而黄句在强化结果的直观性呈现的同时,更补充表现了内心情感的缠绵和一次次经受创伤的过程,使两个比喻更具有视觉的刺激性,从而更强烈地传达内心的创痛。这已不能说是简单的摹仿了,而应该说是高度艺术性的改造,是对原有修辞之表现力的大幅度提升。明代谢榛曾说:“作诗最忌蹈袭,若语工字简,胜于古人,所谓‘化陈腐为新奇’是也。”黄景仁《绮怀》对李商隐诗作的摹仿,正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

稍加紬绎就会发现,黄景仁对李商隐的摹仿实在很少停留在语词上,更多地是借助于语词进入构思的层面。因而理清其间的互文性,对于《绮怀》的解读就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比如第七首写道:

自送云軿别玉容,泥愁如梦未惺忪。仙人北烛空凝盼,太岁东方已绝踪。检点相思灰一寸,抛离密约锦千重。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

此诗第五、七句也与李商隐《无题》有关,这次是取《无题四首》(同上)其二“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和其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两联。不同的是,这里既不是借鉴,也不是改造李商隐的艺术表现,而是用李商隐的艺术表现为引子,发展出一个新的艺术表现,就像音乐家以前人作品的一个乐句为动机发展出一个乐段,前人谓之“出处”。这乃是构思层面的匠心,取什么内容和朝什么方向发展,都有多样的可能性。比如“何须更说蓬山远,一角屏山便不逢”是在肯定“蓬山远”的前提下立论,强调即使不远也阻隔难逢;若取另一首《无题》(同上)的“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就会发展为别一种意思了。确实,一个动机在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手上可能有许多种发展,正向、侧向、反向,一般来说正向肯定少于后二者,因为从独创性的角度着眼,诗家总是偏爱“翻案”的。且看《绮怀》第十六首:

露槛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当游仙。有情皓月怜孤影,无赖闲花照独眠。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着鞭。

❸ 盘点央视的女主持人,谁是颜值担当

据我所知,央视的女主持人中,李梓萌、董卿、李思思的长相都不错,都属于颜值担当。

最后再说一下李思思,她是一位央视美女主持李思思,她是央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可以称为主持人中的后起之秀,最近几年李思思开始主持了央视春晚,有观众说李思思是继董卿之后又一位当家的花旦,她是从2012年至2006年主持春晚,她连续五次担任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可以看出李思思的主持功底是非常好,深受大家喜爱!

文章结束了,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大家留言点赞转发啊!

