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花卉图
㈠ 这是什么类型的画【摘自最漫画封面
是版画里的木刻,是属于专门对人物进行篆刻的那种,也可以说是情节性版画
详情:
有中西的区分
中国以水墨为主,称为国画,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界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主要包括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战国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成熟的人物绘画,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隋唐时期,我国山水画已成为独立的创作;至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日趋成熟。中国山水画依技法和设色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淡彩等形式。
花鸟画是以描写花卉、瓜果、竹石、鸟兽、虫鱼等为主体的绘画。花鸟画的肇始很早,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殷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许多花草、虫鱼和龙凤之类的图案纹饰。传统花鸟画依题材可分为花卉、瓜果、翎毛(禽鸟)、走兽、虫鱼等类型。
界画是指以宫室、屋宇、亭台楼阁等建筑物为题材,而用界笔直尺线的绘画,也称“宫室画”、“台阁画”或“屋木画”。界画创始于隋代,最早界于人物山水之间
另外,还有佛画、版画。
佛画,总的说来,可分为两大类:非情节性类和情节性类。非情节性类是指画像类,可分为七类:佛像类、菩萨像类、罗汉像类、明王像类、高僧像、天龙八部或天尊类、曼陀罗类。
情节性的佛画,多根据佛经构成的佛教故事画,大约有六类:佛传故事类、佛本生故事类、经变故事类、供养人类、水陆画类、唐卡画类。另外,还有山寺风景类,文僧、武僧传奇故事,相当于连环画之类。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 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 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 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 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西方
分为有色画,无色画
有色画:水粉,油画等
无色画:素描,速写等
版画、插画、
以上,供你参考~~~
㈡ 学美术先学什么好素描速写色彩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绘画之初要先从学习素描开始,一般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人物石膏像、结构、人物头像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过程,但是我们很多初学者没有这种条件,有的考生临时“抱佛脚”,在没有接触基础训练时,直接画人物头像,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可能画得好。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上。我们画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等。这些名词看起来好像不难,但具体的操作确实是很不容易的。这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头部的形体结构及比例。头部的形体,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卵形或立方体或楔形,进一步分析知道颅骨象球形,额骨呈扁方形,额骨之下至下颔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体的鼻子竖于其间。头部的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这是对头部一般规律的总结,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面对一个模特,初学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画面简单空洞,需要多加练习,而受过良好素描训练的人却可表现得深入而丰富。因为视觉上的敏感不同,感觉到的内容就会有差异,后者可以抓住物体的本质,在表达中能够概括简洁、明确肯定地表达对象,在短时间里抓住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
画的种类
油画
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挥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画主要画种之一。
版画
