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青花缠枝花卉
『壹』 明洪武时期的民窑青花瓷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洪武民窑青花的特征时代为以下几点:
胎骨——早期瓷化程度差,中期以专后瓷化程度较好。属胎色早期的白中含灰、含黄或含红,中期的以白为主,后期均为白胎。早期产品见僵胎和窑裂。
釉层——早期薄亮,灰青或灰黄。中期起釉质莹润、淡卵靑色,少数灰青色。大多无片纹。细瓷口沿涂酱釉。
青花——用淘炼欠精的国产钴料,青料积聚处有黑褐色斑点。有些见晕散,晚期作品趋向明丽。
纹饰——采用粗笔勾勒点染方法,线条遒劲起伏,多用圆弧形线条。
碗心——早期见草书“福”、“寿”字,另有单枝水草、灵芝、菊瓣、龙形、海螺等;中期见山石、松竹梅、动物等后期见隶体“福”字、梵文等。碗心纹饰外一般有双圈。
外壁——主题纹饰有缠枝花、云气、梅兰、芝草、花果、荷花等。
造型——民间青花瓷中多见盘及碗。
盘早期的较深,圈足小而厚,底足两面斜削,砂底,有明显乳突,露胎处似沾有黑色铁屑和窑红。盘后期的较浅,口沿外撇,折腰圆柔,内底下陷,圏足稍大,底心乳突细小,足内和底面釉薄。
盘和碗的底足由元末至洪武晚期呈规律性变化:圏足由小到大、由厚到薄。挖足由浅到深,足壁由斜到直。底面由砂底到釉底,乳突由大到小。
『贰』 大清五彩青花瓷器现在市场价是多少
近几年对明代青花瓷抄器市场价格袭分析估价: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折沿棱口----价格:RMB5,820,000
明洪武青花「岁寒三友」图玉----价格:RMB2,330,000
明历青花五彩婴戏碗------------价格:RMB3,710,000
明洪武青花龙纹缠枝莲纹梅瓶----价格:RMB1,130,000
明洪武青花鹊鹉图五葫芦瓶------价格:RMB2,450,000
明永乐青花花卉龙纹扁壶--------价格:RMB2,920,000
明洪武青花龙纹缠枝莲纹梅瓶----价格:RMB5,290,000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RMB2,680,000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RMB2,570,000
明洪武青花龙纹缠枝莲纹梅瓶----价格:RMB3,110,000
『叁』 明代青花瓷价格及简单介绍
周杰伦的《青花瓷》让人们对于青花瓷这种瓷器开始有了更多的认识,青花瓷也是元明清三代运用比较多的瓷器之一,外形优美,即使在当代,也有极佳的观赏价值与意义。目前市面上的青花瓷大多是收藏用,在价格上也有高有低。有些人偏爱明代的青花瓷,就想要了解青花瓷的价格。下面是小编针对相关知识的详细介绍。
明代青花瓷价格谁也说不知道,主要要根据明代青花瓷本身的情况来规定。想要了解明代青花瓷价格的人,可以根据近些年来明代青花瓷在拍卖市场上成交的价格来做个估计:
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2亿2千400万元。
明洪武青花四季花卉纹石榴尊:1亿九千万港币。
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1亿4千万港币。
明永乐青花四季花卉纹扁壶:1亿2千多万元。
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3千万元。
明隆庆青花团龙纹大缸:2千1百万元。
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3千万元。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明代青花瓷都能够卖到上面的这么高价,主要是要看明代青花瓷本身的质量和是不是官窑。明代青花瓷主要分官窑和民窑。官窑青花瓷做工精细、完整,讲究精神文化,一般都能卖到比较高的价格;民窑青花瓷粗诳豪放,价格没有官窑那么高。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明代青花瓷大多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是洪武、宣德(1368-1435年)年间;中期是正统、正德(1436-1521年)年间;晚期是嘉靖、崇祯(1525-1643年)年间。时期的不同对于青花瓷价格也会受到影响,早期青花瓷的价格自然比较高。
不同时期的青花瓷在呈色与纹饰上、青料与胎釉结合等情况下都会随着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差异,而且有些瓷器工艺、烧法的改变等,导致青花瓷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在众多时期青花瓷的评价上,宣德为上、成化次之、永乐最差是比较公道和标准。所以宣德年间出产的青花瓷,价格一般比较昂贵。
