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古琴梅花三弄教學視頻

古琴梅花三弄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 2025-05-13 23:47:04

梅花三弄的古琴的弦段與徽位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也是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又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琴身長約1.2米,寬約20厘米,琴面是由桐木做成,琴上既無品也無碼。古琴音域寬廣,超過4個八度;琴上用13個徽位標明泛音的位置,同時也指出左手按指的弦位。
古琴的演奏技巧非常豐富,手法多達五十餘種。每種技法大多以左手按弦,右手撥弦,通過左手的演奏技法,達到古琴以韻補聲的效果。古琴音色十分豐富,可以奏出散音、泛音、按音等音色,既可以模仿出優美、淡雅、空靈的山谷回聲,又可以表現奔騰的流水聲,因此受到歷代文人的喜愛。
古琴上的十三徽是根據琴弦分段後各段的交接點或稱節點而設置的。將琴弦均分為二段、三段、四段、五段、六段、八段,將其節點分段處裝以螺鈿標示,稱為「徽」或「徽位」。其1/2、1/3、1/4、1/5、1/6、1/8處即分別稱為七徽、五徽、四徽、三徽、二徽、一徽。
彈空弦時,琴弦整體振動的同時又有分段振動,整體振動所發音稱基音,分段振動所發音稱泛音,基音與各泛音的迭加產生空弦音。彈泛音時,左手指在節點處輕觸,使琴弦形成分段振動,而整體振動及其他分段振動則受阻,從而產生相應的泛音。泛音的音色清脆悅耳,多用作對琴曲中華彩樂句或樂段的裝飾性奏法,其彈奏方法是——趁右手彈弦的同時,左手指在正對琴徽之處輕微點觸而產生。右手擊弦點越靠近岳山,音色越清晰明亮而堅剛,靠左則略顯暗淡圓潤而柔美,可根據樂曲的需要而選取擊弦點。
一條弦中多處徽位音高會有相同的情況。例如,三徽、六徽、八徽及十一徽的音高相同。是因此四處分別為琴弦的1/5、2/5、3/5、4/5處,各段均為1/5的倍數,以手觸此四處任何一點彈奏泛音,琴弦都以1/5作為振動的基本單位而同時振動,所發出的音高與基本振動單位相同。此時,琴弦的二分、三分等處均停止振動。同樣的道理,可以解釋五徽、九徽會有相同的音高。將已分段的琴弦再進行中分,所得泛音音高為原泛音音高的高八度。例如,五徽、九徽為琴弦三等分處,而二徽、十二徽為琴弦的六等分處。
正調弦式,一弦五徽、九徽音高為5,二徽、十二徽音高則為高八度5。若將琴弦七等分、九等分,其1/7及1/9處亦可產生泛音,因少用而沒有用螺鈿標出,稱為暗徽,分別位於一徽或十三徽的左右兩旁處,其泛音音高分別為一徽的下行大二度及上行大二度。例如,正調弦式,三弦一徽泛音音高為4,其左側暗徽音高為b3,其右側暗徽音高為5。
古琴曲向來被人們認為是曲高和寡,但有些琴曲幾近於家喻戶曉卻也成為不爭的事實,比如《流水》、《廣陵散》、《梅花三弄》、《高山》等。琴之技法與琴曲意蘊自然是高深微妙,而樂曲的旋律卻深受人們的喜愛,打動著人們的心靈,是人們借物詠懷述志,並藉以歌頌、贊美人之高尚情操的佳作。而琴曲《梅花三弄》中「三弄」是主題以泛音形式在不同的弦段、徽位上出現三次,而移植改編後的箏曲則具有更為豐富的表現力。