❹ 迪丽热巴发微博是撇清与鹿晗的关系吗

迪丽热巴七夕晚间更博晒自拍,并称自己:散发着单身女子的清香。

五点鹿晗又转发了一条微博,这三条微博的时间点,大家看一下是网友说的1314528吗?明明是1314728呀,要不热巴赶紧澄清绯闻,这样都可以硬凹,也是没谁了。

就连邓超发个微博,都被大家喷捆绑鹿晗炒热度,引得两家粉丝开撕,大家追星还是要理智,本来鹿晗与迪丽热巴可以大方在微博互动,如今为了避嫌,两个人几乎零互动。

不管怎样,希望两人幸福

❺ 哪些诗句中含有“弥”字

张说 【醉中作】 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❻ 白居易的诗歌有什么呢

长恨歌 大林寺桃花 琵琶行 忆江南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 赋得古原草送别
观刈麦 长相思 题岳阳楼 忆江南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早春闲行 采莲曲 花非花
江南春 岁暮道情二首 同十一醉忆元九 听琵琶劝殷协律酒
宿西林寺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同崔十八宿龙门兼寄令狐尚书冯常侍
十二时行孝文 早春即事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代春赠 答春 卖炭翁 直中书省
邯郸冬至夜思家 潮 忆江南 樱桃花下叹白发
句 句 望江州 浪淘沙
歙州山行怀故山 强酒 句 句
句 句 夏日 牡丹
句 赠牛思黯 七夕 句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登西山望硖石湖 木芙蓉 懒出
云门寺 江郎山 赞碎金 三月三日
隔浦莲 浪淘沙 采石墓 十二时行孝文
题新涧亭 辱牛仆射相公一札兼寄三篇寄怀雅意多兴味亦 别后寄美人 闺情
西岩山 醉后题李马二妓 江楼宴别 池上竹下作
赠隐士 任氏行 任氏行 杭州景致
春兴 同梦得醉后戏赠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行香子 新艳 赞崔氏夫人
题天柱峰 十二时行孝文 南岳横龙寺 杨柳枝
游紫霄宫七言八句 会二同年 题法华山天衣寺 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重阳日 赞崔氏夫人 任氏行 任氏行
辱牛仆射一札寄诗篇遇物寄怀情 对酒当歌 句 句
句 惜落花赠崔二十四 松树 南浦别
新妇石 闻裴李二舍人拜纶阁 早夏闲兴 寄卢协律
宫词 登观音台望城 离别难 母别子
早冬 移山樱桃 放言五首并序 初到江州
听崔七妓人筝 中秋月 履道新居二十韵 喜与杨六侍御同宿
咏怀 南湖春早 问刘十九 杨柳枝
竹枝 井底引银瓶 初入峡有感 花下对酒二首
自咏 池上二绝 池上 谪居
官舍闲题 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 庾楼晓望
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 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 赠鸟窠和尚诗 杂曲歌辞·忆江南
庭松 读史五首 早春 杨柳枝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急乐世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隋堤柳 夜雪
鸟窠和尚赞 寻春题诸家园林 湖亭望水 家园三绝
续古诗十首 寓意诗五首 杨柳枝 竹枝
东坡种花二首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自题小草亭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见紫薇花忆微之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予以长庆二年冬十月到杭州明年秋九月始与范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长相思 首夏 我身 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
垂钓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北亭招客 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杜三学士
二月二日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游宝称寺
闲游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江楼月 东林寺白莲
秋月 寄唐生 八骏图 江州雪
竹枝 浪淘沙 杨柳枝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寄之
宴桃源 宴桃源 访陶公旧宅 阴山道
和《大嘴乌》 秋思 村夜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
杭州春望 咏老赠梦得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
老来生计 白羽扇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重题
萧员外寄新蜀茶 望驿台三月三十日 和春深二十首 青毡帐二十韵
答《桐花》 李夫人 涧底松 骊宫高
青石 天可度 春雪 贺雨
宴桃源 竹枝 一七令 秋霁
念金銮子二首 寄胡饼与杨万州 西掖早秋直夜书意自此后中书舍人时作。 伤唐衢二首
村居苦寒 夏旱 杜陵叟 陵园妾
和《古社》 酬吴七见寄 赠能七伦 东园玩菊
马上作 山石榴,寄元九 咏所乐 寄卢少卿
饱食闲坐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秋晚 石榴树
孤山寺遇雨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自咏五首 题西亭
