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櫻花大樹
❶ 櫻花的形狀
櫻花,別名山櫻花。屬薔薇科,落葉喬木。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
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傘狀花序,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核球形,初呈紅色,後變紫褐色,7月成熟。
顏色有紅、粉紅、朱紅、艷紅、白、粉白等顏色,韓國櫻多白,日本櫻多色,中國櫻多粉。
形狀
櫻花樹是4-16米,樹皮灰色。小枝紫褐色,無毛,綠色的樹枝,被疏柔毛。冬芽卵圓形,無毛。
葉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長5-12厘米,2.5-7厘米寬,先端漸尖或突然尾尖,基部圓形,薄的楔形,而鋒利沉重的鋸齒狀牙齒結束漸尖,一個小腺體,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沿脈 有側脈7-10對疏生短柔毛;葉柄1.3-1.5厘米,密被柔毛,頂部1-2腺體或腺體有時無的身體;托葉腺羽毛披針形裂紋的牙齒,短柔毛,早落。
傘花序總狀,花梗極短,花3-4花,葉前開放,花徑3-3.5厘米;苞片棕色,橢圓狀卵形,6-7毫米,寬4-5毫米,兩面被疏柔毛;苞片棕色,匙形長圓形,約5毫米,寬2-3毫米,而腺體;花梗2-2.5厘米,短柔毛;花萼管狀,長7-8毫米,3毫米,疏生短柔寬度;萼片三角狀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先端漸尖,邊緣具腺齒;花瓣白色或粉紅色,橢圓狀卵形,先端凹,整雙裂;雄蕊約32,短於花瓣;花柱基部疏有柔毛。
(1)山櫻花大樹擴展閱讀:
櫻花是薔薇科植物,最初的野生品種只有9種,通過混種後,演變成現在數百個品種。
染井吉野是日本最常見的櫻花。在19世紀時,由江戶(東京的舊稱)的園藝師所開發出的品種。由於沒有種子,因此必須依靠人工種植才能繁衍。壽命為50年左右。
主要的賞櫻地點:上野公園(東京都台東區)、知恩院(京都市東山區)、弘前城(青森縣弘前市)等。
江戶彼岸是野生櫻花。壽命長,可長成高約15-25米的大樹。染井吉野正是由「江戶彼岸」和「大島櫻」混種而成的。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古樹中有許多就是江戶彼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櫻花的形狀
❷ 櫻花有幾個好的品種
櫻花類樹種是由11個野生種如山櫻、早櫻等及其雜交種組成,品種有300多個。在日本,櫻花的園藝分類是把野生種統稱為「山櫻」,人工選育及自然變異的稱為「里櫻」。目前,我國園林中常見的櫻花品種主要有: 1、冬櫻花(Prunus majestica) 又名雲南早櫻,高約25m,樹皮淺褐色,小枝綠色。葉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先花後葉,花深紅色,花瓣約25枚,花徑2.5厘米左右,花呈半開狀態,下垂,萼片紅色。花期11月至翌年1月。原產雲南。 2、雲南櫻花 (Prunus cerasoides (D.Don)Sok..) 落葉喬木,高3~10米。枝幼綠色,被短柔毛,不久脫落,老枝灰黑色。