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茶花女目的

茶花女目的

發布時間: 2025-05-25 19:20:37

❶ 《茶花女》的作者是誰

小仲馬。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作者介紹:

小仲馬,法國小說家,戲劇家。大仲馬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

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

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

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❷ 《茶花女》的文學價值

「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小仲馬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
1823年,大仲馬在巴黎與縫衣女工卡特琳娜·拉貝同居,次年生下小仲馬卻由於嫌拉貝身份卑微而拒不娶她為妻。小仲馬就成了私生子,靠母親辛勞撫育,直到7歲才在法律上獲得父親承認。身為私生子的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歧視和譏諷,心靈上留下難以癒合的創傷。其對受辱被棄的女性感情也開始偏向。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維持生計,仍得同闊老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與之絕交而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國,得知只有23 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旅。一年後,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問世了。
根據一般的善惡有報的觀念,一個美麗的靈魂,應該有一個美好的歸宿。但是她的本性美和社會惡對她的打擊反差太大,簡直慘不忍睹。但是,她受到的折磨愈非人,命運愈悲慘,遭遇愈無辜,她得到的同情也就愈強烈,她的美的追求也就愈徹底。
作者沉重的情感與明顯的審美態度使瑪格麗特的悲劇色彩更加濃重,她越是要保持自己,她越要追求自己的愛情,越是被鄙棄,作家越是想要成全她的愛情,她受到的傷害就越大,悲劇力量就越強烈。
生活已成審美本身,那就不能按生活的原樣來生活,而應該按作品的需要來處理。而美是危險的,因為美排斥平淡中庸,美需要多姿多彩,就像北島說的「渴望燃燒/就是渴望化為灰燼」,因此很少有人膽敢把美學引入生活,人們通常在藝術作品中進行審美活動,完了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這是「美在於距離」的真諦)。就像人們激賞「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是一般都採取「好死不如賴活」的策略來對付人生。瑪格麗特不是常人,他窺透了這些奧秘,決定選擇為美獻身的人生道路。
將人生的痛苦當作一種審美現象進行觀照,同時也就意味著是一種從藝術的視野而不是從道德評價的視野來觀察和感悟生命的審美的人生態度。如果我們能夠化悲痛為力量,換一個角度來審視人生的挫折和痛苦,換一個角度來審視人生的挫折和痛苦,將這些人生歷練作為一種難得的財富加以咀嚼和收藏,則能夠從人生的風浪中變得成熟,或許這樣的人生才算真正的有意義,能夠真正做到這些的人才算真正的活過。這就是審美的最高境界。

❸ <茶花女>寫作目的表達什麼

《茶花女》是小仲馬的第一部揚名文壇的力作,小說所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體現了人間的真情,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寬容與尊重,體現了人性的愛,這種思想感情引起人們的共鳴,並且受到普遍的歡迎。

❹ 茶花女是什麼意思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創作背景:

《茶花女》發表後,小仲馬一舉成名,他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大小仲馬」構成了法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父子雙壁」的奇觀。1907年,中國留日學生組織「春柳社」,又把小說改編為劇本,在日本東京首次公開上演,這次演出還標志著中國話劇的開端。

《茶花女》是第一部被引入中國的西方文學名著。《茶花女》問世後引起了極大震動,迅即被譯成各種文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使得千千萬萬讀者為這則紅顏薄命、男女悲歡的故事一灑同情之淚。

《茶花女》後來被改編成歌劇,由義大利的音樂家威爾第作曲,影響更為深遠。不久,無論是劇本還是小說,很快就跨越國界,流傳到歐洲各國。

《茶花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以大部分篇幅讓茶花女的情人阿爾芒復述她的遭遇,最後又以她本人的日記更深地展示她的內心世界。這種敘事方式使讀者感到格外親切。

❺ 《茶花女》,風塵女無私殉愛,講述超出「情與欲」外的人性與現實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得力之作,小仲馬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一經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文壇,是法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小仲馬是著名作家大仲馬的私生子,隨著母親生活了7年,父親去母留子被迫與母親分離,這樣的出生和經歷,讓小仲馬受盡了世人的譏誚,同時對階級社會有了更深的理解。

這使得小仲馬的整個創作生涯,都把探討資產階級的道德問題,當做創作的中心內容,從底層人民的角度,去批判病態的社會道德。

小仲馬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

《茶花女》就是小仲馬筆下的一部以完善道德為目的的長篇小說,書中的女主人翁,瑪格麗特的原型就是小仲馬曾在巴黎一見鍾情的情人瑪麗·杜普。

瑪麗·杜普被迫墮入風塵,小仲馬母親卡特琳娜·拉貝被大仲馬拋棄,都同時反應了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同時也體現出當時社會的黑暗。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茶花女》通篇以一個深情的情人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回憶的方式敘述,進而把一個名妓死後的悲涼一一地展現出來。

