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庙里的花卉
❶ 山东哪里有腊梅可以观赏
腊梅,虽然不是梅花,却和梅花有着一样的品格,傲雪斗霜,品质高洁,很多朋友都喜欢将两者放在一起,其实腊梅和梅花的美是不一样,只要是仔细观赏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腊梅想起扑鼻却很清澈,花开艳丽却不俗气,冬日中,任凭寒风凛冽,腊梅依旧花开不败,颜色温暖。
在山东这里就有很多适合大家去欣赏腊梅的地方,如果大家喜欢腊梅的话,今天小编的这篇文章就是来给大家介绍几处山东这里适合去观赏腊梅的地方,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济南千佛山
首先小编来给大家介绍的一处腊梅观赏地点就是这处千佛山了,微风习习不是这里的风格,这里的气候比较冷,尤其是风吹过的时候,更是寒风凛冽。
冬季的时候,走进景区,这里的很多树木都是都被冰雪覆盖着,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然而在这样冷库的环境中,我们却可以看见一抹最是温暖的颜色,就是这处腊梅花了。
腊梅花盛开在仿戚纤山林之间,周围是冰雪围绕,很多树木都被压低了头,只有腊梅还在昂着枝头,盛开着美丽的花朵,似乎是在和这里天气斗争着,傲人圣洁的气质,让人心动。
这里种植的梅花品种比较多,包含着素心梅,还有着虎蹄梅和九英梅等,将寒风中的千佛山装饰的很是温柔。
济南趵突泉
对于济南的趵突泉,大家应该很是熟悉了,一年四季都有来这里旅游的游客,然而冬季这里的主题就是腊梅花了。
大家来到景区,顺着清新的花香就可以找到腊梅花开的地方,目前,这里的腊梅花还没有开的完全,大家也可以去欣赏的,含苞待放也有着自己的美丽。
另外,这里的腊梅最先盛开的地方就是泉水边上了,因为这里的温度是比较高的,然后其他的地方也会慢慢的盛开,一直到将梅花的味道充斥着整个景区。
济南大明湖
对于大明湖,我们更是熟悉了,尤其是那句“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更是让这里被大家熟悉。
在冬季的时候,这里的腊梅就开始盛开了,届时金黄色的花卉在这里盛开着,是整个园区内最是亮眼的景色。
微风习习。花香四溢,让大家不舍得离开这里,因此冬季的这里也是游客很多,备受大家的喜欢着。
泰安·岱庙
岱庙也是欣赏腊梅花的一个地方,这里生长着很多的腊梅花,且各有姿态,有的小巧,有的精致,有的则是婀娜,有的端庄等等,很是丰富。
冬季大家来到这里,味道清新,却不太过浓郁,这里的梅花主要是以金钟梅和素心梅为主的,红色的墙壁配合着淡雅的梅花,为大家勾勒出一幅充满着古韵的画作。
除了岱庙,泰安这里还有很多可以欣赏腊梅的地方,比如说这里的王仔掘母池、天外村、梅园、普照寺、竹林寺等都是赏腊梅的好去处,大家可不要错过啊!
淄博·因园(赵执信故居)
这座建筑古色古香,是赵执信的备仿故居,历史悠久,是一处园林风格的建筑,园内假山涉水,亭台楼阁,背靠着荆山,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人工设计结合在一起。
这里种植着一些浅黄色的梅花,在冬季盛开,温暖美丽,尤其是午后的时候,当一缕缕温暖和煦的阳光散落在院落中,光线将花朵照射的有些靓丽,发着些许淡黄的光芒,更是让人喜欢!
烟台·烟台山
这处烟台山这里,景点比较丰富,拥有着雄伟高耸的白色灯塔,拥有着历史悠久的百年长廊,还有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也有着淡雅美好的腊梅花开。
寒风之后,梅花香气扑鼻而来,走进去观赏这一朵朵盛开的腊梅花,颜色亮丽,却一点也不俗气,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更是给着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这里种植的梅花主要是以九英梅为主,这种梅花也被叫做狗爪梅,因为其盛开的形状就像是小狗的爪子一般!