葉互生,葉片近革質,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長4~12厘米,寬2.2~4.8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鈍,葉邊有細銳重鋸齒齒端有小腺體,側脈10~15對,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網脈細密;葉柄長1.2~2厘米,先端有2~4個腺體;托葉線形,基部羽裂,並有腺齒。總苞片大型,先端深裂、花後凋落,長1~1.2厘米;花梗長1~1.5厘米,無毛。傘形花序,有花1~3朵,與葉同時開放;苞片近圓形,邊有腺齒,革質;萼筒鍾狀,紅色;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長4~5.5毫米,全緣,常帶紅色;花瓣卵圓形,先端圓鈍或微凹,花粉紅色至深紅色;雄蕊32~34,短於花瓣;花柱與雄蕊等長、無毛。柱頭盤狀。核果卵圓形,長12~15毫米,直徑8~12毫米,熟時紫黑色。花期2~3月。原產西藏東南部、雲南西北部、福建武夷山。生於海拔2000~3700米山坡、疏林、灌叢中。種子繁殖。雲南櫻花花色艷麗,適宜引入園林中栽培觀賞。 3、寒緋櫻(Prunus campanulata) 別名台灣緋櫻、緋寒櫻、鍾花櫻。落葉喬木,花呈鍾狀,開花粉紅至緋紅色。開花時會分泌出蜜液,吸引許多蝴蝶來傳播花粉。每年1~3月,花先葉開,整束繁花四錦。其果實硬中帶軟, 酸甜略澀。產於我國中南部及台灣地區。 4、日本早櫻(Prunus subhirtella) 小喬木,高約5m,樹皮橫紋狀,老樹皮縱裂。小枝褐色,葉倒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粉紅色,徑2~2.5cm,2~5朵呈傘形花序,春季葉前開花。 5、日本晚櫻(Prunus yedoensis Matsum.) 別名東京櫻花、日本櫻花、江戶櫻花。落葉喬木,高達16米,樹皮帶銀灰色。葉片橢圓狀卵形、長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2厘米,寬3~6厘米,邊緣有尖銳的單或重鋸齒,多少帶刺芒狀,表面無毛,背面沿葉脈有短柔毛。花3~6朵成傘房狀總狀花序,花序梗短;花先於葉開放,初放時淡紅色,後白色,直徑2~3厘米;花柄長約2厘米,有短柔毛;萼筒管狀,帶紫紅色,外有短柔毛,萼片邊緣有細齒;花瓣頂端內凹;花柱近基部有柔毛。核果近球形,熟時由紅色變紫褐色,直徑約1厘米。花期4月,果期7月。其園藝品種有關山(P.lannesiana Sekiyama)松月(P.lannesiana Superba)等。原產日本,中國多有栽培,尤以華北及長江流域各城市為多。 6、大山櫻(Prunus sargentii Rehd) 落葉大喬木,高達25米。樹皮暗棕色,有環狀條紋;小枝灰褐色,幼時黃褐色,無毛。托葉早落;葉柄長1.5~3厘米,無毛,具2腺體;葉片卵狀橢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7~12厘米,寬3~5(6)厘米,基部圓形,稀淺心形或廣楔形,先端尾狀漸尖,邊緣具尖銳重鋸齒,齒尖微具刺芒,兩面無毛。花2~4朵,無總梗或近無總梗,基部芽鱗脫落;總苞片葉狀,帶紫色,邊緣有腺齒,裡面有長毛,下部具2枚近膜質小苞片;花直徑3~4厘米;花萼筒狹鍾狀,無毛,長約6毫米,萼裂片卵形,長約5毫米,全緣,兩面無毛,花瓣倒卵形,薔薇色,先端微凹;雄蕊多數,短於花瓣;花柱稍長於雄蕊或近等長,無毛,子房無毛。核果近球形,徑約1厘米,黑紫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原產日本(北部)、俄羅斯(庫頁島) ,我國東北也有栽培。花大而色艷,為櫻花花類的上品。