早春忆苏州寄梦得 早春题少室东岩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狂吟七言十四韵
看嵩洛有叹 吴中好风景二首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感白莲花 吟四虽杂言。 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
何处难忘酒七首 池鹤二首 江南遇天宝乐叟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答谢家最小偏怜女 冬夜 和《分水岭》 和《思归乐》
盐商妇 谕友 寄王质夫 自觉二首
村居卧病三首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新制布裘 悲哉行
杂兴三首 买花 杂感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
西凉伎 寄李十一建 归田三首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 自此后诗为赞善大夫时所
泛湓水 秋雨中赠元九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截树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 登商山最高顶 自咏 放旅雁元和十年冬作。
生离别 浩歌行 王夫子 思归 时初为校书郎。
客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暮立 江岸梨花
新秋病起 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 白发 宿竹阁
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 春日闲居三首 闲卧寄刘同州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
池上闲吟二首 送毛仙翁江州司马时作。 偶作寄朗之 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
晚岁 湖亭晚归 东楼南望八韵 见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
题州北路傍老柳树 悲歌 重酬周判官 和新楼北园偶集
和自劝二首 偶作二首 答刘禹锡白太守行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和浙西李大
山泉煎茶有怀 山枇杷花二首 赠内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山枇杷 寄皇甫七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宿蓝桥对月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秋虫 赠别宣上人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村雪夜坐 春眠 赠王山人 秋山
采诗官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紫毫笔 反鲍明远《白头吟》
答《四皓庙》 和《雉媒》 缭绫 红线毯
凶宅 梦仙 丘中有一士 命首句为题二首 议婚
伤宅 秋槿 夜雨有念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西楼夜 过昭君村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 不二门
对酒 夜雨 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 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庭槐 放鱼 自此后诗到江州作。 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二
官牛 歌舞 和《阳城驿》 首夏同诸校正游开元观,因宿玩月
郑生尝隐天台,徵起而仕。今复谢病,隐于此 隐几 观稼 咏拙
赠杓直 春夜喜雪有怀王二十二 下(圭阝)庄南桃花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
将之饶州,江浦夜泊 秋暮西归途中书情 酬郑侍御多雨春空过诗三十韵次用本韵 莲石
赠杨使君 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西湖留别 池上夜境
池上闲咏 短歌行 哭崔常侍晦叔 重阳席上赋白菊
听幽兰 晚桃花 桥亭卯饮 醉中对红叶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山中与元九书因题书后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题遗爱寺前溪松
早春 北楼送客归上都 重到江州感旧游题郡楼十一韵 花前叹
和送刘道士游天台 夜招周协律兼答所赠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独行
虚白堂 官俸初罢亲故见忧以诗谕之 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 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
残酌晚餐 又题一绝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喜见刘同州梦得
香山避暑二绝 三月晦日晚闻鸟声 喜入新年自咏时年七十一。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 哭微之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雨歇池上 东山寺 醉题候仙亭 东院
余杭形胜 江楼夕望招客 题清头陀 和寄乐天
和望晓 别苏州 卯时酒 喜雨
赠韦处士六年夏大热旱 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并序 寒闺怨 新居早春二首
