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亭雙樹梅花
❶ 所有的兵器簡介
兵器簡介:
1、軒轅劍——聖道之劍
軒轅劍傳說是黃帝割下自己的臂肉投入劍爐之中鑄就的,軒轅劍的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而劍柄兩則,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後來黃帝將這把象徵著華夏民族之氣的聖道之劍,傳給了夏禹,所以此劍也有「軒轅夏禹劍」之稱。
2、湛瀘劍——仁道之劍
此劍由歐冶子鑄成,傳說湛盧劍是一柄神奇之劍,它會滴血認主,唯有仁道之君,方可使用此劍。
相傳湛瀘劍出爐之後,為越王所得,後傳至越王勾踐。因勾踐戰敗,無奈之下把湛瀘劍進貢給了吳王夫差。然而吳王無道,湛瀘劍竟自行離開,飛至當世名君楚昭王身邊。後傳到南宋名將岳飛手中,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後,不知去向。
3、赤霄劍——帝道之劍
眾所周知,此劍為漢高祖劉邦的佩劍,該劍由以公孫冶為首的五位鑄劍大師鑄成。後來就落入了劉邦之手,並讓他在芒碭山,憑此劍「斬蛇起義」,他不僅鏟除了暴秦,還戰敗了與他爭雄天下的楚霸王項羽,建立了漢朝,開創了數百年漢室基業。赤霄劍,也因此成為一代帝王之劍。
4、泰阿——威道之劍
此劍也是由歐冶子鑄成,楚王早聞越國鑄劍大師歐冶子在湛盧山上,鑄造出一柄「湛盧」寶劍,於是他乘機向越王提出,也要給他鑄一柄寶劍,來作為出兵的交換條件.越王無奈,只好再命歐冶子為楚王再鑄一柄寶劍。楚王得劍後大喜,立即答應幫助越國。
5、七星龍淵——誠信高潔之劍
這把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歐冶子和干將為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
該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卧。是名"龍淵"。後來為了迴避唐皇李淵之名,此劍改為「七星龍泉劍」。
6、干將劍——愛情劍
該劍是由干將所鑄。干將,吳國人,歐冶子之婿。據說他原本就是一位很有名氣的鑄劍師。為了能與歐治子的女兒莫邪成親,才成了歐冶子的徒弟。干將劍刃長三尺,柄長六寸,刃寬約三寸許,系紅櫻劍絮,重九鏘,即三斤十二兩,劍身有龜紋雕飾,舞動時有如虎嘯。
7、莫邪劍——愛情劍
該劍是由莫邪所鑄,和干將劍是雄雌雙劍。莫邪劍刃長四尺,柄長一尺,刃寬約兩寸許,系湖綠劍絮,重約十鏘,即約四斤二兩七分,劍身有漫冶,即水紋雕飾,舞動時銀光流瀉,如銀蛇吐信。
8、魚腸劍——義勇不法之劍
魚腸劍,是歐冶子在湛盧山上鑄造的五柄名劍之一。此劍到底多長,現在無法具體考證。但一定不會太長,長了它就決不可能,能藏到魚腸之中。最可能的長度應當是「不足半尺」。
9、純鈞劍——尊貴無雙之劍
純鈞劍,又名純鉤劍。此劍依然是歐冶子在湛盧山上所鑄。純鈞劍,外觀雖然精緻華美,觀之,令人賞心悅目,但鋒芒決不因其華美而減之,它斬金截鐵,依然如同摧枯拉朽。也就是它將亮麗優美與鋒芒不減完美地融為一體,被喻為尊貴無雙的千古絕唱之劍。
10、精緻優雅之劍——承影劍
承影劍是一柄最奇特的名劍。相傳它鑄造於商朝,為春秋時衛國人孔周所收藏,這是一把有影無形的長劍。
❷ 《仙萼池亭侍宴應制》詩句解釋
描寫花的詩句(一)
《梅花》【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晚菊》【唐】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飲新酒》【唐】元稹
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
《清夜怨》【唐】李商隱
綠池荷葉嫩,紅砌杏花嬌.
《臨安春雨初霽》【宋】陸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描寫花的詩句(二)
《白牡丹》【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唐】王睿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唐】李白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仙萼池亭侍宴應制》【唐】沈佺期
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
《蜀中春日》【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描寫花的詩句(三)
《春日書懷》【唐】薛能
壟月正當寒食夜,春陰初過海棠時.
