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好一朵茉莉
⑴ 《茉莉花》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究竟哪首是江苏南京的民歌
茉莉花发源于是江苏南京六合金牛山,1942年由新四军艺术家何仿整理而成,原曲称为“鲜花调”。你所说的1才是原本的茉莉花,2是根据1改编而来的流行歌曲 。
⑵ 介绍一下江苏民歌茉莉花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江苏省扬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⑶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甚么啊
《好一美丽的茉莉花》是根据江南民谣《茉莉花》改编,歌词是新填的。
《茉莉花》是中国民间歌曲,曲调源自汉族民间小调《鲜花调》;《鲜花调》原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自由恋爱的故事,又叫《张生戏莺莺》,通过赞美鲜花含蓄地表现青年男女间的纯真爱情,早在18世纪就已产生 ,歌词作为戏曲剧本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缀白裘》,曲谱(工尺谱)最早收录在道光年间的《小慧集》。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1804年所著的《中国旅行》一书中也有介绍;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曾将该曲改编成女声合唱,作为主要音乐素材之一用于歌剧《图兰朵》,1926年在意大利首演。
1942年冬天,年仅14岁的文艺兵何仿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到南京六合开展宣传演出,在六合金牛山地区当地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了最初的六合民歌版本《鲜花调》,记录下了这首歌。何仿将原曲原词整理后,经过反复推敲,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 ,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把歌词中原来的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 ,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然后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将原歌中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⑷ 民歌茉莉花真的出自南京六合区吗
是的
在六合区八百桥镇东北角,有南京市最大的人工湖——金牛湖,环湖多山并因有金牛山而得名,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素有“天然氧吧”之誉。钟灵毓秀出华章——蜚声世界的江苏民歌《茉莉花》就源出于此。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⑸ 江苏省各市市歌
1,泰州市,市歌《故乡最吉祥》
梅花红似火,仿佛往日的女儿妆内
竹影摇呀摇,拂过容了几度板桥霜
一别多少年,青砖黛瓦翘首望
水乡数百里,又见遍地菜花黄
我是那只归巢的鸟儿,流连在银杏树旁
2,盐城市,市歌《盐城真漂亮》
海岸绵延东方,大地四季飘香
鹿鸣声里滩涂绿,清风起时鹤影忙
盐城,我的家乡
春来满眼菜花黄,梨花如雪牡丹放
夏至鱼鲜做面汤,九龙湖口打水仗。
3,连云港市,市歌《在海一方》
在天一方,在海一方
在这片海天相接的地方,在天一方
在海一方。这就是我们我们的连云港
美丽的海湾,可爱的家乡
西连亚欧大陆风云,东临太平洋
4,新沂市,市歌《在山水的怀抱里》
人都说,这里有灵气
骆马湖宛若碧玉,引清波潺潺流过
领阳光铺满心底,春华秋实
花香鸟语,风和日丽
万亩良田长精神,求实创新添活力
5,南京市,市歌《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
⑹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和 “好一朵茉莉花”,哪个是何仿加工整理的
何仿改的是抄“好一朵茉莉花”
何仿袭接触的原曲江苏民歌是《鲜花调》,歌词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何仿把“三朵花”改成“一朵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⑺ 南京好一朵茉莉花研究所有限公司怎么样
法定代表抄人:王继华袭
成立日期:2014-03-24
注册资本:200万元人民币
所属地区:江苏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116093969899R
经营状态:在业
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
人员规模:100-500人
企业地址:南京市六合区马鞍街道河王湖村小王庄组
经营范围:茉莉花及其生物制品技术研发、技术转让;茶树、苗木、花卉、盆景种植、销售、租赁;餐饮服务;餐饮业管理;预包装食品批发与零售(须取得许可或批准后方可经营);办公用品、劳保用品、日用百货、化妆品、礼品、图书、数码产品、电子产品的销售及网上销售;广告策划;会务服务;旅游项目开发;组织文化交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⑻ 2014年,南京还能再唱《茉莉花》吗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春色香也香不过它……”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中国经典民歌,久唱不衰,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首世界闻名的民歌,数十年前是由我省天长市偏僻农村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民女歌手娄丽红率先唱上舞台的,比江苏省歌唱家程桂兰唱红这首歌还早了三年。网络称娄丽红是“最早把著名民歌《茉莉花》搬上舞台的演员”,也有学者称她是《茉莉花》的“首唱者”。