烟台·奇山所城
对比很多观赏梅花的地方,这处奇山所城真的是比较小众了,但是却备受摄影爱好者的喜欢,这里的梅花花香四溢,且小巧精致,备受大家的喜欢。
大家冬日来到这里,这里的梅花就已经开始准备着盛开了,一般最佳的时间是在二月份的时候,即使周边是冰天雪地,这里的腊梅也是可以盛开的生机勃勃。
崂山太清宫
冬季的时候,大家来到青岛这里旅游,可不要错过了太清宫这里的腊梅花了啊!嫩黄色的花更是为这个冬日增添了不少的温和和暖意!
环翠楼
最后来给大家介绍的这处欣赏梅花的地方,就是这处环翠楼了,这里也种植着几株腊梅花,冬季的时候,就开始准备着盛开。
远远望去,金黄的颜色就先入了大家的眼中了,是冬日这里十分亮眼的一抹颜色,寒风吹过,迎难而上,生机盎然!
在腊梅花开的季节,大家如果来山东这里旅游的话,这些腊梅正在等着大家去观赏,大家可不要错过了啊!
❷ 九月的泰山什么花儿开
九月的泰山姿和败桂花儿开。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金秋九月时,泰山脚下岱庙里的丹桂花开始渐次绽放。趁着半日有闲,我踏香而来,寻香而至。一进园子便深嗅到阵阵"桂花风迹颤",连风里都是桂花馥郁又天然的香棚喊气。
❸ 一庙一道士一古寨两百岁老人——周日冶底岱庙游学记(一)
城南有座庙叫岱庙,庙里有位神奇的道长叫彭涟,庙外有古道古村寨,村寨里有两位百岁老人,还有一群读书人探究几个神奇的迷。
晋城市泽州县南村镇冶底村距离晋城市区15公里,是晋城市南郊第一大村,是“古清化一大道”上的重要关镇之一,是山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村之一。她座落在一个小盆地里,安然祥和,滋养着一方百姓安居乐业隐厅,幸福安康,百岁老人在这里不再是神奇,街上可见。从冶底村南山顶上俯视,村子形似一只肥硕的蝎子,头东尾西,十分逼真。
周日11月4日我带着几位朋友参加了晋城市伊尹读书会组织的游学冶底岱庙活动,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特记录下来,以资后忆。
冶底岱庙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已经多次前往,最近一次就在5月的旅游节。然而这一次看到游学活动的公告,我还是决定报名再去一次。真的是不虚此行,收获满满。
一
银杏王:冶底岱庙门前的银杏王,经中科院测算,树龄6200年的银杏王,高25.4米,胸径3.25米,可与北京潭拓寺里宴团的银杏树相媲美。更为奇异的是此银杏王打破了银杏树雌雄异体的规则,周围几公里内独此一株银杏树,经鉴定为雌雄同体。此银杏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先有银杏王后有岱庙。
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资料记载的银杏树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21年)。这棵6200岁的银杏树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记载,可叹为观止。
银杏树,落叶乔木,叶扇形,晌携橘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11月已进入深秋,这株雌雄同体的银杏王,独立于岱庙门前,满地金黄色的银杏叶,铺地锦似的展示出其特殊的神韵。
那么这棵几公里范围独生的银杏王是怎么来的呢?
