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宋代梅花金飾

宋代梅花金飾

發布時間: 2025-06-28 08:39:55

❶ 古代首飾名稱都有什麼

1、步搖

步搖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鈿相混雜,簪於發上,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步搖為中國傳統漢民族首飾,西漢時在西域地區有其雛形進而吸收創新而來,約在東漢時經燕傳入遼西,後又向東傳入高麗鮮半島及日本並對當地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發簪

發簪,古代中國用來固定和裝飾頭發的一種首飾。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古老的名詞了,但是當在看古裝劇時,卻總是能被它們點綴出的精緻效果所折服。

唐宋時期及以後各代,是發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畫中的眾多婦女就是插滿花簪的形象。唐代畫跡中也有眾多滿頭插簪的婦女形象。

3、花鈿

花鈿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等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在唐代,花鈿除圓形外,還有種種繁復的形狀。花鈿,是將剪成的花樣,貼於額前。剪花鈿的材料,有金箔、紙、魚腮骨、鰣鱗、茶油花餅等多種。剪成後用魚鰾膠或呵膠粘貼。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

4、鳳釵

古代婦女的頭飾,屬釵子的一種。因釵頭作鳳形,故而得名。鳳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鳳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

鳳釵可以有不同的形態和材質。可以是繁復的鳳凰形狀,也可以做簡體的描摹。其形態優美華麗,是古代女子的摯愛。材質則主要有金質、銀質和玉質。顯華貴大氣。

5、玉佩

佩玉是作為管家婆小姐的首飾,在玉佩中,往往運用了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等中國傳統圖案造型,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充分體現了玉石文化的精髓。

玉佩中的中國傳統圖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大體有吉祥如意、長壽多福類、家和興旺類、安寧平和類、事業騰達類和辟邪消災類等,其中以吉祥如意類圖案為多。但有很多客人對此並不了解,也看不懂,那麼就一些比較普遍的圖案作一些簡單的介紹。便於大家購置時有所辨別。

❷ 古代服裝與現代服裝的區別

1、顏色不同

現代的衣服顏色多種多樣,而古代的衣服大都以黑白灰為主,只有官宦家庭才可以穿其他顏色的衣服。

2、款式不同

現代衣服分為上下兩件衣服,古代服裝大都為從上到下整體,一般為長衫。

3、功能不同

古代時期,不同款式的人只能穿與之相對應的衣服和款式,不能穿錯。到了現代人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的衣服來進行穿搭。

4、用料不同

古代百姓的衣服大都以棉麻為主,而現在則有各種各樣的布料來做衣服。

由隋入唐(618-907),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

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餘年的服飾形象,可主要分為:漢服中的衫裙、圓領袍服與胡服三種配套服飾。

元代的服裝制度與漢唐相似。蒙古人多把額上的頭發弄成一小綹,像個桃子,其他的就編成兩條辮子,再繞成兩個大環垂在耳朵後面,頭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比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這種衣服很方便上馬下馬。

元代的貴族婦女,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看起來很奇怪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清王朝時段推行剃發易服,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以及漢族的一切服飾,但滿族服飾同時吸收了明朝服飾的紋理圖案。

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筒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一律涇渭分明。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八旗服飾隨朝代的變更沖進關內。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從公服開始逐漸推向常服。

(2)宋代梅花金飾擴展閱讀:

隋唐時期的服裝特色:

唐代官吏常服袍衫

唐代官吏服飾唐代男子服飾,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

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唐代官吏,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其顏色曾有規定:凡三品以上官員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緋為色;六品、七品為綠色;八品、九[品為青色。

以後稍有變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此土為唐代圓領袍衫展示圖及紗羅襆頭圖。

唐代女裝

隨著發展,唐代的婦女上衣種類一般分為襦,襖,衫三種。襦是一種衣身狹窄短小的夾衣或棉衣。襖長於襦而短於袍,衣身較寬松,也有夾衣或棉衣。襦、襖有窄袖與長袖兩類。衫是無袖單衣,功用吸汗,有對襟及右衽兩種。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後者就發展成了背子或半臂。

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來都是一種長方形的方片直裙,有點類似的和服裙子。方片裙的樣式顯得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來並不能顯出美麗來。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寬擺拖地的樣式,既能顯露人體結構的曲線美,又能表現一種富麗瀟灑的優美風度。