明代青花瓷价格与介绍就到这里,提醒大家明代青花瓷价格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是比较大,如果是官窑的话,品质又非常不错,价格一般只会上升不会低。市面上也有不少假冒明代青花瓷,在收藏明代青花瓷的时候要能够留个心眼,多认识一下明代青花瓷,避免买到假的产品。
『肆』 玉壶春瓶的洪武青花
缠枝牡丹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瓶撇口,长颈,垂腹,圈足外撇。回通体青花纹饰,里口沿绘答忍冬纹一周,颈环蕉叶纹、回纹及卷草纹,肩饰垂云纹,腹绘四朵盛开的牡丹花,近足处饰莲瓣纹一周,足墙环饰忍冬纹,与口沿内纹饰互相呼应。此器造型端庄稳重,纹饰布局疏朗,繁而不乱,承元朝之遗风,把象征富贵的牡丹纹延续在明朝瓷器上。
传世的洪武青花瓷器比釉里红器更为珍罕,如此瓶品相完美者绝无仅有。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带有灰色调,发色也欠稳定,要烧制出如此器一样发色均匀亮丽,纹饰清晰的瓷器也甚为难得。
从景德镇出土的洪武朝青花瓷器的数据对比来看,青花瓷的器型与釉里红的器型雷同。2006年春季赌场大亨史提芬永利(SteveWynn)于香港佳士得投得之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与此器造型、纹饰及尺寸雷同,并创下了成交价最高明初瓷器的世界记录。
『伍』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龙耳瓶拍卖拍卖北京保利能拍吗
拍卖公司征集拍品要求十分严格,首先保利是一家大型的国际拍卖公司,她们只针对高端的。虽然洪武瓷很有代表性,但还无法进保利。发个图片给我,我先帮你看看真假。
『陆』 青花瓷有哪些代表作
中国最早的青花瓷器是从宋代的一种著名白瓷――影青瓷发展而来。当时的影青瓷胎薄而半透明,罩以一种呈淡青色的清澈釉。后来的青花瓷器也是,将青料在未烧成瓷的坯鸶胎上绘制成画,然后罩以透明的釉,入窑烧成,出窑后会呈现出一种美丽而幽雅,沉静却清新的青蓝色花纹,具有那种在一色中创造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的特征。
青花瓷在元代开始成熟,当时主要用于外销,大多销往中亚地区,其器型丰富多样,既有精巧的小件器,也有硕大厚重的大件器,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饱满、厚重、气质非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无青花瓷的装饰,有细致繁密和粗放简约两大类。题材也各式各样,如人物故事,缠技花卉,海水龙纹,莲池鱼藻等,多以纹饰简约,气势雄放为主。
过渡到宣德时期,此时的青花瓷器,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到明未时,民间青花瓷器的图案装饰题材更加多彩,完全突破了历来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各种大小动物如虎、牛、猫、虾、鹦鹉、鹭等全都入画,写意山水也较盛行,并且在画上配诗。
直到清代,青花瓷也是主流产品。民窑青花风格上表现出纹饰自然、淳朴、流利、富于艺术气质,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最能反映出当时的制瓷工艺水平,风格上表现为器形规整,装饰技术极其细腻。
想到青花瓷,就会想到景德镇,这个中国青花瓷的制造中心,它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源源不断的供应着优质原料――高岭土,用它制成的胎体,烧出的是白色半透明的瓷器,着色施釉后,可以清楚的看到青花。最上乘的青花瓷,胎体表面质地平滑,光亮度极高,是陶瓷领域里的一朵奇葩。
青花海水龙纹盘 明弘治年制。高度4厘米,口径20厘米,足径12.5厘米。此盘撇口,浅式,圈足。盘心绘满海水,中有一行龙。盘外也是海水龙纹。
青花婴戏纹长颈瓶 明万历年制。高14.8厘米,江西新干县出土。此瓶为直口,长颈,圆鼓腹。除绘缠枝叶纹外,还有一裸童作奔跑状。
还有个说法 中新社成都二月十二日电:中国最早的能确认年款的青花瓷器在四川雅安出土十二年之后,日前其价值终于为人所识,经专家证实为元代至正七年(公元一三四七年)时生产,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这件青花瓷器的“鼻祖”现陈列于四川省博物馆内。该瓷器为青瓷双耳盖罐,高约三十厘米,罐体最宽处直径约为二十厘米,造型精美,色泽光洁透明,白里闪青,釉质细腻如玉,估计是用来盛酒的器皿。在罐体正面,有用蓝色颜料书写的“ 至正七年置”字样。经科学验证,此颜料含有金属钴成分,正是青花颜料。而“至正”为元代晚期年号(至正七年为公元一三四七年),与史载的青花瓷器的诞生时期相当。
另从罐体腰部明显凸现的接痕分析,因元代制瓷工艺水平所限,小口径的罐体皆由上下两部分粘接而成,该罐的制作工艺为典型的元代产品。