伊尹读书会的老师们在银杏树下逗留了很久,各抒起见,展开探寻。清风玄子给我们讲了这样的传说:二郎神担着扁担路过此地,走累了,坐下休息。两只箩筐一放,箩筐就变成了两座山,叫“二郎山”,距此不远。至今“二郎山”顶仍然保留着插扁担的空洞口。二郎神把扁担顺手插在地上,这条扁担就变成了这棵神奇的“银杏王”。
图文/王文梅
未完待续
❹ 泰安市的市花是什么花
泰安市的市花为紫薇,亦称痒痒树、百日红,属千屈叶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罗汉崖庭院中有一株紫薇树龄近百指启年,树干虬然如龙蟠,古趣盎然。每年自夏至秋,开时灿烂如火,微风吹拂,娇娇颤动,美不胜收。近年来泰安市政府在泰城街头、庭院、景区广为种植紫薇,并定其为市花。 泰安市的市树为国槐,亦称中槐、家槐,属豆科,落叶乔唯衡如木。国槐适应性强,寿命长,树形跋朗潇洒,是拦并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风景树种。泰山上下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国槐计有42株,其中岱庙的“唐槐”、斗母宫的“卧龙槐”、登山盘路上的“四槐树”等较为著名。
❺ 泰山东岱庙的构造是怎样的
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泰山宫,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为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岱庙城堞环绕,殿庑嵯峨,门楼高耸,气势非凡。庙内古柏参天,碑碣如林,文物荟萃,是与北京故宫、承德避颂弯暑山庄、曲阜孔庙并列的我国古代四大建筑群之一。
岱庙位于泰安市城区北部,恰在南起旧泰城南门,北到岱顶南天门中轴线上。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面积为9.6万平方米。岱庙的建筑,采用了中国古代纵横双方扩展的形式,在总体布局上遵循的是传统的宫城模式,以南北为纵轴线,划分为东、中西三轴。东轴前后设汉柏院、东御座、花园;西轴前后有唐槐院、环咏亭院、雨花道院;中轴前后建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主体建筑宋天贶殿位于岱庙内后半部,高踞台基之上,其他建筑则设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独立,又有内在联系。这种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宫城的格局构思设计的,形成分区鲜明,主次有序,庄严古朴的独特风格,并通过建筑空间的变幻,在庄重、肃穆和幽深、雅朴的相互渗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体。庙中巍峨的殿宇与高入云端的南天门遥相呼应,给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优美感。
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野卜闷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宋真宗赵恒为庆祝所谓“大书”,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建造的。该殿建于长方型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长48.7米,宽达19.73米,高22.3米。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下有八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富丽堂皇与北京故宫以及曲阜大成殿,合称为“中国三大殿”。殿内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了东岳泰山之神出巡时浩浩荡荡的场面,共有人物630余名,并绘有各类珍禽异兽、山石树木、宫殿楼阁等,构图严谨,疏密相间,气势磅礴,笔法流畅。描绘了泰山神出巡的浩荡壮观的场面。画中人马,千姿百态,造型生动逼真,是泰山人文景观之一绝。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东廊中间柯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等名碑19块,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均为绝世精品。