這種裙子的結構必須和人體的主體結構有機適應,所以是一種下擺呈圓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順便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高腰將裙帶束到胸部的裙子,至盡還影響著朝鮮韓國的女子裙裝風格。

到了中晚唐時期,服裝中加強了華夏的傳統審美觀念,開始復古,從以顯出女子身材為主逐步恢復到秦漢那種寬衣大袖,飄逸如仙的風格,服式越來越肥,這種風格定了型一直影響到後期華夏女裝的基本理念,既寬松隨體肥大,這自然在後來也成了禮教所要求的對象,柔和自然,無形無欲。

中晚唐女裝華麗大氣,一般類似於禮服,她們裡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內衣,在唐代和裙子結合形成了一體,它不系腰帶,寬松自然。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讀很華麗,基本上都是拖擺至地,有的達幾余米,比如,有的袖闊4尺,裾曳地達到5尺。

因此,如同後來的歐洲一樣,衣擺的長短決定著婦女的身份地位。罩衫一般都是廣袖的,廣袖就是我們常看到的寬大的袖子,唐代的廣袖基本呈方片形,類似今天的和服袖子。

隋唐胄甲

隋唐胄甲唐代胄甲,用於實戰的,主要是鐵甲和皮甲。除鐵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鎧甲中比較常用的,還有絹布甲。絹布甲是用絹布一類紡織品製成的鎧甲,它結構比較輕巧,外形美觀,但沒有防禦能力,故不能用於實戰只能作為武將平時服飾或儀仗用的裝束。圖為胄甲穿戴展示圖。

❸ 古代女子的發飾名稱

1、首飾類: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和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2、服飾類

金羅蹙鸞華服 、緋羅蹙金刺五鳳吉服、 玫瑰紅蹙金雙層廣綾長尾鸞袍、 木蘭青雙綉緞裳、 桂子綠齊胸瑞錦襦裙 翠藍馬面裙 、粉霞錦綬藕絲羅裳 、累珠疊紗粉霞茜裙 、青緞掐花對襟外裳、 五色錦盤金彩綉綾裙 、玫瑰紫牡丹花紋錦長衣、 曳地飛鳥描花長裙、 藤青曳羅靡子長裙 、鐵銹紅撒亮金刻絲蟹爪菊花宮裝和 煙霞銀羅花綃紗長衣 。

(3)宋代梅花金飾擴展閱讀:

材質

1、銅飾

銅反應之後會讓皮膚呈現綠色。我們佩戴的首飾或許不是純銅,但是其中的銅含量也足以和皮膚發生反應。特別是當有些人體能化學(body chemistry)較強的時候,就更容易產生斑點。

2、純銀首飾

純銀里含有7.5%的銅,但是大部分純銀首飾造成的斑點是黑色的,而且都是發生在金屬和空氣發生反應變黑之後。一些純銀首飾上會覆有塗層避免空氣氧化,但是塗層會隨著長時間的佩戴逐漸脫落。

3、黃金首飾

金自身幾乎不會給你的皮膚留下任何污點,但是混合在金里的其它金屬會。銅,鎳和銀和金混合來改變金的色調,而且使其更堅硬,降低其成本。但因為k金摻雜其他金屬物質,有些人可能對這些金屬物質過敏,如果對於k金過敏,建議購買24k純金。

4、含鎳首飾

如果你對鎳過敏,那它留給你的就不只是污點這么簡單了,佩戴含鎳的首飾會讓你的皮膚瘙癢,紅腫,甚至有黃水流出。

參考資料:首飾_網路

❹ 古代女子首飾種類

臂釧:一種套在上臂的環形首飾,特別適合於上臂滾圓修長的女性,能夠表現女性上臂豐滿渾圓的魅力。 西漢以後,佩戴臂環之風盛行,臂環的樣式很多,有自由伸縮型的,這種臂環可以根據手臂的粗細調節環的大小。