與櫻花P. serrulata Lindl. 相近,主要區別為前者花少,不為總狀花序,苞片小,花瓣薔薇色,果黑紫色。易於區別。 7、垂枝櫻花(Cerasus subhirtella Miq. var. penla Tanaka.) 亦稱絲櫻、垂彼岸櫻或垂枝大葉早櫻、八重櫻。落葉大喬木,高25米,大枝橫生,小枝直立或下垂。葉有柄互生,長橢圓形,先端有細長尖,基部楔形,緣具銳尖鋸齒,長4~9厘米,寬2~4厘米,幼葉、成葉具軟毛,3月下旬至4月上旬,葉先於花早出。花淡紅白色,由數枚花組成傘形花序,花柄長,萼及花柱被毛;萼筒狀,上部五裂,花瓣5,凹頭,水平展開,雄蕊多數,雌蕊1枚。 8、大島櫻(P.lannesiana var.speciosa) 野生櫻花的代表,樹高可達15米。花期3月中旬,花葉同開。花白色,單瓣,呈傘房狀開放。萼筒長鍾形,萼片呈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花整體無毛。許多櫻花園藝品種均源自大島櫻。 9、染井吉野(Prunus x yedoensis) 又稱吉野櫻,日本櫻花的一個重要栽培品種,是大島櫻和江戶彼岸櫻的雜交品種,分別繼承了兩者花朵大和先花後葉的特點。花期3月中旬,單瓣花,淡粉紅色,4~5朵花形成總狀花序,萼片及花梗上有毛。樹形高大,可達10~15米。 10、豆櫻(Prunus incisa C.P.Thunberg ex A.Murray) 小喬木,高4~6米,胸徑10~20厘米,大樹可達12米,胸徑可達40厘米。樹皮暗灰色;小枝暗灰色或灰黃色,通常無毛,初生時具毛。葉倒卵形或卵形,互生,長3~5厘米,寬2~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圓形或心形,葉緣具缺刻狀重鋸齒,葉片基部有一對蜜腺新葉紫色,成葉葉背脈上和葉面有毛。花直徑2厘米,白色至微紅色,通常為無梗傘形花序。果實廣橢圓形,長6~8毫米,紫黑色。花期4月上旬至5月下旬。原產日本本州,垂直分布於丘陵地帶上部和低山帶。 參考資料:www.yuanlin168.
❸ 櫻花(薔薇科 李屬)栽培方法有哪些
Prunus serrulata Lindl.
櫻花是著名的春季花木,通常泛稱櫻花的除了本種以外還包括其他很多種和變種,本種我國栽培較多,日本更為普遍。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光滑,小枝無毛,葉卵形至卵狀橢圓形,先端尾狀,緣有尖銳重鋸齒,或單鋸齒,齒端短刺芒狀,幼葉淡綠褐色,葉柄長1.5~3厘米,常有2~4個腺體。花白色或淡粉紅,萼筒鍾狀,3~5朵成短總狀花序,花期4月,與葉同放,7月果熟(見彩圖50)。
有很多變種、變型。常見栽培的有:
山櫻花var.spontanea花單瓣,較小,徑約2厘米,白色或粉紅,花梗及花萼無毛,2~3朵總狀花序。
毛櫻花var.pubescens葉之兩面、葉柄、花梗及花萼均多被毛。
重瓣白櫻花cv.Albo-plena花白色重瓣,栽培廣泛。
重瓣紅櫻花cv.Roseo-plena花粉紅色,重瓣。
紅白櫻花cv.Albo-rosea花重瓣,花蕾淡紅色,開後變白色,有2葉狀心皮夾其中。
瑰麗櫻花cv.Superba花甚大,淡紅色,重瓣,花有長梗。
垂枝櫻花cv.Penla枝開展而下垂,花粉紅色,瓣多至50以上,花萼有時為10片。
櫻花種類較多,最常見的有:
日本晚櫻P.lannesiana葉緣有長芒狀重鋸齒,花大,重瓣,具芳香,花色不一,花梗也有色,品種有50種以上。
日本櫻花P.yedoensis也稱吉野櫻、東京櫻,花朵紛繁,花態美麗,單瓣或重瓣,品種繁多。
早櫻P.subhirtella也稱日本早櫻,開花早,桃紅色。
垂枝櫻P.ltosakura枝下垂,花白或淡紅色。