岱庙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这里保存了琳琅满目的历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艺品,也有闪烁着华夏文明光华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历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经。更为珍贵的是还有184块历代碑刻和48块汉画像石,岱庙内碑碣林立,保存着历代的修庙祭告碑、经幢、题名、诗刻等共计151方,一直有碑林的名号。藏于东御座的秦二世诏书石刻,是以公元前209年李斯的篆书镌刻而成的,是目前中国保存的最为古老的文字石刻之一。藏于汉柏院的东汉建宁元年(168)的衡方碑、中平三年(186)张迁碑、西晋泰始八年(272)孙夫人碑和唐神宝寺碑、汉张衡不忘碑等,都是著名的碑刻。岱庙成为我国继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庙又是一座赏心悦目的古典园林。虬龙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银杏,玲珑精美的盆景,争奇斗艳的花卉,又为古朴典雅的亭、台、楼、阁增添了万种风情的媚态。位于岱庙东南隅的汉柏院,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岱庙,一年四季景色如画,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庄严、雄伟的岱庙,殿宇辉煌,文物荟萃。这里的每一弊塌处建筑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发展。漫步在这艺术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举手触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宝,无不使观者动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庙,是一座融建筑、园林、雕刻、绘画和祖国传统于一体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❻ 冶底岱庙的建筑景观
冶底岱庙的始建年代不详,庙内最早的建筑遗存为正殿天齐殿,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重修,此后金、元、明、清历代又屡加整缮,现存格局成形于明永乐初年。全庙建筑分上下两院,高低错落。
作为入选2001年第五批“国保”的古建筑,冶底岱庙最珍贵的莫过于它金元风韵的舞楼和北宋正殿天齐殿。
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排列有山门、鱼沼、舞楼、天齐殿。两侧设有碧霞元君殿、土地殿、五谷神殿等。庙里精湛的石雕、砖雕、栩栩如生的木雕、琉璃、壁画无一不显示着我国宋、金、明、清工艺的显著卓越。 泰山以外唯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紧挨冶底岱庙旁矗立着一棵银杏树,据专家考证该树至少已有6000多年历史,是晋城所有树种中最粗大十大树王之一,在国内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岱庙门前,树冠铺散开来遮天蔽日,像一把撑开的巨伞。 原来这棵树有8个支干,在解放初期为了给村里学校的学生做桌椅板凳砍掉6支,现在只剩下了两支。
银杏树边树立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它的简历,银杏王:又称公孙树、白果树。这棵树高达25.4米,胸径3.25米,周粗9.6米,盘根14.6米。据中国科学院估算,树龄约5000年至7000年,是迄今省内现存银杏树中最大的一株,可与北京潭柘寺的银杏树相媲美。
岱庙的银杏王在当地百姓眼中被看做“神树”,银杏属于异株异花授粉植物,一般而言都是雌雄并植的。
岱庙的千年银杏王,竟为单株结果,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它主杆的侧枝上发现一向下长的枝杆,该树枝粗壮无叶,已有30多厘米长。银杏树干高5米,而树高25.4米,要八人围抱才能将树合拢。而枝杆向下生长的状态,在世界都实为少见。
相传,自秦时从西京长安到泰山祭天必经冶底,帝王每到此处必焚香祭拜“银杏王”,祈求神树保佑。后在树旁建成岱庙(泰山古称“岱”,岱庙由此得名),冶底是除泰山以外唯一建有岱庙的地方。 舞楼始建年代或早于王报戏台
