孢菌茶花
『壹』 茶花易的什么病害
茶花人员得枯叶病,5-12月均为花期,看品种,建议用高压红土栽培[Tb土老六]
『贰』 茶花叶子发黑,是什么病害
1、患病:这类植株得了炭疽病之后,叶片会长出许多圆形的小黑点,还会慢慢的版变黑、权掉落。植株的枝条也会变得比较干,对植株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2、病虫:植株招惹一些害虫后,叶片的颜色会变黑,黑的地方会慢慢的变大,影响叶片的养分供应,慢慢的植株的叶片会脱落。
3、给水不当:给这类植株太多水会影响植株的呼吸,从而使植株的叶片变黑、掉落。给植株的水质量不好,叶片也会变黑。
(2)孢菌茶花扩展阅读:
解决方法
1、植株得病的时候需要将生病的叶片剪掉,然后统一放在一起烧掉它。还要将植株放在空气流动好的地方,给植株喷洒几次治疗的药物。
2、感染害虫之后跟得炭疽病的操作方法一样,需要剪掉叶片,然后给它喷洒些药。
3、给水太多的时候将植株放在通风的地方,每次给水的时候少给一些,每次给的水要干净,如果使用自来水需要将它放置几天。
『叁』 茶花得的什么病
赤叶斑病
【病因及症状】该病由半知菌类叶点菌属知(Phyllosticta sp.)真菌引起。病斑多发生在较嫩的叶片上,初为淡褐色圆形渍状小点。以后病斑蔓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棕褐色,有时多道个病班连合成较大的斑块或蔓延于整个叶片,引起叶片的大量枯焦和 脱落。
【发病规律】该病菌存活在寄主的病残体上,孢子借助风雨、流水等传播。病害一般从5月份开始发生,7~9月份为发病高峰,受害叶片回在大答量脱落。
【防治方法】①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或者25%灭菌丹400倍液,喷洒防治。②在干旱时,可增加叶片喷水,以抑制病害的发生。
栽培技术
光照温度
山茶为半阴性花卉,夏季需搭棚遮阴。立秋后气温下降,山茶进入花芽分化期,应逐渐使全株受到充足的光照。冬季应置于室内阳光充足处,若室内光线太弱,山茶则生长不良,并易得病虫害。山茶为长日照植物。在日长12小时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花芽。最适生长温度18-25℃,最适开花温度10-20℃,高于35℃会灼伤叶片。不耐寒,冬季应入室,温度保持3-5℃,也能忍耐短时间-10℃的低温,但不能长时间超过16℃,否则会促使发芽,引起落叶。生长期要置于半阴环境中,不宜接受过强的直射阳光。特别是夏、秋季要进行遮荫,或放树下疏荫处。山茶喜温暖,怕寒冷。室内温度不能低于5℃。温度在10℃至15℃的房间内,其他措施得当,春节即可开花,花期可至3月份。
浇水施肥
山茶对肥水要求较高,中性和碱性壤土均不利其生长。北方尤其要注意将碱性水经过酸化处理后才,可浇花,具体办法是将自来水贮放2天,使水中的氯气挥发掉,再加入适量硫酸亚铁(占水0.5%左右)。浇水量不可过大,否则易烂根。盆土也不能干,否则易使根因失水而萎缩,以保持盆土和周围环境湿润为宜。花期勿喷水。一般冬季室内较干燥,应经常向山茶叶面喷水,以形成一个湿润的小气候。但阴雨天忌喷水。浇水时不要把水喷在花朵上,否则会引起花朵霉烂,缩短花期。花谢后及时摘去残花。冬季浇水要视室内温度而定,一般3天左右一次,保持盆土湿润,忌积水或浇半截水。
山茶喜肥。一般在上盆或换盆时在盆底施足基肥,秋冬季因花芽发育快,应每周浇一次腐熟的淡液肥,并追施1次至2次翠姆磷钾肥,氮肥过多易使花蕾焦枯,开花后可少施或不施肥。施肥以稀薄矾肥水为好,忌施浓肥。一般春季萌芽后,每17天施1次薄肥水,夏季施磷、钾肥,初秋可停肥1个月左右,花前再施矾肥水,开花时再施速效磷、钾肥,使花大色艳,花期长。
『肆』 茶花的病害有那些
茶花主要病害有轮纹病、炭疽病、枯梢病、叶斑病、烟煤病等;
主要防治药剂有:专退属菌特800倍;多菌灵500倍;百菌清800倍;克霉灵800倍定期防治,花前要注意灰霉病、花枯病防治。
茶花虫害以红蜘蛛、蚜虫、蚧壳虫、卷叶蛾、造桥虫为主,主要防治药剂用氯腈菊酯15mL+水胺硫磷20mL或久效磷25mL兑30斤水喷雾。
(4)孢菌茶花扩展阅读:
山茶花养殖的注意事项
山茶花不宜强度修剪,它的花、叶,芽发育时间较长,树冠形成也较均匀。基本上不需特殊修剪,只要剪去病虫枝、过密枝、弱枝和截短徒长枝就行了。
山茶花是多花树种,特别在生长衰弱的植株上,如果花蕾密集,就会消耗过多的养分,对植株生长不利。所以摘蕾是栽培管理上的重要一环,以每枝上留1~2蕾为宜,最多只留3个,并保持一定距离。疏下的花蕾可供药用。
山茶花花期较长,整个花期长达半年。所以及时摘去接近凋萎的花朵,对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树势大有好处。
『伍』 我养的茶花,都说灰霉病,用过很多次药了。叶子逐渐变色,叶上白色是药物。
山茶花灰霉病发生在山茶的花蕾及叶片上,该病原为灰葡萄孢菌,感病部位出现淡褐色斑点,花蕾感染后则不能正常开放,失去观赏价值。严重时,花蕾及顶端叶芽发生腐烂干枯脱落。在湿度大、光照不足、氮肥过多、植株生长柔弱时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秋、冬、春三季要注意通风透光,避免湿度过高,即使在雨雪天气,也必须每天打开风口通风4~5小时,使叶片表面的水珠及叶缘的溢液蒸发,不滞留。已感病的山茶植株不宜上盆。
发病植株应喷洒保护性杀菌剂,如75%百菌清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等,秋季喷2次,初冬喷1次,早春再喷1次,即有明显的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