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琴怎麼樣
① 梅花三弄的古琴簡說
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上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在先秦時代,琴已很流行,如《書經》:「搏拊琴瑟以詠」;《詩經》:「琴瑟在御,莫不靜好」。據現有的圖象及文獻資料,琴至遲在漢末時已大致定型為後世通用的形制。唐代製造的琴傳存至今,與宋元明清時造的琴,僅有造形藝術風格上的區別和音色追求的區別。
早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琴的音樂神聖高雅,坦盪超逸,古人用它來抒發情感,寄託理想。琴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從唐代開始,古琴有了自己專用的記譜法,這種記譜法記錄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彈奏方法,但不直接記錄音高。它由漢字的部首、數字和一些減筆字拼合而成,稱作減字譜。減字譜記錄古琴音樂的仔細程度和科學性,使現代的五線譜等記譜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減字譜記錄而傳承至今的古琴譜有一百五十多種,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樂作品,是我國巨大而珍貴的音樂寶庫。
古琴的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早已形成獨立完整的體系,被稱作「琴學」。其內容精深博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能力上,沒有一件樂器可以與古琴相比擬。
② 梅花三弄古琴譜哪個版本最好
古琴曲《梅花三弄》目前有三個版本,分別由不同的演奏家演繹,各有特色,供學習者選擇。其中,吳景略先生根據《琴譜諧聲》(清,1820年刻本)演奏的琴簫合譜,加花較多,風格瀟灑,節奏規整,適合喜歡較為豐富裝飾音的琴友。傅雪齋先生演奏的《梅花三弄》,風格清麗,節奏規整,被稱作「新梅花」,適合追求清新雅緻的琴友。張子謙先生演奏的《蕉庵琴譜》(清晚期1868年刊本)中的《梅花三弄》,其節奏較跌宕自由,尤其是曲終前的轉調,讓人耳目一新,被稱作「老梅花」,適合喜歡自由表達的琴友。
吳景略先生的演奏版本,因其加花較多,風格瀟灑,節奏規整,受到許多琴友的喜愛。傅雪齋先生的演奏版本,則以節奏規整、風格清麗著稱,被稱為「新梅花」,給人以清新雅緻之感。而張子謙先生的演奏版本,以節奏跌宕自由、曲終前的轉調新穎獨特,被稱為「老梅花」,讓人耳目一新。
這三個版本的《梅花三弄》,各有其獨特的魅力和風格,因此選擇哪個版本進行學習,還需根據個人喜好和學習目標來決定。無論是追求豐富裝飾音,還是追求清新雅緻,亦或是喜歡自由表達,都能在《梅花三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音樂之美。
總之,這三個版本的《梅花三弄》,在演奏風格、節奏處理和情感表達上都有所不同,每一種版本都有其獨特的韻味。建議多聽多比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版本,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演繹這首經典古琴曲。
③ 求一種叫「梅花琴」的樂器的資料
梅花琴,也叫秦琴吧
秦琴,彈弦樂器,由阮演變而來。
音箱由六或八塊硬質木板膠版接成邊框,呈梅花形、權圓形、六方或八方形,兩面蒙桐木薄板。琴桿窄而長,用硬木製作,上嵌十九品,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琴頭雕有梅花、如意、蝙蝠或鏟頭為飾。全長89、音箱直徑28厘米。
置機械弦軸。用絲弦或鋼絲弦。民間秦琴張兩弦或四弦,四弦的每兩弦同音。後改為三軸、張三弦。五度定弦為g、d1、a1,音域g—e3,近三個八度。
演奏時,左手持琴,右手用撥子彈奏。是音色明亮柔和的中音樂器。原只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現已廣泛用於地方戲劇伴奏、民族樂隊。
補充:
看好壞我覺得主要聽音色..不過..我對民樂不是太了解..嗯..如果是小提琴我倒是可以和你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