舞楼位于上院天齐殿对面,坐北朝南,下临竹圃、鱼沼,也是岱庙的主要建筑之一。
整个舞楼八卦形木构架藻井,平面为正方形,单开间,宽约7米余,台基高1,03米,为十字歇山顶亭式建筑。四角立柱,其中东北角柱雕有花、草、童子等图案,其余三根皆素面且砂石质地有异,由此推断应该不是同时之物。
碑录记载,池之北左右石阶而升高丈余,入左门二小门,之间有楼焉。南则俯视与知脊兆池,然二觉其楼之野者高也;北则仰瞻于祠,恍然而悟其楼之卑也。碑录里记载的“楼”即岱庙之舞楼。
早些年舞楼东北角石柱柱头东侧题牌中还有隐隐可见的字迹,字迹显示舞楼创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搭租从已剥落的文字中看到“正隆贰”三字,应该是金海陵王正隆二年,即1157年。
另据庙内碑刻所载,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其中台基、台明、石柱、檐额及勾栏仍为金代遗构,斗栱及屋架、屋顶等显示为明代风格。2003年,我国现存最早的戏台在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被发现,经过推算,王报村的戏台距今已有829年历史,如此看来,舞楼建造年代可能比王报戏台还早26年。
不过,由于雕花的东北角石柱风化严重,现在石柱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无法通过它确认舞楼确切的修建时间,不然我国最早的戏台很有可能会易主。虽然现有文字资料不足证明岱庙舞楼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戏台,但其仍是国内现存历史较为悠久的戏台。 天齐殿建筑工艺只有宋代才有
正殿天齐殿,又名五岳殿,居岱庙中轴线最北端,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天齐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前面一间为走廊。殿前四根方形抹角石柱和一米见方的方形覆莲柱础为宋代遗物,柱上有宋元丰三年题记。金代石刻门框选料讲究,线刻龙、狮、菊、莲、牡丹、化生童子等图案,刀法洗炼,工艺精湛。殿内原有塑像现今早已不存,但是砖砌神台、神龛花罩均保存完好。
岱庙的天齐殿又名五岳殿,是奉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殿堂。天齐殿坐落于庙内中轴线最北部。由总体院落地形高差来看,与其两侧的配殿、耳殿等实居于第三层台梯上。前檐石柱及石质门额上的题刻为该殿历史提供了确切依据,是一座主体构架属于宋代(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而局部木构件及装修等历经金代(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重修的木构古建。大殿坐北朝南,建于高1.64米的砖砌台基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前檐两椽出廊,单檐歇山顶。其建筑风格挺拔古朴,集宋金石雕、砖雕、栱眼壁画、各类瓦件、琉璃吻兽、木雕神龛、彩绘为一堂。
冶底岱庙的正殿天齐殿是宋金时代的建筑,而其相对的戏台也是金代建筑。金元时期的戏台相对的正殿建造时间都比较晚,有的正殿是明代的,有的是清代的。
天齐殿却是绝对的宋代遗物,天齐殿台阶上的砖与砖间,由一些黏状液合拢,缝隙很小,连一根针都插不进去,这种工艺只有宋代才有。这就是冶底岱庙独特有价值的地方。
天齐殿梁架斗栱构件的间隙之间,以砖坯封闭,内外白灰抹面,满布壁画。大面积画法为水墨写意各种花卉,画面四周以墨线画出栱枋轮廓。
其中前檐板门上方与攀间枋之间的壁画三幅,不论其面积、绘制方法、内容还是保存情况均可堪称阖殿壁画的奇葩。壁画内容为山水木石、渔樵耕读,经多方面专家鉴定为宋代原物。三幅壁画皆为水墨浅绛小写意,山石披皴,浓淡墨的不同变化而深浅得宜,清新宁静幽雅之境跃然壁上,体现出宋代乡野生活的恬淡安然,具有极强的写实主义画风。
整个殿宇囊括石雕、木雕、砖雕、壁画、琉璃等附属文物于一起。所以说不论其建筑技术还是其艺术成就,天齐殿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还反映出泽州地区宋金建筑的一些共性,成为研究本地区早期建筑的宝贵资料,具有极重要的文物价值。 岱庙是北方园林建筑的“活化石”
通常意义上讲,一般的北方寺庙更多给人的是凝重庄严的感觉,而岱庙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现在已经无法查知当初寺庙的设计者,但据考证是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正是因为设计者别具匠心的园林布局及景观点缀,才让岱庙具有有别于其他庙宇与众不同的风采,正如鱼沼的设计就让人钦佩不已。