步搖:中國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材料主要有金、銀、玉、瑪瑙等。

宮絛:一種系在腰間的懸掛飾物,一般配以漢服。中間用繩子,兩端系有玉佩,金飾,骨雕,中國結等重物,尾端有流蘇。

花鈿(diàn):是古時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花鈿有紅、綠、黃三種顏色,以紅色為最多,以金、銀製成花形,蔽於臉上,是唐代比較流行的一種首飾。

華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為華麗的首飾,華麗的頭飾。出處《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

笄:古代漢族女子用以裝飾發耳的一種簪子,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或插住帽子。

禁步:古代的一種飾品。將各種不同形狀玉佩,以綵線穿組合成一串系在腰間,最初用於壓住裙擺。佩戴行步之時,發出的聲音緩急有度,輕重得當。如果節奏雜亂,會被認為是失禮,古人對此是十分注重的。賈誼《新書·容經》有雲:「古者聖王居有法則,動有文章,位執戒輔,鳴玉以行。」

抹額:也稱額帶、頭箍、發箍、眉勒、腦包,漢族服飾,明代較盛行。婦女包於頭額,束在額前的巾飾,一般多飾以刺綉或珠玉。《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亦稱「抹頭」,束在額上的巾。《新唐書·婁師德傳》:「戴紅抹額。」《席上腐談》:「以綃縛其頭,即今之抹額也。」在宋代的儀衛中,如教官服襆頭紅綉抹額,招箭班的皆長腳襆頭,紫綉抹額,就是用紅紫等色的紗絹,裹在頭上的抹額。

瓔珞:美玉之意,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瓔珞原為古代印度佛像頸間的一種裝飾,後來隨著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唐代時,被愛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進,變成了項飾。

.珥璫(er dang 第三聲 第一聲)這個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就是耳飾品,珥單獨一起就是一串的那種,璫就是圓形的那種,較大。耳飾品在我國的歷史已經很長了。

梳篦(bi 第四聲)就是拿來理頭發的,梳齒稀的叫梳,齒密的叫篦。篦是用來頭發的污垢,梳就和我們現在的梳子一樣是用來梳頭發的。梳篦是古人必備之物,幾乎人人都有,都不離身的。

點翠是中國傳統首飾工藝,是一項國粹:將翠鳥羽毛粘貼在金銀製成的底托上,形成富貴吉祥的圖案,常見的就有甄嬛頭上的各色花朵、還有福祿壽喜字樣、蝴蝶、蜻蜓、蝙蝠等。

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

琉璃彩鳳鐲、廣袖綾帛裙、翡翠雙珠耳環、金流玉珠步搖、羊脂玉瓶、紅珠寶石鏈、南海琉璃珠、紫翡寶珠金釵、滾金邊紅綿玉衣、八寶琉璃釵

綾紗玉帛衣、翡翠扳指、凌雲霜、東海夜明珠、金地緙絲孔雀羽衣、 類似於鎏金蝴蝶簪、雙葉金牡丹挽絲步搖、 錦;煙紗散花裙;金絲軟煙羅;滾雪細絲裙、曳地百褶金紋裙、紅梅金絲縷空珠花、乳白珍珠纓珞、 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

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 九鳳繞珠赤金纏絲珍珠釵銀質鎏金點翠梅花簪、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❺ 古代釵子的名稱

我收藏了許多精美的首飾,其中不乏雕工細膩的玉器和金飾。比如,一件淡粉色櫻花飄飛的錦紗裙,搭配著碧玉鑲嵌珍珠的如意釵。還有一襲水粉綉白蓮襇裙,上面點綴著銀絲素錦披風和赤金綴玉十六翅寶冠,顯得格外雅緻。

還有許多不同的首飾,比如,一件湖水藍色紗地彩描花鳥紋的大袖衫子,暗綠色牡丹紋的齊胸襦裙,以及櫻子紅對襟綃沙新衣。月白色水紋凌波裙裾上,梅花銀珠長簪與銀白色織錦裙裾相映成趣。赤金雲牙盆鏤金香葯和紫蘇奈香等香料,更是為這些衣物增添了獨特的香氣。

此外,還有許多精緻的首飾,如赤金綴玉十六翅寶冠上的梅花銀珠長簪,以及銀白色織錦裙裾上的銀絲素錦披風。赤金雲牙盆鏤金香葯中的紫蘇奈香、松子穰、茯苓糕等,不僅香氣宜人,也具有養生功效。