日前,84岁的娄丽红不幸中风,对于她来说,《茉莉花》已成绝唱,然而她的心中将永远珍藏着那抹花香。
敬老院院长在为娄丽红老人梳头。
1
没有她的歌声
敬老院也冷清了
3
她把《茉莉花》
唱上省城舞台
10月9日中午,阳光明媚,在天长市金集镇敬老院,记者见到了娄丽红老人。正在一旁给娄丽红梳头的郑修花院长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的晚上,娄丽红在起夜时不慎摔伤,住进了医院。没想到出院不到一个月,娄丽红又患上脑中风,语言上出现了障碍,表述不清。
“在娄老太没有病前,平日没事时大家会要求她唱上两嗓子,她总是满足大家的要求,唱得最多的还是《茉莉花》。”郑修花告诉记者,因为养子残疾,媳妇又长年生病,娄丽红老人的生活一直很清苦。今年4月,在金集镇政府的特殊照顾下,娄丽红住进了镇里的敬老院,她十分高兴,逢人就夸“政府好”。
“娄奶奶爱热闹,还特别热心和大方,深受大家喜欢。”郑修花说,每当有人来看望她带些好吃的东西时,她总是分些给别人。
家住天长市区71岁的娄家元是娄丽红最小的弟弟,他告诉记者,他们一共兄妹7人,二姐娄丽红一生爱唱爱跳,在摔跤之后没患中风之前住院期间,他和老伴一直守护在二姐病床前。
有一天,医生护士得知《茉莉花》就是这位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唱上舞台的,纷纷拥进病房请求她给大家再唱一遍,娄丽红二话没说,当即清了清喉咙,亮开了嗓子高歌一曲,赢得医生护士们的一片掌声。
“现在娄大姐生病了,再也听不到她好听的歌声了,敬老院里也没有以前热闹了。”敬老院一位老人说。
娄丽红是如何与《茉莉花》结缘的?其中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草西村支部书记陈叶桃告诉记者,自古以来,这一带民间就流传着《鲜花调》,现在大家所唱的《茉莉花》就是音乐家在这一带根据这个曲调改编而来的。
天长市委宣传部网宣办汪启湖主任长期关注《茉莉花》及其原唱者娄丽红。2013年6月2日,他来到娄丽红家中,留下一段珍贵的采访录音。
“1954年10月,经过乡里和县里层层选拔,我是唯一代表天长县参加全省民歌大赛的选手,记得当时比赛在合肥江淮大戏院举办,我唱的是《刮地风》和《茉莉花》等几首曲子,一共获得四枚奖章,只可惜在回来路上就丢了两枚。”录音里娄丽红清楚地表示,在去省城参加比赛前,当时的县文化馆黄馆长(已逝)等人亲自指导,并一句一句教给她《茉莉花》的新词。
娄丽红的话得到天长市原政协主席夏锡生老先生的证实。今年85岁的夏锡生与已逝的《茉莉花》作者何仿先生既是同乡,又是曾经的搭档,两人以前私交甚密。
“1954年,草庙山女歌手娄丽红在安徽首届民歌汇演中演唱《刮地风》等歌曲,获一等奖,获金质奖章一枚。”记者在《天长文化志》中看到这样一段记载,随后在《天长县志》中记者也同样看到相关记载。
娄丽红当时并不清楚,正是因为她首次将本土的《茉莉花》唱出乡村,唱上省城的舞台,此后才为更多人所熟悉。汪启湖告诉记者,在此之前《鲜花调》并没有固定的歌词,当时歌词内容都是随时节而变化。
2
农家女爱唱歌
成“民间歌后”
娄丽红的家在天长市金集镇草西村马窝村民组,地处天长、六合和仪征苏皖三市交界处,娄丽红的娘家离此不过一公里。
1931年,娄丽红出生在这里一个贫苦农家,由于家里孩子多,小时的她根本没有机会进学堂。然而,娄丽红天生有一副好嗓子,自幼聪明好学,又有着超强的记忆力,很快便迷上了唱歌。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12岁那年,娄丽红的父母咬牙将没有进过一天校门却很懂事的她送到地主家放牛。很快,她便能将“风来了,雨来了,放牛的乖乖快快回来啊……”这首《放牛调》唱得滚瓜烂熟。
十六七岁时,娄丽红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尤其是她那百灵鸟般动听的歌声,令人过耳不忘。19岁那年,在父母包办下,娄丽红嫁给了本村一位邵姓青年,但婆家的传统思想约束了爱好文艺的她,一年之后她选择了离婚。此后她又嫁给当地徐家,但一生没有生育。然而,无论生活上遇到多大波折,她都没有放弃爱唱歌的习惯。
由于嗓音甜美又喜爱唱歌,19岁的娄丽红被选拔到当时的草庙乡三塘村文艺宣传队,首次在公开场合为村民演唱。此后,无论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还是乡村汇演的舞台上,总有娄丽红那动听的歌声,经常是歌声未落已掌声如潮。
“娄丽红大家都知道哦,就是那位唱《茉莉花》的老太啊!”在离娄丽红家3公里的金集镇马塘村,77岁的丁子山和几位正在晾晒稻谷的村民,听说记者打听娄丽红家,停下手中的活和记者聊了起来。“这个老太在我们这可有名气喽!她可是我们天长的‘民间歌后’啊,我们小时候都是听她的歌长大的!早些年不仅我们这里,就连对面江苏六合那边的村里大喇叭都播放她唱的歌呢!”丁子山说道。
4
拒绝进京表演
留下终身遗憾
凭着这首《茉莉花》,娄丽红在当地有了“草庙山歌手”和“天长民间歌后”称号。名气大了,县里推荐她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文艺汇演,这也是当时全国最高规格的文艺演出,对于许多民间歌手来说这是展示自己的最佳机会,然而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再加上没文化,娄丽红却谢绝了这次最难得的机会,这也成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今年娄丽红患中风之前,对前来采访的一家媒体表达了心中的遗憾。她说,在她的脑海中时常浮现起在北京大会堂演出的情景,这样的一幕是她几十年中最大的心愿。面对采访的媒体,娄丽红说:“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到那个大舞台上,把这首歌唱给全国人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