《紅茶花》【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同朱慶餘宿翊西上人房》【唐】周賀
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
《韓翃舍人即事》【唐】李商隱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綠房.
《曉出凈慈寺【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描寫花的詩句(四)
《宣城見杜鵑花》【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杜鵑花》【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春感》【唐】李白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章江作》【唐】韋庄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
《桐花》【唐】白居易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唐】李商隱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❸ 含梅字的古詩詞
1、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內誰寄錦書來,雁字容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3、雪梅·其一
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4、白梅
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5、早梅
唐代: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村路 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❹ 有關鍾聲的詩句
有關鍾聲的詩句
1、樹色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唐·張祜《題潤州金山寺》
2、幡影中天颺,鍾聲下界聞。唐·元稹《大雲寺二十韻》
3、潭影留雲定,鍾聲送月回。元·袁桷《贈瑛上人住洞林》
4、山影暗隨雲水動,鍾聲潛入遠煙微。唐·劉滄《晚歸山居》
5、穩隱香台夜,鍾聲徹九天。唐·盧照鄰《石鏡寺》
6、大殿連雲接爽溪,鍾聲還與鼓聲齊。唐·李忱《題涇縣水西寺》
7、香氣三天下,鍾聲萬壑連。唐·李白《春日歸山,寄孟浩然》
8、晚送門人出,鍾聲杳靄間。唐·韓翃《題薦福寺衡岳暕師房》
9、隱隱香台夜,鍾聲徹九天。唐·盧照鄰《石鏡寺》
10、霧氣漁燈冷,鍾聲谷寺深。唐·韋庄《信州溪岸夜吟作》
11、曲徑繞叢林,鍾聲雜梵音。唐·牟融《訪請上人》
12、日晚催歸騎,鍾聲下夕陽。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13、夜色迷雙樹,鍾聲警四鄰。鄭說《建元寺西院寄李員外縱聯句》
14、日暮隔山投古寺,鍾聲何處雨濛濛。唐·楊憑《雨中怨秋》
15、吟罷拂衣去,鍾聲雲外殘。宋·嚴羽《訪益上人蘭若》
16、不知勢壓天幾重,鍾聲常聞月中落。唐·王建《題台州隱靜寺》
17、帆勢依依投極浦,鍾聲杳杳隔前林。唐·許渾《凌歊台送韋秀才》
18、樓殿玲瓏金碧涌,鍾聲不出松雲重。元·王冕《寄太素高士》
19、鳥勢去投金谷樹,鍾聲遙出上陽煙。唐·韋庄《洛北村居》
20、雲氣昏城壁,鍾聲咽寺樓。宋·陳與義《連雨書事》
21、水蹴危梁翠擁沙,鍾聲微徑入深花。唐·貫休《春遊靈泉寺》
22、月影緣山盡,鍾聲隔浦微。唐·姚鵠《曉發》
23、日色連湖白,鍾聲拂浪遲。唐·劉得仁《和段校書冬夕寄題廬山》
24、樹色秋擎出,鍾聲浪答回。北宋·王安石《題回峰寺詩》
❺ 古代哪位詩人喜歡菊花,梅花,桃花,牡丹等 請各位大蝦幫我說多些,還有誰喜歡什麼花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中春懷
【唐】齊己
何物不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飲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干?
3)蘭花
蘭溪
【唐】杜牧
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
病起
【唐】賈島
身事豈能遂,蘭花又已開。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梅花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韓愈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
飲新酒
【唐】元稹
聞君新酒熟,況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隱
綠池荷葉嫩,紅砌杏花嬌。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游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無人愛,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艷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
8)薔薇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蕪,石道生薔薇。
仙萼池亭侍宴應制
【唐】沈佺期
閑花開石竹,幽葉吐薔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鄭谷
海棠風外獨沾巾,襟袖無端惹蜀塵。
春日書懷
【唐】薛能
壟月正當寒食夜,春陰初過海棠時。
10)茶花
紅茶花
【唐】司空圖
景物詩人見即誇,豈憐高韻說紅茶。
同朱慶餘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賀
屋雪凌高燭,山茶稱遠泉。
11)荷花
韓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隱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綠房。
曉出凈慈寺
【宋】楊萬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2)杜鵑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杜鵑花
【唐】成彥雄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13)楊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莢錢生樹,楊花玉糝街。
章江作
【唐】韋庄
楊花慢惹霏霏雨,竹葉閑傾滿滿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峽中,桐花開十月?
