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三棱茶
Ⅰ 丁香皮煮散
我们都知道中药方剂丁香皮煮散是由纯天然的中药材制成的,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在食用的时候还是按照正确的食用方法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处方】丁香皮半两,京三棱(炮,锉)半两,槟榔(生,锉)半两,白术半两,姜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寒气结强,日久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上面所讲的就是关于丁香皮煮散的一些小常识,这些方剂都是具有针对性的,而对于大多数朋友们来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非常有必要的。
Ⅱ 症瘕的辨证施治
1.气滞型
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时聚时散,或上或下,时感疼痛,痛无定处,小腹胀满,胸闷不舒,精神抑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脉沉弦。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主方:金归妇康丸。方药:当归、郁金、红花、二花、香附、三棱、莪术、昆布、元胡、小茴香、乳香、没药、败酱草、白花蛇草、穿山甲、皂刺;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黄豆大小,日三次,温水送服;香棱丸:木香、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小茴香;上药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2.血瘀型
证候:小腹有包块,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肌肤少泽,口干不欲饮,月经延后或淋漓不断,面色晦黯,舌紫黯,苔厚而干,脉沉涩有力。治则:活血破瘀,散结消瘕。主方:桂枝茯苓丸。方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赤芍、各等分。研细末,炼蜜为丸。若积块坚牢者,酌加鳖甲、穿山甲以软坚散结,化瘀消瘕;疼痛剧烈者,酌加延胡索、莪术、姜黄以行气活血止痛;小腹冷痛者,酌加小茴香、炮姜以温经散寒;月经过多,崩漏不止者,酌加三七粉、炒蒲黄、血余炭等化瘀止血。若血瘀甚者,兼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用大黄廑虫丸。本方重在取其虫类搜剔脉络,祛瘀消瘕。
3.痰湿型
证候:小腹有包块,按之不坚,或时作痛,带下量多,色白质黏稠,胸脘痞闷,时欲呕恶,经行愆期,甚或闭而不行,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则:除湿化痰,散结消瘕。主方:散聚汤。方药:半夏、橘皮、茯苓、当归、杏仁、桂心、槟榔、甘草。
若脾胃虚弱,纳差神疲者,酌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若兼血滞者,用三棱煎:三棱、莪术、青橘皮、半夏、麦芽,淡醋汤下。痰积多,姜汤下。
4.毒热型
证候:小腹有包块拒按,下腹及腰骶疼痛,带下量多,色黄或五色杂下,可伴经期提前或延长,经血量多,经前腹痛加重,烦躁易怒,发热口渴,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则:解毒除湿,破瘀消瘕。主方:银花蕺菜饮。方药:赤芍、丹皮、丹参、三棱、莪术、皂角刺、银花、蕺菜、土茯苓、炒荆芥、甘草。若小腹包块疼痛,兼带下量多,色黄稠如脓,或五色带杂下,臭秽难闻,疑为恶性肿瘤者,酌加半枝莲、穿心莲、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以清热解毒消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