傳統的道德觀念中,像瑪格麗特這樣的女人,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落入風塵,只要身體被玷污了,那麼靈魂就是有罪的。

然而那些口口聲聲指責她們有罪的上流人士,卻不惜花重金得到她們,只是因為得到一個漂亮的,需要花一筆可觀的報酬才能得到的女人,會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瑪格麗特這種一年花十萬琺琅的奢靡生活和身體上的自由,令那些上流階層的貴婦人和小姐們羨慕不已,為了凸顯她們比瑪格麗特高貴,她們就會指責她的靈魂。

於是瑪格麗特就成了上流社會男人們的欽慕的對象,和被上流社會女士們敵視和嫉妒的對象,她的身體被追捧的千金難買春宵夜,她的靈魂卻被詛咒到連上帝都覺得她是骯臟的。

人們之所以叫她茶花女,是因為她無論出現在哪裡,身邊總是帶著一朵開得正艷的茶花,或許那是茶花女對自己的救贖,用干凈的茶花來安慰自己的靈魂。

長期生活在別人追捧她的身體厭棄她的靈魂循環中,茶花女感到的是無比的空虛與孤獨,每當獨自一人的時候,她就感到異常的害怕。

她喜歡把自己置於繁忙中,從來不敢讓生活停下來,哪怕是片刻的休息,都會給她帶來滿心的不安,於是每日十一點前,她從來不會回家,回家後總是找她的食客普律當斯過去陪她。

茶花女的家總是熱鬧的,她喜歡深夜找人來陪她吃夜宵,喝很多酒,然後在沉醉中不知不覺地睡去,這樣就不用清醒著面對黑暗了。

因為長時間的不規律生活和酗酒,才二十齣頭的茶花女,就患了肺病,在病中,真正關心她的人少之又少。

她的情人們起初還裝模作樣地抱著鮮花來看她幾次,後來見她身體不見好轉,便都棄她而去了。

在療養期間,瑪格麗特偶遇痛失愛女的老公爵,老公爵從瑪格麗特身上看到了自己女兒的影子,和瑪格麗特達成協議——瑪格麗特不再過從前的放浪生活,公爵支付她所有的費用。

這給瑪格麗特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觀,因為她每年的花費太大,已經欠了很多債,於是就答應了老公爵的要求,做了他的「情人」。

瑪格麗特也喜歡公爵對她的這份寵愛,他每隔一段時間就來看她一次,可是老公爵已經七十多歲了,這讓瑪格麗特很沒有安全感,而且他給的陪伴太少,瑪格麗特時常在孤獨中度過。

期間,有一個有錢又英俊的伯爵一直纏著瑪格麗特,可是瑪格麗特很反感他,他口中說出來的話和他送她的那些禮物比起來,簡直是一種不對等的諷刺。

伯爵關心的並不是瑪格麗特的靈魂,他的目的,不過是要瑪格麗特做他的情人,而瑪格麗特早已經厭倦了沒有感情的動物行為。

後來瑪格麗特之所以迅速地愛上負擔不起她生活的阿爾芒,並且義無反顧地要和他在一起,不過是因為在她這悠長的空洞歲月中,阿爾芒是唯一一個關心過她靈魂的人。

瑪格麗特用兩天的時間做了阿爾芒的情人,卻用一生的時間都忘不了阿爾芒,她從來不願意從阿爾芒身上拿錢,她不願意讓阿爾芒覺得,他們的愛情是他用錢買來的。

要向一個純潔的少女揭開愛情的面紗,就好像進入一座沒有設防的城牆一樣簡單,但是要贏得一個風塵女子的心,卻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阿爾芒確實也花了很多心思才贏得瑪格麗特的真心,在她生病期間,門庭冷落,唯有一個不知名的紳士,總是不留名地打聽著她的病情,這讓瑪格麗特很不解。

當她知道這是一直愛慕著她的阿爾芒在默默關心她時,瑪格麗特的心立刻就融化了,在那麼多想要佔有她的人中,終於有一個真正關心她的靈魂和身體的人了。

然而瑪格麗特是一個看過人性醜陋面的人,她深知人性經不起考驗,她告訴阿爾芒,如果要和她在一起,就會有無數的考驗和種種弊端。

瑪格麗特表示,她不可能只有一個情人,她每年要花十萬法郎,必須要靠別的情人供養,她要找的情人必須有三個條件:信任、順從、穩重。

阿爾芒此時已經被瑪格麗特完全地迷住了,為了得到這個夢中女神,就算明天就去死他都願意,於是什麼條件他都答應了。

可是男人總是不知足,一旦得到苦苦追求的人,便又開始得寸進尺,追問她們的過去、目前、甚至是將來,變本加厲地控制她們,要求她們。

阿爾芒明知瑪格麗特不是普通人,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佔有欲,他想要得到全部的瑪格麗特,他不願意瑪格麗特與別的情人約會,可是他又承擔不了瑪格麗特的生活。