王昭君二首时年十七。 得钱舍人书问眼疾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昭君怨 偶然二首 四月池水满 和皇甫郎中秋晓同登天宫阁言怀六韵
北窗三友 因梦有悟 夏日作 杭州回舫
池西亭 闲出觅春戏赠诸郎官 泛小(舟仑)二首 春老
紫薇花 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 虎丘寺路去年重开寺路,桃李莲荷约种数千 秋江送客
妇人苦 清龙寺早夏 劝酒寄元九 宿清源寺
小池二首 晚燕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社日关路作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朝归书寄元八 答故人 咏意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秋游原上 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适意两首
松斋自题 时为翰林学士。 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 答《箭镞》 两朱阁
负冬日 玩松竹二首 湓浦竹 重赋
慈乌夜啼 桐花 早祭风伯,因怀李十一舍人 招萧处士
栽松二首 早蝉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渭村雨归
秋夕 白云泉 梦与李七、庾三十二同访元九 舟中雨夜
微雨夜行 自江州至忠州 送客回,晚兴 东楼竹
郡中春宴,因赠诸客 赠内 放鹰 大水
秋池二首 虾蟆 和张十六。 寄隐者 羸骏
哭孔戡 叹鲁二首 感时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
养拙 黑潭龙 秦吉了 鸦九剑
闲居 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 清夜琴兴 寄同病者
游蓝田山卜居 友人夜访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夜惜禁中桃花因怀钱员外
南秦雪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凉夜有怀 华阳观桃花时招李六拾遗饮
寄陆补阙前年同等科。 夜雨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 立春后五日
山路偶兴 吾雏 食饱 闭关
郭虚舟相访 冀城北原作 春葺新居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早梳头 简简吟 送张山人归嵩阳 快活
秋寄微之十二韵 登阊门闲望 梦行简 别春炉
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 除官赴阙留赠微之 春寒 西行
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 思旧 风雪中作 池上有小舟
苦热 看采莲 春风 马上晚吟
小桥柳 白莲池泛舟 闲吟 山中问月
重赠李大夫 恼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龙昌寺荷池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 白牡丹 春末夏初闲游江郭二首
酬严十八郎中见示 闻夜砧 板桥路 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自此后在苏州作
和李势女 和雨中花 五月十五日夜月 与诸客携酒寻去年梅花有感
湖上醉中代诸妓寄严郎中 送李校书趁寒食归义兴山居 饮后夜醒 因岩亭
济源上枉舒员外两篇因酬六韵 送沈仓曹赴江西 后宫词 池边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秋雨夜眠 即事重题 池上即事
和梦得洛中早春见赠七韵 涧中鱼 新沐浴 池上早夏
卖骆马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 酬皇甫郎中对新菊花见忆 偶吟
杨柳枝词八首 闲卧有所思二首 能无愧 哭刘尚书梦得二首
感所见 宴后题府中水堂赠卢尹中丞昔予为尹日创造 夏日闲放 池鹤八绝句
游赵村杏花 后序 闲夜咏怀因招周协律刘薛二秀才 和我年三首
中隐 知足吟和崔十八未贫作。 太湖石 自问行何迟
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重题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
勤政楼西老柳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荔枝楼对酒
阶下莲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 登郢州白雪楼 开元九诗书卷
阴雨 画木莲花图寄元郎中 李白墓 山居
元和十二年淮寇未平诏停岁仗愤然有感率尔成 六年秋重题白莲 问江南物 嵩阳观夜奏霓裳
和杜录事题红叶 销暑 酬思黯相公见过弊居戏赠 首夏
咏怀 早夏游宴 自喜 览镜喜老
小台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上日下文)清四上人 爱咏诗 吾庐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 香山寺石楼潭夜浴 同诸客携酒早看樱桃花 柳絮
题新居呈王尹兼简府中三掾 春雪过皇甫家 崔侍御以孩子三日示其所生诗见示因以二绝和 洛城东花下作
城东闲行因题尉迟司业水阁 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 眼病二首 六月三日夜闻蝉
清明夜 夜泛阳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 宴散 琴茶
寄通州元侍御、果州崔员外、澧州李舍人、凤 酬李少府曹长官舍见赠 晓别 禁中秋宿
早秋曲江感怀 鹤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 寄江南兄弟