据介绍,这件稀世珍品早在一九八七年就在四川雅安地区的一个窑藏中出土,但因研究人员的忽略,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使其长久被封存在雅安地区文管库房中。直到去年下半年,由于四川省博物馆要举办相关展览,博物馆人员在库房中见到了这件珍品,才将之调到成都参展,使其能为世人所知。
『柒』 明朝崇祯时期青花瓷有什么特点
明朝崇祯时期青花瓷特点
1、擅长以人物故事题材入画是崇祯青花瓷器装饰的最大特点。崇祯以前虽然也有不少青花瓷器以人物作装饰,但题材大多局限于八仙、仕女、婴戏、高士等,而崇祯青花瓷器的人物故事题材较前更为广泛,所见题材有十八罗汉、苏武牧羊、水淹七军、仙人乘槎、刘海戏金蟾、对弈图、兄弟联芳、仕女伎乐、庭院仕女婴戏、梦境图、加冠进爵图、进戟图、钟馗出猎图、东方朔偷桃、浴象图、携琴访友图、月宫图等。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除了题材丰富以外,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此时开始大量出现带有祈求官爵升迁和吉祥平安的内容。如画面中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放有官帽的托盘献给主人,意寓加官,有的绘两人分别捧一官帽、爵杯献与主人,意寓加冠进爵。也有的绘一人物双手捧一插有三戟的花瓶献给主人,意寓平生三级。还有的绘浴象图,绘一人物捧一花瓶(意寓平安)献给骑在象(意寓吉祥)背上的主人,意寓平安吉祥。其次,受晚明高度发达的版画业的影响,出现大量取材于版画和小说插图的有关历史、戏剧故事的题材,如故宫博物院藏崇祯十年青花山水人物笔筒即取材于战国时期须贾向张禄赠绨袍的故事。此外,扬州文物商店藏青花人物故事莲子罐则是取材于三国演义中水淹七军的故事。
2、在笔筒、莲子罐、筒瓶等琢器的近口沿或肩部一周和近足际一周装饰釉下暗刻花纹,有的仅为简单的旋纹,系崇祯青花瓷器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3、人物故事的背景都绘有太阳或月亮,画面中的主人往往手指太阳,意寓指日高升。这种画法一直影响到清代顺治、康熙,我们在康熙十年辛亥中和堂制青花釉里红盆中仍能看到这种画法。
4、筒瓶、莲子罐等器物的口沿一周多装饰倒垂的蕉叶纹或倒垂的花枝,也有的为倒垂的城垛纹。筒觚等器物则多于中腹以下绘一周倒垂的蕉叶纹。倒垂的蕉纹最早见于万历年间,万历的倒垂蕉叶纹比较写实,见于筒瓶的口部。崇祯的倒垂蕉叶比较简洁,多为大小相
间的形式,大蕉叶中间留白,为崇祯辅助纹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手法。
5、此类器物的画面中几乎无一例外地画有萱草和合欢树。为什么此时人们喜用萱草和合欢树作为装饰呢?我们从嵇康所著《养生论》一书中找到缘由。康书日:“合欢蠲(免除)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崇祯、顺治年间社会动荡,人们以合欢、萱草为饰、籍此来免除他们心中因战乱、天灾而来的烦闷和忧虑。所绘萱草为鱼鳞状,合欢树的叶很小很密,由细小的叶子左右对称组成一小枝,再由若干小枝以放射状组成圆形,颇具特色。
6、在笔筒、筒瓶、莲子罐、净水碗、香炉等琢器的器身所绘画面中,往往绘有左右回绕盘旋的云纹,有的在器身一周留出一段绘以左右飘荡的括号状云,极富时代特征,这种括号状云一直延续至顺治,从上海博物馆藏顺治十四年青花人物净水碗中仍能看到这一特点。
7、画面中常以洞石芭蕉、洞石花卉作衬景,也有的以麒麟芭蕉、花鸟、博石花卉作为主题图案。传说麒麟有角不用,故被人视为仁兽并以之象征祥瑞。崇祯、顺治之际,社会动荡,百姓苦于战乱天灾,故此时瓷器常以麒麟为装饰,籍此企求吉祥平安。有的则于一件器物上同时描绘麒麟和大象(大象寓意吉祥),借以表达祈求吉祥平安的愿望,如《金明集瓷选录》中的青花麒麟芭蕉笔筒和《翰海95秋季拍卖会中国古董珍玩》中的青花大象麒麟缸。
8、受绘画的影响,此类青瓷器往往于画面空白处以隶书题写干支纪年、作者字号和摹绘的印记,个别还题写诗句,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中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先河。如上海博物馆藏崇祯十六年青花罗汉图笔筒画面空白处青花隶书题写“飞鸟遗址”蝉退亡壳。垂露成帷,张宵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至心能变,违士拔俗。癸未夏日述古律,书为尔济词文轻政”并于款识末端摹绘圆形“竹”字、方形“景”字图章各一方。
9、崇祯青花瓷所绘人物的衣饰上大多绘有“*”形花纹,这种“*”的衣饰,广泛见于明代绘画、版画等其他艺术领域,具鲜明的时代特征。
『捌』 明代青花合理拍卖价格是多少
明代青花近几年来市场行情价格源:
明永乐青花折枝蟠桃纹小盌-----价格:236万
明嘉靖青花通景「刘海祝寿」---价格:284万