還有許多不同款式的首飾,如赤金綴玉十六翅寶冠上的赤金鏤空穿枝飛鳳牡丹紋的花頂,以及碧玉步搖上的翡翠為華雲,金題、白珠璫為簪珥。每一件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工藝。

此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衣物,如月白色水紋凌波裙裾上的梅花銀珠長簪,以及銀白色織錦裙裾上的銀絲素錦披風。赤金雲牙盆鏤金香葯中的紫蘇奈香、松子穰、茯苓糕等,不僅香氣宜人,也具有養生功效。

最後,還有許多不同款式的首飾,如赤金綴玉十六翅寶冠上的赤金鏤空穿枝飛鳳牡丹紋的花頂,以及碧玉步搖上的翡翠為華雲,金題、白珠璫為簪珥。每一件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工藝。

這些精美的首飾和衣物,不僅是美的象徵,更是中國古代工藝和文化的體現。它們在細節處展示了匠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也讓人感受到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這些精美的首飾和衣物中,每一件都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工藝。它們不僅是美的象徵,更是中國古代工藝和文化的體現。它們在細節處展示了匠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也讓人感受到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些精美的首飾和衣物,不僅是美的象徵,更是中國古代工藝和文化的體現。它們在細節處展示了匠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也讓人感受到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

❻ 宋代金銀器的器型是什麼樣的

江蘇省南京幕府山宋墓發現的雞心形、蝌蚪形金飾,龍鳳、團龍、如意金簪和金絲櫛背,都以其小巧玲瓏的形制顯示出造型工藝技巧的高超。

這時,同一種金銀器皿的造型還往往具有多種不同的形制,如杯、盞就有五曲梅花形、六曲秋葵形、八曲方口四瓣花形、十二曲六角梔子花形、八角形及荷葉形、蕉葉形、重瓣菊花形、桃形、柿形、瓜棱形與柳斗形等。如江蘇省溧陽平橋發現的宋代鎏金覆瓣蓮花式銀盞,即分作單瓣、重瓣和復瓣型3種。該盞通高5.3厘米,口徑9厘米,重6.5克,鎏金。

直口平唇,弧圓腹,喇叭形圈足。口沿外鏨刻一周花蕊紋,盞體錘揲出外突的覆蓮瓣,圈足鏨刻重瓣覆蓮及聯珠紋。盞內底心錘出隱起蓮蓬,含蓮子13枚,周刻花蕊紋兩周。整盞紋飾猶如一朵怒放的蓮花,具有古樸清雅的風格。

盤除圓形外,還有海棠形、五瓣梅花形、六瓣菱花形、重瓣菊花形及八角形和四角如意雲頭形。盒也有圓形、八瓣花形、八棱菱花形、十二曲花瓣形與三十二曲花瓣形等多種。

宋代有大量仿古青銅禮器形制的銀器,如江蘇省溧陽平橋發現的雙獸首耳乳釘紋鎏金夾層銀盞和江西省樂安窖藏的乳釘紋凸花銀杯等,為使其外觀具有銅器的渾厚凝重感,而採用了前所未見的夾層合成法製作,表現出靈活多變的加工技巧。

雙獸首耳乳釘紋鎏金夾層銀盞口徑8.7厘米,底徑5厘米,通高7.1厘米,重178克。直頸,侈口,圓鼓腹,圈足,雙獸首耳,風格渾厚凝重,盞內外壁為夾層,盞內素麵,頸外飾兩周雷紋,腹部為雷紋地斜方格乳釘紋,獸首耳正面作雷紋地乳釘紋,圈足下部有一道雷紋。

宋代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繼承和發揚了唐代的傳統。裝飾花紋多按照器物造型構圖,並採用新興的立體裝飾、浮雕形凸花工藝和鏤雕為主的裝飾技法,將器型與紋飾結合成完美和諧的整體,使器物具有鮮明的立體感和真實感。如河北省定州塔基發現的宋代纏龍銀瓶和銀塔,龍的形象栩栩如生。

江蘇省溧陽平橋窖藏的宋代蟠桃鎏金銀盞採用立體裝飾,於半桃體形的盞口沿上焊接出形態逼真的枝葉,既為裝飾又是把手,還在盞內底壓印有「壽比蟠桃」4字,將器型、紋飾、實用及寓意融為一體。