㈡ 古琴曲梅花三弄第一段最後一句,怎麼彈。

  1. 上七合的意思就是挑六弦的同時,左手按音同時滑到七徽,兩音相合。

  2. 左手支在九徽和十徽回之間的琴板,右手空答挑四、三和勾一弦的空弦。

  3. 抬起左手,中指虛打一弦徽外的位置,然後滑到十徽。

  4. 空挑三弦,中指勾一弦十徽依次滑上九徽和七九。

㈢ 梅花三弄的「三弄」的彈奏技法

《梅花三弄》的版本很多,縱觀這些曲譜版本,共同點在於對原曲結構、曲調的繼承,都基本保持了琴曲之原貌,而在具體的演奏技巧、箏樂化的程度等方面,因每個演奏家的審美觀、演奏習慣的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別。這里以已故箏家邱大成先生的譜本為依據,從演奏技法、觸弦技巧、音色布局等諸多方面入手,來探討該曲在演奏中應該把握的基本原則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其主題,第一次以泛音形式出現,第二、第三次是左右手的協調、配合,左右手所奏出的樂音交織、碰撞,使原本單純線性的音符流動更添一份深厚之感。 樂曲引子部分(第1-13小節)是一個節奏稍自由的樂段,音調低沉、莊重,節奏舒緩、寬廣,彈奏要穩健有力。
該部分以空弦散音為主,厚重飽滿,左手低八度音的加進使得意境更為開闊,曲調益顯莊重,短短一個引子將冬之肅殺、酷寒表現出來。彈奏時可以稍自由,深呼吸,強弱要有一定變化,而不能以同樣的力度彈奏,就彷彿近景遠景不同的取景,要營造一種隱隱約約的、忽隱忽現的氛圍。該段平穩舒緩,附點的出現平添一種跌宕起伏之感,動靜相諧的對比之美油然而生。該部分中某些單音彈奏時運指要特別注意。
總體而言,手型要自然收攏。八度和音彈奏時,以提彈法為佳,中指與大指同時觸弦,手帶動前臂抬起離弦,落音干凈,出音均勻。某些單音的彈奏要用臂力協同腕力作用於琴弦,用靠彈的觸弦方法,以保證出音厚重有力,又富有彈性。與此同時,伴隨著左手有稜角的滑音,旋律更富立體感、層次感。另外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餘音及其控制了。因該段集中在低音區,餘音較長,左右手協調不利或者左手按滑音沒等到足夠充分的時間,很容易產生下滑等不穩定餘音效果,從而破壞整段的連貫性。 「一弄」(第14-23小節)緊跟在引子之後,是一個結構完整的泛音段落(共九小節)。該曲調獨立成段,常被節選出來用於泛音的學習和鞏固。
彈奏時,左手小指或名指浮按在有效弦長的1/2處的泛音點上,右手彈奏觸弦宜輕快,但忌敲擊,所得到的音是該弦的高八度音。旋律要以呼吸貫之,以保證連貫自然,順暢不阻滯。右手彈與左手離要配合的恰到好處,左手待右手彈完後要迅速離弦。左手離得早,右手彈得實音(空弦音),左手離得晚,則得到悶聲。整段旋律要奏的清澈、透明。
該段節奏活潑,富有動感,泛音曲調猶如是對梅花的特寫,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風舞羽翻銀,如在眼前,生動形象。
在指法運用上,旋律上行時可以以連續使用食指抹奏的方法,但不能用夾彈(靠彈)法觸弦,以免旋律太過連貫以及音色過於平淡。食指的彈奏類似於雙食點中的抹奏,在每次彈音前,都需要手腕的輕輕的上揚或跳彈動作,以保證出音具有彈性和動感。下行時,可用連續托指(腕帶動、提彈法)。部分音符如音階上行級進時,可以考慮用⌒∟這一指序的方法,如第16、20、21小節處的上行音階。從第24到第29六個小節是過渡句,復轉為厚實、飽滿之音色。 「二弄」(第30-39小節)彈奏為雙手配合段落。右手擔任主旋律,要求出音渾實有力但不躁不呆。左手在高音區做固定的音型伴奏。小撮彈奏要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音色方面要求出音透明、清澈,根據右手的旋律起伏和力度變化而相應變化力度,保持一定的彈性。第二在弦位轉換時,左手要換的連貫、自然,以腕、臂各部位的帶動、緩沖等作用於琴弦,而不能上下跳動,以免影響右手旋律之連貫和音色的美感。
該段中,左手小撮伴音背景的鋪墊,彷彿是在靜靜地遠望滿山梅樹飛花落雪,靜謐而遙遠,動靜相諧,細膩傳神。該段成為此版本較之別版更加註重左手參與伴奏的段落,體現了古箏本身的表現力和「箏」之味。
「二弄」之後,緊接著的是樂曲的第二主題(第40-57小節)。該段要特別注意「琴」味的拿捏和表現。左手在演奏時,按變的遲速、緩急與尺度等各個方面尤為講究。該段主要集中在低、中音區演奏,由此左手的按滑需要較大的力氣進行按壓,以保證音高到位,另外要考慮的是很多的按滑是有節律性的,在時值方面有特別的要求,這兩個方面需要兼顧。此外,滑音要彈的有稜角,要想橡皮筋一樣松緊合適,有彈性,而不能一按到底,過於死板。該段處的兩處刮奏上下行要銜接好,不能割裂開來。該段特點在於十分注重左手的按滑,曲韻豐富多變,韻味深厚。
總體上,該段的彈奏要講究古風之味,可以說是全曲中要求體現琴味最為濃郁的段落。
該段的彈奏要確保節奏性的上滑效果時值充分。音符在上滑後復而下滑又緊接著顫、揉等效果,都是古琴音樂中常用的奏法。韻聲要銜接自然、順暢。要彈好該段,需要了解古琴音樂常用的做韻技巧和手法,需要多聽來練耳,也有必要多了解一下琴韻方面的理論。此外,該段所用八度反用勾搭處,中指彈奏要含蓄些,而不能蓋過大指的托弦發音。 「三弄」段(第58-70小節)較之於前兩弄,曲調根據音樂需要進行了一定的拓展,為13個小節。旋律音出現在中音區,左手在低音區做相應伴奏,音調剛柔相濟,蒼勁輕巧並存。右手彈奏要圓潤有彈性,明亮而不刺。左手手型要求自然收攏,左手在腕、肘、臂等部位的協作下,有較好的運送能力,左手手指在低中音區輕松遊走。第三弄的速度稍快,但不能過快,力度也要適中,以保證出音和旋律的彈性為要。
「三弄」段較之前兩弄更添一份活潑、動感,平添一份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由此進一步刻畫出梅花不為雪屈、傲然挺立的形象。 尾聲(第71-74小節)與引子部分遙相呼應,也是稍自由的樂段。彈奏要點與引子有些許共同處。彈奏要沉著冷靜,樂曲復歸平靜、閑適。樂曲以泛音結束,空靈、飄逸,令人遐思無限。需要注意的是,該泛音為單手泛音。左手在低音區按滑,過早放鬆就會產生餘音,由此左手保持前一音按滑音高的穩定的同時,右手單手完成泛音彈奏。小指指肚點在1/2泛音點上,右手大指彈弦後迅速離弦。樂曲首尾兩個部分雖為散板,但也要講究整體性,注意樂句與樂句間的連接和音色的整體統一。要注意氣息寬廣,不能呆板地按照某種規定的拍子一拍到底。