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纹棱---价格:149万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137万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386万
明嘉靖青花赶珠云龙纹「江山---价格:319万
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执壶-------价格:479万
『玖』 为什么明洪武青花瓷颜色暗黑
上图为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从图中可以看出其青花颜色明显发黑。我参观过元青花文化展后,那靓蓝浓翠的青色早已深深刻在脑海里。而洪武之后的永宣青花,也在元青花的基础上日臻完美,青翠的颜色如宝石般鲜艳亮泽。为什么唯独过渡阶段的洪武青花却偏于暗黑呢。我一直觉得很奇怪,猜测可能是元末战乱造成青花烧造水平的倒退。不想最近看了高阿申先生的《明洪武青花瓷的呈色研究》才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原来如此啊。
根据作者的观点“明洪武青花瓷的色泽偏于暗黑,其实是人们刻意追求的,反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与审美取向”。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对瓷器有广泛兴趣的皇帝,洪武二年即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他把瓷器看作中国国粹。在御窑厂创立后马上对流行于元青花上的常规图案予以大刀阔斧的修改,诸如牡丹、菊花以及蕉叶、回纹等图案纹饰较元代变化很多,从而使洪武青花在装饰图案上截然有别于元青花。以明太祖为代表的中原统治者灭元夺天下之初便提出了“同讨夷狄,以安中国”、“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等主张。建御窑厂,树本朝纹饰其宗旨就是要“破”元青花,“立”明青花。而一改元青花湛蓝的颜色,让其发黑发灰与立明青花这一方略是一脉相承的。青料发黑,可让画面更像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使瓷器更具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洪武御窑厂奉命烧造的官窑器,是以青花是否“偏于暗黑”为质量标准的。也正是因为料色呈黑色或灰色的青花瓷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宠爱,才会深藏于故宫内,由皇家代代相传。
事实上洪武青花瓷依旧使用低锰高铁的进口钴料,而要让明明发蓝的青花料变成黑色,只有在温度偏低、窑内还原气氛不足造成偏氧化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而偏氧化系火候失控所致,属烧造缺陷,要故意为之是十分困难的。与呈色稳定的钴蓝相反,以铜红料为着色剂的釉里红,呈色极不稳定,窑内温度和气氛稍有不当,釉色便向黑或灰色转化。而传世的洪武釉里红典型器全部为黑灰色,可以想见御窑厂正是利用了铜红釉易向黑灰色转化的特点,以釉里红替代青花来生产和制作“釉里黑”瓷器。无论是偏于暗黑的青花,还是釉里黑瓷器,都证实了洪武时期“尚黑”的审美情趣。
我想对于作者抛出的这一论点,专家们看后一定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为一个古瓷器的业余爱好者,我只想通过广泛的学习来丰富自己,实在没有资格来讨论对与错的问题。我以为这个观点非常新颖也很有说服力,同时我更佩服作者思考问题的独到方法。当众多专家学者还在就事论事地从分析洪武青花的钴料等方面入手来解释青花发黑的成因时,作者却选择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把洪武青花瓷放到中国大历史的背景下,从朝代更迭、文化回归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结论。人们常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理虽然简单,但真能走出来其实很难。想看到森林、见识庐山需要更渊博的知识,更宽广的胸怀。大概只有熟读历史、饱览文化典籍,才会鉴赏古典艺术之美,才能读懂艺术中凝聚的文化精髓吧。我今天学到的不仅仅是洪武青花瓷,还有治学的方法呀。明洪武
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明洪武青花缠枝花纹碗明洪武
青花菊花四季花纹盘明洪武青花竹石灵芝纹盘
1994年被评为国宝级文物的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