漸漸地,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愛也加深了,甚至是愛到無可救葯的地步,她開始一個人籌劃著他們的未來——擺脫債務,擺脫其他的情人,放棄一切和阿爾芒在一起。

可是這又傷到了阿爾芒的自尊心,他說他不願意享受瑪格麗特創造的成果,在這段感情中,他把一個中層知識分子的無能和擰巴展現的淋漓盡致。

阿爾芒對於瑪格麗特的感情,情慾的成分大於愛的成分,更多的是佔有和控制,並沒有多少包容與理解。

為了見面更方便,瑪格麗特把家裡的鑰匙給了阿爾芒,而此前,她從來不曾給過別人這樣的殊榮,別人都在勸瑪格麗特,可她還是愛的毫無保留。

盡管如此,盡管之前瑪格麗特就說明了,她的生活,不可能只有阿爾芒,可阿爾芒還是不理解,他漸漸地認為,風塵女子,本性難移,他甚至後悔愛上她。

他冷暴力她,看見她傷心流淚,他內心就會生出快感,說出讓她傷心的話,他就會多一分成就感:

在信中,我無法抑制自己不去諷刺她,這雖然有些無禮,卻恰恰說明了我仍然還在愛著她,一想到這封信可以刺痛瑪格麗特的心,我的心便稍稍平靜了些許。

他一次次為了自己的自私與自尊離開瑪格麗特,又因為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回來找瑪格麗特復合。

後來瑪格麗特假借養病的名義,讓老公爵給她在一個庄園里租下一棟房子,瑪格麗特和茶花女在這里度過了幸福的幾個月。

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感情已經很深了,事情被老公爵發現,要求她離開阿爾芒,一切都不追究,瑪格麗特選擇了阿爾芒。

斷了生活來源的瑪格麗特,把自己的馬車,衣飾、珠寶全部賣掉,來償還外債,為了阿爾芒,她願意放棄以往奢侈的生活,做一個普通人。

可是社會和階級,不願意給瑪格麗特做一個普通人,重新洗滌靈魂的機會,阿爾芒的父親找到巴黎,軟硬兼施地逼迫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

阿爾芒父親滿腦子陳舊觀念,在他的眼中,但凡是ji 女都是不講良心,沒有心肝,沒有理智的,是像機器一樣的東西。只知道榨取金錢,並且還可能隨時壓斷遞給她東西的手,冷酷無情,隨心所欲地粉碎保養它,開動它的人。

為了成全阿爾芒的前途和阿爾芒妹妹的幸福,瑪格麗特甘願犧牲自己,反正自己已是將死之人,就把幸福的機會留給別人吧。

可是這份犧牲,沒有換來該有的回報,阿爾芒認為瑪格麗特放不下從前的虛榮,放不下奢靡的生活,所以背叛了他們的愛情。

於是加倍的侮辱傷害瑪格麗特,他去追求瑪格麗特身邊最要好的朋友,當著瑪格麗特的面,與她接吻,擁抱,為她一擲千金。

那個拜金女得到了阿爾芒的好處,背叛了瑪格麗特,兩人一起用語言和行動羞辱瑪格麗特,此時的瑪格麗特,病情已經十分嚴重了。

瑪格麗特不再去參加舞會了,不再去聽戲了,她害怕被自己深愛的人侮辱。當面挑釁是做不到了,阿爾芒就採取匿名信的辦法,把凡是見不得光的可恥事情都栽贓給瑪格麗特,或者去散布信息。

瑪格麗特終於被折磨地卧床不起,只得托普律當絲去央求阿爾芒,放她一馬,阿爾芒不領情,瑪格麗特只得在僕人的攙扶下,顫巍巍地來到阿爾芒家。

她近乎乞求地向阿爾芒說出自己的情況,希望他高抬貴手,放過她,見到瑪格麗特的阿爾芒,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慾,再一次佔有了她。

第二天醒來瑪格麗特已經離開,阿爾芒認為自己受了欺騙,於是又用激進的方式,再一次刺向瑪格麗特最痛的地方,阿爾芒拿出一張五百法郎的鈔票和一張紙條,寫上:

瑪格麗特終於被逼得無法在巴黎生活下去,她把鈔票和簡訊都寄回來給阿爾芒,離開了巴黎去了英國,幾個月後,死在了一個沒有人認識她的地方。

巴黎的房子和房子里的東西,被查封了,為了還債,債主們用拍賣的方式增值瑪格麗特生前的財產,一代名妓的人生,就在這場拍賣的流言中,成為了過去。

瑪格麗特死後,阿爾芒成了書中那個深情款款的男人,敘述著瑪格麗特的人生,要給她遷墳,要贖回她被拍賣的書,而這遲來的愛,充滿了諷刺。

在《茶花女》這部小說里,茶花女是一個靈魂高尚的人,而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下賤的風塵女子。然而她高尚的靈魂,卻從不被人理解,甚至是最愛她的阿爾芒,對她都是誤會大於理解。

直到她已經香消玉殞,阿爾芒看到她曾經寫給他的日記,才看清茶花女的內心美以及靈魂的高尚,可是已經再無補救的機會。

而像茶花女這樣身份的女人,似乎「晚景凄涼」才是她們應有的宿命,在她們的圈子裡,一旦身體有恙,就不會再有朋友。

就像一直跟在茶花女身邊的「朋友」普律當絲,茶花女健康美麗的時候,她為她鞍前馬後,但是每一次做事,都要從茶花女身上揩點油。

表面上是關心茶花女的朋友,實則不過是一個靠茶花女生活的食客罷了,茶花女一病不起,她便消失不見,去尋找新的出路了。

而那些平時說著愛她疼她的情人們,茶花女活著時濃情蜜意,茶花女一死,再也沒有人出來承認與她的關系,這是一種社會必然性。沒有人願意把自己推向一個污濁的高台,讓人來觀賞,這是現實,也是人性。

茶花女的墳是一座隱秘的墳,周圍的那些墳的家人不知道她的身份,若是知道,他們一定會讓人把墳刨了,怕茶花女污濁到那些在天上保佑他們的靈魂。

比起茶花女,那些活著沒有她風光的女孩們,更是凄慘,和她年紀相當、經歷類似的可憐姑娘們,被人草草地扔進公共墓穴里,這類女子一旦死掉,便沒有人管了。

沒有什麼比放盪者的晚年更為悲慘,一旦青春不再,她們只能沒有一絲人格尊嚴地活著,引不起絲毫同情與關心,而她們的死去,也是沒有尊嚴的死去。

《茶花女》不是一部只講阿爾芒與茶花女的情與欲、也不只講他們的愛與恨的小說,而是一部融合社會與時代,把資產階級的等級觀念和道德觀念融合在一起的社會寫實小說。

以善良的茶花女為主線,講述了時代的荒誕和冷漠,把偽道德的社會現象,以一種隱喻的方式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從書中找到何為真實意義上的「真善美」。

❻ 《茶花女》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茶花女》是法國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講述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專貧苦鄉屬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結實了小仲馬,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的愛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學經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銀幕。

❼ 《茶花女》的簡介是什麼

1、作品簡介
《茶花女》是法國著名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代表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2、創作背景
這是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系。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去出國旅行。1847年小仲馬回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一年後,當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
3、作者簡介
小仲馬,法國小說家,戲劇家。大仲馬的私生子。7歲時大仲馬才認其為子,但仍拒不認其母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馬在童年和少年時代受盡世人的譏誚。成年後痛感法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淫靡之風造成許多像他們母子這樣的被侮辱與被損害者,決心通過文學改變社會道德。他曾說:「任何文學,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作為目的,都是病態的、不健全的文學。」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而探討資產階級的社會道德問題,則是貫穿其文學創作的中心內容。

熱點內容
茗貴茶花苗 發布:2025-05-25 22:55:08 瀏覽:347
平湖玫瑰園 發布:2025-05-25 22:54:18 瀏覽:891
銀苞芋盆栽 發布:2025-05-25 22:51:45 瀏覽:923
盆景羅漢松價格 發布:2025-05-25 22:51:45 瀏覽:214
牡丹江學區房 發布:2025-05-25 22:38:43 瀏覽:532
家庭盆栽土豆 發布:2025-05-25 22:37:20 瀏覽:423
蜂蜜蘭花苞 發布:2025-05-25 22:36:29 瀏覽:502
花卉布置平面圖 發布:2025-05-25 22:36:00 瀏覽:900
情人節暖心短句 發布:2025-05-25 22:24:21 瀏覽:444
浪花一朵朵觀後感 發布:2025-05-25 22:18:30 瀏覽: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