秋题牡丹丛 达理二首 望江楼上作 过紫霞兰若
感旧纱帽 帽即故李侍郎所赠。 晏起 仲夏斋戒月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过刘三十二故宅 乱后过流沟寺 过高将军墓 微之宅残牡丹
禁中闻蛩 答骑马入空台 亚枝花 题施山人野居
题流沟寺古松 问淮水 自吟拙什,因有所怀 渭上偶钓
首夏病间 闻早莺 读谢灵运诗 北亭
舟行 江州路上作。 湓浦早冬 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 病假中南亭闲望
时世妆 读张籍古乐府 感鹤 伤友 又云伤苦节士。
薛中丞 邓鲂、张彻落第 送王处士 登城东古台
哭王质夫 东城寻春 病中友人相访 司马宅
会昌春连宴即事 禽虫十二章 寄元九 以镜赠别
沐浴 有木诗八首 种荔枝 遗爱寺
仙娥峰下作 南湖晚秋 郡中 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采地黄者 纳粟 杏园中枣树 秦中吟十首序
文柏床 问友 赠樊著作 折剑头
立碑 轻肥 仙游寺独宿 前庭凉夜
官舍小亭闲望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禁中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 题浔阳楼 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官舍内新凿小池 栽杉
晚春沽酒 兰若寓居 遣怀 自此后诗,在渭村作。 咏慵
闲居 感月悲逝者 曲江早春 江上笛
答山驿梦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旅次景空寺宿幽上人院
游仙游山 夜哭李夷道 重到毓材宅有感 留别吴七正字
春中与卢四周谅华阳观同居 醉歌示妓人商玲珑。 春题华阳观观即华阳公主故宅,有旧内人存 城东闲游
秋蝶 移家入新宅 病中逢秋,招客夜酌 别萱桂
自望秦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 骆生弃官居此二十余年。 题座隅 山中独吟
烹葵 赎鸡 重到渭上旧居 寄题周至厅前双松 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
赠卖松者 留别 新秋 客中月
送春归元和十一年三月三十日作。 山鹧鸪 忆洛中所居 醉题刘二十八使君
松斋偶兴 和杨郎中贺杨仆射致仕后杨侍郎门生合宴席上 松下琴赠客 听琵琶妓弹略略
酬裴相公题兴化小池见招长句 寄殷协律多叙江南旧游。 对酒五首 听曹刚琵琶兼示重莲
赠王山人 小院酒醒 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 云和
早发赴洞庭舟中作 池上早秋 天竺寺七叶堂避暑 席上答微之
早春晚归 题新居寄宣州崔相公所居南邻即崔家池。 酬杨八 甬桥旧业
春游 七月一日作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 筝
酬舒三员外见赠长句 衰荷 把酒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
和裴令公一日日一年年杂言见赠 老热 新秋喜凉因寄兵部杨侍郎 赠晦叔忆梦得
与诸道者同游二室至九龙潭作 履道池上作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 池上小宴问程秀才
晚起 观游鱼 咏闲 惜落花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五首 江亭夕望 浔阳岁晚寄元八郎中庾三十二员外
遣怀 十二年冬江西温暖喜元八寄金石棱到因题此诗 闻李尚书拜相因以长句寄贺微之 蔷薇正开春酒初熟因招刘十九张大崔二十四同
寄微之 醉吟二首 风雨晚泊 感樱桃花因招饮客
忆元九 还李十一马 酬卢秘书二十韵时初奉诏除赞善大夫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
逢旧 晏坐闲吟 西楼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
感春 九日题涂溪 闻雷 巴水
和张十八秘书谢裴相公寄马 三年别 小曲新词二首 闺怨词三首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题平泉薛家雪堆庄 和微之道保生三日 天津桥
不准拟二首 府中夜赏 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 舟中夜坐
看采菱 夭老 秋池 日高卧
自咏 洛阳春 过温尚书旧庄 无梦
对小潭寄远上人 尝黄醅新酎忆微之 神照上人照以说坛为佛事。 老慵
醉吟 招客 天宫阁早春 晚归早出
重修府西水亭院 与诸公同出城观稼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岁暮言怀
睡觉 和梦得冬日晨兴 雪夜对酒招客 解印出公府
出府归吾庐 再授宾客分司 三适赠道友 洛阳有愚叟
张常侍相访 岁暮 自问 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闻歌者唱微之诗 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 送考功崔郎中赴阙 罢府归旧居自此后重授宾客归履道宅作。
睡觉偶吟 问支琴石 早春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苏州刘郎中 洛中春游呈诸亲友
酬李二十侍郎 赠草堂宗密上人 犬鸢 开襟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偶作二首 诏下 晚凉偶咏
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时梦得 六年冬暮赠崔常侍晦叔时为河南尹。 戏招诸客 茅城驿
洛下寓居 味道 除夜寄微之 重寄别微之
问远师 答微之上船后留别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安稳眠 寄情 吴宫辞 祭社宵兴灯前偶作