五曲梅花鎏金銀盞,是1981年在此出土。其口徑9.4厘米,底徑4.4厘米,高4.8厘米,重61.5克。銀盞敞口,呈五曲梅花形,深腹;五曲花口圈足,外侈。盞內壁每一花瓣區間刻有形態各異的折枝梅,底心凸飾梅花一朵;圈足邊飾幾何紋帶;凡文飾處均鎏金。

銀盞為酒具。使用貴重的銀質酒器,在宋代官府及民間上層社會中十分流行。宴席上擺上一套銀餐具,其豪華氣派更能增添宴會氣氛。這件五曲梅花鎏金銀盞造型別致,文飾精美,造型和裝飾圖案融為一體,恰似一朵盛開的梅花。

一同在此出土的還有六曲秋葵花鎏金銀盞、八曲菱花鎏金銀盞和十二曲六角梔子花鎏金銀盞。銀盞製作工藝採取了錘擊、刻、焊接等方法,表現了宋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六曲秋葵花鎏金銀盞,口徑9.8厘米,底徑4.2厘米,高5厘米,重62.5克。銀盞敞口,深腹,設圈足,腹壁作6片花瓣依次疊邊,圈足亦呈六曲花口,外侈。內壁花瓣區間皆刻測視的秋葵一枝,底心凸刻俯視的秋葵花一朵。圈足邊飾幾何形紋。文飾處鎏金。

此盞造型、圖案皆以秋葵為題材,形神兼備,儀態萬方,刀法細膩,堪稱宋代銀器的代表作品。八曲菱花鎏金銀盞,口徑10.2厘米,底徑4.5厘米,高4.6厘米,重61.6克。銀盞敞口,口作八曲四瓣花形,深腹,圈足亦作八曲方口四瓣形。盞內菱花壁每曲花瓣上皆刻一株菱花,底心凸刻一朵菱花,圈足邊刻幾何形紋帶。文飾出均鎏金。此盞造型,圖案皆以菱花為題材,製作精細,構思奇巧。

十二曲六角梔子花鎏金銀盞,口徑10厘米,底徑4.4厘米,高4.8厘米,重60.9克。銀盞敞口,口呈十二曲梔子花形,深腹,圈足亦作十二曲六角梔子花形。盞內壁每曲花瓣內各刻一枚梔子花,底心凸刻一朵梔子花,圈足邊刻幾何形紋帶。文飾出均鎏金。

產生於唐代浮雕形凸花工藝在宋元金銀器中已普遍用於器物的主體紋飾,並發展出新的淺、中、高3種凸花形式,多與模壓、鏨刻、焊接、圓雕等工藝相配合。如安徽六安縣嵩寮岩發現的宋代銀質鎏金童子花卉托杯,江蘇省溧陽平橋窖藏的宋代凸花獅子戲球圖及瑞果圖等鎏金銀盤等,就是同時採用3種凸花工藝與其他技法配合而成的代表作品。鏤雕工藝多用作金銀飾件和某些器蓋或熏爐、盒等的花紋裝飾。

在宋代金細工藝中常用龍作為裝飾的題材,龍是古代人們想像中的神物,是傳統的吉祥象徵,常常裝飾在人們的日用物品上。

熱點內容
西冷盆景 發布:2025-06-28 12:04:01 瀏覽:691
蟹將蘭花 發布:2025-06-28 12:03:59 瀏覽:985
綠葉青盆栽 發布:2025-06-28 12:03:56 瀏覽:754
關於植綠護綠的文章 發布:2025-06-28 11:48:21 瀏覽:49
花卉詩詞成語 發布:2025-06-28 11:32:22 瀏覽:306
大綠葉盆景樹 發布:2025-06-28 11:23:05 瀏覽:46
情人節哪裡 發布:2025-06-28 11:22:55 瀏覽:184
盆栽設計圖片大全 發布:2025-06-28 11:03:15 瀏覽:328
家裡哪種綠植最好養 發布:2025-06-28 11:01:53 瀏覽:479
昆明花卉交易中心 發布:2025-06-28 11:01:52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