版画(print) 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广义的版画可以包括在印刷工业化以前所印制的图形普遍具有版画性质。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套色漏印。独特的刀味与木味使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水粉画
水粉画,是用水调合粉质颜料描绘出来的图画。水粉颜色一般不透明,有较强的覆盖能力,可进行深细致的刻画。运用得当,能兼具油画的浑厚和水彩画的明快这二者的艺术效果。
壁画
绘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漫画
漫画是绘画种类之一,又称讽刺画。高速画一词来源于意大利文Caricare,义为夸张,后来演变为专指具有讽刺和滑稽意味的图画,即Caricature一词。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表现、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工笔画
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 工笔画一般先要画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复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后复上有胶矾的宣纸或绢,先用狼毫小笔勾勒,然后随类敷色,层层渲染,从而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画出禽鸟活跃之态、花卉芳艳之色。作《牡丹图》,光色艳发,妙穷毫厘。仔细观赏并可确信所画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又如五代画家黄筌写花卉翎毛因工细逼真,呼之欲出,而被苍鹰视为真物而袭之,此见于《圣朝名画评》 :“广政中昶命筌与其子居农于八卦殿画四时山水及诸禽鸟花卉等,至为精备。其年冬昶将出猎,因按鹰犬,其间一鹰, 奋举臂者不能制,遂纵之,直入殿搏其所画翎羽。”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的《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
写意画
写意画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又分小写意与大写意。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喜在画上作题跋 ,长长短短,错落有致,使画面更加充实,也使气韵更加酣畅。“画不足而题足之,画无声而诗声之,互相为用”(葛金《爱日吟庐书画录》),既反映了李绘画的实际,也体现了写意画的基本特点。写意画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文人参与绘画,对写意画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相传唐代王维因其诗、画俱佳,故后人称他的画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一变勾斫之法,创造了水墨淡,笔意清润的破墨山水。董其昌尊他为“文人画”之祖。五代徐熙先用墨色写花的枝叶蕊萼,然后略施淡彩,开创了徐体"落墨法"。
之后宋代文同兴"四君子"画风,明代林良开“院体”写意之新格,明代沈周善用浓墨浅色,陈白阳重写实的水墨淡彩,徐青藤更是奇肆狂放求生韵。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写意画代已进入全盛时期。经八大、石涛、李鱓、吴昌硕等发扬光大,如今写意画已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画法。 写意画主张神似。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质毕肖,则无气韵;彩色异具,则无笔法。”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据皆吾五指裁。” 写意画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的表现手法,以拨墨法写之。元代吴镇论画有云:“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与夫评画者流,大有寥廓。尝观陈简斋墨梅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此真知画者也。”
青绿山水画
青绿山水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画以青绿颜色为主,用笔工整,细笔重彩,色彩浓烈,富有生气。在勾线内用石青石绿着色。色彩浓烈的叫大青绿山水,彩色浅淡些的叫小青绿山水,有用金彩勾勒山石纹理的,显得画面富丽堂皇,这种叫金碧山水。
水墨山水画
水墨山水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奠定的基础,不用色彩,以墨的浓淡、干湿,表现峰峦山石景色。王维属杰出的诗人,又是山水画家。他常把景色写成诗,又把诗画成画,后人说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到五代水墨画又有了飞跃,开始用皴法表现效果,使山石更加雄伟壮丽。到明代徐渭的泼墨大写意在水墨画上发展了水墨的技巧把墨洒在纸上,几笔画就做到了挥洒自如。他的画法对清代的石涛、朱耷(八大山人)影响很大。清代的郑板桥就是受徐渭的影响。