渡淮 自咏 题笼鹤 拣贡橘书情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 闻行简恩赐章服喜成长句寄之 对酒吟 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
船夜援琴 泛太湖书事寄微之 题新馆 西楼喜雪命宴
酬刘和州戏赠 小舫 三月二十八日赠周判官 病中多雨逢寒食
城上夜宴 题东虎丘寺六韵 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和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百竿拆壁开轩旦夕对
重答汝州李六使君见和忆吴中旧游五首 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 观幻 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
广府胡尚书频寄诗因答绝句 双鹦鹉 读鄂公传 僧院花
老戒 斋月静居 寄答周协律来诗多叙苏州旧游。 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奉诏撰进。
雨中招张司业宿 和集贤刘学士早朝作 题崔常侍济源庄 池窗
逢旧 恨词 喜与韦左丞同入南省因叙旧以赠之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临都驿答梦得六言二首 洛下诸客就宅相送偶题西亭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 赋得边城角
姚侍御见过戏赠 寄太原李相公 奉使途中戏赠张常侍 秘省后厅
晚寒 百日假满 题报恩寺 宿灵岩寺上院
酬别周从事二首 江上对酒二首 写新诗寄微之偶题卷后 自喜
与梦得同登栖灵塔 过敷水 秋斋 涂山寺独游
登灵应台北望 和郭使君题枸杞 惜(木有)李花 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
和钱员外答卢员外《早春独游曲江见寄长句》 东墟晚歇时退居渭村。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 王居仙游山。 权摄昭应,早秋书事,寄元拾遗兼呈李司录
秋日 和元九悼往 感旧蚊帱作。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初出城留别
夜琴 赠苏少府 池畔二首 三年为刺史二首
山雉 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戏题新栽蔷薇时尉周至。 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
县南花下醉中留刘五 宿杨家 醉中留别杨六兄弟三月二十日别。 感故张仆射诸妓
除夜宿洺州 长安送柳大东归 长安闲居 早春独游曲江时为校书郎。
秘书省中忆旧山 除夜寄弟妹 寒食卧病 宴周皓大夫光福宅座上作。
晚秋夜 答元奉礼同宿见赠 感发落 重酬钱员外
答张籍因以代书 寄陈式五兄 庾顺之以紫霞绮远赠以诗答之 送元八归凤翔
雨雪放朝因怀微之 咏怀 曲江独行自此后在翰林时作。 同钱员外题绝粮僧巨川
绝句代书赠钱员外 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寒食夜 晚秋闲居
秋暮郊居书怀 长安早春旅怀 寄湘灵 及第后忆旧山
题元十八溪亭 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 哭刘敦质 登乐游园望 委顺
宿溪翁时初除郎官赴朝。 衰病无趣因吟所怀 废琴 开元寺东池早春
郊下 遗怀 征秋税毕题郡南亭 因沐感发,寄郎上人上二首
早蝉 早秋晚望兼呈韦侍御 哭李三 别李十一后重寄自此后江州路上作。
赠别崔五 渐老 送幼史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
七德舞-美拨乱,陈王业也 西原晚望 感镜 旱热二首
寄韬光禅师 不能忘情吟 逸老 哭师皋
梦裴相公 燕诗示刘叟 海漫漫-戒求仙也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捕蝗-刺长吏也 昆明春-思王泽之广被也 携诸山客同上香炉峰,遇雨而还,沾濡狼藉, 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
履信池樱桃岛上,醉后走笔,送别舒员外,兼 春晚寄微之 杏园花落时招钱员外同醉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
独酌忆微之时对所赠盏。 八月十五日夜闻崔大员外翰林独直对酒玩月因 初到洛下闲游 赠楚州郭使君
喜罢郡 南院 闲咏 初授秘监并赐金紫闲吟小酌偶写所怀
宝历二年八月三十日夜梦后作 望亭驿酬别周判官 酒筵上答张居士 鹦鹉
河亭晴望九月八日。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 偶眠 酬皇甫宾客
答苏庶子 雪中寄令狐相公兼呈梦得 宿窦使君庄水亭 龙门下作
和刘郎中伤鄂姬 赠东邻王十三 答林泉 将发洛中枉令狐相公手札兼辱二篇宠行以长句
喜钱左丞再除华州以诗伸贺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 代迎春花招刘郎中 闲出

❼ 小尼哥哥昨天怎么没去主持20168月9日的七夕

上31ふを计谂笔车qゴDむ琼花

热点内容
盆栽排行植物 发布:2025-05-17 12:50:46 浏览:877
西兰花蔬菜 发布:2025-05-17 12:41:13 浏览:891
玫瑰泪阅读答案 发布:2025-05-17 12:41:02 浏览:572
玫瑰痤疮多久能好 发布:2025-05-17 12:39:46 浏览:760
孢菌茶花 发布:2025-05-17 12:30:36 浏览:434
综合深爱丁香 发布:2025-05-17 12:27:38 浏览:306
入梦七夕 发布:2025-05-17 12:27:36 浏览:747
群舞送你一朵玫瑰花 发布:2025-05-17 12:26:40 浏览:45
樱花短剑 发布:2025-05-17 12:18:03 浏览:192
家种盆栽 发布:2025-05-17 12:10:07 浏览: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