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
【唐】李商隱
桐花萬里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15)桂花
長沙贈衡岳祝融峰般若禪師
【唐】劉長卿
桂花寥寥閑自落,流水無心西復東。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齡
嶺上梅花侵雪暗,歸時還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壇
【唐】李群玉
天香開茉莉,梵樹落菩提。
檀口
【唐】趙鸞鸞
銜杯微動櫻桃顆,咳唾輕飄茉莉香。
17)石榴花
夏日
【唐】劉復
映日紗窗深且閑,含桃紅日石榴殷。
石榴歌
【唐】皮日休
蟬噪秋枝槐葉黃,石榴香老愁寒霜
❻ 楊萬里的資料
作者小傳】:楊萬里(1127-1206) 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專權辭官居家,終憂憤而死。詩與尤袤、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家。構思新巧,語言通俗明暢,自成一家,時稱「誠齋體」。其詞風格清新、活潑自然,與詩相近。著有《誠齋集》。
作品評述】
楊萬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人,有「誠齋集」。南宋時所推重的「中興四大詩人」是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和陸游四位互相佩服的朋友;楊和陸的聲名尤其大,儼然等於唐詩里的李白和杜甫。不過,十個指頭也有長短,同時齊名的兩位作家像李白和杜甫。元稹和白居易慢慢的總會分出個高低。宋代以後,楊萬里的讀者不但遠少於陸游的,而且比起范成大的來也數目上不如。在當時,楊萬里卻是詩歌轉變的主要樞紐,創辟了一種新鮮潑辣的寫法,襯得陸和范的風格都保守或者穩健。因此嚴羽「滄浪詩話」的「詩體」節里只舉出「楊誠齋體」,沒說起「陸放翁體」或「范石湖體」。
楊萬里的創作經歷見於「江湖集」和「荊溪集」的自序。據他說,他最初學江西派,後來學王安石的絕句,又轉而學晚唐人的絕句,最後「忽若有悟」,誰也不學,「步後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余詩材」,從此作詩非常容易。同時人也贊嘆他的「活法」、他的「死蛇弄活」和「生擒活捉」的本領。這一段話可以分三方面來申說。
第一、楊萬里和江西派。江西詩一成了宗派,李格非、葉夢得等人就討厭它「腐熟竊襲」、「死聲活氣」、「以艱深之詞文之」、「字字剽竊」。楊萬里的老師王庭珪也是反對江西派的,雖然他和葉夢得一樣,很喜歡黃庭堅。楊萬里對江西派的批評沒有明說,從他的創作看來,大概也是不很滿意那幾點,所以他不掉書袋,廢除古典,真能夠做到平易自然,接近口語。不過他對黃庭堅、陳師道始終佩服,雖說把受江西派影響的「少作千餘」都燒掉了,江西派的習氣也始終不曾除根,有機會就要發作;他六十歲以後,不但為江西派的總集作序,還要增補呂本中的「宗派圖」,來個「江西續派」,而且認為江西派好比「南宗禪」,是詩里最高的境界。南宋人往往把他算在江西派里,並非無稽之談。我們進一步的追究,就發現楊萬里的詩跟黃庭堅的詩雖然一個是輕松明白,點綴些俗語常談,一個是引經據典,博奧艱深,可是楊萬里在理論上並沒有跳出黃庭堅所謂「無字無來處」的圈套。請看他自己的話:「詩固有以俗為雅,然亦須經前輩取熔,乃可因承爾,如李之『耐可』、杜之『遮莫』、唐人之『里許』『若個』之類是也。……彼固未肯引里母田婦而坐之於平王之子、衛侯之妻之列也。這恰好符合陳長方的記載:「每下一俗間言語,無一字無來處,此陳無己、黃魯直作詩法也」。換句話說,楊萬里對俗語常談還是很勢利的,並不平等看待、廣泛吸收;他只肯挑選牌子老、來頭大的口語,晉唐以來詩人文人用過的——至少是正史、小說、禪宗語錄記載著的——口語。他誠然不堆砌古典了,而他用的俗語都有出典,是白話里比較「古雅」的部分。讀者只看見他瀟灑自由,不知道他這樣謹嚴不馬虎,好比我們碰見一個老於世故的交際家,只覺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錢待人都有分寸,一點兒不含糊。這就像唐僧寒山的詩,看上去很通俗,而他自己誇口說:「我詩合典雅」,後來的學者也發現他的詞句「涉獵廣博」。