白描画
中国画中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的称为“白描”。白描有单勾和复勾两种。用线一次画成的叫单勾。单勾有用一色墨勾成的,也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的,例如花用淡墨勾,叶用浓墨勾。复勾是先用淡墨完全勾好,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复勾一部分或全部。复勾的线不能依原路的线刻板地重叠地勾一道。复勾的目的是加重质感和浓淡的变化,使物象显得更有神采。白描是用线条、用墨线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的表现技法。宋代李公麟,发挥了古代传统绘画线描作用,创造了白描技法。元代钱选、明代陈洪绶白描画都很成功。
指画
指画又称指头画,指画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绘
史前壁画
画一个旁支。指头画,一般不用或极少用毛笔。史书上记载得比较明确的创始人是清初康熙年间的高其佩。
界画
在画的一部分或大部分,用直尺画墨线组成
史前壁画
的画。主要表现庄严雄伟的建筑物,如宫殿,庙宇、楼阁、亭台等。五代时卫贤、元代郭忠恕达到了高峰。清代袁江、袁跃都是画界画的。
内画
内画,是我国一种特有的传统工艺,它的产生起源于画鼻烟壶。内画的画
史前壁画
法是以特制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其中尤以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不久前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
涂鸦手绘,也叫手工绘画,或者涂鸦。在中国应该算是近些年新起的一行,大概2000年左右吧,如手绘鞋,手绘T恤,人形抱枕,手绘钱包等,都是主要的手绘对象。手绘即在原纯色物品基础上,根据产品的款式、面料以及顾客的爱好,画师在鞋面上用专门的手绘颜料绘画出精美、个性的画面,在不影响产品使用性的基础上,更增添其可观性.如一双鞋子的画面,可以是漫画卡通,真人素描,亦可以是风景、图案或装饰纹样;可以是故事片段配上文字,亦可以是顾客自己的所爱图片加真情告白.只要是可以绘画的,基本都能在鞋面上呈现出来.简单的说,鞋面上有手工绘画画面的鞋子就称为手绘鞋。因为其手工性,比印刷品的工业机械性更具有欣赏价值;因为其绘画性,比工业设计以实用为先更具有艺术价值。它借鉴了印刷品,但更多的灵感来自于画家,它以工业设计并生产好的产品为载体,但并不为其左右,绘影手绘设计师可以尽情发挥。手绘鞋,因为是鞋,是商品,必然具有商品属性,但是手绘鞋的价值又具有双重性:一是鞋的价值;二是手绘的价值。因此,它的价格,就不能只用鞋子的价格来比较,还要考虑到手绘的价值。手绘鞋因其能够充展现年轻人的个性和对艺术的追求,并极大满足了现代人DIY的心理,又是一种新奇特的产品,从产生以来一直受到时尚年青人的追捧,在欧美、日韩、台湾等地刮起了“涂鸦文化”的旋风,手绘品开始成为时代的新宠,并开始在中国的大型商场、手绘批发公司、专卖店里面出现。
素描
素描,简而言之就是单色画。却又不尽然,素描过程是同一时间要考虑许多问题的综合思维活动。当今美术院校各专业都把它作为基础课,虽然各专业的侧重点不同,油画重体积、调子,国画重线条,版画、设计重结构等;但素描的共性是差不多的。同时,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种类,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㈢ 植物花卉速写图
找一些相关书籍看看,学一下就知道怎么画了,这个还是要对照着范画和文字解说来练习才行。
㈣ 需要十张花卉图片和十张植物图片最好是速写的。要那种不常见的。谢谢了
照片要么,我拍了很多花卉和植物
㈤ 写意花鸟画的历史画派
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以后继续衍生。明代花鸟画演变成四大系统,一为边景昭、吕纪的黄氏体,二为林良、徐渭的大写意体,三为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体,四为周之冕的勾花点叶兼工写体。《国朝画征録》卷下则把花鸟画归纳为三派,称“花鸟有三派:一为勾染,一为没骨,一为写意。勾染,黄筌法也;没骨,徐熙法也。后世多学黄筌,若元赵子昂、王若水,明吕纪,最称好手;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谓勾花点叶是也。……其写意一派,宋时已有之,然不知始自何人。至明林良,独擅其胜,其后石田、白阳辈,略得其意,若其全体之妙,非大有力者学之必败”(李来源、林木编《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版,第340页)。