鱼沼位于一进院内中轴线上,北侧由竹圃过渡于庙内第二层台梯石壁之下,为一个平面方形、四周条石砌成壁体的水池。因其平面呈方形,池内有鱼,故名鱼沼。属于因泉聚水,因水砌石成池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建筑”。泉自池北壁中间的石雕龙头口中涓涓流出落下方寒潭,颇似画中之境。
相传该鱼沼有一奇特之处,就是它可以报旱涝。鱼沼内侧壁有石雕龙头、虎头各一,水淹龙头多为涝年,虎头外露则为旱年,龙头不淹、虎头不露即风调雨顺,据说这非常灵验。
鱼沼北种有竹圃一方,再北石崖上方建有舞楼,舞楼两侧为东西云水楼,这样鱼沼、竹圃、舞楼在立面上便形成了由下而上参差升高的风格。 岱庙沼壁为人工砌成,粗犷古朴的黄砂岩条石壁体与上述风格相融为一体,给凝重庄严的宗教祠庙平添了许多情趣与生机,属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融洽,再现了道教所崇衍的“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岱庙其以碧水青山、古树翠竹辅衬殿宇亭台这一独到之举,也反映了先人们在庙宇规划中的匠心独具。难怪有专家考证后由衷赞叹,岱庙完整地保留了古代北方园林建筑的形式,不愧是北方园林的“活化石”。
❼ 游岱庙、登泰山探寻泰山特色碑文、石刻
碑文《登泰山铭》 系唐玄宗李隆基撰文并书。
金党怀英撰书的《谷山寺记》
《秦泰山刻石》秦丞相李斯篆书
汉《衡方碑》、《张迁碑》、元《天门铭》。
山高望远 彭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海岱纵目 黄苗子
保护世界遗产,建设东岳泰山 李鹏
五岳独尊 泰安府 王构
昂头天外 辛耀文
岱庙是泰山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岱庙在泰安主干道:东岳大街路北,渿河以东,通天街北首,红门路南首。从泰安红门路一直向南就是岱庙北门:厚载门;南门为正阳门。
4路、6路、K39路、15路东环等公交车可直达。从岱庙里游览完可沿红门路一直北上到达泰山盘道,由此登山。
岱庙的中轴线与泰山顶的南天门一线贯通,红门就是登泰山的起点,从红门往南直走1.5公里就是岱庙。
岱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山东省泰安市区北,泰山的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都充分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标志性建筑。
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重,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岱庙与北京故宫、敬禅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最佳季节
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
3-4小时
门票
30.00元
开放时间
9月1日~10月31日:08:00~17:30 11月1日~2月28日:亮谨尘08:00~17:00
创建历史悠久,有“秦即作畴”、“汉亦起宫”之载。唐开元十三年(725)进行增修,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据《重修泰岳庙记碑》所载,时有“殿、寝、堂、阖 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八百一十有三楹。”金代部分建筑被毁 ,元时又有增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庙内大部分建筑遭到焚毁,清代修缮。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 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 ,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东岳庙。又名东岳行宫、东岳行祠、泰山庙、天齐庙等,是道教的重要道场。东岳庙最早起源于对泰山的崇拜。后来经过不断传播,发展成影响全国的信仰。隋唐以后,凡是有泰山信仰的地区几乎无不建有东岳庙,所以历史上有“东岳之庙,遍于天下”的说法(明孝宗《重修东岳庙碑》)。