第二、楊萬里和晚唐詩。他說自己學江西派學膩了,就改學王安石的絕句,然後過渡到晚唐人的絕句。我們知道,黃庭堅是極瞧不起晚唐詩的:「學老杜詩,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也;學晚唐諸人詩所謂『作法於涼,共敝猶貪,作法於貪,敝將若何!』」所以一個學江西體的詩人先得反對晚唐詩;不過,假如他學膩了江西體而要另找門路,他也就很容易按照鍾擺運動的規律,趨向於晚唐詩人。楊萬里說:「詩非文比也……而或者挾其深博之學、維雋之文,於是隱括其偉辭以為詩」。這透露了他轉變的理由,可以借劉克庄的話來做注腳:「古詩出於情性,今詩出於記聞博而已,自杜子美未免此病。於是張籍、王建輩稍束起書帙,劃去繁縟,趨於切近。世喜其簡便,競起效顰。遂為『晚唐體』」。除掉李商隱、溫庭筠、皮日休、陸龜蒙等以外,晚唐詩人一般都少用古典,而絕句又是五七言詩里最不宜「繁縟」的體裁,就像溫、李、皮、陸等人的絕句也比他們的古體律體來得清空;在講究「用事」的王安石的詩里,絕句也比較明凈。楊萬里顯然想把空靈輕快的晚唐絕句作為醫救填飽塞滿的江西體的葯。前面講過徐俯想擺脫江西派而寫「平易自然」的詩,他就說:「荊公詩多學唐人,然百首不如晚唐人一首」;另一個想脫離江西派的詩人韓駒也說:「唐末人詩雖格致卑淺,然謂其非詩則不可;今人作詩雖句語軒昂,但可遠聽,其理略不可究」。可以想見他們都跟楊萬里打相同的主意,要翻黃庭堅定下的鐵案。從楊萬里起,宋詩就割分江西體和晚唐體兩派,這一點在評述「四靈」的時候還要細講。他不像「四靈」那樣又狹隘又呆板的學晚唐一兩個作家的詩:他欣賞的作家很多,有杜牧,有陸龜蒙,甚至有黃滔和李咸用,而且他也並不模仿他們,只是借他們的幫助,承他們的啟示,從江西派的窠臼里解脫出來。他的目的是作出活潑自然的詩,所以他後來只要發現誰有這種風格,他就喜歡,不管是晉代的陶潛或中唐的白居易或北宋的張耒。
第三、楊萬里的活法。「活法」是江西派呂本中提出來的口號,意思是要詩人又不破壞規矩,又能夠變化不測,給讀者以圓轉而「不費力」的印象。楊萬里所謂「活法」當然也包含這種規律和自由的統一,但是還不僅如此。根據他的實踐以及「萬象畢來」、「生擒活捉」等話看來,可以說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親母子的骨肉關系,要恢復耳目觀感的天真狀態。古代作家言情寫景的好句或者古人處在人生各種境地的有名軼事,都可以變成後世詩人看事物的有色眼鏡,或者竟離間了他們和現實的親密關系,支配了他們觀察的角度,限止了他們感受的范圍,使他們的作品「刻板」、「落套」、「公式化」。他們彷彿掛上口罩去聞東西,戴了手套去摸東西。譬如賞月作詩,他們不寫自己直接的印象和切身的情事,倒給古代的名句佳話牢籠住了,不想到杜老的鄜州對月或者張生的西廂待月,就想到「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或者「本是分明夜,翻成黯淡愁」。他們的心眼喪失了天真,跟事物接觸得不親切,也就不覺得它們新鮮,只知道把古人的描寫來印證和拍合,不是「樂莫樂兮新相知」而只是「他鄉遇故知」。六朝以來許多詩歌常使我們懷疑:作者真的領略到詩里所寫的情景呢?還是他記性好,想起了關於這個情景的成語古典呢?沈約「宋書」卷六十七說:「子建『函京』之作,仲宣『灞岸』之篇,子荊『零雨』之章,正長『朔風』之句,並直舉胸情,非傍詩史」。鍾嶸「詩品」也說過:「『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風』,亦唯所見;『清晨登隴首』,羌無故實;『明月照積雪』,詎出經史?」楊萬里也悟到這個道理,不讓活潑潑的事物做死書的犧牲品,把多看了古書而在眼睛上長的那層膜刮掉,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寫了形形色色從沒描寫過以及很難描寫的景象,因此姜夔稱贊他說:「處處山川怕見君」——怕落在他眼睛裡,給他無微不至的刻劃在詩里。這一類的作品在楊萬里現存的詩里一開頭就很多,也正像江西體在他晚年的詩里還出現一樣;他把自己的創作講得來層次過於整齊劃一,跟實際有點兒參差不合。
揚萬里的主要興趣是天然景物,關心國事的作品遠不及陸游的多而且好,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也不及范成大的多而且好;相形之下,內容上見得瑣屑。他的詩多聰明、很省力、很有風趣,可是不能沁入心靈;他那種一揮而就的「即景」寫法也害他寫了許多草率的作品。
