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體梅花
❶ 楊再春的隸書體梅花二字
❷ 請問哪兒有「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隸書書法作品,供欣賞
建議用方正或經典等字型檔中隸書繁體字體在WORD中列印.
❸ 金農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金農(1687-1763),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終身。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金農 隸書書法 作品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金農隸書 書法作品欣賞 :
金農隸書書法作品欣賞並散1
金農隸書書法作品欣賞2
金農隸書書法作品欣賞3
金農人物介紹:
金農,字壽門、司農、吉金,號冬心,又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別號很多,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稽梅主、蓮身居士、龍梭仙客、恥春翁、壽道士、金吉金、蘇伐羅吉蘇伐羅(佛家經典上"蘇伐羅"即漢文"金"字,蘇伐羅吉蘇伐羅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壇掃花人、金牛湖上會議老、百二硯田富翁等。
生於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據金農自述;"家有田幾棱,屋數區,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無窮"。金農天姿聰穎,早年讀書於學者何焯家,與"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比鄰,又與吳西林同時,與號稱"浙西三高士"交往熏陶,更增金農的博學多才。乾隆元年(1736)受裘思芹薦舉博學鴻詞科,入都應試未中攜蔽薯,鬱郁不得志,遂周遊四方,走齊、魯、燕、趙,歷秦、晉、吳、粵、終無所遇。年方五十,開始學畫,由於學問淵博,瀏覽名跡眾多,又有深厚書法功底,終成一代名家。晚寓揚州賣書畫以自給,為揚州八怪之首。妻亡無子,遂不復歸。
金農的一生,大半在坎坷中渡過,有時"歲得千金,亦隨手散去"。在困苦時也不得不依賴販古董、抄佛經,甚至刻硯來增加收入,也曾托袁枚,求寫彩燈,王昶撰《蒲褐山房詩話》記述金農,"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然遇同志者,未嘗不熙怡自適也"。卒年七十七,一作七十八。
金農博學多才,嗜奇好古,收金石文字千卷。精篆刻、鑒賞,善畫竹、梅、鞍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機勃發,古雅拙樸。代表作有:《東萼吐華圖》、《空捍如灑圖》、《臘梅初綻圖》、《玉蝶清標圖》、《鐵軒疏花圖》、《菩薩妙相圖》、《瓊姿俟賞圖》等。
金農個人成就:
書法
金農是揚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鑒賞、 收藏 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金農從小研習書文,文學造詣很高。濃厚的學養使他居於"揚州八怪"之首。但是金農天性散淡,他的書金農像
法作品較揚州八怪中的其他人來說,傳世作品數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給自己封了個"三朝老民"的閑號。金農初不以工書為念,然書法造詣卻在"揚州八怪"中成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別是他的行書和隸書均有著高妙而獨到的審美價值。他的隸書早年是"墨守漢人繩墨"的,風格規整,筆劃沉厚朴實,其筆劃未送到而收鋒,結構嚴密,多內斂之勢,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樸素簡潔風格,金農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 方法 。"金農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最能反映金農書法藝術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將楷書的筆法、隸書的筆勢、篆書的筆意融進行草,自成一體,別具一格。其點畫似隸似楷,亦行亦草,長橫和豎鉤都呈隸書筆形,而撇捺的筆姿又常常近於魏碑,分外蒼勁、靈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寫的詩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種真率天成的韻味和意境,令人愛不釋手。 金農的行書從其早期開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與自家的"漆書"法寫成的行 草書 ,用筆率真,隨心所欲,點畫浪藉而又筆墨醇厚,粗頭爛服之間,透出蒼逸稚拙之趣,令人嘆服;其"寫經雕版"式的楷書,似乎與民間書法一脈相通,沒有輕重的線條變化和圓潤的轉折用筆,也沒有提頓中的波挑,以均勻的線條和方硬的轉折,書寫出類似單線體美術字的書體,卻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書法的啟迪意義非常深辯者遠。傳世書跡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贊》,絹本漆書。