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和泰安地区申报非物质文化的重视,泰安地区民俗文化的研究,更成为广泛意义上的泰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泰山东岳庙及东岳庙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泰山东岳庙(岱庙)创始于汉,为泰山信仰的祖庭。是随着对泰山的崇拜各地修建泰山神的行宫或行祠。有史可查的是隋唐时期,特别是唐玄宗封禅泰山告成后,首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对全国各处修建东岳庙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许多碑记都记载全国郡县普建东岳庙始于盛唐封禅。如元孟淳《长兴州修建东岳行宫记》曰:“自唐封禅 郡县咸有之。”
泰山祭祀极盛于赵宋,宋真宗封禅泰山,加禅帝号后,泰山神的信仰渐渐扩大,各地兴建东岳行祠。大中祥符三年(1011),宋真宗降敕称:“越以东岳地遥,晋人然(虽)备蒸尝,难得躬祈介福,今敕下从民所欲,任建祠祀 ”此敕颁行,促使东岳庙在北宋国境普遍兴建。宋人陆周在为海盐东岳庙所作碑记中称“章圣皇帝东封,申严帝晌答号 以彰洪德,允答元功,顺天休命,典册具存,是于今日尤为尊崇,非诸祠庙所得拟议也。”赵室帝君对泰山崇祀始终不替,促使东岳庙祀在南北进步普及,真正发展成为全国性祠庙,因此在两宋期间东岳庙是一个发展的大高峰期。
元蒙入关,继承了宋代这一庙祀传统,且由于元代疆域开阔,也使东岳庙的分布更加广阔。元至正年间《重修东岳庙碑铭》(山西蒲县)所言:“今岱宗之庙遍天下,无国无之,无县无之,虽百家之聚,十室之里,亦妥灵者 ”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庙祀状况。
明初改制祀典,东岳行祠被正式纳入“会典”(《明会典·祭祀》),并与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城隍庙、文庙、关王庙、火神庙、马王庙等合成一整套官方祭祀系统,在各府州县普遍推行。这一体制于清朝入立中原后仍在延续。于是形成了凡设州立县,几乎均建置有东岳庙的格局。故有研究者认为:明清两朝是东岳庙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期,各地之庙在总数上已远逾宋元。
学者王克煜认为,东岳庙主要有三大地域特性,一是东岳庙在地域上的传播首先起源于今山东,唐代《元和郡县图志》所载之鱼台(今属山东)泰山府君祠,为最早见于官修地志的东岳庙。此后庙祀渐及北方各州县,唐代的河南、河北、河东等道——即今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等地都较早建置东岳庙的地区。这一地域,也是泰山信仰的传统地区。早在汉代“泰山主死”信仰便盛行于此。
二是中国的南方地区几乎与北方兴建东岳庙同时,南方一些都会开始建起此类行祠,如蜀地灌口的泰山府君祠,至迟晚唐王经出现,此外江南、闽中的部分东岳庙,也于唐五代时肇建。但东岳庙在南方的普遍兴盛,则托始于两宋时期。特别是宋室南渡,将东岳崇祀大力在江南地区推广,更使南方一跃成为泰山信仰的重镇。
三是中国的边疆地区,宋元以后,随着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发,东岳庙祀也开始向边境各地传播。元代东岳庙首先构建于汉南蒙古,明立国后,云南、贵州、广西、宁夏等地先后纳入其版图,包含有东岳庙的官方祭祀体系在上述地区推行。明清之际,南明郑成功部收复台湾,建东岳庙于台南,将庙祀远播至台湾。清廷入关,满汉文化日益融合,东岳庙遂大兴于东北,此后清朝平定新疆等地,政令行于边陲,促使东岳庙祀又推广到这些地域
豆腐宴
大概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经过历代厨师的挖掘整理,泰山豆腐宴现已成为鲁菜中的 一枝奇葩。宴会时有多达150多道豆腐菜可供选择。以豆腐为主料烹制的名菜有:一品豆腐、八仙瑶池聚会、佛手豆腐、人参豆腐、芙蓉豆腐、荷花豆腐等,色香味形,美轮美奂
药膳宴
泰山层峦叠嶂,气候适宜,水分充足,深山密林中生长着品种繁多的中草药。通过发掘利用泰山丰富的中草药资源,泰安的厨师们研制推出了泰山药膳宴。药膳对于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有良好的功效。主要菜点有灵芝蒸鸡、灵芝蒸鸭、何首乌炖羊肉、四叶参蒸鸡、冰糖黄精汤、银杏猪肘、杏仁豆腐等。
野菜宴
泰山野菜食用历史悠久,大概也始于古代帝王来泰山封山祭祀时“食素斋,整洁身心”。另外泰山山高林密,也为各类野菜生长提供了自然条件。泰山野菜宴可分为冷盆类、油炸类、蛋炒类、腌制类、汤羹类等,尤以姜汁荠菜、炸荷香、炒山鸡等最有名。
赤鳞鱼