五代黄筌、徐熙两大系统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的画派衍生。明代花鸟画的四大系统,亦是考察中国花鸟画派衍生之变的重要窗口。边景昭,字文进,博学能诗,擅画花鸟,继承两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作品妍丽堂皇,精细工致,韩昂《图绘宝鉴续编》称其作品“不但勾勒有笔,其用墨无不合宜”。传世之作有《竹鹤图轴》、《竹鹤双清图轴》(与王绂合作)、《杏竹春禽图轴》、《三友百禽图轴》等。上海博物馆藏《杏竹春禽图轴》以杏花竹报春讯,以春禽寄春意,满目春光,生机勃勃。吕纪画花鸟画十分出色,他近学边景昭,远师南宋画院体格,敷色绚烂,为明代院体花鸟画家代表之一。上海博物馆藏其《浴凫图轴》作品,很好地处理了浴凫与流水的关系,构图大胆,笔墨流畅,设色雅淡,气息清和,体现了明代花鸟画家的娴熟技法和时空营造能力。林良的花鸟画注重写意,墨气豪放,对于文人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建树,具有启迪意义。他擅画水墨花鸟,上海博物馆藏其《双鹰图轴》,气势磅礴,鹰目炯炯,枝叶穿插,墨色淋漓,反映了明代院体画之十足神采。徐渭的大写意体用笔简练,不求像物,重在写其意趣性情,故称“写意”。他的画较之以前的减笔写意画更为简约概括,放逸豁达,故谓“大写意”。徐渭十分推崇陈淳、谢时臣、陈鹤。他关注陈淳的写意花鸟之道,曾跋《陈白阳卷》曰:“陈道复花卉豪一世。”在《徐文长文集?书谢叟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赞赏谢时臣的山水劲笔多墨,称“吴中画多惜墨,谢老用墨颇多,其乡讶之”。而对陈鹤的水墨花卉则叹之“滃然而云,莹然而雨,炫炫然而露也,殆所谓陶之变耶”。(明徐渭《徐文长文集·书陈山人九皋氏三卉后》)徐渭的作品题材囊括花卉、草木、瓜果、鱼虫、走兽、山水和人物,尤以花卉著名。上海博物馆藏其《花果图卷》用笔放纵,水墨酣畅,诗画并茂,画坛称颂。上海博物馆所藏《牡丹蕉石图轴》、《拟鸢卷》,台湾故宫博物院所藏《墨竹卷》、《写生图卷》,南京博物院所藏《杂花图卷》,故宫博物院所藏《墨花十二段图卷》、《四时花卉卷》、《墨花九段卷》,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杂花卷》,云南省博物馆所藏《水墨花卉卷》等,都是难得的传世之作,从中足见徐渭大写意的精彩笔墨。陈淳,字道复,他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在画坛占有重要地位。他于晚年创作的花卉长卷颇有特色,有时以四季为序,有时时空交叉,颇见水墨组合的视觉冲击力。上海博物馆所藏《墨花十二种图卷》,画了梅花、兰花、玫瑰、百合、月季、紫薇、秋葵、桂花、芙蓉、菊花、水仙和山茶,姿态各异,繁花烂漫,写意抒情,水墨淋漓。上海博物馆所藏《花果图卷》、《山茶水仙图》、《花卉图册》等也属陈淳水墨华章,令人驻足。其实,说陈淳的花鸟画贵于简笔水墨淡彩的小写意,这只是注重从沈周的水墨写生至陈淳的水墨写意的飞跃而言,实际上陈淳在晚年的花鸟佳作中已呈现泼墨大写意的体貌。徐渭的大写意笔墨就得益于陈淳。世称“青藤白阳”,其实青藤亦源于白阳。论及周之冕的勾花叶兼工写作品,也是探索明代画派衍生之变的必然落笔之处。周之冕的“勾花点叶”源于孙隆、沈周和陈淳之法,他是集大成而用之,推陈而出新。王世贞曾对明代中期三位写意画家陈淳、陆治和周之冕作了评价,所谓“道复(陈淳)妙而不真,叔平(陆治)真而不妙,周之冕撮二子之长”。南京博物院藏《桂子图》和故宫博物院藏《花卉图卷》都是周之冕的代表作。上海博物馆藏周之冕《花鸟图册》的花鸟传神,“勾花点叶”,写意中兼工笔,墨韵中见色彩,从中可以洞察明代画派衍生的脉胳。
在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上,尽管画派林立,技法有异,可是在注重写生这一点上,却形成共识,绵延后续。宋徽宗赵佶重花鸟写生,流传诸多佚事。他要求画月季花和牡丹花时仔细观察,能画出不同时间的变化。一次,众画家写生孔雀,只重生动富丽,画孔雀升墩为先举右脚。赵佶告知需细心体察,发现孔雀升高时必定先举左脚,被传为画坛佳话。赵佶重视写生,使创作极受裨益,他的作品被邓椿誉为“妙体众形,兼备六法”。上海博物馆藏赵佶《柳鸦芦雁图卷》,尽得高雅之气,柳叶低垂,吟鸦自在,芦雁嬉水,一派休闲清景。其中神韵之妙,不能说和平时重写生、察细微无关。元代水墨写生画的高手当推陈琳、王渊和张中。陈琳借助写生,突破了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以水墨淡彩法描绘物象,形成了富有艺术个性的勾、刷、点、染之法,造型严谨,笔简意高,其《溪凫图轴》为花鸟画史论所褒扬。王渊从写生中得清淡之气,其佳作《花竹集禽图》和《花竹锦鸡图》对后世影响很大。张中在当时被人称为“写生第一”,采用水墨晕染,深得文人写意之神韵,上海博物馆藏其《芙蓉鸳鸯图》,出笔清新典雅,鸳鸯与水极富动势,堪称从写生中赢得生机。陈淳绘画也看重写生,其《漫兴花卉图册》自跋中曰:“古人写生自马远、徐熙而下,皆用精致设色,红白青绿必求肖似物物之形,无纤毫遗者,盖真得其法矣。”他还谈到少年时就“有心于此,既而想造化生物万有不同,而同类者又秉赋不齐而形体亦异”。周之冕则善于观察禽鸟生活动态,落笔皆有生意。其绘画成就自然得写生之妙。清代任颐的画风清丽,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重视写生,善于捕捉生活感受。平时他留意观察花鸟、家畜,往往聚精会神,十分专一。有一次他爬出天窗,翻到屋顶上细察猫儿打架,全神贯注勾画速写,客人来了,不知其去处,最后竟在屋顶上见到他。上海博物馆藏任颐《花鸟册》极富生气,实是其对物象感受的笔墨定格。当然,古人之所谓写生,有异于今天西画中的写生。“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祝允明语),生和意密不可分,写生和写意难以分离。不言而喻,写生就是写物之生气、生意。写生之法推动中国花鸟画生机勃发、绵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