繪畫
年五十始從事於畫,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良由所見古跡多也。初寫竹師石室 金農書畫作品
老人,號稽留山民,繼畫梅師白玉蟾,號昔邪居士。畫佛號心出家盦粥飯僧。又畫馬自謂得曹、韓法,趙王孫不足道也。其山水花果布置幽奇,點染閑冷,非復塵世間所睹,蓋皆意為之。問之則曰貝多龍窠之類也。他畫梅,自稱"江路野梅"、要求"天 大寒 時香千里",畫馬題道:"今予畫馬,蒼蒼涼涼,有顧影酸嘶自憐之態,其悲跋涉之勞乎?世無伯樂,即遇其人,亦去暮矣?吾不欲求知於風塵漠野之間也。"足見其懷才不遇的心情。他在一冊頁上畫一士大夫高卧四面通風的水池亭中,題曰:"風來四面卧當中"。逍遙自在,不及世事,亦以"清高"自居。金農申言要把自己"平生高岸之氣",一一見之畫中。"以抒不平鳴"。在一幅《墨竹圖》中,他竟然直書:"磨墨五升,畫此狂竹,不釣陽鱭,而釣諸侯也。" 喜畫瘦竹,說"畫竹宜瘦,瘦多壽,自然飽風霜耳"。每畫畢,必有題記,如"虛心高節,挺立不屈,久而不改其操,竹之美德也。"《雨後修篁圖》題詩曰:"雨後修篁分外青,蕭蕭如在過溪亭。世間都是無情物,只有秋聲最好聽。"
所畫人物造型奇古誇張,筆法古拙簡練,形象鮮明突出;山水構圖別致,隨意揮寫點染,簡朴疏秀 ;其梅、竹用筆奇拙 ,凝練厚重 。書法從《天發神讖碑》、《禪國山碑》、《谷郎碑》變化而出,運筆扁方,豎輕橫重,別具奇趣,風格獨特,自謂漆書。金農的書畫在當時享譽很高 ,為揚州八怪之一 。有《山水人物冊》、《月華圖》、《攜杖圖》、《東萼吐華圖》、《墨竹圖》等傳世。著《冬心詩集》、《冬心 隨筆 》、《冬心雜著》等。
❹ 隸書的花字怎麼寫
一、隸書的花的寫法如下:
(竽,樂器),表示古人用花枝裝飾歡慶的樂器。
造字本義:名詞,草本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廣韻 • 麻韻》:花,(華)俗,今通用。
《廣雅 • 釋草》:花,華也。
二、片語釋義:
1、野花[yě huā]
野生或不栽培植物的花;尤指一種野生或不栽培的植物。
2、淚花[lèi huā]
含在眼裡要流還沒有流下來的淚珠:兩眼含著~。
3、菜花[cài huā]
油菜的花。
4、花壇[huā tán]
種植花卉的土檯子,四周有矮牆,或堆成梯田形式,邊緣砌磚石,用來點綴庭園等。
5、花紋[huā wén]
各種條紋和圖形:貝殼上面有綠色的~。他能織各種~的席子。
❺ 「寒梅傲雪」用哪種書體寫出來好看為什麼
「寒梅傲雪」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北方的冬天萬物凋零,大雪紛飛之時唯有梅花傲立雪中,與眾不同,梅花的鮮艷和雪花的潔白相應,景色宜人,也表現出了梅花孤傲不群的品行。歷代都有很多的詩歌來形容梅花的品質,歌頌梅花的傲骨。
「傲雪寒梅獨自開,唯有伊人踏香來.懂得寒梅通徹骨,梅花香自苦寒來。」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像這樣的詩句歷代還有很多,這也說明梅花是詩人非常喜歡的一種花,實際上很多詩人的性格也和美化一樣,孤傲、高冷。那麼以梅花的這種品質我覺得這四個字用書法來表現的話,行書和楷書都比較好。
楷書的話當然是選擇柳公權的楷書,柳公權本人也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皇帝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書法,他回答說「心正則筆正」,他的字也以骨力著稱,被稱為「顏筋柳骨」,筆力強勁,用筆方整和梅花的品質很像。
行書的話,我覺得用米芾的行書風格還是比較好的,米芾的行書用筆跌宕起伏,就像寒風中的梅花,雖然跌宕,但是它的根扎的很深,十分穩健,米芾的性格也是桀驁不群,它本身有潔癖,性格也十分孤傲。
草書更能表達「寒梅傲雪」。
我搶答問題了!
先抄一首關於「寒梅傲雪」的詩:
傲雪寒梅獨自開,
唯有伊人踏香來。
懂得寒梅通徹骨,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對於書法「寒梅傲雪」用哪種書體寫出來才好看這個問題,我談一下自己的觀點,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討論。
我認為,「寒梅傲雪」四個字可以用隸書和行書創作一幅高雅的書法作品,作品形式可為橫幅、斗方和條幅。
上圖為行書「寒」字,取法晉人王羲之的字。這個寒字寫的線條豐富,韻味十足,很好看!
上圖中的行書「梅」字,亦是取法古人的字。這個梅字寫的非常微妙,真的像傲雪綻放的「梅花」!這個「梅」字出自哪位書法大家之手筆呢?
