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表示
⑴ 古代人有的时候会在头上插花,插草,这代表什么意思
插草最早产生于晋代,那时我国农村便产生了定期的集市,叫草市。草市位于交通要道或津渡驿站等城市之外,所以市场周围遍地皆野草。赶集者携物来卖,便随手拾一根草插在该物上以示出卖。
那时的古人大多不识字,不会像现今这样标注他们的商品要卖多少钱,而且,不同村落的语言也不同,为了避免在讨价还价中产生误会,就以野草的数量来代表要卖的价格。比如:一堆青菜上插一根野草,就代表这堆青菜的价格是一文钱。若是两文钱,就卖两文钱。
这种习俗发展到后来,就演变出自卖者在自己的头发上插一跟野草,表示自己不值钱,只求有人买下他就可以了。
在先秦时期,古人就有佩戴鲜花的习俗,到了唐代,开始在妇人之间流行簪花之风,但这只是对美的一种追求而已。从宋朝开始,男人簪花除了代表着这人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外,也暗含着“才俊”的含义。
《梦溪笔谈·补笔谈》中记载过这样一件趣事。相传北宋庆历五年,韩琦任扬州太守的官署后花园中种着一种名叫“金带围”的芍药。此花不仅花色美丽、奇特,而且传说此花一开,城中就要出宰相。当时王珪、王安石两个人同在大理寺供职,便应韩琦之邀一同去其府邸赏花。因为花开四朵,所以韩琦便又邀请州黔辖诸司使前来,但恰逢诸司使身体不适,便临时邀请原本路过扬州的陈升之参加。陈升之与其他二位同在大理寺任职,也可谓是同僚一同饮酒赏花。赏花之余,韩琦突发雅兴剪下了四朵金带围,给大伙儿一一戴上。
无巧不成书,往后的三十年间,这曾经头戴金带围的四位好友竟先后做了宰相,自此“四相簪花”的故事也流传开来。不仅如此,“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听完这个故事还特地以此为主题绘制了一幅《四相簪花图》条轴和一幅《金带围图》扇面,男子簪花的故事也成了佳话。
⑵ “三大主枝”,中式插花的中心
1.使枝:简称“使”,象征大将军、兵士、使者。它是整个作品中最长的一枝,活动范围也很广,代表着积极进取。
2.客枝:简称“客”,象征宰相、上宾、妻子。表示着文臣宰相扶持君王,代表圆滑。
3.主枝:也叫主花,简称“主”,象征君王、领袖、父亲。一个国家中的君王,一个集腊或贺体中的领袖,一团团个家庭中的父亲是最权威、最稳重的,代表正直。
一个花艺作品里除了“三大主枝”外还有其它。
1.丛枝:丛枝长短不一,起到弥补主枝不足、丰富作品的作用。作为丛枝,在作品不能喧轮派宾夺主。
2.基盘叶 :是丛枝中一个特殊的存在,起到遮挡剑山和花枝枝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