[分布]
櫻花主產我國長江流域各地,但東北、華北以及朝鮮、日本均有分布。
[習性]
櫻花為溫帶樹種,性喜光,喜深厚肥沃而排水良好土壤,有一定耐寒能力,除極端低溫及寒冷之地外,一般均可適應。栽培品種在北京地區宜選小氣候條件較好處栽植。根系較淺,對海潮風抵抗力較弱。對煙塵及有害氣體抗性不強。
[繁殖與栽培養護]
用嫁接繁殖,亦可扦插。扦插在春季用硬枝,夏季用嫩枝插。嫁接砧木可用適應性強的單瓣櫻花或櫻桃實用苗,於3月下旬切接或8月下旬芽接。接活後經3~4年的培育即可出圃。移植在落葉後至萌芽前進行。栽植後除幼樹適當修剪外,大樹盡量少修剪。
櫻花也可高枝換頭嫁接。方法是採用劈接,用利刀將接穗兩側削成斜面,長約2~3厘米,再將砧木劈2~3厘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使形成層互相對准,用塑料自上而下纏緊,套上塑料袋,把口子縛住,但要留一指空隙使其能通氣。嫁接後要細心觀察,檢查接穗是否新鮮。對砧木上萌生的芽要隨時抹去,待接穗葉子展開後,要將塑料袋頂部剪幾個孔,讓其透氣。這種高頭換接成活率亦很高,可達90%以上,更主要的可更換新的品種。
櫻花移植在落葉後至萌芽前進行,小苗留宿土,大樹帶泥球,立支柱。栽後管理要求不高。但需整形修剪,以培養優美的冠形。因其花芽是由頂芽和枝條先端的幾個側芽分化而成的,因此對花枝不要進行短截。為了順應它們的自然生長趨勢,除應保持較高的樹干外,還應培養5個健壯的側主枝和1根中央領導枝,從而形成高大茂密的觀花樹體。在早春開花後應及時剪去枯枝、重疊枝及病蟲枝,保留長勢健壯的枝條,以利通風透光。花後可施1次充分腐熟的有機肥,以促進展葉。有條件亦可根外追肥,噴0.1%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氫鉀混合肥液,以利花芽形成和葉色轉綠。
主要病蟲害有:櫻花叢枝病、細菌性穿孔病、真菌性穿孔病、流膠病、根癌腫病、膏葯病、紫紋羽病、桃蚜、小黑刺蛾、褐刺蛾、跡斑綠刺蛾、蘋果透翅蛾、舟形毛蟲、吹綿蚧、褐軟蚧、桑白盾蚧、星天牛等。防治:①紫紋羽病防治見「二球懸鈴木」。②其他病蟲害防治同「桃」。
[觀賞與應用]
櫻花又名山櫻花、青膚櫻,春日繁花競放,濃艷喜人,我國栽培觀賞已久,秦漢時期即已應用於宮苑之中,唐代已普遍於私家庭園栽植。櫻花嫵媚多姿,繁花似錦,孤植、叢植或群植,無不適宜,尤以群植於公園及名勝地區、風景區為佳,亦可列植於道旁,背襯常綠樹,前流溪水,則紅綠相映,相得益彰,且景色清幽,植為堤岸樹或風景樹,盛開時節,佳景媚人。
❹ 有關櫻花的知識
名稱: 日本櫻花
類別: 喬木
別名: 江戶櫻花 東京櫻花
科版名: 薔薇科
拉丁名: Prunus yedoensis Matsum
生權態習性:
喜光。喜肥沃、深厚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中性土也能適應,不耐鹽鹼.耐寒,喜空氣濕度大的環境。根系較淺,忌積水與低濕。對煙塵和有害氣體的抵抗力較差。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樹皮暗褐色,平滑;小枝幼時有毛。葉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5-12cm,葉端急漸尖,葉基圓形至廣楔形,葉緣有細尖重鋸齒,葉背脈上及葉柄有柔毛。花白色至淡粉紅色,徑2--3cm,常為單瓣,微香;萼筒管狀,有毛;花梗長約2cm,有短柔毛;3-6朵排成短總狀花序。核果,近球形,黑色。花期4月,葉前或與葉同時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