上圖中的行書「傲」字,法度謹嚴,線條圓潤,有晉字之元素,右部帶篆意,且「傲骨」凸顯。
上圖中的行書「雪」字,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筆。這個雪上部「雨」的用筆和點畫處理,王羲之是費盡了心思的。
最後,用宋人的一首詩——《梅花》結束本答題。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大雪節氣,寒潮來襲,部分地區遭遇雨雪,朋友圈內有一些零星的雪景。
麓風軒端坐南窗,臨了一陣古帖,忽覺寒意襲人。煮一壺熱水,品幾口清茶,暖意湧上心頭。窗外似乎有雪悄悄落下來,想起鄉下園子里的幾枝梅花,不知幾時綻放......
「寒梅傲雪」很是應景。這幾個字怎麼寫出來好看呢?翻開古帖,選幾種風格,聊以自娛:
先是翻開了東坡居士的墨跡,這位雖然達觀但又屢屢被放逐的文壇領袖,寒風中又顛簸在那一條被貶的道路上呢?從京城到海南,一路風雪彌漫。冉冉獨行的老人啊,是否還記得在黃州,多年前您親手栽種的梅花,也許已經含苞待放了吧?!
與蘇軾同時代的米芾米老頭,麓風軒也好久沒有向您請安了!一世張狂,風雪中會在何處癲狂?是否已從「天竺歸隱溪之南岡」?翻開您的墨跡,似乎才剛剛一揮而就,墨痕未乾,寒風中透出一股倔強......
風雪中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仁兄趙孟頫,大宋江山風雨飄搖,你一介書生,舉家顛沛流離在南方,頭上那一頂皇室後裔的草帽已經抵擋不了任何風寒。你的錚錚傲骨融進了甜媚的書法,棉里裹鐵,外柔內剛......好樣的,記得喝下嫂子管道升給你熬好的那一碗姜湯!
掩卷長思,似有所悟。
蘇軾、米芾、趙孟頫,他們筆下的「寒梅傲雪」,都包含著個人的生命體驗,它書寫在大地上,書寫在寒風中,書寫在蒼生里......透出一股人格力量,這就是好看的字!
抬頭看窗外。忽覺寒風中的樹木,經冬不凋,愈發蒼翠了。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麓風軒】
【寒梅傲雪】四字是非常有大的人文境界的詞語,可以說具有一種非常值得倡導的一種大精神大境界。如果從古代經典書法中集字的話,能夠和文詞內容匹配的集字作品非常多,也是書法家和藝術家比較喜歡題寫的一個詞語。就我個人的欣賞水平,我更喜歡毛澤東書法集字而成的作品。原因在於,毛澤東的人格魅力和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書法與中國革命相得益彰的精神氣度,因此用毛澤東主席的書法集字最能夠體現這樣一種精神。看到用毛澤東主席的書法集字作品,僅僅能夠聯想到的毛澤東主席的革命經歷和個人的心路歷程就足夠我們敬仰了,何況還有毛澤東主席那具有獨體個性的書法境界。這里特附毛澤東詩詞《詠梅》集字作品兩幅,並釋文如下: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亦或許毛澤東主席的集字書法作品中的點畫線條太過於有強烈的個性,但就其中包含的文化或人文精神確是最無可比擬的。特別是那種詩書雄豪,兩相輝映的磅礴氣韻。
梅花,天生傲骨,不畏嚴寒,臨雪盛開,暗香浮動。
要寫出「寒梅傲雪」這幾個藝術效果,要表現出「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傲骨,只有蒼澀遒勁的草書線條才能做到。
要表現出「俏也不爭春,一任群芳妒」平和、無爭的心態,非圓潤中和的圓筆草書不可。
所以,我按這一思路,集了幾個字,大家覺得如何?