赤鳞鱼为泰山独有珍品,清代为宫廷"贡品"。赤鳞鱼生长于海拔270米至800米的泰山山涧溪流中,一般长不足20厘米,它与云南洱海的油鱼、弓鱼、青海湖的湟鱼、富春江的鲥鱼并列为国内“五大名鱼”。赤鳞鱼形体虽小,但光彩熠熠,美丽动人 赤鳞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无腥味,营养价值高。以赤鳞鱼入菜 可清氽,可干炸,最有名的是“龙凤宝珠汤”,喻赤鳞鱼为龙,鱼元或肉丸为珠。成品后色泽艳丽,口味清爽。常见名菜有:干炸赤鳞鱼、清氽赤鳞鱼、凤尾赤鳞鱼等。
泰安煎饼
煎饼是有名的山东小吃,但泰山的煎饼更有特色。泰山的煎饼与山东其它地方不同,一是主要原料采用小米或玉米,以小米原料的为上品。二是泰山煎饼加工前多了一道发酵的工序。三是泰山煎饼薄如蝉翼,几乎透明。煎饼吃起来略带酸味,香软可口。煎饼最迟在明代已成泰安人的家常便饭。以煎饼为主料的小吃有油煎饼(煎饼加葱油、豆腐或白菜等馅烙制)、糖酥煎饼(小米面加白糖烙制)等。煎饼卷大葱更是妇孺皆知的街头小巷大众美食。
壁画传说
宋真宗封禅泰山以后,龙颜大悦,为了感谢“天书”,下旨要在泰山下修一座天贶殿,并在殿内墙上画一幅巨幅壁画,表现泰山神出巡的宏大场面。
泰安县令接旨后,精心组织施工,大殿很快就建好了。可是,殿中的壁画却让他费尽了心机。当时,县令把附近有名的画师都找来了,让他们设计出草稿请皇上审定,结果反反复复送了五六次,真宗仍是不满意,并下旨道:十天之内不设计出好的画样,就拿县令问罪。
县令本想借建造大殿的机会立上一功,以便升迁做大官,不想这下却惹怒了皇帝,眼看升迁的事就要泡汤,他十分气恼,于是把气出在画师身上,下令五天之内,如果画不出皇上满意的画稿,将重打八十大 板,打入死牢。
县令在公堂上大发雷霆以后,回到家中,夫人见他一脸的哭丧样,便知又遇上了麻烦事,问清缘委后,对县令说:“老爷真是糊涂。如果把那些画师都打入死牢,你还想不想活命?”
“此话怎讲?”县令神情紧张地问道。
“你想,如果把这些画师都打入死牢,老爷再去请谁来设计画稿呢?以妾愚见,作画是需要灵气的,你这 样粗暴地对待他们,他们还有什么作画的心情?不如对他们以礼相待,给他们好吃好喝,让他们安心画画,或许能帮老爷度过这一关。”
县令闻听此言,也觉得有理,便又下令对画师酒肉相待,精心侍候。
却说那些画师只想画画,如果画不好,皇帝老子怪罪下来就要丢了性命,早就吓得七魂六魄都没了,谁还能安心下来画画。就在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县令的夫人传出话来说:“皇帝不是嫌你们画得不够气派威风吗?皇上来封禅的时候你们都见过了,照着那场面画下来,皇上准满意。”一句话提醒了众画师,他们连夜赶制,第二天便把画稿送到了县令手中。县令呈给宋真宗,果然赢得了皇上的欢心。于是,岱庙就有了这样气势宏伟的壁画
岱庙石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创建,通高12米,宽9.8米,深3米,总体略呈方形 造型端正,为四柱三门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近观则可见石坊通身几乎都有石雕装饰。从石坊的屋脊开始 檐下的斗拱、横梁、立柱到柱两边的抱鼓石,石坊下的基座,处处布满各式花纹浮雕,内容有8个石狮,姿态各异 重梁四柱刻有“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群鹤闹莲”、“天马行空”、“麒麟送宝”等20余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兽和大量植物花卉纹样。
整座石坊造型别致,刻镂透细不凡,为清代石雕艺术中之珍品。坊柱南北两面都刻有楹联,南面为施天裔所题“竣极于天,赞化体亢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北面是清山东巡抚、兵部侍郎赵祥星题的“为众岳之统宗,万国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掺群灵之总摄,九州待命荡荡乎功孰于京?”。两副楹联扣人心弦,先声夺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显赫声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进岱庙便生敬仰之情。
其它相关
景点级别:AAA
自然景观:丘陵,江河,乡野,泉潭,保护区,珍稀植物
适合人群:家庭,公司,朋友,白领,商务
最佳时间:二月,三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出游方式:参团,火车
岱庙庙会 每年大年初一至初三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