㈣ 古琴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洞虛、《玉妃引》,是古琴的十大名曲之一。全曲展現了梅花傲雪凌寒,清雅高潔的高尚品格。

《梅花三弄》本為東晉大將桓伊為狂士王徽之演奏的笛曲,《世說新語·任誕》中曾記載:「王子猷出都,尚在諸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如碼於岸上過,王在船中,客有識之者,雲是桓子野。納橡燃王便令人與相聞,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言也。」 二人相會雖不交一語,卻是難得的機緣。正是由於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有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誕生。

熱點內容
情人節店面裝飾 發布:2025-05-14 03:30:16 瀏覽:167
石榴盆栽三桿 發布:2025-05-14 03:21:29 瀏覽:7
百合治濕疹 發布:2025-05-14 03:05:07 瀏覽:934
玫瑰豬肉腸 發布:2025-05-14 02:53:32 瀏覽:623
白色情人節鬼 發布:2025-05-14 02:51:01 瀏覽:854
小魚花語 發布:2025-05-14 02:46:06 瀏覽:397
lol奧巴馬情人節視頻 發布:2025-05-14 02:39:44 瀏覽:688
百合燒豆腐 發布:2025-05-14 02:32:35 瀏覽:778
七夕變白 發布:2025-05-14 02:23:44 瀏覽:759
盆栽里長不出 發布:2025-05-14 02:23:00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