個人認為,(寒梅傲雪)四個字用草書法,表示梅花在冬日的冰天雪地一種傲氣和奔放。
寒梅傲雪。我覺得用劉炳森先生的隸書會相得益彰。隸書本柔,劉先生的隸書古拙,唯美,柔中有剛。
❻ 爆竹聲聲五光十色花千樹,梅花朵朵四海三江酒一盅用隸書怎麼寫
❼ 關於梅花詩句書法作品
1.「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書法字體字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楷體書法如下:楷書書法字體的特點:楷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
《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7)隸書體梅花擴展閱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是: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此句不是古語,而是當今俗語時諺,最初出現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1983年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俗語》權威著錄。同時收錄在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編寫的《警世賢文·勤奮篇》,用以表達一個人如果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必須准備好面對各種困難的挑戰,不斷在歷練中豐富自己的閱歷,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不經過一次次磨練甚至失敗,一帆風順的只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時運氣好,但也不會堅持長久。
2.明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的書法賞析
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該詩卷為一般行書手稿,寫得清新俊逸。文徵明在書法藝術上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所以這幅《梅花詩》卷仍帶有很濃的小楷筆意。此卷行書熔晉、唐大家於一爐,而又不同於他們那種筆意連綿、體勢險絕、極度誇張之作。在文徵明的筆下,明顯洋溢著他自己那種恬淡平和的風神氣息。此卷運筆悠然老到,意氣平和,牽來曳往,應規入矩,精謹而純熟。全卷雖無縱橫捭闔之勢,但由於書傢具有很強的駕馭中鋒用筆的能力,故而整體筆勢圓融婉轉、飛動輕靈、開合有度、收放適宜。其筆墨流暢而不飄浮,點畫纖細處而不顯弱,骨氣深沉,血肉豐潤。偶作牽連縈帶之筆,亦無拖沓之嫌。
文徵明此詩卷的結字似欹反正,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方圓肥瘦,疏密長短,各具姿態,隨心所欲又不逾規矩。在用筆上,此卷以中鋒為主,筆畫起止有斷有連、有虛有實,清爽利索,雖然變化多端,然而最終能一氣呵成,自然流暢。其章法疏空簡闊,用墨濃淡相間,造成了黑白平衡的視覺效果。總之,此卷書法用筆虛和而骨力內蘊,用墨濃淡不拘而神韻反出,章法疏空而氣勢流宕。這也是文徵明行書的主要特徵,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崇尚自然的率真情致。
3.《梅花》王安石的作品~
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牆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4.明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的作品介紹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的《梅花詩》卷是文徵明遺留下來的較為成熟時期的代表作之一。
此卷為行書,縱47.2厘米,橫470厘米,共13行,每行五字。內容為文徵明自己所創作的《梅花詩》七律三首。作者署「壬子款」,為嘉靖三十一年,此時文徵明83歲。卷後鈐「文徵明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引首印鈐「傍雲」圓朱文。
5.明文徵明行書梅花詩卷的基本信息
行書《梅花詩》卷是明代書畫家文徵明書詠梅花詩三首,時年已八十有三。
此書卷縱四十七點二厘米,橫四百七十厘米,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文徵明在書法藝術上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所以這幅《梅花詩》卷仍帶有很濃的小楷筆意。
此卷行書熔晉、唐大家於一爐,而又不同於他們那種筆意連綿、體勢險絕、極度誇張之作。在文徵明的筆下,明顯洋溢著他自己那種恬淡平和的風神氣息。
此卷運筆悠然老到,意氣平和,牽來曳往,應規入矩,精謹而純熟。全卷雖無縱橫捭闔之勢,但由於書傢具有很強的駕馭中鋒用筆的能力,故而整體筆勢圓融婉轉、飛動輕靈、開合有度、收放適宜。
其筆墨流暢而不飄浮,點畫纖細處而不顯弱,骨氣深沉,血肉豐潤。偶作牽連縈帶之筆,亦無拖沓之嫌。
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崇尚自然的率真情致。
6.「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顏體書法圖片
顏體書法如下圖: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是出自明代佚名《警世賢文·勤奮篇》。
白話文釋義: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喻義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是需要不斷的努力、修煉、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達到的。
(7)隸書體梅花擴展閱讀
顏體的書法特點:
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
從特點上論,顏體形顧之簇新、法度之嚴峻、氣勢之磅礴前無古人。從美學上論,顏體端莊美、陽剛美、人工美,數美並舉,幽為後世立則。從時代論,唐初承晉宋餘緒,未能自立,顏體一出,唐斗壇所鑄新體成為盛唐氣象鮮明柄志之一。
顏真卿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其楷書結體方正茂密,筆畫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庄嚴雄渾。早期作品以《郭虛己碑》、《多寶塔碑》等為其代表作,個人風格尚未形成,結體謹嚴,清麗俊秀,成熟作品首推《顏勤禮碑 》為其代表作,此時外拓開張,剛勁雄強的個人風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則以《麻姑山仙壇記》等為代表,用筆結體多古拙之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顏體
❽ 中國史上,有哪些擅長畫梅的畫家
元代著名詩、畫家王冕(字元章,號稱梅花屋主,是畫梅的名家)
王成喜先生擅寫意花鳥,書法擅隸書、行書,尤擅畫梅,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她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梅花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李長峰,中國書畫家,國家一級畫師、教授。是近年來崛起有實力的著名畫家,以畫寫意梅花著稱於世,尤其擅長畫巨幅梅花作品。
畫梅名家——邢久海