❼ 關於梅蘭竹菊的4句古詩,是古詩哦
1、《梅花》
作者:宋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白話譯文: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2、《雪梅·其一》
作者:宋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白話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3、《詠幽蘭》
作者:清 康熙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白話譯文:婀娜的花姿碧綠的葉,風吹來難以隱藏香氣。冰清玉潔的高雅謙和踏實,即使沒有人欣賞也依然開放。
4、《絕句》
作者:元 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白話譯文:清瘦的竹影和著詩句,梅花的香氣伴著我入夢。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遲遲不肯落下西廂房。
5、《寒菊》
作者:宋 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白話譯文:菊花盛開在秋天,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並未衰窮。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於凜冽北風之中!
35
❽ 四句古詩中帶冬字的
1、渡漢江
唐代: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譯文:客居嶺外與家裡音信斷絕,經過了冬天又到了春天。離故鄉越近心中越膽怯,不敢詢問從家那邊過來的人。
2、勤學
宋代:汪洙
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譯文: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3、遠望
唐代:元稹
滿眼傷心冬景和,一山紅樹寺邊多。
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
譯文:望著滿眼蕭索的冬景心中也十分傷感,滿山遍野的紅樹在寺廟周圍尤其多。王仲宣思鄉的眼淚,就好像漳水上東流的碧波。
4、子夜冬歌
作者:崔國輔
寂寥抱冬心,裁羅又褧褧。
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
譯文:在寒冷的冬夜,(我為在他鄉的親人)縫制衣裳,天氣很冷我只得加一件罩衣禦寒,夜已經委深了,油燈暗淡,燈芯挑了又挑,手拿剪刀,如握寒霜。
5、陳後宮
唐代:李商隱
侵夜鸞開鏡,迎冬雉獻裘。
從臣皆半醉,天子正無愁。
譯文:才不過是深夜,妃子們已經打開了裝飾著鸞鳥的妝鏡,冬天才剛剛降臨,侍臣們就獻上了用雉羽製成的毛裘。每一個侍臣都飲得半醉了,我們的皇上,也和大家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憂愁。
❾ 開字開頭的詩句
「招」字開頭的詩句有:
招提邇皇邑,復道連重城。《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回李適
招提憑高岡,疏答散連草莽。《太平寺泉眼》杜甫
《七月十五日題章敬寺》
李適
招提邇皇邑,復道連重城。
法筵會早秋,駕言訪禪扃。
嘗聞大仙教,清凈宗無生。
七物匪吾寶,萬行先求成。
名相既雙寂,繁華奚所榮。
金風扇微涼,遠煙凝翠晶。
松院靜苔色,竹房深磬聲。
境幽真慮恬,道勝外物輕。
意適本非說,含毫空復情。
《太平寺泉眼》
杜甫
招提憑高岡,疏散連草莽。
出泉枯柳根,汲引歲月古。
石間見海眼,天畔縈水府。
廣深丈尺間,宴息敢輕侮。
青白二小蛇,幽姿可時睹。
如絲氣或上,爛熳為雲雨。
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
取供十方僧,香美勝牛乳。
北風起寒文,弱藻舒翠縷。
明涵客衣凈,細盪林影趣。
何當宅下流,餘潤通葯圃。
三春濕黃精,一食生毛羽。
《太平寺泉眼》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